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九年級語文教案 > 《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教案(通用2篇)

《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教案

發(fā)布時間:2023-09-08

《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教案(通用2篇)

《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教案 篇1

  [自讀導言] 

  自讀要求 

  1.用“圈點批注”的方法自讀文章。 

  2.在自讀中質(zhì)疑提問。 

  3.查詢作者及本文寫作背景相關(guān)資料,做適當摘錄或制成電子作品。 

  (解說:作為自讀課,本文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自學能力和探究學習能力——強調(diào)讓學生養(yǎng)成動筆墨讀書的習慣;著重培養(yǎng)學生懷疑精神與探究意識;強調(diào)學生在課外拓展學習中擴大知識視野。) 

  學習側(cè)重點 

  1.找到并理解作者觀點。 

  2.學習“擺事實、講道理”的論證方法。 

  3.學習探究學習方法。 

  4.聯(lián)系學習實際,培養(yǎng)科學實驗精神。 

  (解說:根據(jù)新教材編排的特點,初中學習的第五學期,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閱讀各類文章的能力。根據(jù)新教材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這一要求,確定學習側(cè)重點1、2。依據(jù)新大綱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與動手實踐能力的要求,確定學習側(cè)重點3、4。) 

  [自讀程序] 

  1.作者介紹(學生運用多媒體電腦展示自制電子作品,介紹丁肇中人物小傳和圖片)。 

  2.整體感知課文大意。 

  (1)朗讀課文,借助工具書理解和掌握以下詞語。 

  格物致知  誠意  正心  彷徨  袖手旁觀  一帆風順 

  (2)默讀全文,用圈點批注的方法,完成課后練習一。 

  (3)討論.自學批注的內(nèi)容,談出自己的見解。 

  3.研讀課文,質(zhì)疑問難。 

  (1)精讀課文,在文中畫出有疑問的語句、內(nèi)容,并標注符號。 

  (2)分小組討論解疑,匯總、概括得不到解決的疑問。 

  (注:分小組討論解疑時,有條件的多媒體實驗班級可以利用電腦查詢資料,尋求解答。) 

  4.重點細讀,討論交流。利用課后練習二,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學習實際,展開大討論或辯論,思考: 

  (1)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么? 

  (2)聯(lián)系實際反思自我。 

  (3)怎樣改進?提出建議和方法。 

  如果課堂討論不夠深入,可讓學生以《淺析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弊端》為主題,進行探究學習。 

  5.課外探究學習,拓展延伸課堂內(nèi)容。 

  (1)歸納概括探究主題 

  教師將各小組解疑時留下的疑難問題匯總為1—5個探究主題,在班級公示。 

  探究學習參考主題: 

  ①中國傳統(tǒng)教育與西方教育的差異比較。 

  ②儒家思想淺探。 

  ③事例證明實驗精神在科學發(fā)展史上的作用。 

  ④東西方學生素質(zhì)能力比較。 

  (2)傳授探究學習方法 

  教師教給學生探究學習的方法及步驟:A.確定主題;B.查詢資料;C.概括結(jié)論;D.交流評價。 

  (3)劃分小組,明確任務 

  教師可讓學生自由選擇探究主題,自愿結(jié)成探究學習小組,在課下利用圖書館、閱覽室、因特網(wǎng)等信息資源庫,作探究學習,并將各小組自主探究學習成果寫成小論文或制成電子作品。3—5天后,可利用語文活動時間讓學生交流探究學習成果。 

  (解說:學生作探究學習時,教師指導要注意以下幾點:1.協(xié)助學生完成小組內(nèi)的分工與合作,不要單打獨做。2.幫助學生學會廣泛查詢、下載相關(guān)資料。3.指導寫作小論文或解決制作電子作品的技術(shù)問題。4.探究題目可能很大,但不要求學生作出全面深入的結(jié)論,只要談及一方面,掌握探究方法即可。) 

  6.課堂小結(jié),重申學習重點。 

  (解說:在“自讀程序”設(shè)計中,力求突出以下特點:1.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借助工具書,讓學生完成生字詞的自學;動筆墨讀書,用圈點批注法完成對內(nèi)容的自學;用討論交流法,實現(xiàn)對自學內(nèi)容的反饋與糾正。2.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問難,培養(yǎng)學生探究學習能力。創(chuàng)設(shè)平等民主的自學氛圍,讓學生在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中敢于質(zhì)疑問難;利用信息資源進行探究學習,學會在主動探索實踐中獲取知識;同時也讓學生在實踐中去體味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3.在學生自學中,實現(xiàn)教師角色的轉(zhuǎn)換。在學生知識建構(gòu)中,教師是學生經(jīng)驗建構(gòu)的促進者;在信息資源利用中,是學生資源的設(shè)計者和查詢者;在協(xié)作討論學習中,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 

  [自讀點撥] 

  1.作者簡介及文章寫作背景 

  丁肇中,美國物理學家。1936年生于密執(zhí)安州安阿伯。1962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69年后任馬薩諸塞理工學院教授,主要從事高能物理學研究。1974年領(lǐng)導的研究小組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新粒子(J/qr粒子),并導致了一系列與之相關(guān)的新粒子的發(fā)現(xiàn),使粒子物理學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現(xiàn)階段。因此于1976年與里克特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本文是作者在被《暸望》周刊授予“情系中華”征文特別榮譽獎時的一篇發(fā)言稿,節(jié)選時省略的內(nèi)容是:“我非常榮幸地接受<臁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華’征文特別榮譽獎。我父親是受中國傳統(tǒng)教育長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傳統(tǒng)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緬懷我的父親,我寫了《懷念》這篇文章。” 

  2.“格物致知”注釋補充 

  格:推究。致:獲得。《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意謂推究事物,方能獲得事物的知識。宋·洪邁《容齋隨筆舊序》:“因命紋梓,播之方輿,以弘博雅之君子,而凡志于格物致知者,資之亦可以窮天下之理云。”嚴復《原強》:“顧彼西洋以格物致知為學問本始,中國非不爾云也,獨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中國成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 

  3.扣題開談,適時立論 

  本文是一篇漫談式的議論文,在各方面都體現(xiàn)了這類議論文的特色。這篇文章一開始并沒有直接提出全文的論點,而是緊扣文題,先引用《大學》中的句子,扼要說明“格物致知”的意思,強調(diào)探察物體即實驗在現(xiàn)代化學術(shù)中的重要性。然后從大處落筆向中心靠攏,先說明“中國傳統(tǒng)教育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埋沒了其真正意義”。接著從實驗過程的兩個特點,中國學生存在的問題和作者自己的親身經(jīng)驗,分析了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最后指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兩個意義,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 

  4.風格樸實,方法多樣 

  這篇文章簡短精要,寫得樸實通俗,深入淺出,讀來親切有味,沒有說教氣息,這種風格也是漫談式論說文的一個特點。這種風格的形成除了語言的明白通俗外,與行文的靈活和說理方法的多種多樣也是分不開的。具體說來,本文采用的說理方法有以下幾種: 

  (1)引用古語:如,開頭引用《大學》中的格物致知,指出它的基本意思。3段中引用《大學》中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八條目。 

  (2)擺事實與講道理有機結(jié)合:列舉事例時,采用正面事例與反面事例相結(jié)合說理的方法。表格如下: 

  列舉事例 

  闡述道理 

  論述角度 

  明朝大理論家王陽明“格,竹子,苦思頭痛而失敗的事例, 

  傳統(tǒng)儒家對實驗的態(tài)度是把探察外界誤認為探討自己。 

  反面事例 

  通過實驗了解付予性質(zhì)的事例。 

  實驗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觀察,而是積極的、有計劃的探測。 

  正面事例 

  中國學生功課成績好,面臨研究工作束手無措的事例, 

  中國學生偏向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的思維而不愿動手。 

  反面事例 

  作者在美田大學念物理時,因事先沒有準備,做研究發(fā)現(xiàn)需要自己作主張出主意而恐慌的親身經(jīng)歷。 

  以埋頭讀書應付一切,對于實際的需要毫無幫助。 

  正面事例 

  事例論證的好處:用典型事例作為論據(jù)進行論證,它的好處是說理充分,令人信服。 

  (3)運用對比:如,中國傳統(tǒng)教育埋沒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強調(diào)知識的獲得是通過內(nèi)心體悟和自我檢討,與科學進展的歷史說明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得到形成鮮明對比。 

  (解說:在進行議論文教學時,應緊緊圍繞議論文文體特點來進行學習。自學點撥時,除了要讓學生掌握課文基本內(nèi)容外,還應點撥學生了解議論文的一般常識,如,論點、論據(jù)、論證方法,以及事例論證的好處等。) 

  [自讀思考] 

  1.在文中畫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以及意義。 

  2.用表格方式,梳理本文所舉事例和闡述的道理。 

  3.針對質(zhì)疑,分組作探究學習,寫出探究小報告或制作電子作品。 

  4.閱讀下面短文,請從文中丁肇中教授所談四個體會中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寫一篇小議論文。 

  丁肇中在中科院講故事 

  在中國科學院建院50周年中外著名學者學術(shù)報告會上,丁肇中《我所經(jīng)歷的20世紀的實驗物理學》的報告尤為引人注目。他講了4個故事,談了4個體會。 

  第一個故事是測量電子半徑。根據(jù)量子電動力學,電子的半徑為零。1964年,哈佛大學和康奈爾大學的著名科學家進行了哈佛一康奈爾實驗,其實驗結(jié)果與這種理論不相符。丁肇中認為這個實驗很重要,他們于1966年在德國用不同的方法重復了實驗,得到的結(jié)果則是電子確實小到不可以測量。他由此得出的體會是:不要盲信專家的結(jié)論。 

  第二個故事是發(fā)現(xiàn)新粒子家族。1970年,人們認為基本粒子都可以歸納為3種夸克。丁肇中對此持懷疑態(tài)度,但他想進行實驗的想法卻遭到了幾乎所有國家大型實驗室的反對。最終,他們在美國布魯海文國家實驗宣開展了實驗,發(fā)現(xiàn)了一種全新的夸克。由此得到的體會是:永遠對自己充滿信心,做你自己認為是正確的事。 

  第三個故事是發(fā)現(xiàn)膠子。光子傳播原子之間的力,膠予傳播夸克之間的力。丁肇中與中科院唐孝威等科學家合作,在1979年發(fā)現(xiàn)了膠子,而這一結(jié)果是他們事先沒有料到的。由此得出的體會是:要對意料之外的現(xiàn)象有充分的準備。 

  第四個故事是尋找反物質(zhì)。在地面上不可能找到反物質(zhì),國際大空站上的阿爾法磁譜儀擔當起了研究太空反物質(zhì)、物質(zhì)和暗物質(zhì)的任務。去年,發(fā)現(xiàn)號將實驗儀器送上了太空。這是人類第一次在天上測量帶電粒子。丁肇中得出的體會是:要實現(xiàn)你的目標,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對所做的工作要有興趣,要勤奮地工作。 

  (《科學時報》2001年11月4日) 

  (解說:思考1、2是從議論文文體特點出發(fā),讓學生掌握課文基本內(nèi)容。思考3是課外拓展探究學習,目的不在于學生探究有多深入全面,但要讓學生在查詢資料,歸納提煉觀點,寫探究報告中嘗試科學嚴謹?shù)膶嶒灢襟E與方法,并擴大課外閱讀視野。思考4是學生在學習本單元議論文的基礎(chǔ)上,遷移學習能力,初步學習寫作議論文,是課內(nèi)學習的課外拓展延伸。) 

  參考答案 

  1.不管研究自然科學,研究人文科學,或者在個人行動上,我們都要保留一個懷疑求真的態(tài)度,要靠實踐發(fā)現(xiàn)事物的真相。意義:第一,尋求真理的惟一途徑是對事物客觀的探究;第二,探索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袖手旁觀,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計劃的探索。2.見自讀點撥(4)的列舉事例表格。3.略4.略 

  [備教資料] 

  丁肇中小傳 

  由于和里希特各自獨立發(fā)現(xiàn)一種新型的J/A粒子,而共同獲得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 

  國外科學技術(shù)界評論說,丁肇中是最有實驗能力,最善于觀察現(xiàn)象的實驗物理學家。美國《自然》雜志還評論說,丁肇中所從事的工作是溝通中美兩國科技交流的一座橋梁。 

  丁肇中是由于一次“意外的出生”而成為美國公民的。他的父母都是中國的大學教授,祖籍山東日照。1936年,他們從中國啟程去美國,對密執(zhí)安州立大學進行訪問。1月26日,就在這所學院里丁肇中降生了。他在回憶中說:“我的父母希望我出生在中國,可是我卻偏偏早產(chǎn)了。我出生兩個月后才回到中國。”他的童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日本侵略中國的戰(zhàn)亂年代,所以他十二歲以前幾乎沒有受過什么正規(guī)教育。由于父母忙于工作,丁肇中是由外祖母撫養(yǎng)成人的。外祖母性格剛毅且果斷,她丈夫在第一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中犧牲了,從那以后她回到學校當教師,把丁肇中的母親撫養(yǎng)成人。丁肇中在童年經(jīng)常聽到外祖母回憶那些艱難歲月里度過的窘迫生活,外祖母對丁肇中以后嚴謹刻苦治學,一絲不茍實驗,縝密組織研究和嚴格要求下屬等優(yōu)良作風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 

  丁肇中先在大陸度過童年,十三歲去中國臺灣上學,那時他父親是臺灣大學的一名教授。二十歲時,他決定回到他的出生地美國密執(zhí)安大學繼續(xù)攻讀。“那時我英文懂得不多,對美國的生活一無所知。在國內(nèi)的時候在書上讀到許多美國學生是自己掙錢維持生活讀完大學的。我告訴父母也這樣做。當1956年9月6日到達美國底特律機場的時候,口袋里只有一百美元。在那時,有點錢好像已經(jīng)滿不錯了。我舉目無親,不免有幾分擔心。”那幾年,可以說是丁肇中一生中最艱難的歲月,一面頑強勤奮地學習,一面自己掙錢維持生活。后來因成績優(yōu)異獲得了獎學金。三年之后的1959年獲得物理學和數(shù)學兩個學士學位,1960年獲得碩士學位。接著在密執(zhí)安大學物理研究所當研究生,1962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 

  1963年,丁肇中以博士和福特基金會會員的身份,前往設(shè)在瑞士日內(nèi)瓦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工作,在柯可尼的指導下用質(zhì)子同步加速器進行研究。柯可尼對實驗工作的嚴格與耐心對丁肇中產(chǎn)生了直接的影響。在這段日子以及后來再到日內(nèi)瓦工作期間,丁肇中的典型生活情況是:一早起來在自取食堂里吃早飯,然后一整天留在實驗室里,直到夜里離開實驗室,驅(qū)車十分鐘回到他的公寓房間睡覺。每隔兩個星期,他坐飛機回到美國麻省萊克新頓自己的家里看望妻子凱·路易絲·庫恩和兩個女兒。1964年,丁肇中離開日內(nèi)瓦回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執(zhí)教,直到1969年。在那里他和斯坦伯格、希瓦茲、吳健雄和李政道等在內(nèi)的第一流物理學家工作。這個時期,丁肇中發(fā)現(xiàn)了“抗氫同位素”,使他初露頭角。美國各大報刊都以顯著位置報道了這項發(fā)現(xiàn)。在哥倫比亞大學的這些年里,他開始對“電子和正電子對”的生成發(fā)生了興趣。這時丁肇中又接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之聘,主持該學院的布魯克海汶實驗室,他負責的研究小組分別在美國布魯克海汶實驗室、瑞士歐洲核予研究中心和德國漢堡電子回旋加速器實驗室三處進行類光子粒子的衰變探索,并且尋找衰變成電子對和lL介子對的新粒子。這一研究夜以繼日地整整進行了五年。 

  1971年,丁攆中帶領(lǐng)它的研究小組回到美國,開始在布魯克海汶國家實驗室進行試驗。經(jīng)過將近三年的鍥而不舍的努力,終于在1974年8月次覺察到一種新粒手存在的跡象,其量量約為質(zhì)子的三倍。由于丁肇中的小心謹慎,他們當時沒有公布這一發(fā)現(xiàn)1974年11月10日,丁肇中到美海岸出席斯坦福大學的一次會議時,得知該校加速器實驗室的里希特小組也剛好獨立地發(fā)現(xiàn)了同一現(xiàn)象,并已將新粒子命名為中粒子,于是丁肇中立即通知他的助手發(fā)表他們的發(fā)現(xiàn),并將新粒子命名為J粒子。

  J/A粒子的發(fā)現(xiàn),很快得到了全世界的承認。這一發(fā)現(xiàn)在物理學上的重大意義是:他提供了一個有力的證據(jù),證明明存在著第四種夸克,即“粲”夸克。從夸克模型看,J/A中粒于是由粲夸克和反粲夸克組成的強子。以前,人們認為所有已知強子都可由三種夸克:上夸克,下夸克,奇異夸克以及它們的反粒子以各種形式組成。丁肇中和里希特發(fā)現(xiàn)J/A中粒子的卓越成就支持了當今的弱相互作用理論,他們兩人分獲197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金。1979年,在德國漢堡,丁肇中領(lǐng)導他的小組又找到了膠子,這是量子色動力學理論的一種重要證明,為統(tǒng)一強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礎(chǔ)。 

  丁肇中已成為當代第一流的實驗物理學家。他主持的德國漢堡電子回旋加速器研究小組,首先接納了第一批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物理學家去西方工作。他每次到中國講課,聽眾都是致以千計。他大部分時間是在漢堡工作,同時又擔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教授。他說:“在漢堡,我的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再工作。對于我的小組,我盡量挑選那些也喜歡刻苦工作的人。”他不抽煙,不喝酒,不玩,也不看小說。當丁肇中還沒有從事粒子物理學研究的時候,他偏愛科學史。他把法拉第看作是一個著名的歷史人物,敬佩法拉第取得的科學成就及其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立志做第二個法拉第。 

  摘自《語文教學通訊》2002年6月

《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理解文章的論證方法。

  3.學習編寫閱讀提綱。

  重點難點

  1.重點:

  (l)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學習編寫閱讀提綱。

  2.難點:理解文章的論證方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查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求知,得到知識。

  誠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誠懇。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舊時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

  齊家:整齊家政。

  抽象:不能具體經(jīng)驗到的,籠統(tǒng)的;空洞的。

  袖手旁觀: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協(xié)助別人。

  一帆風順:比喻非常順利,毫無挫折。

  2閱讀課文,思考課后練習的問題。

  二、導入  

  1.作者簡介。

  丁肇中(1936-)美籍華裔物理學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國密執(zhí)安州的安阿伯,當時他的父親在密執(zhí)安大學念書,后來到中國臺灣大學任教。青少年時期,丁肇中是在祖國大陸和中國臺灣度過的,在國內(nèi)念完小學和中學后,到美國密執(zhí)安大學學習,1959年獲得工程學士學位,1960年獲得科學碩士學位,1962年獲得(物理學)哲學博士學位。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內(nèi)瓦歐州核研究中心從事原子彈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國,擔任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講師,第二年提升為助理教授。1969年提升為物理學教授。1977年被委任為《核儀器與方法》編輯委員會委員,也是美國、意大利等地物理學會會員,美國藝術(shù)與科學學院院士。美國密執(zhí)安等大學授予榮譽科學博士學位。1976年因在電磁力探索上發(fā)現(xiàn)J/4 粒子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任職。他曾多次回國探親,對祖國的科學事業(yè)極為關(guān)心。在他領(lǐng)導的實驗小組里,中國派去的同志約占半數(shù), 這些科學工作者在他精心指導下正從事基本粒子的研究工作。

  2導語 。

  有人說中國的孩子“高分低能”“會讀書不會研究”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問題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會給我們極大的啟發(fā)。

  三、正課

  1.默讀課文,討論編寫閱讀提綱。

  討論并歸納:可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三個部分來列

  提綱。

  第一部分(l~2段):提出問題。中國學生應該怎樣了解自然科

  學?要格物致知。

  第二部分(3~12段):分析問題。

  第一層(3~5段):分析中國教育不重視格物致知的社會根源。舉

  例王陽明的格物是格已,這種觀點不能適用于現(xiàn)在的世界。

  第二層(6~10段):分析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

  第三層(11~12段):分析在這種文化背景下中國學生的現(xiàn)狀。

  第三部分:解決問題。強調(diào)我們需要培養(yǎng)實驗的精神的意義并對

  我們這一代提出希望。

  2問題研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岢鑫侍猓緩笱刑紙渙鰨?

  ⑴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國學生應該怎樣了解自然科

  學?

  討論并歸納: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⑵.提問:“格物致知”出至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格物致知”出至《四書·大學》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齊家,齊家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從探察物體而得到知識。也就是通過實驗得到知識。

  ⑶.提問: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卻的原因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可能是因為傳統(tǒng)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

  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

  ⑷.提問:〈大學〉里講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目的是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⑸提問:這個目的與丁教授講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樣不一樣?

  討論并歸納:不一樣。丁教授講的目的是通過實驗得到新知識。

  這才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

  ⑹.提問:第4段舉王陽明“格物”失敗的例子證明了什么?

  討論并歸納:王陽明的“格物”實是“格已”,而不是研究萬物的道

  理,這是無用的,不能適用于現(xiàn)在的世界的。證明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的目

  的是不正確。

  ⑺.提問: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在哪里

  3.討論歸納(學生回答交流)

  ⑴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是怎樣的?

  ⑵本文采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

  ⑶本文給了你怎樣的啟示?

  4.拓展聯(lián)想:格物致知精神在實際生活中的體現(xiàn)。(

《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教案(通用2篇) 相關(guān)內(nèi)容:
  • 《鄒忌諷齊王納諫》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認識除弊納諫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鑒意義。2、了解《戰(zhàn)國策》這部國別體史書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和史學上的地位。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4、提高借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 《一雙手》課堂教學實錄(通用17篇)

    師:同學們,我們先來看幾句古詩,看看這幾句詩分別寫的是什么樣的手!看誰理解的對,看誰說得準! 【投影下列詩句:1.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lǐng)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孤獨之旅》教案設(shè)計(精選12篇)

    教學目的 1.體驗成長的感受。 2.學習小說的細節(jié)描寫對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作用。 3.學習小說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重點難點 1.重點 (1)體驗成長的感受。 (2)細節(jié)描寫對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作用。 2.難點: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 《孔乙己》教案設(shè)計(精選12篇)

    教學設(shè)想 《孔乙己》這篇小說雖然只有三千字左右,但它思想意義深刻,語言含蓄而意味豐富,值得教學的地方比較多,要想講深講重是困難的,而且也沒有必要。...

  • 單元檢測題(精選15篇)

    一、語法部分:1.根據(jù)拼音寫漢字,給加點漢字注音:汗涔涔( )親戚( )沉吟( )伺候( ) (cè)隱 祈 (dǎo) 咆哮( ) (xián)冤 (fú shì)婆婆2.分析下列復雜單句:(1)“你順便去告訴四鳳,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舊雨衣...

  • 《談生命》教學案例 -----加強生命體驗,豐富人文素養(yǎng)(精選14篇)

    《談生命》教學案例-----加強生命體驗,豐富人文素養(yǎng)背景《談生命》一文兼具感性化和理性化特點。就前者而言,“一江春水”“一棵小樹”是比喻性的說法,描述它們的行進和生長過程,生動形象,蘊藉含蓄,給人以美的享受。...

  • 《變色龍》教案設(shè)計(通用14篇)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通過鮮明生動的對話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了解契河夫小說善于以日常生活的平凡事件揭露社會本質(zhì)的特點。 2.認識沙皇俄國社會的黑暗和“變色龍”這個典型人物的社會意義。 3.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 《談生命》說課設(shè)計(精選16篇)

    一、說教材1、教材的內(nèi)容和地位:《談生命》是冰心老人寫的一篇談生命本質(zhì)和生命意義的美文。全文僅有一長段,但語言簡練,比喻生動,哲思深邃,“形象表達”尤其精彩。...

  • 《迢迢牽牛星》教案(通用16篇)

    一、 導語 1、 同學們學習的地方叫教室。按照同學們以往課上踴躍說理解、積極提問題的表現(xiàn),我覺得這個叫法不妥,應該叫學室。學習、學習,當然是以同學們的學為主,而老師的教是為你們的學服務的。...

  • 九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 肥白大屁股BBWBBWHD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码aⅴ 91视频最新地址 | 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 | 在线观看av毛片 | 亚洲网站www| 午夜黄色福利视频 |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猫咪AV |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川人 | 91国偷自产一区二区三区老熟女 | 成人女人免费毛片 | 成人免费A级毛片天天看 | 日本精品久久久影院 | 性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久久久 | 大学生一级片 | 亚洲美女一二三区 | 手机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 99re亚洲无码高清 | 最近在线更新中文字幕3 | 国产欧洲精品亚洲午夜拍精品 | 中文字幕在线影院 | 亚洲精品欧美激情 | 久久国产大片 | 免费看少妇作爱视频 | 在线观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人妻中文无码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二区 | 91系列在线观看 |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无毒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软件 | 99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软件 | 色偷偷AV老熟女色欲涩爱 | 粉嫩一区二区 | 国产乱人伦AV在线无码 |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视频高清1 | 欧美一二三区精品 | 在线a亚洲视频播放在线观看 | 日韩在线观看高清 | 成人综合激情网 | 在线欧美一级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