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教案(精選15篇)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中國國際救援隊這一組織。
2、學會簡要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3、體會作者對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贊美之情。
二、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對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贊美之情。
三、教學難點:
學會簡要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四、教學流程:
1、導入新課。
回憶本單元單元主題導入新課。
2、學習新課。
①、引導學生讀“資料袋”,了解“中國國際救援隊”這一組織機構。
②、引導學生讀“自讀提示”,明確自讀本文的方法和要完成的問題。
③、學生帶著問題默讀。在默讀時要求學生勾畫敘事要素的關鍵詞句,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④、全班交流第一個問題: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進行交流的時候,引導學生認識到,在文中找到事情的六個要素,簡要概括事件的經過,串聯起來就是對文章內容的概括。
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區別復述和概括的區別,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概括事件的經過。
學生充分發言。
⑤、全班交流第二個問題: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
交流的時候,引導學生注意,作者想要通過文章表達的感情就是他寫這篇文章的目的,這就是文章的中心所在。
學生充分發言。
⑥、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時候,抓住文中感情最為充分的段落來指導。一方面,引導學生內心要滿載著和作者一樣的感情來讀;另一方面,要講究一定的技巧,比如,抓住最能體現這種感情的詞語重讀。
學生廣泛試讀。
學生齊讀。
老師范讀。
學生齊讀。
⑦、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全篇課文。
3、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與人交往,建立友好情誼。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教案 篇2
【教材簡析】
由一篇通訊改寫而成,是一篇略讀課文。寫的是非洲國家阿爾及利亞發生地震,中國派出了救援隊幫助救災的事。
本單元前兩篇課文都是寫外國人幫助中國人的故事,本課是從另一個角度詮釋“國際理解”的內涵,即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也積極地參與國際事務,盡力幫助其他國家。本課采用的是通訊報道的常用寫法,按事物發展的時間順序安排材料,敘述清楚,并有適當的議論。
【預設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讀準生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②、在讀悟重點段落、重點詞句的過程中逐漸深入地體會中國國際救援隊的“真棒”。
2、能力目標:
師生共同搜集有關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資料,通過資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3、情感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我國人民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
【預設流程】
一、導入,簡介“中國國際救援隊”
師:同學們,課前老師請大家查找關于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資料,你找到了嗎?誰來把你了解到的內容向大家介紹介紹?
1、課件出示介紹:
這支隊伍成立于20xx年初,是我國政府根據地震救援的需要,而組建的一支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
中國國際救援隊由地震專家、工程兵部隊、醫務人員組成,共200多人。他們配備了一流的設備,按照國際標準進行了嚴格的訓練。主要針對國際上由地震引起的直接災害以及地震引發的次生災害進行援救。
20xx年2月,救援隊首次參加我國新疆巴楚等地的地震搶險救援,出色完成任務。
2、小結過渡:
中國國際救援隊圓 滿完成了任務,為祖國贏得了榮譽。也得到了阿爾及利亞人民的贊譽──“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讀題目。
師:讓我們一同走進課文親自目睹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表現吧!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1、首先請同學們認真地讀課文,這一次讀時要做到讀準字音、讀通順語句。遇到長句子、生字詞特別多的句子反復讀,
2、檢查字詞:
阿爾及利亞布邁爾代斯房倒屋塌腐爛臭氣
呈“疊餅狀”搜索縫隙縱橫交錯廢墟搜索犬
屬于范圍狂吠不止掙扎聞名遐邇任務載譽協助
三、品析“悲慘”,了解“處境”
師:孩子們,老師課前還讓大家了解地震的危害,你了解到了什么?是啊,很危險,讓我們先去現場看看那次地震。
出示句子:
20xx年當地時間5月21日19時45分,阿爾及利亞北部地區發生里氏6。2級地震,造成兩千二百多人死亡,一萬多人受傷。
出示“來到這座城市,展現在救援隊員面前的是一片悲慘景象…臭氣。”
1、抽生讀句子:
教師評價讀出了悲慘。
2、讀著這些句子,孩子們,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說什么?
3、課件放圖片。
四、自主探究,感悟“真棒”
1、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是哪些詞語或句子讓你感受到救援隊真棒,用筆劃出來。
2、學生匯報:
(預設)
他們一下車,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隊員用聲波探測儀仔細地搜索著每一條縫隙,細心地捕捉著廢墟發出的聲音,有的隊員操作液壓鉗,剪斷縱橫交錯的一根根鋼筋,搜尋著壓在廢墟下的幸存著……
①、自由讀。
②、劃出隊員們怎么做的相關詞語,體會一下,說說自己的理解。
(隨機理解聲波探測儀的作用。 )
③、朗讀指導。
④、進入情境,體會隊員們為什么這樣做?他們在想什么?
當隊員用聲波探測儀仔細地搜索著每一條縫隙的時候,他在想_______。
當隊員細心地捕捉著廢墟發出的聲音的時候,他在想________。
師過渡:隊員們還默默地迅速地做著許多事情,孩子們,你還會想到他們在干什么?
當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時候,他們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
⑤、出示圖片再感受一次。
⑥、齊讀:
師:他們那么仔細地搜索著每一條縫隙,那么細心地捕捉著廢墟里發出的聲音,又是在怎么樣地一種環境下工作的啊?
當時氣溫高達34攝氏度,隊員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
空氣中彌漫著尸體腐爛后散發的臭氣。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疊餅狀”,加上余震還在不斷發生。
①、自由讀。
②、談感受:阿爾及利亞老百姓看見了,會怎樣說?官員們看見了,又會怎樣說?
③、回讀: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那就是“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五、自主探索,再找“棒”
師:孩子們,你們也真棒,很會讀書,找到了那么棒的句子。現在,你再睜大你的小眼睛,從別的句子中仔細地找找,你還能找到哪里也棒?
(感受搜索犬的“超強”)
1、引:
真棒,不僅表現在這些普通隊員的身上,連搜索犬──一個國際救援隊的特殊隊員“超強”,也表現得讓人交口稱贊。自由讀讀課文,想想它有哪些不俗表現。
生默讀課文第四段,劃出相關句子。
2、“雖然這個地方不屬于中國……前往救援。”:
①、學生理解分析。
②、教師點撥、啟發想象:
教師小結:是啊,通過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讓我們怎能不由衷地贊嘆?
當救援隊發現并救出在廢墟中掙扎了三天的男孩之后,小男孩的父母會怎樣說?圍觀人民會怎樣說?
③、師:同學們,徐老師看到過一則資料,在去救援的38支隊伍中,只有中國和法國曾救出過幸存者。此時,聯合國官員會怎樣說?
六、回顧開頭,感悟文情
師:5月29日,中國國際救援隊圓 滿完成了搶險救援任務,載譽返回祖國。這是中國國際救援隊第一次在國際社會亮相的短短一周時間,便以出色的表現而博得陣陣掌聲。
生接讀: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師:在送別時,前來送行的阿爾及利亞群眾對我們充滿了深深的感激之情,又送上了他們真誠的祝愿,高呼:生接讀:中國萬歲!
七、主題閱讀,拓展延伸
1、引:
中國國際救援隊不僅幫助了啊爾及利亞,并載譽而歸。此后,多次參加國際救援任務,深受好評。讓我們來看看:
20xx年月日12月26日當地時間凌晨5點燃8分,(北京時間9點分)伊朗東南部克爾曼省巴姆古城地區當天早晨發生的里氏6。3級地震已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中國國際救援隊是第一支到達伊朗地震災區的亞洲救援隊。一到巴姆市災區,中國國際救援隊顧不上休息,就展開了緊張的搜救工作12月28日夜。
20xx年12月26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印度洋大海嘯,給東南亞、南亞和非洲的一些國家帶來嚴重災難,奪走了10多萬條生命。中國國際救援隊馬上進行人道主義援助,那段日子,他們平均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在各國救援隊中,他們搜索和處理的遺體人均數是最多的。
2、出示徽標:
師:最后,讓我們再來認識一下中國國際救援隊的徽標。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教案 篇3
【教材簡析】
通訊是一種常用的新聞體裁,是對新聞事件、人物和各種見聞進行及時、詳盡而生動的報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情節、細節和有關環境氣氛。
本文由通訊改寫而成,是一篇略讀課文,富有濃厚的現代氣息。寫的是非洲國家阿爾及利亞發生地震,中國派出了救援隊幫助救災的事。
本單元圍繞國際理解和友誼來組元,前兩篇課文都是寫外國人幫助中國人的故事,本課是從另一個角度詮釋“國際理解”的內涵,即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也積極地參與國際事務,盡力幫助其他國家。本課采用的是通訊報道的常用寫法,按事物發展的時間順序安排材料,敘述清楚,并有適當的議論。文章先寫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救援隊的感激(新聞文體一般要求先介紹最重要的信息),再回溯整個事件的過程。在整個事件的報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總體介紹,又有細節的描寫,如搜索犬救出男孩的事。
【設計意圖】
為了讓學生感受中國人民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和友誼,體會理解和幫助是雙方的,繼續培養獨立閱讀能力。本設計以情感為紐帶,通過研詞析句、感情朗讀、想象體驗、讀寫結合等語文實踐,推進對課文的體驗與感悟,注重語文教學的情性、注重語文教學的感性,以求達到落實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又順應世界上國際理解教育的潮流。本設計還強調了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之間人們的相互理解、寬容和尊重與幫助。
【預設目標】
1、知識目標:
讀準生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
師生共同搜集有關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資料,通過資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3、情感目標:
在讀悟重點段落、重點詞句的過程中逐漸深入地體會中國國際救援隊的“真棒”。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我國人民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
【教學重難點】
體會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國際救援隊感激的原因。
【課前準備】
課前查找關于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資料。
【設計流程】
一、談話交流,導入新課
1、看課件金華新聞綜合頻道的廣告──請支持國際救援。結合課前收集到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資料,用自己的話向大家介紹。
2、簡介“中國國際救援隊”:
這支隊伍成立于2002年初,是我國政府根據地震救援的需要,而組建的一支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
3、中國國際救援隊于2003年5月赴阿爾及利亞參加國際地震災害搶險救援行動,圓 滿完成了任務,為祖國贏得了榮譽。──“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生齊讀──(生自豪地齊讀)
4、中國國際救援隊到底“棒”在哪兒呢?讓我們一同走進課文親自目睹中國國際救援隊的杰出表現吧!
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以新聞、廣告導入新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根據“閱讀提示”中的學習要求,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
2、同桌之間輪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相互指正。
3、朗讀展示:
誰愿意讀哪段便站起來朗讀。
三、再讀課文,品析、體會、感悟
1、那么我們的中國國際救援隊棒在哪里呢?就讓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相關的語句,然后在小組內解決問題。
2、小組討論。
3、交流反饋:
⑴了解救援隊的“處境”:
出示:他們一下飛機就趕往受災最嚴重的布邁爾代斯。
生自由讀──談感受──齊讀。
出示“來到這座城市,展現在救援隊員面前的是一片悲慘景象…臭氣。”
①自由讀課文,想想自己讀懂了什么?
②分析朗讀感悟:
想想哪些是重點詞句,應該讀出怎樣的情感?
③教師小結。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引導學生自己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時聯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提高了學生的感悟能力,也為體會其他情感做了鋪墊。
⑵體會救援隊的“真棒”:
出示:“他們一下車,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隊員用聲波探測儀仔細地搜索著每一條縫隙,細心地捕捉著廢墟發出的聲音,有的隊員操作液壓鉗,剪斷縱橫交錯的一根根鋼筋,搜尋著壓在廢墟下的幸存著……”
①自由讀,劃出隊員們怎么做的相關詞語。
②進入情境體會隊員們為什么這樣做?他們在想什么?
當隊員用聲波探測儀仔細地搜索著每一條縫隙的時候,他在想。
當隊員細心地捕捉著廢墟發出的聲音的時候,他在想。
當……的時候,他們在想。
③聯系當時環境再一次感受:
幻燈出示句子,學生讀,談感受。
當時氣溫高達34攝氏度,隊員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
空氣中彌漫著尸體腐爛后散發的臭氣。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疊餅狀”,加上余震還在不斷發生。
④反復朗讀體會:
幻燈出示國際救援隊救災的有關圖片。
引:面對這樣的國際救援隊,你想說些什么嗎?生自由發表感受。
千言萬語化作一句由衷的話:“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生讀課題。
⑶感受搜索犬的“超強”:
過渡:
真棒,不僅表現在這些普通隊員的身上,連搜索犬──一個國際救援隊的特殊隊員“超強”,也表現得讓人交口稱贊。
①自由讀讀課文,想想它有哪些不俗表現。
②生默讀課文第四段,劃出相關句子。
③同桌練說故事大概。
④推薦代表說。
通過劃、讀、說、想讓學生多感官、多渠道、多形式參與對課文的理解,學生的興趣得以維持,效果比機械練讀要好。
四、拓展閱讀升華情感
1、這就是我們的國際救援隊,不僅在阿爾及利亞,在世界各地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會有隊員們的身影出現。下面讓我們一同來欣賞他們的風采吧:
2003年月日12月26日當地時間凌晨5點燃8分,(北京時間9點分)伊朗東南部克爾曼省巴姆古城地區當天早晨發生的里氏6.3級地震已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伊朗內政部發表聲明,呼吁國際社會向伊朗提供緊急援助。北京時間2003年12月27日夜23點50分,中國國際救援隊抵達伊朗科爾曼省省會科爾曼市,這里距離地震中心巴姆市的直線距離只有180公里。中國國際救援隊是第一支到達伊朗地震災區的亞洲救援隊。
一到巴姆市災區,中國國際救援隊顧不上休息,就展開了緊張的搜救工作12月28日夜,中國救援隊在進行了1天的搜救行動之后,才開始搭建營地。12月29日,在搜救過程中,搜索犬作為特殊的“隊員”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2月31日,中國國際救援隊圓 滿完成了人道主義救援任務,撤離災區。2004年1月1日上午10點,中國國際救援隊回到北京,
2004年12月26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印度洋大海嘯,給東南亞、南亞和非洲的一些國家帶來嚴重災難,奪走了10多萬條生命。經聯合國有關部門批準,中國政府決定派出國際救援隊赴印尼進行搶險救援。
搜索搶險分隊隊員不顧旅途勞累,冒雨搭設了帳篷,迅速展開了搜索工作。連長袁本航是搜索搶險分隊的隊長。他帶領8名隊員受命尋找掩埋在倒塌房屋中的遇難者遺體。30多攝氏度的高溫下,很多遺體開始腐爛,有的已經生蛆,盡管每位隊員都戴了3層口罩,可氣味仍令人窒息。但他們毫不畏縮,小心翼翼地把遺體裝入專用的口袋,輕輕地搬運到遺體存放處。
就在搜索搶險工作緊張進行時,災區出現了霍亂疫情。為了防止傳染,搜索搶險隊員執行任務時不能喝水,中午不能在搜索現場吃飯。他們每天一早就出工,傍晚時才撤回營地,午飯晚飯并成一頓吃。由于流汗多,又不能喝水補充,穿著厚厚隔離服的多名隊員出現不同程度的虛脫。那段日子,他們平均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在各國救援隊中,他們搜索和處理的遺體人均數是最多的。
聽說中國國際救援隊第一批隊員要返回國內,當地政府官員和群眾帶著水果等慰問品來慰勞他們,并紛紛稱贊:中國救援隊,真棒!
2、回歸讀題。
3、教師小結:
是啊,通過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讓我們怎能不由衷地贊嘆?
(學生齊: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 潮。
4、推薦網址、自己搜索更多有關資料,小組交流。也可以合作出一期手抄報。
此時此刻,你們一定有很多話想對這些可親可敬的隊員們說吧?
作業任務也兼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理想,并以自主活動的方式進行。為了解決自己熱衷的問題,學生到圖書館搜集資料、到社會上做調查、寫出報告等等。由于這些活動多是學生自己選擇的,所以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也帶給學生由衷的快樂。
五、板書設計
速度快
28、中國國際救援隊不怕危險真棒!
援救技術高超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教案 篇4
【教材簡析】
通訊是一種常用的新聞體裁,是對新聞事件、人物和各種見聞進行及時、詳盡而生動的報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情節、細節和有關環境氣氛。
本文由通訊改寫而成,是一篇略讀課文,富有濃厚的現代氣息。寫的是非洲國家阿爾及利亞發生地震,中國派出了救援隊幫助救災的事。
本單元圍繞國際理解和友誼來組元,前兩篇課文都是寫外國人幫助中國人的故事,本課是從另一個角度詮釋“國際理解”的內涵,即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也積極地參與國際事務,盡力幫助其他國家。本課采用的是通訊報道的常用寫法,按事物發展的時間順序安排材料,敘述清楚,并有適當的議論。文章先寫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救援隊的感激(新聞文體一般要求先介紹最重要的信息),再回溯整個事件的過程。在整個事件的報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總體介紹,又有細節的描寫,如搜索犬救出男孩的事。
【設計意圖】
為了讓學生感受中國人民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和友誼,體會理解和幫助是雙方的,繼續培養獨立閱讀能力。本設計以情感為紐帶,通過研詞析句、感情朗讀、想象體驗、讀寫結合等語文實踐,推進對課文的體驗與感悟,注重語文教學的情性、注重語文教學的感性,以求達到落實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又順應世界上國際理解教育的潮流。本設計還強調了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之間人們的相互理解、寬容和尊重與幫助。
【預設目標】
1、知識目標:
讀準生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
師生共同搜集有關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資料,通過資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3、情感目標:
在讀悟重點段落、重點詞句的過程中逐漸深入地體會中國國際救援隊的“真棒”。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我國人民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
【教學重難點】體會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國際救援隊感激的原因。
【課前準備】課前查找關于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資料。
【設計流程】
一、談話交流,導入新課
1、看課件金華新聞綜合頻道的廣告──請支持國際救援。結合課前收集到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資料,用自己的話向大家介紹。
2、簡介“中國國際救援隊”:
這支隊伍成立于2002年初,是我國政府根據地震救援的需要,而組建的一支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
3、中國國際救援隊于2003年5月赴阿爾及利亞參加國際地震災害搶險救援行動,圓滿完成了任務,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生齊讀──(生自豪地齊讀)
4、中國國際救援隊到底“棒”在哪兒呢?讓我們一同走進課文親自目睹中國國際救援隊的杰出表現吧!
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以新聞、廣告導入新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根據“閱讀提示”中的學習要求,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
2、同桌之間輪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相互指正。
3、朗讀展示:
誰愿意讀哪段便站起來朗讀。
三、再讀課文,品析、體會、感悟
1、那么我們的中國國際救援隊棒在哪里呢?就讓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相關的語句,然后在小組內解決問題。
2、小組討論。
3、交流反饋:
⑴ 了解救援隊的“處境”:
出示:他們一下飛機就趕往受災最嚴重的布邁爾代斯。
生自由讀──談感受──齊讀。
出示“來到這座城市,展現在救援隊員面前的是一片悲慘景象…臭氣。”
① 自由讀課文,想想自己讀懂了什么?
② 分析朗讀感悟:
想想哪些是重點詞句,應該讀出怎樣的情感?
③ 教師小結。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引導學生自己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時聯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提高了學生的感悟能力,也為體會其他情感做了鋪墊。
⑵ 體會救援隊的“真棒”:
出示:“他們一下車,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隊員用聲波探測儀仔細地搜索著每一條縫隙,細心地捕捉著廢墟發出的聲音,有的隊員操作液壓鉗,剪斷縱橫交錯的一根根鋼筋,搜尋著壓在廢墟下的幸存著……”
① 自由讀,劃出隊員們怎么做的相關詞語。
② 進入情境體會隊員們為什么這樣做?他們在想什么?
當隊員用聲波探測儀仔細地搜索著每一條縫隙的時候,他在想 。
當隊員細心地捕捉著廢墟發出的聲音的時候,他在想 。
當……的時候,他們在想 。
③ 聯系當時環境再一次感受:
幻燈出示句子,學生讀,談感受。
當時氣溫高達34攝氏度,隊員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
空氣中彌漫著尸體腐爛后散發的臭氣。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疊餅狀”,加上余震還在不斷發生。
④ 反復朗讀體會:
幻燈出示國際救援隊救災的有關圖片。
引:面對這樣的國際救援隊,你想說些什么嗎?生自由發表感受。
千言萬語化作一句由衷的話:“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生讀課題。
⑶ 感受搜索犬的“超強”:
過渡:
真棒,不僅表現在這些普通隊員的身上,連搜索犬──一個國際救援隊的特殊隊員“超強”,也表現得讓人交口稱贊。
① 自由讀讀課文,想想它有哪些不俗表現。
② 生默讀課文第四段,劃出相關句子。
③ 同桌練說故事大概。
④ 推薦代表說。
通過劃、讀、說、想讓學生多感官、多渠道、多形式參與對課文的理解,學生的興趣得以維持,效果比機械練讀要好。
四、拓展閱讀 升華情感
1、這就是我們的國際救援隊,不僅在阿爾及利亞,在世界各地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會有隊員們的身影出現。下面讓我們一同來欣賞他們的風采吧:
2003年月日12月26日當地時間凌晨5點燃8分,(北京時間9點分)伊朗東南部克爾曼省巴姆古城地區當天早晨發生的里氏6.3級地震已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伊朗內政部發表聲明,呼吁國際社會向伊朗提供緊急援助。北京時間2003年12月27日夜23點50分,中國國際救援隊抵達伊朗科爾曼省省會科爾曼市,這里距離地震中心巴姆市的直線距離只有180公里。中國國際救援隊是第一支到達伊朗地震災區的亞洲救援隊。
一到巴姆市災區,中國國際救援隊顧不上休息,就展開了緊張的搜救工作12月28日夜,中國救援隊在進行了1天的搜救行動之后,才開始搭建營地。12月29日,在搜救過程中,搜索犬作為特殊的“隊員”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2月31日,中國國際救援隊圓滿完成了人道主義救援任務,撤離災區 。2004年1月1日上午10點,中國國際救援隊回到北京,
2004年12月26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印度洋大海嘯,給東南亞、南亞和非洲的一些國家帶來嚴重災難,奪走了10多萬條生命。經聯合國有關部門批準,中國政府決定派出國際救援隊赴印尼進行搶險救援。
搜索搶險分隊隊員不顧旅途勞累,冒雨搭設了帳篷,迅速展開了搜索工作。連長袁本航是搜索搶險分隊的隊長。他帶領8名隊員受命尋找掩埋在倒塌房屋中的遇難者遺體。30多攝氏度的高溫下,很多遺體開始腐爛,有的已經生蛆,盡管每位隊員都戴了3層口罩,可氣味仍令人窒息。但他們毫不畏縮,小心翼翼地把遺體裝入專用的口袋,輕輕地搬運到遺體存放處。
就在搜索搶險工作緊張進行時,災區出現了霍亂疫情。為了防止傳染,搜索搶險隊員執行任務時不能喝水,中午不能在搜索現場吃飯。他們每天一早就出工,傍晚時才撤回營地,午飯晚飯并成一頓吃。由于流汗多,又不能喝水補充,穿著厚厚隔離服的多名隊員出現不同程度的虛脫。那段日子,他們平均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在各國救援隊中,他們搜索和處理的遺體人均數是最多的。
聽說中國國際救援隊第一批隊員要返回國內,當地政府官員和群眾帶著水果等慰問品來慰勞他們,并紛紛稱贊:中國救援隊,真棒!
2、回歸讀題。
3、教師小結:
是啊,通過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讓我們怎能不由衷地贊嘆?
(學生齊: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4、推薦網址、自己搜索更多有關資料,小組交流。也可以合作出一期手抄報。
此時此刻,你們一定有很多話想對這些可親可敬的隊員們說吧?
作業任務也兼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理想,并以自主活動的方式進行。為了解決自己熱衷的問題,學生到圖書館搜集資料、到社會上做調查、寫出報告等等。由于這些活動多是學生自己選擇的,所以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也帶給學生由衷的快樂。
五、板書設計
速度快
28、中國國際救援隊 不怕危險 真棒!
援救技術高超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教案 篇5
【設計理念】
通過課前搜集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資料,教師引導學生抓住課文寫救援隊棒的詞語、句子。再加上圖片、課外維和部隊的資料,讓學生真切地感到中隊外國無私的幫助,最后水到渠成地使學生驕傲地喊出:中國真棒!
【教學目標】
1、培養默讀能力。
2、讀懂課文,了解我國人民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從而受到教育。
3、通過資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重點難點】
1、重點:感受中國人民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和友誼。
2、難點:地震、如何救援等方面的知識。
【教學建議】課前,學生要搜集和了解中國國際救援隊的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1、同學們,前面兩篇課文講的是外國人幫助我們中國人,那我們中國國際救援隊又是怎樣幫助外國人的?誰來向大家介紹介紹?
2、學生交流,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進行介紹。教師播放幻燈“武器”部分。
3、中國國際救援隊于2003年5月第一次赴阿爾及利亞參加國際地震災害搶險救援行動,圓滿完成了任務,為祖國贏得了榮譽。也得到了阿爾及利亞人民的贊譽──“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4、出示課題:
中國國際求援隊,真棒!(指導學生用驕傲的語氣讀出來。)
5、師:這篇課文是一篇通訊,你們想知道這篇通訊是怎樣報道中國派出救援隊幫助救災的事嗎?讓我們一同走進課文親自目睹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表現吧!
導語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白理解和幫助是雙方的。
二、初讀課文,讀準讀通
1、根據“閱讀提示”中的學習要求,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默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讀通課文,是理解課文的前提,整體感知。
三、自主探究,交流收獲
1、默讀課文,看看我們中國國際救援隊棒在哪里呢?請劃出有關語句。鼓勵學生使用跳讀的方法。
2、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
我們中國國際救援隊棒在哪里。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互相補充。
交流完,幻燈出示,齊讀三大點:
⑴ 速度快:
首先,地震發生后中國立即向地震災區派出救援隊,而且一下飛機,就趕往受災最嚴重的地方。(救災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
(幻燈出示:“他們一下車,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隊員有聲波……搜尋著廢墟下的幸存者……”)學生練讀──齊讀。
⑵ 不怕危險:
在受災嚴重,余震還在不斷發生的情況下,救援隊仍然投入工作。
⑶ 援救技術高超:
救援隊在搜索犬的幫助下,救出了一個男孩。
4、在阿爾及利亞參加國際救援工作的38支隊伍中,只有中國和法國救援隊各救出一名幸存者,得到了阿爾及利亞人民的贊揚。──“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生齊讀)
交流文章重點詞語、句子,進而了解中國國際救援隊的高尚品質,理解我國人民的國際主義精神。
交流板書:
速度快 援救技術高超 不怕危險
四、回顧前文、感悟文情
師:所在以在送別時,前來送行的阿爾及利亞群眾又送上了他們真誠的祝愿:
幻燈出示課文第一段:(學生齊)
“‘中國萬歲!’這是阿爾及利亞群眾在送別中國國際救援隊時,發自內心的祝愿。”
回顧前文,整體感知。
五、圖片賞析,結束全文
1、這就是我們的國際救援隊,不僅在阿爾及利亞,在世界各地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會有隊員們的身影出現。下面讓我們一同來欣賞他們的風采吧!
2、學生看圖片。
(幻燈出示“救援”圖片。)
3、此時此刻,你們一定有很多話想對這些可親可敬的隊員們說吧?
(學生表述)
4、教師小結:
是啊,通過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讓我們怎能不由衷地贊嘆?
(學生齊: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通過圖片,讓學生對國際救援隊有更深刻地了解;再次引發學生對國際救援隊隊員產生一種敬佩之情,由此指導孩子的學習、生活。
隨機板書:
意志頑強 鎮定樂觀 臨危不懼
六、拓展閱讀,感悟升華
師: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國際社會為應對國際和平與安全所受的威脅而采取的行動中,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在貿易和發展方面如此,在打擊國際犯罪和恐怖主義方面也同樣如此。下面我們用跳讀的方法看兩篇文章。
1、用跳讀的方法閱讀:《給女兒的一封信》(維和日記)、《通訊:中國駐利比里亞維和部隊感受“中國情”》
2、談讀后感受:
總結:
引導學生感受到:中國維和部隊,真棒!中國,真棒!
通過維和部隊的感人事跡,讓學生感受到:中國,真棒!
七、板書設計
28、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速度快 援救技術高超 不怕危險
意志頑強 鎮定樂觀 臨危不懼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教案 篇6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是一篇表現中非兩國友好的文章。因為中國在阿爾及利亞發生地震時給了他們幫助。
在學習本課時,我主要圍繞兩個問題來展開,第一是: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第二: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中國國際救援真棒?在回答第一個問題的時候,我給了學生何時、何地、何人、何事的提示,學生們很快就概括出了文章的內容。在解決第二個問題時候,主要讓學生充分的朗讀的基礎上來談談自己的觀點。有些人說從他們速度很快中體會出來,有的人說在那樣危險,那樣困難的情況下,他們還堅持救援,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全可以知道。我讓他們想象當時可能會發生怎么樣的事,當時的環境可能有惡劣。同學們說的頭頭是道。但在理解技術高超的時候出現了一點問題,由于也快下課,我并沒有讓學生多說。所以感覺這點上做的不夠到位。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培養默讀能力。
2.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我國人民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國際救援隊感激的原因。
學情分析:
在教學設計中引導學生熟悉通訊的閱讀方法。鼓勵學生使用跳讀的方法學習。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閱讀資料,提示課題。
1.學生閱讀課后資料袋。激發學生的興趣。
2.出示課題:中國國際求援隊,真棒!(指導學生用驕傲的語氣讀出來。)
3.師:你們想知道這篇通訊是怎樣報道中國派出救援隊幫助救災的事嗎?就請繼續閱讀課文吧!
二、整體感知。
1、師指名學生閱讀提示,并分組議議閱讀要求。
2、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師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
(1)練習默讀課文,讀通讀準課文。
(2)讀一讀,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3)想想這篇課文里有哪些好詞好句。鼓勵學生使用跳讀的方法。
三、討論與交流。
1.交流自讀疑難。
師:讀了課文,你們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來一起研究嗎?生匯報。
2.重點討論交流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國對受災國家的.幫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互相補充。
首先,地震發生后中國立即向地震災區派出救援隊,而且一下飛機,就趕往受災最嚴重的地方(救災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
其次,在受災嚴重,余震還在不斷發生的情況下,救援隊仍然投入工作(在困難和危險的處境中仍然堅持救災,體現了人道主義和犧牲精神)。
最后,救援隊在搜索犬的幫助下,救出了一個男孩(高超的救援技術使得救援成功)。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不最喜歡的地方。
2.展示:學生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其他同學參與評價。
3.齊讀課文。
五、綜合拓展。
1.交流:與同學交流,你知道中國救援隊的其他事情嗎?
(1)小組交流。
(2)班級交流。
2.教師小結。
3.課后自主選擇感興趣的詞句段進行摘抄,養成積累的習慣。
作業:抄寫生字,朗讀課文。
六、板書設計。
中國國際救援隊。
速度快。
不怕危險真棒!
援救技術高超。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本節課的學習中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通過資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3、情感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我國人民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
教學重難點:體會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國際救援隊感激的原因。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相關閱讀資料一份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導入課題。
師:同學們,地球這顆美麗的藍色星球,真像一位慈祥的母親,源源不斷地給予我們豐富的資源。然而,一些無情的自然災害像一個個巨大的黑洞時時在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吞噬著我們的家園。地震便是危害性最強的一種。現在,就讓我們借助一張張圖片來走進地震現場:(課件播放地震組圖)
師:此時此刻,受災的國家,被廢墟掩埋的生命最需要的是什么呢?
生:他們最需要的就是幫助。
師:是啊!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隨著一支中國國際救援隊走進位于非洲北部的阿爾及利亞地震重災區,去聆聽一句贊嘆:中國救援隊,真棒!
師:讓我們一起來叫叫他們的名字——多么響亮的名字!
(課件展示4幅圖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颯爽英姿!
師:同學們,通過課前閱讀、搜集,你對中國國際救援隊有了哪些初步的了解?誰來簡要的說一說。(生發言略)
師:是啊,多么年輕的隊伍,多么令人稱贊的業績,成立短短三年的時間里,多次成功完成救援任務,為祖國贏得了榮譽,博得人們一次又一次衷心的贊美——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板書“真棒”)中國國際救援隊到底棒在哪里?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去目睹他們的出色表現吧!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同學們根據閱讀提示中的學習要求自由的朗讀課文,把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
2、課件出示難讀的詞語,指名朗讀、齊讀。
3、同桌之間輪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相互正音。
4、師:默讀有助于我們思考,請同學們再次帶著詞語,帶著疑問走進課文,看看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嘗試抓住文中提供的主要信息來概括。
生:嘗試概括課文內容(誰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干什么?)
(指名說)
根據學生發言小結:2003年5月21日阿爾及利亞發生地震,中國國際救援隊幫助救災的事。
三、了解地震帶來的災害。
1、教師以播報的形式,邊用課件展示相關圖片,邊朗讀第二段。
師:目睹了這一幕幕,此時此刻,你心里在想什么?想說什么?
生:我想說地震真是太厲害了,給人類帶來這么大的災難。
生:我在想那里的人們太可憐了,他們怎么生活呀!
生:我想說要是能預防地震那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了。
2、師:看,你們說的多好啊!那么,我們的國際救援隊在聽到這一消息的時候,他們是怎么做的?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們很棒呢?
3、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三自然段,一邊讀一邊畫出相關的語句,多讀讀,再用心體會體會吧。
四、細讀探究,交流悟情。
1、(嘗試以記者的身份進行播報)
師:讓我們也來當回記者跟隨中國國際救援隊員到達阿爾及利亞地震現場去看看吧!誰來現場報道一下此時最想告訴大家的消息。
(指名“報道”,實為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朗讀)
2、體會救援隊的“真棒”。
(一)、體會救援隊的真棒
(1)、速度快。
(2)、不顧危險,不怕困難
(3)工作細致
師:同學們知道搶險救災最重要的是什么嗎?
(生有些為難,師提醒學生去看看可后的資料袋,生恍然大悟)
生:要快速投入。
師:對,時間就是生命,刻不容緩呀。
師:作為現場報道的記者,你從這些救援隊員的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覺救援隊員的速度非常快。
師:請你說說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1:震后中國政府立即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由30人組成的救援隊。
生2:他們一下飛機,就趕往受災最嚴重的布爾代斯。
生3:他們一下車,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課件出示句子:(他們一下飛機。。。。就。。。一下車,就。。。。)
指名讀,齊讀。
師:明知道自己所面臨的是危險和災難,為什么救援隊員們的行動還這么快呢?從這幾句話你還能體會出什么?
生:這也可看出他們不怕困難,不怕危險。
小結板書:不怕困難,速度快。
師:老師也有這樣的體會,請接著談談你還從哪些地方體會出了什么?
生:我還從課文的這幾句話體會出了當時的情況十分糟糕,救援隊員面臨的困難很大。(生讀句子:)
師:咱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齊讀)
師:此時,你還有哪些新的感受?
生:我從(散發的臭氣,“疊餅狀”,余震還在不斷發生)感覺到危險可能隨時再次發生。(課件出示句子)
師:面對如此惡劣的環境,如此危險的情況,我們的救援隊員并沒退縮,他們緊接著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有的。。。。。有的。。。。。)
師:當你看到這一切,你心里怎么想?
生:我想救援隊員們當時一定很著急,想盡快搜救。
生:我看出他們搜救時很仔細。
生:我體會到他們責任感很強。
讓我們再細讀這幾句話,想想他們這樣做時心里在想什么?
課件出示:(當。。。。當。。。。。)
生:當隊員用聲波探測儀仔細地搜索著每一條縫隙的時候,他們在想:我們一定要盡可能地搜救,不放過每個角落。
生:當隊員細心地捕捉著廢墟發出的聲音的時候,他們可能在想: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要全力以赴。
生:我們一定要努力,力爭能搜救出幾個幸存者。
師:你們的想法真是深刻,我想這一定能代表救援隊員此時的心聲。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當時的精彩瞬間吧!
(出示救援圖片,感受救援的場面)
師:是啊,救援隊員是多么的認真負責呀!作為現場記者,你還有哪些新的信息要報道?
生:觀眾朋友,你們知道嗎?當時氣溫高達34攝氏度,隊員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隊員們仍然堅持戰斗。
(課件出示這段話)
師:此時此刻,你最想對可親可敬的隊員說些什么?
生:救援隊的叔叔阿姨們,你們真是好樣兒的!
生:救援隊員們,你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生:你們真了不起!
生:我為你們自豪!
生1:你們是我們的驕傲,我們因你們而自豪!
生2:真棒!
生3:中國因你們而精彩。
生4:中國為你們而喝彩。
生5:我們將來也要像你們一樣為國爭光!
師: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指讀課題)
讓我們懷著深深的敬意來讀讀這段話,再次感受中國國際救援隊的出色表現吧!齊讀第三自然段。
(二)感受“搜索犬”的棒
師:真棒!不僅表現在這些普通隊員的身上,連搜索犬——一個國際救援隊的特殊隊員超強也成為人們交口稱贊的救災明星。
1、請自由讀讀課文第4自然段,想想它有哪些不俗表現?
生默讀,劃相關的句子
2、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搜索犬“超強”的杰出表現?從它的身上體會到什么?
師:“超強”之所以能有這么超強的本領,與救援隊平時對它嚴格的訓練是分不開的。
3、課件出示搜索犬圖:讓我們來看看這位特殊的隊員吧!
五、感受成功的喜悅。
師:讓我們一同感受中國國際救援隊成功的喜悅吧!
大聲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師:難怪,阿爾及利亞人民這樣說(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也難怪,聯合國的官員這樣評價(課件展示)
六、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師:中國國際救援隊不僅幫助了阿爾及利亞,并載譽歸來,此后,多次參加國際救援任務,深受好評。請看——
實物投影出示搜集的關于救援隊的其他感人事跡。
師:現在,你又有哪些新的感受或想法,想對救援隊員們說說嗎?
(生發言略)
師總結:是啊,通過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讓我們怎能不由衷的贊嘆——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課后反思: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是一篇通訊報道,也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介紹了中國國際救援隊在阿爾及利亞認真、忘我的救援經過。這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成功之處:
一、創設了讀書氛圍
我們的漢語言文字特別具有靈性,語言凝練而意蘊豐厚。《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3-4年級學段則要求學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其訓練的主要方式應是以讀書為主,讓學生通過多讀來感悟文章內容,教學中,學生先自由讀文,整體感知;又默讀思考,細致領悟;接著略讀,圈劃出文中最能打動自己的句子,品讀升情。并且創設記者這一身份去朗讀,去感悟,學生的興趣濃厚,學習效果好。
二、教給了讀書方法
針對通訊報道的文體,結合略讀課文的課型,教學中,教師沒有過多地向學生講授通訊的文體知識,而是引導學生習得通訊的閱讀方法,如默讀使學生明白課文寫的是何時、何地、何人的何事;建議學生默讀,提示學生抓住文中提供的主要信息;鼓勵學生跳讀,快速搜集、處理信息。整個課堂,師生雙邊活動始終遵循“習得方法”來展開,讓學生在實踐中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不足之處是作為略讀課文,自己對學生還是扶的多,放的少。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夠突出,這是今后應該改進的。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教案 篇9
一、導入新課。
上課前,老師想和大家一起看一組圖片,你們知道他們是誰嗎?(如學生不知道,則說:那我告訴你們他們是中國國際救援隊,并板書:中國國際救援隊)這是支怎樣的隊伍呢?請看p117頁資料袋,讀了資料袋,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呢?了解中國國際救援隊。
那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來學習這篇——課題,相信學完了以后,你們會隊他們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指導讀好課題。讀出驕傲的語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115頁自由地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如果有讀不準的字、詞或句子可以請教一下身邊的同學或老師。
2、生自由讀文。
3、解決生字詞:我看同學們剛才讀得都很認真,有的同學還當了“小老師”幫同桌解讀了生字、詞語。現在生字詞都解決了嗎?那我可要檢查檢查你們的認讀情況了?先來點簡單的:出示課件詞語,指名生讀,齊讀。
4、老師要加大難度了哦,誰來讀讀這兩個句子?指名生讀,齊讀。
三、再讀課文,讀通讀順。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匯報交流:同學們課文讀完了,誰來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什么時候,什么人在什么地方發生了什么事情?
四、品析“悲慘”,了解“處境”
1、出示“房倒屋塌,失去親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氣中彌漫著尸體腐爛后散發的臭氣。”
2、理解分析。同學們,看到這樣的景象,你有什么樣的感覺?——難受,悲慘。誰來讀一讀,誰想來評一評,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啊?指名讀,如讀不好,請學生推薦一個來讀,你們班誰最會朗讀啊,你們來推薦
3、那么是哪些詞語讓你特別能體會到難受和悲慘的呢?
4、那么你們先自己在下面練習一下讀讀,讀出悲慘的感覺。
5、朗讀感悟。這樣一片難受、悲慘的景象你能用朗讀表現出來嗎?
(1)指名讀,誰能讀出更悲慘,更讓人難受的感覺來?
(2)齊讀:讓我們一起來讀讀,感受一下這悲慘,讓人難受的景象吧。(配音樂朗讀)
教師小結過渡:是啊!多么悲慘的景象啊!可中國國際救援隊的隊員們卻在這樣的環境下圓滿地完成了搶險救援任務,他們真棒!那么課文中哪些詞語或句子讓你感受到救援隊真棒的呢?請同學們認真地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并劃出一句你認為最能讓你感受到救援隊真棒的句子。并把你的句子在四人小組里交流體會你劃出來的理由。
五、自主探究,感悟“真棒”。
1、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劃出一句你認為最能讓你感受到救援隊真棒的句子。
2、學生匯報(預設)。
出示:“當時氣溫高達34攝氏度,隊員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隊員們仍然堅持戰斗。”
(1)聯系一下自己的實際情況感受,渲染溫度高——不怕困難。
(2)這句里哪些詞語讓你感受特別深?
(3)是啊,這么熱的天,我們坐在家里吹空調都會覺得很熱,可我們的.隊員們卻要在這樣的環境下堅持戰斗,他們真不怕困難(板書),他們——真棒!讓我們帶著這種感覺再來齊讀一遍這個句子吧!
出示:“突然,“超強”沖著一條水泥板夾縫狂吠不止,大家興奮地喊道:“找到了!找到了!”救援隊員在“超強”的引導下,看到了廢墟中有一只隱隱活動的胳膊。經過一番緊張的援救,在廢墟中掙扎了三天的一名男孩終于被救了出來。當地群眾對中國國際救援隊感激不盡,搜索犬“超強”也因此在當地聞名遐邇。“
(1)生先說說自己的感受;
(2)渲染:是啊!孩子們,在其他隊員力盡艱辛找了三天三夜也沒找到那個小男孩,后來在中國隊員們的幫助下終于找到了,這時在場的人心情會怎樣呢?是呀,那你們也用這種心情讀讀大家喊的那句話吧!好,誰來讀讀?指名生讀,你很興奮。誰再來給大家讀出你的滋味來?指名生讀,從你的朗讀中我們聽出了你的興奮。
啊!孩子們,在其他隊員力盡艱辛找了三天三夜也沒找到那個小男孩,后來在中國隊員們的幫助下終于找到了,他們——真棒!
“雖然這個地方不屬于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負責范圍,但為了救孩子的生命,中國國際救援隊還是派出部分隊員前往救援。”
(1)學生理解分析。——責任心強。(板書)
(2)誰想來讀一讀?
是啊,在不屬于自己的負責范圍內中國國際救援隊還是前往救援,他們的責任心真強,他們——真棒!
六、回顧開頭,感悟文情
所以在送別時,前來送行的阿爾及利亞群眾又送上了他們真誠的祝愿:
投影出示課文第一段“中國萬歲!”這是阿爾及利亞群眾在送別中國國際救援隊時,發自內心的祝愿。學生齊讀。
總結出:速度快、救援技術高超、不怕危險。并隨機板書。
七、圖文賞析,升華中心
1、出示圖文。這就是我們的國際救援隊,不僅在阿爾及利亞,在世界各地,像巴基斯坦、印尼等國家,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會有隊員們的身影出現。今天陳勞師給大家帶來了他們20__年在巴基斯坦救援時醫療隊寫的一篇日記,請你們認真讀一讀吧!
2、師配樂朗誦這篇日記,讀完以后同學們,你們有什么話像說的嗎?
3、交流。
4、通過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怎能不讓我們由衷地贊嘆:“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紅筆板書嘆號。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教案 篇10
一、說教材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是由一篇新聞通訊改寫而成的。介紹的是非洲國家阿爾及利亞發生地震后,中國派出了救援隊幫助救災的事。文章先寫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救援隊的感激,再回溯整個事件的過程。在整個事件的報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總體介紹,也有細節的描寫,如搜索犬救出男孩的事。
1、本文的教學目標:
⑴ 繼續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⑵ 感受中國人民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和友誼,了解我國人民發揚的人道主義精神。
2、本文的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在閱讀中了解整個救援事件的過程,體會我國人民的偉大人道主義精神。
二、說教法
1、學生以前可能有一些地震方面的知識,但可能還比較膚淺,所以我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文、搜集有關地震的知識,了解地震給人類社會造成的巨大災難;以及中國救援隊方面的材料,為學習課文作下良好的鋪墊。
2、利用課件創建多媒體情景,幫助突破教學重難點。
3、引導學生以自學為主,教師指導為輔,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三、說學法
1、在閱讀中,聽、說、讀、想貫穿全文始終。
2、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適當點撥,學習方式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
3、通過課外搜集、整理資料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探究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四、說教學過程(本課教學時間為一課時)
一、導入部分
1、老師用課件出示有關介紹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資料,學生閱讀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2、指導學生用驕傲的語氣讀課題,特別是“真棒”兩個字。
二、整體感知
老師出示獨立閱讀的要求,學生按照閱讀提示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通讀全文。
包括以下幾個要求: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你覺得這樣做表達了我們中國人民怎樣的思想感情?
3、你最想用一個什么詞語來評價中國國際救援隊?
三、討論與交流
引導學生交流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中國對受災國家的幫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互相交流、補充。其中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1、地震發生后中國立即向地震災區派出了救援隊,而且一下飛機,就趕往受災最嚴重的地方進行救援。
(速度快,是救援隊的第一個特點。)
2、在受災嚴重,余震還在不斷發生的情況下,救援隊仍然迅速投入搶救。
(不怕危險,是救援隊的第二個特點。)
3、救援隊在搜索犬的幫助下,救出了一個男孩。
(技術高超,是救援隊的又一個特點。)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地方。
2、小組交流自己喜歡的地方,然后派代表展示自己喜歡的地方,并要求學生說出喜歡的原因。
五、引導學生體會我國人民的人道主義精神
(如學生有困難,教師就給學生指出來)
六、拓展練習
讓學生交流、展示課前搜集的有關地震方面的資料以及有關中國國際救援隊的一些事情,如:這次的印度洋海嘯等等,老師同時適當給學生講解一些預防自然災害的知識,如海嘯和地震。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教案 篇11
織里實驗小學 章秋蕾 教學目標: 1.在本節課的學習中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師生共同搜集有關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資料,通過資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我國人民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 教學重、難點:
體會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國際救援隊感激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1.同學們,課前老師請大家查找關于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資料,找到了嗎?誰來把你了解到的內容向大家介紹介紹? 2.學生交流,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進行介紹。 3.小結過渡:中國國際救援隊圓滿完成了任務,為祖國贏得了榮譽。也得到了阿爾及利亞人民的贊譽——“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4、指導觀察,引入課文。(題目與以往學習有何不同?)讓我們一同走進課文親自目睹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表現吧!
5、回到課題,老師:“真棒”這句話是誰說的?課文到底講了誰和誰的一件什么事呢? 二、初讀課文,讀準讀通。 1.自由讀課文,注意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流利。
2.檢查生字情況。
同桌互讀,難點字音讀,齊讀。
3.帶著剛才的問題默讀課文。
4、指名說。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這句話是誰說的?他們是在什么情況下說出這句話的?(齊讀第一自然段)
課文到底講了誰和誰的一件什么事呢?
文中哪些自然段講了這件事?快速瀏覽課文。(2—5) 三、再讀課文,自主探究,交流收獲 1、那么我們的中國國際救援隊棒在哪里呢?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相關的語句,然后在小組內解決問題。 2.小組內同學互相交流。 3.?學生匯報、集體交流。 “震后,中國政府……最嚴重的布邁爾代斯。” ⑴學生口述、理解分析、師生共研。 ⑵朗讀感悟。 ⑶教師小結。 “來到這座城市……堅持戰斗。” ⑴學生口述、理解分析。
投影出示:“他們一下車,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隊員有聲波……搜尋著廢墟下的幸存者……” ⑴指名讀——學生練讀——小組注入力量讀。 ⑵學生理解分析: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從文中哪些詞中體會到的?從“搜索著每一條縫隙”中,你還能感受到什么?(板書:工作認真、不怕困難,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親人,時刻關切他們的安危。)
⑶從圖上你能看出哪些人是中國救援隊的隊員?)你怎么知道的?這兒怎么讓你感動呢?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不怕炎熱、認真) 4、投影出示相關圖片。
5、同學們面對著此情此景,你難道不想說些什么嗎?(學生暢所欲言) 6、回讀: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那就是“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雖然這個地方不屬于中國……前往救援。” ⑴學生理解分析。 ⑵教師點撥、啟發想象。 ⑶教師小結:因此,他們得到了阿爾及利亞人民的贊揚。——“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四、回顧前文、感悟文情 1、所在以在送別時,前來送行的阿爾及利亞群眾又送上了他們真誠的祝愿: 投影出示課文第一段:(學生齊) “‘中國萬歲!’這是阿爾及利亞群眾在送別中國國際救援隊時,發自內心的祝愿。” 五、圖片賞析,結束全文 1、這就是我們的國際救援隊,不僅在阿爾及利亞,在世界各地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會有隊員們的身影出現。下面讓我們一同來欣賞他們的風采吧! 2、學生看圖片。 3、此時此刻,你們一定有很多話想對這些可親可敬的隊員們說吧?(學生表述)
4、教師小結:是啊,通過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讓我們怎能不由衷地贊嘆? (學生齊: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板書設計
仔細
不顧疲勞 堅持戰斗 細心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搜尋
“超強”──“救災明星”
28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本節課的學習中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師生共同搜集有關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資料,通過資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情感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我國人民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 教學重、難點:體會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國際救援隊感激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1.同學們,課前老師請大家查找關于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資料,找到了嗎?誰來把你了解到的內容向大家介紹介紹? 2.學生交流,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進行介紹。 3.小結過渡:中國國際救援隊圓滿完成了任務,為祖國贏得了榮譽。也得到了阿爾及利亞人民的贊譽——“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4、指導觀察,引入課文。(題目與以往學習有何不同?)讓我們一同走進課文親自目睹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表現吧! 二、初讀課文,讀準讀通。 首先請同學們認真地讀課文,這一次讀時要做到讀準字音、讀通順語句。 三、再讀課文,自主探究,交流收獲 1、那么我們的中國國際救援隊棒在哪里呢?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相關的語句,然后在小組內解決問題。 2.小組內同學互相交流。 3.?學生匯報、集體交流。 “震后,中國政府……最嚴重的布邁爾代斯。” 1、學生口述、理解分析、師生共研。 2、朗讀感悟。 3、教師小結。 “來到這座城市……堅持戰斗。” 1、學生口述、理解分析。 2、投影出示:“他們一下車,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隊員有聲波……搜尋著廢墟下的幸存者……” (1)、指名讀——學生練讀——小組注入力量讀。 (2)、學生理解分析。 3、教師小結過渡引入圖片。 4、投影出示相關圖片。 5、同學們面對著此情此景,你難道不想說些什么嗎?(學生暢所欲言) 6、回讀: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那就是“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雖然這個地方不屬于中國……前往救援。” 1、學生理解分析。 2、教師點撥、啟發想象。 3、教師小結:因此,他們得到了阿爾及利亞人民的贊揚。——“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四、回顧前文、感悟文情 1、所在以在送別時,前來送行的阿爾及利亞群眾又送上了他們真誠的祝愿: 投影出示課文第一段:(學生齊) “‘中國萬歲!’這是阿爾及利亞群眾在送別中國國際救援隊時,發自內心的祝愿。” 五、圖片賞析,結束全文 1、這就是我們的國際救援隊,不僅在阿爾及利亞,在世界各地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會有隊員們的身影出現。下面讓我們一同來欣賞他們的風采吧! 2、學生看圖片。 3、此時此刻,你們一定有很多話想對這些可親可敬的隊員們說吧? (學生表述) 4、教師小結:是啊,通過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讓我們怎能不由衷地贊嘆? (學生齊: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教學設計
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第一實驗小學 陳千梯
【預設目標】 1、在本節課的學習中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師生共同搜集有關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資料,通過資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我國人民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 【教學重難點】
體會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國際救援隊感激的原因。 【教學準備】
幻燈片。 【教學設計】 一、看圖揭題,導入新課 1、(出示中國國際救援隊的圖片)同學們能不能結合課前收集到的資料,用自己的話介紹。 2、小結過渡:
創立不久,年輕的中國國際救援隊圓滿地完成了任務,贏得了榮譽。也得到了普遍的贊譽──“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生齊讀) 3、中國國際救援隊到底“棒”在哪呢?讓我們一同走進課文親自目睹中國國際救援隊的杰出表現吧!
二、初讀課文,讀準讀通 1、首先請同學們認真地讀課文,這一次讀時要做到讀準字音、讀通順語句。 2、檢查反饋:
隨機點撥。(里氏6.2級地震釋放了相當于16顆原子彈的能量。) 三、再讀課文,自主探究 1、那么我們的中國國際救援隊棒在哪里呢?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相關的語句,然后在小組內解決問題。 2、小組討論。 3、交流反饋: ⑴ 體會救援隊的“真棒”: 他們一下車,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隊員用聲波探測儀仔細地搜索著每一條縫隙,細心地捕捉著廢墟發出的聲音,有的隊員操作液壓鉗,剪斷縱橫交錯的一根根鋼筋,搜尋著壓在廢墟下的幸存著…… ① 自由讀,劃出隊員們怎么做的相關詞語。 ② 進入情境體會隊員們為什么這樣做?他們在想什么? 當隊員用聲波探測儀仔細地搜索著每一條縫隙的時候,他在想 。 當隊員細心地捕捉著廢墟發出的聲音的時候,他在想 。 當……的時候,他們在想 。 ③ 聯系當時環境再一次感受。 幻燈出示句子,學生讀,談感受。 當時氣溫高達34攝氏度,隊員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 空氣中彌漫著尸體腐爛后散發的臭氣。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疊餅狀”,加上余震還在不斷發生。 ④ 回讀: “他們一下車,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隊員用聲波探測儀仔細地搜索著每一條縫隙,細心地捕捉著廢墟發出的聲音,有的隊員操作液壓鉗,剪斷縱橫交錯的一根根鋼筋,搜尋著壓在廢墟下的幸存著……” ⑤ 幻燈出示國際救援隊救災的有關圖片: 引:面對這樣的國際救援隊,你想說些什么嗎?生自由發表感受。 千言萬語化作一句由衷的話:“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生讀課題。 他們一下飛機就趕往受災最嚴重的布邁爾代斯。 生自由讀──談感受──齊讀。 ⑵ 感受搜索犬的“超強”: ① 引:真棒,不僅表現在這些普通隊員的身上,連搜索犬──一個國際救援隊的特殊隊員“超強”,也表現得讓人交口稱贊。自由讀讀課文,想想它有哪些不俗表現。 ② 生默讀課文第四段,劃出相關句子 ③ 同桌練說故事大概。 ④ 推薦代表說。
四、引讀最后一段、升華感情 1、引讀最后一段: 從“圓滿完成任務”“載譽返回”等詞體會“棒”! 5月29日,中國國際救援隊圓滿完成了。(生接) 2、這是中國國際救援隊第一次在國際社會亮相的短短一周時間,便成效斐然,以出色的表現而博得“滿堂彩”。幻燈出示: 聯合國官員托馬斯說:“中國國際救援隊的反應是難以想象的、超常規的。” 阿方政府、媒體和災區居民對中國國際救援隊表達了深深的感激之情,他們說:“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中國人民來幫助我們,中國人民是阿爾及利亞人民最好的朋友,我們感謝你們”。 五、主題閱讀,拓展延伸 1、引:2003年月日12月26日當地時間凌晨5點燃8分,(北京時間9點分)伊朗東南部克爾曼省巴姆古城地區當天早晨發生的里氏6.3級地震已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伊朗內政部發表聲明,呼吁國際社會向伊朗提供緊急援助。北京時間2003年12月27日夜23點50分,中國國際救援隊抵達伊朗科爾曼省省會科爾曼市,這里距離地震中心巴姆市的直線距離只有180公里。中國國際救援隊是第一支到達伊朗地震災區的亞洲救援隊。 一到巴姆市災區,中國國際救援隊顧不上休息,就展開了緊張的搜救工作 12月28日夜,中國救援隊在進行了1天的搜救行動之后,才開始搭建營地。12月29日,在搜救過程中,搜索犬作為特殊的“隊員”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2月31日,中國國際救援隊圓滿完成了人道主義救援任務,撤離災區 。2004年1月1日上午10點,中國國際救援隊回到北京, 2004年12月26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印度洋大海嘯,給東南亞、南亞和非洲的一些國家帶來嚴重災難,奪走了10多萬條生命。經聯合國有關部門批準,中國政府決定派出國際救援隊赴印尼進行搶險救援。 搜索搶險分隊隊員不顧旅途勞累,冒雨搭設了帳篷,迅速展開了搜索工作。連長袁本航是搜索搶險分隊的隊長。他帶領8名隊員受命尋找掩埋在倒塌房屋中的遇難者遺體。30多攝氏度的高溫下,很多遺體開始腐爛,有的已經生蛆,盡管每位隊員都戴了3層口罩,可氣味仍令人窒息。但他們毫不畏縮,小心翼翼地把遺體裝入專用的口袋,輕輕地搬運到遺體存放處。 就在搜索搶險工作緊張進行時,災區出現了霍亂疫情。為了防止傳染,搜索搶險隊員執行任務時不能喝水,中午不能在搜索現場吃飯。他們每天一早就出工,傍晚時才撤回營地,午飯晚飯并成一頓吃。由于流汗多,又不能喝水補充,穿著厚厚隔離服的多名隊員出現不同程度的虛脫。那段日子,他們平均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在各國救援隊中,他們搜索和處理的遺體人均數是最多的。 聽說中國國際救援隊第一批隊員要返回國內,當地政府官員和群眾帶著水果等慰問品來慰勞他們,并紛紛稱贊:中國救援隊真棒! 2、回歸讀題。 3、推薦網址、自己搜索更多有關資料,小組交流。也可以合作出一期手抄報。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在本節課的學習中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
師生共同搜集有關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資料,通過資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3、情感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我國人民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
【教學重、難點】
體會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國際救援隊感激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1、同學們,課前老師請大家查找關于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資料,找到了嗎?誰來把你了解到的內容向大家介紹介紹? 2、學生交流,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進行介紹。 3、小結過渡:中國國際救援隊圓滿完成了任務,為祖國贏得了榮譽。也得到了阿爾及利亞人民的贊譽“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4、指導觀察,引入課文:
(題目與以往學習有何不同?)讓我們一同走進課文親自目睹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表現吧!
二、初讀課文,讀準讀通 首先請同學們認真地讀課文,這一次讀時要做到讀準字音、讀通順語句。
三、再讀課文,自主探究,交流收獲 1、那么我們的中國國際救援隊棒在哪里呢?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相關的語句,然后在小組內解決問題 2、小組內同學互相交流 3、 學生匯報、集體交流 “震后,中國政府……最嚴重的布邁爾代斯。” 1、學生口述、理解分析、師生共研。 2、朗讀感悟。 3、教師小結。 “來到這座城市……堅持戰斗。” 1、學生口述、理解分析。 2、投影出示:
“他們一下車,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隊員有聲波……搜尋著廢墟下的幸存者……” ⑴ 指名讀學生練讀小組注入力量讀。 ⑵ 學生理解分析。 3、教師小結過渡引入圖片。 4、投影出示相關圖片。 5、同學們面對著此情此景,你難道不想說些什么嗎?(學生暢所欲言) 6、回讀: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那就是“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雖然這個地方不屬于中國……前往救援。” 1、學生理解分析 2、教師點撥、啟發想象 3、教師小結:
因此,他們得到了阿爾及利亞人民的贊揚。“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四、回顧前文、感悟文情 所在以在送別時,前來送行的阿爾及利亞群眾又送上了他們真誠的祝愿: 投影出示課文第一段:(學生齊) “‘中國萬歲!’這是阿爾及利亞群眾在送別中國國際救援隊時,發自內心的祝愿。”
五、圖片賞析,結束全文 1、這就是我們的國際救援隊,不僅在阿爾及利亞,在世界各地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會有隊員們的身影出現。下面讓我們一同來欣賞他們的風采吧! 2、學生看圖片。 3、此時此刻,你們一定有很多話想對這些可親可敬的隊員們說吧? (學生表述) 4、教師小結:
是啊,通過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讓我們怎能不由衷地贊嘆?(學生齊: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教案 篇12
【教材簡析】
本文由一篇通訊改寫而成,是一篇略讀課文。寫的是非洲國家阿爾及利亞發生地震,中國派出了救援隊幫助救災的事。
本單元前兩篇課文都是寫外國人幫助中國人的故事,本課是從另一個角度詮釋“國際理解”的內涵,即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也積極地參與國際事務,盡力幫助其他國家。本課采用的是通訊報道的常用寫法,按事物發展的時間順序安排材料,敘述清楚,并有適當的議論。
【設計意圖】
注重語文教學的情性:
本課的教學以情感為紐帶。
注重語文教學的感性:
通過研詞析句、感情朗讀、想象體驗、讀寫結合等語文實踐,推進對課文的體驗與感悟。
【預設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讀準生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 在讀悟重點段落、重點詞句的過程中逐漸深入地體會中國國際救援隊的“真棒”。
2、能力目標:
師生共同搜集有關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資料,通過資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3、情感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我國人民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
【預設流程】
一、導入,簡介“中國國際救援隊”
師:同學們,課前老師請大家查找關于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資料,你找到了嗎?誰來把你了解到的內容向大家介紹介紹?
1、課件出示介紹:
這支隊伍成立于2002年初,是我國政府根據地震救援的需要,而組建的一支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
中國國際救援隊由地震專家、工程兵部隊、醫務人員組成,共200多人。他們配備了一流的設備,按照國際標準進行了嚴格的訓練。主要針對國際上由地震引起的直接災害以及地震引發的次生災害進行援救。
2003年2月,救援隊首次參加我國新疆巴楚等地的地震搶險救援,出色完成任務。
2、小結過渡:
中國國際救援隊圓滿完成了任務,為祖國贏得了榮譽。也得到了阿爾及利亞人民的贊譽──“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讀題目。
師:讓我們一同走進課文親自目睹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表現吧!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1、首先請同學們認真地讀課文,這一次讀時要做到讀準字音、讀通順語句。遇到長句子、生字詞特別多的句子反復讀,
2、檢查字詞:
阿爾及利亞 布邁爾代斯 房倒屋塌 腐爛 臭氣
呈“疊餅狀” 搜索 縫隙 縱橫交錯 廢墟 搜索犬
屬于 范圍 狂吠不止 掙扎 聞名遐邇 任務 載譽 協助
三、品析“悲慘”,了解“處境”
師:孩子們,老師課前還讓大家了解地震的危害,你了解到了什么?是啊,很危險,讓我們先去現場看看那次地震。
出示句子:
2003年當地時間5月21日19時45分,阿爾及利亞北部地區發生里氏6.2級地震,造成兩千二百多人死亡,一萬多人受傷。
出示“來到這座城市,展現在救援隊員面前的是一片悲慘景象…臭氣。”
1、抽生讀句子:
教師評價讀出了悲慘。
2、讀著這些句子,孩子們,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說什么?
3、課件放圖片。
四、自主探究,感悟“真棒”
1、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是哪些詞語或句子讓你感受到救援隊真棒,用筆劃出來。
2、學生匯報:
(預設)
他們一下車,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隊員用聲波探測儀仔細地搜索著每一條縫隙,細心地捕捉著廢墟發出的聲音,有的隊員操作液壓鉗,剪斷縱橫交錯的一根根鋼筋,搜尋著壓在廢墟下的幸存著……
⑴ 自由讀。
⑵ 劃出隊員們怎么做的相關詞語,體會一下,說說自己的理解。
(隨機理解聲波探測儀的作用。 )
⑶ 朗讀指導。
⑷ 進入情境,體會隊員們為什么這樣做?他們在想什么?
當隊員用聲波探測儀仔細地搜索著每一條縫隙的時候,他在想_______。
當隊員細心地捕捉著廢墟發出的聲音的時候,他在想________。
師過渡:隊員們還默默地迅速地做著許多事情,孩子們,你還會想到他們在干什么?
當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時候,他們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
⑸ 出示圖片再感受一次。
⑹ 齊讀:
師:他們那么仔細地搜索著每一條縫隙,那么細心地捕捉著廢墟里發出的聲音,又是在怎么樣地一種環境下工作的啊?
當時氣溫高達34攝氏度,隊員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
空氣中彌漫著尸體腐爛后散發的臭氣。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疊餅狀”,加上余震還在不斷發生。
① 自由讀。
② 談感受:
阿爾及利亞老百姓看見了,會怎樣說?官員們看見了,又會怎樣說?
③ 回讀: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那就是“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五、自主探索,再找“棒”
師:孩子們,你們也真棒,很會讀書,找到了那么棒的句子。現在,你再睜大你的小眼睛,從別的句子中仔細地找找,你還能找到哪里也棒?
(感受搜索犬的“超強”)
1、引:
真棒,不僅表現在這些普通隊員的身上,連搜索犬──一個國際救援隊的特殊隊員“超強”,也表現得讓人交口稱贊。自由讀讀課文,想想它有哪些不俗表現。
生默讀課文第四段,劃出相關句子。
2、“雖然這個地方不屬于中國……前往救援。”:
⑴ 學生理解分析。
⑵ 教師點撥、啟發想象:
教師小結:是啊,通過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讓我們怎能不由衷地贊嘆?
當救援隊發現并救出在廢墟中掙扎了三天的男孩之后,小男孩的父母會怎樣說?圍觀人民會怎樣說?
⑶ 師:同學們,徐老師看到過一則資料,在去救援的38支隊伍中,只有中國和法國曾救出過幸存者。此時,聯合國官員會怎樣說?
六、回顧開頭,感悟文情
師:5月29日,中國國際救援隊圓滿完成了搶險救援任務,載譽返回祖國。這是中國國際救援隊第一次在國際社會亮相的短短一周時間,便以出色的表現而博得陣陣掌聲。
生接讀: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師:在送別時,前來送行的阿爾及利亞群眾對我們充滿了深深的感激之情,又送上了他們真誠的祝愿,高呼:生接讀:中國萬歲!
七、主題閱讀,拓展延伸
1、引:
中國國際救援隊不僅幫助了啊爾及利亞,并載譽而歸。此后,多次參加國際救援任務,深受好評。讓我們來看看:
2003年月日12月26日當地時間凌晨5點燃8分,(北京時間9點分)伊朗東南部克爾曼省巴姆古城地區當天早晨發生的里氏6.3級地震已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中國國際救援隊是第一支到達伊朗地震災區的亞洲救援隊。一到巴姆市災區,中國國際救援隊顧不上休息,就展開了緊張的搜救工作12月28日夜。
2004年12月26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印度洋大海嘯,給東南亞、南亞和非洲的一些國家帶來嚴重災難,奪走了10多萬條生命。中國國際救援隊馬上進行人道主義援助,那段日子,他們平均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在各國救援隊中,他們搜索和處理的遺體人均數是最多的。
2、出示徽標:
師:最后,讓我們再來認識一下中國國際救援隊的徽標。
〖板書〗
迅速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細心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培養自主閱讀能力,初步培養默讀能力。
2、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我國人民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
教學準備:
教學幻燈片課件,布置學生搜集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地球是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世界各地的人們雖然膚色不同、語言不同,但是大家有一個共同的心愿,就是讓世界充滿愛,讓人間充滿信任。我們第七單元課文的主題思想是“友誼和理解”。《一面五星紅旗》和《賣木雕的少年》反映了外國朋友對中國人民的尊重和友好。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一篇反映中外人民友好關系的文章。
師:(出示圖片)請同學們看一幅圖。誰知道這是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
生:自由發言。
師:(出示字幕):中國國際救援隊(師:出示相關資料)請同學介紹。
師:下面請聽一則有關中國國際救援隊的通訊報道。
生:(抽一生讀新聞報道)師相機播放圖片。
師:剛才的通訊報道中表揚誰呢?(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為什么夸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他們做了哪些事呢?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根據剛才的通訊報道改寫成的。
板書課題:28x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師: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同學們要學會自讀自學。
學生按自讀要求自己小聲讀書。
自讀要求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師:誰來說說讀完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生:自由發言。
師:檢查自讀情況。出示生字詞。先抽生讀,再齊讀。
三、自主探究,討論交流。
1、再讀課文,想一想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國對受災國家的幫助?默讀課文,指導學生默讀方法,同學們試著用瀏覽式的粗讀、跳讀的方法,找一找問題的答案。
2、同桌找到了相互交流討論。
3、集體交流:
(師引導學生抓住與問題有關的信息:首先,地震發生后中國立即向地震災區派出救援隊,而且救援隊一下飛機就趕往受災最嚴重的地方。(救災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越快越好,越早越好)②在受災嚴重,余震還在不斷發生的情況下,救援隊仍然不顧危險,迅速投入工作。(在困難和危險的環境中仍然堅持救災,體現了人道主義和犧牲精神)③救援隊在特殊隊員搜索犬的幫助下,救出了一個小男孩。(高超的救援技術使得救援成功。)
四、拓展學習
1、師:讀一讀課文最后一段,5月29日中國國際救援隊怎么樣回國?(載譽回國)為什么說他們載譽回國?
2、齊讀課文第一段:(出示第一段)“中國萬歲!”這是阿爾及利亞群眾在送別中國國際救援隊時,發自內心的祝愿。
出示資料:①中國國際救援隊20__年初成立,20__年2月,首次參加我國新疆巴蜀等地的.地震搶險救援,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②20__年5月中國地震局副局長岳明生率領救援隊參加阿爾及利亞震災救援工作。他介紹說,全體隊員在高溫和塵埃中連續作戰,努力搜救被壓埋人員、救護傷員。在參與救援的38支救援隊中,只有中國救援隊和法國救援隊搜索到幸存者。
③聯合國官員托馬斯說:“中國國際救援隊來得真快,其反應速度是超常的。
④阿方政府、新聞媒體和災區居民對中國國際救援隊表達了深深的感激之情,他們說:“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中國人民來幫助我們,中國人民是阿爾及利亞人民最好的朋友,我們感謝你們!”
五、作業布置
1、請你也來稱贊稱贊我們的國際救援隊,把你的贊譽之詞寫下來。可寫一句、也可以寫幾句,也可以寫幾個詞。
2、回家練習向家人講述中國國際救援隊在阿爾及利亞的救援行動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培養默讀能力。
2、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我國人民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
知識點梳理
教學過程
一、閱讀資料,提示課題
二、整體感知
1、師指名學生閱讀提示,并分組議議閱讀要求。
2、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師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
(1)練習默讀課文,讀通讀準課文。
(2)讀一讀,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3)想想這篇課文里有哪些好詞好句。鼓勵學生使用跳讀的方法。
三、討論與交流
1、交流自讀疑難
師:讀了課文,你們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來一起研究嗎?生匯報。
2、重點討論交流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國對受災國家的幫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互相補充。
首先,地震發生后中國立即向地震災區派出救援隊,而且一下飛機,就趕往受災最嚴重的地方(救災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
其次,在受災不行嚴重,余震還在不斷發生的情況下,救援隊仍然投入工作(在困難和危險的處境中仍然堅持救災,體現了人道主義和犧牲精神。)
最后,救援隊在搜索犬的幫助下,救出了一個男孩(高超的救援技術使得救援成功)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不最喜歡的地方。
2、展示:學生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其他同學參與評價。
3、齊讀課文。
五、綜合拓展
1交流:與同學交流,你知道中國救援隊的其他事情嗎?
(1)小組交流。(2)班級交流。
2教師小結。
3課后自主選擇感興趣的詞句段進行摘抄,養成積累的習慣。
六、板書設計
28、中國國際救援隊
速度快
不怕危險 真棒!
援救技術高超
課后反思
在學習本課時,我主要圍繞兩個問題來展開,第一是: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第二: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中國國際救援真棒?在回答第一個問題的時候,我給了學生何時、何地、何人、何事的提示,學生們很快就概括出了文章的內容。在解決第二個問題時候,主要讓學生充分的朗讀的基礎上來談談自己的觀點。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教案 篇15
【教材說明】
本文是由一篇通訊改寫而成。寫得是非洲國家阿爾及利亞發生地震,中國派出了救援隊幫助救災的事。通訊是一種常用的新聞體裁,是對新聞事件、人物和各種見聞進行及時、詳盡而生動的報道。它不光交待什么事,而且交待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清潔、細節和有關的環境氣氛。前兩篇課文都是寫外國人幫助中國人的故事。本課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詮釋“國際理解”的內涵,即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也積極地參與國際事務,盡力幫助其他國家。本課采用的是通訊報道的常用寫法,按事物發展時間順序安排材料,敘述清楚,并有適當的議論。文章先寫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救援隊的感激,再回溯整個事件的過程。在整個事件的報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總體介紹,又有細節的描寫。
本課課文學習的意圖是讓學生感受中國人民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和友誼,體會理解和幫助是雙方的;繼續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教學重點】感受中國人民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和友誼,體會理解和幫助是雙方的
【教學難點】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教學目標】
培養默讀能力。
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我國人民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
【教具準備】詞卡,字卡,小黑板。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建議】
1、課前布置學生了解地震方面的知識,以及地震給人類社會造成巨大災難的事例。
2、本課是一篇通訊,教師在教學時不必過多地向學生講授通訊的文體知識,但可以在教學設計中引導學生熟悉通訊的閱讀方法。例如,可以讓學生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中寫的是何時、何地、何人、何事,先抓住課文中最主要的信息。這一次的閱讀要求是“宜粗不宜細”,鼓勵學生使用跳讀的方法。
3、再次默讀課文,教師提問,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國對受災國家的幫助?這個問題要求學生通讀全文后,抓出與問題有關的信息:首先,地震發生后中國立即向地震災區派出救援隊,而且一下飛機,就趕往受災最嚴重的地方(救災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其次,在受災嚴重,余震還在不斷發生的情況下,救援隊仍然迅速投入工作(在困難和危險的處境中仍然堅持救災,體現了人道主義和犧牲精神);最后,救援隊在搜索犬的幫助下,救出了一個男孩(高超的救援技術使得救援成功)。這些內容學生不一定全部答全,教師可以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互相補充。
4、在清楚課文內容后,可以引導學生體會一下新聞文體的語言特色。新聞的語言要求客觀、準確、樸實、簡潔,盡量讓事件本身說話,作者的觀點就在事件的敘述當中。這篇通訊雖然也有抒情、議論,但也是融合在事件的客觀報道中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讀中加以體會,并在平時閱讀報紙時,增加獲取信息的能力。
5、課文后的“資料袋”介紹的是中國國際救援隊,可以在教學課文前作為新聞背景來閱讀,增加對這一組織的了解。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1、昨天,老師請同學們查找關于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資料,找到了嗎?誰來把你了解到的內容向大家介紹介紹?
2、學生交流,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進行介紹。
3、中國國際救援隊于2003年5月赴阿爾及利亞參加國際地震災害搶險救援行動,圓滿完成了任務,為祖國贏得了榮譽。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目睹中國國際救援隊的出色表現吧。
二、初讀課文,讀準讀通
1、根據“閱讀提示”中的學習要求,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
2、同桌之間輪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相互指正。
3、朗讀展示:
誰愿意讀哪段便站起來朗讀。
三、自主探究,交流收獲
1、認真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畫出給你留下深刻印象或最令你感動的語句,反復讀一讀,簡要寫出讀書收獲,把不明白的詞語或句子畫出來。
2、小組內同學互相交流讀書收獲,提出不明白的問題向他人請教。
3、集體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從多角度總結收獲,如文章內容、思想感情、表達方法等等。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共同討論。
4、在阿爾及利亞參加國際救援工作的38支隊伍中,只有中國和法國救援隊各救出一名幸存者,得到了阿爾及利亞人民的贊揚。請你們也來稱贊稱贊我們的國際救援隊,把你的贊譽之詞寫在黑板上。教師引導學生整理后誦讀。
四、朗讀復述,積累語言
1、帶著對中國國際救援隊的敬佩、贊美之情再來讀讀課文。
2、同桌練習講述中國國際救援隊在阿爾及利亞的救援行動。
3、把自己喜歡的詞語句段抄寫在讀書筆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