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點符號解題要略
正確使用標點符號”這一考點已經五年未列入全國高考語文的范圍,2004年高考語文將這一考點再次列入考試范圍,使不少考生感到措手不及。為幫助考生渡過這一難關,筆者將以前的高考試題和各地模擬試題作了整理,梳理出解題要污五點。
一、弄清功用
每一種標點符號都有其獨特的功用,作為考生就必須切實掌握它們的功用,特別是對于那些易混淆的標點,更要弄清它們的區別,從而正確地使用和判斷。
例1:小河對岸三、四里外是淺山,好似細浪微波,線條柔和,宛延起伏,連接著高高的遠山。(1995年全國高考題)
[分析]此題誤用頓號。頓號表示句子內部最小的停頓,常用在并列的詞或詞組之間。此句中的“三四里”表概數,“三”和“四”并非并列關系,所以不應該加頓號,應刪去。
例2:他從報上看到某大學研究生院和《中國文化》編委會聯合主辦《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暑期講習班》的招生啟事,立刻寫信去報名。(1995年全國高考題)
[分析]此例混淆了書名號和引號的功用。書名號表示書籍、篇章、報刊、劇作、歌曲等的名稱,而“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暑期講習班”卻不是書籍、篇章、報刊、劇作、歌曲等的名稱,而是一個需要指出的機構的專名,所以應該用可以表示特定稱謂的功用的引號。
例3:今年春季,這個省的沿海地區要完成3700萬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務重、工程難、規模大。(1997年全國高考題)
[分析]此題混淆了頓號和逗號的功用。頓號只能用于句子內部最小的停頓,而此句中的“任務重”“工程難”“規模大”不是句子內部的成分并列,而是三個分句的并列,所以應該用逗號。
例4:我校是捐資百萬美元跨省辦起的三所外語培訓學校之一,有自己的教學樓,圖書館,教學設備及教師隊伍。(1996年全國高考試題)
[分析]此題誤用逗號。此句中“教學樓”“圖書館”“教學設備”三者是動詞“有”的賓語(包括“教師隊伍”)而且也無層次上的大小,所以三者之間用頓號,就可以了,用逗號就“大材小用”了。
二、揣摩語氣
點號的作用是點斷,主要表示語句的停頓、結構關系和語氣。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點號又分為句末點號和句中點號。其中句末點號除了表停頓外,主要是用來表示語氣。句號用在陳述句的末尾,表示陳述句完了之后的停頓。問號用在一句話未尾,表示疑問的語氣。感嘆號表示感情強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頓。判斷句子的語氣要從整個句子去考慮,不能只看其中的一些詞語。像有的句子雖有疑問詞,但整個句子表達的是陳述語氣,所以句末就應該用句號,而不能用問號。
例5: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橋的消息傳出后,許多人都非常關心這座立交橋將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樹木將怎么辦?(1994年全國高考題)
[分析]此句誤用了問號。這一句中盡管有兩個疑問詞“怎么”,但都是謂語“關心”的賓語,整個句子表達的并不是疑問語氣,而是陳述語氣,所以,該句的第一處問號改為逗號,第二處問號改為句號。
三、分析結構
句子的結構影響著標點的使用。我們在做標點試題時,要注意分析結構,不能讓標點影響句子結構的完整而形成語病,或因層次不清而影響句意的表達。如單句內部結構不能用句號問號等句末點號,同樣復句結構即復句的分句之間,不能使用頓號。
例6:基礎知識究竟扎實不扎實?對今后的繼續深造有重要影響。(1993年六省市高考題)
[分析]此句由于單句內部結構使用句末點號,從而句子被人為的一刀兩斷,造成前后兩句結構均不完整。應將問號改為逗號。
例7:“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們。”廠長嚴肅地說。(1993年六省市高考題)
[分析]倒置句雖然有句子成分的倒置,但仍然是一個句子,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因而全句只能有一個句末點號,如果在倒置成分前用一個句末點號,就會將句子一分為二,從而造成句子結構的不完整。所以,此句應將“呢”后的問號改為逗號,而將“同志們”后的句號改為問號。
例8:上海的越劇、滬劇、淮劇、安徽的黃梅戲、河南的豫劇,在這次會演中,都帶來了新劇目。
[分析]“越劇、滬劇、淮劇”(都受“上海”修飾)是一個層次;它和安徽黃梅戲、河南豫劇組成聯合詞組,又是一個層次。不同層次之間都用頓號,必然脈絡不清。第二層次應改用逗號。1997年高考試題的一個正確項:這個經濟協作區,具有大量的技術信息,較強的工業基礎,巨大的生活資料、生產資料市場,較豐富的動植物、礦產、海洋、旅游等資源。不少考生認為標點使用不當,就是由于忽視了對句中短語層次的確認。句子里面有一個有層次的聯合短語,層次是“大量的技術信息,/較強的工業基礎,/巨大的生活資料、//生產資料市場,/較豐富的動植物、//礦產、//海洋、//旅游等資源”,表示第一層次都使用了逗號,表示第二層次都使用了頓號;如果表示第一層次也使用頓號,表示第二層次也使用頓號,表意層次就不能顯示出來了。所以,這個選項沒有錯誤。
例9:“真個姓唐。”我說,(1)“哦,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興。(2)“我也姓過一回唐的。”
[分析]原句中(1)處的逗號使用錯誤,因為至(1)處\\\"我\\\"的話已經說完,故應用句號。(2)處的句號使用不對,因為句中\\\"他\\\"的話分作兩部分引用,(2)處應該使用逗號。兩處誤用都破壞了句子結構的獨立性和完整性。
凡是在一段引語的中間插\\\"某某說,,,這\\\"某某說,,后面只能用逗號,不能用冒號。冒號在這里的作用是提示下文。用了冒號,前面的話便沒有著落了。
四、理解文意
標點的使用是為了更好的表達文意,因此在我們判斷標點使用是否恰當時,要考慮對文意的表達是否有傷害,要注意分析文意對標點使用的限制,也就是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去正確使用標點。
例10: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書征訂單上提醒郵購者:務必在匯款單上寫清姓名及詳細地址(匯款單附言欄內注明所購的書名、冊數)。(1997年全國高考題)
[分析] 括號表示文中注釋的部分。括號里話是用來注釋前文的,因此判斷其使用是否恰當,要看括號的文字是否用來注釋前面的內容。此句括號里的文字“匯款單附言欄內注明所購的書名、冊數”不是注解“詳細地址”的,這里不應該使用括號,可以把括號刪去,在“地址”后面寫上逗號。
例11:證券交易所內那些穿紅馬甲的人便是經紀人,穿黃馬甲的人則是管理和服務人員;這是全世界都統一的。(1995年全國高考題)
[分析]此句誤用分號。誤用的原因是未能搞清前后文意的關系。分號后的“這是全世界都統一的”與前文不是并列關系,而是對前文分述的一個總結,所以不應該用分號,改用冒號就能準確地反映前后文意的關系。
例12:耿大媽對兒子說:“大成,見人該問好就問好,該行禮就行禮,別怕人笑話,俗話說:‘禮多人不怪嘛。’”(1994年全國高考題)
[分析]引號最常見的用法是引用語句。此句中“俗語”的內容并不包括“嘛”,僅為“禮多人不怪”,“嘛”為多引的文字,此句誤因就在對“嘛”的“身份”的確認。
例13:毛澤東有兩句詩:“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我從中感受到了共產黨人的大無畏精神。
[分析]冒號通常用在提示的話的末尾,表示后面有要說的話、所想的內容或所作的分析,它最起碼提示一句完整的話。本句從表面上看,冒號后面的內容應全是提示的范圍。但其實不然。這里提示的只是兩句詩。本題錯因就在于對冒號后的內容和前文的關系未曾理清,改時或者將冒號改為逗號,或者將逗號改為引號內句號。
五、留意套用
所謂“套用”是指在標點使用時,有不少情況是點號和標號連在一起使用,是使用時應當注意分析二者的位置關系。最常見的有引號與句末點號的套用和括號與點號的套用這兩種。它們的位置關系都有一些要求,要留意。
例14:現代畫家徐悲鴻筆下的馬,正如有的評論家所說的那樣,“神形兼備,充滿生機。”(1994年全國高考題)
[分析] 使用引號時,引文末尾標點的位置要注意。凡是把引用的話獨立來用, 末尾點號放在引號里邊。如果引用的內容是句子的一個組成部分,即引文沒有獨立性,引用部分末尾不用點號(問號、嘆號可保留), 整個句子該停頓處則停頓,該用何點號則用何點號。此句引用應屬于后一種,所以句號要放置在引號之外。
例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①→⑤五個標號處的正確的標點符號是(1991年高考題)
恩格斯說過:“言簡意賅的句子,一經了解,就能牢牢記住,變成口號;而這是冗長的論述絕對做不到的①毛澤東同志也強調過,講話、寫文章“都應當簡明扼要②我國歷代作家常以“意則期多,字則唯少③作為寫文章的準則,力求“句句無余字,篇中無長語④(姜夔《白石詩說》)⑤
① ② ③ ④ ⑤
A ”。 。” ”, ” 。
B 。” ”。 ” ” 。
C ”。 。” ”, ”。
D 。” ”。 ” 。”
[分析]①②③處可根據上題引號與句末點號位置的規則去選擇,第④⑤兩處涉及到括號與句末點號的位置關系的處理。括號表示文中注釋的部分。注釋或補充說明句中某個詞語的叫句內括號。它必須緊 緊跟在被注釋的詞語之后,被注釋的詞語后面需要停頓,點號要放在后括號后面。括號內的注釋語如果帶有標點,其最后一個標點(問號、嘆句除外)應省去。注釋或補充說明全句的叫句外括號。句外括號內的注釋語如果是一句話,那么句末點號應該保留;如果不成句,就不用句末點號。掌握上述使用原則,便會選擇出正確答案B。
高考對標點符號的考查,一般都有較高的綜合性,往往多種標點的進行考查。
例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話中畫線處的標點,恰當的一組是( )(1998年全國高考題)
“畫人畫鬼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①這是郭沫若為蒲松齡紀念館聊齋堂寫的對聯。“畫人畫鬼”,指《聊齋志異》的題材內容②它借狐鬼故事來達到“刺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評價蒲松齡在文學史上的貢獻;“入骨三分”,則概括了他在創作上的成就。今天這節課要學習他的名篇③促織③,讓我們來看看這個評價是否恰當④
① ② ③ ④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分析]此題考查逗號與句號、逗號與分號、引號與書名號的區別及問號的應用。①處加逗號還是句號,一時不好把握,似乎各有道理,可暫且放下,選擇另一個突破口。文段中間用一個完整的句子從三個方面分析了對聯的內涵,②處用分號明顯錯誤,可排除B、C;③處是一篇名,應選書名號,進而排除D;另外,④處明顯不表疑問,進一步證明A正確。從整個文段看,①處加逗號,跟后面的解釋句銜接更緊密,共同構成一個起始句。
上面所言,結合高考中考查的熱點,對解題要點作了較全面地詳細地分析,相信考生通過閱讀此文對能此考點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再輔之以一定量的訓練,攻克此難關應不是問題。
[對應訓練]
1.標點符號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A。金黃的大斗笠下,這邊,露出一條翹起的小辮;那邊,露出一條攬著小山羊的滾圓的胳膊。
B。還有老師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
C。這種埋頭做事不動腦筋的人簡直是——說得不客氣一點——跟牛馬一樣。
D。警號為誰而鳴?為你、我、他,為我們大家而鳴,為中國人而鳴!
2.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一語,出自《莊子一養生主》。
B、魯迅《記念劉和珍君》一文中“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保所道,托體同山阿”四句詩,引自陶淵明所作的《挽歌》。
C、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之間,魯迅先生經常在《申報副刊》《自由談》上寫稿,攻擊時弊。
D、前夜看了“塞上風云”的預告片,便又回憶起猩猩峽外的沙漠來了。
3.標點使用有錯誤的是
A.今年4月7日,中外聯合科考隊開始對“天坑博物館”——廣西樂業天坑群進行大規模的科學考察。
B.聞一多先生說:“詩人主要的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
C.開荒、種莊稼,種蔬菜,是足食的保證,紡羊毛、紡棉花,是豐衣的保證。
D.人總是要死的,就看怎樣死法,是屈辱而死呢,還是為民族利益而死?
4.在標出號碼的位置上應加上什么標點符號?從四種答案中選出正確的一組
如果想對中國古代史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可以參閱①四庫全書簡明目錄②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學出版社出版了鉛印本③此目錄包括經、史、子、集④書目答問補正⑤清代張之洞撰,范希增補正。一九六三年中華書局出版了鉛印本⑥史部的有關部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 , ; 》( 。)
B. 《 》( 。 )《 》( )
C. :《 》, , 《 》, ,
D. :《 》( 。 )《 》( 。)
5.依次填入下文括號處的標點符號,正確的一項是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①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這僅有的一次生命應當怎樣度過呢②每當回憶往事的時候,能夠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③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④為人類解放而進行的斗爭⑤
① ② ③ ④ ⑤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參考答案]
1.C[A項句中用分號分開的兩句話(“這邊”“那邊”),其內容是并列關系,這些內容都是對“金黃的大斗笠下”的情景的具體描繪,故“下”后面的標點應改為冒號,起提示下文的作用。B項中的冒號應改為逗號,因為標注冒號時,不僅要提示下文或總結上文的需要,而且要有比較大的停頓,而這個句子標注冒號的地方沒有較大的停頓,因此不宜用冒號。D項從三個“鳴”及一個問號來看,這是一個設問句,第一句為問句,后兩個以“鳴”收尾的句子,是有語意遞進關系的兩個答句,且語氣強烈,故第二個“鳴”后面應使用感嘆號。C項,這句話“說得不客氣一點”是起補充說明作用的,插在句子中間時,宜在它的前面和后面各用一個破折號。]
2.B.[本題考查書名號的用法。書名和篇名之間應用間隔號,,故A項錯誤;C項“申報副刊”中的“副刊”是普通名詞,應放在書名號之外;D項“塞上風云“是電影名,應用書名號]
3.C[C句中“開荒”與“種莊稼”“種蔬菜”是并列關系,“紡羊毛”與“紡棉花” 是并列關系,中間都應該用逗號。“開荒,種莊稼,種蔬菜,是足食的保證”與“紡羊毛,紡棉花,是豐衣的保證”是并列關系,中間應該用分號]
4.B.[首先要把握句子結構,分清注釋和被注釋的內容,此句有兩處注釋的文字,且都是句內括號,句內括號注釋時要緊貼在被注釋的詞語之后,括號前如遇標點則用于括號之后。括號內的句子如有標點,中間的照用,但最后一個標點(問號、嘆號除外)應省去]
5.B。[“這僅有的一次生命應當怎樣度過呢”是設問句,應該使用問號。“他能夠說”后面是直接引用,應該使用冒號、引號。“為人類解放而進行的斗爭”是對“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的解釋說明,中間應該使用破折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