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記》教學設計
累積(古義)重疊,積壓 攢蹙~ (今義)積累
然后(古義)這樣以后 ~知吾向之未始游。(今義)轉折連詞
于是(古義)從此,從這時 游~乎始。(今義)遞進連詞
更(古義)更換交替 醉則~相枕以臥。(今義)更加
披(古義)撥 到則~草而坐。(今義)覆蓋在肩背上。
就(古義)接近,頹然~醉(今義)就是。
向(古義)從前 然后知吾~之未始游。(今義)朝。
志(古義)記 故為之文以~。(今義)志氣,志向。
是(古義)代詞,這 ~歲元和四年也。(今義)判斷動詞。
b、一詞多義
異 認為。。。。。。奇異 始指~之
獨特 以為凡是州之山有~態者
特 特別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
超出一般 然后知是山之~立
為 成為 自余~ 人
為(表目的) 故~之文以志
c、通假字
自余為僇人('僇'通'戮',遭到貶謫)
3、思考問題
a、 作者為什么說'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明確:作者游山水是想聊以忘憂,雖然幾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異水,但卻沒有給他帶來特殊感受。當他發現西山之時,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文題始得恰好點明此游之意義,并以始與未始結構全文。
b、 作者借西山之游抒發了自己怎樣的人生感受?
明確:前部分寫以往瀏覽時記敘之中流露出被貶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態。而后文寫游西山則表現出偶識西山之喜,沉醉之樂,借西山的高峻氣勢表現自己的高潔人格。
c、 文中兩次寫滿酌而醉,有何作用?
明確:第一次反映作者單調乏味的生活及苦悶抑郁的內心感受。第二次使作者感到從未有過的快慰。前后對比突出西山之游給作者帶來獨特感受。
d、 作者怎樣用比照映襯來寫西山之景?
明確:作者不直接寫眼中西山,從多角度寫登西山所見所感,采用比照映襯的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如先寫'做法華西亭。。。。。。異之'。再寫登西山始感高險難測,云天相連。由'凡數州。。。。。。之下'映襯其高,由此寫出'然后。。。。。。為類'的感受。
三、 小結
四、 布置作業
思考p129 一,二。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1、體會本文的語句特點。
2、通過與《小》的比較,加深對柳宗元山水游記的理解。
一、 復習舊課
二、 分析課文
1、 根據文意給課文劃層次,并歸納段意。
明確:第一部分:概述自己被貶到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憂。
第二部分:特寫游西山的經過。
(詳見p129 一)
2、 結合p129 二,體會本文在語句方面的特點。
3、 本文與《小》作于同一年,所寫都是永州山水景物,試比較兩文的異同。
明確:相同點:a、觀察細致,感受敏銳,能把人們常見又容易忽視的景致,用精簡細膩的筆觸準確再現。如'其高下之勢。。。。。。四望如一'(《始》)'潭中魚。。。。。。相樂'。(《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