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語文二輪復習閱讀突圍方略記敘文中情感體驗及個性化表達
【知識導學】
所謂情感體驗,就是在閱讀時,把自身沉浸到閱讀的情景中,在正確的思想認識引導下,去感受文中人物的思想及情感,從而引發自身的情感活動,評判文章的價值取向。情感體驗也是一種重要的讀書方法,是提高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徑。所以,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要注意培養情感體驗的能力。
所謂個性化表達,是作者在寫文章時,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根據所處時代的特點所形成的一種適合自己的表達文章中心思想的方式。記敘和描寫是記敘文常用的表達方式。記敘和描寫相結合,是記敘文寫作的基本要求。記敘是通過一般的述說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關系介紹給讀者,使讀者對事物的發展和全貌有一個清晰的了解;描寫是在記敘的基礎上,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人物、事件、景物存在與變化做精細地描繪,形成一種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使讀者受到藝術感染,產生難以忘懷的印象。記敘文中如果缺少描寫,就會顯得平淡蒼白,主題不突出,形象不鮮明,情節不感人。當然,描寫要恰當,為中心服務。所謂恰當,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寫出變化。
1.情感體驗類閱讀題主要有兩種:體驗文中情感和闡述自己情感。不管是哪一類,答案往往是多元的、開放的。⑴體驗文中的情感。即體驗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情感,揣摩人物在此情此景下內心的情感活動,它一般針對記敘文、小說、散文等敘述類文章。⑵闡述自己的情感。即讀了文本后,喚醒自身的思想情感,深入感受自身的情感脈動。它既可以針對敘述類文章,也可以針對說明、議論等文體。
2.⑴體驗文章的情感,要注意文中所運用的修辭手法。修辭是為了把話說得更好,更突出地表現作者的感情色彩。如課文《記一輛紡車》在說到紡線時是這么寫的:“線繞在錠子上,線穗子一層一層加大,直到大得沉甸甸的,像成熟了的肥桃。從錠子上取下穗子,也像從果樹上摘下果實,勞動以后收獲的愉快,那是任何物質享受都不能比擬的。”這里比喻手法的運用,使沒有生命的“線穗子”變得富有生命力,使原本枯燥無味的工作,變得十分有趣。為什么這樣描寫?因為作者懷念延安的戰斗生活,對那種戰斗生活存有深厚的情感。
⑵體驗文章情感,還要注意深入思考文章所表現的事理,文章的情是附在事理上的,離開了事理,就談不上情,即使是抒情的文章,也蘊涵著道理。如《回憶我的母親》一文,朱德同志用飽含深情的文字,回憶母親的辛勤操勞、聰明能干、寬厚仁慈,他是為了單純地抒發思念之情嗎?文章最后寫道:“母親是一個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但是,正是這千百萬人創造了和創造著中國的歷史。”我們仔細體會這時作者為之動情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母親,而是全中國的人民。這是一種高尚偉大的情感。
⑶最后,體驗文章的情感,就是用心去讀。用自己的情感去體味作者的情感,用自己的思想來理解作者的思想,這樣才能真正提高閱讀能力。
【例題講解】
月是故鄉明
季羨林
每個人都有個故鄉,人人的故鄉都有個月亮。人人都愛自己的故鄉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個月亮,未免顯得有點孤單。因此,在中國古代詩文中,月亮總有什么東西當陪襯,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