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助人為樂的主題班會教案(通用3篇)
關于助人為樂的主題班會教案 篇1
一、班會背景
針對本班本學期德育陣地的主題“爭做好人好事”召開一次主題班會,讓學生爭做助人為樂的好學生。
二、班會目的
1、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助人為樂。
2、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3、使學生養成助人為樂的好習慣。
三、準備過程
1.給參加活動的三個組取名分別為:陽光組.奮進組.快樂組。
2.每個組都收集助人為樂的真實事跡。
3.學生準備助人為樂的小品兩個。
4.教師準備每個組的好人好事名單及一份關于助人為樂的分析材料。
會場布置:
1.撤去桌子,圍繞主題“助人為樂”出好板報。
2.教師在前板出好主題,其余由學生裝飾。
四、活動過程
主持人:班主任
1.宣布活動開始,介紹參加活動的組合及此次活動的目的。
2.宣布近期每個組的好人好事名單,并對每個組中為集體做好事的同學進行表揚。
3.小品表演《愛護幼小》讓學生交流感受,再在班上匯報。
4.在自己遇到困難時,有什么感受?具體談談自己遇到的困難及當時的感受。
5.當別人幫助你解決了困難,你心里又有什么想法?
6.你幫助過別人解決過什么困難?當時心里有什么感受,怎么想的?(引出助人為樂)
7.材料分析,思考材料中誰真正作到了助人為樂,為什么?
8.學生交流助人為樂的真人真事,并教育學生向這些人學習。
9.通過活動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今后打算怎樣做?
10.教師小結。
五、總結
要做一個合格的公民,就必須遵守社會公德,必須從身邊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我們成為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好公民,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更加美麗。大家都列舉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缺乏公德的例子,也講了一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好人好事。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所有這些做法,看似簡單,但體現了道德建設的真諦,就是從行為養成入手,公德本身并不是空泛的,而是具體的,這些具體的事情,似乎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卻展現著一個班、一個學校的學生的總體素質,展現著一個城市市民的總體素質,展現著一個地方公民的道德水平。
關于助人為樂的主題班會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這學期,由于一些同學不能正確處理現象,這直接影響了班級建設。為培養同學之間互相關愛,召開本次班會。
(2)通過班會,使同學們同學之間遇事互相關心,培養同學們關愛別人的意識,增強班級凝聚力。
班會形式:欣賞歌曲、競賽、討論等形式。
二、活動準備
(1)召開班干部會議,確立班會主題、商討班會環節、確立班會主持并培訓;
(2)全班學唱《愛的奉獻》以及布置競賽;
(3)布置會場(在課室前面黑板書寫主題,準備音樂磁帶,布置教室座位。)
班會主持:
三、活動過程:
1.男女主持人發言
男:老師!
女:同學們!
男女:大家好!
女:首先,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對親臨指導的領導、老師表示熱烈的歡迎。(掌聲)
男女:“關愛別人——主題班會現在開始!(掌聲)
女:首先,我們兩位主持有一個小小的請求:希望全體同學合唱一首《愛的奉獻》,為這次主題班會拉開序幕。全體起立!
(班級全體同學合唱《愛的奉獻》,指揮:周旭瑤同學)
女:同學們請坐。
男:我們都是同學,在班里應該互相幫助。
女:嗯,一點也不錯,我們每個人都獻出一點愛 ,我們的集體將會是個團結的集體。
男:好,下面進行我們班會課的第一個環節——“我說誰幫過我”。在這一環節中,我們主要是讓同學們用心去發現我們班的關愛別人的優良傳統;同時,也希望同學們能發揚這些優良傳統,促使我們的集體更團結。(學生自由發言)
女:“我說誰幫過我”環節就到此為止,從剛才同學們的發言中,我們可以知道,我們初一(9)班的能關愛別人的同學還真不不少呢。下面,請欣賞一個我們班的同學自編自演的小品——《上課時》。請同學們一邊看一邊思考,小品中人物的做法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
2.通過演小品。
(小品表演 表演者:學生黃平、蔡遠達)
小品內容:上課時,因為一件衣服,兩人打起來,課也沒上好
引入:
女:小品已經表演完了,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感謝這么多位“演員”的表演,謝謝!
男:非常感謝這些同學為我們表演了一個那么精彩的小品。同學們,下面請大家以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評評小品中哪些人物的哪些做法是錯誤的?應該哪樣做就避免這次沖突了。
3.分組討論
(全體同學以四人為一小組展開激烈討論。后自由發言,談各自看法,批評遇事不冷靜,鼓勵大家遇事下課找老師,課上要先冷靜上課。)
女:同學們剛才的發言都很好。我們班是一個優秀的班集體,這來自全體同學的共同努力。下面,我們進行班會的最后一個環節——“我要對你這樣說”、主要是讓同學們談一談以前的什么是我做的不對,以后我再遇到這樣事會怎樣處理。(學生自由發言。)
男:同學們,我們的發言先到此為止。男女同學都積極地參與發言,希望全體同學聽了之后,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女:這次班會的三個環節都結束了 。
男:同學們,重要的是通過這次班會,大家能遇事互相關愛,共同進步,把我們班建設成為一個更加團結的班集體。好!班會到此結束!下面請班主任總結發言。
四、請班主任作總結性發言。
(班主任總結發言)
同學們,今天召開的班會非常成功,你們在班會上這樣成功的表現,我非常高興,在高興之余,我也想希望同學們不要把這次班會當成游戲,而是要把它當成自己成長中的臺階,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互相關愛,用到以后的實際生活中,這樣下去你們會最終成為一個關愛別人的人。
五、宣布主題班會順利結束。
關于助人為樂的主題班會教案 篇3
班會名稱:
接納他人
班會主題:
理解別人的難處,學會幫助和接納別人
主題班會預期目標:
1、讓學生明白理解和幫助別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當代人必備的道德品質。
2、使學生懂得“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三分,風平浪靜”的道理,學會 理解別人的難處,學會幫助和接納別人。
主題班會意義:
使每個人都可以相互理解,培養更具博大胸懷魅力的青職人
授課重點及難點:
重點:理解他人的重要性,在互動環節突出理解、幫助、接納的重要性
難點:如何學會理解、接納別人的技巧
主題班會課設計
一、主題班會開場
1、讓同學們合唱歌曲《朋友》
2、介紹國際寬容日的時間、來歷
3、托爾斯泰說:“我們平等的相愛,因為我們互相了解,互相尊重。”;高爾基說:“如果人們不會互相理解,那么他們怎么能學會默默地互相尊重呢?”同樣的,面對別人,面對理解這個話題同學們又能說出什么呢?這也就是我們今天的話題-理解接納他人,請同學們結合自身情況,討論一下什么是理解?也就是幫助接納他人。
二、小組互動
將本班同學分為5個小組,針對一下問題同學們會如何回答?自己將答案寫在事前發的紙上。寫好后相互交換,相互看過彼此的答案后將自己的感受再寫在紙上,不再交換。
1、在公共汽車上,別人無意踩了我的腳,我會
2、喜歡的新文具盒被同桌不小心碰到地上摔壞了,我會
3、在飯桌前,奶奶不小心把菜湯濺到我喜愛的裙子上,我會
4、鄰居家忙著裝修,堆在門口的施工材料影響了人們的出入,我會
5、當我辛辛苦苦地做完一件事卻得不到認可和賞識時,我會
6、如果我的同桌是位爭強好事的人,我會
7、如果我遇到總喜歡對別人百般挑剔而不顧他人情緒的搭檔時,我會
8、課時,老師為照顧基礎較差的學生而把講課的速度放慢,我會
三、小組間進行分享
通過剛才相互傳閱彼此的答案,請靜靜思考后表述你為什么要這么做,你怎么看待別人的做法,看完別人的答案后,你是否會更改自己的答案?通過回答這些問題,你怎么看待理解別人的難處,學會幫助和接納別人這個話題,并從中學到了什么?
四、教師總結
同學們,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我們對他人的過失的寬容,決不是姑息放縱,而是對他的理解、尊重,給予反思的支持和改過的機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正如這世上找不到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完全一樣的人.一個人身上總有些長處和短處的,關鍵在于你如何對待它們,我們可以通過自我分析來認識他人.千萬不要拿自己的長處去對照別人的短處,這樣容易導致自我膨脹和拒人千里之外的毛病。
自己對別人的認識并不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它本身就帶有一種情感和態度,即對他人是好感還是反感,是滿意還是不滿意.心理健康要求對別人保持一種接納的態度,而且是一種愉快而滿意地接納別人的態度,也就是說,對別人不但要有一顆寬容心,更要愉快地接受,要把別人看成是有價值的,值得尊敬的人.要有喜歡別人,欣賞別人的情感,哪怕別人有明顯的缺點,作為你都不能流露出厭惡的情緒,這就是一種接納別人的表現.
古人說得好:"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我們每個同學都應懷著相互理解,接納他人的心去幫助別人,使我們受益,也使更多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