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精選16篇)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課文講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拔摇钡椒侵蘼眯袝r,想買一個非洲木雕做紀念,又擔心路途遙遠,木雕沉重,只好放棄了這個打算。
為了不讓我帶著遺憾離開非洲,賣木雕的少年等待在賓館前,送給我一個方便攜帶的木雕小象墩,從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靈。景色壯觀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風吹拂的夜晚,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也襯托了賣木雕的少年美麗的心靈。本課敘述詳略得當,作者對美麗的大瀑布風光一帶而過,
而是圍繞課文重點,將筆墨放在選木雕、放棄買木雕、送木雕等內容上。課文還準確而得體地運用了許多四字詞組,要注意讓學生積累并學會使用。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國人民的友誼;二是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內心活動;三是積累一些四字詞組,并學會恰當地運用。這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學情分析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游覽、工藝品、名不虛傳、游人如織、壯觀、出售、攤點、陳列、構思、五官端正、觀賞、清晰可辨、
掏錢、即將、流露、一模一樣、付錢、標準”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3.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了解背景,鋪墊情感。
1. 看地圖,簡介中國與非洲國家的友好事跡。
師:20世紀70年代,中國無利息貸款9。88億元人民幣給非洲國家。中國幫助非洲的坦桑尼亞和贊比亞兩個國家建造長達1860公里的鐵路。其施
工間,中國派遣了5萬人左右的工程技術人員去。其中有64人為之獻出寶貴生命這是中國幫助非洲國家的一件真實且重大的事,F在國門開放我國有一批
旅游愛好者走出了非洲,去那里觀光。
2. 讓學生欣賞非洲部分圖片。
3. 師:我們今天要學的《賣木雕的少年》便是發生在非洲的一件事。
二.檢查預習,鞏固新詞。
1. 出示本課新詞。(指生讀,并理解部分詞語)新詞如下:
名不虛傳 游人如織 十分壯觀 琳瑯滿目 各式各樣
構思新奇 栩栩如生 五官端正 仔細觀賞 愛不釋手
語無倫次 清晰可辨 一模一樣 沉甸甸 誠懇 遺憾 感動 木雕 非洲 工藝品 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
2. 用上述詞語,聯系課文,試用幾個說句完整的話。
三. 學習課文,感文悟情。
1. 課文圍繞木雕寫了幾件事?(以填空的形式,理清文章思路。)
介紹木雕→挑選木雕→放棄買木雕→贈送木雕
2. 課文哪部分留給你的深刻的印象?→贈送木雕(課文10至15自然段)
師:贈送的情景往往是動人的,課文所描述的也是最感人的,讓我們找句子好好體會一下。
3. 重點指導兩句話:
⑴ “這個小,可以帶上飛機!鄙倌陮⒁患恋榈榈臇|西送到我手里。
師指導:
①這“東西”指的是什么? 、谡n文是怎么具體寫這小象墩的?(聯系課文第四自然段來理解“一模一樣”、“只有拳頭大小”帶給“我”的驚喜。
師:“構思新奇,栩栩如生”這兩個詞足以讓人想擁有小象墩,F在再加上“只有拳頭般大小”,怎么不讓人心動呢?
、劢Y合上述學習,讀好12自然段“我”的言行!疤昧!”我高興地喊起來,掏出錢包就要付錢。
、粕倌赀B連擺手,用不太標準的中國話說:“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
師指導:從“連連擺手”體會少年態度的誠懇。從“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斌w會少年對中國人的友好。
師:多么可愛的少年啊,他用自己的言行來實踐著對中國人的友好,真令人深深感動。課文構畫這可愛的少年,還不止
這些話,讓我們默讀課文,再找找!
4. 作業:在本子上摘錄少年外貌言行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 讀少年形象,感受美好心靈。
讓學生讀課間在文中摘錄的有關少年外貌言行的句子。隨后說說讀了的體會。并隨機指導朗讀少年言行的句子。
師:少年的美好身影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將永遠記著這個可愛的少年。
二. 讀作者心里刻畫,體會美好情感。
1.師:同學們,能不能從文中找出我的心情變化詞語?(可讓學生自己體會)
填空練習:(驚喜)→( 猶豫)→( 語無倫次 )→(遺憾)→(高興)→(感動)
2.角色朗讀,體會美好情感。
三.練習鞏固,積累語言。
1.詞語填空。
大瀑布真是( )。這里( ),景色十分( )。攤點里陳列的木雕( ),( )。其中象墩( ),
大象雕得( ),我一看就( )。
2.生字指導。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體會人物感情;通過語言文字,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3、體會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教學重難點:
1、了解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2、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
3、積累并學會正確使用四字詞語。
課前準備:
大瀑布的掛圖、有關木雕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情趣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那你返程之前都會買些什么帶給親人后留作紀念?
學生暢所欲言。
師:你們準備好了嗎?讓我們共同跟隨作者到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暢游,并結交那里一位賣木雕的少年。(師相機板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生默讀課文,并概括主要內容。
3、過渡:從同學們交談的話語中,我感受到你們已經被這位賣木雕的少年所打動。下面我們來品讀課文,進一步體會他的美好品質。
三、品讀課文,人物的內心活動
(一)學習1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文,說說你從文中知道了什么?
2、自由交流。相機展示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和木雕的圖片,并結合課題概括內容
3、師: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位于贊比亞境內,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而“非洲木雕”是非洲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被稱之為“非洲式照片”。朋友的介紹很有分量,只有這樣我才會不虛此行。
(二)學習2—4自然段
1、指名讀文。
2、出示小黑板,填空:
大瀑布真是,這里,景色十分。攤點里陳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
3、齊讀習題,說說你的感受。
4、帶感情朗讀這部分,體會作者被吸引的程度之深。
5、過渡:經過一番仔細挑選,我對象墩情有獨鐘,我是否買下它了呢?請同學們小聲讀文,并找出答案。
。ㄈ⿲W習5—9自然段
1、小聲讀文,并用四字概括內容。
2、出示學習要求,細讀課文。
。1)“我”為什么選擇放棄買木雕?“我”的情緒發生了哪些變化?找出有關語句并畫下來。
(2)賣木雕的少年什么樣?他說了什么,想象他會有什么想法?
3、分小組學習討論。
4、匯報交流。
5、相機點撥:
。1)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作者很遺憾?
(2)通過對男孩的語句描寫,你讀一讀,看看自己有什么發現?
(3)同學們你們知道男孩對中國人為什么有這樣的尊敬嗎?(因為20世紀60年代中國援建了坦贊鐵路,在工程過程中,中方有64人為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6、分角色朗讀這一部分,感受作者與少年不同的內心變化。
。ㄋ模⿲W習10—15自然段
1、朗讀第十至第十五自然段,體會發生了什么微妙的變化?
2、這是一個什么樣的象墩?你從中體會出什么?
。ㄟ@個木雕象墩與白天的一模一樣,卻只有圈套大小,說明少年特意為作者雕刻的易于攜帶的同樣的小象墩,體會少年的質樸和他對中國人好感。)
3、“我”和少年說了什么?表現了少年怎樣的內心世界?
。ā拔乙o他錢,他說:“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蹦泻⒊恕爸袊耸俏覀兊呐笥选蓖,更是希望我不要帶遺憾回國,展現了非洲少年對中國人的情誼,從而也看出他的淳樸與善良。)
4、有感情地朗讀之一部分,從少年的語言和動作感受他的質樸。
四、總結全文,展開想象
1、學到這里,我們才真正地體會到正是由于中國人民與非洲人民的友誼,使得每位非洲人民內心深處感謝中國人民給予的無私的援助,才會發生課文中的故事。
2、引導學生發現文章的寫作特點。
3、你最想用什么方式夸夸那個非洲少年?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篇3
1.認識“尼、馱”等11個生字,會寫“賣、售”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游覽、工藝品”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
4.請學生搜集有關世界各國風景名勝的文字及圖片資料。
5.教師準備一段介紹非洲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的錄像及課文配樂錄音。
6.每個小組自制一套字詞卡片。
課前準備
搜集有關世界各國風景名勝的文字及圖片資料。
重點、難點
1、解非洲人民同中國人民的友誼。
2、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理解人物內心活動。
3、積累一些四字詞組,并學會恰當運用。
第一課時
資料共享
1.老師請同學們搜集的有關世界各國風景名勝的文字及圖片資料,找到了嗎?誰來給大家進行展示或介紹?(請學生到前面展示)
2.老師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的錄像,請大家一同觀賞?催^之后請你用一個詞語或一句話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3.學生觀看錄像后自由表達。
4.在這個大瀑布的不遠處,有許多出售木雕工藝品的人,下面讓我們來結識一位賣木雕的少年。(板書課題)
初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不認識的字詞。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小組合作學習。
a.小組長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帶領小組成員認讀生字,并想辦法快速記住字形。
b.認讀生詞卡片,討論詞語意思。
c.輪讀課文,互相糾正字音。
d.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朗讀展示:誰愿意讀哪段便站起來朗讀。
4.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研讀感悟
1.自主閱讀思考:
想想賣木雕的少年是一個怎樣的人。
畫出描寫賣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語句反復讀讀,結合上下文想象他當時是怎樣想的。
2.同桌交流,談談自己的探究結果,相互啟發,一起再來深入探究。
3.集體交流。根據學生的匯報,相機出示描寫賣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語句,引導學生感悟少年的思想感情,相機指導朗讀。
4.說說賣木雕的少年是怎樣一個人。
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品讀入情
1.激情導入:同學們已被賣木雕的少年那誠懇的態度、一心一意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品質以及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深深打動了。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那動人的情景。(播放配樂朗誦的課文錄音)
2.請同學們睜開眼睛,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請大家暢談自己的感受。
3.把你們深切的感受帶到朗讀中去吧!請同學們自由組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全文也行,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也可以;自己讀也行,與別人分角色讀也可以。
4.朗讀展示,教師引導學生評議。
學習發現
1.請同學們再認真讀讀課文,看看還能有什么新的發現,跟小組內的同學說一說。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新發現”。
4.每位同學都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下面請大家大膽公布自己的“新發現”。教師啟發學生從文章的遣詞造句等方面進行探究、發現。如課文里有許多四個字組成的詞語,請學生寫在黑板上。
總結收獲
1.想一想學習了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獲。
2.交流自己的讀書收獲。
讀讀寫寫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快速認讀。
2.觀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一想怎樣把這些字寫美觀。
3.教師范寫個別生字,如“掏、辨、齒”等。
4.學生練習書寫,同桌互評。
作業
1、感情讀文。
2、抄寫文中描寫少年言行的句子。
板書設計
27、賣木雕的少年
木雕(精美)喜愛“我”
卻無法買
賣(送木雕)中國人是我的朋友
少年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篇4
一 回顧舊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27課賣木雕的少年,熟讀了課文,認識了許多四字詞語。接下來老師想考考你,看誰能把這些四字詞語讀的又快又準確!
2 出示四字詞語
3把這些詞語放到句子中,你還能準確地讀出來嗎?
4 讀句子(指名讀)
5 大家對這些詞語掌握的非常扎實,我們注意了平時詞語的積累,更重要的是把這些詞語運用到你的寫作當中。
6 通過復習(指著大屏幕),想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兩名學生發言?
7 作者到非洲旅行時,想買一個木雕象墩的愿望實現了嗎?是如何實現的呢,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
二 學習5-15自然段
1我的愿望實現的過程中心情發生了哪些變化呢?請大家默讀課文的5-15自然段,圈出描寫我心情的詞語。
2指名說 猶豫---遺憾---高興----感動
看來,作者實現愿望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由買木雕時的猶豫到放棄木雕時的遺憾,得到木雕時的高興、感動。
3我為什么猶豫了呢?
出示句子:正要掏錢購買的時候,我卻猶豫了:我即將回國,要帶的行李已經超重了,怎么能再帶上這沉甸甸的象墩子?
(1)“沉甸甸”是什么意思?
作者喜歡這個象墩木雕嗎?喜歡,請你讀一讀文章的5-9自然段找到我喜歡象墩木雕的句子,用----直線畫出來
4 出示:我捧著象墩,仔細觀賞,愛不釋手。
。1)齊讀 這句話中有一個四字詞語:愛不釋手
。2)查字典:請大家快速查出“釋”有幾種意思,在這個詞中是什么意思?
(3)我們理解了“釋”的意思,那“愛不釋手”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4)誰能聯系上下文,來說說“愛不釋手”在文中的意思。
(5)讓我們帶著這種喜愛之情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6)從“愛不釋手”這個詞我們體會到作者對這個象墩的喜愛之情,還有一個詞也能看出作者很喜歡象墩
(7)從“捧”這個詞你體會到什么?
。8)誰能把這種感情讀出來?指名 齊讀
5 我們理解了猶豫的意思,為什么我感到遺憾呢?
6 哪個句子是寫我遺憾的,誰能快速找到。
我也為不能把這件精美的工藝品帶回國而感到遺憾。
。1)只有我遺憾嗎?還有誰遺憾?
。2)少年為什么遺憾呢?我們一起來讀讀我和黑人少年的對話吧!
7 出示對話
(1)齊讀
(2)指導讀 體會每句話的語氣
(3)男女生分角色讀
8 通過我和少年的對話,誰來說說少年為什么遺憾呢?僅僅是因為我沒有買他的木雕而遺憾嗎?“您是中國人嗎”少年的遺憾和我是不是中國人有什么聯系嗎?可下,同學們搜集了資料,誰來說說:通過搜集資料你知道了什么?
9資料交流:學生資料交流展示彩色圖片 老師資料交流
10請你再想一想,少年的遺憾還包含什么?
11 體會“我”和“少年”遺憾的不同。
。1)出示句子:齊讀
。2)這兩個句子都有一個詞“遺憾”,所包含的意思一樣嗎?
(3)運用字典查一查“遺憾”的意思
。4)“遺憾”指的是美好的愿望沒有實現感到惋惜,這個詞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呢?我們來看看第二個
總結:看來,同一個詞語在不同的句子中所包含的意思是不同的,要想理解一詞多義的詞語,我們必須結合上下文,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才能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
14 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對話,體會我和少年的遺憾的心情。
三 自學10-15自然段
1 不能把我喜愛的木雕帶回國,我的心情是遺憾的,是誰的讓我的心情變得高興感動呢?
2 文中是怎么樣描寫黑人少年為“我”做的一切呢?
3 自學10-15自然段
(1)出示要求
a 認真讀讀10-15自然段
b 用“﹏”畫出描寫少年言行的句子,用心體會
c 四人小組交流自己的體會
4 交流
。1)“這個小,可以帶上飛機。”少年將一件沉甸甸的東西送到我手里。
重點品悟“沉甸甸”,沉甸甸的只是象墩嗎?還指什么?并再次出示:我即將回國,要帶的行李已經超重了,怎么能再帶上這沉甸甸的象墩子?這兩個“沉甸甸”有什么不同?
從“沉甸甸”這個詞我們又感受到同一個詞語在不同句子中所表達的含義不同。
。2)少年連連擺手,用不太標準的中國話說:“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
朋友無價,友情不分國界。少年的這一舉動深深地感動了我,我是怎么說的?
。3)他笑了,露出了兩排潔白的牙齒。
這是怎樣的笑容!
5 三個層次的朗讀
在作者需要幫助的時候,少年熱情的伸出了雙手,因為——
當非洲人民遭受苦難的時候,中國人名熱情的伸出了雙手,因為---
愿我們能夠永遠珍惜彼此關愛的點點滴滴,因為——
小結:讓我們再次感受那動人的情景吧!齊讀11-15自然段
四、總結
1 這節課我們研讀了課文的5-15自然段,從我的心情變化中感受到黑人少年對中國人的美好情誼。通過結合上下文,理解了“遺憾”“沉甸甸”這兩個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所包含的不同意思。
2 作業
那天晚上,“我”和賓館里的各國游客,以及許多當地人都對這個黑人少年贊不絕口。請你先想一想,人們會怎么夸;然后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一員,寫幾句話夸夸這個少年。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篇5
一、學習目標
1、積累一些四字詞組,并學會恰當地運用。
2、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體會友好的情感是相互的,愛的表達愛的傳遞也是相互的。
二、教學重難點
讀懂本課內容,明白少年為什么送木雕給“我”,感受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三、教學準備
教師方面: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的圖片、非洲木雕工藝品圖片、中國援建坦贊鐵路的資料、
四、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賣木雕的少年》,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積累了哪些四字詞語呢?
1、復習詞語
名不虛傳游人如織十分壯觀清晰可辨
琳瑯滿目各式各樣構思新奇栩栩如生
仔細觀賞愛不釋手五官端正語無倫次
2、運用詞語
師:“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和“木雕”是非洲的兩大特色,想不想去看看?
。1)、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樣的感受?誰能用一個或幾個積累的四字詞夸夸它嗎?(課件出示)
。3)、出示“木雕圖”(看了這些木雕,你腦海中蹦出了哪些四字詞語?)
二、品讀課文
抓重點詞句,深入感受黑人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尋找深入感知課文的切入點。
1、閱讀課文思考:課文中誰遇到了遺憾的事?
2、出示句子: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絲遺憾的神情。
引導理解:遺憾
3、質疑:讀了這個句子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①少年為什么感到遺憾?②他怎樣做才能不遺憾呢?(課件出示)
4、指導自主學習。
。1)、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2)、全班交流。
第一個問題:少年為什么感到遺憾?
、倮斫馍倌隇槭裁催z憾?引導學習第一次對話。
②、指導朗讀(讀出年“誠懇”、“猜測”的語氣)。
、、理解“我”為什么遺憾?
、堋⑿〗Y:
過渡:“我”帶著遺憾離開了出售木雕的攤點。少年是怎樣做的?(等、贈木雕)
交流第二個問題(他怎樣做才能不遺憾呢?)
、倮斫馕沂窃趺醋龅?
、谘凶x第二次對話(課件出示)讀10-15自然段
、、少年送給“我”的木雕是什么樣子?(體會“拳頭大?的木雕)怎么會沉甸甸的?
想象:從白天到晚上,這段時間里少年在干什么?這個小象墩從何而來?沉甸甸僅僅是重量嗎?
師:“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少年送給“我”的不僅僅是一只木雕,這木雕里飽含了對我沉甸甸的情誼。(板書禮輕情意重)
、堋斘姨统鲥X包就要付錢,少年卻連連擺手,不要錢,這是為什么?(板書我們是朋友)
、荨⒃谑澜绺鞯氐挠慰椭,非洲少年為何單單說“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老師收集了一些資料,請讀一讀。
三、補充資料:中國援建坦贊鐵路
四、情感升華
師:友好的感情是相互的,愛的傳遞也是相互的。正是中國人民的付出,才贏得了非洲少年的感情!我們已被黑人少年那誠懇的態度,一心一意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品質以及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深深打動了。此時此刻,你想對黑人少年說點什么?
。1)、學生自由表達。
。ㄎ澹⒉贾米鳂I
1、填一填:大瀑布真是(名不虛傳)。這里(游人如織),景色(十分壯觀)。攤點里陳列的木雕(琳瑯滿目),(各式各樣)。其中象墩(構思新奇),大象雕德(栩栩如生),我一看就(愛不釋手)。
2把你要對這位少年說的話寫在寫話本上。
*3、閱讀《同步閱讀》中的文章《新結識的伙伴》,把感受寫下來。
教學反思: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讓學生通過的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通過個性化的朗讀體會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體會友好的情感是相互的,愛的表達愛的傳遞也是相互的。大膽嘗試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由于種種原因,整堂課下來,自己覺得有許多不足之處,譬如:在課堂教學中自己的激情不夠,對于學生的回答也沒有精彩的評價,再者,課堂氣氛不活躍。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鞏固文中的四字詞組,并學會恰當地運用。
2.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內心活動,并以感情朗讀來體現。
3.了解課文背景,讓學生感悟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誼。
教學重點:
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
教學難點:
讀懂本課內容,明白少年為什么送木雕給"我",感受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詞語,回顧內容
1.談話: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賣木雕的少年》。今天,老師找到了許多非洲木雕的圖片,讓我們伴隨著非洲擊鼓樂的節奏,我們一起看看吧!
【設計意圖:通過非洲擊鼓樂和木雕的圖片,感受非洲人民的淳樸和智慧,在情境中走進文本,喚起學習愿望!
2.看到這些圖片,你想到了課文中的哪些詞語?由此你想到了文中的哪一個情景?
3.讀詞語,回顧課文中的故事情景。一組一組讀,一組一組體會。
(看木雕) (選木雕) (賣木雕) (送木雕)
琳瑯滿目 仔細觀賞 十五六歲 一幕一眼
各式各樣 愛不釋手 五官端正 拳頭大小
構思新奇 憂郁 猜測 不要錢
栩栩如生 遺憾 遺憾 朋友
4.根據"看木雕選木雕賣木雕送木雕"等畫面,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詞語是有生命的。通過看圖片,想詞語,看詞語,想情景,使學生在文字和畫面之間建立起聯系,讓抽象的語言文字和生動的畫面聯系起來,繼而復習了詞語,積累了詞語,又理清了作者的寫作順序,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研讀第一次見面,體會遺憾
1.自由讀全文:哪個自然段寫了作者和少年都感到遺憾?
生:第九自然段
2.出示第九自然段:
我點了點頭。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絲遺憾的神情。我也為不能把這件精美的工藝品帶回國而感到遺憾。
生讀。讀出遺憾的語氣。
3.默讀課文1-8自然段:作者為什么感到遺憾?少年又為什么感到遺憾呢?邊讀邊畫出有關的語句。
【設計意圖:通過抓住兩個遺憾,凸顯全文的主要矛盾。從而通過理解為什么遺憾,如何彌補遺憾,輻射全篇!
4.學生匯報:
(1)作者的遺憾:
、倌镜,是非洲最常見的工藝品。攤點里陳列的木雕琳瑯滿目,各式各樣,想到朋友的叮囑,我在一個攤點前停下來,仔細地挑選。
a.因為 ,所以我在一個攤點前停下來,仔細挑選。
因為木雕,是非洲最常見的工藝品,所以我在一個攤點前停下來,仔細挑選。
因為木雕琳瑯滿目,各式各樣, 所以我在一個攤點前停下來,仔細挑選。
因為想到朋友的叮囑, 所以我在一個攤點前停下來,仔細挑選。
b.帶著喜悅讀一讀。
c.沒有買回來,真是遺憾。
【設計意圖:通過填寫句子的訓練,幫助學生讀懂這個自然段的三個意思,體會到三個意思的并列關系,以及和"我在一個攤點前停下來,仔細地挑選"之間的因果關系,從而讀懂了這個自然段的結構,體會到了作者買不回去木雕的遺憾。】
、谡f是坐凳,其實是一個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馱著一塊寸把厚的樹樁。這些坐凳構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a.大象的鼻子像( ),
耳朵像( ),
身子像( ),
四條腿像( ),
象背上馱著( )。
b.所以說構思新奇,栩栩如生。
c.指導讀。
d.沒有買回來,真是遺憾。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真實的大象的樣子,訓練學生說比喻句,從而使眼前出現了大象的畫面,使學生懂得這樣的木雕真是"栩栩如生構思新奇"啊!在語境中理解了詞語,積累了詞語。】
③我捧著象墩,仔細觀賞,愛不釋手。
a.從哪些詞語能夠看到作者對象墩子的喜愛?
b.還能說我怎么著象墩?
預設:拿、提、抱、舉、端……
c.用哪個好呢?
生:"捧"好,更加體會出作者的喜愛。
d.指導朗讀。
e.不買遺憾。
【設計意圖:通過找一找,讀一讀,換一換,比一比等詞語教學的方法,使學生通過研讀重點詞語,讀懂了句子的意思!
、苷湾X購買的時候,我卻猶豫了:我即將回國,要帶的行李已經超重,怎么能再帶上這沉甸甸的象墩子?
a.比較:我即將回國,要帶的行李已經超重,怎么能再帶上這沉甸甸的象墩子?
我即將回國,要帶的行李已經超重,不能再帶上這沉甸甸的象墩子。
b.指導朗讀。
c.不買遺憾。
【設計意圖:通過改一改、比一比等方法,訓練學生讀懂反問句和陳述句的不同,體會到作者遺憾的心情。】
(2)少年的遺憾:
①出示:"買一個吧!"坐凳的主人是個十五六歲、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誠懇地說:"夫人,您買一個吧!"
"啊,不,路太遠,這個太重……"我有些語無倫次。
"您是中國人吧?"那少年望著我,猜測道。
我點了點頭。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絲遺憾的神情。
②體會少年的內心。
、蹘熒x對話。
④質疑:為什么少年因為作者是中國人而感到遺憾呢?
【設計意圖:通過少年的前兩次對話,讀懂他非常希望自己的木雕能夠賣出去的心情。通過作者的語無倫次,體會到作者的矛盾和遺憾。最后通過質疑,使學生突然明白:少年的遺憾,主要來自于作者是個中國人!
(3)背景介紹。
a.周總理曾三次赴非洲十國;
中國派出了100多個醫療隊支援非洲;
幫助修建了全長1860公里的坦贊鐵路。為建設這條鐵路,中國政府提供無息貸款9.88億元人民幣,共發運各種設備材料近100萬噸,先后派遣工程技術人員近5萬人次,高峰時期多達16萬人。在這項工程中,中方有64人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b.圖片:周恩來總理訪問非洲;
中國物資運到非洲;
中國醫療隊給非洲人民看病;
中國科學家教非洲人民如何種植蔬菜;
坦贊鐵路。
【設計意圖:通過對 故事背景資料的補充,拓展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空間,體現了充分開發和利用語文教育資源的優勢,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升了情感!
(4)拓展練習,動筆書寫:
a.此時此刻,少年的內心無法平靜,
他忘不了作者( )時的喜悅,
忘不了作者( )時的猶豫,
更忘不了作者帶著( )離去的身影。
他想:一定要( ),因為( )。
于是,他( )。
【設計意圖:這段的練筆有三個目的。一是對作者、少年兩個人遺憾的回顧,二是對少年內心世界的揣摩,三是對小木雕由來的補白練筆。通過這樣一石三鳥的活動,深化了對文本的理解,促進了學生的語言發展!
b.匯報:
預設:
◇生1:于是,他飛奔回家,做了一個和大象墩一模一樣的小木雕。
師:我現在你的媽媽。孩子,你不去賣木雕,在這里做什么呢?
生:一個中國阿姨喜歡木雕,我給她做一個。
師:你從我們家的木雕里給她選一個吧。
生:她是我們的朋友,不能隨便選的。阿姨喜歡小象墩,但是太大了,帶不回去,我做一個小的送給她。
師:媽媽支持你,我去賣木雕,你做吧。
◇生2:于是,他飛奔回家,取出了自己心愛的、和大象墩一模一樣的小象墩。
師:我是你的媽媽。孩子,你不去賣木雕,回來取這個木雕做什么?
生:媽媽,一個中國阿姨喜歡這樣的木雕,我送給她。
師:這是你過生日的時候,媽媽送的禮物,你怎么能隨便送給陌生人呢?
生:媽媽,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他們對我們非洲人那么好,我應該把更好的東西送給她。
師:你做得對,真是我的好孩子。
◇生3:于是,他來到其他賣木雕的攤點,買了一個和大象墩一模一樣的小象墩。
師:我現在是賣木雕的人。孩子,你家里不是有很多木雕嗎?
生:是的。但是,我想買一個小小的象墩木雕。
師:為什么偏偏買這樣的呢?
生:剛才,一個中國阿姨到我這里買象墩木雕,因為我家的太大了,所以沒有買。我要買個小的送給她。
師:為什么要送呢?你和她認識?
生:不認識,但是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我不應該要錢的。
師:對,他們對我們非洲人這么好,你這樣做得對。給,拿去,你也不用給我錢。
生:謝謝您!
◇生4:……
【設計意圖:通過角色轉換,創設口語交際情境,使教師和學生在自然的對話中,真實地體驗文本中人物的所思所感。學生在這一環節中的想象和體驗都是個性化的:想象小木雕的來歷是多角度的,在不同的環境中遇到的人物角色是不同的。然而,在他們的對話中,少年所表達的意思卻是共性的,都是建立在少年淳樸、善良、知恩圖報的美好品質基礎上的。這一環節的教學,升華了少年的美好品質,初步體會了對于朋友的理解!
三、研讀第二次見面,體會朋友
1.研讀對話
(1)師生對讀少年和作者的對話。指導學生讀準確。
【設計意圖:初讀對話,借助提示語讀準確,把握語調語氣的合理性!
(2)去掉課文中的提示語,生生對讀。根據標點,讀出對話的語氣。
出示:"這個小,可以帶上飛機。"
"太好了!"
"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
"我們是朋友!我們是朋友!"
【設計意圖:去掉提示語讀對話,更有人物之間交流的真實感。通過指導兩個人物之間的對話,初步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3)第二次生生對讀,體會兩個人的想法。
出示:"這個小,可以帶上飛機。"……
"太好了!"……
"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
"我們是朋友!我們是朋友!"……
預設:"這個小,可以帶上飛機。"……(①這回您就不用遺憾了;②這就是您最喜歡的樣子了,小小的,多好看;③帶回中國,會有更多的人喜歡……)
"太好了!"……(①這回我不遺憾了!②真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③這個孩子真熱情!……)
"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①中國援助非洲,給我們多少無私的幫助啊!②管朋友要錢,那就不是朋友了。③她從那么遠的國家來,我作為朋友送個小禮物,也是應該的!……)
"我們是朋友!我們是朋友!"……(①是的,我們的友誼地久天長。②我們相互幫助,是最好的朋友。③對啊,我們雖然不相識,但是我們兩個國家的友誼卻是深厚的!……)
【設計意圖:在每一個人物語言描寫后邊,加上一個省略號,給學生提供補白的空間。通過給對話補充合理的內心獨白,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使我們眼前出現了兩個更加具體的人物形象:一個是善良熱情的少年,一個是激動驚喜的作者!
(4)生生對讀,說出心底的話。
出示:"這個小,可以帶上飛機!"
"太好了!……"
"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
"我們是朋友!我們是朋友!……"
【設計意圖:在上一次品讀人物對話、揣摩人物內心的基礎上,將省略號放進了引號里邊,引導學生把體會到的人物心里的話說出來,將揣摩到的人物內心用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達到了情感體驗和語言訓練的和諧發展!
(5)師生對讀,回歸文本。
出示:"這個小,可以帶上飛機。"
"太好了!"
"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
"我們是朋友!我們是朋友!"
【設計意圖:這一次讀對話,雖然文字又回歸到了文本中的簡簡單單,但是,由于前兩次補白的心靈體驗,學生的情感和文本人物的內心相通,通過朗讀,自然而然地將對人物的理解讀出來,豐滿了人物形象!
2.透過少年的微笑,體會少年的內心
(1)出示:他笑了,露出了兩排潔白的牙齒。
(2)這是怎樣的笑容?
預設:幸福 善良 愉快 滿足 安慰……
【設計意圖:這句是全文的點睛之筆。通過體會少年笑容的含義,促使學生學會閱讀不僅要讀懂文字表面的意思,而且要讀出文字背后的意思!
四、升華文本
1.出示:我們是朋友!
我們和非洲人民是朋友!
我們和非洲人民永遠是朋友!
2.復沓讀
在作者需要幫助的時候,少年熱情地伸出了雙手,
因為--我們是朋友!
當非洲人民遭受苦難的時候,中國人民熱情地伸出了雙手,
因為--我們和非洲人民是朋友!
愿我們能夠永遠珍惜彼此關愛的點點滴滴,
因為--我們和非洲人民永遠是朋友 !
【設計意圖:通過三次復沓讀,總結提升對文本的理解,將情感表達推向高潮。】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篇7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四字詞語。
2、通過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
3、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二、教學重、難點:
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三、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充分預習課文。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了解非洲嗎?
非洲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那里生活著與我們膚色、生活習慣完全不同但卻同樣熱情、淳樸的人們,有景色壯觀的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還有琳瑯滿目、各式各樣的非洲木雕(課件出示非洲的風土人情、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介紹木雕工藝,引起學生的興趣。)
師:這節課我們和作者一起去非洲旅行,去認識那里的一位新朋友——板書課題:賣木雕的少年。
(二)、合作交流、檢查預習。
1、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讀了課文你了解到什么?
2、這些詞語你一定都會讀了。(課件出示生詞)
3、還有一些詞語藏在句子里,你會讀嗎?(課件出示句子,并適當理解四字詞語,體會四字詞語的生動)
4、還有一個長句子誰來讀?(課件出示句子)這個句子比較難讀,我們一起把它讀一遍。
(三)、緊扣“遺憾”,體會少年的美好心靈。
1、讀3——6段,感悟 “遺憾”。
品讀“我”的遺憾。
⑴、你有過遺憾的經歷嗎?課文中的“我”為什么感到遺憾?(“我”為不能把這件精美的工藝品帶回國而感到遺憾) (板書:我、遺憾)
、、自由讀課文3——6段,找找看從哪些詞語句子能體會到作者的遺憾?邊讀邊畫一畫。
交流:
“這些坐凳構思新奇,大象雕刻得栩栩如生。”
“攤上陳列的木雕琳瑯滿目,各式各樣,想到朋友的叮囑,我在一個攤點前停下來,仔細地挑選。”“我”是從這么多各式各樣、精美的木雕中仔細挑選出的象墩,卻不能買,多么遺憾呀?你再來讀這句話。
“我捧著象墩,仔細觀賞,愛不釋手。”愛不釋手卻不得不放下,真是遺憾。我們一齊再讀這句話。
品讀少年的遺憾。
、、只有作者感到遺憾嗎?生:不是,還有誰?
課件出示: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誠懇地說“夫人,您買一個吧!”
“啊,不,路太遠,這個太重┄┄”我有些語無倫次。
“您是中國人吧?”那少年望著我,猜測道。
我點點頭。賣木雕的少年眼睛里流露出一絲遺憾的神情。
、、請同學們齊讀這段話,聯系上下文想一想,少年為什么感到遺憾?
交流:他需要錢;他看到我非常喜歡那個木雕,卻不能買;因為我是中國人,是他的朋友,不能帶走心愛的東西┄┄
讓我們再讀這幾段話,感受作者和少年的遺憾,分角色朗讀課文。
2、讀10——15段,彌補“遺憾”,品悟“沉甸甸”的友情。
師:讀到這里,老師不禁要問,難道少年會遺憾地看著 “我”帶著遺憾離開非洲嗎?請同學們自由讀10——15段,看發生了什么事?
課件出示:“這個小,可以帶上飛機。”少年將一件沉甸甸的東西送到我手里。啊!原來是一個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見到的一模一樣,卻只有拳頭大小。
、拧滋爝z憾地分別,晚上少年送來了這個小象墩,請同學們大膽猜一猜少年送我的這個小象墩從何而來?
看來這小象墩來之不易呀,但他卻不收我的錢?他說——“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是呀,中國人是非洲人民的朋友(課件補充中非友誼資料)
、、“我們是朋友。”
這些真誠的、無償的、甚至以生命為代價的幫助只因為五個字——生:“我們是朋友”。
因為銘記著中國人的幫助,為了不讓我遺憾的離開,在夜幕中靜靜地等待著我的出現,也是因為這五個字——生:“我們是朋友”。
即使歷盡辛苦才找到這個小象墩,即使非常需要錢,但卻決不收錢,還是因為這五個字——生:“我們是朋友”。
、恰⑵肺“沉甸甸”的友情。
課件出示:少年將一件沉甸甸的東西送到我手里。
這時候你覺得這個“沉甸甸的東西”僅僅是一個木雕嗎?少年交到我手上的分明是一份沉甸甸的——友誼呀。齊讀。(板書:我們是朋友)
(四)、拓展延伸
1、寫話練習。
師:就這樣“我”帶著這個小象墩,帶著這份沉甸甸的友誼踏上了回國的航班,回國以后,我把這個小象墩放在書桌前我每天都能看到的地方,每當看到它,我就會想起那個非洲少年。今天,我又一次想起這位真誠的朋友,我想給他寫一封信。(課件出示)
2、四字詞填空。
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真是,這里,景色。瀑布前攤點上陳列的木雕、,其中大象雕得,我捧著它。
(五)、總結全文。
師:很多年過去了,我再也沒見過這位少年,但是只要一看到這個木雕小象墩,我就會想起他的話:中國人是我們都朋友。是呀,每一個中國人、每一個非洲人都會銘記這五個字:我們是朋友。推薦閱讀:《羅紅叔叔在非洲的故事》。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學懂課文生字新詞,積累四字詞語。
2、體會賣木雕少年和“我”的遺憾的不同含義。
3、通過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來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知道“one world ,one dream.”嗎?這是零八年北京奧運會的口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而奧運的五環就代表了世界上的五個大洲,哪位小朋友知道這五環分別代表什么?(藍色代表歐洲,黃色代表亞洲,綠色代表澳洲,紅色代表美洲,黑色代表非洲。)其實地球是個大家庭,無論是什么國家,無論你是什么膚色,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就是讓世界充滿愛。今天,費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學的這篇課文就發生在非洲的南部,講的是一位“賣木雕的黑人少年”(板書課題)。能給“賣”字找個意思相反的字嗎?(買)板書。“賣”字就比“買”多了一頂帽子。一起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自由讀課文。師:想了解他嗎?那就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112頁,自己把這篇課文讀一讀,注意課文中的生字新詞,把課文讀通讀順。
2、檢查學生讀文情況。師:課文讀通了嗎?我請一小組開火車讀讀全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其他同學也得看著課文認真聽。
三、結合課文,了解南非。
1、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
師:讀了課文,你覺得南非給游人留下印象深刻的是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生詞:莫西奧圖尼亞能用課文中的詞語完成這個填空嗎?的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名不虛傳十分壯觀師:正因為大瀑布的景色雄偉壯觀,才會“游人如織”(那是一幅怎樣的場面啊?)
2、木雕:師介紹木雕,是非洲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這些作品大都出自于非洲中西部民間藝人之手,那嫻熟的刀法,生動的表情刻畫,神秘而怪異的造型,使之成為世界各地樂于收藏的藝術品。常見的非洲木雕有面具木雕和動物木雕。課文中用了哪些詞來說木雕的?(琳瑯滿目:指名讀詞,讀著讀著,你覺得這個詞說明了木雕的(多),都已經充滿了你的眼睛。這個詞多用在書籍或工藝品上。各式各樣)
3、有句話說得好“學以致用”,既然學了就要會用。能用這些四字詞語來寫一段話嗎?快動筆寫寫吧!
過渡:只有領略了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的壯美,帶回了精美的木雕,才不虛此行,不留遺憾。遺憾是什么意思?(不稱心,惋惜)這一詞出現在哪個自然段?(第九自然段)指名讀。這里出現了兩次,分別指誰遺憾?
四、研讀課文,體會“我”和少年的遺憾。
1、“我”為什么而遺憾?
句子:我也為不能把這件精美的工藝品帶回國而感到遺憾。
這工藝品指的是什么?(象墩)這象墩精美在哪兒?找到相應的句子。理解“栩栩如生”,能給他換一個意思相近的詞嗎?望著如此精美得象墩,難怪我會如此喜歡,從哪兒能看出來?(愛不釋手:出示“釋”的意思:①說明;解說②消除③放開;放下④出獄)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她喜愛得放不開手,那是種怎樣的喜愛?指導朗讀,讀出喜愛之情。
為何不能買下它?默讀第六、七自然段,先讓學生說,你能用課文中的語句來說嗎?能把這句話換種意思相同的說法嗎?可她卻對這個象墩如此愛不釋手,兩種想法讓她左右為難,難以取舍,他猶豫了,甚至連說話都“語無倫次”誰來讀讀這句話?指導朗讀。
過渡:最后我還是決定不買這個象墩,板書(不成)但心中仍留有遺憾,那少年呢?
2、少年為什么而遺憾?
因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板書(賣不成)
找到少年說的話。
a買一個吧!
b夫人,您買一個吧!注意提示語: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誠懇地說。
。1)比較兩句進行朗讀:讀出兩種不同的語氣。
(2)可以看出少年當時的態度怎樣?(非常有誠意)
過渡:當“我”放棄買少年的木雕后,少年雖有遺憾,但卻問了句“您是中國人吧?”
這是少年的(猜測),我們再讀這句時語氣應該輕一些。訓練朗讀。
少年為何這樣問?請同學們大膽猜測一下。
五、小結:少年真的只是因為沒做成買賣而遺憾嗎?會不會有其他的原因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板書: 賣木雕的少年 我
賣不成 遺憾 買不成
?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篇9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以讀為本,激發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
設計特色:
創設情境,誘發參與;讀中悟情,合作學習;盤活課堂,落實主體。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游覽、工藝品、名不虛傳、游人如織、壯觀、出售、攤點、陳列、構思、五官端正、觀賞、清晰可辨、掏錢、即將、流露、一模一樣、付錢、標準”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3、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國人民的友誼;
2、是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內心活動;
3、是積累一些四字詞組,并學會恰當地運用。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準備:cai課件,學生預習并查閱相關資料。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讀中體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出示世界地圖,介紹非洲,相機出示智力題:這里的什么瀑布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
2、播放莫西奧圖尼亞瀑布風光圖片,配樂介紹。引導學生讀p112第二自然段,要求找出形容瀑布的詞語。
3、導入故事:在這個大瀑布的不遠處,有許多出售木雕工藝品的人,下面讓我們來結識一位賣木雕的少年。
4、板書課題。
5、過渡:這篇課文敘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1、學生搶答,并根據課前預習介紹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
2、欣賞莫西奧圖尼亞瀑布風光,感受美麗風景。學生看后找詞:“名不虛傳”“十分壯觀”。
3、學生齊讀課題。 創設情境,誘發參與。在課程開始我出示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圖片讓學生欣賞,渲染氣氛,揭開課題,把學生的情感自然地帶入到課文的學習情境中,設想在學生處于躍躍欲試的狀態時,我讓學生讀課文思考主要內容,充分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為下面的學習做好準備。
二、初讀課文,
學習字詞。 1、 提出初讀課文的要求:讀準字詞句,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 出示詞語,請學生認讀。
3、 請學生交流讀懂的詞義。鼓勵學生課前預習了解詞義。
4、請學生敘述課文主要內容。 1、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按要求自主學習。
2、 學生自讀,當小老師帶讀。
3、學生交流讀懂的詞義,不懂的做好記號。4、學生齊讀詞語。 5、學生敘述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鼓勵學生自己查工具書去解決生字新詞,在閱讀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引領學習“買木雕”。
(3—4自然段) 1、 根據學生敘述,提出思考:“我”為什么特別想買木雕。要求學生再讀課文(3—4自然段)。板書:買。
2、 根據學生匯報,出示:“攤點里陳列的木雕琳瑯滿目,各式各樣”“這些坐凳構思新穎,大象雕得栩栩如生。”兩個句子。
3、 鼓勵學生找出木雕給“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的詞語。
4、 突出顯示這些詞語,出示木雕的圖片。
5、 指導朗讀。
6、 出示填空。 1、學生再讀思考。
2、學生匯報。 3、學生找出木雕給“我”留下的印象,畫出來。“琳瑯滿目”“各式各樣”“構思新穎”“栩栩如生”。
4、學生觀看木雕圖,理解這些詞語。 5、學生品讀句子,指名再讀。
6、學生填空:攤點里陳列的木雕( ),(
。,其中,象墩( ),大象雕得( )。 抓重點促表達,積累一些四字詞語并學會恰當的運用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在教學琳瑯滿目、栩栩如生等詞語時,我把它們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并且結合圖片讓學生理解,在此基礎上進行填空練習幫助學生積累詞匯。
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是學習語言過程中的兩個不同層次,在學生領會的基礎上,要盡可能使學生通過練習形成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四、自主探究,讀中悟情“棄木雕”“贈木雕”。
。5—9自然段)
。10—14自然段) 1、 指導學生再讀(5-14自然段),想賣木雕的少年是怎樣的人。畫出少年的言行、神情的語句。
2、 組織學生匯報。
a“那少年走到我眼前,誠懇地說:‘夫人,您買一個吧。’”(真誠)
b“‘您是中國人吧?’那少年望著我,猜測道。”
c“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絲遺憾的神情。”
d“‘這個小,可以帶上飛機。’少年將一件沉甸甸的東西送到我手里。”
e“少年連連擺手,用不太標準的中國話說:‘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
f“他笑了,露出了兩排潔白的牙齒。”
3、 請學生自由選擇閱讀的方式再讀句子。
4、 組織交流閱讀感受,相機引導想象他當時是怎樣想的。相機板書:棄、贈。
1學生大聲自由讀課文,想少年的為人,并畫出相關的句子反復讀。 2、學生匯報自己畫出的句子。
3、學生自主選擇自讀、組中讀、分角色讀、默讀等喜歡的方式,品讀句子。 4、學生朗讀自己體會深刻的句子,交流讀后感,發揮想象。 《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讓學生朗讀課文并感受閱讀的樂趣,所以在學習課文時我通過為什么我特別想買木雕這一問題帶學生進入課文學習,讓他們產生求知欲,激起主動讀書的愿望。在教學我放棄買木雕,少年贈送我木雕這兩處重點內容時我讓學生選擇自讀、組中讀、分角色讀等,讓學生讀懂,并在讀中感悟,通過一讀再讀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體會非洲少年的美好心靈以及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五、讀寫結合
拓展延伸
1、 訓練寫話:你想和他做朋友嗎?對他寫幾句話。
2、 師簡單小結。
3、 鼓勵探究,設疑引興:少年為什么說“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查閱相關資料下節課匯報。 1、學生把心中所想寫出來。
2、交流,評價。
3、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課下探究。 抓擴展促說話。
說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而語文教學中說話訓練尤為重要,對于山區學生來說,說和寫并不是同步的,為了縮短說和寫之間的差距,我創設了讓學生說和寫的活動,如讓學生評價一下這時一個怎樣的少年,你想和他做朋友嗎,對他寫幾句話。讓學生的思維潛能和創造精神得到充分釋放和發揮。
鼓勵學生自己利用圖書館、網絡搜集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去獲得對社會、對人生、對自然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板書設計:
27 賣木雕的少年
買 棄
贈
作業設計:
1、查找中非兩國互相支持的資料。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材分析:
課文講的是“我”去非洲旅行,想買一個木雕作紀念,又因木雕沉重而忍痛放棄。賣木雕的少年特意送給“我”一個小型木雕。文章表達了少年美好的心靈,頌揚了中非人民的友誼。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能夠自己讀通課文,了解課文內容。但要真正品味語言、領悟寫法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此,在教學時,要指導學生品味語言、領悟寫法。
三、教學目標:
1、積累文中的四字詞組,并學會恰當地運用。
2、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內心活動,并以感情朗讀來體現。
3、了解課文背景,讓學生感悟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誼。
四、教學重難點:
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內心活動,讓學生感悟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誼。
五、教學策略:
1、介紹中國援建坦贊鐵路、中國醫生為非洲人民治病等情況,幫助學生理解非洲人民為什么把中國人民看作朋友。
2、以讀促悟,使學生深入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課文的寫作順序,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賣木雕的少年》一課,并理清了課文的寫作順序。請大家回顧一下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生答:聽朋友介紹木雕——挑選木雕——放棄買木雕——贈送木雕)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聽朋友介紹木雕”和“挑選木雕”兩個部分,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放棄買木雕”和“贈送木雕”。
(二)學習“放棄買木雕”,體會作者以及賣木雕少年的遺憾。
請同學們快速讀第5——9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放棄了買木雕,心情怎樣?賣木雕的少年心情怎樣?
生瀏覽,回答。(都深感遺憾)
帶著遺憾的心情讀“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絲遺憾的神情。我也為不能把這件精美的工藝品帶回國而感到遺憾。”
那么,作者和少年為什么感到遺憾?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到相關的語句,畫出來,并在句子旁邊作批注。
【設計意圖:抓住兩個遺憾,凸顯文章的主要矛盾。從而通過理解為什么遺憾,如何彌補遺憾,輻射全篇!
學生讀,作批注。
學生交流:
1、重點圍繞以下句子展開交流,體會作者的遺憾。
a、我捧著象墩,仔細觀賞,愛不釋手。
。1)體會作者對象墩的喜愛之情。知道作者是通過“捧”、“觀賞”等動作描寫來表達人物內心感受的。
【設計意圖:使學生通過研讀重點詞語,讀懂句子的意思!
(2)理解“愛不釋手”。試著用這個詞說一句話。
【設計意圖:在語境中理解詞語,積累詞語!
。3)指導朗讀,讀出喜愛之情。
b、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誠懇地說:“夫人,您買一個吧!”
。1)體會少年是個誠懇的人,作者喜歡他的誠懇率直卻不能買他的木雕,因而有些遺憾。
。2)誠懇地讀句子。
c、“啊,不,路太遠,這個太重……”我有些語無倫次。
(1)什么是“語無倫次”?作者為什么這樣?
。2)體會作者既因喜愛這個木雕而想買,又因路遠、木雕重而不能帶走深感遺憾,并因必須拒絕誠懇少年的好意而“語無倫次”。
。3)理解這是通過語言描寫來表達人物內心感受的。
。4)試著讀出作者內心的焦急與遺憾。
2、體會少年的遺憾。
“您是中國人吧?”那少年望著我,猜測到。
(1)少年心里會怎么想?
。2)知道少年主要是因為我是中國人,而我卻不能帶回木雕感到遺憾。
【設計意圖:通過少年的前兩次對話,讀懂他非常希望自己的木雕能夠賣出去的心情。通過作者的語無倫次,體會到作者的矛盾和遺憾。最后通過質疑,使學生突然明白:少年的遺憾,主要來自于作者是個中國人。】
。ㄈ⿲W習“贈送木雕”。
作者放棄了這件精美的工藝品,我們也為他深感遺憾?墒,事情出現了轉機。請同學們朗讀第10——15自然段,然后說說你覺得這位少年是個怎樣的人?
生讀,回答,(可愛、善良、純樸等)
那么你是通過文中的哪些句子來體會到他的“可愛”呢?默讀課文,做批注。
重點圍繞以下句子進行交流體會。
1、暮色中,我忽然發現在一堆隆起的巖石上……看樣子,他是專門在這里等候我的。
體會少年的誠意與純樸。
2、少年連連擺手,用不太標準的中國話說:“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
。1)課件出示中國醫生為非洲人民治病。
課件出示中國援建坦贊鐵路,提供無息貸款9.88億人民幣,有64人為之犧牲。坦贊鐵路促進了非洲的經濟發展。
【設計意圖:通過對故事背景資料的補充,拓展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空間,體現了充分開發和利用語文教育資源的優勢,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升了情感!
(3)想象少年和作者的內心獨白。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合理的內心獨白,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使我們眼前出現了兩個更加具體的人物形象:一個是善良熱情的少年,一個是激動驚喜的作者。】
。4)生談感受。體會少年對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
(5)讀出你的感動,讀出中非兩國人民這深厚的情誼。
。ㄋ模┬〗Y。
課件出示句子,讀。
“作者需要幫助的時候,少年熱情地伸出了雙手,因為——我們是朋友!
當非洲人民遭受苦難的時候,中國人民熱情地伸出了雙手,因為——我們和非洲人民是朋友!
愿我們的友誼長存!”
七、板書設計
11、賣木雕的少年
放棄買木雕——遺憾
贈送木雕——中非是朋友
八、練習設計:
寫幾句話,夸夸這位賣木雕的少年。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篇11
學習目標:
1、認知目標:會認11個生字,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游覽,工藝品”等詞語。
2、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并正確運用四字詞語!
3、情感目標: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教學難點:
識字寫字,正確讀寫詞語。讀懂本課內容,明白少年為什么送木雕給“我”,感受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學難點:讀懂本課內容,明白少年為什么送木雕給“我”,感受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課前準備:搜集非洲有代表性的圖片(植物,動物,人種等),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的圖片以及非洲的木雕圖片,并制作成課件!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
師:同學們,今天 張 老師帶大家一起走入神秘的非洲。首先讓我們來欣賞幾組圖片,用心地感受一下非洲這個地方。(課件播放非洲的猴面包樹,大象,舞蹈圖片)。
二、揭示課題
1、師:剛才看了這么多的圖片,相信同學們對非洲在感官上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們就跟隨作家吳晴一起走進非洲,去結識一位賣木雕的少年。(出示課題)
2、齊讀課題,“賣”的反義詞是:買,區分“賣”和“買”
3、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同學們的質疑都很有針對性,課文中就有很多有關少年的信息。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找找有關描寫少年的語句。
2、指名交流,(少年的外貌,語言,行為等)師引導:他是哪里人(非洲)能說具體一點嗎(非洲南部的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邊)指導讀好瀑布的名字!
四、感受瀑布和木雕之美
1、師:想去欣賞一下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嗎?(播放瀑布圖片)
2、師:此時,你的腦子里蹦出了哪些詞語(壯觀,雄偉等)課文是怎樣來描繪它的呢?指名說,(出示第2段)指導朗讀,讀好四字詞語,指名讀,齊讀!
3、師:課文中還有很多這樣類似的四字詞語,張老師把它們都找出來了。
出示:琳瑯滿目、各式各樣、構思新奇、栩栩如生、愛不釋手(小老師帶讀——開火車讀)
4、師:從這些出示的詞語中可以看出“名不虛傳”,“游人如織”,“十分壯觀”是寫——瀑布的,而這些詞語都是寫——木雕的。課文哪幾段具體介紹了非洲的木雕(第3,4段)
咱們一起去欣賞一下非洲的木雕吧!(課件播放木雕的圖片)你用哪些美好的詞來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木雕(精美,栩栩如生等)
5、(出示第3,4段)師:這么精美的木雕,我們一起再去回味一下。(齊讀)這么栩栩如生的象墩,難怪我拿在手里——愛不釋手。
6、師:剛才我們學了那么多的四字詞語,我們不但要記住,而且要會正確運用。
出示:
大瀑布真是(名不虛傳),那里(游人如織),景色(十分壯觀)。攤點里陳列的木雕(琳瑯滿目),(各式各樣)。其中象墩(構思新穎),大象雕得(栩栩如生),我一看就(愛不釋手)。
指名說——齊說!
過渡:精美的木雕激發了“我”強大的購買欲望,但是“我”為什么又放棄了呢?
五、研讀感悟少年的形象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5—9自然段。
。1)看看“我”為什么最終放棄買木雕。“我”的情緒又發生了哪些變化?找出相關的語句體會!
。2)剛才是對“我”的描寫,那課文中又是怎么描寫這個賣木雕的少年的呢?他都說了些什么?面對我的遺憾他又會想些什么呢?找出來讀一讀!
2、指名交流,隨機出示指導朗讀!
通過“我”與少年的一席對話,你覺得這個賣木雕的少年是個怎樣的人呢?
3、是啊,為什么少年會如此地尊重中國人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中國人曾經幫助過非洲,非洲人民深深地記在心里,就連十五,六歲的少年也知道中國人是他們的朋友。那面對這么精致的木雕,我最終買了嗎?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
1、認讀詞語,簡要回顧課文內容。
2、上節課我們知道了,因為種種原因我和這個賣木雕的少年都有了些許遺憾,那最后“我”會是帶著遺憾回國的嗎?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二、深入學習,揣摩人物內心
1、朗讀第十至十五自然段,體會發生了什么微妙的變化。
2、這是一個什么樣的象墩?你從中體會出了什么?
師:只有拳頭大小的象墩拿在手里卻是——沉甸甸。這一詞已經是第二次出現了,還在哪里出現過,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引導:自從少年白天和我見過面之后,他可能在干什么(找木雕,做木雕)所以這個象墩代表的是少年的心意,少年的情誼,怪不得我拿在手里是沉甸甸的。
3、少年的這些舉動,表現了少年怎樣的內心世界?
。ㄕ宫F了非洲人民對中國人的情誼,從而也看出了他的淳樸與善良。)
三、總結全文,情感延伸
1、師:我回國后,肯定會把這個非洲少年介紹給朋友認識,你會怎么介紹?可以介紹他的外貌,他的木雕,他送木雕給我這件事。(指名交流)
板書: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
2、師總結:我們都有共同一個家,那就是地球。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雖然膚色不同,語言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希望世界——充滿愛,希望世界——和平!
四、指導書寫。
板書: 27 賣木雕的少年
朋友介紹木雕——挑選木雕——放棄買木雕——贈送木雕
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
國際友誼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2、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
3、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教學重、難點:
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教學準備:
課件、課前讓學生搜集中非友誼的資料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引入新課。
1 、師:同學們,你們見過木雕嗎?在哪兒見過?(出示木雕圖片,介紹木雕)
2、看了這些木雕作品,你喜歡嗎,你覺得它們怎么樣?
3、齊讀課題。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賣木雕的少年》,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這篇課文。誰來說說課文圍繞賣木雕的少年講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圍繞“遺憾”精讀課文。
。ㄒ唬┝私饽镜,感受“我”的遺憾
1、找出描寫遺憾的句子并出示。
2、引導學生明白我為什么遺憾。讓學生明白因為木雕工藝精美和不能帶回國而感到遺憾。
。1)感受木雕工藝精美
、賻煟赫n文哪些句子描寫了木雕工藝精美?請同學們自由朗讀3—6自然段,用橫線畫出寫木雕的句子。
、诮涣,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句子時指導朗讀。
。2)感受不能帶回國而遺憾。
。3)我們再來讀讀這句話:(我也為不能把……感到遺憾)
。ǘ、品讀課文,感受少年的遺憾
為什么少年的眼睛里也流露出一絲遺憾的神情呢?賣木雕的少年,他遺憾什么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5---9自然段,畫出描寫少年言行的語句。師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相關句子并指導朗讀
(三)、再讀課文,感受我和少年共同的遺憾。
師:我和少年都為不能把非洲名不虛傳的木雕帶回而感到遺憾,讓我們再來讀讀我和少年的對話,看看你們最后能不能流露出遺憾的神情?生朗讀5——9自然段中第二次對話。
。ㄋ模┠敲,少年又是怎樣來盡自己的力量彌補遺憾的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10——12自然段。
1、生找少年怎樣彌補遺憾的句子,指導讀。
少年的遺憾彌補了嗎?你怎么知道的?指名讀11段。師:想想少年在說這句話時心情怎么樣呢?
我的遺憾彌補了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讀12段。師:少年彌補了我的遺憾,我高興嗎?
(五)、少年為什么要贈送我木雕,來彌補我們的遺憾呢?你從哪兒知道的?出示13—15自然段中我們的對話。
1、抓住兩個“我們”來理解中非友誼。
、少年說: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這里的我們指的是什么?
、我感動極了,連聲說:我們是朋友!這里的我們又指什么呢?誰能讀出我當時的感情?指名讀,齊讀。
2、交流中非友誼資料。
3、少年贈送的難道僅僅是一塊木雕嗎?
三、創設情境,深化主題
四、師總結:同學們,友好的感情是相互的,愛的傳遞也是相互的,讓我們都來做中非友誼的使者,共同祝愿中非人民的友誼地久天長!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尼、馱”等11個字。會寫“賣、售”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游覽、工藝品”等20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3、讀懂本課內容,明白少年為什么送木雕給“我”。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正確讀寫詞語。
2、讀懂本課內容,明白少年為什么送木雕給“我”,感受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學難點】讀懂本課內容,明白少年為什么送木雕給“我”,感受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學用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
1、板書課題:
賣木雕的少年。讀課題。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板書部分重要問題。
二、檢查預習,自學生字
1、(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提問:
認識這些字和詞嗎?讀一讀。(指名讀,學生邊聽邊正音)
2、哪些詞語不理解?結合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理解部分詞語。
3、小聲自讀課文,鞏固生字的識記,想一想:這課講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分段讀課文,其他同學除了留心聽他讀得怎樣。
5、交流: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小組討論,評評誰說得既清楚又簡單。指名說。
6、自由交流:
通過昨天的預習,以及今天讀和聽,你還有什么收獲?(引導學生自由談讀文后的感受,鼓勵學生表達個性化的感悟。)
三、指導生字書寫
1、出示要寫的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2、鞏固識記:
分組交流記字的竅門。提出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
3、擴詞練習,檢查積累
4、指導生字書寫。
5、小結寫字情況。
四、課后作業
1、聽寫本課詞語。(見詞語表)
2、進一步讀熟課文,找一找描寫賣木雕的少年言行的句子。
3、用“?”標出不理解的地方,其他問題可提在筆記本上。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出示詞語卡片,認讀。
2、聽寫部分詞語,訂正鞏固。
3、回憶:
這課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讀文感悟
1、提問:
我與賣木雕的少年是什么關系?引導分角色讀13、14自然段,突出“朋友”。
2、質疑:
我是游客,少年是賣木雕的,怎么會是朋友呢?我們一起閱讀課文。讀文,提出要求:邊讀邊用~~~~ 勾畫出描寫少年言行的句子,想象他當時是怎么想的。
3、與身邊的伙伴交流勾畫的句子,談談讀后的想法。
4、集體交流:
指導朗讀第一次對話部分(5~8自然段)
理解兩次出現的“遺憾”,想想我和少年為什么感到遺憾。指導朗讀第二次對話部分(11~15自然段)理解“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想想少年為什么這樣說。
5、與學習伙伴讀課文,說說你的感受。引導:課文體現了少年對中國人民友好的感情。
三、指導朗讀,深化認識
過渡:賣木雕的少年多可愛呀,你能讀出他對中國人民友好的感情嗎?
1、找找哪些句子最能體現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2、自由朗讀這些句子,讀出自己的感受。
3、分組交流。
4、指名朗讀。
四、總結積累、課堂練習
1、想對那位黑人少年說點什么?(自由發言)
2、學完課文,你有什么發現?自由說,內容可涉及思想感情、寫作特點等。引導找出四個字的詞語,并摘抄。
3、選做題:
剛才同學們對黑人少年說了許多心里話,愿意寫一寫嗎?
【作業安排】
a、自我整理題:
摘錄文中結構相同的詞語進行分類
b、自我拓展題:
搜集并閱讀關于中外人民友誼的故事
c、自我實踐題:
班級開一個故事會,讓學生聽故事,講故事。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篇14
師:這節課我們接著學習27課《賣木雕的少年》,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到非洲旅行,想買一件木雕帶回國做紀念,但因為太重,只有放棄,這是一件多么遺憾的事!現在請同學們找一找“遺憾”這個詞出現在課文中的哪個段落?(板書:遺憾)
生:第9自然段
師:你能讀一讀這個自然段嗎?
。ǔ鍪镜9自然段,生讀)
師:同學們,這段話比較難讀,里面有個長句子,你能讀好它嗎?
指名讀(2人)、齊讀。
師:“遺憾”這個詞在這一段里出現了幾次?
生:兩次
師:第一次是誰遺憾?
生:少年遺憾。(板書:少年)
師:第二次是——?
生:“我”遺憾。(板書:我)
師:誰能結合自己的理解,說說什么是“遺憾”?
生:遺憾就是……(1—2人)
師:解釋的真好,那誰來聯系平時的生活說說,你有過遺憾的經歷嗎?
生:(1—2人談遺憾的經歷)
師:那課文中的“我”為什么會遺憾呢?請大家仔細讀讀課文的1—6自然段,拿出筆來劃一劃,找找為什么我會那么遺憾,你從哪些詞句里看出來了。
生:因為木雕小象墩構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令我愛不釋手。我為自己不能買下它而遺憾。
師:什么叫愛不釋手?
生:喜歡的舍不得放手。
師:那我們就來一起欣賞一下這些讓作者愛不釋手的木雕吧。(播放課件:木雕)師簡介非洲木雕:這就是非洲木雕,非洲木雕是非洲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常見的非洲木雕有面具木雕和動物木雕。由于非洲大多數民族沒有文字,因此許多非洲古老神話都是靠木雕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所以這些木雕又被稱為“非洲式照片”,成為世界各地樂于收藏的藝術品。
師:欣賞完精美的木雕,誰來用填空的方式說一說“我”為什么感到“遺憾”?注意用上文中出現的詞語喲。ㄕn件出示填空題)
師:這些詞語用的很準確,誰愿意選擇你喜歡的一個詞來造造句呢?
生:(造句,師點評)
師:通過這段話我們知道了作者遺憾的原因。那非洲少年為什么遺憾呢?讓我們一起在文中找找答案。課文的5—15自然段,寫出了“我”和非洲少年的兩次對話,F在大家自己大聲讀一讀課文的5-15自然段,找出哪幾個自然段寫了他們的第一次對話,哪幾個自然段寫了他們的第二次對話。
師:誰來說一說哪幾個自然段寫了他們的第一次對話?
生:5—9自然段。師:現在請大家默讀課文的5—9自然段,用筆畫出描寫賣木雕的少年語言、行為、神情的句子,并想象一下他當時是怎樣想的?(出示閱讀提示)
生:(交流所畫的句子)
師:我們來看一看少年和我之間的對話。(出示句子,指名3—4人朗讀:讀出非洲少年:誠懇、猜測的語氣,我語無倫次的感覺。體會“我”和非洲少年當時的心情。問學生:怎么看出他很迫切的希望夫人買下?學生回答后師小結:詞語可以表情達意,標點符號也可以。)
師:加上提示語,我們來一起讀一讀。
。◣熥x提示語,男生讀少年的話,女生讀我的話。)
師:明白了“我”和非洲少年當時的心情,我們再來讀一讀第9自然段,一起體會一下他們遺憾的心情。
生:(齊讀第9自然段)
師:從這次對話我們可以看出非洲少年這一筆生意做不成了,但他僅僅因為自己的木雕賣不出去而感到遺憾嗎?
生:他不僅是因為這樁生意沒做成,更主要的是為作者不能將木雕工藝品帶回國而遺憾。)
師:多么真誠的少年,他用心體會著顧客的需要和感受。
師:那么故事就在遺憾中結束了嗎?(沒有)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和少年的第二次對話。請大家小聲讀課文的10—15自然段,畫出描寫賣木雕的少年語言、行為、神情的句子,想象他當時是怎樣想的?看看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交流句子。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幾段話。(出示句子)讀了這幾段話,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為什么要“送”木雕,而不是“賣”?少年為什么說我們是朋友?小象墩很方便攜帶,為什么作者還說是“沉甸甸”的呢?
師:什么叫朋友?
生:互相幫助的叫朋友。
師:我是一個中國游客,和非洲遠隔千山萬水,卻被非洲少年稱為朋友,你知道為什么嗎?你們還了解哪些有關中國援助非洲的情況?誰能和同學們一起分享?
生:(交流中國援助非洲資料)
師:(出示:中國援助非洲資料)周總理曾多次前往非洲慰問,50年來,中國向非洲47個國家派出了1.5萬多人次“白衣天使”,在非洲大陸救死扶傷;共3000多名中國官兵先后前往非洲執行聯合國維和任務,成為非洲和平的“守護使者”?矗@就是中國援助非洲修建的著名的坦贊鐵路,為建設這條鐵路,中國政府提供無息貸款接近10億元人民幣,派出了多達16萬人的施工隊,還有64人為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師:正因為我們中國的無私援助,使非洲少年把中國人當作朋友,對中國人充滿感激之情。誰來讀讀他說的話,表達出非洲少年的情感。(出示句子:指名讀,男生齊讀)
師:“我”是如何回答的?(出示句子:指名讀,女生齊讀)
師:現在“我”和非洲少年還遺憾嗎?(不)那現在我是什么感覺?(板書:感動)
師:這兩個問題都清楚了,剛才還有同學問小象墩很方便攜帶,為什么作者還說是“沉甸甸”的?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找一找,這個“沉甸甸”還出現在課文的哪個地方?
生:(讀句子)
師:大象墩是坐凳,難怪作者說是“沉甸甸”的?涩F在這個小象墩很方便攜帶,為什么作者還說是“沉甸甸”的呢?這里“沉甸甸”的只是小象墩的重量嗎?
生:是中非人民的友誼,這份友情讓作者感到沉甸甸的。
師:是啊!少年送給“我”的不僅僅是一件木雕,這木雕里包含了少年對我沉甸甸的情誼,也包含了中國人民和非洲人民的深情厚誼(板書:中非友誼)。我想,作者回國后每當看到這美觀的象墩時,都會想到一個人,那是——
生:非洲少年
師:都會回味和珍藏一種感情,那就是——
生:感動
師:不唯獨是非洲人民和中國人民的友情感天動地,在這同一個世界里,我們還擁有同一個夢想那就是全世界人民都是朋友。(出示圖片:南非發生瘟疫時,中國人民義不容辭奔赴危險第一線;當中國發生汶川地震災難時,外國友人的慷慨相助;東南亞海嘯時,全世界人民眾志成城;金融危機時,全世界人民共克難關)因為我們真誠的友誼,我們才擁有了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師:學了這一課,你有什么話想對那個非洲少年說的,請你把它寫下來。
板書設計:
27、賣木雕的少年
我 非洲少年
遺憾 ——感動
中非友誼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篇15
一、引入新課
1、板書課題:
賣木雕的少年。讀課題。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板書部分重要問題。
二、檢查預習,自學生字
1、(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提問:
認識這些字和詞嗎?讀一讀。(指名讀,學生邊聽邊正音)
2、哪些詞語不理解?結合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理解部分詞語。
3、小聲自讀課文,鞏固生字的識記,想一想:這課講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分段讀課文,其他同學除了留心聽他讀得怎樣。
5、交流: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小組討論,評評誰說得既清楚又簡單。指名說。
6、自由交流:
通過昨天的預習,以及今天讀和聽,你還有什么收獲?
(引導學生自由談讀文后的感受,鼓勵學生表達個性化的感悟。)
三、指導生字書寫
1、出示要寫的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2、鞏固識記:
分組交流記字的竅門。
提出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
3、擴詞練習,檢查積累。
4、指導生字書寫。
5、小結寫字情況。
四、課后作業
1、聽寫本課詞語。
。ㄒ娫~語表)
2、進一步讀熟課文,找一找描寫賣木雕的少年言行的句子。
3、用“?”標出不理解的`地方,其他問題可提在筆記本上。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篇16
學習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游覽、工藝品、名不虛傳、游人如織、壯觀、出售、攤點、陳列、構思、五官端正、觀賞、清晰可辨、掏錢、即將、流露、一模一樣、付錢、標準”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3、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第1課時
一、啟發談話、提示課題
1、課前老師布置你們搜集有關非洲地理位置、氣候物產、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圖片資料。請大家拿出來。
2、學生進行交流。
3、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賣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課題。
二、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學生自由朗讀,把課文讀正確,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生字情況。把朗讀的句子讀通順。
3、朗讀提示:分段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評議。
4、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讀課文,了解敘述順序。
1、布置默讀。默讀課文,邊讀邊做記號。
2、默讀,思考,做記號,也可以與學生討論。
3、全班交流。
理清課文的順序:
聽朋友介紹木雕……挑選木雕……放棄木雕……贈送木雕
四、學習生字
重點指導:“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寫一橫;“馱”字右邊不要寫成“犬”;“構”“端”“辨”“堆”“!笨梢宰寣W生先和以前學過的“溝”“喘”“辮”“推”“摸”字比較,注意不同之處。
第2課時
一、復習生字詞
1、各種形式朗讀詞語。
2、朗讀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段。
二、個性閱讀,突出重點
1、學生分小組學習自己最喜歡的部分。
介紹木雕……挑選木雕……放棄木雕……贈送木雕
。1)有感情地朗讀。
。2)說說從哪里可看出少年的可愛?
2、全班交流
3、想象:找出描寫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想當時他是怎樣想的?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把人物的對話語氣讀好。
四、夸夸那個黑人少年
五、學生積累運用四字詞語
找出課文中的四字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并運用。
六、板書設計
27、賣木雕的少年
介紹木雕
挑選木雕 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放棄木雕
贈送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