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流行語匯編
一、與市場經濟和改革掛鉤的短語。“市場制高 點”、“經濟增長點”、“規模優勢”、“盤活無形資產”、 “優化投資環境”、“建立運行機制”、“速度型”、“效 益型”、“轉軌接軌”、“優化組合”等等。市場搞活了, 生活就變樣了,反映社會各個層面的短語也就冷不 丁大量冒了出來:“轉崗待崗上崗下崗”、“分離剝離 買斷”、“下海跳槽承包加盟”、“買斷入股兼并租 賃”、“成本價起動價讓利價例貼價熱銷價奉獻價黃 牛價絕版探底價全市最低價犧牲價跳樓價放血 價”、“傾情亮相真情回報物超所值”、“愛心大放送 旺情大派送發狂連環送”、“狗文化貓文化廁所文化 T恤文化煙文化酒文化汽車文化快餐文化美食文 化”等等。
都市流行語有一個特殊現象,一大批原先使用 于商業經濟活動以及生意人群體的詞語,攜帶著它 們滲透了商業精神的文化含義,迅速地向整個社會 做擴散運動,商業行為的準則被放大到整個社會,誘 導著人們用它處理生活中的一切,如“市場”一詞暗 示著整個社會就是一個大市場,什么東西均可在此 待價而沾,甚至包括有尊嚴的人。于是就有了“人才 市場”,有了這個市場,就會有不法商人,新聞界自然 就要大聲疾呼:警惕“人才黑市”的陷阱。商業行為 的基本原則是付出一份代價必收取多份回報,這不 僅使“回報”一詞廣為流行,而且有了“健康投資”、 “知識投資”、“人才投資”甚至于“感情投資”。它們 讓你在關心和幫助別人的同時,兩眼直勾勾地盯著 由此將得到的回報。
二、與“股”有關的流行短語。“套牢”原指股價 大跌而無法以購入價賣出股票,現在,人們遇到麻煩 無法脫身就要嘆息一聲“套牢了”。反其意用之,對 工作和家庭盡心盡責也可叫做“套牢”。“割肉”、“放 血”,是虧本拋出,生活中損失慘重與否,也說成了 “割肉”和“放血”。股市中有“大戶”,生活中就有“節 能大戶”、“金牌大戶”等,股市大亨的形象被映射到 他們身上。順利謂之“牛市”,艱難叫做“熊市”,支持 一人稱“托盤”,不成功叫“崩盤”。“價格”一詞使用頻 率正日益下降,“價位”一詞行情看漲,連人的心理都 像股票一樣標上價位而且上下浮動,所以就有了“心 理價位”一詞的傳播與流行……
三、港臺詞語。都市流行語中,有很大一部分詞 語是港臺詞語“搶灘”、“登陸”而來的。如“火爆”、 “看好”、“爆滿”、“生猛”、“炒魷魚”等。 港臺詞語流行的一種方式就是“包裝”,把人“包 裝”成沒有內在素質而只有外在推銷手段的商品: “大哥大”在炫耀著暴發戶的得意和淺薄,“男孩”在 把我們的男子漢變成港臺影視劇中“小男人”模樣。 “睡房”就是臥室,內容沒變,稱呼變了,如此一來,你 就會想起瑣細的線條及俗艷的色彩所傳遞出的一種 高貴氣息。“亮麗”、“靚麗”無異于漂亮美麗,它們在 引導你把港臺明星的形象用作衡量的尺度。“寫字 間”本是舊上海的土產,是工人們對老板辦公室敬畏 的稱呼,沒想到闊別幾十年后,它重歸故里卻是一身 不凡的氣度,顯得高貴且派頭十足。“皮革行”與“皮 革店”本是出售同一種物品,前者無疑暗示了商店的 高貴與品位。卡片就是卡片,如果變成了“咭”,身價 就大不一樣,“明星咭”、“貴賓咭”正提示著港臺的繁 華。“作秀”一詞近年來在內地也用得普遍,它必須 有一個特別的“氛圍”供你想象:有包裝華貴的藝員, 臺上臺下有市民氣息濃郁的交流。吃了飯,退了房, 完了一輪消費,結賬付款就是了。如今用那個特別 “瀟灑”的詞“買單”(埋單),立馬就讓人想起星級的 豪華酒店和一擲千金的派頭。
四、中外合語。一位學者曾把一些人說中文時 使用外語的語詞、語調的現象叫做“中外合語”。都 市流行語中,“中外合語”是十分普遍的現象。
“中外合語”為我們提供的最直接的服務是方便 交流,如今流行的很多縮寫詞是起到了這層作用。如 DOS(磁盤操作系統)、PDA(個人數據助理)、GRE(研 究生入學考試)、SPSS(社會科學統計軟件包),還有 卡拉0K、MTV、KTV、VCD、UFO、WTO、GNP、GDP等 等。“中外合語”有時能回避敏感,起到“遮羞布”的 作用,這是它流行的一個重要原因。某些“雅士”們 喜歡錢,似乎又討厭銅臭味,所以他們可以見錢眼 開,可以財迷心竅,但總是“錢”字不沾嘴,一提到錢、 薪水、收入等,就往往用“money、salary、income”來取 而代之了。中國人對性歷來十分保守,現代人雖然 思想解放了,行為也不保守,但舌頭還不夠解放,一 遇“接吻”、“做愛”就不由自主地猶抱琵琶半遮面,念 成Kiss、make love了。“中外合語”最容易讓人活學活 用,并起強調作用。當一句“Ilove you”從少男少女 顫抖的嘴唇中沖出來時,不僅讓對方敏感,而且“觸 電”,極富成效地加速了愛情的步伐。此外,心里有 什么壞主意或者不體面的想法,也要改頭換面:你真 讓我感到好jealous(嫉妒);這次考試能pass(及格) 就好了;我好hate(憎恨)王小姐;我真的真的好 stupid(愚蠢)。
五、“新人類”語言、廣告語、流行歌曲。對于都 市流行語,總有一批最活躍的創造者和實踐者。他們 20歲左右,頭腦靈活,思想開放,容易接受新事物, 在語言的運用上很前衛、很超脫,他們總是站在流行 的最前沿。今天,他們的語言可能是“另類語言”,明 天,這些語言的很大部分就會在大街小巷開花結果 蔓延開來。對于這類人,也有一個很流行的稱呼,叫 做“新人類”。
“新人類”語言集中了流行語“新”、“奇”、“快”、 “簡單”、“縮略”、“時髦”等特點。一位女生稱贊她的 胖男友“你富有蛋白質”。表面上是說他長得并不 “貧瘠”,其實是嗔一嗔他“笨蛋+白癡+神經質”的可愛的“特質”。“你說話很克林頓”,就是講你說話 不真實,因為克林頓在“萊溫斯基事件”上撒了謊,這 件事很快就被借用了。“小阿姨”是形容一個女孩長 得漂亮;“油條”指男生很滑頭;“哈姆雷特”意指高深 神秘;“東方不敗”專指不男不女的人。還有數字式 的:“520,,指“我愛你”,“530”指“我想你”,“584”指“我 發誓”,“770”表示“親親你”’“880”表示“抱抱你”, “469”是“死老狗”,“56,,是“無聊”;有字母式的“PMP” 是“拍馬屁”、“HOT”是“超辣”,“CBA”是“酷死了”;還 把看電影叫“洗眼晴”,聽音樂叫“洗耳朵”……
廣告流行語,融入著鮮明、奇特、浮夸、虛假等等 交織的矛盾,描述著現代人美麗而虛幻的心態。“不 要太瀟灑”,“今年20,明年18”,此種語言比比皆 是。“做男人挺好”、“做女人挺好”、“沒有什么大不 了的”等本是性保健及豐乳類商品的廣告語,現已被 大量放置到都市的生活用語中,被引用、被引申,更 多的是進行比喻、影射和矯飾。還有很多廣告也是 如此。如:“好日子離不開它”、“我的眼里只有你”、 “愛你等于愛自己”、“年輕沒有失敗”、“亮出你自 己”、“真誠到永遠”等。
流行歌曲的流行,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使歌名或 歌詞成為了都市流行語本身的一部分。“我被青春 撞了一下腰”(感情受騙),“這一次我是真的留下來 陪你”(下定了決心),“路邊的野花不要采”(要潔身 自愛),“我是一怕黑的女人”(孤獨),“我很丑,但我 很溫柔”(心地是好的)等等。流行歌曲的流行大大 地豐富了日常用語,也透視著都市人的感情世界,描 述著他們的生活百態。《風雨兼程》里頭有句歌詞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稍加改裝,變成了“來也匆 匆,去也沖沖”,成為了廁所用語;“小芳”、“九妹”原 系歌名,生活中已成為情人的代名詞。
六、取名。給店子取個名,給產品取個名,給書 取個名,店子、產品、書出了名,這名字就自然而然也 成為流行語的一部分。但時下很多的取名,走向了 低俗化、媚俗化、庸俗化,甚至達到了惡俗的地步,這 種傾向還有愈演愈烈之勢。這部分流行語給語言造 成了相當程度的污染,它們充斥于人們的視聽范圍, 種就了一顆顆霉變的“怪味豆”。
1.取洋名。取洋名恰到好處也無可厚非,但以 沾“洋”光為榮,好壞不說,統統“拿來”,就走向了極 端。明明是中國人自己經營的店鋪卻偏偏掛上洋招 牌,什么“夢德華”、“戴安娜”、“花花公子商店”等 等。一家出售婦女用品的商店,居然以“英斯泰克” 為名,而該詞英文是“儀器”之意。產地山東的火腿 腸叫“得利斯”,中國人居住在樓寓叫“羅馬公園”、 “海德堡公寓”。尤其叫人難以容忍的是,某些人重 新拾起了諸如“蒙妮坦”、“福爾摩莎”等帶有殖民主 義色彩的名稱,把民族尊嚴丟到了一邊。
2.取怪名。菜名:去皮的黃瓜叫“玉女脫衣”,油 燜田雞腿叫“玉腿生輝”,紅燒青蛙叫“花花公子”;還 有食品廠生產的“泡妞”,冷飲廠生產的“小蜜傍大 款”、“風流寡婦”等。書名有所謂《野婚》《野欲》《孽 欲》《豐乳肥臀》《請你撫摸我》等。封建性的復古之 名如“太上皇大酒店”、“帝豪歌舞廳”、“女皇發廊”、 “珍妃休閑屋”等等。
都市流行語折射著一個時代的影子,它讓人咀 嚼著新鮮的意味,讓人覺得有不落伍的感覺,讓人通 過彼此仿效和認同尋求到群體的依賴。但是,當我 們自己以為在操縱著語言的同時,不提防也會被語 言無情地操縱。
原載于《資料卡片雜志》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