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語文總復習·文言文·七年級(下)第七單元課文梳理
一、包拯1.多音多義字
2.古今異義
3.文章分析
第一段突出包拯為官機智;第二段突出他為官廉潔;第三段突出他巧言善辯、不辱使命;第四段突出他為官剛正、執法嚴峻;第五段突出他克己奉公。其中,第一、二、三、五段主要用了正面描寫,第四段則穿插了側面描寫。第一、三段記敘較具體,第二、四、五段記敘較概括。
二、董宣執法
1.故事情節
本文重點記敘了董宣的一件事,突出了他不畏權貴,秉公執法的精神。文章先交代事件的起因:湖陽公主的家奴“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接著介紹事件的發展:董宣找準機會,“格殺”家奴。緊接著寫事件的高潮:公主告狀,董宣痛陳殺奴的理由;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謝罪,董宣寧死不從。最后敘述事件的結局:光武帝明白個中道理,重賞董宣。
2.董宣未經審判,“格殺”湖陽公主家奴,你對此有什么看法?
我們應該用現代法制的眼光,來分析董宣“格殺”家奴的是非,應該明白現代的“法”及“執法”與古代的“法”及“執法”不同,應該樹立現代法制觀念。
三、岳飛
1.多義字
2.文章結構
課文可分三層。第一層,從開始到“天下太平矣”,寫岳飛對親(父母)上(皇帝)至孝至忠。第二層,從“師每休舍”到“闕一不可”,寫岳飛治軍有方,軍隊所向披靡。其中,從“師每休舍”到“卒有疾”前,寫岳飛治軍“嚴”;從“座有疾”到“哭之而育其孤”、寫岳飛治軍“仁”;“有頒犒,均給軍吏”,寫岳飛治軍“信”;“善以少擊眾”,寫岳飛治軍“勇”;從“凡有所舉”到“猝遇敵不動”,寫岳飛治軍“智”。第三層,從“每調軍食”到結束,寫岳飛關心百姓和將士的疾苦。
3.主旨
《岳飛》通過記敘,從岳飛對父母、皇帝的至孝至忠,治軍有方、關心將士的疾苦等三個方面的表現,贊揚了岳飛的高貴品格。
四、《列子》二則
1.多義字
2.寓意
杞人憂天:現在用來比喻沒有根據或不必要的擔憂。
楊布打狗:批評了現實社會中的一些人,只看現象,不看本質,結果往往出錯的現象。
五、詩詞五首
1.思想內容
《迢迢牽牛星》:全詩借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被銀河相隔、不得相見的故事,抒發了因愛情遭到挫折而痛苦憂傷的心情。
《渡荊門送別》:這首詩開頭寫荊門一帶的江山形勢,尤其著力描寫了長江出三峽、入平原的浩蕩之勢,最后兩句歸結到詩題“送別”,全詩以“渡遠”始,以“送行”結,首尾呼應,一氣呵成,充溢著遠別壯游,心懷開闊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