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通用16篇)
2023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 篇1
古文句子翻譯
《與朱元思書》
1.急湍甚箭,勐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勐的巨浪好象奔馬。
2.負(fù)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高山憑依山勢爭著向上,互相比高遠(yuǎn)。爭著高聳,筆直的向上,形成千百座山峰。
3.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
--追求高位的人,望見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靜下來了。辦理政務(wù)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
4.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船隨水流飄浮移動,隨心所欲任船所至觀賞景物。
5.好鳥相鳴,嚶嚶成韻。--百鳥相互和鳴,鳴聲和諧動聽。
6.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在白天還像在黃昏時一樣陰暗。
2023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 篇2
1、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
2、大江流日月,客心悲未央。——謝洮
3、人眼青山看不厭,傍船白鷗自相親。——劉著
4、公道世間唯白發(fā),貴人頭上不曾饒。——杜枚
5、三更酒醒殘燈在,臥聽瀟瀟雨打篷。——陸游
6、已到窮途猶結(jié)客,風(fēng)塵相贈值千金。——石達(dá)開
7、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汀子弟滿天山。——楊昌浚
8、人從斜月天邊去。——吳縉
9、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蘇軾
10、大風(fēng)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說短長。
11、不薄個人愛古人。——杜甫
12、人難再得始為住。——龔自珍
13、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辛棄疾
14、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鄧漢儀
15、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阮籍
16、人言回家樂,爾昔誰得知。——陳師道
17、山圍故國周遭地。潮打空城寂莫回。——劉禹錫
18、大雪滿弓刀。——盧綸
19、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飲奈若何!——韓愈
20、一年又過一年春,百歲曾無百歲人。——宋之問
21、山鳥月中寒,夢醒梅花下。——魏際瑞
22、人言落日是無涯,望極天涯不見家。——李覲
23、五獄尋仙不辭遠(yuǎn),一生好人名山游。——李白
2023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 篇3
《醉翁亭記》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賞山水的樂趣,領(lǐng)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陰,天氣高爽,霜色潔白,水位下落,石頭露出來,這就是山間的四季。
3.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
《曹劌論戰(zhàn)》
1.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衣食這類養(yǎng)生的東西,不敢獨自享有,必定把它分給別人。
2.“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可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zhàn),就請允許我跟隨著去。”
3.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作戰(zhàn),是靠勇氣的。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士氣衰弱,第三次擊鼓士氣就消失了。
4.小惠未扁,民弗從也。--小恩惠沒有遍及民眾,人民不聽從您。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靈不保佑您。
《鄒忌諷齊王納諫》
1.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早晨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徐公比,誰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的妻子認(rèn)為我美,是偏愛我。
3.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現(xiàn)在齊國的土地方圓一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4.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能夠在公眾場所議論君王的缺點,使我聽到的,受到下等獎賞。
5.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燕、趙、韓、魏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就是所說的在朝廷上戰(zhàn)勝別國。
2023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 篇4
24、人閑桂花落,液靜春山空。——王維
25、誤人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陶淵明
26、山僧不識英雄主,何必曉曉問姓名。——朱元璋
27、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孟浩然
28、十年別淚知多少,不道相逢淚更多。——徐通
29、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李白
30、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嗚蛙。——陸游
31、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32、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
33、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34、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35、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琵琶記
36、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孔融
37、小姑居處本無郎。——李商隱
38、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
39、夕陽牛背無人臥,帶得寒鴉兩兩歸。——張舜民
40、山盟雖在,錦書難托。——陸游
41、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王安石
42、十載青山幾戰(zhàn)塵,還家何處訪情親。——嚴(yán)粲
43、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蘇軾
44、不羨神仙羨少年。——袁枚
45、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yuǎn)
46、千蟑里,長煙落日孤城閉。——范仲庵
47、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近自然。——陶淵明
48、才如江海命如絲。——蘇曼殊
49、心緒逢搖落,秋聲一可聞。——蘇延
2023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 篇5
學(xué)習(xí)每一門科目都要有好的學(xué)習(xí)方法,要想學(xué)好中考語文的知識點就要勤奮背誦,下面是由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xx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希望大家可以幫助到大家!
20xx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一)
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舉例子、提建議、說看法或暢想未來。
1、常見寫作方法、表現(xiàn)手法
聯(lián)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較、對比、襯托、反襯、烘托、以小見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筆和鋪墊、前后照應(yīng)(呼應(yīng))、直接(間接)描寫、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
(1)象征(托物言志):通過詠物來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體植物、動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將作者的感情表達(dá)出來。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現(xiàn)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托深遠(yuǎn)之意。
(2)襯托:以他體從正面、反面兩個角度陪襯本體。作用:突出本體的特征。
(3)對比: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
作用:鮮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過描寫具體生動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場景,表達(dá)作者某種真摯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
(5)先抑后揚:先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爾后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內(nèi)在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作用:突出強調(diào)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側(cè)面(間接)描寫:側(cè)面烘托出該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結(jié)構(gòu)更加集中緊湊,表達(dá)更為簡潔精練。
直接和間接描寫方法結(jié)合運用,可以使被描寫的人物或景物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
(7)伏筆和鋪墊:作用:內(nèi)容前后照應(yīng),情節(jié)嚴(yán)絲合縫。
(8)照應(yīng):記敘文:使文章渾然一體,整體感強,突出主題。
議論文:強化論點。散文:反復(fù)地抒發(fā)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聯(lián)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
作用:豐富文章內(nèi)容,使人物形象更豐滿,性格更鮮明突出,情節(jié)更生動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作用:為塑造形象、表現(xiàn)主題服務(wù)。使讀者接受美的陶冶。
20xx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二)
感悟說明語言。
修飾性、限制性詞語(如:基本上、大約、比較、一般、極個別、大多數(shù)、更、也許、常常、在當(dāng)時、絕大部分、主要、幾乎……)能否刪除或替換,為什么?
語言準(zhǔn)確類答題方法:
1.“”詞好在哪里?
★答題方式:用了“”詞,生動地(準(zhǔn)確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夠激發(fā)讀者的興趣(符合實際情況,具有科學(xué)性)。
2.文中加點的詞語能否刪去:這樣的題目分四步:
A:判斷,一般是不能刪
B:解釋這個詞語在這句話中的含義,在程度.狀態(tài).性質(zhì).范圍等方面加以限制.
C.比較:即比較刪掉這個詞語與沒有刪掉以前的區(qū)別,一定要結(jié)合具體的句子進行分析,意思變?yōu)?ldquo;…“,與實際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D結(jié)尾一定要有這樣的句子:這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嚴(yán)密性、準(zhǔn)確性與科學(xué)性。
★答題模式:不能刪。因為“”詞表示……,刪掉后句子的意思就變成了…,這與文意不符。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嚴(yán)密性、準(zhǔn)確性與科學(xué)性。
20xx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三)
掌握說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征
“運用了……的說明方法,……說明了(說明對象)的……(特點)。”
1分類別:把……分別加以說明,顯得條理清楚
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強了說服力,也增強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動形象說明了……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詮釋:對……進一步解釋說明,讓讀者對……有進一步的認(rèn)識.
5舉例子:具體說明……的特點,從而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6下定義:準(zhǔn)確而簡明地揭示了……的本質(zhì)特點,使說明更加嚴(yán)密。
7作比較:把……和……相互比較,突出強調(diào)了……的特點.
8列數(shù)字:用具體的數(shù)據(jù)……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準(zhǔn)確更有說服力。
9.列圖表:具體說明了……特點,使說明更簡明更直觀.
10.摹狀貌:具體生動形象地說明了……顯得生動活潑.
2023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 篇6
50、一片花飛減卻春,風(fēng)飄萬點正愁人。——杜甫
51、不識廬山真面目,只身在此山中。——蘇軾
52、人生有命非由他,有酒不飲奈明何?——韓愈
53、心輕萬事如鴻毛。——李頎
54、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
55、千村萬落如寒食,不見人煙空見花。——韓屋
56、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
57、力撥山兮氣蓋世。——項羽
58、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魏子安
59、不愛江山愛美人。——陳于王
60、不曾識面早相知。——趙翼
61、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
62、夕陽勸客登樓,去色北朝鮮秋繞郭來。——黃景仁
63、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人五候家。——韓翅
64、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來。——丘逢甲
65、無意憐草,人間重晚睛。——李商隱
66、人生識字憂患始。——蘇軾
67、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蘇軾
68、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jīng)
69、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許渾
70、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71、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曹雪芹
72、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份外明。
73、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山空留馬行處。——岑參
74、一人獨釣一江秋。——王士禎
75、僧不解數(shù)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76、又況人之壽,幾人能百歲。——邵雍
77、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行。——杜甫
78、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李白
2023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 篇7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這些辦法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忍起來,增加他的才干。
2.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國內(nèi)如果沒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國外如果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來的禍患,這樣的國家常常滅亡。
3.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必定先要使他的內(nèi)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jīng)受饑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身受貧困之苦,在他做事時,使他所做的事不順利。
4.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內(nèi)心憂困,思慮堵塞,而后有所作為;憔悴枯藁,表現(xiàn)在臉色上,吟詠嘆息之氣發(fā)于聲音,而后人們才了解他。
2023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 篇8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
譯:作為君子,應(yīng)該有堅強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奮斗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yǎng),完成并發(fā)展自己的學(xué)業(yè)或事業(yè),能這樣做才體現(xiàn)了天的意志,不辜負(fù)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zé)和才能。
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志》劉備語
譯: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于一些微小的。卻有益于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3.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xué)習(xí),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吹搅藧喝、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fā)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yuǎn)遠(yuǎn)的。
4.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 ——《論語》
譯:干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dān)主要責(zé)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zé)于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論語》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發(fā),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xiàn)良好的意愿和正當(dāng)?shù)囊螅粫美淇岬难酃饪词澜纭;蚴俏ǹ痔煜虏粊y,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點,就虛心請教,認(rèn)真學(xué)習(xí),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dá)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zāi)難、禍?zhǔn)?hellip;…),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8.當(dāng)仁,不讓于師。 ——《論語》
譯:遇到應(yīng)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yīng)該搶著去做。后發(fā)展為成語 “當(dāng)仁不讓”。
9.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論語》
譯:君子不會夸夸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周易》
譯:同心協(xié)力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fā)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周易》
譯: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12.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
譯:自滿于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zāi)害;謙遜并時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
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并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fēng)度的表現(xiàn)嗎?
14.言必信 ,行必果。 ——《論語》
譯: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論語》
譯: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為中心,不自以為是,與周圍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務(wù)。
16.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mdash;—《論語》
譯:三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學(xué)習(xí)的,那他就可當(dāng)我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yōu)點來學(xué)習(xí),對他的缺點和不足,我會引以為戒,有則改之。
2023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 篇9
中考語文成語01、黯然失色:暗淡地失去光澤,形容相形之下顯得遜色,也形容神情沮喪,無精打采。
02、暗送秋波:既指指有情人暗中眉目傳情,也指含蓄地給另從傳遞消息。也指獻媚取寵,暗中勾結(jié)。
03、按圖索驥:既比喻辦事機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線索尋找。
04、暗送秋波:既指獻媚取寵,暗中勾結(jié),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傳情。
05、哀而不傷:形容詩歌、音樂優(yōu)美雅致,感情適度。也比喻做事適中,沒有過與不及之處。
06、不絕如縷:像一根似斷未斷的細(xì)線那樣,形容事情十分危急。也用以比喻聲音徽弱,或某種技藝后繼乏人。
07、不翼而飛:比喻言論或消息流傳得極快;也用以指東西丟失。
08、鞭辟入里:形容言辭或文章說理透徹,也形容領(lǐng)會深刻。(鞭辟:鞭策;里:里層)。
09、不省人事:昏迷,失去了知覺。也指不懂得人情世事。
10、不怕官,只怕管: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權(quán)威。也指在人管轄之下,一切只能聽命于他。
1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進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親歷艱險就不能取得成功。
12、比翼雙飛:比喻夫妻恩愛,朝夕相伴。也比喻互相幫助,共同前進。
13、兵強馬壯:形容戰(zhàn)斗力量的充足,也比喻勢力的強大。
14、不贊一詞:指文章寫得很好,別人不能再添一句話。也指一言不發(fā)。
15、不登大雅之堂:大雅:舊時指對文學(xué)、藝術(shù)有一套“雅正”標(biāo)準(zhǔn)的人;堂:廳堂。意思是粗俗的文藝作品是不能拿到大雅之人的堂前去觀賞的。有時也指沒有見過大場面的或不配參與大場面的人。
2023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 篇10
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舉例子、提建議、說看法或暢想未來。
1、常見寫作方法、表現(xiàn)手法
聯(lián)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較、對比、襯托、反襯、烘托、以小見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筆和鋪墊、前后照應(yīng)(呼應(yīng))、直接(間接)描寫、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
(1)象征(托物言志):通過詠物來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體植物、動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將作者的感情表達(dá)出來。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現(xiàn)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托深遠(yuǎn)之意。
(2)襯托:以他體從正面、反面兩個角度陪襯本體。作用:突出本體的特征。
(3)對比: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
作用:鮮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過描寫具體生動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場景,表達(dá)作者某種真摯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
(5)先抑后揚:先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爾后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內(nèi)在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作用:突出強調(diào)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側(cè)面(間接)描寫:側(cè)面烘托出該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結(jié)構(gòu)更加集中緊湊,表達(dá)更為簡潔精練。
直接和間接描寫方法結(jié)合運用,可以使被描寫的人物或景物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
(7)伏筆和鋪墊:作用:內(nèi)容前后照應(yīng),情節(jié)嚴(yán)絲合縫。
(8)照應(yīng):記敘文:使文章渾然一體,整體感強,突出主題。
議論文:強化論點。散文:反復(fù)地抒發(fā)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聯(lián)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
作用:豐富文章內(nèi)容,使人物形象更豐滿,性格更鮮明突出,情節(jié)更生動感人。
20xx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總結(jié)(二)
掌握說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征
“運用了……的說明方法,……說明了(說明對象)的……(特點)。”
1分類別:把……分別加以說明,顯得條理清楚
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強了說服力,也增強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動形象說明了……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詮釋:對……進一步解釋說明,讓讀者對……有進一步的認(rèn)識.
5舉例子:具體說明……的特點,從而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6下定義:準(zhǔn)確而簡明地揭示了……的本質(zhì)特點,使說明更加嚴(yán)密。
7作比較:把……和……相互比較,突出強調(diào)了……的特點.
8列數(shù)字:用具體的數(shù)據(jù)……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準(zhǔn)確更有說服力。
9.列圖表:具體說明了……特點,使說明更簡明更直觀.
2023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 篇11
16、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八仙:道教傳說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辦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領(lǐng)互相比賽。
17、兵在精而不在多:兵士在于精壯而不在乎眾多。也比喻要求質(zhì)量而不能只講數(shù)量。
18、不到黃河心不死:比喻不達(dá)目的不罷休。也比喻不到實在無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19、不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晉代縣令的俸祿,后指微薄的俸祿;折腰:彎腰行禮,指屈身于人。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
20、百發(fā)百中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射一百次,中一百次,形容彈無虛發(fā)。泛指射擊技術(shù)高明,每發(fā)必中;也比喻對事惰的預(yù)料有充分把握,從不失算。
2023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 篇12
中考語文考點古文句子翻譯 《岳陽樓記》
1.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_--在朝做官就擔(dān)憂他的人民,不在朝做官就擔(dān)憂他的君主。
4.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憂之后才樂”吧。
2023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 篇13
《魚我所欲也》
1.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通過某種辦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過某種辦法就可以躲避禍患,但有人不去干這種事情。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萬鐘的俸祿如果不辨別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它,萬鐘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
3.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原先為了禮義寧愿身死也不接受(一單食,一豆羹),現(xiàn)在為了所認(rèn)識的窮人感激我而接受它。
4.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這種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嗎?這就是所說的失掉了他本來的思想。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假使人們所喜歡的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用來求得生存的辦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假使人們所厭惡的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用來躲避禍患的,什么事情不做呢?
2023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 篇14
關(guān)于憂愁的詩句
1.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龔自珍《己亥雜詩》
2.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3.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李清照《醉花陰》
4.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李商隱《無題》
5.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關(guān)于樹的詩句
1.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東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2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馬致遠(yuǎn)《天凈沙 秋思》
3.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
4.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曹操《觀滄!
2023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 篇15
《送東陽馬生序》
1.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他們的學(xué)業(yè)有不精通,德行有不成器的,不是天資低下,就是心思不如我專一罷了,哪里是他人的過錯呢?
2.先達(dá)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那位前輩道德高,聲望重,學(xué)生擠滿了他的屋子,不曾稍微把言辭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
3.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提供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食物味道的享用。
4.余則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我卻穿著破舊的衣服生活在他們中間,毫無羨慕的心。
5.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別人。
6.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朝廷每天有糧食供應(yīng),父母每年有衣服供給。
7.生以鄉(xiāng)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馬生以同鄉(xiāng)晚輩的身份拜見我,寫了一封長信作為表示敬意的禮物。
2023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 篇16
中考語文作者作品知識點1、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2、并稱“韓柳”的是韓愈和柳宗元,他們是唐朝古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
3、一門父子三詞客:蘇洵(老蘇)、蘇軾(大蘇)、蘇轍(小蘇)。
4、豪放派詞人:蘇軾、辛棄疾,并稱“蘇辛”;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女詞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6、屈原:我國最早的偉大詩人,他創(chuàng)造了“楚辭”這一新詩體,開創(chuàng)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風(fēng)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