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語文先讀后寫:攀登科技高峰
(選自《今晚報》,有刪節)
1.能源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時代?
題型解析:此題考查考生快速、準確地提取、篩選信息的能力。這道題難度不高,考生只要認真閱讀全文,一般都能得分。
失誤分析:粗心大意,沒有仔細閱讀全文而歸納不全;不善于歸納相關信息。
參考答案:固體燃料時代,液體燃料時代,燃氣時代。
2.氫氣作為新能源有哪些優點?(用原句作答)
題型解析:此題同樣考查考生快速、準確地提取、篩選信息的能力。與第1題不同的是:此題只要在文中找出氫氣作為新能源優點的原句就行。
失誤分析:不善于比較和準確篩選信息;所找的原文語句過多,概括性不強,因而被扣分。
參考答案:發熱量高,燃燒后一點也不污染環境,是可再生的燃氣資源。
3.畫線句①“這兩方面相互促進”中“這”指代什么?
題型解析:此題考查考生對關鍵詞語的理解。這種題在中考中出現得比較多,答此類題有規律可循,所以得分率較高。
失誤分析:(1)一般來說,指示代詞“這”“那”所指內容多從代詞前面的文字中找答案(注:少數代詞指代的內容在代詞后面)。失誤的考生多數是對代詞的指代用法不熟悉,沒掌握“這”的指代規律;(2)沒有抓住“一方面”和“另一方面”這兩個關鍵詞去分析。
參考答案:挖掘技術發達起來,煤和石油更容易開采了;新的交通工具和大型工廠的出現,使得人類對石油的需求量增大。
4.畫線句②“它的唯一產物是不對環境產生污染的水”中“唯一”能刪嗎?為什么?
題型解析:此題考查考生對說明文語言準確性的理解。此類題在中考中是一個重要的考點。出題方式有:(1)“某某詞”能刪嗎?為什么?(2)“某某詞”好在哪里?為什么?(3)請找出能體現說明文語言準確性、科學性的句子來分析。(4)本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失誤分析:有的考生錯誤地認為只有使用數據才是準確的,沒注意分析限制性詞語在句中的作用。
參考答案:不能刪。“唯一”突出了氫氣燃燒對環境無污染的優點,充分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用詞的準確性。
5.本文使用了多種說明方法,請任選一種簡析其效果。
題型解析:此題考查考生對說明方法的掌握情況。為了把事物的特征說清楚,或者把事理闡釋明白,就要使用恰當的說明方法。常見的說明方法有以下九種:列數字(列數據)、打比方、舉例子、下定義、分類別、作比較、作詮釋、畫圖表、摹狀貌。
失誤分析:(1)部分考生沒有掌握常見的說明方法,對說明方法的作用理解不透徹,往往一看到敘述性的文字,就認定為舉例子。如“德國目前已經開始進行液體和氣體氫供給基本建設項目的準備,計劃到XX年將建成約3000個氫氣氣站。”說明文中的舉例子是為了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在讀者不易懂的情況下才舉例子的。聯系前一句分析,此句沒有這方面的作用,故沒有采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2)沒把握好這類題的答題技巧——應結合文章分析;(3)只寫出了是何種說明方法,沒有指出其作用。
參考答案:示例一:分類別。例:固體燃料時代、液體燃料時代、燃氣時代的劃分,使說明條理清楚。示例二:作比較。例:把天然氣與煤、石油在發熱量、污染環境程度等方面作比較,突出了天然氣作為燃氣時代的能源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