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匯總(精選16篇)
2022年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匯總 篇1
《醉翁亭記》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賞山水的樂趣,領(lǐng)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陰,天氣高爽,霜色潔白,水位下落,石頭露出來,這就是山間的四季。
3.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
《曹劌論戰(zhàn)》
1.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衣食這類養(yǎng)生的東西,不敢獨自享有,必定把它分給別人。
2.“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可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zhàn),就請允許我跟隨著去。”
3.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作戰(zhàn),是靠勇氣的。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士氣衰弱,第三次擊鼓士氣就消失了。
4.小惠未扁,民弗從也。--小恩惠沒有遍及民眾,人民不聽從您。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靈不保佑您。
《鄒忌諷齊王納諫》
1.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早晨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徐公比,誰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偏愛我。
3.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現(xiàn)在齊國的土地方圓一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4.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能夠在公眾場所議論君王的缺點,使我聽到的,受到下等獎賞。
5.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燕、趙、韓、魏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就是所說的在朝廷上戰(zhàn)勝別國。
2022年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匯總 篇2
1、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
2、大江流日月,客心悲未央。——謝洮
3、人眼青山看不厭,傍船白鷗自相親。——劉著
4、公道世間唯白發(fā),貴人頭上不曾饒。——杜枚
5、三更酒醒殘燈在,臥聽瀟瀟雨打篷。——陸游
6、已到窮途猶結(jié)客,風(fēng)塵相贈值千金。——石達開
7、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汀子弟滿天山。——楊昌浚
8、人從斜月天邊去。——吳縉
9、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蘇軾
10、大風(fēng)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說短長。
11、不薄個人愛古人。——杜甫
12、人難再得始為住。——龔自珍
13、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辛棄疾
14、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鄧漢儀
15、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阮籍
16、人言回家樂,爾昔誰得知。——陳師道
17、山圍故國周遭地。潮打空城寂莫回。——劉禹錫
18、大雪滿弓刀。——盧綸
19、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飲奈若何!——韓愈
20、一年又過一年春,百歲曾無百歲人。——宋之問
21、山鳥月中寒,夢醒梅花下。——魏際瑞
22、人言落日是無涯,望極天涯不見家。——李覲
23、五獄尋仙不辭遠,一生好人名山游。——李白
2022年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匯總 篇3
古文句子翻譯
《與朱元思書》
1.急湍甚箭,勐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勐的巨浪好象奔馬。
2.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高山憑依山勢爭著向上,互相比高遠。爭著高聳,筆直的向上,形成千百座山峰。
3.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
--追求高位的人,望見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靜下來了。辦理政務(wù)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
4.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船隨水流飄浮移動,隨心所欲任船所至觀賞景物。
5.好鳥相鳴,嚶嚶成韻。--百鳥相互和鳴,鳴聲和諧動聽。
6.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在白天還像在黃昏時一樣陰暗。
2022年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匯總 篇4
24、人閑桂花落,液靜春山空。——王維
25、誤人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陶淵明
26、山僧不識英雄主,何必曉曉問姓名。——朱元璋
27、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孟浩然
28、十年別淚知多少,不道相逢淚更多。——徐通
29、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李白
30、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嗚蛙。——陸游
31、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32、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
33、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34、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35、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琵琶記
36、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孔融
37、小姑居處本無郎。——李商隱
38、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
39、夕陽牛背無人臥,帶得寒鴉兩兩歸。——張舜民
40、山盟雖在,錦書難托。——陸游
41、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王安石
42、十載青山幾戰(zhàn)塵,還家何處訪情親。——嚴(yán)粲
43、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蘇軾
44、不羨神仙羨少年。——袁枚
45、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
46、千蟑里,長煙落日孤城閉。——范仲庵
47、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近自然。——陶淵明
48、才如江海命如絲。——蘇曼殊
49、心緒逢搖落,秋聲一可聞。——蘇延
2022年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匯總 篇5
50、一片花飛減卻春,風(fēng)飄萬點正愁人。——杜甫
51、不識廬山真面目,只身在此山中。——蘇軾
52、人生有命非由他,有酒不飲奈明何?——韓愈
53、心輕萬事如鴻毛。——李頎
54、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
55、千村萬落如寒食,不見人煙空見花。——韓屋
56、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
57、力撥山兮氣蓋世。——項羽
58、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魏子安
59、不愛江山愛美人。——陳于王
60、不曾識面早相知。——趙翼
61、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
62、夕陽勸客登樓,去色北朝鮮秋繞郭來。——黃景仁
63、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人五候家。——韓翅
64、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來。——丘逢甲
65、無意憐草,人間重晚睛。——李商隱
66、人生識字憂患始。——蘇軾
67、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蘇軾
68、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jīng)
69、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許渾
70、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71、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曹雪芹
72、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份外明。
73、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山空留馬行處。——岑參
74、一人獨釣一江秋。——王士禎
75、僧不解數(shù)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76、又況人之壽,幾人能百歲。——邵雍
77、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行。——杜甫
78、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李白
2022年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匯總 篇6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這些辦法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忍起來,增加他的才干。
2.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國內(nèi)如果沒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國外如果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來的禍患,這樣的國家常常滅亡。
3.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必定先要使他的內(nèi)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jīng)受饑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身受貧困之苦,在他做事時,使他所做的事不順利。
4.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內(nèi)心憂困,思慮堵塞,而后有所作為;憔悴枯藁,表現(xiàn)在臉色上,吟詠嘆息之氣發(fā)于聲音,而后人們才了解他。
2022年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匯總 篇7
關(guān)于雄心壯志的詩句
1.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3.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土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4.乘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5.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關(guān)于哲理性的詩句
1.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2.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fēng)騷數(shù)百年。——朱熹《論詩》
關(guān)于花的詩句
1.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晏殊《浣溪沙
2.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已亥雜詩》
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春望》
4.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醉花陰》
關(guān)于雪的詩句
1.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行路難》
3.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茫茫黃入天。 ——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4.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 ——韓愈《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
5.紛紛暮雪下轅門,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0xx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總結(jié)(三)
關(guān)于馬的詩句
1.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岑參《逢入京使》
2.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3.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 ——馬致遠《天凈沙 秋思》
4.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李白《送友人》
5.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
關(guān)于橋的詩句
1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辛棄疾《西江月》
2.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 ——馬致遠《天凈沙 秋思》
3.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陸游《卜算子 詠梅》
2022年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匯總 篇8
《送東陽馬生序》
1.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他們的學(xué)業(yè)有不精通,德行有不成器的,不是天資低下,就是心思不如我專一罷了,哪里是他人的過錯呢?
2.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那位前輩道德高,聲望重,學(xué)生擠滿了他的屋子,不曾稍微把言辭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
3.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提供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食物味道的享用。
4.余則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我卻穿著破舊的衣服生活在他們中間,毫無羨慕的心。
5.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別人。
6.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朝廷每天有糧食供應(yīng),父母每年有衣服供給。
7.生以鄉(xiāng)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馬生以同鄉(xiāng)晚輩的身份拜見我,寫了一封長信作為表示敬意的禮物。
2022年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匯總 篇9
關(guān)于憂愁的詩句
1.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龔自珍《己亥雜詩》
2.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3.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李清照《醉花陰》
4.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李商隱《無題》
5.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關(guān)于樹的詩句
1.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東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2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馬致遠《天凈沙 秋思》
3.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
4.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曹操《觀滄海》
2022年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匯總 篇10
通假字,漢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簡稱。所謂通假,就是兩個字通用,或者這個字借用為那個字,它們之間語音相同或相近,并沒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所以又稱同音通假或同音假借。
(1)通假字的形式
①“本無其字”的假借字。古代文字少而所記事物多,文字常常不夠用,想記一事而無其字,只有借一同音字來代替。
②“本有其字”的通假字。古人寫作時,不用原字或倉促間想不起原字,而寫成了另外一個音同或音近的字,這就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
(2)通假字的種類
①“聲旁字”代替“形聲字”。
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口技》)(坐——座)
②“形聲字”代替“聲旁字”。
例:使臣奉璧,拜送書于庭。(《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庭——廷)
③同聲旁的字互相代替。
例:無隴斷焉。(《愚公移山》)(隴——壟)
④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代替。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慧)
積累卡片:
常見通假字例釋
以下內(nèi)容按照通假字、本字、釋義、例句及出處順序整理:
說 悅 愉快 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論語·學(xué)而》)
女 汝 你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論語·為政》)
知 智 智慧 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
還 旋 回轉(zhuǎn),掉轉(zhuǎn)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湯 燙 用熱水焐 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
齊 劑 湯藥 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
止 只 僅僅 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狼》)
陰 蔭 樹蔭 綠楊陰里白沙堤(《錢塘湖春行》)
屏 摒 舍去 屏棄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為學(xué)》)
帖 貼 粘 對鏡帖花黃(《木蘭詩》)
火 伙 同伴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木蘭詩》)
竦 聳 高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觀滄海》)
爭 怎 怎樣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
見 現(xiàn) 出現(xiàn)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頭忽見(《西江月》)
要 邀 邀請 便要還家(《桃花源記》)
指 直 一直 指通豫南(《愚公移山》)
亡 無 沒有 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愚公移山》)
厝 措 放置 一厝朔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
那 哪 怎么 問渠那得清如許(《觀書有感》)
闕 缺
①中斷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
②缺點 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出師表》)
強 僵 僵硬 昂首觀之,項為之強(《童趣》)
道 導(dǎo) 引導(dǎo) 儐者更道,從大門入(《晏子春秋》)
曷 何 什么 縛者曷為者也(《晏子春秋》)
輯 緝 連綴 飾以玫瑰,輯以翡翠(《買櫝還珠》)
熙 嬉 開玩笑 圣人非所與熙也(《晏子春秋》)
零丁 伶仃 孤苦無依 零丁洋里嘆零丁(《過零丁洋》)
距 拒 抵擋,抵抗 公輸盤九設(shè)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
圉 御 抵擋 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輸》)
2022年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匯總 篇11
中考語文成語01、黯然失色:暗淡地失去光澤,形容相形之下顯得遜色,也形容神情沮喪,無精打采。
02、暗送秋波:既指指有情人暗中眉目傳情,也指含蓄地給另從傳遞消息。也指獻媚取寵,暗中勾結(jié)。
03、按圖索驥:既比喻辦事機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線索尋找。
04、暗送秋波:既指獻媚取寵,暗中勾結(jié),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傳情。
05、哀而不傷:形容詩歌、音樂優(yōu)美雅致,感情適度。也比喻做事適中,沒有過與不及之處。
06、不絕如縷:像一根似斷未斷的細線那樣,形容事情十分危急。也用以比喻聲音徽弱,或某種技藝后繼乏人。
07、不翼而飛:比喻言論或消息流傳得極快;也用以指東西丟失。
08、鞭辟入里:形容言辭或文章說理透徹,也形容領(lǐng)會深刻。(鞭辟:鞭策;里:里層)。
09、不省人事:昏迷,失去了知覺。也指不懂得人情世事。
10、不怕官,只怕管: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權(quán)威。也指在人管轄之下,一切只能聽命于他。
1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進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親歷艱險就不能取得成功。
12、比翼雙飛:比喻夫妻恩愛,朝夕相伴。也比喻互相幫助,共同前進。
13、兵強馬壯:形容戰(zhàn)斗力量的充足,也比喻勢力的強大。
14、不贊一詞:指文章寫得很好,別人不能再添一句話。也指一言不發(fā)。
15、不登大雅之堂:大雅:舊時指對文學(xué)、藝術(shù)有一套“雅正”標(biāo)準(zhǔn)的人;堂:廳堂。意思是粗俗的文藝作品是不能拿到大雅之人的堂前去觀賞的。有時也指沒有見過大場面的或不配參與大場面的人。
2022年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匯總 篇12
文言文句子翻譯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這些辦法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忍起來,增加他的才干。
2.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國內(nèi)如果沒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國外如果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來的禍患,這樣的國家常常滅亡。
3.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必定先要使他的內(nèi)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jīng)受饑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身受貧困之苦,在他做事時,使他所做的事不順利。
4.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內(nèi)心憂困,思慮堵塞,而后有所作為;憔悴枯藁,表現(xiàn)在臉色上,吟詠嘆息之氣發(fā)于聲音,而后人們才了解他。
2022年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匯總 篇13
感悟說明語言。
修飾性、限制性詞語(如:基本上、大約、比較、一般、極個別、大多數(shù)、更、也許、常常、在當(dāng)時、絕大部分、主要、幾乎……)能否刪除或替換,為什么?
語言準(zhǔn)確類答題方法:
1.“”詞好在哪里?
★答題方式:用了“”詞,生動地(準(zhǔn)確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夠激發(fā)讀者的興趣(符合實際情況,具有科學(xué)性)。
2.文中加點的詞語能否刪去:這樣的題目分四步:
A:判斷,一般是不能刪
B:解釋這個詞語在這句話中的含義,在程度.狀態(tài).性質(zhì).范圍等方面加以限制.
C.比較:即比較刪掉這個詞語與沒有刪掉以前的區(qū)別,一定要結(jié)合具體的句子進行分析,意思變?yōu)?ldquo;…“,與實際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D結(jié)尾一定要有這樣的句子:這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嚴(yán)密性、準(zhǔn)確性與科學(xué)性。
★答題模式:不能刪。因為“”詞表示……,刪掉后句子的意思就變成了…,這與文意不符。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嚴(yán)密性、準(zhǔn)確性與科學(xué)性。
2022年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匯總 篇14
中考語文考點古文句子翻譯 《岳陽樓記》
1.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_--在朝做官就擔(dān)憂他的人民,不在朝做官就擔(dān)憂他的君主。
4.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憂之后才樂”吧。
2022年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匯總 篇15
17.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
譯:君子總是責(zé)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1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
譯: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凈,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負擔(dān)很重,就常憂慮、擔(dān)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wěn)的樣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論語》
譯: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借口,絕不把責(zé)任推向別人,后來發(fā)展為成語“怨天尤人”。
20.不遷怒,不貳過。 ——《論語》
譯:犯了錯誤,不要遷怒別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則亂大謀。 ——《論語》
譯:不該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堅持不干,叫“忍”。對小事不忍,沒忍性,就會影響大局,壞了大事。
22.小人之過也必文。 ——《論語》
譯:小人對自己的過錯必定加以掩飾。
2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論語》
譯: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就是真的過錯了。
24.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 ——《論語》
譯:君子致力于根本,確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產(chǎn)生。
2022年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匯總 篇16
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舉例子、提建議、說看法或暢想未來。
1、常見寫作方法、表現(xiàn)手法
聯(lián)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較、對比、襯托、反襯、烘托、以小見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筆和鋪墊、前后照應(yīng)(呼應(yīng))、直接(間接)描寫、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
(1)象征(托物言志):通過詠物來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體植物、動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將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現(xiàn)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托深遠之意。
(2)襯托:以他體從正面、反面兩個角度陪襯本體。作用:突出本體的特征。
(3)對比: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
作用:鮮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過描寫具體生動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場景,表達作者某種真摯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
(5)先抑后揚:先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爾后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內(nèi)在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作用:突出強調(diào)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側(cè)面(間接)描寫:側(cè)面烘托出該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結(jié)構(gòu)更加集中緊湊,表達更為簡潔精練。
直接和間接描寫方法結(jié)合運用,可以使被描寫的人物或景物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
(7)伏筆和鋪墊:作用:內(nèi)容前后照應(yīng),情節(jié)嚴(yán)絲合縫。
(8)照應(yīng):記敘文:使文章渾然一體,整體感強,突出主題。
議論文:強化論點。散文:反復(fù)地抒發(fā)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聯(lián)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
作用:豐富文章內(nèi)容,使人物形象更豐滿,性格更鮮明突出,情節(jié)更生動感人。
20xx中考語文必背知識點總結(jié)(二)
掌握說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征
“運用了……的說明方法,……說明了(說明對象)的……(特點)。”
1分類別:把……分別加以說明,顯得條理清楚
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強了說服力,也增強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動形象說明了……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詮釋:對……進一步解釋說明,讓讀者對……有進一步的認識.
5舉例子:具體說明……的特點,從而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6下定義:準(zhǔn)確而簡明地揭示了……的本質(zhì)特點,使說明更加嚴(yán)密。
7作比較:把……和……相互比較,突出強調(diào)了……的特點.
8列數(shù)字:用具體的數(shù)據(jù)……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準(zhǔn)確更有說服力。
9.列圖表:具體說明了……特點,使說明更簡明更直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