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學設計
四、品味賞析課文
(引導歸納)這篇童話寫得很美,給我們營造了一種純真、友好的氛圍,具有詩情畫意的境界 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如課文主題、意境、語言、人物等)品味出這種美來,下面我們就來品味這篇童話給我們帶來的這種美的享受。
(學生自主學習)
1、自由朗讀品味,圈畫、批點出自己認為“美”的地方。
2、請摘抄文中的好詞好句,反復頌讀,積累語言。
3、四人小組自由討論。
主題美──愛的主題──影子、螢火蟲、太陽、月亮這些朋友給盲孩子無窮無盡的愛,在他們的愛的包圍中,盲孩子得到了光明。
意境美──詩情畫意般的意境──在盲孩子看不見時,寫牛兒哞哞地叫,羊兒咩咩地叫,鳥兒叫聲,春風吹過的聲音,蜜蜂扇動翅膀的聲音和潺潺的流水聲,側重從聽覺的角度寫他內心的感受和氣氛的烘托,表現了盲孩子熱愛生活,渴望光明的心理感受。──盲孩子可以看見時,寫了螢火蟲“幽藍”“翠綠”的光,“太陽”“月亮”“彎彎的彩虹”“各色的花朵”“綠草”“露珠”等,從視覺的角度以光、影、色彩的描寫渲染了一種姹紫嫣紅、色彩絢麗的意境,營造一種純真、友好的氛圍,使全文的情調輕松歡快,表現了盲孩子重見光明的喜悅之情。
語言美──敘述時多用簡短的句子,基本上是按句分行,一句話成為一個自然段,短小、活潑、跳躍,既像詩一樣簡潔、凝練、優美,富有節奏感;又像小溪流水,自然流暢,叮咚有聲。──大量運用疊詞(如幽幽、陰沉沉、孤零零、跌跌爬爬、踉踉蹌蹌等),有的摹擬聲音,有的描寫環境、動作或感覺,不僅描寫情態逼真,而且使語氣舒緩,讀起來瑯瑯上口──還運用一些擬聲詞(如哞哞、咩咩、嘰嘰喳喳、潺潺、怦怦等),運用這些詞,能給人形象、真切的感受,讓讀者仿佛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如見其人。
人物美──盲孩子雖然雙目失明,但從不悲觀失望,仍對生活充滿信心,內心充滿光明,積極樂觀──影子樂于幫助別人,能給別人帶來快樂和幸福。
4、小組發言人匯報討論的結果。
(歸納總結)因為有愛,才使人物內心充滿光明,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的美感。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生活在一個美的世界里,只要每個人都獻出一點愛,我們的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那么,你為這個世界,為那些需要愛的人們做過一些什么呢?
五、聯系現實,講述身邊的愛的故事
(設計活動)我能為他們做些什么?
(配樂總結)播放背景音樂《讓世界充滿愛》。
只要每個人都獻出一點愛,我們的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我們的世界將充滿陽光,充滿歡歌笑語,讓我們心懷愛心,去擁抱這個世界,給這個世界帶來更多的歡樂。
六、作業
必做題:
1、朗讀課文,摘抄優美的詞句。
2、課外收集關于“愛”的詩句、故事。
選做題:你在生活中有接受過別人的真誠幫助嗎?你在生活中有幫助過別人嗎?有給別人帶來快樂和幸福的經歷嗎?請你以“愛”為中心,結合自身生活經歷,寫篇短文,表達出學了這篇文章的心理感受。
【教學后記】
這篇課文主旨比較容易理解,應允許并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討論爭辯,從不同角度去理解課文。而課文語言優美,具有詩情畫意的境界,要引導學生熟讀、美讀課文,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和表達能力,學會欣賞優美意境、優美語言的文章,這對初一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可以從優美的字詞句入手,圈出、記下好詞佳句,體會字詞句在文中的含義和作用,并討論其表達效果。再引導學生多讀課文,通過正音讀,范讀,領讀,分角色讀,配音配畫讀,從人物、語言、意境等不同角度賞析課文,進一步感受課文營造的優美意境,達到提高閱讀欣賞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