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匯總(精選14篇)
2023年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匯總 篇1
學習每一門科目都要有好的學習方法,要想學好中考語文的知識點就要勤奮背誦,下面是由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xx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希望大家可以幫助到大家!
20xx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一)
結合文章內容舉例子、提建議、說看法或暢想未來。
1、常見寫作方法、表現手法
聯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較、對比、襯托、反襯、烘托、以小見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筆和鋪墊、前后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
(1)象征(托物言志):通過詠物來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體植物、動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將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現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托深遠之意。
(2)襯托:以他體從正面、反面兩個角度陪襯本體。作用:突出本體的特征。
(3)對比: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
作用:鮮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過描寫具體生動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場景,表達作者某種真摯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
(5)先抑后揚:先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爾后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內在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作用:突出強調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側面(間接)描寫:側面烘托出該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結構更加集中緊湊,表達更為簡潔精練。
直接和間接描寫方法結合運用,可以使被描寫的人物或景物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
(7)伏筆和鋪墊:作用:內容前后照應,情節嚴絲合縫。
(8)照應:記敘文:使文章渾然一體,整體感強,突出主題。
議論文:強化論點。散文:反復地抒發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聯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
作用:豐富文章內容,使人物形象更豐滿,性格更鮮明突出,情節更生動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作用:為塑造形象、表現主題服務。使讀者接受美的陶冶。
20xx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二)
感悟說明語言。
修飾性、限制性詞語(如:基本上、大約、比較、一般、極個別、大多數、更、也許、常常、在當時、絕大部分、主要、幾乎……)能否刪除或替換,為什么?
語言準確類答題方法:
1.“”詞好在哪里?
★答題方式:用了“”詞,生動地(準確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符合實際情況,具有科學性)。
2.文中加點的詞語能否刪去:這樣的題目分四步:
A:判斷,一般是不能刪
B:解釋這個詞語在這句話中的含義,在程度.狀態.性質.范圍等方面加以限制.
C.比較:即比較刪掉這個詞語與沒有刪掉以前的區別,一定要結合具體的句子進行分析,意思變為“…“,與實際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D結尾一定要有這樣的句子:這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嚴密性、準確性與科學性。
★答題模式:不能刪。因為“”詞表示……,刪掉后句子的意思就變成了…,這與文意不符。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嚴密性、準確性與科學性。
20xx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三)
掌握說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征
“運用了……的說明方法,……說明了(說明對象)的……(特點)。”
1分類別:把……分別加以說明,顯得條理清楚
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強了說服力,也增強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動形象說明了……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詮釋:對……進一步解釋說明,讓讀者對……有進一步的認識.
5舉例子:具體說明……的特點,從而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6下定義:準確而簡明地揭示了……的本質特點,使說明更加嚴密。
7作比較:把……和……相互比較,突出強調了……的特點.
8列數字:用具體的數據……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準確更有說服力。
9.列圖表:具體說明了……特點,使說明更簡明更直觀.
10.摹狀貌:具體生動形象地說明了……顯得生動活潑.
2023年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匯總 篇2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這些辦法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忍起來,增加他的才干。
2.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國內如果沒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國外如果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來的禍患,這樣的國家常常滅亡。
3.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必定先要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饑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身受貧困之苦,在他做事時,使他所做的事不順利。
4.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內心憂困,思慮堵塞,而后有所作為;憔悴枯藁,表現在臉色上,吟詠嘆息之氣發于聲音,而后人們才了解他。
2023年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匯總 篇3
古文句子翻譯
《與朱元思書》
1.急湍甚箭,勐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勐的巨浪好象奔馬。
2.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高山憑依山勢爭著向上,互相比高遠。爭著高聳,筆直的向上,形成千百座山峰。
3.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追求高位的人,望見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靜下來了。辦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
4.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船隨水流飄浮移動,隨心所欲任船所至觀賞景物。
5.好鳥相鳴,嚶嚶成韻。--百鳥相互和鳴,鳴聲和諧動聽。
6.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在白天還像在黃昏時一樣陰暗。
2023年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匯總 篇4
1、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
2、大江流日月,客心悲未央。——謝洮
3、人眼青山看不厭,傍船白鷗自相親。——劉著
4、公道世間唯白發,貴人頭上不曾饒。——杜枚
5、三更酒醒殘燈在,臥聽瀟瀟雨打篷。——陸游
6、已到窮途猶結客,風塵相贈值千金。——石達開
7、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汀子弟滿天山。——楊昌浚
8、人從斜月天邊去。——吳縉
9、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蘇軾
10、大風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說短長。
11、不薄個人愛古人。——杜甫
12、人難再得始為住。——龔自珍
13、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辛棄疾
14、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鄧漢儀
15、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阮籍
16、人言回家樂,爾昔誰得知。——陳師道
17、山圍故國周遭地。潮打空城寂莫回。——劉禹錫
18、大雪滿弓刀。——盧綸
19、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飲奈若何!——韓愈
20、一年又過一年春,百歲曾無百歲人。——宋之問
21、山鳥月中寒,夢醒梅花下。——魏際瑞
22、人言落日是無涯,望極天涯不見家。——李覲
23、五獄尋仙不辭遠,一生好人名山游。——李白
2023年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匯總 篇5
24、人閑桂花落,液靜春山空。——王維
25、誤人塵網中,一去三十年。——陶淵明
26、山僧不識英雄主,何必曉曉問姓名。——朱元璋
27、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孟浩然
28、十年別淚知多少,不道相逢淚更多。——徐通
29、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李白
30、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嗚蛙。——陸游
31、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32、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
33、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34、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35、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琵琶記
36、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孔融
37、小姑居處本無郎。——李商隱
38、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
39、夕陽牛背無人臥,帶得寒鴉兩兩歸。——張舜民
40、山盟雖在,錦書難托。——陸游
41、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王安石
42、十載青山幾戰塵,還家何處訪情親。——嚴粲
43、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蘇軾
44、不羨神仙羨少年。——袁枚
45、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
46、千蟑里,長煙落日孤城閉。——范仲庵
47、久在樊籠里,復得近自然。——陶淵明
48、才如江海命如絲。——蘇曼殊
49、心緒逢搖落,秋聲一可聞。——蘇延
2023年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匯總 篇6
《醉翁亭記》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陰,天氣高爽,霜色潔白,水位下落,石頭露出來,這就是山間的四季。
3.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
《曹劌論戰》
1.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衣食這類養生的東西,不敢獨自享有,必定把它分給別人。
2.“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可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就請允許我跟隨著去。”
3.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作戰,是靠勇氣的。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士氣衰弱,第三次擊鼓士氣就消失了。
4.小惠未扁,民弗從也。--小恩惠沒有遍及民眾,人民不聽從您。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靈不保佑您。
《鄒忌諷齊王納諫》
1.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早晨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徐公比,誰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偏愛我。
3.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現在齊國的土地方圓一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4.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能夠在公眾場所議論君王的缺點,使我聽到的,受到下等獎賞。
5.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燕、趙、韓、魏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就是所說的在朝廷上戰勝別國。
2023年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匯總 篇7
50、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杜甫
51、不識廬山真面目,只身在此山中。——蘇軾
52、人生有命非由他,有酒不飲奈明何?——韓愈
53、心輕萬事如鴻毛。——李頎
54、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
55、千村萬落如寒食,不見人煙空見花。——韓屋
56、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
57、力撥山兮氣蓋世。——項羽
58、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魏子安
59、不愛江山愛美人。——陳于王
60、不曾識面早相知。——趙翼
61、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
62、夕陽勸客登樓,去色北朝鮮秋繞郭來。——黃景仁
63、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人五候家。——韓翅
64、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來。——丘逢甲
65、無意憐草,人間重晚睛。——李商隱
66、人生識字憂患始。——蘇軾
67、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
68、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
69、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
70、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71、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曹雪芹
72、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份外明。
73、山回路轉不見君,雪山空留馬行處。——岑參
74、一人獨釣一江秋。——王士禎
75、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76、又況人之壽,幾人能百歲。——邵雍
77、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行。——杜甫
78、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李白
2023年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匯總 篇8
關于雄心壯志的詩句
1.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3.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土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4.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5.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關于哲理性的詩句
1.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2.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朱熹《論詩》
關于花的詩句
1.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晏殊《浣溪沙
2.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已亥雜詩》
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春望》
4.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醉花陰》
關于雪的詩句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行路難》
3.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茫茫黃入天。 ——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4.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5.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0xx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總結(三)
關于馬的詩句
1.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岑參《逢入京使》
2.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3.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馬致遠《天凈沙 秋思》
4.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李白《送友人》
5.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關于橋的詩句
1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辛棄疾《西江月》
2.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馬致遠《天凈沙 秋思》
3.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陸游《卜算子 詠梅》
2023年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匯總 篇9
15、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韓非子
道家:莊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
17、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齡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趙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漢武:漢武帝劉徹
19、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陶潛),他“不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學作品中四大吝嗇鬼:葛朗臺、夏洛克、潑熘希金、阿巴貢。
21、中國吝嗇鬼的典型:嚴監生。
2023年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匯總 篇10
關于憂愁的詩句
1.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龔自珍《己亥雜詩》
2.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3.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李清照《醉花陰》
4.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李商隱《無題》
5.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關于樹的詩句
1.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東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2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馬致遠《天凈沙 秋思》
3.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
4.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曹操《觀滄海》
2023年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匯總 篇11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
譯: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奮斗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完成并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能這樣做才體現了天的意志,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
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志》劉備語
譯: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于一些微小的。卻有益于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3.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4.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論語》
譯:干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于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論語》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愿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8.當仁,不讓于師。 ——《論語》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后發展為成語 “當仁不讓”。
9.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論語》
譯:君子不會夸夸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周易》
譯:同心協力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周易》
譯: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12.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
譯:自滿于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遜并時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
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并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
14.言必信 ,行必果。 ——《論語》
譯: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論語》
譯: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為中心,不自以為是,與周圍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務。
1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譯:三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學習的,那他就可當我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點來學習,對他的缺點和不足,我會引以為戒,有則改之。
2023年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匯總 篇12
感悟說明語言。
修飾性、限制性詞語(如:基本上、大約、比較、一般、極個別、大多數、更、也許、常常、在當時、絕大部分、主要、幾乎……)能否刪除或替換,為什么?
語言準確類答題方法:
1.“”詞好在哪里?
★答題方式:用了“”詞,生動地(準確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符合實際情況,具有科學性)。
2.文中加點的詞語能否刪去:這樣的題目分四步:
A:判斷,一般是不能刪
B:解釋這個詞語在這句話中的含義,在程度.狀態.性質.范圍等方面加以限制.
C.比較:即比較刪掉這個詞語與沒有刪掉以前的區別,一定要結合具體的句子進行分析,意思變為“…“,與實際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D結尾一定要有這樣的句子:這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嚴密性、準確性與科學性。
★答題模式:不能刪。因為“”詞表示……,刪掉后句子的意思就變成了…,這與文意不符。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嚴密性、準確性與科學性。
2023年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匯總 篇13
中考語文考點古文句子翻譯 《岳陽樓記》
1.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_--在朝做官就擔憂他的人民,不在朝做官就擔憂他的君主。
4.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憂之后才樂”吧。
2023年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匯總 篇14
5.記是古代的一種散文體裁。文言文標題中的“……記”,相當于現代文“記……”的形式。如“小石潭記”,就是“記小石潭”,即記述游小石潭的行蹤以及小石潭的景物。這類文章當中,大多數是游記,一種用來記敘旅途見聞和某地政治生活、社會面貌、風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勝古跡等的散文體裁。其次是些普通的敘事性散文或者“雜記”(包括如《桃花源記》這樣的詩前序文)。除以上兩篇,我們學到的還有《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滿井游記》《核舟記》等。
6.傳記述個人生平事跡的文章。一般來說多為記述那些在歷史上較有影響而事跡突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跡。多采用敘述、描寫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風貌。這種文體,慣用于史書。一般為他人所寫,如《張衡傳》等,也有寫自己的傳記,如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
7.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尺牘文學功能多種多樣:可以抒情,如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林覺民的《與妻書》;也可以寫景,如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可以寫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也可以進謁顯貴,勉勵后學,形成別具特色的書牘文傳統。尺牘講究謀篇布局,文質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