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安全教育教案:《生活中的安全》(精選11篇)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育教案:《生活中的安全》 篇1
一、活動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了解防盜的設施與方法。
2、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激發求知欲、創造力。
3、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與能力。
二、活動準備:
1、幼兒收集的各種防盜設施、方法的圖片資料。
2、介紹“電視監控”“報警系統”、“電子門”“保險柜”的錄象。
3、畫有“住宅小區、銀行、博物館、超市、幼兒園”的圖片。
4、紅色水筆人手1支。
5、實物投影儀1臺。
幼兒收集資料的過程同時也是經驗準備的過程,教師在交代任務時,把自己納入其中一分子,以合作者的身份介入,突出了孩子的主體性。但教師在準備時,著眼點在考慮孩子收集有難度的材料,同時盡量準備可以用不同的手段來展示的,如多媒體課件、錄象等較為生動的形式。
三、活動過程:
1、利用生活經驗引出課題討論:你們家有沒有被偷掉過東西,是怎么一會事?
(從孩子熟悉的生活內容入手,孩子參與踴躍,描述繪聲繪色,興趣充分激發)
2、了解各種防盜方法。
(1)幼兒介紹自己了解的防盜方法。
(通過實物投影儀,幼兒把準備的圖片資料在電視屏幕上展示,并介紹給大家)
(2)幼兒布置展板,教師鼓勵幼兒觀看并相互介紹。
[活動前與家長的溝通非常有效,在家長的支持下,孩子準備的材料非常豐富:有各種各樣的門、防盜窗、貓眼、圍墻以及外墻上嵌著碎玻璃的照片;有從網上下載的從古至今形狀各異的鎖(包括指紋鎖、密碼鎖、插卡鎖)的圖片資料;農村雙重門的模型;密碼箱、鎖、家庭報警器等實物;在銀行工作的家長還拍攝了101運鈔車、全副武裝的防暴運鈔員的照片;公安家長提供了警車、警員的照片;外企家長打印了電子門、保安室的資料……]
(這個環節,有意關注幼兒個別差異,尤其是在活動前重點幫助了個別能力差的幼兒準備材料,使他們此時感受同伴欣賞與鼓勵,激發學習的欲望。努力體現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實施發展的全面性與差異性原則,探索集體教學與個別化教學的問題。)
(3)鼓勵幼兒把知道的更多的防盜方法介紹給大家。
(在整個交流中教師注意歸類提升。如幼兒講到“卷簾”時,請大家介紹還知道哪些防盜門。)(在交流中注重拓展。孩子講到電子探頭時,抓住話題討論展開,孩子從住宅小區——銀行、商店等公共場所——公共汽車等多方面思考,教師及時播放幼兒熟悉的新村內電視監控系統的錄象。并將拍攝的紅外線報警系統、電子門、保險柜在孩子講到相關內容時播放,用生動的畫面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并拓展視野)(在交流中注重體驗。當孩子介紹家庭報警器,請他臨時安裝在活動室的門上當場演示;講到密碼鎖時,請幼兒猜密碼,感受密碼的奇妙功效。)(在交流中及時生成新的課題。幼兒在討論電子警察時,有幼兒說到公路上的裝置,“這個電子系統的到底有什么功能呢?”“公路上還有哪些裝置?”教師把這個問題還是拋個孩子,讓他們去探究,并作為一個新的課題。)
3、通過討論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1)“有了這么多的防盜方法是不是一定安全了,為什么?”
(2)“原來,小偷是會想盡壞主意偷東西,所以我們在平時生活中還要注意些什么?”
(3)“如果我們真得發現小偷該怎么辦?
(陳鶴琴先生認為:“兒童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健康教育”。而健康教育的出發點與歸屬點是提高幼兒的生活質量和保護自己的能力。這一環節的討論,旨幫助孩子養成隨手關門、上鎖、開門先看貓眼等健康生活方式,知道有情況先打110,提高安全意識。)
4、游戲:設計防盜方案。
(1)鼓勵幾個小朋友結成一組,在新建的住宅小區、銀行、博物館、超市、幼兒園的圖紙上畫上不同的防盜方法。
(小組的共同探究,增加了更多的相互交流與協作的機會,在觀點的相互碰撞中豐富新的知識,從同伴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經驗,促進幼兒不斷思考完善自己的觀點。同時為了完成任務,幼兒必需作出合理的分工,獲得有益的經驗。)
(2)巡回指導時鼓勵幼兒設計發明新穎的防盜方法。
(在開放的有準備的環境中,幼兒的創造力得以充分的展示,圖紙上的設計豐富多樣,有警犬等動物守門,更有高科技的觸報系統,有的幼兒還運用科幻動畫片的情節并加以獨特改良描繪出來)
5、活動延伸:
幼兒介紹自己的設計創造。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育教案:《生活中的安全》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知道自己生活、活動中容易發生危險的事情。
2.能遷移已有經驗,掌握避免自己受到傷害的方法。
3.有初步的自我安全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幼兒畫冊》、電視機、視頻轉換儀。
教師的指導與注意點
一、情景導入,引入主題。
1.出示妞妞手受傷的圖片。
師:妞妞的手受傷了,你知道是為什么嗎?
2.小結:對啦,小朋友們說的都有可能,(教案出自:屈老師教案網)妞妞可能被尖尖的物體劃傷了,也可能被小狗咬傷了。
二、出示圖片討論,知道生活中容易發生的危險事情。
1.師:調皮的妞妞經常會做一些危險的事情,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做的到底對不對。
2.依次出示圖片。
圖一:妞妞在教室里拿著尖尖的棍子與同伴嬉鬧。
圖二:妞妞從家里的陽臺上往下扔瓶子。
圖三:妞妞在玩爸爸的打火機。
圖四:妞妞在公園里從高高的地方往下跳。
3.判斷對與錯,說一說判斷的理由。
4.師:生活中的你像妞妞這樣做過嗎?
三、遷移生活經驗,掌握避免發生危險的做法。
1.師:在家里和幼兒園里,還有哪些東西容易引發危險?
2.小結:有很多東西都容易發生危險,小朋友不能隨意去碰,(教案出自:屈老師教案網)比如尖尖的東西,易碎的器皿、煤氣灶、電源插頭等。
3.分小組討論師:在生活中我們怎么做才能不讓自己受到傷害呢?
4.每組選出一名代表陳述觀點。
5.小結:生活中,使用尖尖的東西要小心,不要把容易割破手的容器摔碎,不能玩煤氣開關,不把手指伸進插座,開關門時要手握把手輕輕開關。
效果分析
活動中的安全對于孩子和老師來說都是頭等大事,因此在日常活動中我也經常滲透安全教育,所以今天的健康活動進行的比較順利。剛開始我運用情景表演的方式引導幼兒猜測妞妞為什么受傷,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其次出示不同圖片給予孩子們討論的機會,并請幼兒自主判斷對與錯,幾乎所有的幼兒都能判斷正確。在最后的遷移經驗環節,我可以事先找好一些圖片,這樣孩子們說到什么,我就可以馬上出示,這樣也就更直觀形象,能讓孩子們有一個更為深刻的印象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育教案:《生活中的安全》 篇3
教學目標:
1. 了解人類對生命起源的探索歷程,這一歷程伴隨了整個人類發展史。
2. 感受科學進步給人類生存帶來的改變,增強對人類未來的信心。
3. 激發學生對生命之謎的探究熱情,引導學生關注人類自身命運。
教學重點:
在探究、探索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引導學生關注生命。
教學難點:
通過生命探索的主要視角、觀點、線索的呈現,體驗實事求是的科學方法在研究生命之謎及人類生存方面的重要作用。
課時劃分: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活動導入:“吃人”的謎語。
1. 故事:傳說斯芬克斯是埃及遠古時代的一頭怪獸,生性殘忍,喜歡吃人。它常
用一個謎語考問路人,若答不出來的路人便會被他吃掉。一天,俄狄浦斯經過此地,斯芬克斯照例用這個謎語考他:“有一種動物,早上用四只腳走路,中午用兩只腳走路,晚上用三只腳走路,這是什么動物?”結果,俄狄浦斯猜對了這個謎語。
2. 猜一猜:謎底是什么?為什么?
3. 小結:人是最智慧、最神奇的物種。從古至今,人類對自身的探究、對生命之謎的探索一刻未停。在阿波羅神廟的門楣上,就刻著“人啊,認識你自己吧”的箴言。
二. 新課
1. 學生把自己感興趣的關于生命之謎的話題搜集起來,以小組為單位,用彩色筆寫在紙上進行展示交流。
2. 教師分享自己搜集的相關資料。
英國《新科學家》周刊列出了生命十大未解之謎:生命如何起源?地球上有多少物種?人類仍在進化嗎?我們為什么睡覺?智能的出現是必然結果嗎?什么是意識?性從何而來?我們能防止衰老嗎?什么是生命?其他行星上有生命嗎?
3. 交流感受:學生用一句話表達自己面對諸多生命之謎的感受。
4. 閱讀教材,借助“鞋帶頭”的比喻,理解端粒、端粒酶的作用。
5. “長生不老”大家談。
教師講述:故事---彭祖的傳說。
學生分享:關于長生不老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科學幻想等,
6. 結合教材中的五福圖片及對應文字,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學后根據學生能力和興趣,開展“讀圖講述”等活動,匯報小組學習的成果,在班內進行分享。
三. 活動二:科學探索列車
1. 第一站:生命搖籃。
知識點:地球形成之初的狀態,原始海洋中逐步形成生命。
2.第二站:進化長河。
知識點: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
3.第三站:太空探索。
知識點:米勒實驗、化學進化論、太空探索-尋找地球以外的生命。
4. 第四站:基因時代
知識點:人類基因組計劃、生命之書、基因技術、轉基因農作物。
四. 生命加油站
活動一:生命禮贊
生命是大自然最偉大的創造,人類對生命之謎的探索從未停止。對此你有何感想?用一句話表達出來。
活動二:選擇一個感興趣的話題,通過查閱資料,搜集整理圖片,討論交流等方式進行探究,形成圖文并茂的匯報材料或研究小論文,在班上交流。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育教案:《生活中的安全》 篇4
活動背景:
大班幼兒隨著生活經驗和安全知識的不斷豐富,有了一定的自我保護技能,但當意外災害真的發生時,他們會感到束手無策。本活動除了讓幼兒了解有關火的知識處,更重要的是教給幼兒當意外災害真的來臨時,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做,學會自我保護、自救。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燃燒現象,了解火的性質、用途及危害。
2、向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增進幼兒安全防火意識。
3、一旦發生火災,要知道如何自我保護和如何自救。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紙、蠟燭、火柴、大中小玻璃杯、電話、濕毛巾、毛巾被等。
活動過程:
1、老師出示一張紙和火柴,提醒幼兒注意觀察紙被點燃后的情形,注意火焰的顏色感知火發出的光和熱,讓幼兒在火附近伸手烤一烤,說說自己的感受。
小結:紙點燃后發出光和熱火焰是紅色的。
提問:火還能燃著哪些東西?(布,木頭、汽油、酒精、蠟燭等)
2、知道了火能發光發熱,組織幼兒討論火的用途和危害。
(1)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火,請幼兒說出火的用途。(燒飯、取暖、照明等)
(2)火對人類有什么危害?(燒傷皮膚、燒毀財物、房屋、森林等)
3、實驗:火的熄滅
(1)老師用一個杯子扣住正在燃燒的蠟燭,觀察火焰熄滅的過程,啟發幼兒思考火焰熄滅的原因。
(燃燒需要空氣)
(2)老師用大、中、小三個玻璃杯同時扣住三只燃燒的蠟燭,觀察哪去蠟燭先滅,想一想為什么三支蠟燭熄滅的時間不同?(杯中空氣的多少,影響蠟燭燃燒的時間)
小結:如果想使火焰熄滅,必須使火和空氣隔絕。
4、組織幼兒討論:
(1)發生火災的原因有哪些?(小孩玩火、亂丟火煙頭、在禁放區燃放煙花、用明火照明尋找物品、地地震、打雷、亂拉亂接電線等)
(2)怎么樣防止火災發生?
(3)如果發生火災,我們應該怎么樣做才能實現自我保護與逃生自救?
A:如果所在房間有電話,趕快打119報警,并說明著火的詳細地址,什么街,哪號樓或附近有什么明顯標志。
B:室外著火門已發燙里千萬不要開門,并用毛巾、衣服或床單塞住門縫,以防濃煙跑進來,如門不很熱也沒看到火苗,趕快離開。
C:受到火勢威脅時,要當機立斷披上浸濕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沖出去。穿過濃煙逃生,要盡量使身體貼近地面,并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D:身上著火,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滾用厚重衣物壓滅火苗。
E:遇火災不可乘電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F:若逃生線路被大火封鎖,要立即退回室內,用打手電筒、揮舞衣物等方式向窗外發送求救信號,等待救援,不可盲目跳樓。
5、逃生演習
老師發出發生火災信號,幼兒自選逃生辦法進行自救。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育教案:《生活中的安全》 篇5
教學目標:
1. 了解體育運動中的常見意外傷害,知道如何避免意外傷害。
2. 初步掌握體育運動中常見意外傷害的緊急處理方法。
3. 牢記體育運動中的安全要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知道如何避免體育運動中的意外傷害。
教學難點:
初步掌握體育運動中常見意外傷害的緊急處理方法。
課時劃分: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引導學生自己閱讀教材相關材料,了解體育運動中的常見意外傷害,引出體育
運動中要注意的安全事項。
2. 學生分組交流,并討論應該如何避免類似意外的發生。
二. 新課
1. 教師首先概括說明體育鍛煉的重要意義。
2. 教師指導學生了解活動前、活動中和活動后的安全注意事項。
(1) 活動前的著裝要求和熱身運動
組織學生討論:活動前對哦著裝有哪些要求?這些要求和運動安全有什么關系?
活動前的熱身運動有哪些?為什么要讓關節活動開?
(2) 活動中的安全要求
組織學生分析和討論。
(3) 活動后的安全要求。
3.學生分組學習“安全小衛士”和“安全小提示”,并交流學習所得。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育教案:《生活中的安全》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安全行為的重要性。
2、積極參與競賽活動,并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體驗合作帶來的快樂,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4、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圖片、教學掛圖。
2、操作材料、筆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教學掛圖,請幼兒說一說幼兒園的安全設施。
幼兒根據圖片自由發言,介紹幼兒園已有的安全設施。
2、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了解安全與危害的重要性。
教師:在幼兒園的環境中,有許多安全設施,小朋友在這里會發生危險嗎?請看這里的圖片,請你說一說他們這樣做是危險的還是安全的?為什么?
幼兒自由討論,發言。
教師小結:幼兒園里有很多為小朋友安全考慮的安全設施,可是如果我們不注意安全,安全的地方也會變得不安全。
3、教師組織游戲,引導幼兒發現日常活動的不安全隱患。
玩游戲‘火眼金星’,請小朋友以最快速度從中找出不安全的行為。
4、小組活動。
教師;我們已了解了安全設施和安全行為的重要性。你們愿意把我們了解的安全知識告訴全園小朋友嗎?可以有哪些宣傳方法呢?
制作安全警示牌:設計安全警示標記,可粘貼在幼兒園內及安全設施上。
目標: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知識;
2、初步建立自我保護意識。
準備:
1、課件;
2、實物:鞭炮、氣球
3、錄音機、圖片、方向盤
過程:
1、導入活動,激發興趣。
今天,大班哥哥姐姐到我們這來玩,看!他們在干什么?
(大班幼兒表演放鞭炮不小心炸傷手的事情)
老師問:大班哥哥姐姐這樣做安全嗎?為什么?我們能不能這樣做?
2、觀看錄像,討論娃娃丫丫的行為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
“娃娃、丫丫的媽媽不在家,他們做了許多不安全的事,請小朋友仔細看,他們做了哪此錯事,這樣做好不好,為什么?我們應該怎樣去做?”
①不能戴大人的眼鏡;不能玩煤氣;不能玩插頭;不能玩刀。
②手破了不能用臟抹布擦;不能亂吃藥;喝水前要試試水溫;不能用手撿碎玻璃。
③不能在看電視時離電視太近;不能給陌生人開門;不能玩錘子;不能亂掏耳朵、眼、鼻。
3、平時在幼兒園還有哪些地方要注意安全,請幼兒講述。
4、電話鈴響,原來是邀請小朋友去看健康安全圖片展(征求小朋友的同意)
幼兒判斷圖片上安全行為的對與錯,并說出原因。
當幼兒講到玩滑滑梯注意安全時,與幼兒一起唱滑滑梯歌曲,并與幼兒一起出去玩滑滑梯,然后結束。
延伸活動:
①在滑滑梯過程中再次滲透安全教育;
②可將活動中的一些安全知識編排成情景游戲,讓幼兒自己比比誰對誰錯,進一步增強和鞏固幼兒的安全意識;
③結合階段安全教育的要求,在教室設置“安全小衛士”評比欄,鞏固教育的內容。
④通過親子活動家園配合,進一步增強和鞏固幼兒和家長的安全意識。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育教案:《生活中的安全》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生命上網奇跡現象,感受生命的力量和偉大。
2、認識到人人都擁有巨大的潛能,潛能被激發就會出現奇跡。
3、激勵學生超越自我,竭盡全力,激發生命的潛能,創造人生的奇跡。
教學重點:
認識到人人都擁有巨大的生理和心理潛能。
教學難點:
樹立克服困難,竭盡全力、自我超越的意識。
課時劃分: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 閱讀教材中四幅圖,說一說圖中的故事,了解四種不同情況下的生命奇跡現象,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生命存活的條件、奇跡背后的原因等。
2. 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搜集的其他關于生命奇跡的故事,并說說這些事例給自己帶來的感受和啟發。
二、新課
1、閱讀比爾蓋茨的故事,思考:說說自己的啟示。
2、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分組交流自己因“竭盡全力“而獲得成功的故事經歷。
3、閱讀思考:人的潛能有多大?
三.完成一個對生命奇跡現象進行調查研究的活動。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育教案:《生活中的安全》 篇8
教學目標:
1. 理解生命經歷了漫長的進化過程。
2. 感受物種變化和生存環境的密切關系。
3. 引導學生關注生命的存在狀態。
教學重點:
生命的歷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存環境轉變的歷史,物種受生存環境的重要影響,或滅絕,或進化。
教學難點:
物種更迭,但生命依然生生不息。
課時劃分;
2課時
教學過程:
1.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科幻片嗎?你們看過《侏羅紀公園》嗎?引導學生討論。
2. 學生分組交流:我們看的電影里,恐龍為什么會復活?
3. 分組議一議:人們憑借什么直到恐龍的樣子,還能夠模擬出恐龍的聲音?
二.新課
1.學生獨立閱讀教材“生命故事”部分后交流:知道了化石的哪些知識?
2.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生命探索”部分內容,交流:骨骼不斷增生的怪魚-----伍氏獻文魚。
3.了解“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相關知識。
4.學生閱讀教材“生命加油站”的內容,交流科學家關于恐龍滅絕的多種假說,思考恐龍消失帶給人類的啟示。
5.近些年消失的十大物種。
6.思考與行動。
(1)什么原因導致這些物種消失?這樣的結果是否可以避免?
(2)說說你知道的環境惡化、極端氣候、地質災害,它們有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3)我們能夠做什么?
7.化石故事知多少
(1)考古發現的最早的猿人化石距今大約多少年?
(2)你還想知道哪些關于化石的故事?
(3)如果將來有一天,假設我們掌握了必要的技術,能使那些已經從地球上消失的動物重新出現在我們的地球上,你最希望重新出現的動物是什么?
三.課外延伸
課后分組搜集有關化石的更多資料。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育教案:《生活中的安全》 篇9
一、活動目的:
1、初步懂得要注意安全,保護自己,知道不做危險動作。
2、學習履行一些簡單的安全行為。
二、活動準備:
提供若干組成對的安全行為與危險動作的圖片如:“用樹枝打鬧”、“投擲小石頭”、“揮動小刀”等,教案《安全教案2》。提供若干個安全品或危險物的實物與卡片,如:空藥瓶、易碎物(卡片)、尖銳物(卡片)等。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伴隨動感的音樂帶領幼兒做律動,引出課題,引起幼兒興趣。
(二)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分組感知討論,引起幼兒對安全問題的重視。
(1)出示幼兒戶外活動時的圖片提問:圖上有誰?他們在玩什么?你覺得他們這樣玩好嗎?也許會發生什么事?(會摔跤、會打痛、會從玩具架上掉下來等等)那你覺得應該怎么玩,小朋友才不會發生這樣的事呢?(引導幼兒大膽交流)
(2)幫助幼兒整理生活經驗,了解避免危險的方法:不到危險的地方去;不玩危險物(如鞭炮、玻璃);正確使用玩具、工具(如剪刀);不追逐打鬧等。
2、尋找教室里不安全的因素
(1)師:剛才,我們看的是小朋友在外面活動時的不安全的事情,其實,在我們的教室里、午睡室、衛生間都有許多不安全的地方,如教室里的黑板、桌椅等,裝水的保溫桶等等。
(2)小朋友兩兩結伴去尋找教室里有什么地方是不安全的。
(3)找到不安全的地方后,為不安全的地方貼上紅色警告標記,提醒孩子注意。
(三)活動結束幼兒集體或分組操作實踐,利用日常生活或創設特定情景,讓幼兒學習保護自己身體安全的行為。
(1)小心關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發生了什么事情,“小貓為什么會哇哇大哭?”“應該如何地小心關門或開門?”并請個別幼兒示范
(2)安全使用剪刀強化鞏固日常生活中自我安全保護行為,為奠定良好的習慣打基礎。
(四)活動反思幼兒能初步懂得要注意安全,保護自己,知道不做危險動作。能履行一些簡單的安全行為。但孩子年齡小,我們在生活中還要多提醒,不斷地進行隨機安全教育,讓孩子切實學會自我保護。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育教案:《生活中的安全》 篇10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掌握綠色上網的要求和方法。
2. 幫助學生樹立綠色上網的自律意識。
3. 培養學生自覺堅持綠色上網的行為習慣。
教學重點:
綠色上網的要求和方法。
教學難點:
綠色上網自律意識與自覺行為的培養。
課時劃分: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上網嗎?你們覺得網絡方便嗎?你有過去網吧的經歷嗎?讓學生分組交流自己的情況。
二. 新課
1. 引導學生通過對網絡功能及其兩面性的認識,思考利用網絡的正確態度和方法。
2. 學生分組學習“ 安全小博士”的內容,掌握綠色上網的含義、要求和方法。
3. 在小組內完成“綠色上網倡議書”,培養學生綠色上網的自律意識和自覺堅持綠色上網的行為習慣。
4. 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閱讀完相關資料后,討論,交流:說說自己做得怎么樣,有哪些行為需要改進?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育教案:《生活中的安全》 篇11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掌握安全乘車的基本常識。
2、培養學生安全乘車的意識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3、掌握緊急情況下的應對措施和逃生技能。
教學重點:
緊急情況下的應對措施和逃生技能。
教學難點:
緊急情況下的應對措施和逃生技能。
課時劃分: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 引導學生自己敢看教材中的三幅圖,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乘車的,是否
有與圖中相似的行為,這些行為是否存在安全隱患?
2. 師提出問題:怎樣乘車才能確保安全?
二、新課
1. 引導學生自己閱讀教材相關資料,然后進行分組交流:怎樣做才是安全的?
2. 學生自學“安全小衛士“的內容,掌握緊急情況下的應對措施和逃生技能。
3. 讓學生分組自主學習安全小提示,并交流學習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