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練習卷(通用12篇)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練習卷 篇1
一、根據(jù)注音寫出漢字
cóng( )山dié( )嶺
qí qū( )險路 一xiè( )萬里
逼xiá( ) 阻yì( )
zhuó( )流滾滾 景zhì( )
二、下列句中加粗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
a.這份試卷中的第1小題他花了10分鐘時間才完成,真是小題大做。
b.籃球比賽輸了,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吸取教訓,加緊訓練,提高技藝。
c.經(jīng)過大家的努力,我們終于登峰造極,在山頂欣賞到了美好的景色。
d.黃山的石、霧、松是大自然的造化,無不巧奪天工,令人贊嘆不已。
三、根據(jù)上下文意,仿照加粗句式,在橫線上填上合適的文字
一條浩浩蕩蕩的長江大河,有時流到很寬闊的境界,平原無際,一瀉萬里;有時流到很逼狹的境界,回環(huán)曲折,極其險峻。民族生命的進程,其經(jīng)歷亦復如是,有時________;有時________。
四、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沖過去的。
一條浩浩蕩蕩的長江大河,有時流到很寬闊的境界,平原無際,一瀉萬里。有時流到很逼狹的境界,兩岸叢山疊嶺,絕壁斷崖,江河流于其間,回環(huán)曲折,極其險峻。民族生命的進程,其經(jīng)歷亦復如是。
人類在歷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樣。旅途上的征人所經(jīng)過的地方,有時是坦蕩平原,有時是崎嶇險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興興地向前走,走到崎嶇的境界,愈是奇趣橫生,覺得在此奇絕壯絕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種冒險的美趣。
中華民族現(xiàn)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嶇險阻的道路。在這一段道路上,實在亦有一種奇絕壯絕的景致,使我們經(jīng)過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種壯美的趣味。但這種壯美的趣味,沒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夠感覺到的。
我們的揚子江、黃河,可以代表我們的民族精神,揚子江及黃河遇見沙漠、遇見山峽都是浩浩蕩蕩地往前流過去,以成其濁流滾滾、一瀉萬里的魄勢。目前的艱難境界,哪能阻抑我們民族生命的前進?我們應該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著進行的曲調(diào),在這悲壯歌聲中,走過這崎嶇險阻的道路。要知在艱難的國運中建造國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1.請概括選文的論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第二節(jié)寫“浩浩蕩蕩的長江大河”,目的在于闡述民族生命的進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選文第三節(jié)寫到“走到崎嶇的境界”后,為什么連用兩個“愈”和兩個“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選文第四節(jié)“在這一段道路上,實在亦有一種奇絕壯絕的景致”中,“壯絕的景致”指的是________,例如:________。
5.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請從思想內(nèi)容或?qū)懽魈厣矫孢x擇一點,簡要談談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寫作訓練
請以“讀《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后”為題,談一談你讀后的某一點體會,字數(shù)為300字左右。
參考答案
一、叢 疊 崎嶇 瀉 狹 抑 濁 致 二、b
三、(略)(句式相同,符合“民族生命的過程”這一文意即可)
四、1.國民要拿出雄健的精神,走過民族生命進程中崎嶇險阻的道路。(或“艱難險阻的歷史道路,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沖過去的”) 2.艱難曲折(意思對即可) 3.突出(或“強調(diào)”)樂于戰(zhàn)勝困難的精神(或“戰(zhàn)勝困難的樂趣”“跟困難作斗爭的樂趣”“樂于挑戰(zhàn)艱險的精神”等) 4.中國近代史上許多壯烈的歷史事件 辛亥革命(或“五四運動”等) 5.(略)(言之成理則可,認識深刻,見解獨特更好)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練習卷 篇2
一. 教學目標 :
1. 理解課文所蘊涵的思想哲理。
2. 依據(jù)標題解讀課文內(nèi)容的學法指導。
3. 比喻說理的學習。
二. 教學重點:依據(jù)標題解讀課文內(nèi)容的學法指導。
三.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所蘊涵的思想哲理。
四. 教學方法:小組探究法。
五.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六.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
“純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山川,絕壯的音樂多是悲涼的韻調(diào),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幻燈一)
這樣大氣磅礴,表現(xiàn)出高尚情懷的毫言壯志是誰說的呢?李大釗
(二)知識準備:
誰知道一些關于李大釗的情況嗎?(幻燈片二)
教師補充:作者生活在軍閥混戰(zhàn)、列強入侵、內(nèi)外勾結(jié)鎮(zhèn)壓革命,先進知識分子迷惘彷徨 的時代。作者卻表達了“救國救民”“再造神州”的理想。他在23年寫的一篇文章就反映了在國家危難之際革命者的信心、決心。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幻燈片三)
(三)學法點撥:
嘗試:根據(jù)此題猜讀課文內(nèi)容,有何方法?
閱讀技巧,依據(jù)題目解讀內(nèi)容:1抓住關鍵詞語
2捕捉隱含信息
由此切入課文(幻燈片四)
舉例1《傷仲永》之“傷”的關鍵詞解讀。
舉例2《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可以捕捉到的信息。
請同學們按照老師教給你們的方法,試著把本課的標題解讀一下。
答案備選:關鍵詞:艱難、雄健
隱含信息:①兩個內(nèi)容 ②兩者有何關系
(四)課文探究:
1.課文感知朗讀。
教師配樂朗讀,學生思考,內(nèi)容是否符合前面的分析(幻燈片五)
2.解讀內(nèi)容:
① 關鍵詞與寫法(一層研讀)
a. 緊扣“艱難”“雄健”兩個關鍵詞解讀課文內(nèi)容,說說兩個詞各自的兩層含義。
b. 這是一種什么寫法?(幻燈片六)
備選:
a.艱難:Ⅰ自然:逼狹,崎嶇,險阻。
Ⅱ國運:處境艱難。
雄健:Ⅰ自然:浩浩蕩蕩,濁流滾滾,一瀉萬里
Ⅱ國民:一往無前,在艱難境界中前進
b.寫法:比喻說理。長江黃河過沙漠→山峽國民在艱難境界情況里的精神等等。
② 語言品讀(二層研讀)
a. 走到崎嶇的境界,愈是奇趣橫生,覺得在此奇絕壯絕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種冒險的美趣。
b. 目前的艱難境界,哪能阻抑我們民族生命的前進?
等等(幻燈片七)
③ 整體把握(三層研讀)
a. 再從題目看“艱難”與“雄健”之間有何聯(lián)系?兩組詞的位置可否調(diào)換?
b. 什么是雄健的精神?(幻燈片八)
備選:
a. 不能調(diào)換,因為這其實是有因果關系的,艱難的國運造就一大批真正的騎士、革命者,只有雄健的國民,才能扭轉(zhuǎn)艱難的國運,惟有艱難的國運中建造國家才能鍛煉造就國民的雄健精神。
b. Ⅰ沖破一切艱難險阻,勇往直前。
Ⅱ奮斗中能體味到成功的樂趣。
3.課文品味朗讀:
四組讀一至四節(jié),全班齊讀第五節(jié),體味其中的思想感情。
(五)學法運用:
按照老師教授的標題解讀法的技巧,課后做好《土地的誓言》的預習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練習卷 篇3
教學目標 :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蘊含的深刻含義和強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過對文章的學習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懷和偉大精神,喚起學生對李大釗先生的崇敬之情。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責任感。
教學重點:欣賞文章浩蕩雄奇之語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氣概。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準備:李大釗先生名言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歷史的車輪滾滾駛進了嶄新的二十一世紀,中國人民用自己的勤勞智慧在黃河之濱寫下了一首回腸蕩氣的壯麗的史詩。中國迎來了屬于自己的輝煌與驕傲。正因為此,有一些人,我們應當永遠懷念,是他們賦予了共和國新生;有一些話語,我們應當永遠銘記……
二、了解作者:
你了解李大釗嗎?——學生介紹完畢后教師作適當補充。
三、新課學習:
(一) 李大釗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動軍閥殺害,他的身影離我們已經(jīng)很遠很遠,但歷史永遠也不會忘記他們。當我們閱讀他的遺作,仍然能感覺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傾聽到那超越時空的激情澎湃的心聲。下面聽教師范讀。
思考: A勾畫出應該掌握和不能理解的詞語。B文章的語言有什么樣的特點?
C艱難的國運是怎么樣的一種命運,請聯(lián)系文的具體語言來回答。以
1、出示應該掌握的詞和不理解的詞, 清除閱讀障礙。
其經(jīng)歷亦復如是 固是高高興興地往前走 奇絕壯絕的境界 老于旅途的人
以成其濁流滾滾 魄勢 阻抑
2、初步把握語言特點。(指名回答)-----本文語言氣勢磅礴,鏗鏘有力,
3、“艱難的國運”的含義:對二十年代的國家命運,作者在文中是怎么樣比喻的,你了解當時的歷史嗎?----------了解寫作背景
帝國主義列強虎視眈眈,國內(nèi)軍閥混戰(zhàn),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二) 指名朗讀各段,每讀完一段即歸納各段內(nèi)容---------研究寫了什么、怎么闡述
1、歷史的道路崎嶇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沖過去。
2、民族生命的進程就像江河的進程,是曲折坎坷的。
3人類的歷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絕壯絕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險的美趣。
4、中華民族的道路崎嶇險阻(國運艱難),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賞到壯美的趣味
5、中華民族國運艱難,需要我們發(fā)揚黃河那種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三) 揣摩文章的語言:
1、喜歡哪些句子呢?請它推薦給大家。
2、聯(lián)系課后練習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義和作用。(討論下列比喻句的含義)
A……在此奇絕壯絕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種冒險的樂趣。
B第四節(jié)的含義
C我們應該拿出雄健的精神,………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你是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趣味的含義的?深刻理解“趣味”的含義: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戰(zhàn)艱險,征服旅途,無限風光在險峰。
B國難當頭,挺身而出,英勇斗爭,做一個大寫的人
C為民族的新生而奮斗,奉獻生命的光和熱,譜寫壯麗的人生之歌。
李大釗先生在他的作品里,表達了他對這種樂趣的理解:
“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與球,資以樂其無涯之生。”
重點突破:
3、朗讀并理解樂趣的含義。你能聯(lián)系歷史事實來談談你的看法嗎?
4、聯(lián)系第五節(jié),談談“雄健的精神”的具體含義。
從課文的標題來看,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兩者的關系,你能結(jié)合文章,把作者言而未盡的意思說出來嗎?————-理解寫作目的。
在國運艱難的時候,要發(fā)揚雄健的精神,為民族的尊嚴和發(fā)展而奮斗、奉獻。
5你從李大釗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樣的人格風范?
他的信念、忠誠、追求、勇氣、執(zhí)著、熱血、強烈的民族責任感
6、李大釗先生用他的生命詮釋了“雄健的國民”的含義,那就是一種像高山一樣巍峨、像黃河一樣浩蕩一樣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朗讀名言,喚起學生對李大釗先生的崇敬之情)
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xiàn)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郁達夫)
四、帶著崇敬的心情齊讀課文,注意讀出文章的磅礴激越的情感。
五、感悟聯(lián)想:1、李大釗先生對人生樂趣表述,實際上也是對人生意義的一次莊嚴的思考。你認為什么樣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義的呢?學生自由發(fā)表看法。教師引用李大釗先生的名言,學生朗讀并背誦李大釗先生的名言:
人生的目的,在于發(fā)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為發(fā)展生命必須犧牲生命的時候,因為平凡的發(fā)展,有時遠不如壯烈的犧牲足以延長生命的音響和光華。絕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山川,絕壯的音樂多是悲涼的韻調(diào)。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
2今天的中華民族,國運昌盛,聯(lián)系國際形式來想想,我們還需要“雄健的國民”嗎?
學生自由發(fā)言,集體交流。(聯(lián)系我駐南使館被炸一事實、《立此存照》,日本青年長谷川弘一在網(wǎng)上發(fā)表的言論,見《讀者》2000年第七期)
六、總結(jié)全文: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個偉大的靈魂,總是把自己的身家命運和民族命運國家命運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給自己的國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為終身的幸福。這些為理想而奮斗的勇士,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 把自己的生命鑄成一座不朽的豐碑,永遠矗立在人們的心里。因為有了他們的犧牲和奮斗,共和國才有今天的繁榮和富強,每一個有民族責任感的人都應該對自己說:讓共和國的明天因為有我而更加強大和美麗!
七、家作:任選一題作文:《昌盛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或結(jié)合課文寫讀后感一篇
板書設計 :
艱難的國運和雄健的國民
艱難的國運———一一一“一段崎嶇險阻的道路”
雄健的精神:勇往直前、英勇無畏的民族精神
雄健的國民:勇敢、執(zhí)著、愛國……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練習卷 篇4
教學目標 :
1.能理解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中華民族的“雄健的精神”
2.品味文中生動形象的比喻說理。
教學步驟 :
一、預習情況反饋
1.正確書寫詞語
逼狹 崎嶇 阻抑 叢山疊嶺 絕壁斷崖 亦復如此
2.文章寫作背景和作者情況介紹,互相交流,共同認識:李大釗是黨的創(chuàng)始人,與陳獨秀并稱為“南陳北李”,李大釗逝世后陳毅寫詩悼念他。這篇小品散文,寫于20世紀20年代,中華民族真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瘡百孔,步履維艱”,當時,有部分一度覺醒的知識分子重新陷入迷惘之中,李大釗站在時代制高點上,預見到中華民族正逢新的轉(zhuǎn)機,于是號召國民去開創(chuàng)歷史新紀元。
二、朗讀課文。先找位男生范讀,以慷慨激昂的情緒感染大家,然后齊讀共同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懷和偉大精神。
三、為什么說這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寫的“黃河頌”,它是如何歌頌我們偉大堅強的民族精神的?
通過已學過的《黃河頌》和本文比較閱讀,得出雄健的精神就是不畏艱險偉大堅強的黃河精神。所以李正西稱之為:振奮民族精神的雄文
四、思考文章行文思路的特點:
層層深入地表達思想感情:人類歷史道路→民族生命過程→人類歷史生活→中華民族史路→中華民族精神
五、問題研究
1.文中多次提及“趣味”,該如何理解?
可聯(lián)系高爾基《海燕》一文中“戰(zhàn)斗的歡樂”一句來理解,種種趣味就指經(jīng)歷艱難險阻之后的幸福與快樂的感受。
2.關心比喻說理,文章通篇運用比喻,增強了說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動性和語言的形象性,使作品的意蘊豐富。
讓學生劃出所有比喻,聯(lián)系上下文分析含義與作用。完成練習二。
六、聯(lián)系歷史和現(xiàn)實、國際和國內(nèi)、社會和個人談一談讀本文后的感想
七、作業(yè)
仿寫課文第三段。把“旅行”改成其他比喻,并學習“有時……有時”“愈……愈……”的句式。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練習卷 篇5
練一練
1.給加粗字注音。
逼狹( ) 崎嶇( ) 阻抑( )
2.解釋詞語。
崎嶇:
3.仿照“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沖過去的。”造一個比喻句。
議一議
1.作者寫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2.文中作者所提倡的“雄健的精神”在今天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聯(lián)系生活實際回答。
3.對此文你還有什么見解?請和大家討論一下。
讀一讀
課內(nèi)閱讀:
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沖過去的。
一條浩浩蕩蕩的長江大河,有時流到很寬闊的境界,平原無際,一瀉萬里。有時流到很逼狹的境界,兩岸叢山疊嶺,絕壁斷崖,江河流于其間,回環(huán)曲折,極其險峻。民族生命的進程,其經(jīng)歷亦復如是。
人類在歷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樣。旅途上的征人所經(jīng)過的地方,有時是坦蕩平原,有時是崎嶇險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興興地向前走,走到崎嶇的境界,愈是奇趣橫生,覺得在此奇絕壯絕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種冒險的美趣。
中華民族現(xiàn)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嶇險阻的道路。在這一段道路上,實在亦有一種奇絕壯絕的景致,使我們經(jīng)過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種壯美的趣味。但這種壯美的趣味,沒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夠感覺到的。
我們的揚子江、黃河,可以代表我們的民族精神,揚子江及黃河遇見沙漠、遇見山峽都是浩浩蕩蕩地往前流過去,以成其濁流滾滾、一瀉萬里的魄勢。目前的艱難境界,哪能阻抑我們民族生命的前進?我們應該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著進行的曲調(diào),在這悲壯歌聲中,走過這崎嶇險阻的道路。要知在艱難的國運中建造國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1.試用簡潔的語言闡釋“雄健的精神”。
2.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趣味”?
3.概括第五節(jié)的大意。
4.請從文中找出三處比喻,并說明運用比喻的好處。
5.你現(xiàn)在認為有趣味的事是什么?并闡述一下你的理由。
課外閱讀:
兩條路
新年的夜晚,一位老人佇立在窗前。他悲戚地舉目遙望蒼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靜的湖面上。老人又低頭看著地面,幾個比他自己更加無望的生命正走向它們的歸宿——墳墓。老人在通往那塊地方的路上,也已經(jīng)消磨掉六十個寒暑了。在那旅途中,他除了有過失和懊悔之外,再也沒有得到任何別的東西。他老態(tài)龍鐘,頭腦空虛,心情憂郁,一把年紀折磨著老人。
年輕時代的情景浮現(xiàn)在老人眼前,他回想起那莊嚴的時刻,父親將他置于兩條路的入口——一條通往陽光燦爛的升平世界,田野里豐收在望,柔和悅耳的歌聲四處回蕩;另一條卻將行人引入無底深淵,從那里涌流出來的是毒液而不是泉水,蛇蟒到處蠕動,吐著舌箭。
老人仰望昊天,苦惱地失聲喊到:“青春啊,回來!父親喲,把我重新放回人生的入口吧,我會選擇一條正路的!”可是,父親以及他自己的黃金時代卻一去不復返了。
他看見陰暗的沼澤地上空閃爍著幽光,那光亮游移明滅,瞬息即逝了。那是他輕拋浪擲的年華。他看見天空中一顆流星隕落下來,消失在黑暗之中,那就是他自身的象征。陡然的懊喪像一支利箭穿射了老人的心臟。他記起了早年和自己一同踏入生活的伙伴們,他們走的是高尚、勤奮的道路,在這新年的夜晚,載譽而歸,無比快樂。
高聳的教堂鐘樓鳴鐘了,鐘聲使他回憶起兒時雙親,對他這浪子的疼愛。他想起了發(fā)蒙時父母的教誨,想起了他父母為他的幸福所做的祈禱。強烈的羞愧和悲傷使他不敢再多看一眼父親居留的天堂。老人的眼睛黯然失神,淚珠兒泫然墜下,他絕望地大聲呼喚:“回來!我的青春!回來呀!”
老人的青春真的回來了。原來,剛才那些只不過是他在新年夜晚打盹兒時做的一個夢。盡管他確實犯過一個錯誤,眼下卻還年輕。他虔誠地感謝上天,時光仍然是屬于他自己的。他還沒有墮入漆黑的深淵,盡可以自由地踏上那條正路,進入福地洞天,豐碩的莊稼在那里的陽光下起伏翻浪。
依然在人生的大門口徘徊逡巡,躊躇著不知該走哪條路的人們,記住吧,等到歲月流逝,你們在魆黑的山路上步履踉蹌,再來痛苦的叫喊:“青春呀,回來!還我韶華!”那只能是徒勞的了。
1.給加粗字注音。
澄靜( ) 佇立( ) 蠕動( )
隕落( ) 教誨( ) 虔誠( )
2.解釋詞語并造句。
老態(tài)龍鐘:
黯然失神:
3.“我會選擇一條正路”的“正路”指的是什么?
4.“老人的青春真的回來了。”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5.請用幾句古詩概括最后一段的含義。
6.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這篇文章給了你什么啟示。
寫一寫
請以《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為閱讀材料,寫一篇讀后感。題目自擬,字數(shù)在400字左右。
參考答案
練一練
1.xiá qí qū yì
2.崎嶇:形容山路曲曲折折。
3.略
議一議
1.告訴人們不要為困難嚇倒,有困難,但更有希望;與困難作斗爭,趣味無窮。企望動員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國救民的偉大事業(yè),使救國的事業(yè)變成全民的事業(yè)。
2.略
3.略
讀一讀
課內(nèi)閱讀:
1.“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也就是沖破一切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2.經(jīng)歷艱難險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種快樂,一種幸福。
3.以揚子江、黃河比喻我們的民族精神。揚子江、黃河遇見沙漠、山峽,都能一瀉萬里,我們民族的前進的腳步是任何力量阻擋不住的。作者號召大家“拿出雄健的精神”,“走過這崎嶇險阻的道路”,這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4.用長江比喻民族生命進程;用揚子江、黃河比喻中華民族歷史進程;用“浩浩蕩蕩”比喻中華民族歷史不可阻擋、一往無前。
比喻的運用,使作品內(nèi)容深入淺出、易于理解,也使作品中的一些語言具有多重的含義。
5.略
課外閱讀:
1.chéng zhù rú yǔn huì qián
2.略
3.指向著陽光燦爛的升平世界的路。
4.時光仍然屬于這位老人,他可以自由地踏上那條正路。
5.“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等。
6.珍惜青春年華,莫走錯路,才能實現(xiàn)人生的真正價值。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練習卷 篇6
這篇小品文寫作的年代,正當五四運動高潮過后。封建軍閥與帝國主義相勾結(jié)加緊了對中國人民的壓迫,加緊了對新文化運動的破壞。社會黑暗到了極點。封建復古勢力從一蹶不振中昂起頭來,對新文化運動發(fā)動猖狂的反撲。帝國主義加緊了文化侵略。中華民族真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瘡百孔,步履維艱。在這種"艱難的國運"面前,是臨陣脫逃,垂頭喪氣,悲觀失望,彷徨苦悶,還是正視現(xiàn)實,挺起胸膛,振奮起民族精神?這是擺在每一個革命者,每一個有愛國心的正直的人們面前的嚴峻問題,必須做出選擇,必須作出明確的回答。文章開篇就以歷史發(fā)展的高度,氣勢磅礴態(tài)度鮮明的提出了論點。為了反復說明"拿出雄健的精神"沖破險阻這個論點,文章引譬連類,用長江大河的流動,說明歷史發(fā)展有坦平、有曲折,形象而又極富說服力。用旅途生活經(jīng)驗來說明沖破崎嶇險路會產(chǎn)生"妙趣橫生"的享受。生動貼切而又極富感染力。
學習本文首先通讀全文,掃除文字障礙,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nèi)容。
一、字。
1、根據(jù)漢語拼音寫出詞語。
bī xiá( ) qí qū ( ) xióng jiàn ( )hào dàng( ) 2、根據(jù)漢字拼音寫出詞語。
叢山dié( )嶺 jué( )壁斷崖
回huán( )曲折 一xiè( )千里
3、修改下面詞語中的錯別字。
俊峭( ) 膝黑( ) 嚴歷 ( ) 關建 ( )立既( )
參考答案:
1、(逼狹) (崎嶇) (雄健) (浩蕩)
2、(疊) (絕) (環(huán)) (瀉)
3、(俏) (漆) (厲) (鍵) (即)
二、解釋詞語。
逼狹:狹窄。
崎嶇:形容山路不平。比喻處境艱難。
阻抑:阻止,壓制。
回環(huán)曲折:曲折,環(huán)繞。
亦復如是:也象是這樣。如:象,是:這樣。
三、學習本文內(nèi)容。
1、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內(nèi)容。
本文作者在文章中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的進程,以崎嶇險路比喻中華民族所逢的史路。我們應該在艱難困苦中毫不氣餒,對革命保持必勝的信念,要擁有豪壯雄健的氣魄。作者在整篇文章中流露出了革命的樂觀主義情懷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2、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提倡的"雄健的精神"?
一個民族要興,必須要有"雄健的精神",作者在文章中用比喻的方式,說明"雄健的精神"應該是一種沖破一切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精神。這種精神正是民族興的重要保證。
3、文章第二段和第三段有什么關系?
作者在文章第二段中說明了民族生命的進程有兩種境界--寬闊和逼狹,重點說的是逼狹險峻的境界。作者在第三段中說明了人類歷史生活的兩種境界--坦蕩和崎嶇,重點說的是崎嶇險路的境界。第三段與第二段相比,語義上更進一步。第三段還說明了兩種境界有兩種樂趣。
4、如何理解作者在第三段中所說的"美趣"?
作者所說的"趣味"正是承接上文所說的人類歷史生活中所遇到的崎嶇險路。人類在經(jīng)歷挫折、艱難、險阻之后獲得成功,必然會更加感到一份珍貴的快樂和幸福。這種快樂和幸福不是一帆風順的人可以體會到的。
5、請同學們結(jié)合文章的語句,說一說作者在文章中運用比喻的好處。
略。
三、問題探索。
1、一個民族如果要興,必須需要一種"雄健"精神,一個人如果要想事業(yè)成功,需要什么呢,請同學們結(jié)合自己的認識,談一談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2、請同學們查閱資料,了解本文的作者李大釗的生平經(jīng)歷。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練習卷 篇7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了解作者,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初步掌握品味語言的能力;理解比喻中所蘊含的深刻含義和強烈的感情。
(二)、過程與方法:
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把握文章內(nèi)容,體味作者的感情,領悟文章的語言美;通過對文章的學習,理解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中華民族的“雄健的精神”;分析比喻的含義,體味比喻說理的作用。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聯(lián)系生活實際,正確的感悟雄健精神對我們的現(xiàn)實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責任感。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味作者的豪壯情懷。
2揣摩文章浩蕩雄奇之語言及比喻中蘊涵的哲理。
【教學難點】領悟課文的語言美。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激情入境:
1、出示詩歌,提問:有誰知道這詩的作者,誰能講講這詩的意思。
壯別天涯未許愁,盡將離恨付東流。
何當痛飲黃龍府,高筑神州風雨樓。
(詩歌大意):我們懷抱著救國救民的雄心壯志分別了,從此海角天涯,各自一方,但是祖國的前途,人民的命運,時局的艱辛,并不容許我們發(fā)愁啊,快把離愁別恨統(tǒng)統(tǒng)拋到滾滾東流的水中去吧!何日消滅了竊國大盜袁世凱,且讓我們盡情開懷暢飲,慶功祝捷,到那時候,我們一定會回想起今天小飲餞別時共同約定的諾言,高高地筑起一座神州風雨樓來紀念這偉大的勝利。
2、走近作者李大釗:
李大釗就是我們熟悉的一位革命先驅(qū)者,他字守常,河北樂亭人,是我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始人之一。24歲時留學日本,參加過討伐袁世凱運動,27歲回國,擔任北京大學經(jīng)濟學教授兼圖書館主任,和陳獨秀一起編進步刊物《新青年》,以后又領導了“五•四”運動。1927年被反動軍閥張作霖殺害,年僅38歲。李大釗的小品散文有一種驚世駭俗,氣沖霄漢,坎鏜的神韻,是他進行推翻舊世界的洪邁精神的反映,今天,擺在我們面前的《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就是一篇具有強烈的鼓動性和充滿樂觀精神的雄文。
3、課文背景:此文寫于20世紀20年代。1923年,發(fā)生了中國歷史上一件慘案——“二•七”慘案,當時,有一部分五四運動期間一度覺醒的知識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他們有一腔愛國熱血,卻看不到中國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嘆息、彷徨,而李大釗等革命先驅(qū)者則已找到了中華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經(jīng)全身心地投入救國救民的偉大事業(yè)之中,李大釗正是在這件事后寫下了這篇文章的。在這篇文章中,李大釗告訴人們,不要為面前的困難嚇倒,有困難,但更有希望;與困難作斗爭,趣味無窮。他企望動員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國救民的偉大事業(yè),使救國的事業(yè)變成全民的事業(yè)。全文不滿500字,但內(nèi)容豐富,激情澎湃。
二、自瀆感知,整體把握:
1、積累生字生詞,讀準字音,理解詞義,并從中選四個詞語寫一段話。
逼狹 崎嶇 阻抑 險峻 一瀉萬里 奇趣橫生 回環(huán)曲折 亦復如是
2、體會文章應用鎮(zhèn)養(yǎng)的語氣來讀。
明確:用慷慨激昂的語氣來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懷和偉大精神。
3、抓住割斷的關鍵詞來看作者的行文思路:
人類歷史的道路——民族生命的進程——人類歷史的生活——中華民族的史路——中華民族的精神
4、說說本文的各段段意:
第一段內(nèi)容:歷史的道路崎嶇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沖過去。總領全文,點明主旨。
第二段內(nèi)容:民族生命的進程就像江河的進程,是曲折坎坷的。
第三段內(nèi)容:人類的歷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絕壯絕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險的美趣。
第四段內(nèi)容:中華民族的道路崎嶇險阻(國運艱難),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賞到壯美的趣味。
第五段內(nèi)容:用揚子江、黃河精神概括了中華民族的氣概和戰(zhàn)斗風貌,需要我們發(fā)揚黃河那種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5、說說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
作者在文章中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的進程,以崎嶇險路比喻中華民族所逢的史路,告訴我們應該在艱難困苦中毫不氣餒,對革命保持必勝的信念,要擁有豪壯雄健的氣魄。全文流露出了革命的樂觀主義情懷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三、再讀課文,解題探究:
1、怎樣理解“艱難的國運”?
明確:包括兩個方面:①自然:逼狹,崎嶇,險阻。
②國運:處境艱難(帝國列強虎視眈眈,國內(nèi)軍閥混戰(zhàn),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2怎樣理解文中“雄健”的含義?
明確:包括兩個方面:①自然:浩浩蕩蕩,濁流滾滾,一瀉萬里
②國民:一往無前,在艱難境界中前進
3、“雄健的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明確:雄健的精神: ①沖破一切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精神,是一種民族精神。
②奮斗中能體味到成功的樂趣。
4、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趣味”?
“一種冒險的美趣”,“奇趣橫生”,“一種壯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這種種趣味,其實都是經(jīng)歷艱難險阻以后的趣味,是人類在經(jīng)歷挫折、艱難、險阻之后獲得成功,必然會更加感到一份珍貴的快樂和幸福。高爾基在《海燕》中叫做“戰(zhàn)斗的歡樂”,毛澤東則說“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這“歡樂”、這“樂”,就是本文中的“趣味”。這種快樂和幸福不是一帆風順的人可以體會到的。
5、這篇文章第二、三兩段都說到兩種境界,語意的重點在哪一方面?第三段同第二段相比,語意的重點又有什么不同?
第二段語意的重點是逼狹險峻的境界,第三段語意重點是崎嶇的境界。第三段同第二段相比,語意的重點推進了一步。第二段說兩種境界,第三段則說兩種境界有兩種樂趣,走到崎嶇的境界,置身奇絕壯絕的境界,有冒險的奇趣美趣。
四、賞讀課文,品味語言。
1、文章的語言有什么特點?
氣勢磅礴,鏗鏗有力。
2、語言運用的技巧:運用比喻說理。
3、請同學們聯(lián)系課后練習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義和作用。
①長江大河——民族生命進程
②揚子江、黃河——中華民族歷史進程
③浩浩蕩蕩——中華民族歷史勢不可擋、一往無前
④平原無際,一瀉萬里——中華民族歷史順利發(fā)展
⑤曲折回徊,崎嶇險阻——中華民族歷史所逢的艱難國運
⑥長江、黃河穿沙漠,過山峽——中華民族前進中的艱難斗爭
⑦濁流滾滾,一瀉萬里——中華民族的光明前程
⑧艱難的國運:“一段崎嶇險阻的道路”
⑨雄健的精神:勇往直前、英勇無畏的民族精神
⑩ 雄健的國民:勇敢、執(zhí)著、愛國……板書設計:
4、比喻的作用:此文在寫法上最大的特點是層層設喻,步步推理,增強了說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動性和語言的形象性,豐富了文字的含義和作品的意蘊。
5、作者的情懷:革命樂觀主義的情懷和強烈愛國主義的情感。
五、總結(jié)反思,拓展延伸:
1、閱讀全文后,你有什么感受?你認為什么樣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義的呢?說一說,大家好交流一下。
2、\'走到崎嶇的境界,愈是奇趣橫生,覺得在此奇絕壯絕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種冒險的美趣。\'你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嗎?你體驗過這樣的美趣嗎?
同學之間可以交流;教師向?qū)W生提間,學生答;學生也可以向教師提問,形成研討交流的學習過程。
3、今天的中華民族,國運昌盛,聯(lián)系國際形式來想想,我們還需要“雄健的國民”嗎?
發(fā)揚雄健的精神,是時代的需要。在今天,也同樣會“遇見沙漠、遇見山峽”,遇見“崎嶇險路”,出現(xiàn)“奇絕壯絕的境界”,這些雖然與李大釗所處的時代條件已完全兩樣,但是仍然需要我們拿出雄健的精神,建設我們美好的祖國。
4、模仿課文,用比喻手法寫一段話,說一個道理。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練習卷 篇8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這篇小品文寫作的年代,正當五四運動高潮過后。封建軍閥與帝國主義相勾結(jié)加緊了對中國人民的壓迫,加緊了對新文化運動的破壞。社會黑暗到了極點。封建復古勢力從一蹶不振中昂起頭來,對新文化運動發(fā)動猖狂的反撲。帝國主義加緊了文化侵略。中華民族真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瘡百孔,步履維艱。在這種"艱難的國運"面前,是臨陣脫逃,垂頭喪氣,悲觀失望,彷徨苦悶,還是正視現(xiàn)實,挺起胸膛,振奮起民族精神?這是擺在每一個革命者,每一個有愛國心的正直的人們面前的嚴峻問題,必須做出選擇,必須作出明確的回答。文章開篇就以歷史發(fā)展的高度,氣勢磅礴態(tài)度鮮明的提出了論點。為了反復說明"拿出雄健的精神"沖破險阻這個論點,文章引譬連類,用長江大河的流動,說明歷史發(fā)展有坦平、有曲折,形象而又極富說服力。用旅途生活經(jīng)驗來說明沖破崎嶇險路會產(chǎn)生"妙趣橫生"的享受。生動貼切而又極富感染力。
學習本文首先通讀全文,掃除文字障礙,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nèi)容。
一、字。
1、根據(jù)漢語拼音寫出詞語。
bī xiá( ) qí qū ( ) xióng jiàn ( )hào dàng( )
2、根據(jù)漢字拼音寫出詞語。
叢山dié( )嶺 jué( )壁斷崖
回huán( )曲折 一xiè( )千里
3、修改下面詞語中的錯別字。
俊峭( ) 膝黑( ) 嚴歷 ( ) 關建 ( )立既( )
參考答案:
1、(逼狹) (崎嶇) (雄健) (浩蕩)
2、(疊) (絕) (環(huán)) (瀉)
3、(俏) (漆) (厲) (鍵) (即)
二、解釋詞語。
逼狹:狹窄。
崎嶇:形容山路不平。比喻處境艱難。
阻抑:阻止,壓制。
回環(huán)曲折:曲折,環(huán)繞。
亦復如是:也象是這樣。如:象,是:這樣。
三、學習本文內(nèi)容。
1、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內(nèi)容。
本文作者在文章中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的進程,以崎嶇險路比喻中華民族所逢的史路。我們應該在艱難困苦中毫不氣餒,對革命保持必勝的信念,要擁有豪壯雄健的氣魄。作者在整篇文章中流露出了革命的樂觀主義情懷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2、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提倡的"雄健的精神"?
一個民族要興,必須要有"雄健的精神",作者在文章中用比喻的方式,說明"雄健的精神"應該是一種沖破一切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精神。這種精神正是民族興的重要保證。
3、文章第二段和第三段有什么關系?
作者在文章第二段中說明了民族生命的進程有兩種境界--寬闊和逼狹,重點說的是逼狹險峻的境界。作者在第三段中說明了人類歷史生活的兩種境界--坦蕩和崎嶇,重點說的是崎嶇險路的境界。第三段與第二段相比,語義上更進一步。第三段還說明了兩種境界有兩種樂趣。
4、如何理解作者在第三段中所說的"美趣"?
作者所說的"趣味"正是承接上文所說的人類歷史生活中所遇到的崎嶇險路。人類在經(jīng)歷挫折、艱難、險阻之后獲得成功,必然會更加感到一份珍貴的快樂和幸福。這種快樂和幸福不是一帆風順的人可以體會到的。
5、請同學們結(jié)合文章的語句,說一說作者在文章中運用比喻的好處。
略。
三、問題探索。
1、一個民族如果要興,必須需要一種"雄健"精神,一個人如果要想事業(yè)成功,需要什么呢,請同學們結(jié)合自己的認識,談一談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2、請同學們查閱資料,了解本文的作者李大釗的生平經(jīng)歷。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練習卷 篇9
第8課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蘊含的深刻含義和強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過對文章的學習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懷和偉大精神,喚起學生對李大釗先生的崇敬之情。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責任感。
教學重點
欣賞文章浩蕩雄奇之語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氣概。
教學準備:李大釗先生名言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歷史的車輪滾滾駛進了嶄新的二十一世紀,中國人民用自己的勤勞智慧在黃河之濱寫下了一首回腸蕩氣的壯麗的史詩。中國迎來了屬于自己的輝煌與驕傲。正因為此,有一些人,我們應當永遠懷念,是他們賦予了共和國新生;有一些話語,我們應當永遠銘記……
二、了解作者:
你了解李大釗嗎?——學生介紹完畢后教師作適當補充。
三、新課學習:
(一)李大釗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動軍閥殺害,他的身影離我們已經(jīng)很遠很遠,但歷史永遠也不會忘記他們。當我們閱讀他的遺作,仍然能感覺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傾聽到那超越時空的激情澎湃的心聲。下面聽教師范讀。
思考:a、勾畫出應該掌握和不能理解的詞語。
b、文章的語言有什么樣的特點?
c、艱難的國運是怎么樣的一種命運,請聯(lián)系文的具體語言來回答。
1、出示應該掌握的詞和不理解的詞, 清除閱讀障礙。其經(jīng)歷亦復如是 固是高高興興地往前走 奇絕壯絕的境界 老于旅途的人 以成其濁流滾滾 魄勢 阻抑
2、初步把握語言特點。(指名回答)-----本文語言氣勢磅礴,鏗鏘有力,
3、“艱難的國運”的含義:對二十年代的國家命運,作者在文中是怎么樣比喻的,你了解當時的歷史嗎?----------了解寫作背景
帝國主義列強虎視眈眈,國內(nèi)軍閥混戰(zhàn),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二) 指名朗讀各段,每讀完一段即歸納各段內(nèi)容---------研究寫了什么、怎么闡述
1、歷史的道路崎嶇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沖過去。
2、民族生命的進程就像江河的進程,是曲折坎坷的。
3人類的歷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絕壯絕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險的美趣。
4、中華民族的道路崎嶇險阻(國運艱難),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賞到壯美的趣味
5、中華民族國運艱難,需要我們發(fā)揚黃河那種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三) 揣摩文章的語言:
1、喜歡哪些句子呢?請它推薦給大家。
2、聯(lián)系課后練習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義和作用。(討論下列比喻句的含義)
a……在此奇絕壯絕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種冒險的樂趣。
b第四節(jié)的含義
c我們應該拿出雄健的精神,………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你是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趣味的含義的?深刻理解“趣味”的含義: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戰(zhàn)艱險,征服旅途,無限風光在險峰。
b國難當頭,挺身而出,英勇斗爭,做一個大寫的人
c為民族的新生而奮斗,奉獻生命的光和熱,譜寫壯麗的人生之歌。
李大釗先生在他的作品里,表達了他對這種樂趣的理解:
“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與球,資以樂其無涯之生。”
重點突破:
1、朗讀并理解樂趣的含義。你能聯(lián)系歷史事實來談談你的看法嗎?
2、聯(lián)系第五節(jié),談談“雄健的精神”的具體含義。
從課文的標題來看,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兩者的關系,你能結(jié)合文章,把作者言而未盡的意思說出來嗎?————-理解寫作目的。
在國運艱難的時候,要發(fā)揚雄健的精神,為民族的尊嚴和發(fā)展而奮斗、奉獻。
3、你從李大釗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樣的人格風范?
他的信念、忠誠、追求、勇氣、執(zhí)著、熱血、強烈的民族責任感
4、李大釗先生用他的生命詮釋了“雄健的國民”的含義,那就是一種像高山一樣巍峨、像黃河一樣浩蕩一樣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朗讀名言,喚起學生對李大釗先生的崇敬之情)
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xiàn)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郁達夫)
四、帶著崇敬的心情齊讀課文,注意讀出文章的磅礴激越的情感。
五、感悟聯(lián)想:1、李大釗先生對人生樂趣表述,實際上也是對人生意義的一次莊嚴的思考。你認為什么樣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義的呢?學生自由發(fā)表看法。教師引用李大釗先生的名言,學生朗讀并背誦李大釗先生的名言:
人生的目的,在于發(fā)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為發(fā)展生命必須犧牲生命的時候,因為平凡的發(fā)展,有時遠不如壯烈的犧牲足以延長生命的音響和光華。絕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山川,絕壯的音樂多是悲涼的韻調(diào)。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今天的中華民族,國運昌盛,聯(lián)系國際形式來想想,我們還需要“雄健的國民”嗎?(學生自由發(fā)言,集體交流。(聯(lián)系我駐南使館被炸一事實、《立此存照》,日本青年長谷川弘一在網(wǎng)上發(fā)表的言論,見《讀者》XX年第七期))
六、總結(jié)全文: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個偉大的靈魂,總是把自己的身家命運和民族命運國家命運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給自己的國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為終身的幸福。這些為理想而奮斗的勇士,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 把自己的生命鑄成一座不朽的豐碑,永遠矗立在人們的心里。因為有了他們的犧牲和奮斗,共和國才有今天的繁榮和富強,每一個有民族責任感的人都應該對自己說:讓共和國的明天因為有我而更加強大和美麗!
七、家作:任選一題作文:《昌盛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或結(jié)合課文寫讀后感一篇。
板書設計:
艱難的國運和雄健的國民
艱難的國運———一一一“一段崎嶇險阻的道路”
雄健的精神:勇往直前、英勇無畏的民族精神
雄健的國民:勇敢、執(zhí)著、愛國……
教后記:這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寫的“黃河頌”、民族精神頌。有感情的朗誦課文,學生可以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懷和偉大精神,增強愛國主義心!
第9課《土地的誓言》教案
教學目標:1、通過朗讀,感受文中飽滿、深沉的愛國情感。
2、了解作者選擇有意味的景物組成一個個畫面,展現(xiàn)東北大地特有的豐饒 美麗的景象。
3、學習作者采用的人稱變化 、呼告、排比等表現(xiàn)手法。
教學步驟:一、播放《松花江上》的音樂,同時介紹背景,最好通過影視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東北人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慘狀和悲痛,努力喚起學生的內(nèi)心情感。
二、掃清字詞障礙
怪誕 (dàn ) 亙古(gèn ) 默契 ( qì ) 污穢(huì )
. . . .
熾痛 (chì ) 嗥鳴 (háo) 讕語( lán )
. . .
三.教師表情朗讀,讓學生充分領會本文的詩意和情感.再讓學生自由朗讀,理解抒情散文所表現(xiàn)的家國之痛,民族之恨和愛國情感
四.理解全文結(jié)構
第一段:我常常詳細關東原野上的一切,我時時聽見故鄉(xiāng)的呼喚,我的內(nèi)心為之沸騰
第二段:故鄉(xiāng)美好的生活令我夢縈魂牽,我發(fā)誓要為故鄉(xiāng)母親而戰(zhàn)斗而犧牲。
兩段文字在結(jié)構上如雙峰對峙,宛如對仗工整的一副對聯(lián)。
五、問題研討
1、 如何理解本文的標題——“土地的誓言”?
作者面對土地發(fā)出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發(fā)出誓言”。
2、 為什么文章起初寫“關東大地”用“她”稱呼,而后來改口說“土地,原野,我的家鄉(xiāng),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哪?
人稱的變化實際上是情感的變化結(jié)果,文章開始用第三人稱是因為感情起初比較平穩(wěn),但隨著作者情緒一步步激動,就不滿足于使用“她”,而改用“你”直接與土地對話交流,這在修辭上稱作“呼告”/聞一多《最后一次演講》中有類似用法。
3、 這篇抒情散文,充溢著飽滿、深沉的愛國熱情,試結(jié)合課文具體說說作者是怎樣表露的?
作者選擇有特征的有意味的景物組成疊印的一個又一個畫面,像電影鏡頭一樣閃現(xiàn)。但有人說有些段落排列的詞語過多,不夠簡潔,你是否同意這種看法?為什么?
六、反復朗讀,選擇最能打動人心的句子,背誦出來,比賽看誰背的句子多。
七、作業(yè)
1、 課外閱讀秦牧的《土地》
2、 摘抄課文中優(yōu)美的詞句
3、 作文《我愛家鄉(xiāng)的——》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練習卷 篇10
教學目標 :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蘊含的深刻含義和強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過對文章的學習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懷和偉大精神,喚起學生對李大釗先生的崇敬之情。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責任感。
教學重點:欣賞文章浩蕩雄奇之語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氣概。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準備:李大釗先生名言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歷史的車輪滾滾駛進了嶄新的二十一世紀,中國人民用自己的勤勞智慧在黃河之濱寫下了一首回腸蕩氣的壯麗的史詩。中國迎來了屬于自己的輝煌與驕傲。正因為此,有一些人,我們應當永遠懷念,是他們賦予了共和國新生;有一些話語,我們應當永遠銘記……
二、了解作者:
你了解李大釗嗎?——學生介紹完畢后教師作適當補充。
三、新課學習:
(一) 李大釗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動軍閥殺害,他的身影離我們已經(jīng)很遠很遠,但歷史永遠也不會忘記他們。當我們閱讀他的遺作,仍然能感覺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傾聽到那超越時空的激情澎湃的心聲。下面聽教師范讀。
思考: a勾畫出應該掌握和不能理解的詞語。b文章的語言有什么樣的特點?
c艱難的國運是怎么樣的一種命運,請聯(lián)系文的具體語言來回答。以
1、出示應該掌握的詞和不理解的詞, 清除閱讀障礙。
其經(jīng)歷亦復如是 固是高高興興地往前走 奇絕壯絕的境界 老于旅途的人
以成其濁流滾滾 魄勢 阻抑
2、初步把握語言特點。(指名回答)-----本文語言氣勢磅礴,鏗鏘有力,
3、“艱難的國運”的含義:對二十年代的國家命運,作者在文中是怎么樣比喻的,你了解當時的歷史嗎?----------了解寫作背景
帝國主義列強虎視眈眈,國內(nèi)軍閥混戰(zhàn),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二) 指名朗讀各段,每讀完一段即歸納各段內(nèi)容---------研究寫了什么、怎么闡述
1、歷史的道路崎嶇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沖過去。
2、民族生命的進程就像江河的進程,是曲折坎坷的。
3人類的歷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絕壯絕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險的美趣。
4、中華民族的道路崎嶇險阻(國運艱難),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賞到壯美的趣味
5、中華民族國運艱難,需要我們發(fā)揚黃河那種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三) 揣摩文章的語言:
1、喜歡哪些句子呢?請它推薦給大家。
2、聯(lián)系課后練習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義和作用。(討論下列比喻句的含義)
a……在此奇絕壯絕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種冒險的樂趣。
b第四節(jié)的含義
c我們應該拿出雄健的精神,………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你是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趣味的含義的?深刻理解“趣味”的含義: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戰(zhàn)艱險,征服旅途,無限風光在險峰。
b國難當頭,挺身而出,英勇斗爭,做一個大寫的人
c為民族的新生而奮斗,奉獻生命的光和熱,譜寫壯麗的人生之歌。
李大釗先生在他的作品里,表達了他對這種樂趣的理解:
“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與球,資以樂其無涯之生。”
重點突破:
3、朗讀并理解樂趣的含義。你能聯(lián)系歷史事實來談談你的看法嗎?
4、聯(lián)系第五節(jié),談談“雄健的精神”的具體含義。
從課文的標題來看,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兩者的關系,你能結(jié)合文章,把作者言而未盡的意思說出來嗎?————-理解寫作目的。
在國運艱難的時候,要發(fā)揚雄健的精神,為民族的尊嚴和發(fā)展而奮斗、奉獻。
5你從李大釗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樣的人格風范?
他的信念、忠誠、追求、勇氣、執(zhí)著、熱血、強烈的民族責任感
6、李大釗先生用他的生命詮釋了“雄健的國民”的含義,那就是一種像高山一樣巍峨、像黃河一樣浩蕩一樣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朗讀名言,喚起學生對李大釗先生的崇敬之情)
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xiàn)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郁達夫)
四、帶著崇敬的心情齊讀課文,注意讀出文章的磅礴激越的情感。
五、感悟聯(lián)想:1、李大釗先生對人生樂趣表述,實際上也是對人生意義的一次莊嚴的思考。你認為什么樣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義的呢?學生自由發(fā)表看法。教師引用李大釗先生的名言,學生朗讀并背誦李大釗先生的名言:
人生的目的,在于發(fā)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為發(fā)展生命必須犧牲生命的時候,因為平凡的發(fā)展,有時遠不如壯烈的犧牲足以延長生命的音響和光華。絕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山川,絕壯的音樂多是悲涼的韻調(diào)。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
2今天的中華民族,國運昌盛,聯(lián)系國際形式來想想,我們還需要“雄健的國民”嗎?
學生自由發(fā)言,集體交流。(聯(lián)系我駐南使館被炸一事實、《立此存照》,日本青年長谷川弘一在網(wǎng)上發(fā)表的言論,見《讀者》2000年第七期)
六、總結(jié)全文: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個偉大的靈魂,總是把自己的身家命運和民族命運國家命運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給自己的國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為終身的幸福。這些為理想而奮斗的勇士,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 把自己的生命鑄成一座不朽的豐碑,永遠矗立在人們的心里。因為有了他們的犧牲和奮斗,共和國才有今天的繁榮和富強,每一個有民族責任感的人都應該對自己說:讓共和國的明天因為有我而更加強大和美麗!
七、家作:任選一題作文:《昌盛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或結(jié)合課文寫讀后感一篇
板書設計 :
艱難的國運和雄健的國民
艱難的國運———一一一“一段崎嶇險阻的道路”
雄健的精神:勇往直前、英勇無畏的民族精神
雄健的國民:勇敢、執(zhí)著、愛國……
(附:垂閱本教案的網(wǎng)友,希望能與你有一個切蹉學習的機會。網(wǎng)址: 吳桂秋)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練習卷 篇1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本文的各段內(nèi)容。2理清作者的論證思路。3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于民族生命的極大熱情。
教學重點 概括各段內(nèi)容。
教學難點 作者的論證思路。
教學課類型 閱讀分析 教學方法 讀 議 主要教具 黑板 電腦
學法指導 預習質(zhì)疑
板書設計 (議論文)艱難的國運和雄健的國民 李大釗
②③(曲折回環(huán)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必然)①(提出觀點)
⑤(得出結(jié)論) ④(中華民族必須要有雄健精神)
課后反思
時間 階段目標 教 學 內(nèi) 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5'5'15' 明確學習目標正音正字了解內(nèi)容 導 入 1學生:(略)
2教師:李大釗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領袖,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和初期黨的重要領導者。(演示課件)他一生寫下文章、書信、詩歌、雜文等500多篇。今天我們所學的課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當時,北洋軍閥政府仍然統(tǒng)治著中國,兵災天禍連綿不斷,民不聊生。一度覺醒的知識分子陷入迷茫之中。為喚醒民眾、振奮精神,李大釗寫下這一戰(zhàn)斗檄文。
本節(jié)課我們通過預習質(zhì)疑的學習方法,完成三個學習目標:
①了解本文的各段內(nèi)容。②理清作者的論證思路。③感受作者對于民族生命的極大熱情。過
程互動1:初讀課文。雄健:強健有利。崎嶇:形容山路不平。境界:文中有兩個意思。
事物所達到的程度或表現(xiàn)的情況。
土地界限。互動2:再讀課文。質(zhì)疑:(見質(zhì)疑表) 明確:
一段:提出觀點“艱難的歷史道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沖過去。”“全靠”一詞強調(diào)了作者的觀點,強調(diào)了“雄健精神”的重要意義,同時也指出了別無他路。
二段:以長江大河作比,形象說明歷史發(fā)展是多變的、不平坦的。“浩浩蕩蕩”喻人類歷史民族生命的發(fā)展是不可抗拒,阻擋不住的。“一瀉千里”喻歷史發(fā)展之迅猛。“逼狹”“曲折回環(huán)”喻處于軍閥混戰(zhàn)之中的民族歷史發(fā)展之艱難。 演示課件設計導語 提問點撥啟發(fā)講解 觀看思考朗讀回答思考討論回答
15' 理清思路內(nèi)容反饋鞏固
三、四段:以旅途上的證人作比,闡述雄健精神對于征服艱難的重要意義。以“老于旅途的人”樂于走“崎嶇的境界”為例,闡述經(jīng)歷艱苦與享受奇絕的辯證關系,寓意深刻:善于斗爭的人是不怕艱險,不怕曲折的,經(jīng)過曲折和艱險才能享受到“冒險的美趣”。雙重否定的使用,有力強調(diào)了“雄健精神”的重要意義。
五段:又以長江大河作比,說明勇往直前的精神就是“雄健精神”,號召國民振奮“雄健精神”,走過崎嶇險阻,享受“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課文圍繞艱難的國運和雄健的國民之間的關系,以長江大河、旅途征人作比,闡述了艱難的國運一定要有雄健的國民這一道理,鼓勵國民“拿出雄健精神”,“高唱進行的曲調(diào)”,迎接崎嶇與險阻。互動3:細讀課文。一段提出觀點展示歷史觀,為下文論證打下理論基礎。二段三段以人類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說明為何要有“雄健精神”。(崎嶇回環(huán),享受奇絕。)四段說明中華民族所在的處境必須要有“雄健精神”。五段說明什么是“雄健精神”,并拿出此精神,沖破艱難險阻。互動4:齊讀課文。論題:艱難的國運和雄健的國民論點:艱難的歷史道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沖過去。解詞:雄健:強健有利。
境界:事物所達到的程度或表現(xiàn)的情況。結(jié)
束互動5:個別答疑,布置作業(yè) 。詞語積累。類比論證。 啟發(fā)講解啟發(fā)講解板書出示問題布置 思考討論回答聽講思考筆記筆頭回答筆記
作者郵箱: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本文的各段內(nèi)容。2理清作者的論證思路。3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于民族生命的極大熱情。
教學重點 概括各段內(nèi)容。
教學難點 作者的論證思路。
教學課類型 閱讀分析 教學方法 讀 議 主要教具 黑板 電腦
學法指導 預習質(zhì)疑
板書設計 (議論文)艱難的國運和雄健的國民 李大釗 ②③(曲折回環(huán)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必然)①(提出觀點) ⑤(得出結(jié)論) ④(中華民族必須要有雄健精神)
課后反思
時間 階段目標 教 學 內(nèi) 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5'5'15' 明確學習目標正音正字了解內(nèi)容 導 入 1學生:(略) 2教師:李大釗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領袖,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和初期黨的重要領導者。(演示課件)他一生寫下文章、書信、詩歌、雜文等500多篇。今天我們所學的課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當時,北洋軍閥政府仍然統(tǒng)治著中國,兵災天禍連綿不斷,民不聊生。一度覺醒的知識分子陷入迷茫之中。為喚醒民眾、振奮精神,李大釗寫下這一戰(zhàn)斗檄文。 本節(jié)課我們通過預習質(zhì)疑的學習方法,完成三個學習目標: ①了解本文的各段內(nèi)容。②理清作者的論證思路。③感受作者對于民族生命的極大熱情。過 程互動1:初讀課文。雄健:強健有利。崎嶇:形容山路不平。境界:文中有兩個意思。 事物所達到的程度或表現(xiàn)的情況。 土地界限。互動2:再讀課文。質(zhì)疑:(見質(zhì)疑表) 明確: 一段:提出觀點“艱難的歷史道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沖過去。”“全靠”一詞強調(diào)了作者的觀點,強調(diào)了“雄健精神”的重要意義,同時也指出了別無他路。 二段:以長江大河作比,形象說明歷史發(fā)展是多變的、不平坦的。“浩浩蕩蕩”喻人類歷史民族生命的發(fā)展是不可抗拒,阻擋不住的。“一瀉千里”喻歷史發(fā)展之迅猛。“逼狹”“曲折回環(huán)”喻處于軍閥混戰(zhàn)之中的民族歷史發(fā)展之艱難。 演示課件設計導語 提問點撥啟發(fā)講解 觀看思考朗讀回答思考討論回答
15' 理清思路內(nèi)容反饋鞏固 三、四段:以旅途上的證人作比,闡述雄健精神對于征服艱難的重要意義。以“老于旅途的人”樂于走“崎嶇的境界”為例,闡述經(jīng)歷艱苦與享受奇絕的辯證關系,寓意深刻:善于斗爭的人是不怕艱險,不怕曲折的,經(jīng)過曲折和艱險才能享受到“冒險的美趣”。雙重否定的使用,有力強調(diào)了“雄健精神”的重要意義。 五段:又以長江大河作比,說明勇往直前的精神就是“雄健精神”,號召國民振奮“雄健精神”,走過崎嶇險阻,享受“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課文圍繞艱難的國運和雄健的國民之間的關系,以長江大河、旅途征人作比,闡述了艱難的國運一定要有雄健的國民這一道理,鼓勵國民“拿出雄健精神”,“高唱進行的曲調(diào)”,迎接崎嶇與險阻。互動3:細讀課文。一段提出觀點展示歷史觀,為下文論證打下理論基礎。二段三段以人類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說明為何要有“雄健精神”。(崎嶇回環(huán),享受奇絕。)四段說明中華民族所在的處境必須要有“雄健精神”。五段說明什么是“雄健精神”,并拿出此精神,沖破艱難險阻。互動4:齊讀課文。論題:艱難的國運和雄健的國民論點:艱難的歷史道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沖過去。解詞:雄健:強健有利。 境界:事物所達到的程度或表現(xiàn)的情況。結(jié) 束互動5:個別答疑,布置作業(yè) 。詞語積累。類比論證。 啟發(fā)講解啟發(fā)講解板書出示問題布置 思考討論回答聽講思考筆記筆頭回答筆記
作者郵箱: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練習卷 篇12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教學目標
1、學習并運用正確的朗讀方法,誦讀課文。
2、分析比喻的含義,體味比喻說理的生動形象性和說服力。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正確的感悟雄健精神對我們的現(xiàn)實意義。
教學重點
1、通過反復朗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味作者的豪壯情懷。
2、揣摩本文比喻中蘊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好授課內(nèi)容、多媒體課件或小黑板。
學生:自行查閱有關本文的背景資料、作者的情況資料。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雄健精神的具體內(nèi)容;比喻說理的手法
一、整體感悟
1、精心導入
(播放《國歌》的音樂,大屏幕投放《國歌》的歌詞)同學們,這是我們每個中國人都非常熟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這首歌正如歌詞中所說的那樣,是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創(chuàng)作的。她如戰(zhàn)鼓震撼了中國人的心,她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保;衛(wèi)和建設自己的家園,克服重重困難,執(zhí)著向前。偉大的革命家李大釗曾在20年代,也;是在我國處在艱難的時候,創(chuàng)作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她同樣也激勵著中國人努力沖破一切困難,奮勇向前。這文章的題目是《艱難的國運和雄健的國民》(板書課題)
2、感悟內(nèi)容
a.如果別人要你向他們介紹我國的困難處境、我國的國民雄健的兩種情況時,那么你會怎么讀標題?("艱難的國運雄健的國民"都重讀)j
b.如果要鼓勵你的同胞挺起胸來戰(zhàn)勝困難,那么你又怎么讀標題呢?哪個詞語該讀重音?("雄健的國民"重讀)
c.我們再讀一次,將兩次讀得體會結(jié)合起來。
d.下面我們來研究一下,國民為什么能雄健。先請大家朗讀課文。要求要準字音。比如:逼狹、亦復如是、濁流、魄勢、阻抑。
e.國民為什么能"雄健"?請同學們采集課文內(nèi)容說話,這樣說:國民之所以能雄健,是因為他們……。國民靠什么雄健?
f.明確雄健精神的具體含義。(播放課件或小黑板)
g.選讀課文,選取你最喜歡的內(nèi)容,讀給大家昕,并談談喜歡理由。(解決比喻運用的問題)
投影.
比喻 長江大河一民族生命進程
揚子江、黃河一一中華民族歷史進程-。
浩浩蕩蕩一一中華民族歷史勢不可擋、一往無前
平原元際,一瀉萬里一中華民族歷史順利發(fā)展
曲折回環(huán),崎嶇險阻一中華民族歷史所逢的艱難國運
長江、黃河穿沙漠,過山峽一一中華民族前進中的艱難斗爭
濁流滾滾,一瀉萬里一一中華民族的光明前程!
老師小結(jié):作者在通篇運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動地提出了用雄健精神戰(zhàn)勝困難。
(播放課件)這雄健精神是:在困難面前決不低頭,勇往直前。
3、朗讀體味
a.下面一個人讀一段,請五個學生讀。
b.四人小組討論,哪個同學讀的表達出了作者的感情,3分鐘后,派代表發(fā)言。
c.分部朗讀:男、女各一名擔任領讀,讀第一段。第二段由全體女同學朗讀。男同學讀第三段。第四段男、女生輪讀。第五段由領讀來讀首句,后幾句由男女生合讀。
二、體驗反思
質(zhì)疑交流
1、閱讀全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說一說,大家好交流一下。
2、"走到崎嶇的境界,愈是奇趣橫生,覺得在此奇絕壯絕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種冒險的美趣。"你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嗎?你體驗過這樣的美趣嗎?
同學之間可以交流;教師向?qū)W生提間,學生答;學生也可以向教師提問,形成研討交流的學習過程。
總結(jié):同學們,每個國家,每個民族,乃至每個人在前進的道路上,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面對困難,我們就是要靠雄健精神:沖破一切艱難險阻,像奔流不息的長江、黃河那樣勇往無前。
三、延伸作業(yè)
模仿課文,用比喻手法寫一段話,說一個道理。
四、信息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