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九年級語文教案 > 《世說新語》教案(精選21篇)

《世說新語》教案

發(fā)布時間:2023-07-13

《世說新語》教案(精選21篇)

《世說新語》教案 篇1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

  1、俄而雪驟,公欣然曰 1、俄而:片刻。 驟:急速。欣然:高興的樣子

  2、撒鹽空中差可擬 2、擬:比,比擬

  3、未若柳絮因風起 3、未若: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去:離開。 乃:才

  5、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5、期:約定 。 委:舍棄

  6、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6、引:拉 。 顧:回頭看

  7、尊君在不? 7、“不”通“否”

  8、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 8、集:集會

  二、寫出《陳太丘與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闡述的是為人處事一定要忠信,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三、閱讀《世說新語》回答問題 答案

  1、《詠雪》一文營造了一種怎么樣的家庭氣氛?你對此有何感受? 營造了一種溫暖、和諧、愉快的家庭氣氛。和諧、平等、寬松的家庭氣氛對于開發(fā)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處。

  2、為什么樣“公大笑樂”?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fā)? “公大笑樂”是因為孩子們的比喻生動、形象。我們應(yīng)該注意培養(yǎng)自己的想像力。

  3、你認為陳紀這個孩子怎么樣?他有哪些特點?你受到什么啟發(fā)? 陳元方是一個聰穎機智,有禮有節(jié)的兒童。待人接物要誠實、守信、尊重他人。

《世說新語》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①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③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復(fù)述課文。查閱有關(guān)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guān)作者及作品的資料。教學方式:誦讀、復(fù)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nèi)容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詠雪》講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里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蘊表現(xiàn)出了詠絮之才。《陳太丘與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著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教學設(shè)計

  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

  請一名同學講述“司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導(dǎo)人

  同學們,其實像司馬光這樣聰明的中國古代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誦讀課文

  教師教讀

  (由于學生文言文知識不夠,誦讀可能有一定困難,所以,教師要一句一句教讀。教師教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diào),體會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jié)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dǎo),如句讀、語調(diào)等。重點突出“讀”的環(huán)節(jié),力爭當堂成誦。

  (過渡)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要求復(fù)述,為疏通課文打好基礎(chǔ)。學生四人小組復(fù)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復(fù)述。

  疏通文意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導(dǎo)學

  ①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zhì)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dǎo)。

  ②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jié)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詠雪》問題組:(可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a.“寒雪”“內(nèi)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b.聯(lián)系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結(jié)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體投影下大雪的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再討論分析。)

  d.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學生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于詠雪的名句,讓學生拓展思維。

  [教師導(dǎo)學]

  以上的學習,同學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得很好。運用以上的學習方式學習下一篇,希望同學們的收獲更大。

  《陳太丘與友期》問題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

  c.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d.多媒體放一段錄像,讓學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錯誤,如無條件,可讓學生討論:家里來了客人,家長不在家,你是怎樣接待的?談?wù)勀愕木唧w做法。

  作業(yè) 

  ①完成課后練習

  ②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查閱《世說新語》,講給其他同學聽。

  小結(jié)

  從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入手,聯(lián)系生活實際,注重所學知識的運用,是這節(jié)課的重要的內(nèi)容。閱讀淺易日文言文,積累文言詞語,學習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世說新語》教案 篇3

  課文解讀: 

  本文故事性強,對七年級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盡管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家庭生活展開,跟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貼近,所以學習起來會很容易。關(guān)鍵是引導(dǎo)學生理解人物形象,組織討論有爭論的問題,鼓勵有創(chuàng)見性的意見。 

  設(shè)計依據(jù): 

  1.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倡導(dǎo)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 

  2.關(guān)照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倡導(dǎo)學生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 

  3.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所體驗、感悟和思考。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dǎo)入,板書課題和聰明樹 

  同學們,老師在黑板上畫一幅畫,大家猜猜老師想畫的是什么?(老師畫一簡筆畫樹,樹干上的枝*手面用來寫人名,幾個直線就可完成此棵樹)學生答:樹。教師:真聰明!對!這是一棵樹,而且是棵“聰明樹”!凡是名字被寫到樹上的人表示他非常的聰明!我們在小學學到了我國古代哪些聰明少年?請告訴老師,我將把他的名字寫到“聰明樹”上。像這樣的少年我國古代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學習劉義慶所著的《世說新語》中的兩則,再去認識幾位這樣的少年。(板書課題) 

  二、字詞識讀,理解文意 

  1.讀――學生自讀,把握節(jié)奏:請大家先自由的將課文讀一遍,當你能夠流利朗讀的時候請舉手,最先舉手并流利朗讀課文的同學,你的名字將被寫在“聰明樹”上。(待學生舉手后請學生朗讀,師生訂正后并請其他同學評判是否可上“聰明樹”。) 

  2.問――自讀提問,詞句積累:俗話說,學習貴有疑問,沒有疑問就沒有學問。現(xiàn)在請大家結(jié)合書下的注釋看書,看看有沒有不懂的詞句,如果有請舉手告訴大家,由同學和老師幫你解決,問題提的最好的同學,你將是最會提問的聰明學生,“聰明樹”上的位置已經(jīng)幫你留好了!(學生提問,師生互答) 

  3.背――比賽背誦,培養(yǎng)能力:大家問題提的都很好。老師還想知道我們班上哪位同學最會背書。《詠雪》一文只有六句話,現(xiàn)在請你開始背誦這則故事,當你能的時候請舉手,你的名字將會從“聰明樹”會背的枝丫上長出來。(學生讀書、背誦、上“聰明樹”) 

  4.述――創(chuàng)新講述,發(fā)展思維:我們都喜歡聽故事,老師想請一個同學把第二個故事講給我們聽一下,不過你想上“聰明樹”的話就必須創(chuàng)新,試著用陳元方或友人的口吻講述。(老師提示故事中人物說話的語氣,這樣才能講的生動。講的好的上“聰明樹”) 

  三、問題研討,拓展思維 

  1.分組討論一:現(xiàn)在“聰明樹”上已有了許多聰明的少年,《詠雪》一文中也有兩個聰明的少年,現(xiàn)在如果他們兩人中只有一個人可上“聰明樹”,你同意誰上?為什么? 

  2.分組討論二:第二則故事中友人已下車向元方道歉,但元方仍入門不顧,這是否失禮?如果失禮他將不能上“聰明樹”,你是否同意陳元方上“聰明樹”?說說理由。 

  四、知識遷移,搜理積累 

  現(xiàn)在“聰明樹”的頂端還有兩個位置,名字被寫到這個位置的人你將是最聰明的。誰是我們班最聰明的學生?現(xiàn)在老師出個題目考考你。 

  思考:《詠雪》中謝朗和謝道韞將“紛紛白雪”分別比作“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你還能不能說說“紛紛白雪”像什么?說的好,你的名字將被寫到聰明樹的頂端。 

  五、激情總結(jié) 

  今于老師有幸同大家一起認識了才華出眾的謝道韞,明白事理的陳元方;老師更有幸的是認識了我們班上許多會讀、會問、會背、會講、會說的聰明學生!讓我們今后每節(jié)課都能像今天這節(jié)課這樣聰明,把屬于我們自己的“聰明樹”澆灌的更高更大!

《世說新語》教案 篇4

  《期行》《乘船》兩則短文都以“誠信”為主旨,告訴人們要重諾守信。七年級學生初接觸文言文,在教學時,指導(dǎo)學生了解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重點指導(dǎo)學生理解課文的疑難詞句,體會短文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中,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適當點撥為輔,要求學生閱讀后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教法學法]

  運用文言文三步習讀法:即認讀、品讀、創(chuàng)讀進行教學。首先掃除文字的讀音障礙,特別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讀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讀停頓;再在指導(dǎo)學生疏通文意的基礎(chǔ)上理清故事情節(jié),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故事,推究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第三步是引導(dǎo)學生對作品中的人物進行審美評價,鼓勵學生多角度審美,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

  第二篇短文《乘船》以學生自學為主,用競賽方式檢測學習效果。

  [教學流程]

  第1課時

  (一)導(dǎo)人新課

  1•導(dǎo)語。\\\'誠信\\\'是做人的準則,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就是一個崇尚誠信的民族,在我國五干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流淌著許許多多的像\\\'曾子殺豬\\\'這樣的誠信故事。今天,就讓我們擷取其中的兩朵小浪花,伴隨著古人的足跡,去尋訪誠信的真諦吧!

  2•簡介作家作品。

  (世說新語)作者劉義慶(403一-牡u,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宗親,襲封臨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務(wù),任荊州刺史等職,有政績。為人簡素,愛好文學。身邊聚集了不少文人學士。《世說新語》是他和手下人雜采眾書編纂而成,是我國最早的筆記小說。全文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36個門類。記載了從漢末到東晉豪門貴族和官僚士大夫階層的軼事,較為集中地反映了當時社會上層人物的精神狀態(tài)和生活情況。

  (二)指導(dǎo)學生了解學習文言小說的一般方法

  l•引語:你們覺得文言文要怎樣學?

  2•學生交流,歸納。

  3•文言文三步習讀法。

  (1)認讀:辨讀字詞,朗讀課文;

  (2)品讀:理解文意,推究主旨;

  (3)創(chuàng)讀:審美評價,延伸創(chuàng)造。

  (三)學習《期行》

  1•指名朗讀課文,師生共同修正,齊讀課文。

  2•品讀。

  (1)疏通文意。學生借助注釋理解文章大意。重點詞語教師予以點撥。

  (2)通過討論,理清故事情節(jié)。

  (3)同桌互述故事,推薦優(yōu)秀者上講臺表演。

  (要求表演的學生注意語氣、神態(tài),力求繪聲繪色,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完后認真點評)

  (4)探究主旨:《期行》讓人明白一個怎樣的道理了

  (要點提示:告訴人們誠信是立世之本,要人們做一個守信的人)

  3•創(chuàng)讀。

  (1)齊讀課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讀)。

  (2)《期行》這篇文言小說短小精悍,全文不足150字,但故事情節(jié)完整,人物性格刻畫得栩栩如生,你能否就文中一兩個人物的言行,談?wù)勛约旱目捶?

  (學生自由探究,可能大多數(shù)學生會贊賞元方的做法,斥責\\\'友人\\\'的無禮。如果學生說陳太丘、元方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容\\\'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

  (3)\\\'元方人門不顧\\\'友人,試設(shè)想,友人會怎么想或怎么做?

  (四)小結(jié)

  第二課時

  (一)導(dǎo)入

  上一節(jié)課紿同學們介紹了文言文三步習讀法,大家還記得嗎?(回顧上一節(jié)文言文的學習方法)這堂課我們學習《世說新語》中的另一篇《乘船》,今天,老師既要測試一下你們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要看看你們團結(jié)合作的精神。

  (二)分小組學習《乘船》,教師巡視指導(dǎo)

  1•小組交流學習方案(方案應(yīng)有學習步驟的安排,有問題的設(shè)計和解答,還可以有疑難問題的提出)。

  2•選定并修改完善學習方案提交班上交流。

  3•按照確定的學習方案,小組合作學習,疑難問題可求助老師。

  (三)設(shè)置問題由學生答題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中的\\\'避\\\'是什么意思?

  \\\'幸尚寬\\\'中的\\\'幸\\\'是什么意思?

  \\\'王欲舍所攜人\\\'的\\\'舍\\\'與\\\'太丘舍去。的\\\'舍\\\'意思一樣嗎?

  \\\'寧可以急相棄邪?\\\'是設(shè)問還是反問?

  翻譯句子(每組推一人抽題答讀原句,說譯文)。

  (1)幸尚寬,何為不可

  (2)本所以疑,正為此耳

  (3)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

  (4)世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

  4•共答題

  (1)作者創(chuàng)作這個故事,目的是讓人們明白一個怎樣的道理呢?

  (2)華歆與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評價?

  5•《世說新語》的故事篇幅都很短小,但能通過人物的片言只語或行為細節(jié)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征,鮮明生動。《期行》中的(友人)\\\'下車引之\\\'¨元方人門不顧\\\',《乘船》中的一人求助的動作描寫,簡直像幾幅漫畫,你能根據(jù)故事的內(nèi)容用筆畫出來嗎?

  (四)總結(jié)

  (五)作業(yè)

《世說新語》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3、能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基本內(nèi)容,并能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學法指導(dǎo):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新課:

  以猜謎語導(dǎo)入。

  一片兩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千萬片,

  飛入蘆花皆不見。

  (謎底:雪花)

  二、檢查學生課前準備情況。

  1、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

  2、查閱有關(guān)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1)介紹劉義慶

  作者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宗親,襲封臨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務(wù),任荊州刺史等職,有政績。為人簡素,愛好文學,身邊聚集了不少文人學士。《世說新語》是他和手下人雜采眾書編纂而成,是我國最早的筆記小說。全書記載了從漢末到東晉豪門貴族和官僚士大夫階層的逸聞軼事,較為集中地反映了當時社會上層人物的精神狀態(tài)和生活情況。

  (2)介紹《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筆記小說集,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 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由劉義慶組織文人編寫。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不作任何夸飾,主要記錄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了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誕的風氣。被魯迅先生稱作“一部名士的教科書”。全書有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三、 初讀課文(讀課文時注意正音、句讀、節(jié)奏,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體會語感), 結(jié)合書下注釋,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記錄不理解的詞句)。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1、把握重點字詞:

  (1)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

  兒女:子侄輩,現(xiàn)代專指兒子和女兒  俄而:不久,一會兒。 驟:迅速

  欣然:高興的樣子

  (2) 空中撒鹽差可擬    差,大致,差不多。擬,相比。

  (3) 未若柳絮因風起    未若:比不上

  2、把握重點語句:

  (1)撒鹽空中差可擬。 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

  (2)未若柳絮因風起。 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用自己的話復(fù)述課文內(nèi)容,重點把握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結(jié)果。

  五、三讀課文,探究問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zhì)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dǎo)。)

  1、本文給我們營造了怎樣一種家庭氛圍?你是從哪些描寫中感受到的?

  (參考:家庭氛圍:融洽、歡樂、輕松、溫馨等,詞語:“寒雪、內(nèi)集、欣然、大笑” “樂”等。)

  2、“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最好?

  有人認為謝太傅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有人認為“笑”前喻,“樂”后喻;有人認為謝太傅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文章雖然沒有明確交代謝太傅的評價,但從文末補充謝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贊賞謝道韞的才氣。意在言外,確實耐人尋味。

  3、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你認為哪個最為貼切、生動、新穎?為什么?

  飛揚之態(tài) 形似

  柳絮因風起 輕盈之雅 神似

  文化內(nèi)蘊 韻味

  六、 拓展延伸

  1、 欣賞古人對飛雪的描寫 :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

  剩喜滿天飛玉蝶,不嫌幽谷阻黃鶯。 ──華幼武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李白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高駢

  戰(zhàn)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 。——張元作

  玉花飛半夜,翠浪舞明年。 ——蘇軾

  街飛轡踏瓊英,四顧全疑在玉京。——裴夷直

  落盡瓊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無香。——楊萬里

  -------------

  古人詠雪的詩句寫得如此精妙,怎樣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歸納:由“形似”到“神似”,有韻味。

  2、學生嘗試運用比喻,想像寫作:

  英語中有26個字母,從這些大寫字母中任選幾個,發(fā)揮想象,仿寫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

  b是兩個聯(lián)結(jié)的心,是友誼。

  c是未滿的月牙兒,是缺憾

  學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時適時師生共點評!

  七、布置作業(yè):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dǎo)人新課:

  “誠信”是做人的準則,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就是一個崇尚誠信的民族,在我國五干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流淌著許許多多的像“曾子殺豬”這樣的誠信故事。今天,就讓我們擷取其中的一朵小浪花,伴隨著古人的足跡,去尋訪誠信的真諦吧!

  二、 初讀課文 ,結(jié)合書下注釋,疏通文意。(如有不懂的字、詞、句圈出來,通過查詞典,或互相討論來解決,教師巡回釋疑,檢查,并和同學一起討論疑難問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把握重點字詞:

  a、與友期行 :約定  太丘舍去 :放棄;離開  去后乃至 :才;到

  相委而去 :丟棄  則是無信 :信用     下車引之 :拉

  入門不顧 :回頭看    尊君在不:通“否”,表疑問

  b、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

  君:您,有禮貌地稱呼對方。

  尊君:您的父親,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家君:我的父親,謙詞,對別人稱自己的父親。

  教師補充:平時遇到的一些尊稱有:令尊、令堂、令郎、令愛;

  謙稱有:家父(家嚴)、家母(家慈)、家姊、舍妹(弟)、犬子。

  2、把握重點語句(注意文言中的省略現(xiàn)象)

  ①期日中,(友)過中不至。

  太丘與朋友約定的時間是正午,(朋友)過了正午還沒有到來。

  ②(家君)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家君)不是人啊!與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我走了。

  ③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您跟我爸爸約好正午一同出發(fā),(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

  三、再讀課文,復(fù)述故事。

  復(fù)述時注意以下問題:1.本文描寫了幾個人物?重點描寫的是誰?(友人、元方)

  2.通過哪些方法來描寫人物的?通過有關(guān)語句確定。(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

  四、三讀課文,探究人物性格。

  1.文章通過語言、動作、神態(tài)來描寫人物,文中人物分別具有怎樣的性格?通過有關(guān)語句確定。(交流討論。)

  a、陳太丘

  誠實守信(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

  b、友人

  言而無信(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

  言語無禮(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知錯能改 (友人慚,下車引之。)

  c、元方

  懂禮識義(待君久不至,已去)

  義正詞嚴(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童真無邪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還有“元方入門不顧”都是童真無邪的表現(xiàn))

  2、結(jié)尾處,在友人“慚”“下車引之”時,元方卻“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1)不過分。因為元方認為這種無信無禮之人,不值得與他交談。表現(xiàn)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2)太過分。既然友人已經(jīng)感到慚愧了,對父親的朋友應(yīng)當以禮相待。

  五、拓展延伸:

  1、請同學們說出有關(guān)誠信的名言。

  言必信,行必果。 ——墨子

  生來一諾比黃金,哪肯風塵負此心。 ——顧炎武

  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   ——莎士比亞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話才有信用。 ——[波斯]昂蘇爾•瑪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英]赫伯特

  履行諾言是名譽的標志。 ——[法] 諺語

  2.假如你是友人,或者是元方,在本課的特定情境中,你在言談和舉止方面應(yīng)該怎樣做?

  a.友人:

  1) 先道歉,解釋自己遲到的原因。

  2) 求得別人的原諒,今后注意改正。

  3) 不應(yīng)該在孩子面前罵人,更不應(yīng)該罵人家的父親。

  4) 找別的機會向陳太丘父子道歉。

  5) 今后一定要遵守時間,言而有信。

  b.元方:

  1)和元方一樣有理有據(jù),指出友人的錯誤。

  2)應(yīng)該始終有禮貌,不能對客人置之不理。

  3)要給人以改錯的機會,允許人家道歉。

  4)不要管大人之間的事。

  六、布置作業(yè):背誦課文

《世說新語》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 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 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學法指導(dǎo):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著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 

  導(dǎo)入:請同學講述聰明的中國古代少年的故事。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 在我國的文學史上誕生過無數(shù)著名的傳世名作。而古代小說又是其中最燦爛的一個部分,大家知道哪些古代小說呢? 任何一個偉大的作品都是在繼承前人成果的基礎(chǔ)上才產(chǎn)生的,古代小說的源頭在哪里?六朝時期風行一時的筆記體小說就是古典小說的搖籃。古代小說和現(xiàn)代小說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古代小說所記得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不作任何夸飾。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世說新語》就是六朝志人小說代表作,劉義慶編著。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描寫從東漢到劉宋時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二、 疏通句篇: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分正確停頓。(自讀過程中有疑問則舉手提出)——請學生試讀課文——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三、 理解文義、探究深層含義: 

  1、結(jié)合書下注釋,理解句意、文意: 

  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譯文: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wù)撛娢摹:鋈婚g,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地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2、請學生用自己的話復(fù)述課文內(nèi)容 

  3、提問:大家對于課文有沒有什么疑問?(引入下面的問題組) 

  (1) 文中的這一家人是在一種怎樣的氛圍下聚會的?(輕松,溫馨)從哪里看出來?(內(nèi)集,欣然,大笑) 

  明確:文章交代詠雪背景只有一句話:“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別看這短短的十五個字,涵蓋的內(nèi)容卻相當多。東晉的謝氏家族是個赫赫有名的詩書官宦之家,在這樣的家族里,遇到雪天無法外出,才有“講論文義”的雅興,召集人兼主講人當然是謝太傅謝安,聽眾是“兒女”們。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全都說到了。 

  (2)“公大笑”一句中省略了謝安的話,如果你是謝安,你會說出什么話來?“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 文末為什么要強調(diào)謝道韞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種贊揚與敬佩) 

  明確;下面接著寫主要事件—詠雪。主講人問道:“白雪紛紛何所似?”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錄下來了兩個答案,主講人對這兩個答案的優(yōu)劣未做評定,只是“大笑樂”而已,十分耐人尋味。作者也沒有表態(tài),但最后補充交代了道韞的身份,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贊賞道韞的才氣。 

  4、 總結(jié):全文以寥寥數(shù)筆,就將當時的環(huán)境和一個生動的人物形象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作者能做到這一點,關(guān)鍵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煉生動的語言,點出了人物與環(huán)境的特點,使之躍然紙上。這一則被編入書中“言語”,文章只將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客觀地寫出,未加任何評論,但作者的意圖是明顯的,誰的語言好,誰都不好,可一望而知。這正是本書敘事的一大特點。 

  四、 拓展延伸: 

  我們先看看蘇軾的兩首詞,都與飛雪有關(guān):“去年相送,余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水晶鹽,為誰甜?手把梅花,東望陶潛。……”這兩首詞把景色和人物情感交織在一起,表達的是什么情感?(都表達了思念之情)。大家能不能想一些恰當?shù)谋扔鱽硇稳莶煌难┚啊?nbsp;

  五、布置作業(yè):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dǎo),如句讀、語調(diào)等。重點突出“讀”的環(huán)節(jié),力爭當堂成誦。 

  第二課時 

  一、 檢查第一篇的學習情況。 

  二、 疏通句篇:《陳太丘與友期》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分正確停頓。(自讀過程中有疑問則舉手提出)——請學生試讀課文——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三、 理解文義、探究深層含義: 

  1、結(jié)合書下注釋,理解句意、文意(如有不懂的地方可由全班討論) 

  1、 請大家在討論時注意下列句子中的詞: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陳太丘跟一個朋友約定一同出門,約好正午時碰頭。正午已過,不見那朋友來,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來。太丘的長子陳元方那年七歲,當時正在門外玩。那人便問元方:“你爸爸在家嗎?”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來,他已經(jīng)走了。”那人便發(fā)起脾氣來,罵道:“真不是東西!跟別人約好一塊兒走,卻把別人丟下,自個兒走了。” 元方說:“您跟我爸爸約好正午一同出發(fā),您正午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那人感到慚愧,便從車里下來,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3、《陳太丘與友期》問題組: 

  (1) 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禮貌的稱呼對方;“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家君”對人稱自己父親時的謙詞) 

  (2) 從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陳太丘的朋友是個什么樣的人?(暴躁、易怒)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 

  (3) 結(jié)尾處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1)不過分。因為元方認為這種無信無禮之人,不值得與他交談。表現(xiàn)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2)太過分。既然友人已經(jīng)感到慚愧了,對父親的朋友應(yīng)當以禮相待。) 

  (4)《陳太丘與友期》被編入書中“方正”一門,“方正”就是剛正不阿,為人正派的意思。為什么沒有列入“夙惠”一門?(“夙惠”是專門記錄聰明兒童的故事。這一則故事雖然也表現(xiàn)了他的聰明,但主要是寫他懂得為人的道理,“無信”、“無禮”兩個詞的是全文核心,可見作者的意圖是責備客人,從反面來說“信”、“禮”的重要性,所以……) 

  (5)討論:家里來了客人,家長不在家,你是怎樣接待的?談?wù)勀愕木唧w做法。 

  4、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dǎo),如句讀、語調(diào)等。重點突出“讀”的環(huán)節(jié),力爭當堂成誦。 

  5、 讓學生表演這篇的情景。 

  6、 總結(jié):全文以寥寥數(shù)筆,就將當時的環(huán)境和一個生動的人物形象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作者能做到這一點,關(guān)鍵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煉生動的語言,點出了人物與環(huán)境的特點,使之躍然紙上。 

  四、拓展延伸: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客有問陳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 :“吾(于)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下為淵泉為潤。當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 

  問題:(1)用自己的話復(fù)述原文的內(nèi)容。(2) 陳季方真的不知道自己父親有無功德嗎? 

  五、作業(yè) : 

  1、完成課后練習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查閱《世說新語》,講給其他同學聽。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慧。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客設(shè)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時君家果。”兒應(yīng)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3、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王圭)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4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 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后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魏武將見匈奴使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世說新語》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①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③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復(fù)述課文。查閱有關(guān)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guān)作者及作品的資料。教學方式:誦讀、復(fù)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nèi)容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詠雪》講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里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蘊表現(xiàn)出了詠絮之才。《陳太丘與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著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教學設(shè)計

  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

  請一名同學講述“司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導(dǎo)人

  同學們,其實像司馬光這樣聰明的中國古代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誦讀課文

  教師教讀

  (由于學生文言文知識不夠,誦讀可能有一定困難,所以,教師要一句一句教讀。教師教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diào),體會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jié)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dǎo),如句讀、語調(diào)等。重點突出“讀”的環(huán)節(jié),力爭當堂成誦。

  (過渡)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要求復(fù)述,為疏通課文打好基礎(chǔ)。學生四人小組復(fù)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復(fù)述。

  疏通文意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導(dǎo)學

  ①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zhì)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dǎo)。

  ②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jié)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詠雪》問題組:(可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a.“寒雪”“內(nèi)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b.聯(lián)系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結(jié)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體投影下大雪的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再討論分析。)

  d.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學生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于詠雪的名句,讓學生拓展思維。

  [教師導(dǎo)學]

  以上的學習,同學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得很好。運用以上的學習方式學習下一篇,希望同學們的收獲更大。

  《陳太丘與友期》問題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

  c.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d.多媒體放一段錄像,讓學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錯誤,如無條件,可讓學生討論:家里來了客人,家長不在家,你是怎樣接待的?談?wù)勀愕木唧w做法。

  作業(yè) 

  ①完成課后練習

  ②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查閱《世說新語》,講給其他同學聽。

  小結(jié)

  從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入手,聯(lián)系生活實際,注重所學知識的運用,是這節(jié)課的重要的內(nèi)容。閱讀淺易日文言文,積累文言詞語,學習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世說新語》教案 篇8

  25  《世說新語》

  ○教學目標 

  ①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③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復(fù)述課文。查閱有關(guān)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guān)作者及作品的資料。教學方式:誦讀、復(fù)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nèi)容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詠雪》講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里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蘊表現(xiàn)出了詠絮之才。《陳太丘與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著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教學設(shè)計

  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

  請一名同學講述“司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導(dǎo)人

  同學們,其實像司馬光這樣聰明的中國古代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誦讀課文

  教師教讀

  (由于學生文言文知識不夠,誦讀可能有一定困難,所以,教師要一句一句教讀。教師教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diào),體會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jié)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dǎo),如句讀、語調(diào)等。重點突出“讀”的環(huán)節(jié),力爭當堂成誦。

  (過渡)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要求復(fù)述,為疏通課文打好基礎(chǔ)。學生四人小組復(fù)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復(fù)述。

  疏通文意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導(dǎo)學

  ①     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zhì)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dǎo)。

  ②     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jié)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詠雪》問題組:(可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a.“寒雪”“內(nèi)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b.聯(lián)系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結(jié)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體投影下大雪的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再討論分析。)

  d.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學生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于詠雪的名句,讓學生拓展思維。

  [教師導(dǎo)學]

  以上的學習,同學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得很好。運用以上的學習方式學習下一篇,希望同學們的收獲更大。

  《陳太丘與友期》問題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

  c.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d.多媒體放一段錄像,讓學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錯誤,如無條件,可讓學生討論:家里來了客人,家長不在家,你是怎樣接待的?談?wù)勀愕木唧w做法。

  作業(yè) 

  ①     完成課后練習

  ②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查閱《世說新語》,講給其他同學聽。

  小結(jié)

  從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入手,聯(lián)系生活實際,注重所學知識的運用,是這節(jié)課的重要的內(nèi)容。閱讀淺易日文言文,積累文言詞語,學習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世說新語》教案 篇9

  一、積累運用1.解釋下列加粗詞的意思。(1)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2)下車之(3)元方入門不(4)太丘舍,去后乃2.用下面句中加粗詞的意思,各組一個成語。(1)元方入門不(2)友人便(3)日中不,則是無3.譯句。(1)待君久不至,已去。(2)撒鹽空中差可擬。(3)未若柳絮因風起。4.課文默寫。(1)公欣然曰:“________?”兄子胡兒曰:“________。”兄女曰:“________。”公大笑樂。(2)元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友人慚,下車引之,________。二、閱讀理解 (一)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荀巨伯①遠看友人疾,值②胡③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④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⑤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⑥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⑦班軍⑧而還,一郡并⑨獲全。[注]①荀巨伯:漢桓帝時許州(今河南省許昌市)人,生卒不詳。②值:適逢,碰上。③胡:我國古代對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蔑稱。④敗:毀棄。⑤既:已經(jīng)。⑥汝:你。⑦遂:于是,就。⑧班軍:退兵,軍隊出征回來。⑨并:都,全。5.解釋鋁芯渲屑喲值拇省?/div> (1)友人有疾,不忍委之(2)吾今死矣,子可(3)荀巨伯遠看友人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2)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7.本文表現(xiàn)了荀巨伯的什么品質(zhì),你認為他這樣做好不好,請談?wù)勀愕目捶ā?nbsp;(二) 蛙跳 天火熱,太陽光著屁股在河灘上耍野,烤得柴柴草草生煙。老漢帶著寶貝孫子小管在毛豆地里汗水淋淋地割草。小管抹著額上的汗說:“爺,熱。”“熱,歇歇。”爺孫倆提著鐮來到河邊柳陰下歇坐。小管問爺:“我考上初中,你叫上不?我爹說叫上。”“咱不。咱認字兒念個信甚的,不是睜眼瞎就行。多了,種地也沒用。”“興許能考上大學哩。”“興不許呢?不是白耽誤幾年工夫?再說,咱這離城遠,祖祖輩輩誰家出息過人物?”小管不再言語,只管看著河水發(fā)呆。一只青蛙自河中奔上岸來,三跳兩跳隱入豆地。小管飛快跑過去,轉(zhuǎn)眼工夫把青蛙抓回來。“拿繩綁住它。”小管捉弄著手中的青蛙,自言自語。“不綁,爺有手段。”說著,老漢起身用鐮尖剜地,不大會兒就剜了個又窄又深的土坑。“放進去,它出不來。”爺指著土坑說。蛙被放了進去。小管見蛙急得蹦跳,忙用手捂。“甭捂,蹦不出來。”爺拍拍手,吸上煙,坐回原處說:“只管看著,它蹦不出來。”小管放手看蛙,目不轉(zhuǎn)睛,說:“我放個棍兒,它能爬上來不?”“放吧,爬不上來。”放了棍兒,果然無用。蛙跳蛙跳,眼看越跳越低,還是跳個不停,卻橫豎跳不出坑來。爺扔下煙斗起身說:“走,再割。頭晌得割滿一車哩。”“割。”小管也離開沙坑,起身隨爺去割草。頭晌,車上捆滿了草,爺倆準備回家。小管說:“爺,帶上那蛙,回家叫我娘剝剝炸炸吃。”“帶上。”爺坐在車上收拾牛車,小管飛跑去逮蛙。近至坑前,小管瞪眼。只見,坑已塌陷。蛙無。數(shù)年,小管考上大學,離開了自家村。8.這篇小說塑造的主人公是________。9.小小說表現(xiàn)人物時,主要運用的描寫方法是什么?請舉例說明。10.文章還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請舉例說明。11.你覺得小小說主人公具有怎樣的性格?請簡要概括。12.細細品讀,會感到小小說中許多描寫頗有深意、耐人尋味。例:“蛙跳蛙跳,眼看越跳越低,還是跳個不停,……”你怎樣理解這話的含義?(發(fā)揮想像去做,能寫幾句就行)三、寫作練習以“好朋友二三事”為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記敘文。 參考答案 一、1.(1)在家里把兒女們聚在一起(2)拉(3)回頭看(4)離開  到2.(1)義無反顧(2)怒不可遏(3)至死不悟  信誓旦旦3.(1)等待您好久了,您不到,(父親)就已走了。(2)在空中撒鹽大約可以比擬吧!(3)不如用柳絮隨風飄起來比擬。4.(1)白雪紛紛何所似  撒鹽空中差可擬  未若柳絮因風起(2)君與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則是無信  對子罵父  則是天禮  元方入門不顧二、5.(1)拋棄他(2)離開(3)病6.(1)毀棄了道義來求得生存,這難道是我荀巨伯所干的嗎!(2)我們這些沒有道義的人,竟然侵入講道義的地方。7.本文表現(xiàn)了荀巨伯道義至上,誠信第一的高貴品質(zhì),這種品格很值得贊揚。(如自己有不同看法,只要能講出道理即可,希望能積極思考,另辟蹊徑談看法,但不可悖理)8.爺爺和孫子9.對話(語言),“爺,熱。”“熱,歇歇。”10.動作描寫,“爺拍拍手,吸上煙,坐回原處……”神態(tài)描寫,“小管瞪眼。”環(huán)境描寫,“天火熱,太陽光著屁股在河灘上耍野……”11.爺爺:守舊,落后,心里只有眼前那一塊土地,認為學文化沒什么用,而且比較頑固。孫子:愛學習,有理想和壯志,有改變生活,為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拼搏精神,是當代青年的代表。12.越跳越低,表明困難很大,可向困難低頭,就是等死;不停地跳,不停地努力,奮斗,拼搏,就有機會爭得一條活路。關(guān)鍵是只要自己肯跳、敢跳、不停地跳,就會跳出坑,跳到廣闊的天地去。三、(略)

《世說新語》教案 篇10

  【學習指導(dǎo)】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吧!其實像司馬光這樣聰明的中國古代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自古以來,出現(xiàn)過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關(guān)于他們的美談,至今流傳。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學習目標】

  1.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2.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LM〗

  【基礎(chǔ)知識精講】

  一、背景材料

  劉義慶(403~444),南朝宋彭城(現(xiàn)在江蘇徐州)人,文學家。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原有集,已佚。《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本文選自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中華書局1983年版)。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二、課文剖析

  1.寫法精講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詠雪》講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里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韞表現(xiàn)出了詠雪之才。《陳太丘與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著家庭生活和親情展開的,你學習起來會很容易的。

  2.重點精講

  (1)《詠雪》

  這一則被編入書中“言語”一門,文章只將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客觀地寫出,未加任何評論,但作者的意圖是明顯的,誰的“語言”好,誰的不好,可一望而知。這正是本書敘事的優(yōu)點。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文章第一句交代詠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個字,涵蓋的內(nèi)容相當多。東晉的謝氏家族是個赫赫有名的詩禮簪纓之家,為首的是謝太傅即謝安。在這樣的家族里,遇到雪天無法外出,才有“講論文義”的雅興。召集人兼主講人自然是謝安,聽眾是“兒女”們。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全都說到了。

  接著寫主要事件詠雪。其實是主講人出題考聽眾。主講人何以有此雅興?原來是天氣發(fā)生了變化:“俄而雪驟”,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變成了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這使主講人感到很高興,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錄下了兩個:一個是謝朗說的“撒鹽空中”;另一個是謝道韞說的“柳絮因風起”。主講人對這兩個答案的優(yōu)劣未做評定,只是“大笑樂”而已,十分耐人尋味。作者也沒有表態(tài),卻在最后補充交代了謝道韞的身份,“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贊賞謝道韞的才氣。

  《詠雪》譯文: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詩論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2)《陳太丘與友期》

  這一則被編入書中“方正”一門。“方正”,即正直不阿,為人正派,是一種好的品格。

  本文記陳紀和來客的對話。“陳太丘與友期行”交代對話的背景,“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不守信約的是客人,而不是陳太丘;“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既至而不見太丘,這是客人發(fā)“怒”的原因;陳紀其時正“門外戲”,故與客相遇,這是對話的由來,也交代了對話的地點。

  對話可分兩層:前一層作鋪墊用;后一層是對話的主要內(nèi)容,寫客人得知太丘已經(jīng)離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語言粗野,不堪入耳;陳紀則針鋒相對,“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指出對方“無信”“無禮”,義正而辭嚴,逼得對方無言可答。

  結(jié)尾是:客人以“下車引之”表示認錯,但陳紀“入門不顧”。

  《陳太丘與友期》譯文: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約定一同出門,約好正午時碰頭。正午已過,不見那朋友來,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來。太丘的長子陳元方那年七歲,當時正在門外玩。那人便問元方:“你爸爸在家嗎?”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來,他已經(jīng)走了。”那人便發(fā)起脾氣來,罵道:“真不是東西!跟別人約好一塊兒走,卻把別人丟下,自個兒走了。”元方說:“您跟我爸爸約好正午一同出發(fā),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那人感到慚愧,便從車里下來,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3.難點精講

  (1)兩個比喻哪個更好?

  有兩種相反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撒鹽”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tài)都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很高很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后達于神似,形似是基礎(chǔ),據(jù)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種意見認為“柳絮”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正如英國大詩人雪萊所說,“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西風頌》),有深刻的意蘊;而“撒鹽”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蘊“撒鹽空中”,干什么呢?誰也不知道。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tǒng)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鹽”一喻僅有物象而無意蘊,所以說不好。

  又:對文中“公大笑樂”一句也有不同解釋:①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②“笑”前喻,“樂”后喻;③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2.《陳太丘與友期》何以不入“夙惠”門?

  “夙惠”門是《世說新語》36門中的第12門,專記聰敏兒童的故事。這一則記陳紀七歲時的故事,也表現(xiàn)了他的聰敏,但主要是寫他懂得為人的道理,“無信”“無禮”二語為全篇核心,可見作者的意圖是借陳紀的責客語,從反面來說明“信”和“禮”的重要性,所以還是放在“方正”門內(nèi)為好。

  故事的結(jié)尾亦有爭議。有人認為客人既已認錯,陳紀就應(yīng)當原諒他,而他居然“入門不顧”,弄得客人尷尬之極,無地自容。這是否也應(yīng)算作“無禮”?我們不贊同這個說法,對一個七歲的孩子不應(yīng)如此求全責備。

  【學習方法指導(dǎo)】

  1.本文內(nèi)容比較淺顯,完全可以利用課后注釋和工具書自己理解課文內(nèi)容,將自己不能理解的問題,向老師請教。

  2.學習本文既要掌握必要的古文知識,又要弄懂課文的基本內(nèi)容以及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要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加強朗讀和背誦,并熟練默寫課文。

  4.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生活加強對課文的認識,并有所啟示。

  【知識拓展】

  1.人物介紹

  〔謝太傅〕即謝安(320~385),字安石,晉朝陳郡陽夏(現(xiàn)在河南太康)人。做過吳興太守、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等官職。死后追贈為太傅。

  〔胡兒〕即謝朗。謝朗,字長度,謝安哥哥的長子。做過東陽太守。

  〔無奕女〕指謝道韞(yùn),東晉有名的才女,以聰明有才著稱。無奕,指謝奕,字無奕。

  〔王凝之〕字叔平,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二個兒子,做過江州刺史、左將軍、會稽內(nèi)史等。

  〔陳太丘〕即陳寔(shí),字仲弓,東漢潁川許(現(xiàn)在河南許昌)人,做過太丘縣令。太丘,縣名。

  〔元方〕即陳紀,字元方,陳寔的長子。

  2.《世說新語·雅量第六》中有這樣一則故事: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小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3.《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和現(xiàn)代小說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關(guān)于古代小說的說明,最早見于班固《漢書·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不作任何夸飾。《世說新語》在眾多志人小說中以語言簡練、辭意雋永著稱,對后代筆記體作品的影響頗大。全書共8卷,按內(nèi)容分為36門。

  4.《世說新語》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等36門,主要記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了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魯迅曾指出:“這種清談本從漢之清議而來。漢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議論政事,其初在社會上很有勢力,后來遭執(zhí)政者之嫉視,漸漸被害,如孔融、禰衡等都被曹操設(shè)法害死,所以到了晉代的名士,就不敢再議論政事,而一變?yōu)閷U勑恚磺遄h而不談?wù)拢@就成了所謂清談了。但這種清談的名士,當時在社會上仍舊很有勢力,若不能玄談的,好似不夠名士的資格;而《世說》這部書,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的教科書。”

  【課內(nèi)問題指導(dǎo)】

  一、在熟讀的基礎(chǔ)上背誦這兩篇短文,并回答下列問題。

  1.《詠雪》中“寒雪”“內(nèi)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氣氛?從上下文看,“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2.《陳太丘與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設(shè)題意圖是使學生熟悉課文內(nèi)容,并感知文章語言精練的特點。本文不是標準的書面體,只能算古白話,但文章不長,兩則加起來不足二百字,讀讀背背,有助于語感的培養(yǎng)。

  (1)第一問是開放性的,說“家庭氣氛”也不限于列出的那些詞語,能從整體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氣氛更好。答案可從“融洽”“歡快”“輕松”中任擇一兩個。

  第二問:“兒女”猶言子侄輩,指家中年輕一代人。今之“兒女”則專指子女。按:“兒女”在古詩文中亦有專指子女的用法,如杜甫“遙憐小兒女,不解憶長安”(《月夜》)“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贈衛(wèi)八處士》)諸句中,“兒女”皆指子女。

  (2)第一問是常識性的,有這類常識,讀文言文才不至于弄錯人稱。“君”是有禮貌地稱呼對方,猶今之“您”。“尊君”“家君”的用法見課文注釋。

  第二問是探究性的,學生可以發(fā)表不同見解。

  二、解釋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詞。

  1.俄而雪驟,公欣然曰

  2.撒鹽空中差可擬

  3.未若柳絮因風起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設(shè)題目的是積累詞語。

  參考答案:1.“俄”,又常與“而”“頃”諸字連用,皆片刻義。“欣然”,高興地。然,語助,無義;或作“……的樣子”。

  2.“擬”,比、比擬。這是古義。唐以后才有準備、打算義,如“比擬好心來送喜”(唐代民歌),“也擬泛輕舟”(宋李清照詞《武陵春》)。

  3.“未若”,比不上。

  4.“乃”,這里是“才”的意思。按:此字用法較多,學生剛接觸文言文,切忌多講,碰上一種說一種最好。

  5.“期”,約會、約定。“委”,舍棄。

  三、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認為哪個更好?為什么?你還能說出一兩個形容飛雪的好比喻嗎?

  有兩種相反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撒鹽”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tài)都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很高很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后達于神似,形似是基礎(chǔ),據(jù)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種意見認為“柳絮”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正如英國大詩人雪萊所說,“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西風頌》),有深刻的意蘊;而“撒鹽”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蘊“撒鹽空中”,干什么呢?誰也不知道。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tǒng)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鹽”一喻僅有物象而無意蘊,所以說不好。

  最后一問可能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能自創(chuàng)比喻更好,如果想不出,也可以引下面這首詩為例,讓學生說說詩中對飛雪的比喻好在哪里。

《世說新語》教案 篇11

  自主  開放  有序  創(chuàng)新

  ——《詠雪》教學設(shè)計

  一、教學目標 

  1、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思維的能力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2、  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3、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多角度的拓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過程 :

  三、創(chuàng)設(shè)情景  導(dǎo)入  新課

  (播放刀朗的《2002年的第一場雪》作為背景音樂。)

  多媒體展示雪花紛飛的圖片,學生賞析。

  然后過渡到問題設(shè)計:你覺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進而問他們,既然這樣,你們想知道古人用什么來比喻雪花的呢?從而導(dǎo)入  所學課文.

  四、整體感知  自主探究

  1、學生自由朗讀,教師作以點拔。

  2、學生示范朗讀并做以點評。

  3、掃除字詞上的障礙,請同學們借助注解,讀準字音,理解字詞的含義。

  4、用學過的“加字法”和“換字法”翻譯課文,并試背誦課文。

  五、分組討論   質(zhì)疑體會

  學生按學習小組進行“合作探究,互問互答”。

  教師適時點評,自然過渡。

  六、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讓學生再舉幾例古人吟詠白雪時用的比喻的詩句。把事先找好的詩句和學生做交流。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李白《北風行》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高群《對雪》

  七、運用比喻想像寫作

  古人詠雪的詩句寫得如此精妙——(問題設(shè)計)怎樣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歸納:由“形似”到“神似”!

  讓學生嘗試比喻句的寫作:

  英語中有26個字母,從這些大寫字母中任選幾個,發(fā)揮想象,仿寫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

  B是兩個聯(lián)結(jié)的心,是友誼。

  C是未滿的月牙兒,是缺憾

  學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時適時師生共點評!

  八、教師小結(jié)及作業(yè) 的布置。

  歡迎各位老師蒞臨指導(dǎo)!!

  二零零五年十月

《世說新語》教案 篇12

  《世說新語》兩則

  學習目標:

  1、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內(nèi)容。

  學法指導(dǎo):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查閱有關(guān)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 :請兩名同學講述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

  一、 導(dǎo)入 : 同學們,在古代這樣的聰穎機智的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二、 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三、 疏通句篇:《詠雪》

  1、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分正確停頓。

  2、 教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diào),體會語感。

  3、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jié)奏。

  4、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dǎo),如句讀、語調(diào)等。

  四、 理解文意,深層探究。

  1、 結(jié)合書下注釋,自主學習,理解句意、文意。

  2、 四人一小組復(fù)述課文。

  3、 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zhì)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dǎo)。 

  重點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jié)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也可由教師提出。

  (1)謝家聚會吟詩,為什么不選擇一個良辰佳日,卻選擇一個寒雪日?當時的氛圍是怎樣的?(輕松,溫馨)從哪里看出來?(內(nèi)集,欣然,大笑)

  明確:文章開頭一句話“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短短十五字,涵蓋了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主體事件等豐富的內(nèi)容。正因為“寒雪日”“俄而雪驟”,才能引出“詠雪”的事件。

  (2)“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最好? 文末為什么要強調(diào)謝道韞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種贊揚與敬佩)

  明確:有人認為謝太傅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有人認為“笑”前喻,“樂”后喻;有人認為謝太傅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文章雖然沒有明確交代謝太傅的評價,但從文末補充謝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贊賞謝道韞的才氣。意在言外,確實耐人尋味。

  五、拓展延伸

  “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你認為哪一個更好?為什么?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飛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剩喜滿天飛玉蝶,不嫌幽谷阻黃鶯。(華幼武《春雪》)

  戰(zhàn)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 張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復(fù)恐麻姑行擲米。(陸游《夜大雪歌》)

  六、小結(jié):本文客觀敘述了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雖未加任何評論,但作者由衷地欣賞謝道韞以“柳絮因風起”喻雪,贊賞謝道韞的聰敏與才氣。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詠雪》

  2、擴寫《詠雪》。

  板書設(shè)計:

  《世說新語》二則劉義慶

  詠雪

  謝安:提問:白雪紛紛何所似?

  謝朗:對句:撒鹽空中差可擬。

  道韞:改句:未若柳絮因風起。

  第二課時

  一、 復(fù)習《詠雪》。

  二、 疏通句篇:《陳太丘與友期》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分正確停頓。(自讀過程中有疑問則舉手提出)——請學生試讀課文——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

  三、 理解文意,深層探究。

  1、 四人一組合作學習,結(jié)合課下注釋理解文意,復(fù)述課文,質(zhì)疑解惑。

  2、 (1)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禮貌的稱呼對方;“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家君”對人稱自己父親時的謙詞)

  (2)從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陳太丘的朋友是個什么樣的人?

  明確:課文中,友人與陳太丘“期日中”,結(jié)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無信,不守信用;到來之后,問元方“尊君在不?”表現(xiàn)得較為有禮;當?shù)弥愄鹨严刃须x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粗野蠻橫,十分無禮,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缺乏修養(yǎng)、沒有禮貌的人;在元方一番義正嚴辭的批評后,他“慚”“下車引之”又表現(xiàn)得較為誠懇,有知錯勇改的精神。

  (3)元方性格特點如何?

  明確:從元方對友人的批評話語,我們可以看出元方有著良好的家庭教養(yǎng),表現(xiàn)了他懂禮識義的品質(zhì)。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xiàn)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結(jié)尾處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3、學生分角色朗讀并表演課文。

  4、朗讀課文,爭取當堂成誦。

  四、拓展練習:

  1、解釋加粗詞語:(1)與友期行  不期而遇 (2)太丘舍去  去日苦多

  (3)入門不顧  瞻前顧后   (4)下車引之  引吭高歌

  (5)太丘舍去  舍己為人   (6)則是無信  信口開河

  2、翻譯句子: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3)撒鹽空中差可擬。

  (4)未若柳絮因風起。

  3、拓展閱讀:

  王戎評李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小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選自《世說新語•雅量第六》

  五、布置作業(yè) :

  1、完成課后練習。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查閱《世說新語》,講給其他同學聽。

  板書設(shè)計:

  對話的背景:友人不至,太丘舍去

  陳太丘與友期 對話的過程:友人發(fā)怒,元方對答

  對話的結(jié)果:友人慚引,元方不顧

《世說新語》教案 篇13

  22. 《世說新語》二則——期行

  授課日期:  年    月       日      

  一、 教學目標:

  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學法指導(dǎo):

  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著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時安排——兩課時 。

  二、 課文字詞(分發(fā),不然教學進度來不及)(按其在課文中出現(xiàn)的順序)(板書出字詞)

  期:qī:約定。

  過:超過。

  舍:放棄。

  去:離開。

  乃:才 。

  尊君:古代尊稱對方的父親。

  尊君在不( fǒu   ):   現(xiàn)在寫作 : 否  表示 不

  委:丟下,拋棄。

  君:古代尊稱對方,可以為“您”。

  家君:古代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引:拉。

  元丘入門不顧:顧:回頭看 。 

  三、 課文導(dǎo)語:

  中國古代少年有很多聰明的典范,如:“司馬光砸缸,又如四歲作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的宰相甘羅等,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下這樣一位古代少年,他就是《期行》中的元方。

  四、 常識(分發(fā))

  劉義慶(公元4XX年——公元444年),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宋武帝劉裕的侄子,襲爵臨川王,南朝宋文學家。組織人編寫了《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古代筆記小說集,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類。主要記述了東漢末年到晉代間士大夫清高放誕的言談逸事,也記載有一些古人的正道直言,善行美德的故事。《世說新語》的語言簡練含蓄而又雋永傳神,對后世小品文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 被魯迅評為“一部名士的教科書”。

  《陳太丘與友期》被編入書中“方正”一門,“方正”就是剛正不阿,為人正派的意思。為什么沒有列入“夙惠”一門?

  “夙惠”是專門記錄聰明兒童的故事。這一則故事雖然也表現(xiàn)了他的聰明,但主要是寫他懂得為人的道理,“無信”、“無禮”兩個詞的是全文核心,可見作者的意圖是責備客人,從反面來說“信”、“禮”的重要性。 

  五、 課內(nèi)問題--串講:(含語言分析)(板書出題目)

  (1) 文中“尊君”“君” “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

  “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君”是有禮貌的稱呼對方; “家君”對人稱自己父親時的謙詞 。

  尊稱,也叫敬稱,是對對方表示尊敬的稱呼 。針對不同的對象,稱呼可有多種。稱呼帝王時,一般有“陛下、大王、王、上、君、天子、萬乘、圣主、主上、元首、九重天”等等。古代對對方的父親稱令尊、尊公、尊大人,對對方母親稱令堂、太君,對對方的妻子稱令正,對對方妻父稱泰山、冰翁,對對方兄弟稱昆仲、昆玉、令兄(弟),對對方的兒子稱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對對方的女兒稱千金、玉女、令愛等等,因多見于口語,不再一一列舉。

  謙稱 :

  謙稱是表示謙虛的自稱。古代君主自稱孤、朕、寡人、不谷。一般人自稱臣、仆、愚、蒙、區(qū)區(qū)、不佞、不敏、不肖、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小人、小可、后生、晚生、侍生等。女子自稱一般用妾、奴等。他人稱自己的妻子一般為拙荊、賤內(nèi)、內(nèi)人、山荊、荊屋、山妻,稱自己的兒子為小兒、犬子、息男,稱女兒為息女、小女等,主要用于口語,常見于戲劇。

  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屬朋友時,常用“家”、“舍”等謙詞。“家” 是對別人稱自己的輩份高或年紀大的親屬時用的謙詞,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2) 從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陳太丘的朋友是個什么樣的人?

  不守信用,缺乏修養(yǎng),沒有禮貌、知錯能改。

  (3)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

  無信、無禮。

  (4) 結(jié)尾處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不過分。因為元方認為這種無信無禮之人,不值得與他交談。表現(xiàn)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太過分。既然友人已經(jīng)感到慚愧了,對父親的朋友應(yīng)當以禮相待。

  (5)小結(jié):

  “信”是立世之本,陳太丘的友人不守信,連七歲的小孩子亦知其不可,對他很不以為然,“信”之重要性于此可見一斑,因此,我們從小要做一個重禮守信的人。

  常言到:守信走遍天下,寡信寸步難行。我希望同學們“以誠待人, 以信做人。”

  六、 中心思想:

  告訴人們誠信是立世之本,要人們做一個守信之人。

  七、 課文引申:——名言等

  八、 擴展資料(分發(fā))——課外閱讀

  《世說新語》幾則:

  1、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釋】①捉:握;拿。擲:扔;拋。②席:坐席,是古人的坐具。軒冕:大夫以上的貴族坐的車和戴的禮帽。這里是指有達官貴人過門。寧、歆:上文稱管,這里稱寧,同指管寧;上文稱華,這里稱歆,同指華歆。古文慣例,人名已見子上文時,就可以單稱姓或名。廢:放棄;放下。

  【譯文】管寧和華歆一同在菜園里刨地種菜,看見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寧不理會,舉鋤鋤去,跟鋤掉瓦塊石頭一樣,華歆卻把金子撿起來再扔出去。還有一次,兩人同坐在一張坐席上讀書,有達官貴人坐車從門口經(jīng)過,管寧照舊讀書,華歆卻放下書本跑出去看。管寧就割開席子,分開座位,說道:“你不是我的朋友。”

  2、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后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cùjí

  【注釋】①孔文舉:孔融,字文舉,是漢代末年的名士、文學家,歷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職。曾多次反對曹操,被曹燥借故殺害。②李元禮:見《德行》第4 則注①。司隸校尉:官名,掌管監(jiān)察京師和所矚各郡百官的職權(quán)。③詣(yì):到。清稱:有清高的稱譽的人。中表親戚:參《德行》第18 則注②。④府君:大守稱府君,太守是俸祿二千石的官,而司隸校尉是比二千石,有府舍,所以也通稱府君(二千石的月俸是一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是一百斛)。⑤仆:謙稱。⑥先君:祖先,與下文“先人”同。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伯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著有(老子)一書。師資:師。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禮制的事。奕世:累世;世世代代。⑦奇:認為他特殊、不尋常。⑧太中大夫:掌管議論的官。陳韙(wěi):《后漢書•孔融傳)作陳煒。⑨了了:聰明;明白通曉。

  【譯文】孔文舉十歲時,隨他父親到洛陽。當時李元禮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隸校尉;登讓拜訪的都必須是才子、名流和內(nèi)外親屬,才讓通報。孔文舉來到他家,對掌門官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經(jīng)通報后,入門就坐。元禮問道:“您和我有什么親戚關(guān)系呢?”孔文舉回答道:“古時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經(jīng)拜您的祖先伯陽為師,這佯看來,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李元禮和賓客們無下贊賞他的聰明過人。太中大夫陳韙來得晚一些,別人就把孔文舉的應(yīng)對告訴他,陳韙說:“小時候聰明伶俐,長大了未必出眾。”文舉應(yīng)聲說:“您小時候,想必是很聰明的了。”陳韙wěi聽了,感到很難為情。

  3、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yīng)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注釋】①義帝:魏文帝曹丕,足曹操的兒子,逼迫漢獻帝讓位,自立為帝。東阿王:曹植,字子建,曹丕的同母弟,天資聰敏。是當時杰出的詩人,曹操幾乎要立他為太子。曹丕登帝位后,他很受壓迫。一再貶爵徙封,后封為東阿王。大法:大刑,重刑,這里指死刑。②“煮豆”句:大意是,煮熟豆子做成豆羹,濾去豆渣做成豆汁。羹,有濃汁的食品。漉(lù),過濾,菽(shū),豆類的總稱。③”萁qí在”句:大意是,豆秸在鍋下燒。豆子在鍋中哭。然,通“燃”,燒。④“本自”句:大意是,我們(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根所生,你煎熬我怎么這樣急迫!按:曹植借豆子的哭訴,諷喻胞兄曹丕對自己的無理迫害。

  【譯文】魏文帝曹丕曾經(jīng)命令東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內(nèi)作成一首詩,作不出的話,就要動用死刑。曹植應(yīng)聲便作成一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聽了深感慚愧。

  4、顧長康啖甘蔗,先食尾。問所以,云:「漸至佳境。」

  【注釋】①佳境:美妙的境界。按:甘蔗的頭部最甜,從蔗梢吃起,越吃越甜。

  【譯文】顧長康吃甘蔗,先從蔗梢吃起。有人問他什么原因,他說:“逐漸進入美妙的境界。”

  5、王戎有好李,賣之,恐人得其種,恒鉆其核。

  【譯文】王戎家有良種李子,賣李子時,怕別人得到他家的良種,總是先把李核鉆破再賣。

  6、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guī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7、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九、 習題講解:

  十、 作業(yè)設(shè)計:

  1、 抄寫解釋字詞及摘句(造句)

  十一、 文章總結(jié):(有考內(nèi)容總結(jié))(知識點)

  不( fǒu   )、尊稱、謙稱。

  十二、 一個優(yōu)美段(語言)

  十三、 激趣內(nèi)容(上課調(diào)整)

  十四、 教學效果檢查:(早讀或自修課進行)

  字詞檢查、常識檢查、朗讀檢查、課后問題檢查、知識點檢查、中心思想檢查、

  十五、 教學反思:  

  不必面面俱到的講解。

  十六、 提供的圖片:

  十七、 音頻選擇:

  十八、 鳴謝單位:語文出版社、無憂無慮語文網(wǎng)等。(若沒有寫古田教育局網(wǎng)站則說明該網(wǎng)站上沒有材料)

  十九、 教案訂正:(已訂正)

  二十、 練習冊評講:

  二十一、 推薦背誦:——背中心思想、常識等。

  背中心思想。

  二十二、 字音、字詞訂正。

  嚴歷——嚴厲(正確),期(qī)

  二十三、 文言文翻譯:

  《期  行 》

  陳太丘和朋友約定一同出行。(他們)約定在正午動身,過了正午朋友沒到,陳太丘便離開了,離開之后朋友到了。(陳太丘的兒子)陳元方當時七歲,在門外玩耍。朋友問元方:“你父親在家嗎?”元方回答說:“等您很久您都沒到,已經(jīng)離開了。”朋友便生氣地說:“真不是人啊!和別人約定同行,卻丟下別人走了。”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沒到,就是不守信用;對著兒子罵他父親,就是不講禮貌。”朋友感到很慚愧,走下車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元方走進門去,連頭也沒回。

  二十四、 佳作選登:

  二十五、 課文附文選讀——《泥土》

  二十六、 課文存疑。(論文材料)

  二十七、 推薦講解。

  二十八、 教學建議:(教學靈感)

《世說新語》教案 篇14

  《世說新語》兩則教學設(shè)計

  學習目標: 

  1、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 知識與能力: (1)、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2)、能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基本內(nèi)容,并能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學法指導(dǎo):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新課:

  自古以來,出現(xiàn)過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關(guān)于他們的美談,至今流傳。我們在小學五年級時就學過一篇《楊氏之子》,我們已感受到楊氏之子的機智、聰慧。今天,我們再次走進《世說新語》,感受兩位少年兒童的聰穎機智。

  二、檢查學生課前準備情況。

  1、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

  2、查閱有關(guān)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師補充)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南朝劉義慶編著。該書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三、 初讀課文(讀課文時注意正音、句讀、節(jié)奏,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體會語感), 結(jié)合書下注釋,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記錄不理解的詞句)。

  1、把握重點字詞:

  (1)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

  兒女:子侄輩,現(xiàn)代專指兒子和女兒俄而:不久,一會兒。  驟:迅速

  欣然:高興的樣子

  (2) 空中撒鹽差可擬: 差,大致,差不多。擬,相比。   

  (3) 未若柳絮因風起  未若:比不上

  2、把握重點語句:

  (1)撒鹽空中差可擬。  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

  (2)未若柳絮因風起。  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用自己的話復(fù)述課文內(nèi)容,重點把握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結(jié)果。

  五、三讀課文,探究問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zhì)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dǎo)。)

  1、本文給我們營造了怎樣一種家庭氛圍?你是從哪些描寫中感受到的?

  (參考:家庭氛圍:融洽、歡樂、輕松、溫馨等,詞語:“寒雪、內(nèi)集、欣然、大笑” “樂”等。)

  2、“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最好?

  有人認為謝太傅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有人認為“笑”前喻,“樂”后喻;有人認為謝太傅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文章雖然沒有明確交代謝太傅的評價,但從文末補充謝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贊賞謝道韞的才氣。意在言外,確實耐人尋味。

  3、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你認為哪個最為貼切、生動、新穎?為什么?

  飛揚之態(tài)    形似

  柳絮因風起      輕盈之雅    神似

  文化內(nèi)蘊    韻味

  六、 拓展延伸

  1、 欣賞古人對飛雪的描寫 :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

  剩喜滿天飛玉蝶,不嫌幽谷阻黃鶯。 ──華幼武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李白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高駢

  戰(zhàn)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 。——張元作

  玉花飛半夜,翠浪舞明年。 ——蘇軾

  街飛轡踏瓊英,四顧全疑在玉京。——裴夷直

  落盡瓊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無香。——楊萬里

  -------------

  古人詠雪的詩句寫得如此精妙,怎樣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歸納:由“形似”到“神似”,有韻味。

  2、學生嘗試運用比喻,想像寫作:

  英語中有26個字母,從這些大寫字母中任選幾個,發(fā)揮想象,仿寫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

  b是兩個聯(lián)結(jié)的心,是友誼。

  c是未滿的月牙兒,是缺憾

  學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時適時師生共點評!

  七、布置作業(yè):背誦課文。

  附:板書設(shè)計

  老人:和善 親切       家庭氛圍:

  詠雪      侄子:直率 敏捷       融洽、歡樂

  侄女:沉穩(wěn) 聰明       輕松、溫馨

  第二課時

  一、導(dǎo)人新課:

  “誠信”是做人的準則,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就是一個崇尚誠信的民族,在我國五干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流淌著許許多多的像“曾子殺豬”這樣的誠信故事。今天,就讓我們擷取其中的一朵小浪花,伴隨著古人的足跡,去尋訪誠信的真諦吧!

  二、 初讀課文 ,結(jié)合書下注釋,疏通文意。(如有不懂的字、詞、句圈出來,通過查詞典,或互相討論來解決,教師巡回釋疑,檢查,并和同學一起討論疑難問題)

  1、把握重點字詞:

  a、與友期行 :約定  太丘舍去 :放棄;離開  去后乃至 :才;到

  相委而去 :丟棄  則是無信 :信用     下車引之 :拉

  入門不顧 :回頭看    尊君在不:通“否”,表疑問

  b、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

  君:您,有禮貌地稱呼對方。

  尊君:您的父親,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家君:我的父親,謙詞,對別人稱自己的父親。  

  教師補充:平時遇到的一些尊稱有:令尊、令堂、令郎、令愛;

  謙稱有:家父(家嚴)、家母(家慈)、家姊、舍妹(弟)、犬子。

  2、把握重點語句(注意文言中的省略現(xiàn)象)

  ①期日中,(友)過中不至。

  太丘與朋友約定的時間是正午,(朋友)過了正午還沒有到來。

  ②(家君)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家君)不是人啊!與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我走了。

  ③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您跟我爸爸約好正午一同出發(fā),(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

  三、再讀課文,復(fù)述故事。

  復(fù)述時注意以下問題:1.本文描寫了幾個人物?重點描寫的是誰?(友人、元方)

  2.通過哪些方法來描寫人物的?通過有關(guān)語句確定。(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

  四、三讀課文,探究人物性格。

  1.文章通過語言、動作、神態(tài)來描寫人物,文中人物分別具有怎樣的性格?通過有關(guān)語句確定。(交流討論。)

  a、陳太丘

  誠實守信(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

  b、友人 

  言而無信(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

  言語無禮(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知錯能改  (友人慚,下車引之。)              

  c、元方 

  懂禮識義(待君久不至,已去)

  義正詞嚴(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童真無邪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還有“元方入門不顧”都是童真無邪的表現(xiàn))    

  2、結(jié)尾處,在友人“慚”“下車引之”時,元方卻“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1)不過分。因為元方認為這種無信無禮之人,不值得與他交談。表現(xiàn)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2)太過分。既然友人已經(jīng)感到慚愧了,對父親的朋友應(yīng)當以禮相待。

  五、拓展延伸:

  1、請同學們說出有關(guān)誠信的名言。

  言必信,行必果。                             ——墨子

  生來一諾比黃金,哪肯風塵負此心。             ——顧炎武

  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            ——莎士比亞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話才有信用。       ——[波斯]昂蘇爾•瑪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英]赫伯特

  履行諾言是名譽的標志。                       ——[法] 諺語

  2.假如你是友人,或者是元方,在本課的特定情境中,你在言談和舉止方面應(yīng)該怎樣做?

  a.友人:

  1)  先道歉,解釋自己遲到的原因。

  2)  求得別人的原諒,今后注意改正。

  3)  不應(yīng)該在孩子面前罵人,更不應(yīng)該罵人家的父親。

  4)  找別的機會向陳太丘父子道歉。

  5)  今后一定要遵守時間,言而有信。

  b.元方:

  1)和元方一樣有理有據(jù),指出友人的錯誤。

  2)應(yīng)該始終有禮貌,不能對客人置之不理。

  3)要給人以改錯的機會,允許人家道歉。

  4)不要管大人之間的事。            

  六、布置作業(yè):背誦課文

  附:板書設(shè)計:

  陳    元 方:   聰明伶俐、        

  太              懂禮識儀        啟示:

   丘                            做人要,

  與             不守信用、       講誠信         

  友    友人     不懂禮貌         講禮儀

   期             知錯能改

《世說新語》教案 篇15

  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翻譯

  在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開家庭集會,跟子侄輩談?wù)撛娢摹2痪茫┫碌煤艽螅x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胡兒說:“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謝道韞說:“不如說是柳絮隨風舞動的樣子。”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她是謝安大哥謝無奕的女兒,也是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通“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翻譯

  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是正午。正午已過,(友人)沒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友人)才來。陳元方那年七歲,正在門外玩耍。友人問元方:“你爸爸在家嗎?”

  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沒來,他已經(jīng)走了。”朋友便生氣了:“不是人哪!和別人相約同行,(卻)把別人丟下,自己走了。”元方說:“您跟我爸爸約好正午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友人感到慚愧,下車拉元方,元方走進自己家的大門,不回頭看。

  教案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字詞,掌握“俄而、欣然、擬、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顧”等詞在特定語境中的詞義。

  2、背誦兩篇短文。

  3、結(jié)合注釋,運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4、結(jié)合文中人物的語言和動作的語句進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

  5、教導(dǎo)人們做人要方正,誠實守信,以禮待人,言辭要高雅。

  【教學重點】

  1、把握本文語言簡練、辭意雋永,以敘為主的特點。

  2、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謝太傅對兩種不同的詠雪佳句到底有何評價?

  2、元方批評父友失信、無禮,最后卻“入門不顧”,是否有失禮儀?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學生初步接觸文言文,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在充分誦讀的基礎(chǔ)上,讀順句子,讀懂文意。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jié)合。這兩則短文都是敘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著可議論的內(nèi)容,這正是《世說新語》記事的特點。我們應(yīng)按照古為今用的原則來處理這篇課文,這就是利用它來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多方討論,交流看法,如《詠雪》中,你認為哪個比喻更好?《陳太丘與友期》中,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師生互動與學生互動結(jié)合,自主合作探究與點撥相結(jié)合,提高教學效率。

  3、延伸閱讀法。本文用兩課時教讀,時間略有富余,可從《世說新語》中再選一兩個故事讓學生閱讀。

  【教具準備】

  多媒體PPT課件、打印好的閱讀材料、實物投影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研讀《詠雪》。學生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理解字詞,疏通文意;學生復(fù)述故事,把握文章情節(jié),理解文章內(nèi)容;組織學生討論有爭議的問題,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調(diào)動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步驟〗

  一、導(dǎo)語設(shè)計

  設(shè)計一:同學們,雪花是嚴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給我們的禮物,它是那樣的純潔、輕盈,你能拿什么比擬它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詠雪》,你和文中的兩位才子比試比試如何呢?(板書文題)

  設(shè)計二:同學們,我們古代流傳下來許多聰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舉一些嗎?(學生答)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王戎評李……請同學講講王戎評李的故事。(教師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小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這個故事出自《世說新語雅量第六》,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選自這本書的《詠雪》。(板書文題)

  二、介紹劉義慶和《世說新語》

  學生齊讀注解①,教師補充。

  多媒體顯示:

  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文學家。彭城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

  《世說新語》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等36門,主要記錄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魯迅稱之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書”。本書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不作任何夸飾,語言簡練,辭意雋永,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

  三、研讀《詠雪》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理解字詞,讀順句子,疏通文意。

  2、把學生分為6組,小組成員討論解決字詞句方面的疑難,按照讀──譯──講的步驟進行。如有小組內(nèi)難以解決的問題,可提交班上集體解決,教師可適當給予提示。

  3、選三個學生復(fù)述課文內(nèi)容,教師可提示學生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

  4、學生分組探究問題:

  ⑴各組提問:

  疏通文意后,請同學們深讀課文,提出難以理解的問題。

  ⑵教師歸納問題:

  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①謝家聚會吟詩,為什么不選擇一個良辰佳日,卻選擇一個寒雪日?

  ②“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

  ③把雪比作鹽,比作柳絮,到底哪一個好?還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嗎?

  ⑶學生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教師酌情指導(dǎo)。

  明確:

  ①文章開頭一句話“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短短十五字,涵蓋了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主體事件等豐富的內(nèi)容。正因為“寒雪日”“俄而雪驟”,才能引出“詠雪”的事件。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賞心、樂事。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為春和景明、綠草如茵,在雪花飛揚的寒冷天氣中,外出不便,聚會詠雪不正是賞心樂事嗎?文中“欣然”“大笑”“樂”等詞可見其融洽、歡快、輕松的氣氛。

  ②對“公大笑樂”,有不同的解釋:有人認為謝太傅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有人認為“笑”前喻,“樂”后喻;有人認為謝太傅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文章雖然沒有明確交代謝太傅的評價,但從文末補充謝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贊賞謝道韞的才氣。意在言外,確實耐人尋味。

  ③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各有千秋。有人認為“撒鹽空中”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tài)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更高更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后達于神似,形似是基礎(chǔ)。有人認為“柳絮因風起”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深刻的意蘊。而“撒鹽”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蘊。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tǒng)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同學列舉的喻體有“鵝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師在充分肯定的基礎(chǔ)上,適當引申其他詠雪名句,如韓愈《春雪》“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

  5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6、默寫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研讀《陳太丘與友期》。學生朗讀課文,自行疏通文意;提出閱讀中碰到的疑難問題,師生共同研討解決;背誦課文;歸納借鑒本文的寫法和語言特色,積累詞語。

  〖教學步驟〗

  一、導(dǎo)語設(shè)計

  設(shè)計一:今天我們接著學習《〈世說新語〉二則》中的第二則《陳太丘與友期》。

  設(shè)計二:同學們,你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學生回答:“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正直的人”“做一個成功的人”……)如果我們學習了《陳太丘與友期》,你結(jié)識了小元方,你就會默默地告訴自己:“我要做一個誠信的人!”(板書文題)

  二、學生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利用工具書,理解詞句,疏通文意。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小組成員討論、解決詞句方面的疑難問題。教師在巡視中酌情給予指導(dǎo)

  三、選兩個學生復(fù)述課文,注意情節(jié)的完整和故事的核心內(nèi)容,其他同學點評

  四、師生互動,研討課文,背誦課文

  1、各小組提問。

  2、教師歸納所提問題。

  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⑴“日中”這個時間概念是否科學,古代沒有精確的定時儀,怎么判斷遲到?

  ⑵友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⑶元方的性格特點如何?

  ⑷在友人“慚”“下車引之”時,元方卻“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3、學生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教師依據(jù)回答情況給予必要的引導(dǎo)。

  明確:

  ⑴古代的定時儀器較為簡陋,有木表、漏壺等,它不可能有精確的時段劃分。這里的“日中”是當時約定俗成的時間概念──中午。這個友人錯過了雙方約定的時限,所以遲到了。

  ⑵課文中,友人與陳太丘“期日中”,結(jié)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無信,不守信用;到來之后,問元方“尊君在不?”表現(xiàn)得較為有禮;當?shù)弥愄鹨严刃须x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粗野蠻橫,十分無禮,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缺乏修養(yǎng)、沒有禮貌的人;在元方一番義正嚴辭的批評后,他“慚”“下車引之”又表現(xiàn)得較為誠懇,有知錯勇改的精神。

  有同學通過網(wǎng)絡(luò)查閱相關(guān)資料,獲知友人是比陳太丘官高兩品的官員,平素對陳太丘傲慢無禮。

  ⑶閱讀元方對友人的批評話語,我們可以看出元方有著良好的家庭教養(yǎng),表現(xiàn)了他懂禮識義的品質(zhì)。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xiàn)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⑷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呢?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認為元方并非無禮的理由是:元方年僅七歲,我們不應(yīng)對其求全責備;一個失信于人,不知自責且當子罵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見一斑,對這樣的人就應(yīng)該斷然拒之千里之外。認為元方確實有失禮儀的理由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仍不失為有識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時之錯便徹底否定一個人呢?原諒一個知錯能改的人,不正表現(xiàn)了一個人胸襟寬廣,有涵養(yǎng)嗎?

  4、教師出示省去標點的原文,學生試讀,然后背誦。

  ⑴投影顯示: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⑵請一學生嘗試讀文,應(yīng)讀出句讀、語氣來。

  ⑶全班齊讀、背誦。

  五、把握本文的寫作特點,體味語言簡練意義豐厚的特色

  提問:通過研讀這兩篇短文,《世說新語》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學生回答,明確:敘事簡潔,敘中有議;語言凝練、辭意雋永;咫尺萬里,辭近旨遠;小中見大……教師不必評判,學生讀后有得,這本身就是一種收獲。

《世說新語》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有關(guān)《世說新語》的文學常識。

  2.文言文詞句的翻譯。

  能力目標

  閱讀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德育目標

  從古人身上學習吸取做人的道理:人應(yīng)謙虛;與人相處應(yīng)落落大方,有禮有節(jié),誠實守信。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準確把握重點字、詞。

  2.流利地翻譯全文,達到自動講述故事的程度。

  二、整體感知

  《世說新語》亦稱《世說》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筆記小說集,也是同類小說中的代表作。有許多作品,批判黑暗,諷刺奢淫、表彰善良,全書語言精練,善于通過一言、一行來刻畫人物肖像和精神面貌,意味雋永,今天我們一同學習《世說》三則故事,體會作者遣詞造句,塑造人物的獨特語言風格。

  三、疏通字詞并翻譯全文

  1.介紹作者劉義慶的有關(guān)知識以及《世說新語》這部小說的特色。

  2.檢查預(yù)習。

  3.要求學生根據(jù)書后注釋翻譯三則故事。

  4.重點語句解析。

  四、總結(jié)、擴展

  教師點評翻譯的優(yōu)劣,概括指導(dǎo)古文譯法:變單為雙,聯(lián)想推敲,補充省略,調(diào)整詞序等。

  五、布置作業(yè) 

  熟讀課文,思考:

  1.三則故事分別表現(xiàn)主人公怎樣的性格。(用一句話概括)

  2.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3.體會三則故事的語言特點。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分析人物性格

  2.體會語言特色

  二、課文分析

  1.讀課文,分析人物性格。

  孔融:聰明機智

  陳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曹操:好猜忌、嗜殺、殘暴。

  2.小說通過人物的哪些方面的描寫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

  孔融:語言描寫

  對守門人所言:初步展示(開始)

  與李膺對話:逐步表現(xiàn)(發(fā)展)

  回陳韙之語:進一步表現(xiàn)(高潮)

  陳元方:語言描寫

  曹操:行動描寫

  使…代;自…立→令間諜問→聞之,追殺

  3.讀《世說新語·排調(diào)·第二十五》這則故事,體會語言特色

  謝公(人名)始有東山之志(指優(yōu)游山林的意愿),后嚴命屢臻(下達)勢不獲已(看情勢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了),始就桓公司馬。于時人有餉桓公藥草,中有“遠志”。公取以問謝:“此藥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稱?”謝未即答。時郝隆在座,應(yīng)聲答曰:“此甚易解:處則為易‘遠志’,出則為‘小草’”。謝甚有愧色。桓公目謝而笑曰:郝參軍此過乃不惡,亦極有會。(話說得極有意味)

  思考:①謝安聽了郝隆的話后感到慚愧的原因。

  ②本文語言特色。

  附參考答案:①謝安始有東山之志,可后來畢竟出山為官了。郝隆所志處山則這處山為

  “遠志”,出山則為小草。因此謝安“出山”則為小草。

  ②語言雋永,意味深長。

  遠志:名為藥名,更指人的潔身自好的志向。

  三、總結(jié)、擴展

  1.《世說新語》善于通過特征性的細節(jié)勾勒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之栩栩如生。

  2.善于把記言、記事相結(jié)合。

  3.語言精練含蓄,雋永傳神。

  四、作業(yè) 

  課后練習一

  探究活動

  一、方仲永與孔融的人生起點一樣,但結(jié)局卻大不相同,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解說:同學們先找到《傷仲永》這篇文章,搜集一些有關(guān)孔融的故事、生平事跡的資料;然后在對比閱讀的基礎(chǔ)上在班內(nèi)組織討論;最后形成一定的結(jié)論。

  二、你認為陳太丘的做法可不可取?為什么?

  解說:可以在班內(nèi)組織討論或展開辯論。

《世說新語》教案 篇17

  一、教學目標

  (一)指導(dǎo)學生掌握學習文言小說的一般方法。

  (二)引導(dǎo)學生認識到“誠信”是立世之本。

  (三)激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閱讀。

  二、課時安排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

  1.講述故事

  同學們,老師小時候聽過一個故事,至今記憶猶新。你們想不想聽聽這個故事呢?(教師講述“曾子殺豬”的故事,注意技巧,恰當運用形體語言,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面學生復(fù)述故事作鋪墊。)大家知道這個故事的題目嗎?大家想想,老師為什么會對這個故事如此刻骨銘心呢?(引導(dǎo)學生說出故事蘊涵的道理。)

  2.導(dǎo)入新課

  “誠信”是立世之本,中華民族歷來就是一個講求誠信的民族,在我國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流淌著許許多多的諸如“曾子殺豬”這樣的誠信故事,今天就讓我們擷取其中的兩朵浪花,伴隨著古人的足跡,去尋訪誠信的真諦吧!

  (二)簡介《世說新語》及其作者

  (三)指導(dǎo)學生了解學習文言小說的一般方法(板書)

  1.清除障礙,順暢朗讀。

  2.理解字句,整體感知。

  3.復(fù)述故事,推究內(nèi)涵。

  4.審美評價,勇于創(chuàng)新。

  (解說:①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掃除文字的讀音障礙,特別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讀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讀停頓;②調(diào)動原有的積累,運用工具書,通過合作學習,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節(jié);③在對原文正確理解的基礎(chǔ)上,能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故事,推究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④小說的審美評價是多方面的,就初中學生而言,最主要的是對作品中的人物進行審美評價。要讓學生知道評價人物的根據(jù)是人物的言行,評價人物的標準是正確的、人們公認的思想道德準則。要鼓勵學生多角度審美,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

  (四)組織學生學習《期行》

  1.引導(dǎo)學生進行文言小說第一階段的學習。

  (1)注意下列加下畫線字在文中的讀音。

  期(qī)行尊君在不(fǒu)

  (2)學生自讀課文,推敲朗讀停頓;指名朗讀課文,師生共同修正;齊讀課文。

  2.引導(dǎo)學生進行文言小說第二階段的學習。

  (1)請學生翻譯課文。(可一人一句,要講清重點字句。)

  (2)通過討論,梳理故事情節(jié)。(可板書)

  開端:期行不至,太丘舍去。

  發(fā)展:客問元方,怒罵太丘。

  高潮:元方駁客,無信無禮。

  結(jié)局:客慚下車,元方不顧。

  3.引導(dǎo)學生進行文言小說第三階段的學習。

  (1)同座學生互述故事,推薦優(yōu)秀者上講臺表演。(要求表演的學生注意體驗開始時教師講故事的語氣、神態(tài),力求能夠繪聲繪色。)

  (2)討論:作者創(chuàng)作這個故事,目的是為了讓人們明白怎樣的道理呢?

  明確:告訴人們誠信是立世之本,要人們做一個守信的人。(學生回答意對即可。)

  4.引導(dǎo)學生進行文言小說第四階段的學習。

  《期行》這則文言小說短小精悍,但故事情節(jié)完整,人物也刻畫得栩栩如生。你能否就文中一兩個人物的言行,說說自己的看法呢?(學生自由發(fā)言,如果學生說出陳太丘、元方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客”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的,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

  (五)小結(jié)

  同學們,這堂課老師給大家介紹了文言小說的一般學習方法。大家的悟性很高,順利完成了《期行》這篇文言小說的學習任務(wù)。下一堂課,我們將學習《乘船》,老師想放開手,完全由你們自己來學習這篇文言小說,大家有沒有信心完成學習任務(wù)呢?

  (六)布置作業(yè)

  1.回家將《期行》這個故事講給你的父母聽,請他們給你評判打分。(優(yōu)、良、中、差)

  2.如果你是學習小組的牽頭人,你將如何組織你的小組成員按照老師介紹的學習文言小說的一般方法,來學習《乘船》?請你設(shè)計一份內(nèi)容具體、切實可行的學習方案,準備競選《乘船》學習小組的牽頭人。

  第二課時

  (一)回顧文言小說的一般學習方法

  (二)小組學習《乘船》(每組以6至8人為宜,由學生自己主持,教師巡視指導(dǎo))

  1.各小組交流學習方案,選定方案優(yōu)秀者為本小組學習牽頭人。

  2.取長補短,小組成員共同修改完善學習方案。

  3.按照確定了的學習方案,小組合作學習《乘船》,疑難問題可求助老師。

  4.展示學習成果。(可采用電視上常見的知識競賽的方法,活躍課堂氣氛,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給予鼓勵性的打分。)

  (1)課文朗讀展示。(每小組出1人,人選由其他小組任意指定。)

  (2)字句理解展示。(為了便于突出重點,可由教師出題,各小組搶答。)

  (3)故事復(fù)述展示。(由各小組推選1人參加。)

  (4)故事內(nèi)涵展示。(各小組在整理好答案后,選定1人公示,意思正確就可以給分。)

  故事內(nèi)涵: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人要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不能輕諾寡信。

  (5)評價審美展示。(讓學生們評判華歆與王朗誰“優(yōu)”誰“劣”。各組自由發(fā)言,言之有理,言之有據(jù)即可。不同觀點可以展開辯論,看法新穎獨特的要給予加分鼓勵。)

  (三)教師對各組的學習情況進行評點(從鼓勵的角度,肯定各小組的學習成果,同時對學生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也要中肯地指出,以利以后的學習)

  (四)布置作業(yè)

  1.回家將《乘船》的故事講給父母聽,請他們評定等第。

  2.就這次小組學習中的得與失,寫一份200~300字的體會。

  3.課后搜集兩個以上有關(guān)誠信的小故事。

《世說新語》教案 篇1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2.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獲取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重點詞句的翻譯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復(fù)述課文。查閱有關(guān)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guān)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學方式:誦讀、復(fù)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nèi)容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詠雪》講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里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蘊表現(xiàn)出了詠絮之才。《陳太丘與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著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教學過程設(shè)計(第一課時)

  《詠雪》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  導(dǎo)入新課

  (播放《雪絨花》作為背景音樂。)

  多媒體展示雪花紛飛的圖片,學生賞析。

  然后過渡到問題設(shè)計:你覺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進而問他們,既然這樣,你們想知道古人用什么來比喻雪花的呢?從而導(dǎo)入所學課文.

  二釋題:

  1先指名讓學生介紹

  2教師再放幻燈片 ,進行補充說明

  《世說新語》,劉宋臨川王劉義慶編著,主要描寫從東漢到劉宋時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全書共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夙慧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這部書不僅保留了許多珍貴的史料,也因為其語言凝煉、人物形象鮮明成為古典小說的源頭之一。

  三、整體感知  自主探究

  1學生自由朗讀,教師作點拔。

  2學生示范朗讀并做點評。

  3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dǎo),如句讀、語調(diào)等。重點突出“讀”的環(huán)節(jié),力爭當堂成誦。

  4疏通文意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四、分組討論   質(zhì)疑體會

  • 教師導(dǎo)學

  1 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zhì)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dǎo)。

  2 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jié)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詠雪》問題組:(可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a文章開頭一句話,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內(nèi)容?

  b.“寒雪”“內(nèi)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c.聯(lián)系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d.文章結(jié)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體投影下大雪的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再討論分析。)

  e.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學生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于詠雪的名句,讓學生拓展思維。

  五、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讓學生再舉幾例古人吟詠白雪時用的比喻的詩句。把事先找好的詩句和學生做交流。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李白《北風行》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高群《對雪》

  五、運用比喻 想像寫作

  古人詠雪的詩句寫得如此精妙——(問題設(shè)計)怎樣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歸納:由“形似”到“神似”!

  讓學生嘗試比喻句的寫作:

  英語中有26個字母,從這些大寫字母中任選幾個,發(fā)揮想象,仿寫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

  b是兩個聯(lián)結(jié)的心,是友誼。

  c是未滿的月牙兒,是缺憾

  學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時適時師生共點評!

  六、教師小結(jié)及作業(yè)的布置。

  1教師小結(jié)

  2布置作業(yè)

  (一)在讀準節(jié)奏,讀出韻味的基礎(chǔ)上,背誦《詠雪》一文。

  (二)搜集古人詠雪的詩句

  (三)預(yù)習《陳太丘與友期》

  板書設(shè)計

  《世說新語》詠雪

  形似——神似

  比喻

  美的意境

  第二課時    《陳太丘與友期》

  教學過程:

  一、  導(dǎo)入:(先調(diào)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再逐漸地引入課文)

  1、“誠信”和“禮貌”是我們在生活中常提及的兩個詞,是否有同學能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談?wù)勀銓λ鼈兊恼J識理解呢?

  2、總結(jié)學生發(fā)言,由此導(dǎo)入新課:

  是的,幾千年來“人無信而不立”、童叟無欺的故事不斷地熏陶著我們。老祖宗們反復(fù)地告誡我們,誠于中必信于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得誠實無妄、信守諾言、言行一致,也就是我們必須講誠信。

  當然在為人處世中,我們還得講禮貌,因為這樣更能使自己受到別人的尊重,為自己迎得別人的信任。還記得歌德曾說過的話嗎?——“一個人的禮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鏡子。”禮貌待人對于個人來講是一個人內(nèi)在美的體現(xiàn),是社會交往的需要。接下來,我們就要學習一篇與“信”“禮”相關(guān)的文言文。

  二、口頭表達活動:

  那么,誰能講講這則小故事?(講故事,不是翻譯)(教師進行評價 )

  三、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1、放錄音(或師范讀)。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師正音,辨形。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2—3遍,爭取讀熟。

  4、教師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并糾正閱讀中出現(xiàn)的問題。

  四、疏通文意   

  1、生譯為主,師提示重點詞、句。(放幻燈片)

  期:(古義)約定、(今義)星期。不:現(xiàn)寫作“否”,表示不。

  引:拉。 過:超過。顧:回頭看。 委:丟下、拋棄。

  2、〈1〉、小組成員結(jié)合課文注譯進行翻譯,并把不理解的詞句勾畫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     

  〈2〉、師生共同明確這則短文的重點詞句,并識記。

  五、分組討論   質(zhì)疑體會

  師預(yù)先準備,與學生的質(zhì)疑相結(jié)合。

  〈1〉友人未到,陳太丘就獨自走了。假如你是陳太丘,你會怎么做?

  (可以選擇陳太丘那樣“舍去”,因為友人不守時,也可以選擇再等等或打電話問明情況,表現(xiàn)你的態(tài)度)。

  〈2〉哪些言行表現(xiàn)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當父母問年僅七歲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簡單的回答“已去”,而是詳細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當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與人其行,相委而去”時。元方義正嚴辭地進行駁斥:“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這些都表現(xiàn)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友人漸,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你認為元方這樣做是否失禮,為什么?  (如答失禮,理由可參考:元方批評友人無理,自己更應(yīng)做到有禮——友人已經(jīng)認錯,又是父親的朋友,是長輩,即是有錯,也應(yīng)以禮待之。如答不失禮,理由可參考:友人失約在先,是無信;友人罵元方之父,是無禮;對七歲的孩子不應(yīng)求全責備)

  〈4〉假如第二天陳太丘與友人見面,請設(shè)想一下,他們倆各自能說些什么?(開放性試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去做答,言之成理即可)

  針對上述問題及質(zhì)疑采用多形式解答:問題1、2由小組內(nèi)成員自行討論解答:問題3、4、5、師指導(dǎo)生解答。

  六、 美文共賞活動(拓展延伸)

  下面短文,同出自《世說新語》。與《期行》進行比較閱讀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并獲全。  

  七、一文一詩活動: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之習乎?——孔子(讓學生識記)

  八、小結(jié)

  比較兩篇文章在內(nèi)容上的異同:

  《詠雪》描寫了人物群像,

  側(cè)重表現(xiàn)了謝道韞的文采。

  與孩子有關(guān) 

  主要描寫了元方,側(cè)重表現(xiàn)了

  元方的懂禮識儀,聰明剛正。

  九、布置作業(yè)

  課本劇表演活動

  課外小組成員根據(jù)《期行》的內(nèi)容,適當分配角色,自編臺詞,編排課本劇。(目的:深入體會文章主旨,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

  附 板書設(shè)計       

  陳太丘:與友其行、期日中,過中不至,舍去 (守時)

  期  友人:過中不至      (無信)     守時

  行     對子罵父      (無禮)     守信

  元方:怒斥友人,有理有據(jù)

  主題思想:通過陳大丘與友期行的故事,說明了“守時”、“守信”、“有禮”的重要性。

《世說新語》教案 篇19

  在我國的文學史上誕生過無數(shù)著名的傳世名作。而古代小說又是其中最燦爛的一個部分,大家知道哪些古代小說呢?但任何一個偉大的作品都是在繼承前人成果的基礎(chǔ)上才產(chǎn)生的,古代小說的源頭在哪里?六朝時期風行一時的筆記體小說就是古典小說的搖籃。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世說新語》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世說新語》,劉宋臨川王劉義慶編著。主要描寫從東漢到劉宋時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全書共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夙慧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通過本次學習希望大家能夠達到以下目標:

  1、學習一些摹景狀物、刻畫人物的手法

  2、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

  3、學習古人機智、誠實等美德

  一、 疏通句篇1、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分正確停頓。(自讀過程中有疑問則舉手提出)2、 請學生試讀課文3、 教師范讀4、 學生齊讀

  二、 理解文義、探究深層含義1、 結(jié)合書下注釋,理解句意、文意(如有不懂的地方可由全班討論)2、 請大家在討論時注意下列句子中的詞(1)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  兒女:子侄輩,現(xiàn)代專指兒子和女兒。俄而:不久,一會兒。驟:迅速欣然:高興地(2) 空中撒鹽差可擬   擬:比,比擬(3) 未若柳絮因風起   未若:比不上

  (4) 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期:約定    乃:才(5) 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期:約會,約定。  委:舍棄。(6) 元丘入門不顧顧:回頭看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禮貌的稱呼對方;“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家君”對人稱自己父親時的謙詞)

  請學生用自己的話復(fù)述課文內(nèi)容

  3、 提問:大家對于課文有沒有什么疑問?(引入下面的問題)(1) 文中的這一家人是在一種什么樣的氛圍下聚會的?(輕松,溫馨)從哪里看出來?(內(nèi)集,欣然,大笑)(2) “公大笑”一句中省略了謝安的話,如果你是謝安,你會說出什么話來?為什么把雪比作“柳絮因風起”比“撒鹽空中”好?(前者較有韻味)(3) 文末為什么要強調(diào)謝道韞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種贊揚與敬佩)(4) 從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陳太丘的朋友是個什么樣的人?(暴躁、易怒)(5) 結(jié)尾處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會怎么辦? (6) 讓學生表演這篇的情景。(7) 齊讀課文,要求讀出感情來。4、 總結(jié):全文以寥寥數(shù)筆,就將當時的環(huán)境和一個生動的人物形象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作者能做到這一點,關(guān)鍵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煉生動的語言,點出了人物與環(huán)境的特點,使之躍然紙上。

  三、 拓展延伸1、 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這種寫作手法,我們先看看蘇軾的兩首詞,都與飛雪有關(guān),都表達了思念之情。去年相送,馀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水晶鹽,為誰甜?手把梅花,東望陶潛。雪似故人人似雪,雖可愛,有人嫌。這兩首詞把景色和人物情感交織在一起,大家能不能想一些恰當?shù)谋扔鱽硇稳莶煌难┚啊?、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客有問陳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 :“吾(于)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下為淵泉為潤。當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1) 用自己的話復(fù)述原文的內(nèi)容。(2) 陳季方真的不知道自己父親有無功德嗎?

《世說新語》教案 篇20

  知識目標

  1.閱讀淺顯的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如“俄而、欣然、擬、未若”等;

  2.背誦兩篇短文。

  能力目標

  1.結(jié)合注釋,運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重點)

  2.;發(fā)揮想象,學習用比喻的修辭方法描寫事物。(難點)

  情感目標

  學習古人的智慧,培養(yǎng)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

  第一課時《詠雪》

  學習

  目標

  1.朗讀文言文,了解文言大意,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

  2.討論分析文中的兩個比喻句,學習摹景狀物的手法。

  3.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同學們,雪花是嚴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給我們的禮物,它是那樣的純潔、輕盈,你能拿什么比擬它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詠雪》,你和文中的兩位才子比試比試如何呢?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dǎo)學一:分類積累,疏通文意

  1.自讀課文,根據(jù)文意讀準節(jié)奏。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2.讀懂課文,理解重點詞句。

  (1)重點字詞解釋:

  ①內(nèi)集:家庭聚會②兒女:子侄輩③俄而:不久,一會兒。

  ④欣然:高興的樣子。⑤未若:不如,比不上。⑥講論文義:講解詩文。

  (2)重點句子翻譯:

  ①白雪紛紛何所似

  翻譯: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

  ②撒鹽空中差可擬

  翻譯: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

  ③未若柳絮因風起

  翻譯: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的漫天飛舞。

  3.學生用現(xiàn)代漢語復(fù)述故事。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詩論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教學備注】

  ‖學法指導(dǎo)‖

  文言文朗讀停頓的“兩個原則”:

  1.結(jié)構(gòu)原則:即不要把一個詞或一個短語斷開,要保持詞和短語的完整性。

  2.意義原則:即根據(jù)語意停頓,把一句話分成幾個意群,不要改變原句的意思。

  ‖教學提示‖

  本文篇幅不長,疏通不難,可以在串講中明確重點文言字詞,加深記憶。

  ☞目標導(dǎo)學二:理解內(nèi)容,體會寫法

  1.文章開頭一句“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這句話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涵蓋事件時間、地點、人物及主體事件等豐富的內(nèi)容。正因為“寒雪日”“俄而雪驟”,才能引出“詠雪。

  2.“寒雪”“內(nèi)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營造了一種融洽、歡快、輕松的家庭氛圍。

  3.“詠雪”的過程中,文章特別記載了兩個人的詠,即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對其中哪一個更欣賞?為什么?

  “柳絮因風起”更好,因為柳絮比鹽更像雪。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意蘊強,有美感,這是“撒鹽空中”所缺乏的。“撒鹽空中”比喻了雪的顏色。

  4.文章結(jié)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謝太傅對兩人的答案未做評定,只是“大笑樂”而已,十分耐人尋味。作者也沒有表態(tài),卻在最后補充了道韞的身份,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贊賞道韞的才氣。

  ‖教學提示‖

  通過質(zhì)疑,讓學生感受謝家的濃厚的雅致氛圍,體會作者精巧的構(gòu)思。討論交流解決難點。

  ☞目標導(dǎo)學三:運用比喻,想象寫作

  1.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舉出幾句詠雪的名句。

  “鵝毛”、“蒲公英的孩子”等。

  詠雪的名句有: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李白《北風行》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

  2.學生嘗試運用比喻,想像寫作:英語中有26個字母,從這些大寫字母中任選幾個,發(fā)揮想象,仿寫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

  B是兩個聯(lián)結(jié)的心,是友誼。

  C是未滿的月牙兒,是缺憾

  學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師生共點評!

  ‖教學提示‖

  讓學生積累詠雪名句,豐富語言積累。

  ‖教學提示‖

  此題意在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學生說的答案有可能五花八門,教師要多加鼓勵,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

《世說新語》教案 篇21

  自主  開放  有序  創(chuàng)新

  ——《詠雪》教學設(shè)計

  一、教學目標 

  1、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思維的能力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2、  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3、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多角度的拓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過程 :

  三、創(chuàng)設(shè)情景  導(dǎo)入  新課

  (播放刀朗的《2002年的第一場雪》作為背景音樂。)

  多媒體展示雪花紛飛的圖片,學生賞析。

  然后過渡到問題設(shè)計:你覺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進而問他們,既然這樣,你們想知道古人用什么來比喻雪花的呢?從而導(dǎo)入  所學課文.

  四、整體感知  自主探究

  1、學生自由朗讀,教師作以點拔。

  2、學生示范朗讀并做以點評。

  3、掃除字詞上的障礙,請同學們借助注解,讀準字音,理解字詞的含義。

  4、用學過的“加字法”和“換字法”翻譯課文,并試背誦課文。

  五、分組討論   質(zhì)疑體會

  學生按學習小組進行“合作探究,互問互答”。

  教師適時點評,自然過渡。

  六、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讓學生再舉幾例古人吟詠白雪時用的比喻的詩句。把事先找好的詩句和學生做交流。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李白《北風行》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高群《對雪》

  七、運用比喻想像寫作

  古人詠雪的詩句寫得如此精妙——(問題設(shè)計)怎樣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歸納:由“形似”到“神似”!

  讓學生嘗試比喻句的寫作:

  英語中有26個字母,從這些大寫字母中任選幾個,發(fā)揮想象,仿寫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

  B是兩個聯(lián)結(jié)的心,是友誼。

  C是未滿的月牙兒,是缺憾

  學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時適時師生共點評!

  八、教師小結(jié)及作業(yè) 的布置。

  歡迎各位老師蒞臨指導(dǎo)!!

  二零零五年十月

《世說新語》教案(精選21篇) 相關(guān)內(nèi)容:
  • 《世說新語》教案(精選16篇)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答案1、俄而雪驟,公欣然曰1、俄而:片刻。驟:急速。欣然:高興的樣子2、撒鹽空中差可擬2、擬:比,比擬3、未若柳絮因風起3、未若:比不上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4去:離開。...

  • 《世說新語》優(yōu)秀教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閱讀課文,掌握文言實詞的含義,準確翻譯文章。2、體會《世說新語》二則的寓意,學習古代兒童的優(yōu)秀品質(zhì)。3、加強對古詩文的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 《世說新語》教案(精選22篇)

    學習目標:1、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2、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3、能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基本內(nèi)容,并能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 《世說新語》教案(通用18篇)

    ○教學目標 ①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 《世說新語》教案(通用22篇)

    ○教學目標 ①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 《世說新語》兩則教案(通用13篇)

    ○教學目標 ①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 《世說新語》教案(精選22篇)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答案1、俄而雪驟,公欣然曰1、俄而:片刻。驟:急速。欣然:高興的樣子2、撒鹽空中差可擬2、擬:比,比擬3、未若柳絮因風起3、未若:比不上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4去:離開。...

  • 《《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精選9篇)

    ○教學目標 ①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 《世說新語》二則教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 ①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 九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人成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 多人运动免费观看不用登录 | 国产口暴吞精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一级毛片无码 | 国产96精品 | 免费不卡av在线 | 看久久毛片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三级久久久精品麻豆三级 |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色婷婷av777 性xxxxfreexxxxx喷水欧美 |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自播 | 天天看天天干 | 中文字幕久久乱码一级毛片 | 雪花飘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 91最新在线播放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 亚洲精品无码AV在线观看 | 免费看片成人 | 亚洲狠狠婷婷久久久四季av | 欧美亚洲国产日本 | 亚洲第一成年人视频 | 国内最真实的xxxx人伦 | 97视频在线观看亚洲 | 超caopor在线公开视频 | 久久中文字幕视频 | 久久最新免费视频 | 岛国免费av | 成人在线精品 | 免费av黄色| 正在播放国产多P交换视频 亚洲欧美视频网站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第一区 | 成年女人永久免费看片 |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软件 |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 白袜奴gay网站| 欧美成aⅴ人高清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