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克隆》教案(精選16篇)
《神奇的克隆》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能夠認讀綠線格內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點與難點:
1、了解“克隆”是什么以及克隆技術對人類的作用,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2、初步了解說明文的一些基本寫作特點。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
2、有關克隆的資料。
3、課前預習:畫不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了解它們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請做上記號。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能夠認讀綠線格內的生字,初步理解生詞。
3、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知道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克隆的。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你們喜歡看哪些動畫片呀?(讓學生自由發言,然后引出《西游記》),你們喜歡《西游記》中哪些人物?(自由發言),你們喜歡孫悟空嗎?他有哪些本事?孫悟空可真神了,一根毫毛就變出了許多小孫悟空來。這是多么神奇有趣啊!這個神話引發了人類復制自身的幻想,孫悟空能復制自身的本領,就是現代科技領域研究的“克隆”(板書“克隆”)。
2、克隆技術到底是怎樣的技術?真的像神話中描繪的那么“神奇”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教師板書課題:神奇的克隆)
3、從課題看,“神奇”是什么意思呀?(非常奇妙)那么克隆技術到底奇妙在哪里?認真閱讀課文之后,我們應該能夠找到答案。
二、初學課文
1、 自由讀文,要求:
(1)讀準字音,看清字形;(2)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2、 檢查自讀:
(1)指名分段讀文,達到讀通讀順;
(2)指名板演“薯”、“率”,檢查對生字的識記(其他同學描紅生字,加強識記效果)。
(3)檢查,朗讀生詞: 馬鈴薯 嫁接 細菌 飼養 效率 誘人 雌性 瀕危 卓有成效
3、 默讀課文:要求:畫出不懂或有疑問的詞句,聯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書試著自己解決,如自己解決不了的做上記號。
4、 歸納匯總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聯系讀文、生活,借助工具書解決問題。
三、理清層次,初探寫作順序。
1、讀課文,想想,課文圍繞“克隆”寫了哪幾方面內容?
克隆是什么、克隆羊“多利”的意義和克隆技術造福人類
2、交流。
第一段(1-2)介紹了什么叫做克隆。指名說說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象。指名說說自然界中有哪些克隆現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指名說說哪些
四、學習第1、2自然段。
1、自讀第1、2自然段,想想,什么叫克隆?
2、交流。
結合第2自然段的相關句子,體會無性繁殖與有性繁殖,并知道無性繁殖就是克隆。
(在這里相機介紹說明方法:下定義)
3、朗讀第1、2自然段。
五、指導書寫生字
1.獨立觀察并書寫1-2個字。
2.(投影)自我展示,自我評價。
3.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
1、看拼音寫詞語
kè lóng fán zhí xiān tiān jià jiē hōng dòng
( ) ( ) ( ) ( ) ( )
jiā chù sì yǎng xiào lǜ zhuāng pèi yòu rén
( ) ( )( ) ( ) ( )
2、比一比再組詞。
誘( ) 例( ) 飼( ) 薯( )
透( ) 列( ) 伺( ) 暑( )
3、留心生活,觀察身邊的人或事物,如果你會克隆,你覺得你能做點什么?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嫁接、誘人、例如”等生詞。
3、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看拼音寫詞語,集體訂正。
2、什么叫克隆?
二、精讀課文:
過渡:本文原來的題目叫克隆之謎,但是編者卻更名為“神奇的克隆”。這節課咱們就來走進課文,看看這克隆如何神奇。自己讀課文3--9自然段,邊讀邊想,你從哪兒感受到了克隆的神奇。(可以把你的想法簡要的寫在書上)
交流重點:
(一)第3、4自然段:
1、扣住中心句“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領”, 說說文中介紹了哪幾種植物的克隆?(滲透說明方法:舉例子)結合省略號再舉些例子。
植物:扦插 壓條 嫁接
(相機補充葡萄、桂花、桃樹等植物的克隆方式。)
b、低等生物:分裂 (補充視頻,感受細菌的分裂繁殖)看著不太舒服,但讀文字還好,誰來讀一讀。齊讀。
(二)第5自然段:
1、高等動物的克隆很神奇。
克隆多利的方法很復雜,但說白了,就是用一只羊身上的一個細胞培育成一只羊。小羊多利是世界上第一個利用體細胞克隆成功的動物。它被美國《科學》雜志評為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進步的第一項。科學家們普遍認為,多莉的誕生標志著生物技術新時代來臨。繼多莉出現后,克隆,這個科學術語變得廣為人知。克隆豬、克隆猴、克隆牛……紛紛問世,似乎一夜之間,克隆時代已來到人們眼前。
(三)第6-8自然段:
1、克隆的神奇還表現在它能造福人類。
2、交流。
a、優質高產的糧食蔬菜 優良的家畜。
(補充微型蓮藕:取下一片小小的蓮藕藕尖,運用克隆技術,兩年內可培育出200支微型種藕,按傳統方式,每畝藕地用種量達200公斤,而采用克隆種藕,每畝僅需50公斤,易于運輸并且不帶病毒。)
b、挽救瀕危物種。(歐洲盤羊 野牛 熊貓)
c 、醫學上:植皮,制造人體“配件”——器官
除書上的,你還了解哪些?(小組討論交流搜集的資料)
3、教師引讀
(四)學習第九自然段:
師: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誘人”什么意思?
三、寫話練習:假如你會克隆,你想克隆什么?為什么?
四、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想法?
師:克隆技術造福于人類,這是科學家們的巨大貢獻,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五、作業設計: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 )的克隆 ( )的成就 造福( )
( )的研究 ( )的技術 提高( )
( )的前景 ( )的動物 利用( )
2、根據課文內容把四字詞語補充完整。
( )( )關頭 一( )一( ) 繁殖( )( )
一( )( )二 ( )( )成效 品( )優( )
瀕危( )( ) 免( )( )運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克隆也叫____,也就是不經過____直接繁衍后代。它是一項可以造福于______的科技成果。課文先寫__________,接著寫________,最后寫________________。
2)許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領:例如______;_____……
3)_____年,____國科學家成功地克隆出了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名字叫_________。
4、寫話練習。
如果你掌握了克隆技術,你想克隆什么來造福人類?為什么?
板書設計:
8 神奇的克隆
植物 下定義
低等生物 舉例
高等生物 分類
神奇 造福人類
教學反思:
《神奇的克隆》教案 篇2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介紹克隆技術的科普類說明文,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了有關克隆技術的科學知識。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帶來《神奇的克隆》教案及反思,供你參考。
《神奇的克隆》教案一、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了解本文運用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3、培養學生求真的科學精神以及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了解本文運用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三、教學對象及課時
初中二年級、一課時
四、教學手段
實物投影、學生自由討論發言、教師歸納講解
五、教學方法
激趣法
六、教學步驟
(一)課文導入
以“你知道有哪些瀕臨或已絕種的動物”為話題切入課文。從學生的回答中引出如不是人類不注意保護環境,保護動物則不會出現這些情況,那么問題既然出現,我們有什么方法可以挽救它呢?除了自身需要注意保護環境外,還能做的是什么呢?引出本文課題——《奇妙的克隆》。
(二)教師簡單介紹什么是克隆,學生閱讀課文,借助字典掃清閱讀障礙。
(三)轉入正文的學習,通過以下問題的解決,達到教學目的。(此處用實物投影展出問題)
形式: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從文中找出答案,然后自由發言,教師加以歸納總結)
問題一:課文使用了四個小標題有什么用?
答案:使全文內容層次分明,條理清楚。
問題二:“克隆”是什么?其突出特點是什么?用了社么說明方法來說明?
答案:1、文中“凡此種種,就是無性繁殖”,作詮釋,舉例子
2、來自一個祖先,無性繁殖。
問題三:第二小節寫了許多實驗,為什么要這樣安排材料?
答案:作者沒有按時間順序來介紹“克隆”實驗,而是由兩條線索來組織材料的。
問題四:“多利”羊的誕生有什么重大意義和影響?
答案:“多利”的誕生標志著克隆研究取得新發展和重大突破。
問題五:文章第二部分與第三部分有什么關系?
答案:第二部分為第三部分寫克隆羊“多利”的誕生提供了科學基礎,做好了下文的鋪墊。
問題六:克隆技術能夠給人類帶來何種益處與弊端?
答案:益處:1.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
2.克隆可以用來挽救珍稀動物(適當地提出環保問題)
3.克隆對于治療人類疾病以及延長人類壽命具有重要意義。
弊端:作者并無沉浸在盲目的樂觀中,而是在結尾處提出關于“克隆”所牽涉的倫理問題。
(四)教師總結
克隆技術確實非常奇妙,它可以為人類帶來許多好處。不過,我們看待事物都要有一分為二的觀點,正如前面所說,克隆技術既給人類帶來益處,也會帶來不少弊端。因此人類在善用這項技術的同時,關鍵還是提高自己的環保意識,保護我們共同生存的環境,這才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
(五)板書設計
(六)作業
回家仔細觀察一種動物或植物,選擇恰當的說明方法有條理地介紹它的特征。
《神奇的克隆》反思1最近,我教學了《神奇的克隆》一課,我個人認為,這堂閱讀課教學設計既實又活,且有很大的新意,實踐得也較流暢到位,充分體現了這次課改的核心和精神實質,就是轉變教育觀點,改進教學方法,改善學習方式,把接受式的學習和發現式的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
開始上課時,我是這樣引入的,同學們,春回大地,萬物復蘇,一切都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花園里百花盛開,引得美麗的蝴蝶翩翩起舞,它們穿梭于色彩斑斕的花兒之間傳播花粉,掀開了大自然中神奇的一頁,誰知道花粉的傳播是怎樣的?然后由植物的有性繁殖簡單提到動物的有性繁殖并將話題一轉,引導到今天的新知: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種新的繁殖方式:克隆。
在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后,我開始引導學生思考課前提出的問題:克隆是怎么一回事?請大家默讀一、二自然段,畫出能解釋這個問題的語句。
片刻,有學生開始舉手了。幾位學生都說到了這樣兩句話,“孫悟空緊急關頭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氣,毫毛立刻變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樣的孫悟空。這就是克隆。”“不經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無性繁殖,也稱克隆。”
這兩句話都是在說明什么是克隆。顯然,第一句是形象化的描述,而第二句則是科學定語,這是兩種不同的說明方法。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習說明文,不僅要知道文章寫了什么,更要清楚是怎么寫的,也就是說明方法的問題。于是,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對這兩句話的不同表達方式進行再辨析。“請大家讀一讀,比一比,這兩句話哪一句話更能說清楚克隆是怎么回事?
結果,學生一致認定第一句形象一些,易于理解。第二句則更為準確一點。通過比較,學生也明白了這是兩種不同的說明方法。
原來上課,我總是怕學生聽不懂或者不會說,常常事事包辦,課堂中以自我為中心,表面看來,我該教給學生的都教給學生了,至于學生學到了多少?學會了什么?并不過分地去關注。本節課,我一改過去的常規教學模式,主要用互動的形式組織了教學活動,效果出奇的好。因此,我覺得,我們要充分相信我們的學生,相信學生就是相信我們自己。
《神奇的克隆》反思2初讀第七課《神奇的克隆》,說實話自己對克隆的概念也是知之甚少,所以開始在網上不斷搜索有關克隆的資料,惡補這方面的知識。再和年級組的老師交流一番后,頓時清晰了許多。在學生這方面,我布置他們在預習的同時充分利用好身邊的教學參考書,鼓勵他們可以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請教什么是壓條什么是嫁接,哪些植物也有先天克隆的本領。
在充分預習課文的基礎上,我和孩子們一起走進了課堂。雖然這是一篇我布怎么擅長執教的課文,但是走上講臺的我依然自信,因為有了先前的準備工作我的底氣足了!孩子們也不曾因為這是一篇科普類的說明文而感到乏味,他們依然高舉著激動的小手爭先恐后地與我交流。我想這樣的情景不就是我們教師一直追求的教育幸福嗎?
最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對于人類來說,克隆是有利還是有弊?學生們分成兩派,各抒己見,爭得面紅耳赤,最后全班同學達成一致意見:克隆技術對于人類來說,有很大的作用,會造福人類,但無限制地克隆動物或人,也會給地球、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災難。這堂課就在大家的感慨中結束。
《神奇的克隆》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閱讀說明文的基本策略,知道課文是按怎樣的的順序介紹克隆的,運用了哪些基本的說明方法。
2、了解什么是克隆,體會克隆的神奇。初步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及意義,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回憶: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讀1~4自然段,思考: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樣說明的?
(2)概括得出:神話中的克隆、高等動物的克隆、植物的克隆、單細胞微生物的克隆。這樣的說明方法叫做“分類別”。
(3)高等動物是如何克隆的呢?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畫出寫動物的“有性繁殖”“無性繁殖”的句子,它們有什么區別?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組交流,匯報。相機指導說明方法:下定義。
(4)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5)你讀懂了省略號了嗎?你能再舉些例子嗎?
2、學習第五自然段:
(1)高等動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讀第五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
(2)匯報交流。第一只克隆羊的誕生時間、名字的來由。“多利”的誕生有什么意義?
(3)這一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舉例子)
3、學習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默讀課文6~8,獨自思考:克隆技術是怎樣造福人類的?你讀懂了什么?除書上的,你還了解哪些?
(2)小組交流討論各自思考結果。
(3)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從學生回答中提示出句型:“……可以……也可以……還可以”來引導學生體會克隆技術在培育優質、高產的糧食、蔬菜新品種,培育品質優良的家畜,保護生態方面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能夠……能夠……,一旦……就能……”體會克隆技術在醫學上的意義。
4、學習第九自然段:
(1)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體會“誘人”一詞的含義,想想它有哪些誘人的前景呢?請你聯系生活實際,發揮想像。(小組討論交流,可以將自己從資料上了解到的知識介紹給本組成員聽。)
(2)全班交流。教師相機補充。
三、總結課文,了解說明方法
1、齊讀全文:課文寫了什么,按照什么順序寫的?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2、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想法?
《神奇的克隆》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操。
教學重難點:
1、體會克隆的含義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
教具準備:掛圖、生字卡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通過前兩課的學習,我們對科學充滿了好奇,對生活充滿了幻想,今天我們學習第七課《奇妙的克隆》(板書),也是有關科學奧秘的。看課題,同學們有什么問題?(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關克隆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
1、讀準宇音,認清生字字形,讀順每句話,把全文讀通。
2、畫不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了解它們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請做上記號。
3、邊讀邊思考課前提的問題。
三、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幫助糾正字音和讀得不通順的地方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對學生不懂的詞語教師作適當講解。
四、分段指名讀課文
提出學習要求: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按照怎樣的順序介紹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導評價,適當范寫。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練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按照怎樣的順序介紹克隆的?
二、精讀課文:
學習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讀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樣說明的?
2、怎樣讀第一自然段,誰來試試?
3、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畫出寫動物的有性繁殖無性繁殖的句子,它們有什么區別?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組交流,匯報。
4、教師引讀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寫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領的句子,文中介紹了哪幾種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號)
6、你讀懂了省略號了嗎?你能再舉些例子嗎?
7、你還讀懂了什么?根據收集的資料談談壓條和嫁接。
學習第五自然段:
1、高等動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讀第五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樣得來的?多利的誕生有什么意義?
學習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術是怎樣造福人類的?你讀懂了什么?除書上的,你還了解哪些?(小組討論交流)
隨機引導理解、感情朗讀:
從可以也可以體會克隆技術在培育優質、高產的糧食、蔬菜新品種,培育品質優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還可以,從而體會克隆在保護生態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能夠能夠,一旦就能體會克隆技術在醫學上的意義。
2、教師引讀
學習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樣誘人的前景呢?請你聯系生活實際,發揮想像。(小組討論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總結課文,了解說明方法
1、齊讀全文:課文寫了什么,按照什么順序寫的?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2、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想法?
師:克隆技術造福于人類,這是科學家們的巨大貢獻,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四、作業:作文《假如我是克隆專家》
《神奇的克隆》教案 篇5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說過《西游記》里的孫大圣常常在危急時刻拔下自己的一把毫毛,然后吹一口氣,就能變出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樣的孫悟空。孫大圣的這個本領用今天的科學名詞來講就是他能快速地克隆自己。
2、同學們還記得克隆到底是什么嗎?(指名回答)
3、這節課我們就繼續來感受這“神奇的克隆”。(板書課題)
二、研讀事例
1、為了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克隆,課文特別舉了幾個例子,分別是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動物。(師相機板書)
2、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閱讀第3~5自然段,待會兒請幾位同學來為你們介紹。(生自由讀)
3、首先,來看植物。誰來為我們介紹一下哪些植物有先天克隆的本領?
(生介紹)
4、除了文中介紹的這些植物,你還知道其它先天會克隆的植物嗎?
(生表述,師相機指導、點評)
5、那么低等生物又是如何克隆的呢?課文中舉了什么例子?
(指讀第4自然段)
6、植物和低等生物的克隆本領先天具備,但是高等動物卻不一樣,他們的克隆相對更難,科學家們幾經研究才有所成就。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吧。
(指讀每5自然段)
7、聽完這一段的敘述后,你了解了什么?(生自由發表意見)
三、感受神奇
1、既然科學家們花費了這么多心血研究克隆,那么克隆到底能為我們人類社會帶來什么呢?課文中有一句話很好地概括了,你能找到嗎?(指名回答)
(板書:造福人類)
2、(自由閱讀課文第6~8自然段)
想想你對哪部分內容最感興趣或有自己的看法,邊讀邊在書上做筆記。
3、師生共同交流探討。
四、展望前景
1、課文中只列舉出了現在已知的一些克隆技術,但是關于克隆,還有很多未知的領域等著我們去探索,它的魅力是誘人的,它的前景是無限廣闊的。
(板書:省略號、前景誘人)
2、最后就讓我們天馬行空地發揮想象吧!
(出示小黑板)
異想天開:假如我能克隆,我想克隆_____……
五、板書
《神奇的克隆》
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動物……
造福人類 前景誘人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重難點:理清作者思路并體會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進一步培養學生收集資料、利用資料的學習能力。
教具準備:小黑板;收集有關克隆的資料,如文字資料等。
《神奇的克隆》教案 篇6
一、激趣導入感受神奇
1、聽兒童歌曲《猴哥猴哥》找出歌詞了的克隆現象。
2、揭示課題
生讀課題
二、復習鞏固整體感知
1、快速瀏覽課文,說說課文按照怎樣的順序介紹克隆的?
出示:克隆定義——克隆實驗——克隆研究造福人類
2、復習課文1-4自然段,自行設計問題,進行提問比賽。
三、精讀課文感悟神奇
1、學習第五自然段:
(1)高等動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讀第五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
(2)“多利”的誕生有什么意義?
a.交流
b.視頻觀看克隆過程
c.看圖片,談意義
2.學習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默讀課文6~8,獨自思考:克隆技術是怎樣造福人類的?你讀懂了什么?除書上的,你還了解哪些?
(2)小組交流討論各自思考結果。
(3)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出示:造福人類:
a、培育優質、高產的糧食、蔬菜,培育品質優良的家畜。
b、挽救瀕危物種。
c、培植人體“配件”。
出示:克隆技術還可以挽救一些瀕危物種,讓一些瀕臨滅絕的動物免遭厄運,從而調節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絕”在字典中的解釋有:
①斷絕;②完全沒有了,窮盡;③走不通的,沒有出路的;④氣息中止,死亡;⑤獨一無二的,沒有人能趕得上的;⑥極,最;⑦絕對。
出示:人們利用克隆技術能夠培植人體的皮膚進行植皮手術;能夠“制造”出人的耳朵、軟骨、肝臟和心臟等人體“配件”,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裝配”……
理解“制造”“配件”“裝配”
3.交流“克隆”的利與弊。
板書:造福人類
4.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
插上想象的翅膀:假如你是一位克隆專家,你想克隆什么呢?為什么要克隆它?
(1)想法要奇妙(2)表達要有條理(3)想法要有益于人類
a.生寫
b.交流
四.總結課文展望神奇
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雖然這節課結束了,但我們的想象沒停止,課后請同學們把對克隆技術的了解與展望跟身邊的人分享分享。
《神奇的克隆》教案 篇7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操。
教學重難點:
1、體會“克隆”的含義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
教具準備:掛圖、生字卡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通過前兩課的學習,我們對科學充滿了好奇,對生活充滿了幻想,今天我們學習第七課《奇妙的克隆》(板書),也是有關科學奧秘的。看課題,同學們有什么問題?(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關克隆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
1、讀準宇音,認清生字字形,讀順每句話,把全文讀通。
2、畫不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了解它們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請做上記號。
3、邊讀邊思考課前提的問題。
三、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幫助糾正字音和讀得不通順的地方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對學生不懂的詞語教師作適當講解。
四、分段指名讀課文
提出學習要求: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按照怎樣的順序介紹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導評價,適當范寫。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練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按照怎樣的順序介紹克隆的?
二、精讀課文:
學習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讀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樣說明的?
2、怎樣讀第一自然段,誰來試試?
3、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畫出寫動物的“有性繁殖”“無性繁殖”的句子,它們有什么區別?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組交流,匯報。
4、教師引讀“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寫“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領”的句子,文中介紹了哪幾種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號)
6、你讀懂了省略號了嗎?你能再舉些例子嗎?
7、你還讀懂了什么?根據收集的資料談談“壓條”和“嫁接”。
學習第五自然段:
1、高等動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讀第五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樣得來的?“多利”的誕生有什么意義?
學習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術是怎樣造福人類的?你讀懂了什么?除書上的,你還了解哪些?(小組討論交流)
隨機引導理解、感情朗讀:
從“……可以……也可以……”體會克隆技術在培育優質、高產的糧食、蔬菜新品種,培育品質優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還可以……,從而……”體會克隆在保護生態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能夠……能夠……,一旦……就能……”體會克隆技術在醫學上的意義。
2、教師引讀
學習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樣誘人的前景呢?請你聯系生活實際,發揮想像。(小組討論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總結課文,了解說明方法
1、齊讀全文:課文寫了什么,按照什么順序寫的?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2、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想法?
師:克隆技術造福于人類,這是科學家們的巨大貢獻,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四、作業:作文《假如我是克隆專家》
板書: 奇妙的克隆
克隆是什么 神話 動物 植物 低等生物
↓
“多利” 誕生 了不起 愛科學
↓
造福人類 食物 畜牧 生態 醫學 學科學
↓
誘人前景
《神奇的克隆》教案 篇8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 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操。
教學重點:
體會“克隆”的含義及其奇妙。
教學難點:
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
教具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搜集相關資料
教師:收集相關資料,教學圖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通過前面兩課的學習,我們對科學充滿了好奇,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有關科學奧秘的說明文(板書)7.《神奇的克隆》。讀了課題,同學們有什么問題?
2、生質疑。
二、初讀課文
1、讀準宇音,認清生字字形,讀順每句話,把全文讀通。
2、畫不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了解它們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請做上記號。
3、邊讀邊思考課前面所提的問題。
三、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幫助糾正字音和讀得不通順的地方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對學生不懂的詞語教師作適當講解或放在學習課文時講解。
3、指明說說什么是克隆?
4、齊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四、再讀課文
1、過渡:課文還介紹了哪些方面的內容?
2、生自讀課文,理清文章層次。
3、師生共同總結
第一段(1-2)介紹了什么叫做克隆。指名說說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象。指名說說自然界中有哪些克隆現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指名說說哪些個前景。
五、歸納總結
這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克隆的相關知識,下節課我們繼續深入學習。
六、作業布置
1、抄寫生字詞
2、練讀課文
3、搜集相關資料做手抄報。(選作)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二、精讀課文
過渡:克隆究竟神起在哪?我們一同細讀課文。
1、默讀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樣說明的?
2、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畫出寫動物的“有性繁殖”“無性繁殖”的句子,它們有什么區別?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組交流,匯報。教師引讀“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部分。
3、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寫“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領”的句子,文中介紹了哪幾種植物的克隆? 你讀懂了省略號了嗎?你能再舉些例子嗎?師相機介紹“壓條”和“嫁接”。
4、低等生物也能克隆。生自讀了解。
5、高等動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讀第五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多利”的誕生有什么意義?生交流
6、克隆技術是怎樣造福人類的?讀第六至第八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除書上的,你還了解哪些?(小組討論交流收集的資料)
隨機引導理解、感情朗讀:教師引讀
從“……可以……也可以……”體會克隆技術在培育優質、高產的糧食、蔬菜新品種,培育品質優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還可以……,從而……”體會克隆在保護生態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能夠……能夠……,一旦……就能……”體會克隆技術在醫學上的意義。
7、齊讀第九自然段
8、發散思維:克隆技術會有什么樣誘人的前景呢?請你聯系生活實際,發揮想像。克隆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小組討論交流)
三、總結課文
任何一項發明都閃爍著智慧的結晶,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勤于思考,大膽探索,就能夠更多更好的為人類造福。
四、作業
1、朗讀課文。
2、把學到的知識講給家人聽。
3、短文練習:《假如我是克隆專家》、《談談克隆》(選做)
板書設計:
神奇的克隆
克隆是什么
自然界中的克隆:
動物 植物 低等生物
克隆造福人類
食物 畜牧 生態 醫學
《神奇的克隆》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能夠認讀綠線格內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點與難點:
1、了解“克隆”是什么以及克隆技術對人類的作用,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2、初步了解說明文的一些基本寫作特點。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
2、有關克隆的`資料。
3、課前預習:畫不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了解它們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請做上記號。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能夠認讀綠線格內的生字,初步理解生詞。
3、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知道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克隆的。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你們喜歡看哪些動畫片呀?(讓學生自由發言,然后引出《西游記》),你們喜歡《西游記》中哪些人物?(自由發言),你們喜歡孫悟空嗎?他有哪些本事?孫悟空可真神了,一根毫毛就變出了許多小孫悟空來。這是多么神奇有趣啊!這個神話引發了人類復制自身的幻想,孫悟空能復制自身的本領,就是現代科技領域研究的“克隆”(板書“克隆”)。
2、克隆技術到底是怎樣的技術?真的像神話中描繪的那么“神奇”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教師板書課題:神奇的克隆)
3、從課題看,“神奇”是什么意思呀?(非常奇妙)那么克隆技術到底奇妙在哪里?認真閱讀課文之后,我們應該能夠找到答案。
二、初學課文
1、自由讀文,要求:
(1)讀準字音,看清字形;
(2)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2、檢查自讀:
(1)指名分段讀文,達到讀通讀順;
(2)指名板演“薯”、“率”,檢查對生字的識記(其他同學描紅生字,加強識記效果)。
(3)檢查,朗讀生詞:馬鈴薯、嫁接、細菌、飼養、效率、誘人、雌性、瀕危、卓有成效。
3、默讀課文:要求:畫出不懂或有疑問的詞句,聯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書試著自己解決,如自己解決不了的做上記號。
4、歸納匯總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聯系讀文、生活,借助工具書解決問題。
三、理清層次,初探寫作順序。
1、讀課文,想想,課文圍繞“克隆”寫了哪幾方面內容?
克隆是什么、克隆羊“多利”的意義和克隆技術造福人類
2、交流。
第一段(1—2)介紹了什么叫做克隆。指名說說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象。指名說說自然界中有哪些克隆現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指名說說哪些
四、學習第1、2自然段。
1、自讀第1、2自然段,想想,什么叫克隆?
2、交流。
結合第2自然段的相關句子,體會無性繁殖與有性繁殖,并知道無性繁殖就是克隆。
(在這里相機介紹說明方法:下定義)
3、朗讀第1、2自然段。
五、指導書寫生字
1、獨立觀察并書寫1—2個字。
2、(投影)自我展示,自我評價。
3、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
1、看拼音寫詞語
kèlóngfánzhíxiāntiānjiàjiēhōngdòng
jiāchùsìyǎngxiàolǜzhuāngpèiyòurén
2、比一比再組詞。
誘例飼薯
透列伺暑
3、留心生活,觀察身邊的人或事物,如果你會克隆,你覺得你能做點什么?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嫁接、誘人、例如”等生詞。
3、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看拼音寫詞語,集體訂正。
2、什么叫克隆?
二、精讀課文:
過渡:本文原來的題目叫克隆之謎,但是編者卻更名為“神奇的克隆”。這節課咱們就來走進課文,看看這克隆如何神奇。自己讀課文3——9自然段,邊讀邊想,你從哪兒感受到了克隆的神奇。(可以把你的想法簡要的寫在書上)
交流重點:
(一)第3、4自然段:
1、扣住中心句“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領”,說說文中介紹了哪幾種植物的克隆?(滲透說明方法:舉例子)結合省略號再舉些例子。
植物:扦插壓條嫁接
(相機補充葡萄、桂花、桃樹等植物的克隆方式。)
b、低等生物:分裂(補充視頻,感受細菌的分裂繁殖)看著不太舒服,但讀文字還好,誰來讀一讀。齊讀。
(二)第5自然段:
1、高等動物的克隆很神奇。
克隆多利的方法很復雜,但說白了,就是用一只羊身上的一個細胞培育成一只羊。小羊多利是世界上第一個利用體細胞克隆成功的動物。它被美國《科學》雜志評為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進步的第一項。科學家們普遍認為,多莉的誕生標志著生物技術新時代來臨。繼多莉出現后,克隆,這個科學術語變得廣為人知。克隆豬、克隆猴、克隆牛……紛紛問世,似乎一夜之間,克隆時代已來到人們眼前。
(三)第6—8自然段:
1、克隆的神奇還表現在它能造福人類。
2、交流。
a、優質高產的糧食蔬菜優良的家畜。
(補充微型蓮藕:取下一片小小的蓮藕藕尖,運用克隆技術,兩年內可培育出200支微型種藕,按傳統方式,每畝藕地用種量達200公斤,而采用克隆種藕,每畝僅需50公斤,易于運輸并且不帶病毒。)
b、挽救瀕危物種。(歐洲盤羊野牛熊貓)
c、醫學上:植皮,制造人體“配件”——器官,除書上的,你還了解哪些?(小組討論交流搜集的資料)
3、教師引讀
(四)學習第九自然段:
師: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誘人”什么意思?
三、寫話練習:假如你會克隆,你想克隆什么?為什么?
四、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想法?
師:克隆技術造福于人類,這是科學家們的巨大貢獻,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五、作業設計: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的克隆的成就造福。
的研究的技術提高。
的前景的動物利用。
2、根據課文內容把四字詞語補充完整。
關頭一一繁殖。
一二成效品優。
瀕危免運。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克隆也叫____,也就是不經過____直接繁衍后代。它是一項可以造福于______的科技成果。課文先寫__________,接著寫________,最后寫________________。
2)許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領:例如______;_____……
3)_____年,____國科學家成功地克隆出了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名字叫_________。
4、寫話練習。
如果你掌握了克隆技術,你想克隆什么來造福人類?為什么?
板書設計:
神奇的克隆。
《神奇的克隆》教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操。
二、教學重難點:
1、體會“克隆”的含義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 教具準備:掛圖、生字卡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通過前兩課的學習,我們對科學充滿了好奇,對生活充滿了幻想,今天我們學習第七課《奇妙的克隆》(板書),也是有關科學奧秘的。看課題,同學們有什么問題?(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關克隆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
1、讀準宇音,認清生字字形,讀順每句話,把全文讀通。
2、畫不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了解它們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請做上記號。
3、邊讀邊思考課前提的問題。
(三)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幫助糾正字音和讀得不通順的地方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對學生不懂的詞語教師作適當講解。
(四)分段指名讀課文 提出學習要求
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按照怎樣的順序介紹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導評價,適當范寫。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六)精讀課文
1、學習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①默讀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樣說明的?
②怎樣讀第一自然段,誰來試試?
③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畫出寫動物的“有性繁殖”“無性繁殖”的句子,它們有什么區別?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組交流,匯報。
④教師引讀“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部分。
⑤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寫“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領”的句子,文中介紹了哪幾種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號)
⑥你讀懂了省略號了嗎?你能再舉些例子嗎?
⑦你還讀懂了什么?根據收集的資料談談“壓條”和“嫁接”。
2、學習第五自然段:
①高等動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讀第五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
②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樣得來的?“多利”的誕生有什么意義?
3、學習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①克隆技術是怎樣造福人類的?你讀懂了什么?除書上的,你還了解哪些?(小組討論交流) 隨機引導理解、感情朗讀: 從“……可以……也可以……”體會克隆技術在培育優質、高產的糧食、蔬菜新品種,培育品質優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還可以……,從而……”體會克隆在保護生態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能夠……能夠……,一旦……就能……”體會克隆技術在醫學上的意義。
②教師引讀 學習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樣誘人的前景呢?請你聯系生活實際,發揮想像。(小組討論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七)總結課文,了解說明方法
1、齊讀全文:課文寫了什么,按照什么順序寫的?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2、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想法? 師:克隆技術造福于人類,這是科學家們的巨大貢獻,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八)教學結束
作文:
1、抄寫生字詞。
2、練習讀課文。
《神奇的克隆》教案 篇11
一、看拼音,寫詞語。
sì yǎng xiào lǜ jià jiē lì rú yòu rén xì jūn jiā chù shǔ tiáo
( ) ( ) ( ) ( ) ( ) ( ) ( ) ( )
二、給加點字注音。
雌性 瀕臨滅絕 卓有成效 克隆 一模一樣
三、比一比,再組詞。
殖( ) 例( ) 飼( ) 薯( )
植( ) 列( ) 伺( ) 署( )
四、修改病句。
1、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領。
2、克隆技術與其他科技成果相結合,可以大大增加飼養效率。
3、李老師上課時對我們的態度非常嚴格。
4、我的腦海中浮現出兩年前剛剛發生的事情。
五、讀句子,選擇合適的一項填空,填序號。
1、蝴蝶____花叢,____樹林,____小溪,趕到山谷里來聚會。( )
a 穿過 越過 飛過 b 飛過 穿過 越過
2、紅軍老爺爺滿懷_____ 向我們講述了紅軍四團在奪取瀘定橋與敵人進行______ 戰斗的經過。聽完故事,同學們的心情非常______ 。在英雄精神的_______ 下,大家表示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
a激烈 激動 激情 激勵
b激情 激烈 激動 激勵
六、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 我們知道,高等動物一般要通過_____________ 的結合,才能 ____________,人們把這種繁殖叫有性繁殖。與之不同的是,無性繁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稱________ 。
2、許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領;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年,______國科學家成功克隆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只克隆羊,名字叫 _______.
4.克隆技術可以應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在醫學上,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奇的克隆》教案 篇12
認識教材:
這是蘇教版第十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介紹克隆的說明文。全文圍繞“神奇”一詞向讀者介紹了克隆的含義、1996年人類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義、克隆技術造福人類及克隆技術的莊誘人前景。文中舉例豐富,采用巧妙、有趣的語言材料說明克隆的神奇,因此,在教學中,可抓住課文的介紹順序、語言材料、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的特點及克隆的神奇、意義及發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隨課文學習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讀準多音字“率”及理解字義,辨析形近字“薯、署、暑、著”。
3、了解克隆的含義,通過朗讀初步體會克隆的神奇,通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的區別。
過程與方法:
朗讀——感悟——拓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品讀具體語言材料,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初步體會克隆的神奇,產生科學求知欲望。
教學重點:
解克隆的含義,通過朗讀初步體會克隆的神奇,通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的區別。
教學難點:
通過品讀具體語言材料,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初步體會克隆的神奇,產生科學求知欲望。
教學流程:
一、課題導入。
1、出示課題,指導寫好“隆”字,注意“生”字上面有一橫。齊讀課題。
2、學生質疑課題。
二、初讀課文。
1、提出朗讀要求。
(1) 讀前同桌互讀田字格里的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并組一個詞;把認為難寫的字與同桌交流。(2)自由大聲讀,讀準字音。(3)思考:課文是怎樣介紹克隆的?
2、學生讀文。
3、檢查:多音字“率”及理解字義,辨析形近字“薯、署、暑、著”。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向我們介紹克隆的?
5、解決問題,理清課文脈絡,歸納段落大意。
三、精讀課文第一部分(1-4自然段)。
1、問題導入:什么叫克隆?快速默讀1-4自然段后說說。
2、學生回答。
3、過渡:課文又是怎樣一層層的向我們介紹克隆的含義的呢?
4、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讀后學生先說,教師點撥:這一段課文通過舉例我們熟悉的神話故事《西游記》中孫悟空撥毫毛變出一群小孫悟空的例子,巧妙、有趣地說明克隆是怎么一回事,生動形象并吸引讀者閱讀興趣。相機板書:以孫悟空為例
5、指讀第二自然段,了解“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的區別。板書:有性與無性繁殖
6、默讀第三自然段,說說文中舉了哪些例子來說明植物有先天克隆的本領,理解文中的省略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還懂得哪些植物用什么辦法來克隆自己,同時贊賞學生課外知識的豐富,及時糾正一些不正確的認識。板書:植物的壓條、嫁接
7、讀第四自然段,了解什么是低等生物及其如何克隆。板書:單細胞
8、小結。
四、布置作業。
朗讀課文及查閱克隆技術相關資料。
板書設計:
神奇的克隆
以孫悟空為例
有性與無性繁殖
克隆的含義 植物的壓條、嫁接
單細胞
《神奇的克隆》教案 篇13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介:《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介紹克隆知識的科普文章。文章分四個版塊先介紹克隆的含義,接著寫克隆的實驗,再寫克隆的發展,最后寫克隆對人類的造福和對克隆的思考。
(二)教學目標簡介:根據教材定位特點及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本課設計兩課時,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
a、學習閱讀科普文章,了解克隆知識。
b.初步了解一些說明文的知識,掌握有條理地說明事物和舉例說明的方法。
2、能力目標:
a.整體感知課文,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信息并概括文章要點,逐步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事理說明文的寫作技巧,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理。
c.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特點,增強語言感悟力,并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和辨證思考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
由以上目標我指定本課教學重點如下:
1.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初步概括內容要點。
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四) 教學難點
1.結構安排巧妙新穎。
2.文章運用多種說明方法,說明科學道理深入淺出。
二、說學生
1、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
本文介紹克隆知識很有條理,語言形象、生動、典雅,貼近生活。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本文蘊含的克隆知識以及個別專業術語較深奧,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生物常識重點突破。
2、能力分析
學生對說明常識的把握沒有問題,并且能夠通過反復閱讀、品析語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
3、一般特點與學習風格差異
學生習慣在小組內交流后再發表看法,因此應該適當的給學生多創造一些合作學習探究的機會。
三、說教學方法與手段
本設計通過師生交往、平等對話,構建互動的師生關系和教學關系,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領會文本所體現的鍥而不舍、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體現出一種人文關懷。使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領悟文本內涵,關注人類生活,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同時,點燃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和愛科學的熱情,鼓勵學生勇攀知識高峰,在未來的科學領域里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四、說教學流程
第一環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個羅納爾多;假如你是音樂愛好者,你當然愿意再擁有一個帕瓦羅蒂;再有一個愛迪生、愛因斯坦也是許多人所夢想的。古希臘有位哲學家曾經說過“世上不可能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換句話,以上的夢想都只能是空想,沒有實現的可能。但是,現在情況卻有了變化,有一種新興生物技術“克隆”,或許可以做到這一點。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奇妙的克隆”
看課題,同學們有什么問題?(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導入必須馬上抓住學生的眼球,這就需要我們設計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作為導入對象,如 本文我就以“如果你是一個球迷,你一定希望世界上多一個“羅納爾多……”引起學生的共鳴,這樣學生對什么是克隆、它究竟是如何進行運作、為何會有這么神奇的力量等問題產生濃厚的追問興趣。調起他們的胃口,我再引入概念解說,即使再枯燥學生也會認真聽講。)
第二環節:整體入手,理清順序
提出學習要求: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按照怎樣的順序介紹克隆的?學生自主學習后,討論交流。
第三環節:精讀課文,學習寫法
(一)學習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讀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樣說明的?
2、怎樣讀第一自然段,誰來試試?
3、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畫出寫動物的“有性繁殖”“無性繁殖”的句子,它們有什么區別?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組交流,匯報。
4、教師引讀“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寫“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領”的句子,文中介紹了哪幾種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號)
6、你讀懂了省略號了嗎?你能再舉些例子嗎?
7、你還讀懂了什么?根據收集的資料談談“壓條”和“嫁接”。
(充分利用反思維質疑,激發興趣。作者在介紹什么是克隆時,本身一句話就可以說完,居然用了四個自然段。這是不是太啰嗦了?一石激起千層浪, “學習本段的寫作方法”這個難點也迎刃而解。)
(二)學習第五自然段:
1、高等動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讀第五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樣得來的?“多利”的誕生有什么意義?
(三)學習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術是怎樣造福人類的?你讀懂了什么?除書上的,你還了解哪些?(小組討論交流)
從“……可以……也可以……”體會克隆技術在培育優質、高產的糧食、蔬菜新品種,培育品質優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還可以……,從而……”體會克隆在保護生態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能夠……能夠……,一旦……就能……”體會克隆技術在醫學上的意義。
開展辯論賽,讓學生在思考中提出觀點,活躍思維,在辯論中明確觀點。
2、教師引讀
(培養口頭表達能力。新課程標準提出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起引導作用,但絕不能替代學生的閱讀經驗。而只有營造出輕松、活躍、和諧的環境氣氛,才能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教師拋出問題,而后作為旁觀者,在必要時調動氣氛或適時的調整學生的語言表達并進行恰當的鼓勵,而學生能根據已學到的關于克隆的知識進行分析辨別,并能提出有說服力的理由,我的目的就已達到。)
(四)學習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樣誘人的前景呢?請你聯系生活實際,發揮想像。(小組討論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第四環節:總結課文,了解說明方法
1、齊讀全文:課文寫了什么,按照什么順序寫的?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2、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想法?
師:克隆技術造福于人類,這是科學家們的巨大貢獻,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第五環節:作業超市
1、練筆:《假如我是克隆專家》
2、討論:克隆人有什么利與弊?你贊同還是反對?
3、學習完課文后,你一定有話要說,不要拘泥于形式,自由寫出。
(拓展延伸文本,進一步了解克隆技術在造福人類方面的作用。 不把語文課上成劃句號的課,已成為目前大家的一個共識。對此課而言,這個理念尤顯重要,克隆技術在造福人類方面,遠遠不止課文所提及的培育優質、高產的糧食和蔬菜新品種,及優良的家畜,也不僅僅局限于在保護生態、醫學上的重要意義,第八節最后的省略號,給讀者留下了太多的空白,引發讀者去想象克隆技術的“誘人的前景”。因此,當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克隆技術的奇妙后,我還要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書籍進一步了解克隆技術,除此之外,我用作業超市的方式,讓學生去想象,去討論,去總結,這也是誘發學生對未來科學的展望和憧憬。)
第六環節:說板書 神奇的克隆
克隆是什么 神話 動物 植物 低等生物
↓
“多利” 誕生 了不起 愛科學 ↓
造福人類 食物 畜牧 生態 醫學 學科學
↓
誘人前景
《神奇的克隆》教案 篇14
一、教材解讀: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說明文,通過學習引導學生了解克隆的意義及其神奇,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并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這篇文章中心突出,條理清楚。按照什么是克隆?分類舉例說明克隆的情形,克隆造福人類,前景誘人的順序鋪排展開。克隆是全文的中心,神奇是全文的關鍵。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清課文的條例,理解課文電腦內容不,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敘述的條例,知道克隆的意思,大致了解當前世界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總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1、檢查課前預習情況,學習掌握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語,初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的條例。
2、學習課文的第一部分(1-2自然段),初步理解克隆的含義。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板書“克隆”――讀!
質疑討論:你知道克隆嗎?(生交流)
師:克隆是英語單詞clone的譯音,源于希臘文klone。原來指的是用植物的幼苗或嫩枝進行的一種繁殖方式。現在我們說的克隆就不再是那么簡單的一回事了。
而今天意義上的克隆,我們的祖先早就想到了。你信不信?為什么指名說呢?究竟什么是克隆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快速閱讀第一、二自然段,看誰最先找到答案。
2、交流:你知道什么叫克隆了嗎?
二、初讀課文
1、過渡導讀:
我們已經有點知道什么是克隆了。那么自然界的生物又是怎樣進行克隆的呢?科學家又是怎樣應用克隆技術為人類服務的呢?
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自讀課文。從課文中讓我們去尋找答案。
2、學生初讀課文,明確初讀要求:
(1)默讀課文,劃出帶有生字的詞語。把生字的音讀準,聯系課文內容想一想詞語的意思。
(2)讀課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所講的內容,用自己的話練習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3、檢查自讀課文情況。
(1)讀生字詞語,進行詞義質疑。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指導讀好長句。
(2)交流初讀課文的收獲:我知道了什么?
三、再讀課文,理清課文的條例。
1、交流概括課文每一個自然段的意思。
【(1)孫悟空快速克隆自己。(2)克隆就是無性繁殖。(3)植物的克隆。(4)低等生物的克隆。(5)高等生物的克隆。(6)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7)克隆技術可以用以培育優質產品。(8)克隆技術的其他廣泛應用。(9)克隆技術正在展示誘人前景。】
2、練習根據自然段意義之間的關聯給課文分段
根據每一個自然段的意思,將相關的或者關系比較密切的合為一段,這樣,我們可以把課文分成三大部分(三段),你能做到嗎?
(學生思考分段,同桌交流,再指名交流。
第一段:什么叫克隆;第二段: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象。第三段: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前景誘人。)
3、教師小結。
四、學習課文的一段――什么是克隆
指名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討論:孫悟空真的能夠用自己的毛變出許多個自己嗎?
“用今天的科學名詞來講,那就是孫悟空能夠快速地自己科隆自己。”這是作者說的,可見我們的祖先早就懂得克隆這種技術了,對吧?
(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克隆?請同學們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讀了課文第二段,你知道什么是克隆了嗎?能舉個例子嗎?
(生交流。)
質疑:我們知道,孫悟空的變化其實根本就不是今天我們所說的克隆,與克隆也沒有任何關系,所以老師覺得,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完全可以刪去,你認為呢?有什么理由?
(用形象化的內容巧妙有趣地說明克隆的含義,可以引起讀者的興趣。)
五、課堂小結,完成作業。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語。
3、從課文中找出下面詞語的近義詞
迅速復制繁殖臨近
噩運協調奇特成效顯著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精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3-9自然段,了解植物和一些低等生物是怎樣進行自我克隆的,了解科學家對高等生物的克隆情況。知道克隆技術對于人類的好處。
2、理解課文是如何有條理地進行介紹的,通過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文字去感受克隆技術的奇妙之處。
3、初步懂得,科學的發展,其根本宗旨就是為了造福人類。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討論
通過上一堂課的學習,你知道什么是克隆嗎?(生交流)
二、導入新授
(一)學習課文第二部分(3-5節)
1、我們知道克隆就是無性繁殖。那么在自然界有沒有這樣的生物,它們就是通過克隆來繁殖的呢?
請同學自讀課文3-5小節,找找答案。
2、討論1: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了自然界生物自我克隆情況?用了怎樣的說明方法?
(1)課文從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動物三個方面來介紹自然界的生物克隆情況。
(2)課文運用了舉例說明的方法,通過我們比較熟知的一些例子如:柳樹扦插成活、馬鈴薯、仙人掌等的繁殖,細菌的分裂等來說明自然界植物的克隆情況。
3、討論2:高等生物的繁殖都是有性繁殖,但是科學的發展,使得高等生物的繁殖也出現了成功的克隆。
讀課文第三段。請用一句話概括這一段的內容。
(1996年科學家成功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
師: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它為動物的克隆開辟了廣闊的道路。那么克隆技術的發展究竟對于人類又有什么意義呢?
(二)學習課文第三部分(6-8節)
1、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六至八自然段,想一想:克隆技術是怎樣造福人類的?
2、交流:
出示句子:克隆技術是一項可以造福人類的科技成果。
朗讀,為什么這么說?課文是如何具體向我們作介紹的?
(交流:可以培育優質、高產的糧食、蔬菜、品質優良的家畜。可以挽救瀕危物種,培植人體“配件”。)
齊讀:奇妙的克隆技術正在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
3、小結:
這一段主要向我們介紹了克隆技術對于人類的意義,課文采用了怎樣的結構方式來進行說明的呢?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這一段按“總—分—總”的結構來說明問題,前后呼應,條理清楚。)
三、回顧全文,歸納總結。
1、《克隆之謎》是按怎樣的順序向我們介紹有關克隆的知識的?你能用自己的話把課文內容概括一下嗎?
2、關于克隆,你還有什么想要和大家一起交流的?
《神奇的克隆》教案 篇15
《神奇的克隆》這一課也是一篇科普類的課文,學生對這種課文比較感興趣,同時課文內容比較容易懂,所以在教學《神奇的克隆》一課時,引導學生理解克隆的含義時,引導學生想象:如果我們可以自己復制自己,想象是什么情景?把“復制”這一概念引入,學生積極性很高。此時教學第二自然段時,要求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寫動物的“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的句子。引導學生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發現“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的區別。教學中指導學生理解“每只動物都有自己的爸爸媽媽”。與復制的不同,學生很容易理解其區別。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各種生物的克隆情況。另外教學這一課時,注意一些過度性的語句,讓學生學會一般科普類作文的寫法,學生學得很有興趣。
《神奇的克隆》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
教學難點: 通過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與學生談論很熟悉的《西游記》,主要人物是孫大圣,緊急關頭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氣,毫毛立刻變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樣的孫悟空,這當然是神話,但被今天的科學家變成了現實,這就是“克隆”。
板書課題,克隆。
教學課題中的生字“隆”,提醒學生重視“生”上的“一”。問:什么是克隆?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回答。
2、你們從課題中能知道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講什么?有什么疑問?
3、再板書“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有什么神奇?(自讀課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2、討論課文內容
3、交流:
(1) 分段指名讀課文,適時正音和詞義理解,說說每自然段寫了什么?
(2) 指名劃分段落,理解說明順序。(順序是本文首先介紹了克隆的含義,然后介紹了1996年人類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義,接著介紹了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于人類,最后寫克隆技術有著誘人的前景。)
把關系比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點講了那就幾個問題?
第一段(1-2)介紹了什么叫克隆。
第二段(3-5)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
4、歸納小結:
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說明的順序是怎樣的?
5、朗讀全文。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讀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學生邊默讀邊畫出寫動物的“有性繁殖”“無性繁殖”的句子。問:它們有什么區別?你是怎樣理解的?小組交流、匯報。
3、老師歸納說明方法:
(1)舉例子:孫悟空拔一把毫毛能變成一群孫悟空,這就是克隆。
(2) 下定義:克隆就是無性繁殖,不經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這段內容告訴我們什么?(概括段意)
四、理解感悟第二段(3-5自然段)
默讀第3-5自然段,思考:1、從哪些方面介紹了克隆的“神奇”?
2、1996年,英國科學家成功地克隆出什么?叫什么名字?有什么重大意義?(小組討論解答)
五、理解感悟第三段(6-9)
默讀6-9自然段討論并解答
克隆技術是怎樣造福人類的?
克隆技術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樣誘人的前景?
六、作業:收集有關克隆技術方面的資料。
七、板書設計:
8.神奇的克隆
什么是克隆: 無性繁殖
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動物 神奇
神奇的克隆技術誘人的前景
教材分析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科普性文章。全文共九個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紹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記》中的孫悟空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二自然段以動物的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單細胞生物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五自然段介紹1996年人類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義。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紹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第九自然段寫克隆技術有著誘人的前景。
文章內容淺顯,脈絡清楚,我們可以在學生學習生字詞之后,指導學生通過反復閱讀,理解說明性文章的一般特點和說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