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七年級語文教案 > 《擬行路難》教案(精選3篇)

《擬行路難》教案

發布時間:2023-08-18

《擬行路難》教案(精選3篇)

《擬行路難》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學會詩歌鑒賞的一般步驟

  能力目標:

  1、學習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

  2、學會比較閱讀,積累一定量的詩歌

  3、能分析文中“比興”的用法和作用

  情感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懷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盡其才的大好時代

  2、培養學生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熱愛

  【教學重點】對詩歌的反復誦讀和聯想比較

  【教學難點】對鑒賞詩歌的學習方法理解性地掌握,并學以致用

  【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

  【課前準備】學生預習;搜集一些懷才不遇的文人的詩詞。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1、交流有關“人生之路”的感想,談一談自己對“人生之路”的理解和感受。

  人生之路難行,無才難行,有才亦難行。

  2、提出課題,坦陳本詩難學,但必須知難而上。

  本詩是一首成人詩,同學們可能難以感受。

  3、提出問題:試結合之前一定量的詩歌學習,歸納鑒賞詩歌的一般步驟。

  明確:1、讀懂大意;2、知人論詩;3、領悟情感;4、賞析技巧

  一、讀懂大意

  要求:明確體裁、讀準字音、把握節奏

  1、讀懂大意之體裁:聯想比較學過的詩歌體裁和樂府古詩

  《行路難》是樂府雜曲,本為漢代歌謠,晉人袁山松改變其音調,創制新詞,流行一時。鮑照《擬行路難》共十八首,歌詠人生的種種憂患,寄寓悲憤。本文是第四首。

  2、讀懂大意之讀音、節奏;

  3、同位合作,根據大意試背誦

  二、知人論詩

  1、聯想比較,就全詩或自己感受最深的某句詩談一談自己的理解,并通過朗讀體現自己的理解。

  2、示范誦讀,引出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

 、俳涣饔嘘P鮑照的生平經歷和寫詩的背景

  鮑照(?~466),南朝宋文學家。字明遠。本籍山東東海(治所在今郯城);一說山西上黨(可能是指東海鮑氏的祖籍)。他的青少年時代,大約是在京口(今江蘇鎮江)一帶度過的。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鮑照20多歲時,為了謀求官職,去謁見臨川王劉義慶,獻詩言志,獲得賞識,被任為國侍郎。劉義慶在這一年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秋到江州赴職。元嘉二十一年(444),劉義慶病逝,他也隨之失職,在家閑居了一段時間。后來,又做過一個時期始興王劉□的侍郎,在劉□和太子劉劭一起謀殺宋文帝之前,他已離去。宋孝武帝劉駿起兵平定劉劭之亂后,他又出任過中書舍人、秣陵令等小官。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做了臨海王劉子頊的幕僚,次年,子頊任荊州刺史,他隨同前往江陵,任刑獄參軍等職。孝武帝死后,明帝劉□殺前廢帝子業自立,子頊響應了晉安王子勛反對劉□的斗爭。子勛戰敗,子頊被賜死,鮑照亦為亂兵所害。

  鮑照一生沉淪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詩文,在生前就頗負盛名,對后來的作家更產生過重大影響。他的文學成就是多方面的。詩、賦、駢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則是詩歌,其中樂府詩在他現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傳誦名篇。最有名的是《擬行路難》18首。鮑照的集子有南齊永明年間虞炎奉文惠太子蕭長懋之命所編10卷。現存鮑照集以《四部叢刊》影印明毛□校本《鮑氏集》為較早。明代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本《鮑參軍集》為最流行。鮑照集的注釋,始于清末的錢振倫,他的注本沒有來得及刊行。近人黃節在錢注基礎上作了補注,稱《鮑參軍詩注》,今人錢仲聯作《鮑參軍集注》,附有《鮑照年表》。鮑照擅長詩賦和駢文,尤善樂府,作品風格俊逸,對唐代詩人李白等很有影響。杜甫《春日憶李白》詩中的“俊逸鮑參軍”,就是贊美李白的詩有鮑照的俊逸風格。其作品留芳后世,被稱為“元嘉三大家”之一。他的《登大雷岸與妹書》和《夢還鄉》贊美了家鄉的山水。

  - 補充時代背景:

  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門閥制度,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門閥制度阻塞了寒士的進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懷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學作品中,就成為這個時期文學的一個特色。

 、陬I悟詩歌主旨:

  問題導入:詩人的人生之路難嗎?是怎樣的難?

  鐘嶸《詩品》說鮑照“才秀人微,取湮當代”,本詩即是詩人的不平之鳴。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三、領悟情感

  1、領悟作者的劇烈情感變化,把握詩人情感變化的過程

  問題探究:詩人認命不認命?

  結論:處在“認命”與“不認命”的矛盾中。先似乎“認命”了,后又似乎“不認命”,最后似乎還是“認命”了。

  2、具體品味詩人是如何表現這種矛盾的思想情感的?

 、俚谝欢溆昧耸裁幢憩F手法?說明了什么道理?

  明確:運用了比興的表現手法。詩人拈出瀉水流淌這一自然現象作為比興, 引出對社會人生的無限感慨。說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勢流向各方一樣,人的遭際也是被家庭門第的高低貴賤決定的。

 、凇〉谌渲械摹懊笔侵甘裁?結合全詩看,作者對此有怎樣的看法?

  明確:“命”指門第決定人生,有什么樣的門第就有什么樣的遭遇。作者認為非常不公平,但沒法改變,這里只是表面上認命了,實是對不公平社會發出憤怒的控訴。

 、邸〉谖、六句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明確:以非常精練的筆法,生動形象地刻畫出詩人悲愴難抑的情態。(提示:酌酒原為排遣愁緒,然而滿懷郁結的悲愁豈是區區杯酒能驅散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平添的幾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瀾,詩人趁著酒意擊節高歌,唱起了悲愴的《行路難》,將一腔悲憤傾瀉出來。長歌當哭,這是何等悲烈景況。讀者從這舉杯驅愁卻大放悲聲的情節中,亦可想見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堋〉谄、八句寫出了什么感情?

  明確:第七句是對前面幾句的總結,詩人對那驅不散的愁苦,實系于對世事的感慨,心并非無知無覺的木石,理的勸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問的句式,沖決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詩的情感達到了高潮。表達了詩人的抗爭。第八句表達的是作者心中的無奈,“豈無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兩句構成了一種鮮明的對照,將詩人忍辱負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狀況表現得淋漓盡致。

  總結:

  乍讀之下,似乎詩人心平氣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現實。其實,他是用反嘲的筆法來抨擊不合理的門閥制度:地,豈是平的?瀉水于地,難道不是依照各自高下不同的地勢而流向各方嗎?一個人的遭際如何,猶如瀉水置地,不是也被出身的貴賤、家庭社會地位的高低所決定了嗎!

  “瀉水”四句言不當愁;接下去寫借酒澆愁:“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睗M懷的悲愁豈是區區杯酒能驅散的?詩人擊節高歌唱起了凄愴的《行路難》。面對著如此不合理的現實,詩人“心非木石豈無感”?理的勸慰、酒的麻醉,難道就能使心如槁木嗎?當然不能。全詩的感情在這句達到高潮。緊接著卻是一個急轉直下:“吞聲躑躅不敢言。”詩情的跌宕,將詩人忍辱負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狀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四、賞析技巧

  概括本詩的寫作風格

  此詩的語言近似口語,明白曉暢。詩歌的情感時而壓抑,時而奔放,將復雜的心理歷程表現的曲折婉轉。

  五、拓展:讀出搜集的一些懷才不遇的文人的詩詞,體會他們對待人生之路的艱難有怎樣不同的態度。

  李白《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蘇軾《定風波》——一蓑煙雨任平生

  《念奴嬌•赤壁懷古》——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王勃《滕王閣序》——孟嘗高潔,空懷報國之心;阮藉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六、總結全文

  個人的命運與所處的時代息息相關,千百年來,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有才而無望,“英雄無用武之地”!榜T唐易老,李廣難封”,這是千古的悲愴。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生在了一個可以自由施展才華的大好時代,只患己之不能,不患人之不己知,我們要做的,只剩下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德美才秀”的人,我們的時代,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七、布置作業,齊背課文,下課

  作業:談一談學習本文的感受。

  【板書設計】

  擬行路難    鮑照

  認命——不認命——認命

  ︱       ︱       ︱

  抨擊     悲憤      無奈 

《擬行路難》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能分析文中“比興”的用法和作用

  3、引導學生認識懷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盡其才的大好時代

  教學重點:

  對詩歌的反復誦讀和聯想比較

  教學難點:

  對鑒賞詩歌的學習方法理解性地掌握,并學以致用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搜集一些懷才不遇的文人的詩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湘夫人為我們講了一個苦戀的故事,抒寫了與佳人相會而不得的煩惱,下面我們來學習鮑照的《擬行路難》,看看他煩惱的是什么,(人生之路難行,無才難行,有才亦難行。) 板書標題《擬行路難》。

  二、讀懂大意

  要求:明確體裁、讀準字音、把握節奏

  1、讀懂大意之體裁:聯想比較學過的詩歌體裁和樂府古詩

  《行路難》是樂府雜曲,本為漢代歌謠,晉人袁山松改變其音調,創制新詞,流行一時。鮑照《擬行路難》共十八首,歌詠人生的種種憂患,寄寓悲憤。本文是第四首。

  2、讀懂大意之讀音、節奏;

  3、同位合作,根據大意試背誦

  三、知人論詩

  1、聯想比較,就全詩或自己感受最深的某句詩談一談自己的理解,并通過朗讀體現自己的理解。

  2、示范誦讀,引出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

  ①交流有關鮑照的生平經歷和寫詩的背景

  鮑照(?~466),南朝宋文學家。字明遠。本籍山東東海(治所在今郯城);一說山西上黨(可能是指東海鮑氏的祖籍)。他的青少年時代,大約是在京口(今江蘇鎮江)一帶度過的。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鮑照20多歲時,為了謀求官職,去謁見臨川王劉義慶,獻詩言志,獲得賞識,被任為國侍郎。劉義慶在這一年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秋到江州赴職。元嘉二十一年(444),劉義慶病逝,他也隨之失職,在家閑居了一段時間。后來,又做過一個時期始興王劉□的侍郎,在劉□和太子劉劭一起謀殺宋文帝之前,他已離去。宋孝武帝劉駿起兵平定劉劭之亂后,他又出任過中書舍人、秣陵令等小官。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做了臨海王劉子頊的幕僚,次年,子頊任荊州刺史,他隨同前往江陵,任刑獄參軍等職。孝武帝死后,明帝劉□殺前廢帝子業自立,子頊響應了晉安王子勛反對劉□的斗爭。子勛戰敗,子頊被賜死,鮑照亦為亂兵所害。

  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門閥制度,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門閥制度阻塞了寒士的進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懷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學作品中,就成為這個時期文學的一個特色。

 、陬I悟詩歌主旨:

  問題導入:詩人的人生之路難嗎?是怎樣的難?

  鐘嶸《詩品》說鮑照“才秀人微,取湮當代”,本詩即是詩人的不平之鳴。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四、領悟情感

  1、領悟作者的劇烈情感變化,把握詩人情感變化的過程

  問題探究:詩人認命不認命?

  結論:處在“認命”與“不認命”的矛盾中。先似乎“認命”了,后又似乎“不認命”,最后似乎還是“認命”了。

  2、具體品味詩人是如何表現這種矛盾的思想情感的?

  ①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說明了什么道理?

  明確:運用了比興的表現手法。詩人拈出瀉水流淌這一自然現象作為比興, 引出對社會人生的無限感慨。說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勢流向各方一樣,人的遭際也是被家庭門第的高低貴賤決定的。

 、凇〉谌渲械“命”是指什么?結合全詩看,作者對此有怎樣的看法?

  明確:“命”指門第決定人生,有什么樣的門第就有什么樣的遭遇。作者認為非常不公平,但沒法改變,這里只是表面上認命了,實是對不公平社會發出憤怒的控訴。

 、邸〉谖、六句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明確:以非常精練的筆法,生動形象地刻畫出詩人悲愴難抑的情態。(提示:酌酒原為排遣愁緒,然而滿懷郁結的悲愁豈是區區杯酒能驅散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平添的幾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瀾,詩人趁著酒意擊節高歌,唱起了悲愴的《行路難》,將一腔悲憤傾瀉出來。長歌當哭,這是何等悲烈景況。讀者從這舉杯驅愁卻大放悲聲的情節中,亦可想見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④ 第七、八句寫出了什么感情?

  明確:第七句是對前面幾句的總結,詩人對那驅不散的愁苦,實系于對世事的感慨,心并非無知無覺的木石,理的勸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問的句式,沖決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詩的情感達到了高潮。表達了詩人的抗爭。第八句表達的是作者心中的無奈,“豈無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兩句構成了一種鮮明的對照,將詩人忍辱負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狀況表現得淋漓盡致。

  總結:

  乍讀之下,似乎詩人心平氣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現實。其實,他是用反嘲的筆法來抨擊不合理的門閥制度:地,豈是平的?瀉水于地,難道不是依照各自高下不同的地勢而流向各方嗎?一個人的遭際如何,猶如瀉水置地,不是也被出身的貴賤、家庭社會地位的高低所決定了嗎!

  “瀉水”四句言不當愁;接下去寫借酒澆愁:“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滿懷的悲愁豈是區區杯酒能驅散的?詩人擊節高歌唱起了凄愴的'《行路難》。面對著如此不合理的現實,詩人“心非木石豈無感”?理的勸慰、酒的麻醉,難道就能使心如槁木嗎?當然不能。全詩的感情在這句達到高潮。緊接著卻是一個急轉直下:“吞聲躑躅不敢言。”詩情的跌宕,將詩人忍辱負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狀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五、賞析技巧

  此詩的語言近似口語,明白曉暢。詩歌的情感時而壓抑,時而奔放,將復雜的心理歷程表現的曲折婉轉。

  六、拓展:讀出搜集的一些懷才不遇的文人的詩詞,體會他們對待人生之路的艱難有怎樣不同的態度。

  李白《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蘇軾《定風波》——一蓑煙雨任平生

  《念奴嬌?赤壁懷古》——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王勃《滕王閣序》——孟嘗高潔,空懷報國之心;阮藉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七、總結全文

  鮑照的人生的道路,充滿著悲劇色彩,這悲劇色彩來源于他生存的時代、出身和他的志向的沖突。

  兩晉南北朝,實行的是士族門閥制度,但是鮑照出身寒微,這兩者之間的沖突只是鮑照悲劇形成的前提,形成鮑照悲劇的決定性因素是他個人的抱負和志向,鮑照是一個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強烈的人,毫不掩飾自己對富貴榮華、及時享樂、建功立業等種種目標的追求,并且認為以自己的才華理應得到這一切。老莊哲學中一切消極遁世,委順求全的東西,都與他的思想格格不入。

  他不顧一切地要以自己的才能實現個人的價值,而當他的努力受到社會現實的壓制、世俗偏見的阻礙時,心靈中就激起沖騰不息的波瀾,表現出憤世疾俗的深沉憂憤。這種憂憤的情感發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詩歌獨特風格。

  個人的命運與所處的時代息息相關,千百年來,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有才而無望,“英雄無用武之地”。“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是千古的悲愴。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生在了一個可以自由施展才華的大好時代,只患己之不能,不患人之不己知,我們要做的,只剩下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德美才秀”的人,我們的時代,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板書設計

  認命——不認命——認命

  ︱ ︱ ︱

  抨擊 悲憤 無奈

《擬行路難》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指點學生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理解詩歌意象,梳理作品脈絡,把握作品的內容和主旨;學會品味重點字詞并聯系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及詩人的人生經歷解讀詩人作品。培養學生自主賞析和探究能力,使其能對詩歌進行富有創意的解讀,感受作品思想和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清詩歌的層次,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

  2、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引導學生認識懷才不遇者的不幸。

  過程與方法

  1、能分析文中“比興”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詩中渲染愁緒的用意。

  2、學習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詩人“郁憤”情感的體會和產生緣由的探究,感知門閥制對人才的壓抑,客觀認識“人生之路”,樹立積極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分析比興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詩中渲染愁緒的用意。

  2、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引導學生認識懷才不遇者的不幸。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踏上人生之路,無才者也許寸步難行,可有才者是不是就一定一路順暢呢?古人早把自己的人生體會用詩歌做了表達,我們今天通過一首古體詩去體會南朝鮑照的憂苦吟唱。

  1、解題:《行路難》是樂府雜曲,本為漢代歌謠,晉人袁山松改變其音調,創制新詞,流行一時。請同學讀課下相關注解。

  2、擬,摹仿,有些學習漢魏樂府的作品的題前多冠一“代”或“擬”字。本文即南朝鮑照仿用樂府舊題來抒己情感的!稑犯忸}》說:“《行路難》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鮑照會有怎樣的“難”呢?

  二、閱讀與理解

  (一)以意逆志------讓我們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

  提示:理解作品時,品味重點字詞,揣摩詩人情感

  1、讀詩:師范讀,生自讀,正音;讀出節拍。

  2、你讀出了怎樣的感情?注意到全詩突出了一個什么字?

  提示:苦悶,郁憤,悲憤等。“愁”。

  3、你從詩中哪些字句里體會到了愁?詩人是如何表現這愁的?

  (1)首句為何要寫一個普通的生活場景?

  明確:詩人拈出瀉水流淌這一自然現象作為比興,引出對社會人生的無限感慨。說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勢流向各方一樣,人的遭際也是被家庭門第的高低貴賤決定的。運用了比興的表現手法。

  (2)詩人認同這樣的“命”嗎?如何理解第二句?

  明確:處在認與不認的矛盾中。“命”指門第決定人生,有什么樣的門第就有什么樣的遭遇。這種現象,像大自然一樣,很難改變。詩人以“命”來自我安慰,聲稱不要“行嘆復坐愁”,但這只是表面上認命了,實際上是對不公平社會發出憤怒的控訴。“安能”以反諷手法顯示現實的荒唐,越平靜越透露出精神上的壓抑與痛苦。

  (3)愁能消除嗎?你能描繪一下詩人的形象嗎?

  明確:愁是消除不了的。酌酒原為排遣愁緒,然而滿懷郁結的悲愁豈是區區杯酒能驅散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平添的幾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瀾,詩人趁著酒意擊節高歌,唱起了悲愴的《行路難》,將一腔悲憤傾瀉出來。長歌當哭,這是何等悲烈景況。讀者從這舉杯驅愁卻大放悲聲的情節中,亦可想見其悲其愁的沉郁了。“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生動形象地刻畫出詩人悲愴難抑的情態。

  (4)探究:你認為“行嘆復坐愁”中“坐”解釋為“坐下”好還是“徒,空自”更好? “斷絕”的是歌聲還是愁思?

  補充資料,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討論: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中“坐”之意。

  余冠英《漢魏六朝詩選》中說“《擬行路難》的歌唱因飲酒而中斷”;韋鳳娟認為斷絕愁思“更為貼切,意境更為完整”。

  (5)體會末句的情感表達。

  明確:詩人對那驅不散的愁苦,實系于對世事的感慨,心并非無知無覺的木石,理的勸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問的句式,沖決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詩的情感達到了高潮。表達了詩人的抗爭。緊接著卻是一個急轉直下:“吞聲躑躅不敢言。”流露的是作者心中的無奈,“豈無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兩句構成了一種鮮明的對照,將詩情的跌宕,詩人忍辱負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狀況表現得淋漓盡致。

  補充資料,體會理解:“妙在不曾說破,讀之自然生愁。”-------沈德潛《古詩源》

  詩人為什么會有如此深重之愁呢?

  (二)知人論世------讓我們探尋詩人郁憤的原因

  提示:聯系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及詩人的人生經歷解讀詩人作品

  1、詩人的人生之路難嗎?鐘嶸《詩品》說鮑照“才秀人微,取湮當代”。如何理解這句話呢?

  (1)同時期的左思也有詩句“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潦。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結合鮑照詩句,你對當時的社會背景有所感知嗎?

  明確: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門閥制度,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門閥制度阻塞了寒士的進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懷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學作品中,就成為這個時期文學的一個特色。

  (2)補充有關鮑照的生平經歷:

  鮑照(約415-470),南朝宋文學家。字明遠。鮑照出身寒微,自稱“家世貧賤”,是“負鍤下農”(《謝秣陵令表》)。二十多歲時,在臨川王劉義慶門下,因獻詩被賞識,擢為國侍郎。以后擔任過太學博士及縣令等低級官職。最后任臨海王劉子頊參軍,在劉子頊舉兵叛亂失敗時,死于亂軍中。世人因此稱他為鮑參軍。有《鮑參軍集》傳世。

  “才秀人微,取湮當代”的鮑照一生沉淪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文學作品的價值,卻越來越受后人重視,有人甚至認為他是劉宋時代成就最高的作者。

  鮑照的文學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詩、賦、散文皆不乏名篇,但成就最高的還是詩歌。其中樂府詩在他現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傳誦名篇,最有名的是《擬行路難》18首。這組詩主要表現其建功立業的愿望,抒發寒門志士備遭壓抑的痛苦,傳達出寒士們慷慨不平的呼聲,充滿了對門閥社會的不滿情緒和抗爭精神(較左思的詩,不但有不滿,更有抗爭)。鮑照擅長詩賦和駢文,尤善樂府,作品風格俊逸,對唐代詩人李白等很有影響。杜甫《春日憶李白》詩中的“俊逸鮑參軍”,就是贊美李白的詩有鮑照的俊逸風格。其作品留芳后世,被稱為“元嘉三大家”(謝靈運、顏延之、鮑照)之一。

  鮑照的人生的道路,充滿著悲劇色彩,這悲劇色彩來源于他生存的時代、出身和他的志向的沖突。

  兩晉南北朝,實行的是士族門閥制度,但是鮑照出身寒微,這兩者之間的沖突只是鮑照悲劇形成的前提,因為出身寒微的左思也曾用詩歌抒寫對門閥制度的不滿,但他終于“高步追許由”,走向了歸隱。形成鮑照悲劇的決定性因素是他個人的抱負和志向,鮑照是一個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強烈的人,毫不掩飾自己對富貴榮華、及時享樂、建功立業等種種目標的追求,并且認為以自己的才華理應得到這一切。老莊哲學中一切消極遁世,委順求全的東西,都與他的思想格格不入。

  他不顧一切地要以自己的才能實現個人的價值,而當他的努力受到社會現實的壓制、世俗偏見的阻礙時,心靈中就激起沖騰不息的波瀾,表現出憤世疾俗的深沉憂憤。這種憂憤的情感發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詩歌獨特風格。門閥制度像大山一樣壓在鮑照身上,促使他把無比巨大的憤懣不平之氣化作《擬行路難》這樣的詩篇。

  2、小結明確:

  懷著對門閥制度的不滿,懷才不遇的痛苦,報國無門的憤懣,理想幻滅的悲哀,鮑照用質樸的語言,以跌宕的詩情,真實地反映了當時貧寒士人的狀況。鮑照的苦悶和憤激,不是他的個人牢騷和私憤,而是具有深廣的社會意義和強烈的批判精神的。

  三、比較閱讀

  從思想內容和語言風格方面,說說此詩對李白的《行路難(其一)》的影響。

  明確:鮑照的《擬行路難》對李白的《行路難》很有影響。從思想內容看,都是寫懷才遇的悲憤不平的感情。從語言風格看,都得力于漢樂府的影響。語言質樸,用近乎口語的文字表現深邃的詩意。

  四、結束語

  個人的命運與所處的時代息息相關,千百年來,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有才而無望,“英雄無用武之地”。“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是千古的悲愴。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生在了一個可以自由施展才華的大好時代,只患己之不能,不患人之不己知,我們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德美才秀”的人,鮑照的悲劇留給過去,今天的我們盡情馳騁吧。

  五、作業

  背誦并完成默寫。

  《擬行路難》教學反思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一單元自主鑒賞第二課鮑照的《擬行路難》其四,詩歌不長,文字也淺顯,只是學生對詩人鮑照和他所處的時代比較陌生。為了讓學生更合理地理解詩意,課堂設計三個環節,第一環節主要緊扣詩句字面意思,學生以自己的體驗去理解,用以意逆志之法感知詩人之“郁憤”;第二環節補充相關資料,了解詩人的“郁憤”之因,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去探究鮑照“豈無感”卻“不敢言”的苦痛,進而激發學生樹立在好時代有機會展示才能的壯志。第三環節做比較閱讀,對照鮑照和李白的同題詩,簡單處理,學生感受到彼此異同即可。

  上課流程:

  一、學生朗讀詩歌。第一讀讀通,無字詞障礙,流暢地讀。第二讀讀懂,結合注釋理解大意,口譯一遍,帶著自己的體會用心地讀。

  1、 讀透:找出給你觸動最深的詩句,賞析。找出你理解不透的詩句,提交全體同學討論。(找同學上臺展示詩句,講解賞析)(提出的問題,讓理解的同學上臺講)

  2、 教師引領,學生解決:

  問題1:本詩的詩眼是哪個字?試結合全詩加以分析。

  問題2:為了感知這如山一樣壓在詩人心頭的愁,我們還可以把握哪些關鍵詞?

  命酒歌心

  命—勸慰----嘆---愁

  酒---排遣--- 消---愁 前三句自我克制的痛苦 寒士不平的悲憤

  歌---傾瀉----斷----愁

  感---不敢-- -言----愁 最后一句無力抗爭的無奈 亂世不保的憂患

  問題3、為了表達感情,詩人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試做分析。

  比興

  兩個反問

  二、補充時代背景和詩人經歷,讓學生從中提取關鍵信息。

  1、 論世:門第決定人生走向,門閥制度阻塞了寒士的進仕之路。

  2、 知人:鮑照努力抗爭,積極進取,爭取機會;一生仕途坎坷,多做小官,懷才不遇。政局動蕩,生存處境險惡,在統治者內亂中死于非命。

  3、 觀圖:課文中有一圖,是詩人借酒澆愁的圖畫,讓學生觀察:整體觀察,你還可以發現什么信息?圖畫背景是棵松樹,寓意正直高潔的品格。暗示我們詩人對孤高正直的內在人格的追求和堅持。

  4、自己概括詩人形象。

  5、背會,帶感情誦讀。

  三、對比李白《行路難》,分析李白和鮑照詩歌感情的異同。

  學生自己暢談,有所感即可。

  總結得失:

  1、整節課流程不錯,適合學生接受,學生也能跟上老師積極思考并發言,教學任務順利完成。課堂的容量也還合適,最后還完成了集體背誦。

  2、匆促中忘了板書課題,后來也沒有補充,板書顯得不完整。

  3、對“空”字的理解還可以深挖其意蘊,只想到“行嘆復坐愁”的并列關系,其實可以聯系“以手撫膺坐長嘆”中的“坐”的意思“白白地、空自地”,這樣解釋也許更能吻合鮑照寫詩時的處境和心態,而且品讀中更耐人尋味。

《擬行路難》教案(精選3篇) 相關內容:
  • 《我若為王》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 1、 了解文章大開大合的結構、假設的論證方法和幻想虛擬的寫法,理清全文思路。 2、 理解作者對王權意識和奴才思想的深刻認識和無情批判,培養民主意識、健康個性和健全人格。...

  • 《死海不死》教案(精選14篇)

    一、教學目的:1、了解本文是一篇介紹知識的說明文,必須對介紹的內容有正確的依據。2、學習本文說明方法:舉事例、列數據。3、學習本文巧妙地運用題目的方法。...

  • 《盤古開天辟地》有關資料:盤古開天辟地的出處(精選17篇)

    始見于《藝文類聚》所引三國時吳人徐整的《三五歷記》和清人馬《繹史》所引《五運歷年紀》。 三國吳人徐整《三五歷記》: “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

  • 《最后一課》教案(通用17篇)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表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意思的寫法。2、利用課文中的情節,不失時機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教學設想:1、安排三課時。...

  • 《婉轉拒絕》教案(精選2篇)

    一. 學習目的 每個人都有“拒絕”的權利,為了充分的維護自己的時間、利益和財產,您永遠有權利說“不”。然而,并不是每個人都會恰當的、合理的、行之有效的去行使這個權利。...

  • 《盤古開天辟地》有關資料:關于神話(通用16篇)

    神話是遠古人民表現對自然及文化現象的理解與想象的故事。它是人類早期的不自覺的藝術創作。神話并非現實生活的科學反映,而是由于遠古時代生產力的水平很低,人們不能科學地解釋世界、自然現象和原始社會文化生活的起源和變化,以他們貧...

  • 《看云識天氣》教案(精選17篇)

    教材分析:《看云識天氣》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形態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作者在說明的過程中,選取了恰當的說明角度和說明順序,因此顯得層次清晰,條理分明。...

  • 《我就是我》教案(精選6篇)

    活動目標:1.喜歡閱讀圖書,樂意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對圖畫的理解。2.知道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與短處。3.能專注地傾聽故事,樂意表演故事。4.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 七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新国产露脸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2222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移动网络 | 大胆极品美軳人人体 | 国产在线观看免费av | 日日摸日日添日日躁av | 久久精品10 | 热99re久久国免费超精品首页 | 福利片在线观看 | 欧美无人区码卡二卡3卡4乱码 |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 | 成人美女在线 | 亚洲一级大片 | 久久精品黄色片 | 福利视频一区 | 91成人网在线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二区 |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 免费看无码自慰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国产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第一页 | 国产久卡久卡久卡久卡视频精品 |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 91在线精品播放 | 国产综合av | 亚洲网站视频 | 少妇人妻在线无码天堂视频网 | 婷婷色五月综合久久 |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 911国产影院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 无码午夜成人1000部免费视频 | 菠萝蜜麻豆一区 | 久久伊人精品天天 | 国产午精品午夜福利757视频播放 | 成人黄色片在线观看 | 日韩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中国性感美女一级黄色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