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教案7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 了解莎土比亞.劇本的創作背景和反映的社會生活。
2. 認識本戲劇的矛盾沖突及其發展,口述課文的故事梗概,把握劇本思路。
3. 正確認識幾個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認識本戲劇的矛盾沖突。
【資料下載】
1.作者介紹
莎土比亞(1564---1616),威廉•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人文主義戲劇家和詩人。生于英國中部斯特拉福鎮的一個商人家庭。 1584年后他到倫敦謀生,先后在劇場充當雜役.馬夫.演員.導演和“環球劇院”的股東。他一生寫了兩部長詩.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詩和三十六個劇本(包括十一部悲劇.九部歷史劇.十六部喜劇和傳奇劇人其中著名劇作有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佩斯〉歷史劇《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理查三世》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他的戲劇反映了十六世紀和十七世紀初期英國資產階級反封建斗爭的過程,體現了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他在創作中運用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馬克思對莎士比亞的創作給予很高的評價,提出藝術創作要“莎士比亞化”。所謂“莎士比亞化”,是要求真實地和正確地反映出時代的脈搏,要求情節不僅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而且要使反映出來的生活畫面具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要求塑造出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莎士比亞劇作情節生動豐富,語言精練優美,對歐洲文學和戲劇的發展影響深遠。
2.時代背景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亞早期創作的一部喜劇。這時期正當伊麗莎白女王統治的盛世,英國成了統一的民族國家。新興資產階級剛登上歷史舞臺。人文主義者生氣蓬勃。他們提倡人權自由.個性解放,反對封建割據和教會的統治。這就使莎士比亞的喜劇充滿了樂觀主義的色彩。《威尼斯商人》就表現了新興的商業資本對封建的高利貸資本的勝利,歌頌了人文主義的友誼.愛情及個性的自由解放。
3.名家點評
語言的豐富有力,是莎劇動人的力量所在。歌德曾說:“莎士比亞是用生動的語言感動人的。”莎士比亞在戲劇發展史上的意義,也在于戲劇語言的改革。他一改從前正宗戲劇的清規戒律,用韻散雜糅的文體,特別是用大量無韻詩,這樣可以自由表達各種個性化的人物,及其在各個時間.場所的變化……莎士比亞所用詞匯有一萬五千之多,是世界作家.詩人中罕見的。(朱雅之《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世界名著選評•第一集》)
《威尼斯商人》包含兩個平行的情節。主要情節是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和猶大人高利貸者夏洛克之間圍繞割一磅肉的訴訟而展開的沖突;次要情節是富家小姐鮑西婭尊父命三匣選親的故事。此外還穿插進夏洛克的女兒杰西卡同羅蘭攜款私奔的故事。通過這些相互聯系的情節沖突,莎士比亞表現出文藝復興時期兩種生活觀的斗爭。他肯定并贊美了安東尼奧.鮑西婭等人以友誼.愛情等為重的人文主義生活理想,否定并譴責以夏洛克為代表的惟利是圖的生活態度,最后以夏洛克敗訴和三對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滿結局,歌頌了人文主義生活理想的勝利。 (趙澧《淺談(威尼斯商人>),《世界名著選評•第二集》》
【整體感知】
1.語知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