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紫千紅的花 教學設示例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清文章的結構內容。
2.學習本文多種說明方法的運用。
(二)能力目標
1.學習按邏輯順序安排組織材料的方式。
2.品味流暢生動、饒有興趣的語言。
(三)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探究事物本質、開創美好未來的思想。
2.欣賞流暢生動、饒有趣味的語言美。
二、學法引導
1.以自學為主,理解多種說明方法的綜合運用在這篇文章中的突出作用。
2.激發對自然的好奇心和對未知世界的求知欲,自行探索自然的奧秘。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多種說明方法的運用及其作用。
難點:理清文章結構及其前后聯系。
解決辦法:
1.分析討論,歸納總結。
2.質疑問難。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燒杯、肥皂水、稀鹽酸、牽牛花。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說話訓練。介紹一種自己最喜歡的花,說說它的顏色和生態。
2.做小實驗。把紅色的牽牛花放進堿性肥皂水中,觀察牽牛花的顏色變化(變藍),再
把變藍的牽牛花放人稀鹽酸中,觀察花的顏色變化(由藍色變成紅色),以驗證花青素在不同的酸堿反應中會使花呈現不同顏色。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激發興趣。
3.擬題訓練。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說話訓練,要求介紹一種你最喜歡的花,重點介紹它的顏色和性狀。
導入 新課
花兒是美麗的,朱自清在《春》這篇散文中有兩句精彩的描寫:“桃樹、杏樹、梨樹,
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看,這絢麗多彩的花的世界真是美極了,這“紅紫爛漫”的春天,充滿著生機和活力。可“花為什么有那么多的顏色?它的形成、變化的原因有哪些?”同學們在贊嘆花兒美麗的同時,一定會提出這樣的疑問,尋求科學的解釋。現在我們不用作家的眼光去欣賞花兒的美麗,而用科學家的眼光去認識這五彩繽紛的花的世界,去發現大自然的奧秘。下面我們就學習仇春霖寫的說明文——《萬紫千紅的花》。
(-)明確目標
指導學生自讀課文,了解文章的結構內容,編寫結構提綱。
(二)整體感知
同學們,下面我們先做一個小實驗,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并思考其原因(把一紅色牽牛花放進堿性肥皂水中,觀察牽牛花顏色有何變化?(變藍)再把變藍色的牽牛花放進稀鹽酸中,觀察牽牛花的顏色有何變化?(由藍色變成紅色)。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到變化原因并搜集有關文章的信息。(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引導學生明確:
花有各種美麗鮮艷的色彩的原因是由于花瓣的細胞液中存在著色素。有一些花的顏色是紅的、藍的或紫的,這些花里含有花青素。花青素遇到酸就變紅,遇到堿就變藍。剛才我們所做的實驗就是以上原因。還有一些花的顏色是黃的、橙黃的、橙紅的,是由于它們的花瓣中含有“胡蘿卜素。又由于胡蘿卜素有六十多種,因而含有胡蘿卜素的花也就五顏六色。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沒有。它看來是白色的,那是因為花瓣里充滿了小氣泡的緣故。
各種花含有的色素和酸、堿的濃度不一樣,隨著養料、水分、溫度等條件的變化,花的顏色就有深有淺,有濃有淡,甚至還會變色。會變色的花很多。如紅喇叭花,它初開的時候是紅色的,開敗的時候就變成了紫色;杏花含苞的時候是紅色,開放后逐漸變成紫色,最后幾乎變成白色。“弄色木芙蓉”,它初開是白色,第二天變成淡紅色,后來又變成深紅色,到花落的時候又變成紫色。櫻草在普通溫度下花是紅色,在30攝氏度的暗室里就變成白色了。另外有些花的變色還與“土壤”、“受精”等有關。如八仙花,在有些土壤中開藍色的花,在另一些土壤中開粉紅色的花。海洞花,起初是黃色,受精后就變成白色了。
花色最多的種類是白色、黃色和紅色。昆蟲和花之間有的有選擇關系。如蜜蜂就不大喜歡黃色,而喜歡紅色和藍色。金魚草,它的花平時團合著,等到它所喜愛的一種小蜂飛來的時候,花就立即開放了。別的小昆蟲它理也不理。
總之,通過學生自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花有各種顏色的原因——色素。花會變色的原因——養料、水分、溫度、土壤、受精等條件的變化。最多的花色種類——白色、黃色、紅色。花色和昆蟲的關系一選擇。人們愛花的原因——點綴生活環境,裝飾服裝和用具,作為美麗、純潔和幸福的象征。
(三)教學過程
1.復習提問。
說明文按對象分類?按語言分類?本文分別屬于哪類?
說明文按對象可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按語言分為平實性說明文和科學小品。本文是事理說明文和平實性說明文。
2.查字典,解決下列生字詞。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2)形似字注音并組詞。
3.研討課文內容。
(l)細讀課文,列出文章結構提綱。
一(第1-3自然段)花有各種顏色的原因。
二(第4-6自然段)花會變色的原因。
三(第7自然段)白色、黃色、紅色的花最多。
四(第8自然段)花色和昆蟲的關系。
五(第9、10自然段)人們愛花的原因。
(2)文中第1段問句的作用是什么?
問句由現象提出問題,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去探討花色多種多樣的原因。
(3)花色有各種顏色的原因?
這是由于花瓣的細胞液中存在著色素。有的含“花青素”,有的含“胡蘿卜素”等。
(4)花色既然是由“色素”決定的,那么花色的變化又是怎樣造成的呢?是“色素”變了嗎,還是其他原因?
花會變色的原因是由于養料、水分、溫度、土壤、受精等條件的不同,花色也不斷發生變化。
(5)文中第4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過波段,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6)文中第5自然段主要說明的內容是什么?
說明的主要內容是會變色的花很多。
(7)文中第7自然段中“配著綠葉非常鮮艷,容易惹昆蟲注意”的“惹”如何理解?
一個“惹”字,說明花色和昆蟲的關系,引出下文有“選擇”。
(8)文中第8自然段中的兩個“選擇”說明了什么?側重點表現在哪里?體現的詞是什么?
兩個“選擇”說明昆蟲和花的相互選擇關系。側重點放在花對昆蟲的選擇上。體現的詞是“更有趣”。
(9)文中指出了人們喜愛花的原因是什么?生活中,你最喜歡哪種花,為什么?
人們喜愛花的原因是可以用萬紫千紅的花來點綴生活環境,用它的形象來裝飾服裝和用具,象征著美麗、純潔和幸福。同時也暗示了花有魅力。
如我最喜歡蓮花。因為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亭亭凈植,香遠益清”,具有君子的風范。
(10)句子“最有趣的要數‘弄色木芙蓉’。”和“白色、黃色和紅色的花最多。”中的“最”能否去掉?為什么?
“最”不能去掉。因為“最”字寫出了“有趣”和“多”的程度,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11)本文在語言上寫作特點是什么?
本文的語言特點是準確、嚴密、平實。
(12)文中句子“這些花里含有的色素叫‘花青素’。”、“最有趣的要數‘弄色木芙蓉’。”、“別的小昆蟲來‘叩門’,它理也不理。”中三個引號的作用分別是什么?
“花青素”中引號作用是特定稱謂。“弄色木芙蓉”中引號作用是強調或著重指出。“叩門”中引號作用是特殊含義。
(四)總結、擴展
這是一篇探尋花色形成的內部規律和內部聯系的說明文。我們通過學習了解了花有各種顏色的原因,花色會變的原因以及花色與昆蟲和人們的關系。下面請同學們比較一下文章的標題與《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這個標題有何異同?
相同點:兩篇文章的體裁都是事理說明文,都談到了花的顏色,讓讀者對花呈現出各種顏色的原因的進行思考。
不同點:兩篇文章的側重點不同。《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主要寫花呈現各種顏色的原因;而本文說明的內容既有花色形成的原因,還有與花有關的其他內容。
同時,請同學們思考本文各部分的先后次序能否調換?文中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及作用?下節課我們研究討論。
(五)布置作業
1.課外閱讀。
花兒為什么這樣香
2400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聞到花香,想到丹桂花開,飄香十里,曾思考著有一種香氣微粒在四處飄蕩。
花兒為什么這樣香?首先是它的物質基礎。大部分香花的花(辨、辮、辮)中都有一種油細胞,能分泌出一種香味濃烈的芳香油,這種芳香油分子很容易揮發,彌漫空間,香氣四溢。但是,有一部分香花并不產生芳香油,而是花中含有一種配糖體,配糖體經過分解,也能散發香氣。
花兒為什么這樣香?還有它生理上的需要。花的香氣并不是專供人陶醉的,它是花求取昆蟲幫它傳粉的“語言”。花香又被稱作“異種傳信素”。此外,花的芳香油擴散,可以減少花(辨、辯、辮)的水分蒸發,使它不(至、致、之)固日曬而枯萎;不(至、致、之)因寒冷而凍壞。
人類喜歡花香,用花熏茶,做成香甜的花茶;用花提(煉、練)芳香油,制造香精、香脂和藥品。在國際市場上,一公斤茉莉花提煉出的芳香油可換一公斤黃金,一公斤玫瑰花的芳香油相當于四公斤黃金的價值。
(1)選擇合適的字。(把括號里正確的答案劃出來)
(2)解釋下面的詞語。
彌漫:
陶醉:
(3)本文是圍繞_______這個中心,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個方面進行說明的。
(4)文中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5)本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順序進行說明的。
(6)如何理解標題《花兒為什么這樣香》?
引導回答如下:
(l)花瓣,不致,提煉。
(2)彌漫:充滿,布滿。 陶醉:很滿意地沉浸在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
(3)本文是圍繞花兒為什么這樣香這個中心,從物質基礎、生理需要、用途三個方面進行說明的。
(4)文中運用的說明方法有:列數字、作比較等。
(5)本文是按邏輯順序進行說明的。
(6)標題明確了本文的說明對象一一花兒這樣香的原因,同時用問句形式可以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激發讀者尋找花香的原因。
2.從課文中自選一段文字,以全文為范圍,自擬4-5個訓練題。
閱讀了面的文字,回答文后問題。
荷花何以出、泥而不染?是因為荷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難以停留?不是。科學家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發現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樣毛糙,盡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這一被稱為“荷花效應”的發現給人意外的啟示。它啟發人們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墻面像荷花一樣不受污染,永保鮮艷色彩。荷花能自力加熱,即使外界溫度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內35℃的評度。一株盛開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這一能量來自荷花細胞內能發熱的線粒體——細胞的“動力機構”。荷花的自身加熱有利于花紛傳播。荷花有一種潛藏于蓮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學家用一顆1288年以前的古老蓮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蓮子竟然在4天后長出嫩綠的新芽。科學家從千年古蓮中離析出一種酶,發現是這種酶在修理細胞本身的蛋白質損壞造成的缺陷。倘若能從蓮子中分離出負責修理“衰老損壞”的基因,不也可以把這種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讓人類的不老夢想成真嗎?
1.給文中加下劃線的字注音。
淤泥() 毛糙()
嫩綠() 酶()
2.首句“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使用的修辭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文屬于說明文中的_______(A.事物說明文 B.事理說明文)
4.文中說到“荷花效應”,根據有關文字對“荷花效應”作出解釋。
5.荷花有一種潛藏于蓮子的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是什么?
6.“竟然”一詞,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7.這段文字說明了荷花的哪幾個特點?
8.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錯誤的兩項是()
A.因為荷花細胞內有能發熱的線粒體,所以荷花的花朵能保持較高的溫度。
B.荷花之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是因為它花瓣表面盡是疙瘩,十分毛糙。
C.文章用“古蓮發芽”這一例子,說明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D.負責修理“衰老損壞”的基因,就是指能修理細胞本身蛋白質損壞造成的缺陷的“酶”。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導入 新課
同學們,花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無盡的情趣。課文講述了花有各種顏色的道理,花色和昆蟲的關系,以及花和人類的關系。另外作者為了把事物特征說清楚,把事理說明白,還采用了恰當的說明方法,運用了合理的說明順序。那么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采用了怎樣的說明順序呢?這節課我們進行研究。
(一)明確目標
1.了解本文在結構安排上的特點。
2.復習多種說明方法及作用。
(二)整體感知
細讀課文并思考本文運用了怎樣的說明順序,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這是一篇探尋花色形成的內部規律和內部聯系的說明文。課文由花有各種顏色這一現象提出問題,說明花色產生的主要因素是“色素”,它是決定“花色”的關鍵,含什么“色素”,就有什么顏色。這是要說明的第一步。第二步要說明的是“變色”。花色既然是“色素”決定的,那么花色的變化又是怎樣造成的呢?是“色素”變了,還是其他原因?這就由探討第一步現象,進入到探討第二步現象。它的答案是:隨著養料、水分、溫度、土壤、受精等條件經常在變化,花色也不斷發生變化。這就由探討內部規律轉入到探討花和養料、水分、溫度等的內部聯系。第三步要說明的是花色和昆蟲的關系,第四步要說明的是花色和人類的關系。這種以反映事物內部規律和內部聯系為依據而進行條分縷析的結構形式,就是一種邏輯順序。本文采用的就是邏輯順序。
本文在第1自然段提出問題后,指出花色是由色素決定的,就采用了分類別的說明方法先后介紹了兩類花色分別決定于“花青素”和“胡蘿卜素”。文中第5自然段在說明“會變色的花很多”的時候,分別舉了“紅喇叭花”、“杏花”、“弄色木芙蓉”、“櫻草”、“八仙花”、“海洞花”、“紅錦帶花”的例子加以形象說明。文中第7自然段在說明白色、黃色和紅色的花最多的時候運用了列圖表和列數字的說明方法使說明的內容形象直觀,準確易懂。文章最后在說明花與人類的關系時,引用了但丁的詩句,說明人們對花的喜愛,增加了文章的說服力,還增加了詩情畫意。
(三)教學過程
1.復習提問。
(1)說明文常見的說明順序有哪些?
(2)說明文常見的說明方法有哪些?
(3)寫出文章的結構內容。
引導學生回答如下:
(1)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2)常見的說明方法有:分類別、作比較、舉例子、列數字、下定義、打比方、列圖表等。
(3)文章的結構內容:花多色→變色→種類與昆蟲關系→與人的關系。
2.研討文章內容。
(1)本文的說明順序是什么?各部分的先后次序能不能調換?為什么?
本文的說明順序是邏輯順序。
不能調換各部分的順序。因為文章的目的是說明花有各種顏色的道理,所以開頭就從探索原因入手,分類探索,又進一步探索花色發生變化的原因。一、二兩部分是先后相連的,先談本色,再談變色,這兩部分由果導因,由整體到局部。三、四兩部分也是先后關系,統計花的顏色和種數,是為了引出哪種顏色的花最多及其原因,從而進一步引出花和昆蟲的關系。這兩部分也是由果導因。第五部分寫花和人的關系。
(2)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有:分類別、舉例子、列數字、畫圖表、引詩句等。
3.本文語言富于變化,或概括,或具體,或使用圖表,或引用詩句。請分別說明下邊例句或圖表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l)各種花含有的色素和酸、堿的濃度也不一樣,隨著養料、水分、溫度等條件在經常變化,所以花的顏色有深有淺,有濃有淡,有的還會變色。
用概括的語言說明花的顏色和養料、水分、溫度的關系,引出下文,是五、六兩段的總說。
(2)最有趣的要數“弄色木芙蓉”。它的花初開是白色,第二天變成淺紅色,后來又變成深紅色,到花落的時候又變成紫色了。
舉例說明了木芙蓉變化無窮,進而照應本段首句”會變色的花很多。”
(3)圖表
有人統計了4197種花的顏色,作了如下的分類:
顏色
白
黃
紅
藍
紫
綠
橙
茶
黑
種數
1193
951
923
594
307
153
50
18
8
從數字比較,用圖表說明,比用文字說明更一目了然,直觀、清晰的說明了白、黃、紅三種顏色的花“最多”。
(4)你拿一朵白花來,用手捏一捏花瓣,把里面的小氣泡擠掉,它就成為無色透明的了。
這樣寫不但突出白色花與其他花的不同,還引起人們想捏一捏花瓣的興趣,印證一下作者的話,使文章的說明,不但準確明白,而且富有情趣。
(5)意大利的偉大詩人但丁在他的名著《神曲》中寫道:
我向前走,但我一看到花,
腳步就慢下來了……
引用但丁的詩歌為證,說明人們對花的喜愛,不但增加了文章的說服力,還增加了詩情畫意。
4.學生質疑問難。
(四)總結、擴展
花兒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生機和活力。通過本文的學習,認識到自然界紛繁復雜、神奇美妙的現象及其產生的原因。認識到自然現象都有其客觀規律可循,而人類一旦認識并自覺地運用客觀規律,就可以又快又好地改造世界,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請同學們結合學習說明文應抓住的知識點進一步閱讀《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然后設計閱讀題。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花朵的紅色是熱情的色彩,它強烈,奔放,令人精神振奮。紅紫爛漫的春天,活力充 沛,生氣蓬勃。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人們一邊贊嘆,一邊不免提出疑問,尋求科學的解釋。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首先有它的物質基礎。不論是紅花還是紅葉,它們的細胞液里都 會有由葡萄糖變成的花青素。當細胞法是酸性時,花青素呈紅色,酸性愈強,顏色愈紅。
細胞液是堿性時,花青素呈藍色,堿性較強,就成為藍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便是。而當細胞液是中性時,則呈紫色。萬紫千紅,紅藍交輝,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堿反應中所 顯示出來的。
除了紅花以外,還有黃色、橙色的花。橙色與柑桔、南瓜等果實的色彩相似,而最典型的是胡蘿卜,所以表現這種色彩的色素,就被稱為胡蘿卜素。
至于白花,那是因為細胞液里不會色素的緣故。有些白花,例如菊花,萎謝之前微呈紅色,表示它這時也會有少量的花青素了。變色的一個特殊例子是添色木芙蓉,早晨初開的時候是白色,中午變成淡紅色,下午變成深紅色,一日三變,愈開愈美麗。一般的花,大都初開時濃艷,后來漸漸褪色。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還需要用物理學原理來解釋。太陽光經過三棱鏡或水滴的折射,會分成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技色。這七種顏色的光波長短不同,紅光波長、紫光波短。花青素在酸性液中會反射紅色的光波,我們便感覺到是鮮艷的紅花。同樣,花青素在中性液中反射紫色的光波,在堿性液中反射藍色的光波。胡蘿卜素有不同的成分,便分別反射黃色光波成橙色光波。白花不含色素,但組織里面含有空氣,會把光波全部反射出來,所以呈白色。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還有它生理上的需要。光波長短不同,產生熱效應也不同:紅、橙、黃光波長,熱效應大;藍紫光波短,熱效應小。花的組織,尤其是花瓣,一般都比較柔嫩。野生狀態中,在陽光強烈的地方,紅、橙、黃花反射了熱效應大的長光波,不致引起灼傷,有保護的作用。在樹林下、草叢間陽光弱的地方,藍花反射短光波,吸收微弱的熱效應大的長光波,對它的生理作用有利。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從進化的觀點來考察,它有一個發展的過程。裸子植物的花是原始的形態,都帶綠色,而花藥和花粉則呈黃色。在光譜里面,與綠色鄰接的,長波一端是黃、橙、紅,短波一端是青、藍、紫。我們可以說,花色以綠色為起點,向長波一端發展,由黃而橙,由橙而紅;向短波一端發展,是藍色和紫色。紅色的花最鮮艷,最耀眼,可以說在進化過程中是最成功的。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從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來看,昆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億萬年前,裸子植物在地球上出現的時候,昆蟲還不多。花色素談,傳粉授精,依靠風力,全部是鳳媒花。后來出現了被子植物,昆蟲也繁生起來。被子植物的花有了花被,更分化為尊和花冠(花被和花冠通稱花瓣)。花瓣不再是綠色,而是比較顯眼的黃色、白色或其他顏色。形狀也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泌蜜汁,有的散發芳香,這就成為蟲煤花。“蜂爭粉蕊蝶分香”,昆蟲給花完成傳粉授精的任務。
昆蟲采蜜傳粉,有一特殊的習性,就是經常只采訪同一種植物的花朵。這個習性有利于保證同一種植物間的異花傳粉,繁殖后代。這樣可以固定種的特征,包括花的顏色。我們可以設想,假如當初有一種植物,花色微紅,由于其中紅色比較顯著的花朵,容易受到昆蟲的注意,獲得傳粉的機會較多,經過無數代的選擇,在悠長的歲月中,昆蟲就給這種植物創造出純一、顯著、鮮艷的紅色花朵。昆蟲參與自然選擇的作用,造成各種不同的植物,也造成各種不同的花色。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最后要歸功于人工選擇。自然選擇進程緩慢,需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顯示它的作用。人工選擇大大加快了它的進程,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顯著成果。例如牡丹,由自然選擇費了億萬年造成的野生原種,花是單辯的,花色食只有粉紅的一桿。經過人工栽培,僅就北宋中葉(11世紀)那一個時期來說吧,幾十年工夫,就由單瓣創造出多葉、千葉(重瓣)、樓子(花心突起)、并蒂等各種不同的姿態;由粉紅色創造出深紅、肉紅、紫色、墨色、黃色、白色等各種不同的美麗色彩。再如大麗花,原產墨西哥,只有八個紅色花瓣。人工栽培的歷史僅二三百年,卻已有上千種形狀、顏色不同的品種。又如虞美人,經過培養,已有紅、黃、橙、白各種顏色,卻從來沒有出現過藍色。十九世紀末,美國的著名園藝育種家蒲班克,發現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層煙霧的虞美人,特意培養,到一十世紀初,便育成了各種深淺不同的藍色虞美人,為花卉園藝增添了新的品種。
花兒這樣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工培育的成果。
1.“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原因是什么?
內部原因:①物質基礎;②反射作用 ③生理需要。
進化與選擇的原因:①進化過程;②自然選擇;③人工選擇。
2.本文作者不只介紹了紅花,還有“黃”、“橙”、“白”等各色花,為什么用“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作標題?
人們常用紅花來指代各種顏色的花,文章從“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出發來說明造成各種花色的原因,使題目既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問題,又醒目、鮮明、別致。另外引用歌詞作題目,使人感到通俗、親切、自然,能激發人們閱讀興趣。
3.文章從六個方面說明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原因時,每段開頭以“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設問,然后指明原因。這種反復設問的手法,有何作用?
主要作用有二:一是能因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引起讀者的興趣,啟發讀者思考。二是能夠使文章脈絡清楚;段落層次分明,并突出說明的中心,有利于讀者迅速理解文章的內容和結構。
4.本文從六個不同角度來說明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原因,其先后排列次序能否隨意顛倒?為什么?
不能隨意較倒,因為這是按照從主要到次要、從內因到外因的順序排列的。
5.舉例說明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本文的說明方法有: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分類別等。
(五)布置作業
寫一篇觀察日記,并課后交流。
(六)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