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中考政治總復習教案4
22、(1)“中國首顆探月衛嫦娥一號”發射成功。
(2)①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我國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
②我國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之路的結果。
23、判斷:正確。(1分)
理由: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青少年的創新能力決定著民族的未來。青少年要從轉變學習方式做起,培養創新思維,打牢知識基礎,鍛煉實踐能力,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2分)
24、(1)原因是該制藥廠不重視技術創新。
(2)一個沒有自己的核心知識產權,沒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是沒有競爭力和生命力的,在激烈的競爭中很容易淘汰、倒閉。一個國家、地區要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主動權獲勝,就必須有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
25、(1)①當今世界,各國之間激烈的經濟競爭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從一定意義上講,教育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②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國為人才強國,化人口壓力為人才優勢,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主動地位。所以在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必須始終堅持。
(2)作為正在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應履行哪些受教育的義務?
(2)①認真履行入學的義務。②認真履行按時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的義務。③認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學校紀律,尊敬師長,努力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的義務。
26、(1)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
(2)科技創新;教育創新。(如答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的具體內容也可給分)
(3)示例:努力學習,培養創新的興趣愛好,勇于質疑,勇于探索,敢于創新;注重實踐,勤于動腦動手,善于多角度觀察分析和思考問題,掌握創新思維的方法,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只要圍繞創新意識或創新能力的提高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三)分析說明題
27、(1)受教育權;科教興國戰略或人才強國戰略。
(2)①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教育是關系到國家、民族發展的根本。經濟競爭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競爭,人才的培養主要在教育;②郴州是“湖南南大門”,是珠江三角洲產業梯度轉移的前沿陣地,建設郴州急需大量的人才,率先建設教育強市是適應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選擇。
28、(1)科教興國(市)戰略。(2分)因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決定因素。科企合作有利于運用科技促進經濟發展。(2分)(2)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城鄉教育協調發展;舉辦浙江山水旅游節;等等。(2分。事例的要求:①是衢州的;②是近年來的;③體現創業創新的;④比較具體的)
29、(1)科教興國
(2)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
(3)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
(4)圍繞“如何提高創新能力”這一主題,可以從意識或行動等方面去談,只要闡述深刻,語言通順,即可得滿分。
(四)實踐探究題
30、(1)科技創新:雜交水稻、“神舟六號”、“殲—10”戰機的研制成功、“和諧號”動車組列車組竣工下線,噴氣式支線客機完成總裝等
理論創新: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