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兒》
課文簡析《棗兒》是一個話劇小品,它是新時期戲劇百花園中一朵盛開的小花。全劇運用象征手法,圍繞著“棗兒”展開情節,描寫了老人和男孩之間的一段親切交往,表現了老人對兒子、男孩對父親的深切親情,反映了我國在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變遷。全劇的主要藝術特點就是它的象征性,象征是現代戲劇常用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法。本劇所具有的豐富深厚的思想內涵,是與象征手法的運用密不可分的。這個話劇小品的思想內容,具有表層意義與深層意義的雙重性,以及內涵的多樣性。因此,劇本的思想內容可以有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多樣化的理解。
創意說明
質疑+點撥
教學預設
一、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然后為《棗兒》這個話劇小品設計一段演出海報中的劇情介紹。
在鄉間一棵掛滿紅棗的老樹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個撿棗兒的男孩,這一老一少交談起來,十分親熱。在談話中,老人回憶有關“棗兒”的往事,流露了自己對兒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棗兒”留給父親吃,表露了自己對父親的盼望。他們滿懷親情,呼喚各自的親人回歸故鄉,回到自己身邊,來吃這家鄉的“棗兒”。
二、理清思路
全劇以“棗兒”為標題,并以“棗兒”貫穿全劇,讓老人與男孩圍繞“棗兒”進行對話,展開情節,請理出劇本的結構圖。
事情發生在鄉間一棵掛滿“紅棗”的老樹下;開場的童謠表達了在“棗兒”中所融入的父母疼愛子女的親情;男孩因“撿棗”而與老人邂逅;老人請男孩吃“棗兒”;算命先生給老人的兒子起名,以及兒子小時候尿尿的事情,都離不開“棗兒”;老人給男孩講“棗樹”的來歷,以及“一顆棗兒落到鬼子的鋼盔上”.鬧災荒時爺兒倆靠“僅剩的八十一顆棗兒”活命的故事,也都離不開“棗兒”;男孩要把“棗兒”帶回家,留給父親吃;結尾以“棗兒甜,棗兒香……”的童謠,與開場相呼應。結構圖如下:
童謠開場
棗 棗兒來歷 呼 感
兒 老人念兒子 棗兒尿脖子 喚 動
為 男孩與老人邂逅 棗兒尿樹 親 親
線 藏棗留父親 人 情
索 棗兒思父親 吃巧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