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柑者言》教學設計(通用3篇)
《賣柑者言》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1、簡介作者2、疏通課文3、分析內容、歸納課文主題4、分析課文的寫作特色二、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個成語相信好多同學都聽過,但不知你們是否知道這個成語的出處及它的意思。今天,就讓我們帶著對這個成語的濃厚的興趣來學習劉基的這篇《賣柑者言》。(二)介紹作者劉基,是元末明初負有盛名的詩文作家,在《誠意伯文集》中共有二十卷。他的作品中所反映的的生活,自然也就或多或少地揭露了歷史的真相。他的作品中的不少篇幅就是揭露封建統治階級的反動本質以及他們壓榨掠奪人民的罪行的思想性、藝術性都比較強。(三)分析課文1、給下列字注音潰kuì 賈gǔ 鬻yù 籩biān 衒xuàn 廩lín 醇chún 飫yù 赫hè2、解釋疑難詞(2)通假字①賈:通“價”,價錢②衒:通“炫”,炫耀③縻:通“糜”,浪費、消耗(3)詞類活用①業:以……為業,名詞的意動用法②干:盾牌,這里是保衛的意思,名詞用作動詞③峨:高戴,形容詞用作動詞(4)解釋疑難字、詞①涉:經過 ②潰:腐爛③燁然:色彩鮮艷的樣子 ④鬻:買⑤貿:買 ⑥敗絮:破棉絮⑦實:裝滿 ⑧夫:那些⑨斁:敗壞(5)掌握以下句子翻譯①甚矣哉,為欺也。②而獨不足子乎?③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④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3、分析課文(1)文中說桔子賈十倍,而人卻爭鬻子,為什么?因為桔子的外觀光澤好、質感好、顏色好(燃然、玉質、金色)(2)作者是如何來引出本文的議論的中心“欺”的?通過里外的對比。(3)剛才我們知道了桔子外表是非常漂亮的,哪它里面呢?“如煙撲口鼻,干若敗絮”(比喻)(4)第三段主要是賣柑者的論述,那么他是針對什么而論述的?是針對我提出的“欺”字(5)這個賣柑者從幾個方面來論述這個“欺”?兩個(6)從哪兩個方面來論述?論己之欺、論世之欺(7)賣柑者是如何論述論己之欺的?他認為,自己只不過為了糊口活命,根本談不上過分,更何況他認為“世之為欺者不寡,而獨我也乎?”(8)賣柑者對于論世之欺又從幾個方面來論述?兩個先寫武將果能授孫、吳之略耶?再寫文官果能建伊、皋之業耶?(9)賣柑者對于武將和文官都由外到內進行描述,兩者有什么相同之處?盜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縻廩粟而不知恥。這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實質上卻干著欺世盜名、玩忽職守、坐享俸祿的事。(10)那么這些人和柑子又有什么關系呢?作者借柑來類比,一針見血地指出,他們與柑一樣,都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其本質是一樣的。(11)對于賣柑者的話,我為什么默然無以應?因為我只看到賣柑者的小欺,而沒看到當時整個社會的大欺,不察不思,就貿然責備別人。而賣柑者舍小擊大,不平而鳴,表現了憤世嫉邪的大無畏精神。其次,那些文武大官的欺騙伎倆比賣柑者不知要高多少倍,論其禍國殃民的危害程度,比起賣柑者,更不可同日而語。(12)作者為什么要假托賣柑者來針砭時弊?因為這是由于當時言論不自由,作者欲防止因寫此文遭受迫害罷了。(13)歸納主題這篇文章以“予”與賣柑者對話的形式,采用托物喻理的手法,通過賣柑者之口,痛快淋漓地揭露元代末年統治機構的腐敗。(四)布置作業1、背誦、翻譯課文2、作業本三、教后感
上一篇:《賣柑者言》同步練習
下一篇:沒有了
《賣柑者言》教學設計 篇2
賣 柑 者 言 作者:劉基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杭州有個果販子,很會貯藏柑子。雖然經過一冬一夏,柑子仍然不會腐爛,拿出來還那么鮮靈靈的,質地像玉一樣晶瑩潔潤,皮色金光燦燦。可是剖開來一看,中間卻干枯得像破棉敗絮一般。我很奇怪,就問他:“你賣柑子給人家,是打算讓人家放在籩豆之中供祭祀用呢,還是拿去待嘉賓用呢?或者只不過用這種漂亮的外觀去迷惑笨拙、盲目的人上當呢?你這樣騙人也太過分了!”
杭有賣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潰。出之燁然,玉質而金色。剖其中,乾若敗絮。予怪而問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將以實籩豆,奉祭祀,供賓客乎?將衒外以惑愚瞽乎?甚矣哉為期也!”
賣柑子的笑著說:“我賣這樣的柑子已經好多年了,靠著這一營生過活。我賣它,人們買它,從來沒聽到什么閑言碎語,為什么偏偏只有您不滿意而忿忿不平呢?世上騙人的事多著呢,難道只有我一個嗎?我的先生,您不想想看!當今佩戴虎符,高坐在虎皮交椅上,那些威嚴的武將,像是在保衛家國,他們真的就像孫武、吳起那樣有韜略嗎?那些峨冠博帶的文臣,很像是氣宇軒昂的棟梁之材,真的能像伊尹、皋陶那樣建功立業嗎?盜賊四起,他們不懂怎樣抵御剿滅,生靈涂炭,他們不知怎樣賑濟解救;官吏枉法,他們無法挾制禁止;法紀敗壞,他們不知該怎樣整頓治理。白拿俸祿耗費國庫而不知羞恥。你看他們,坐高堂,騎駿馬,沉醉于醇釀,飽食著魚肉。哪個不是威風八面令人望而生畏,氣勢顯赫而不可一世!然而他們又何嘗不是外表似金如玉,內里卻是破棉敗絮呢?如今您對于這些事視而不見,卻專門來挑剔我的柑子!”
賣者笑曰:“吾業是有年矣。吾賴是以食吾軀。吾售之,人取之,未聞有言,而獨不足子所乎?世之為期者不寡矣,而獨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孫、吳之略耶?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業耶?盜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縻廩粟而不知恥。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飫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我默默地無以回答,回來后細細考慮他的話,覺得池很像詼諧滑稽的東方朔一類人物。莫非他果真是個憤世嫉俗的人,是借柑子來諷刺世事的嗎?
予默默無以應。退而思其言,類東方生滑稽之流。豈其忿世嫉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諷耶?
《賣柑者言》 2001/11/20
《賣柑者言》教學設計 篇3
第一部分:
1.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鬻之( ) 籩豆( ) 瞽( ) 皋( ) 洸( )
2.本文作者 , 代文學家、政治家。
3.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
⑴玉質而金色(玉: )
⑵將以實籩豆,奉祭祀,供賓客乎(實: )
⑶吾業是有年矣(業: )
⑷甚矣哉為欺也(為: )
⑸今子是之不察(是: )
⑹予默默無以應(以: )
4.本文作者想要說明的道理是什么?
5.下列對文章內容和藝術特點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文章一、二段著意渲染了柑其外色澤美艷其內“干若敗絮”的特點,從而引出了下文賣柑者的一番話,為下文諷喻封建士大夫“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欺世盜名的丑惡本質起到了鋪墊作用。
b、全文以作者的真切感觸作結,最末一句自是明知故問,意在提醒讀者本文旨在憤世疾邪,托柑以諷,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c、全文無論布局謀篇、人物刻畫、類比的運用,以及以民風諷世的寫法,都明顯地受到《捕蛇者說》的影響。
d、本文中的“賣柑者”是一個真實的生活于社會下層的小市民形象,他個性鮮明,論辯有力,善于借題發揮,敢于諷刺欺世盜名之徒;然而他以次充好,坑騙買柑者而又為自己狡辯的行為應該受到譴責。
6.翻譯下列。
⑴若所市于人,將以實籩豆,奉祭祀,供賓客乎?
⑵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飫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
讀選文,回答問題:
賣者笑曰:“吾業是有年矣!吾賴是以食吾軀。吾售之,人取之,未嘗有言,而獨不足子所乎?世之為欺者不寡矣,而獨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孫吳之略耶?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業耶?盜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縻廩粟而不知恥。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飫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 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7、下列各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b、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
c、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d、坐縻廩粟而不知恥
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用法和意義都相同的一項是( )
a、以:吾賴是以食吾軀 父以足受,笑而去
b、而:而獨不足子所乎 齊使田忌將而往
c、之:世之為欺者不寡矣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d、其:予貿得其一 其如土石何
9、本語段中有兩句賓語前置句分別是: 、 。
10、把下面一句話翻譯成現代文:
吾業是有年矣。
11、文段中空白處應填入的是已經成為人們常用的成語: ,同時,本語段通過賣柑者話痛快淋漓地抨擊了。
第二部分:
不死之藥
有獻不死之藥于荊王①者,謁者②操之以入。中射之士⑶問曰:“可食乎?”曰:“可”。因奪而食之。王大怒,使人殺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說王曰:“臣問謁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無罪,罪在謁者也。且客獻不死之藥,臣食之而王殺臣,是死藥也,是客欺王也。夫殺無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釋臣。”王乃不殺。
注:①荊五:指楚頃襄五。荊,楚國別稱。②謁者:為國君掌管傳達的近侍。③中射之士:君王的侍御近臣。
12、用“||”將此文分為四層。
13、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①以: ②說:
③夫: ④乃:
14、判斷正誤。
①“謁者操之以入”和“因奪而食之”句中的“之”都指代“不死之藥”。
②“是臣無罪”譯為:這樣我沒有罪。
③“是死藥也”譯為:是一種死藥。
④“是客欺王也”譯為:這客人欺騙了君王。
15、簡答題。
①中射之士認為自己不該殺,講了幾條什么樣的理由?用現代漢語回答。
②荊王為什么沒殺中射之士?
③這個故事中的荊王與《皇帝的新裝》中的皇帝有哪些共同點?
第三部分:
16.理解下列句子標示的重音,在橫線上填寫出重音所強調的意思。
⑴a、一個季度就生產了五百臺電視機。
b、一個季度就生產了五百臺電視機。
⑵a、你為什么打他?
b、你為什么打他?
c、你為什么打他?
17、排列語句順序恰當的是( )
⑴還有搖蕩的水草 ⑵游人從橋上望去 ⑶那魚就在水草和石頭間滑動 ⑷可以清晰地看到水下的鵝卵石
a、⑵⑶⑷⑴ b、⑶⑴⑵⑷ c、⑵⑶⑴⑷ d、⑵⑷⑴⑶
18、下面一段文字對我國享有盛名的“三峽景觀”的描繪,其中搭配和銜接不恰當的一項是( )
a、有人說,三峽像一軸展不盡的山水畫卷。
b、也有人說,三峽是一條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長廊。
c、依我們看,三峽倒更像一部輝煌的交響樂。
d、它由“瞿塘雄,巫峽秀,西陵險”這三個具有各自不同旋律、節奏的優美的畫面組成。
上一篇:岳陽樓記
下一篇:《賣柑者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