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第六課《一封信》教學反思(精選6篇)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第六課《一封信》教學反思 篇1
《一封信》一課已經學結束,現就本課就行簡要反思:
一、自主識字,培養能力
教學中我采用多種識字方法,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魚力。例如:聯系生活識記“期”:看因說記”鍋、期房、團、修”;做動作識記”削、到”:字謎識記“束”等。重點在語境中識記本課出現的數量詞并學會選用:想象畫面聯系生活理解“冷清”的意思等。注重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識字,寫字,這到讓學生習得識字方流的目的,進而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二、對比朗讀,感悟哲理
本單元的一個教學重點是“閱讀課文,能說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教學中我采用“對比閱讀”的教學策略,推導學生抓住文中露西寫的前后兩封信進行對比聞讀。首先,我讓學生自由讀謀文,畫出相關語句,借助填空題歸熱出第二封信的內容。接著,引導學生移情體驗,師生想象補白,讀出露西寫前后兩封信時心情的變化。最后,追尋原因,聚焦媽媽的語言,體悟親情,明白故事中蘊含的道理:要獨立自主、樂觀地面對生活。
三、讀寫結合,落實語用。
在教學的結尾處,我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假如爸爸收到了第西寫的第二封售,該怎樣回信呢?"這不僅鍛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提高了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第六課《一封信》教學反思 篇2
這篇課文,對于此年齡段的學生來說,存在相當難度。再加上篇幅較長,而且改編自外國文章,語言風格和敘事結構不同于母語課文,給教和學都增加了不少難度。
課文主要講了兩封信的故事。我讓孩子們仔細讀課文,可以在找到的句段旁寫上批語,做上記號;同座的兩位同學讀完了,互相議一議,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確。讓孩子們初步了解圈點批注的讀書方法。同時鼓勵孩子們只要用心讀書,用心思考,用心體會,用心傾聽就會有收獲。還讓同學們在第二封信中采用了分角色朗讀,一人讀媽媽想說給爸爸的話,一人讀露西想說的話,這樣孩子們就能深入文本,體會當時的情境,把露西當時寫信的心情表達的更準確。最后,在出示閱讀《信》這首詩時,孩子們從讀中感悟可以給小鳥寫信,可以給花兒寫信,可以給云、樹寫,當然也可以自己給自己寫信。從而告訴孩子們在生活中要用自己的眼睛看,腦筋想,用心去體會,創作與大家不一樣的東西既是的也是最獨特的,更是最有價值和個性的。
不足之處:課堂設計內容過多,不利于學生吸收;缺少“讀”,孩子讀得少;在課堂上沒能教孩子書寫。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精簡課堂,刪繁就簡,不要低估學生的能力。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第六課《一封信》教學反思 篇3
《一封信》是一篇意味雋永的美文,講述了一個關于成長、家、愛與親情的故事。本文記敘了主人公露西想念在國外工作的爸爸,給爸爸寫信的故事,字里行間透露著真摯、溫暖的親情。題目是“一封信”,其實故事中的露西前后寫了兩封信,第一封信是露西獨自寫的,第二封信是在媽媽的幫助下完成的,循循善誘的媽媽成功地將露西的情緒調整過來。信中向爸爸報告了生活中快樂的事情,把這份快樂和爸爸分享。兩封信的內容雖然不同,但是同樣真切地表達了對爸爸的思念,期待著爸爸的歸來。
本單元以“兒童生活”為主題,語文要素是“閱讀課文,能說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借助關鍵語句,理解課文內容。”在備課時,我細讀文本,以語文要素為核心,我對本節課教學環節做了多次設計,教學資源做了精心挑選。下面我就本節課的課堂呈現做以下反思:
1、巧用書信,一線串珠
《一封信》語言通俗易懂,通過信的內容,表達了露西對生活細膩的感受,對親人細致的體貼,對學生起到了很好的熏陶作用。在教學設計上刪繁就簡,以“信”導入,以“信”落腳。上課伊始,我以“拆信”的形式復習字詞,再師生共同完成課題中兩個生字“封、信”的書寫,以填空的形式回顧課文內容,在整節課緊扣“一封信”這一內容主旨,引領孩子們把握了全文內容,感受到露西對爸爸的思念和愛,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比較兩封信,說出喜歡哪封信,并說明理由,從中明白道理。最后讓孩子們動筆給家人寫一封信,分享學習生活中的快樂,樂觀自信地面對生活。
2、精讀感悟,落實語文要素。
本課對話較多,既要讀出媽媽和露西說話的不同語氣,又要讀出兩封信中露西的情感變化。在課堂上,我沒有進行繁瑣的分析,只是抓住重點詞句帶孩子們去充分地品讀感悟。在學習兩封信的內容時我不斷地啟發學生想象,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就很容易體會露西的心情,并指導孩子們通過朗讀,讀出露西此刻的心情。朗讀第二封信時,通過師生分角色朗讀的方式,老師扮演媽媽的角色,學生扮演露西,以愉快的語氣帶動學生朗讀,讓學生體會到露西次昂帶生活中的好事情時的快樂心情。在此基礎上,學生所感所悟,就會水到渠成,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
比如兩封信內容的梳理提取。是本科學習的重點難點。信件的內容穿插在對話中,學生不容易找全。第一封信的內容學生都能輕松地找到在第三自然段,老師提醒學生們關注雙引號,提示語不在信的內容里。第二封信的內容比較難整理,讓學生線圈劃標記相關內容,在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在小組內交流朗讀,提高學生篩選整理信息的能力。在朗讀時,讓孩子們讀出露西的心情,比單純的朗讀技巧的指導要有效的多。這些都是學習方法的滲透和指導。
4、注重拓展延伸和讀寫結合。
在學習了兩封信的內容之后,引導學生想象:“爸爸收到第二封信的心情如何,爸爸會怎么做?”引出爸爸的回信,在老師朗讀爸爸的信后,孩子們的體驗和感受會更深刻。由此明白,寫信是一種很好的溝通方式,傳遞著親情,傳遞著快樂。此刻,孩子們提筆給家人寫信,就是真情流露,不吐不快。既豐富了學生的閱讀體驗,又鍛煉了孩子們的寫話能力。
當然,本節課還有諸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1、朗讀訓練不夠扎實,課堂時間把握不夠。在這節課教學我都在創設情境,讓孩子有真實的角色體驗,入情入境。但覺得有幾處老師指導朗讀的語言,不能很好地帶孩子進入角色,進入意境。課堂語言還需錘煉,教育機智還需提升。最讓自己感到遺憾的是,由于老師課堂上的急躁,急于教學環節的展開,孩子們的自讀、朗讀展示、小組合作都沒有給予充分的時間,略顯倉促。
2、課堂面向性有所局限,沒有關注到全體學生。部分同學一節課發言次數多大四到五次,這也就意味著有一部分同學做了最忠實的聽眾。這節課,平常害羞沉默的武沛含同學,在學習了第二封信后一直在悄悄地舉手,可能因為緊張,沒有關注到他。直到開始動筆寫信時,走到他身邊,才詢問了孩子,孩子告訴我:“露西可以為爸爸郵寄一束真的鮮花,這樣可以給爸爸美化環境,讓爸爸的心情更愉悅。”孩子多么善良美好的想法,今后,一定要在課堂上關注到每一個孩子。
3、小練筆讓學生展示的比較少。孩子們都懂得了課文所蘊含的道理,并且能模仿露西第二封信的寫法,傾訴思念,分享快樂。兩個孩子讀了自己的信,老師的激勵性語言不夠,沒有引起其他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激發其他孩子的表達欲 望。應該讓更多的孩子通過讀信的方式,分享自己學習生活中的快樂,學會樂觀地面對生活。
4、從教師自身基本功說起:板書設計以及粉筆字書寫火候欠缺,仍需在今后的教學及業余時間內下大功夫;教師的課堂語言瑣碎且語文味兒不夠,今后還需多讀書,多揣摩,多學習,將語文的魅力與課堂語言的精妙完美地結合起來。
每一次的準備,每一次的修改,都是一次進步。雖然每節課都會留下遺憾,但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多思,多看,多實踐,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和教學水平。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第六課《一封信》教學反思 篇4
我們緊緊圍繞了指揮棒——緊緊抓住課后的思考題,圍繞每一課的核心目標有側重點地開展教學。
《一封信》首先確定教學目標:1、識記“封、削”等14個生字,能讀準多音字“朝、重、結”,會寫“封、信”等十個字,會寫“出國、半年”等九個詞語。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能讀出第一封信中路西因見不到爸爸而產生的思念之情,讀出第二封信中路西的喜悅。3、學習邊讀邊畫的方法,梳理出第二封信的內容,體會信中表達的情親情。4、通過前后信件內容對比,說說自己更喜歡哪一封信?能說清楚喜歡的理由。
同時重點圍繞課后思考題開展教學:1、朗讀課文。想一想:露西在給爸爸的后一封信里都寫了什么?畫出相關語句,試著把這封信讀出來。2、露西前后寫的兩封信,你更喜歡哪一封?為什么?
在執教本課的時候我努力突出重點,在對比閱讀提取信息的同時進行了識字教學,數量詞的積累,以及相關詞語的理解。在評價兩封信喜歡哪一封,在尊重學生的想法的同時我讓學生來揣摩一下文中的露西為什么不將第一封信寄出去,而是選擇了第二封信?學生通過比較明白,第一封信傳遞的是不快樂,爸爸會擔心的;第二封信傳遞的是快樂,自己開心,爸爸收到信后更開心。有意識地滲透做一個傳達快樂的人更幸福的做人理念。真實想法是要尊重,但是健康的生活態度還是需要引領。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第六課《一封信》教學反思 篇5
《一封信》是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三篇文章。這篇文章主要記敘了主人公露西的爸爸因出國工作,要半年才能回來,露西因為想念爸爸而給爸爸寫信的故事,字里行間透露著真摯、溫暖的親情。
題目是“一封信”,實際故事中的露西前后寫了兩封信。第一封信是露西獨自寫的,句句都是她的心里話:因爸爸不在,生活中有很多不開心的事,她有滿腹的委屈想跟爸爸傾訴;第二封信是在媽媽的幫助下完成的。循循善誘的媽媽成功地將露西的情緒調整過來,在信中向爸爸報告了生活中快樂的事情,把這份快樂和爸爸分享。兩封信的內容雖然不同,但是都表達了對爸爸的思念,期盼著爸爸的歸來。
教學時,我讓學生在學習生字詞后充分讀文,通過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在朗讀中讀懂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重點是讓學生找出兩封信的內容進行對比。在第一封信的朗讀中,學生越來越能體會到露西傷心的感受。我問:“如果爸爸很長時間不在家,你們是不是和露西一樣想念自己的爸爸?”孩子們回答:“是的。”我話鋒一轉,接著問:“可是,爸爸在遙遠的地方,當他讀到這封信,會是什么感受?”“傷心、難受、不高興、擔心、不放心……雖然很多詞語的意思是重復的,但是他們能真正體會到真摯的情感。然后學習第二封信。通過兩封信的學習,看看自己更喜歡哪一封。但是,在他們的潛意識里,喜歡第二封信就是固定的答案,只有回答喜歡第二封信才是正確的。我告訴他們:問題沒有標準的答案,只要能說出原因都是可以的。
但接下來我有兩點需要好好引導學生:1、表揚孩子真實的回答,說出了自己真實的感受,并告訴大家平時要能發表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達自己的見解。2、引導孩子們正確看待父母的不在場,學會體會父母的辛勞。明白很多父母不得已外出打工,缺少了對孩子的照顧與陪伴。通過引導,孩子們體會到了父母雖不在身邊照顧自己,但他們一樣愛自己,他們在外面上班也很辛苦。最后我讓學生思考一個問題結束這一課的教學:你想做個怎樣的孩子,不讓爸爸媽媽總為你擔心?孩子們能各抒已見,說出一些具體的想法。
通過《一封信》這篇課文的教學,我想到了:教學中要盡量給予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更深入了孩子們的內心,對孩子們的思想言行引導也才更有針對性。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第六課《一封信》教學反思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封信》一課語言通俗易懂,通過信的內容,表達了露西對生活細膩的感受、對親人細致的體貼,對于學生能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對于這類來源于生活,與學生生活體驗十分接近的文章,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從學生的切身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本文的興趣。
二、學情分析
對于書信,二年級的學生是初次接觸,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在學文的基礎上掌握書信的正確格式,重點是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比較露西前后兩封信的區別,讓學生從中體氣到母親對露西積向上的引導,從而聯想到生活中的自己也應該是一個自強自立的人,并學著練習給自己的家人或朋友(也可以是同學)寫一封信。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課17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露西在給爸爸的信里都寫了什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露西懂得尋找生活中快樂美好的事物的樂觀態度。
四、教學重難點
1.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2.比較露西前后兩封信的差別,體會露西心情的變化。
五、教學課時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我手上有許多小朋友給爸爸媽媽寫的信,你們想不想聽一聽?(教師讀信)
2.你們覺得哪封信寫得好?為什么?(學生自由舉手回答)
3.接下來我們看看另一位小朋友露西是怎么給她的爸爸寫信的。(板書課題:一封信)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自由輕聲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或詞語做個記號。
2.同桌輪讀,互相糾正錯誤。
三、再讀課文,感知大意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2.齊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3.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思考:
(1)露西在給誰寫信?
(2)露西寫了幾次信?露西在信上分別寫了什么?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露西的爸爸,要過才能回來,所以露西想給爸爸。
四、指導書寫會寫字
1.觀察這幾個字的字形結構和筆畫、筆順。(出示生字課件)
2.重點指導易錯字。
今:偏旁“人”一撇一捺要寫得舒展。
圓:全包圍結構,先外后里再封口。
燈:“火”先寫兩點,再寫撇、捺。
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文
如果你有半年見不到爸爸,你的心情怎樣?(學生答:非常想念)那么你會怎么做?(學生自由回答)你們還記得露西嗎,她給爸爸寫了一封信。我們來看看露西的信中都寫了什么吧!
二、理解課文,品讀感悟
1.出示第1、2自然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
(2)有誰來說說:露西為什么想要給爸爸寫信?
(3)自由朗讀第2自然段。思考:你從這段話中知道了什么?
①這段話一共有幾個句子?
②露西回到家后做了什么?
③從第1、2句話中可以看出露西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勤勞,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
2.出示第3自然段。
(1)露西在給爸爸的信中寫了什么?(不開心、冷清)
(2)為什么露西說“家里總是很冷清”?理解“冷清”一詞。(家里只有媽媽和露西,沒有人逗露西玩,露西覺得很孤單,很不開心)
(3)你有過和露西一樣的感受嗎?說一說吧。
3.出示第4~6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
(2)思考:“可是我寫得不好。”為什么露西會這么說?你覺得露西寫得好不好?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寫?
4.出示第7~14自然段。
(1)指名學生開火車讀,一人讀一個自然段。
(2)思考:露西在重寫的信里寫了什么?
(小狗希比希,螺絲刀,看電影……)
(3)品讀媽媽說的話。(課件出示)
①“我們過得挺好。”(“我們”過得好嗎?為什么媽媽要這么說?)
“請爸爸告訴我們,螺絲刀放在哪兒了。”(要知道螺絲刀放在哪兒有什么作用?)
②從媽媽的話里,你想到了什么?(要學會自己解決生活中碰到的困難)
(4)這封信和上一封信有什么不同?(露西寫了比較開心的事情)兩封信中你比較喜歡哪一封信,為什么?(學生自由討論)
5.教師總結。
生活中總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也有許多快樂的事情。我們應該多和我們的親人、朋友分享快樂。
三、拓展課文,實踐體悟
你在生活中有碰到哪些快樂的事情?你最想和誰分享?那么我們也來寫一封信吧。可以寫給爸爸媽媽,也可以寫給同學和朋友,還可以寫給老師哦。
反思一
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學習識字是非常重要的,在這篇文章中,有學生容易弄混的字,比如"修"和"鮮"這兩個字,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將兩封信的內容畫出來并完整的讀出來。
在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我運用了談話趣味導入法,問大家有沒有寫過信,你們一般會告訴親人什么事情來揭示課題。接下來就是引導學生學習生字,不足的是,在教學生字時,我只是讓個別學生起來分享他的識字方法,說完之后就一帶而過了,也沒有讓大家一起重復。后來我請教了師傅,他告訴我說好的方法應該一起分享,一個人說出了不一定其他同學都會,一定要讓學生多說這樣才能記憶的更牢固,我想了想確實是這樣,熟能才能生巧,讓學生動嘴給自己深刻印象在以后的書寫過程中會立即反應出來這個字的構架。
在講到"珠"這個字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可不可以換一個偏旁組成一個新的字的時候,有一個學生說出可以換成"銖"這個字,我當時直接說了一句沒有這個字,就過去了,下來我查了查字典確實有這個字,頓時發現自己備課的時候不夠充分,沒有認真查閱相關資料,自己的語文功底也不是很足所以犯下了這樣的錯誤。這也給我了一個警鐘,應該多閱讀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在備課的過程中要進行充分的預設和生成。
反思二
這篇課文,對于此年齡段的學生來說,存在相當難度。再加上篇幅較長,而且改編自外國文章,語言風格和敘事結構不同于母語課文,給教和學都增加了不少難度。
課文主要講了兩封信的故事。我讓孩子們仔細讀課文,可以在找到的句段旁寫上批語,做上記號;同座的兩位同學讀完了,互相議一議,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確。讓孩子們初步了解圈點批注的讀書方法。同時鼓勵孩子們只要用心讀書,用心思考,用心體會,用心傾聽就會有收獲。還讓同學們在第二封信中采用了分角色朗讀,一人讀媽媽想說給爸爸的話,一人讀露西想說的話,這樣孩子們就能深入文本,體會當時的情境,把露西當時寫信的心情表達的更準確。最后,在出示閱讀《信》這首詩時,孩子們從讀中感悟可以給小鳥寫信,可以給花兒寫信,可以給云、樹寫,當然也可以自己給自己寫信。從而告訴孩子們在生活中要用自己的眼睛看,腦筋想,用心去體會,創作與大家不一樣的東西既是的也是最獨特的,更是最有價值和個性的。
不足之處:課堂設計內容過多,不利于學生吸收;缺少“讀”,孩子讀得少;在課堂上沒能教孩子書寫。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精簡課堂,刪繁就簡,不要低估學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