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樹醒了課文教學反思(精選3篇)
柳樹醒了課文教學反思 篇1
《柳樹醒了》是以詩歌的形式展現在孩子的面前的,題目就運用了擬人的寫法,課文是一篇引人入勝的童話。春雷把柳樹從沉睡中叫醒了,她睜開了睡眼,春雨給她洗澡,春風給她梳頭,春燕跟她做游戲,孩子們也醒了,投入到了緊張的學習中。
教學這篇課文,是在春寒料峭的初春,沒有花紅柳綠、姹紫嫣紅的春天美景;沒有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動人場景;沒有草地碧綠、鶯歌燕舞的美好景色;所以教學垂柳迎風搖曳,春雨沙沙沙、春風暖人、柳絮飄飛顯得有點單薄,有點遠離孩子們的生活,但在教學中,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課前精心準備,我給孩子們營造了一個環境,讓他們覺得不是讓他們去讀課文,而是覺得自己就是文本中的一員,然后融入文本中,正在感受其中的美,讓學生在愉悅的心境中理解課文,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同時黑板上那棵沉睡的柳樹自然讓童話來到了我們眼前,讓柳樹走進我們的課堂,以此激發他們朗讀的興趣,為了讓柳樹睜開沉睡的眼睛,孩子們可謂花盡心思,極盡本領,期望自己動聽的聲音喚醒柳樹,迎來它的笑臉。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
柳樹醒了課文教學反思 篇2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我覺得這種“情”不應是老師強加給學生的,是學生用眼、手、耳、心感受到的。很多情況下,是老師用情在感染著學生,在這節課中,我特別激動的是學生的情感染了我。當孩子們讀到這一節“春雨給柳樹洗澡了,洗著洗著,小柳枝喲,軟了”的時候,我看見孩子們輕輕地晃動著身子,在春雨的沐浴下,伸展著他們細長的手臂。哦,我明白了,這就是小柳枝喲軟了的感覺。學生的情觸擊了我的心靈,我感動的身體仿佛柳樹一般,全身酥軟,此刻真有一種忘我的感覺。情從孩子的內心深處緩緩的流淌出來,從孩子們那有滋有味的朗讀中,我看到了多彩的春天,柳絮飄飛、鶯歌燕舞、百花齊放。這是春姑娘帶來的畫卷,是詩人送來的贊歌,是孩子們給我帶來的最新感受。
新課標指出,孩子們在朗讀時,教師們應幫助他們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在上這一節課之前,我和孩子們一起到校外找春天,體驗大自然的變化,感受春天的美景。孩子們在朗讀中也有各自的感受,作為老師應當尊重這一差異性,利用現有的資源給孩子創設最合適的情景,讓孩子們自己去體驗,只有自己感受到的才是最快樂的。
柳樹醒了課文教學反思 篇3
這一課,學生們真的給我帶來太多的驚喜,讓我驚訝于他們語言的美麗,心靈的美好,思維的活躍,想象的廣闊。這篇課文是一首詩,又似一篇引人入勝的童話。通過對柳樹與春雷、春雨、春風、春燕這些景物生動、形象地描繪,讓學生理解春天、感受春天里事物的變化,從而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
我請學生想象一下,春雷怎么樣和小柳樹說話的,說些什么,想想平時爸爸媽媽怎樣叫醒自己的。同學們就七嘴八舌的說起來。有的說:“小柳樹啊,你要起床了,春天來了。”有的用上了識字一的課文,春回大地、百花齊放開真美啊,小柳樹快看看吧。我又請學生想象一下,小柳樹會怎么樣的醒來,最好能用動作來表示。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有的伸伸懶腰,打個哈欠,動作逼真極了,并且配上語言“我就起來了,春天真美啊”課堂活了,學生的情感與智力便從沉睡中醒來,漾起四射的活力。給學生一個廣闊的空間,學生便有一對奮飛的翅膀。生活有多美,語文的畫卷就有多美。他們真的把自己當做了小柳樹,所以在朗讀的時候,他們讀得特別用心,特別入情。
我特別注重學生在朗讀上入情,當讀到小柳梢喲,軟了,這一句時,我啟發孩子想到那嫩嫩的葉子,想到夏天女孩穿的綠色裙子,風一吹飄了起來,溫柔的飄著,軟軟的。引導入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但是在后來的幾節的教學中一味的注重自己的理解,沒有突出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學會自己思考,如果這樣做將會更好。“請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如果你讀得美,這棵柳樹就會為你睜開眼睛。”;“小柳樹有點醒了。”;“小柳樹聽了你們的動聽的朗讀聲,他終于醒了。”“春雨是怎么樣給小柳樹洗澡的?請你帶著這種感情讀一遍”等這些讓學生在朗讀中學會自己想象,讓學生進入所創設的教學情境中,更好地融入了課文的學習和理解之中。
最后的教學中,我提出課堂拓展“春天來了還有什么醒著呢?”同學們回答非常的踴躍,從他們的口中,美好的春天以詩的語言源源流淌。不僅語句優美,更突出了孩子們的童真童趣。
通過教學的嘗試,我深深體會到教學時,應該注重突出學生主動性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應該盡可能讓學生多主動思考,以便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