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冊滕王閣序
課時安排: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1、誦讀課文,初步把握
2、了解文體特點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燃的思想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初步把握
教學難點 :了解文體特點
教學方法:誦讀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學習新課,導入
《新唐書·王勃傳》中說:“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shù)升,則酣飲,引被覆石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為腹稿。”王勃才氣從中可見一斑。正因為如此才華,路過洪州,參加滕王閣重陽宴會時,才能頃刻而就,文不加點,寫下在唐代已膾炙人口的《滕王閣序》。
文體:《滕王閣序》是一篇駢體文,其特點是:講求對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對;多用典故,講求藻飾。
經歷:作者的人生道路與文章主旨有密切關系,“知人論世”對理解作品內容不無益處。除課文注釋外,補充介紹下列知識:王勃14歲應舉及第,授朝散郎。曾為沛王府修撰,為沛王李賢侍讀時因撰《檄英王雞》文而被逐,入蜀后補虢州參軍時又因擅殺官奴曹達當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
二、誦讀課文,初步把握
初讀求讀準:讓學生自己搭橋過河,在讀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芭霰凇焙笥枰砸龑В洃浻壬。例如,駢文的七字句和詩句節(jié)奏不同,詩句的節(jié)奏一般是四三,而駢體文七字句的節(jié)奏一般是三四、三一三、二五、四一二、二三二等,所以下列文句節(jié)奏應是:A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B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C都督閻公∕之∕雅望,啟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范, 帷暫暫駐。D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引導點撥后,舉一反三,學生自會讀出語感,有所感悟。
3.再讀解詞句:即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解決一詞多義、詞類活用、重點虛詞、特殊句式這些文言語法問題。首先,要求學生邊讀邊依靠積累、依靠語感用特定的標記畫出不同詞法現(xiàn)象,然后以小組為單位,交換重點,同時共同釋疑,提出難點,教師適當啟發(fā)點撥。例如:“雄州霧列,俊采星馳”的“霧”“星”學生憑語感畫出名詞作狀語的標記。“襟三江而帶五湖”中的“襟”“帶”兩個名詞的意動用法,可從“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的“賓客”點撥而來,同時鞏固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三、作業(yè) :熟讀課文
教后記:學生朗讀還需加強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1、疏通文義
2、講解實詞、虛詞用法(故、盡、屬、即、且、矣)
3、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疏通文義
教學難點 :講解實詞、虛詞用法(故、盡、屬、即、且、矣)
教學方法:講析、討論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 復習檢查,導入 新課
學深誦讀第一段,檢查作業(yè) 情況
二、 學習新課,學習課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請學生根據(jù)課下注釋,理解課文。
教師答疑
學生通過自讀解決一詞多義、詞類活用、重點虛詞、特殊句式這些文言語法問題。首先,要求學生邊讀邊依靠積累、依靠語感用特定的標記畫出不同詞法現(xiàn)象,然后以小組為單位,交換重點,同時共同釋疑,提出難點,教師適當啟發(fā)點撥。例如:“雄州霧列,俊采星馳”的“霧”“星”學生憑語感畫出名詞作狀語的標記。“襟三江而帶五湖”中的“襟”“帶”兩個名詞的意動用法,可從“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的“賓客”點撥而來,同時鞏固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三、 講解幾個實、虛詞的用法(見課后練習)
故
盡
屬
即
四、 作業(yè) :課后練習二、三
教后記:學生能夠初步讀懂課文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1、常見句式分析
2、文章分析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常見句式分析
教學難點 :文章分析
教學方法:講析、討論
教學手段:多媒體
板書設計 : 滕王閣序
王勃
一、 述賓主之美
二、 繪山川之美
三、 寫宴會盛況
四、 嘆知己難遇,盛宴難再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 復習檢查,導入 新課
練習二、三作業(yè) 檢查
二、學習新課,課文第四至第七自然段
請學生根據(jù)課下注釋,理解課文。
教師答疑
第四段,抒懷才不遇之悲,勉勵自己要堅持高尚志向;第五段,寫苦于無路請纓但幸得款待,有感于盛宴不再,愿與眾賓客一同賦詩!疤旄叩劐,覺宇宙之無窮”二句總收勝景,轉入抒情,先感慨古代失志者,再勸勉當今失志者,最后敘到自己,以遜詞結束全文,甚為得體。
表宴會“盛大”的語句、抒情的語句及典故的用意,要讀中見情,讀出文意。例如:“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讀這兩句時“難”“悲”“懷”“不見”“何年”需重讀,讀出真情,讀出不得志之苦和渴望被賞識之情!胺钚摇钡牡涔,巧妙地為下文“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作鋪墊,同時意在嘆息難以接近朝廷,效忠皇帝。在于抒發(fā)遠大的政治抱負和懷才不遇之情,委婉曲折地表達對所謂“圣君”“明時”的不滿情緒。
三、 句式特點:
明確:以四、六句為主
句式錯落,節(jié)奏分明
運用典故,簡練含蓄
四、 作業(yè) :
課后練習四
教后記:學生能夠正確評價作者的觀點
第四課時
教學目的:1、強化練習
2、提高學生古詩文鑒賞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繼承和發(fā)揚祖國優(yōu)秀文化遺產
教學重點:、強化練習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古詩文鑒賞能力
教學方法:講析、討論
教學手段:多媒體
板書設計 : 滕王閣序
王勃
句式錯落,節(jié)奏分明
駢儷藻飾,辭系華美
運用典故,簡練含蓄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 復習檢查,導入 新課
檢查作業(yè) :課后練習四
二、學習新課,文章鑒賞
要求學生在朗讀中,感受文章思想內容、藝術特色的魅力,根據(jù)體驗、興趣選其一點品評、評價,以達到強化延伸的目的,真正做到感受、理解、品評,學以致用。無論“命途多舛”,但仍要“窮且益堅”的人生態(tài)度啟人心智;委婉的抒情,動人心弦;開闊的意境、華美的語言予人美感……在鑒賞中,學生才能真正與作者產生共鳴,產生自覺背誦的欲望。
三、文體知識:
本文是一篇駢體文。駢體文形成于魏晉,南北朝是全盛時代,這時駢體文成為文章的正宗,中唐古文運動興起才逐漸走向衰落。我們要培養(yǎng)閱讀古文的能力,就不能不了解這種特殊文體。
(一)語句方面的駢偶與“四六”
A. 駢偶:即對仗。駢偶的基本要求是句法結構的相互對稱,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復句對復句。
例(依次): a 雄州 霧列,俊采 星馳。
b 披 繡闥,俯 雕甍。
c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d北海雖賒,∕扶搖可接;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B.“四六”:即駢體文一般是四字句和六字句。“四六”的基本結構有五種:①四四;②六六;③四四四四;④四六四六;⑤六四六四。這就決定了對仗的句式特點相應為四字句對四字句,六字句對六字句……請同學們找出例句。
例:四四四四
家君作宰,路出名區(qū);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二)用詞方面的特點:用典與藻飾
a、用典:駢體文用典目的主要在于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練。文中典故不僅用得恰當,而且要引導學生欣賞其善于把古代事典中傳頌的美談與眼前的情景巧妙結合起來的藝術手法。如:“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
b、藻飾:即追求詞藻華麗。顏色、金玉、靈禽、奇獸、香花等類詞是駢體文用得最多的詞語。這一特點在文章的第三段中有明顯體現(xiàn)。
該文 寫景雄偉壯麗,文辭華美;抒情真摯委婉,借助典故,充實內容,抒發(fā)心志,毫不滯塞?蓮摹霸屣棥薄坝玫洹眱牲c入手,賞滕王閣盛景,解王勃心懷。
五、 作業(yè) :
《練習冊》《滕王閣序》
教后記:文體知識還應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