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毯下的塵土(精選16篇)
地毯下的塵土 篇1
10
莫德•林賽
一、 教學目標
(一)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課文標題與內容的關系。
(二) 分析米妮的形象,學會通過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理解美德的內涵,體會故事的深意。
二、課時安排:一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 活動導引
1. 課前預習。要求如下:
①讀準音,查詞典,為本文應積累的詞語正音、釋義。
②讀順文,并圈出最感興趣的內容。
③讀懂義,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中充滿了神奇浪漫想象的文段。
2.導入新課
(二) 誦讀活動
1. 個人朗讀、分小組朗讀、全班齊讀相結合,誦讀全文。
2. 誦讀要求與策略
①文題是“地毯下的灰塵”,從全文看,這個題目有何深意?
②你在預習時對米妮這個小姑娘的形象已有了初步了解,在誦讀時請進一步加深你
的感受。
(三) 思考活動
1. 學生活動要求
將課前預習和課上朗讀的感受結合起來,思考讀前老師提的問題,形成自己的
看法并備足理由。
2. 教師輔助策略
分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讀書感受,試著另擬課文標題,說說自己的喜好,以體會課
文標題的深意。
(四) 交流活動
1. 關于標題的深意
明確:《地毯下的塵土》這個題目就很有深意;耐人尋味。從題目上一點也看不出作者想要說明什么。通讀全文便可知,“地毯下的塵土”是課文所敘故事的關節點,它暗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小姑娘米妮自覺主動地打掃地毯下的塵土,是表現米妮誠實的一個重要情節,也是揭示作品主題的一個主要內容。
故事的開頭也不像下般的文章那樣講究什么扣題呀,點題呀什么的,而是從小米妮的身世講起,經過層層的鋪墊之后在故事的結尾部分才點題,告訴讀者地毯下的塵土是怎么一回事。
2. 米妮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明確:米妮是一個勤勞能干、善良誠實的好孩子。
3. 活動方式
站在孩子角度參與活動,鼓勵學生養成敢于質疑、不人云亦云的學習習慣,對
所擬標題有創意的,給予肯定和表揚,促成自由爭鳴的“場效應”。
(五) 品析活動
1. 瀏覽課文
要求:邊讀邊圈出描寫小姑娘勤勞的句子。
2. 討論交流
明確:①父親去世早,米妮從小就幫助母親挑起了家庭的重擔 鋪墊下文的
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像一只新的發夾一樣 正
洗盤子,擦地板,把家里弄得漂漂亮亮的 勤勞善良
②自己出去找工作,來到了樹林中的小屋 面
小屋中十分臟亂,竟讓米妮“吃驚地縮回了腳” 勤勞且樂于助人
等她的手一暖和過來,就開始整理房子 描
洗了盤子,整理了床,擦了地,
正了正火爐前的地毯, 寫
把十二把小椅子沿著火爐擺成了一個半圓 勤勞且有條不紊
③小矮人非常“高興和吃驚”,“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側
晚上小矮人們回來了,……桌上一桌熱氣騰騰的晚飯正等著他們。 面
④“那位小姑娘,”星星們叫道, “把屋子整理得像星光一樣敞亮。” 描
寫
3. 文中兩次寫小姑娘望窗外的風景意在說明什么?
明確:窗外的景色是“從未見過的美麗景象”,米妮“津津有味地看著,連干活都忘了”, 于是“來不及打掃地毯下的塵土了”; 作者又用星星的形象“透過窗戶,向她眨著眼”,用星星的語言“那位小姑娘,誠實而善良”來表現米妮內心的矛盾和斗爭。第一次描寫,引出了故事的重點情節“地毯下的塵土”,第二次描寫,引出了米妮內心的矛盾和斗爭,也引出一段生動細致的心理描寫,使一個誠實善良的小姑娘的形象躍然之上。
重點品析
地毯下的塵土!地毯下的塵土!
作者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句尾用驚嘆號,表明米妮進行著激烈的思想斗爭。
活動策略
①誦讀、感受、交流。
②默讀品味。
(六) 總結活動
1. 米妮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明確:一個誠實、善良、勤勞的人是亠定會有回報的,故事還告訴讀者要養成了“認認真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的良好習慣,
2. 米妮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結合實際談談怎樣向米妮學習?
活動策略:本題可由同學自由發揮。
(七) 遷移活動
1. 研究探討
除了勤勞與誠實外,我們還應當推崇哪些美德?
參考答案:同情、自律、責任、友誼、工作、勇氣、堅韌、信仰、忠誠
2. 專題研究:獨生子女自律情況的調查
研究方向:獨生子女是否有自律意識,自律能力如何?在今天這個個性張揚的時代,談“自律”是否過時?
成果形式:調查報告
教師指導:抽樣調查,對照比較,用自己的眼光去分析評價。
板書設計
地毯下的塵土
富有深意
誠實
米妮———— 美德
勤勞 耐人尋味
地毯下的塵土 篇2
【同步達綱練習】
一、下面詞語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真摯(zhì) 眷顧(juàn) 勉強(qiáng)
b.敞亮(chǎng) 陌生(muò) 教誨(huì)
c.遺憾(hàn) 蔥蘢(cōng) 腿瘸(qué)
d.圓潤(yùn) 掃帚(shào) 打量(liáng)
二、下列詞語書寫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假期 地毯 意口同聲 b.縫補 熟煉 津津有味
c.璧爐 真誠 青翠茂盛 d.抽屜 甜蜜 養尊處優
三.下列文字依次填入括號中正確的一項是( )
生活的強者具有鋼鐵般( )的信念,松柏般( )的情操,磐石般( )的意志,橡皮般( )的性格。
a.堅強堅貞 堅定 堅韌 b.堅固堅韌 堅強 堅貞
c.堅強堅定 堅固 堅韌 d.堅固堅貞堅強 堅貞
四、簡答題
爸爸上班去了,寫了張留言條。小明念了說:“這瓜是爸爸給我吃的。”小紅念了,卻說:“爸爸說這瓜是給我吃的。”原來,爸爸的留言條是這樣寫的:只有一個西瓜是給小明的不是給小紅的小紅一定要吃明天再買一個給小明吃。
讀后,請你說說,小明和小紅分別是怎樣念的呢?
1.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請補出下面文章中老人和青年對話中省略的部分,注意切合語境和人物性格
有一位風華正茂的青年,平時輕視飽經風霜的老人。一天,他在園林中遇到一位老人,兩個人邊走邊談,青年見到一叢鮮艷的花,就說:“青春,就像這花一樣①”又看了一下落葉說:“②”
老人聽罷,在經過小賣部的時候,買了一包核桃,取出一顆托在手中,說道:“你的比喻有對有不對,如果你是鮮花,我就是這干皺的果實,不過③”
年輕人還不服氣:“要是沒有鮮花,哪兒來的果實呢?”
老人笑了笑:“是啊,所有果實都曾經是鮮花,然而④”
六、閱讀下面的選文,然后回答問題
(一)
①第二天一早,她被公雞的打鳴聲叫醒了,起床后她做了一頓可口的早餐。小矮人們離開后,她打掃了房子,并補好了小矮人的衣服。晚上小矮人回家來了,他們發現爐子里的火燒得紅紅的,桌上一桌熱氣騰騰的晚飯正等著他們。從此每天都這樣,米妮一直這么認真地干著,直到仙女的假期到了最后一天。
②那天早上,米妮望著窗外,想看看去工作的小矮人,她在一扇玻璃上看到了自己從未見過的美麗的景象。
③圖畫里有美麗的宮殿,銀色的塔,塔尖上裝了花花綠綠的玻璃,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和漂亮。她津津有味地看著,連要干的活都忘了,直到壁爐架上的布谷鳥自鳴鐘敲了十二下。
④她急急忙忙地跑過去整理床,洗盤子。時間過得太快了,她再也無法干得更快了,當她拿著掃把準備去掃地的時候,已快到了小矮人們回家的時間了。
⑤“我想,” 米妮大聲說,“今天我就不打掃地毯下面的地了。再者,地毯下面沒人看得見,有點灰塵也沒關系的。” 于是她匆匆跑過去做晚飯,沒有去動地毯。
⑥不久,小矮人們回家來了。房子里看起來跟平時沒什么兩樣,他們什么也沒說。米妮也沒有再想毯子下面的灰塵這回事了,直到她上了床,看到星星透過窗戶,向她眨著眼。
⑦她這才想起了地毯下的塵土,因為她好像聽到星星們在說:
⑧“那位小姑娘,誠實而善良。”
⑨米妮把臉轉向墻,她聽到一個微弱的聲音,就在她的心里,說:
⑩“地毯下的塵土!地毯下的塵土!”
“那位小姑娘,”星星們叫道,“把房子整理得像星光一樣敞亮。”
“地毯下的塵土!地毯下的塵土!”米妮心里的那個小小的聲音在說。
“我們看到她了!我們看到她了!”所有星星都快樂地叫著。
“地毯下的塵土!地毯下的塵土!”米妮心里的那個小小的聲音在說。她再也忍不住了,便拿起掃帚,開始掃地毯下的塵土。可是,哦,地毯下躺著十二塊閃閃發光的金幣,就像月亮一樣圓潤、閃亮!
“哦!哦!哦!”米妮驚奇地大聲叫道。所有小矮人都跑過來看究竟發生了什么事。
米妮把一切都告訴了他們。當她講完整個故事的時候,小矮人們高興地聚在她的周圍,齊聲說道:
親愛的孩子,金子就給你,
因為你證明了真摯和誠實;
但如果你不翻動地毯,
你能得到的就只是遺憾。
我們的愛隨著金幣一起給你,
哦!今生你要牢記,
每個小小的工作里,
都藏著快樂的寶藏。
米妮感謝了小矮人的好心。第二天早上,她帶著金幣急匆匆地趕回了家,給親愛的媽媽和妹妹買回了許多東西。
后來,她再也沒見過小矮人,但她永遠也忘不了他們的教誨,總是認認真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而且總是要擦地毯下的地板。
1.從選文的前三段可看出米妮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2.文中為什么要寫小姑娘米妮觀望窗外的風景?
3.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表現米妮是個誠實的孩子的?
4.選文的⑦至 段分別運用了哪些寫法描寫米妮的內心斗爭?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5.請用一句話概括小矮人的唱歌內容。
6.選文最后一句話有什么深意?
7.米妮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
(二)
七顆鉆石
列夫·托爾斯泰
①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發生過一次大旱災: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叢林也都干枯了,許多人及動物都焦渴而死。
②一天夜里,一個小姑娘拿著水罐走出家門,為她生病的母親去找水。小姑娘哪兒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著了。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裝滿了清亮新鮮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但又一想,這些水給媽媽還不夠呢,就趕緊抱著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沒有注意到腳底下有一條狗,一下子絆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來。小姑娘趕緊去撿水罐。
③她以為,水一定都灑了,但是沒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著,罐子里的水還滿滿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點,小狗把它都舔凈了,變得歡喜起來。當小姑娘再拿水罐時,木頭做的水罐竟變成了銀的。小姑娘把水罐帶回家,交給了母親。母親說:“我反正就要死了,還是你自己喝吧。”又把水罐遞給小姑娘。就在這一瞬間,水罐又從銀的變成了金的。這時,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湊上水罐去喝的時候,突然從門外走進來一個過路人,要討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遞給了這過路人。這時,突然從水罐里跳出了七顆很大的鉆石,接著從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鮮的水流。
④而那七顆鉆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大熊星座。
1.童話的第①段中加粗的詞有什么作用?
2.第②段中的哪些內容表現了小姑娘對母親的愛?
3.童話中多次寫到水罐的變化,請依次找出這些變化及每次變化的原因。
4.體會下面一句表達了怎樣的美好愿望。
而那七顆鉆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大熊星座。
5.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篇童話的主要內容。
6.童話中說:“小姑娘哪兒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著了。”如果小姑娘這時候做了一個夢,她會做一個什么樣的夢呢?發揮你的想像,說說夢中的情景。
參考答案
【同步達綱練習】
一、c
二、d
三、a
四、1.只有一個西瓜,是給小明的,不是給小紅的。小紅一定要吃,明天再買一個。給小明吃。2.只有一個西瓜,是給小明的?不,是給小紅的。小紅一定要吃,明天再買一個給小明吃。
五、提示:①鮮妍怒放,令人羨慕。②唉,老人就像這落葉一樣,悄然飄下,使人感傷。③只有果實才能變成鮮花。④鮮花如果經不起風吹雨打,過早凋零,是不會孕育出果實的。
六、(一)1.善良勤勞,有很強烈的好奇心。2.為下文米妮來不及打掃地毯下的塵土作鋪墊。3.與星星的對話,內心的矛盾斗爭。4.用心理描寫(夢境幻覺)表現米妮誠實的內心世界,將人物描寫得有血有肉。5.一個誠實、善良、勤勞的人只要認真努力地工作、生活就一定會得到回報。6.形象地告訴我們要認真工作,哪怕是點滴的、不為人所知的。7.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
(二)1.說明了旱情的嚴重,告訴人們:水已經成了生存的水,生命的水。2.“夜里”“為她生病的母親去找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著了”。3.一共變了五次。第一次變出水,第二次掉下來時變得端端正正,第三次由木頭的變成了銀的,第四次又由銀的變成了金的,第五次變成了七顆大鉆石和一股巨大的水流,那七顆大鉆石又升到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變成了大熊星座;第一次是因為她愛媽媽,第二次也是出于愛媽媽,第三次是因為給小狗水喝,對小狗有愛心,第四次是因為母親舍不得喝水,母親對女兒有愛心,第五次是小姑娘將水讓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過路人。4.表達了作者希望愛心像大熊星座一樣普照人間的美好愿望。5.一個小姑娘和她母親出于愛心多次讓水而感動上帝的故事。6.提示:可以想像成一個“好夢”:找到了水或是歷經艱險找到了水,小姑娘、母親、人們和動物們的歡樂,河流、水井的歡唱、草木、叢林的復蘇;也可以想像成一個“噩夢”:找不到水,小姑娘、母親、人們等的悲慘命運,河流、水井、草木、叢林等生態環境的惡化……
地毯下的塵土 篇3
東莞市黃江中學 李木蘭
一、總體構思
這篇課文充滿了神奇浪漫的想象,題目的設計很有深意,耐人尋味,在教學中要通過對題目的分析討論,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和創新意識。本文的內容富有教育意義,課文通過米妮出去找工作的故事,刻畫了一個誠實、善良、勤勞、懂禮貌、樂于助人的小姑娘的形象,學習時要結合對主人公性格的分析,讓學生討論該怎樣學習主人公的優秀品質。本文的動作描寫,心理描寫非常獨到細致,要在教學中通過朗讀來認真品味、理解,弄清楚這些描寫的作用及好處,并在作文中學會運用這些寫法。
二、過程設計
教法學法
這篇課文的內容比較簡單,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引導學生自主思考、通過討論交流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并允許學生持有不同的見解。對于主人公性格的分析,要讓學生結合課文的具體內容來概括,盡量避免用簡單的詞匯來給主人公的性格下定論。對于主人公的美德,可以要求學生聯想讀過的其它文章,思考哪些人物具有和本文主人公相類似的性格。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輔以多媒體教學。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是否嘗試過在假期出去找一份工作來為自己掙點零花錢呢?可能有很多同學有這個想法,只不過還沒有付諸實踐;也可能有的同學已經有過在假期賣報紙、冰棒、鮮花的經歷了,可是大部分同學可能都還不需要自己出去掙錢來補貼家用,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中,大家會認識一位懂事的小姑娘,我們來看看她是怎樣出去找工作的。
(二)字詞積累
勉強 蔥蘢 眷顧 真摯 津津有味
以上詞語,要求學生注音,并在文中找出相應句子,再分別另造一個句子。因為詞語不多,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在課堂上完成。
(三)誦讀課文
本文語言活潑生動,充滿豐富的想象,誦讀可以分以下幾個步驟來完成:
1、老師有感情地朗讀前四段,做好感情的鋪墊。
2、學生分組朗讀課文其余部分,可以讓一個朗讀水平較好的女生扮演米妮的角色,一部分同學齊讀小矮人的話,其余同學讀課文的敘述部分。
3、誦讀的同時思考問題:
小姑娘米妮生活在一個什么樣的家庭中?課文開始為什么不直接寫她出去找工作,而是從她的身世寫起呢?
誦讀結束后,學生進行討論,
明確:米妮的家庭很貧困,“一家人勉強吃飽穿暖”,可是家里的氣氛卻十分溫馨、和睦,母親勤勞能干,女兒也很懂事勤快,“在這兩個幸福的孩子看來,都充滿了歡樂。”這些內容看起來無關緊要,卻為后面故事的發展做了重要的鋪墊,因為我們可以順理成章地想到,米妮勤勞誠實的美德,應該只有在這樣的家庭中才能形成。
(四)思考和討論
1、要求學生在文中找出能夠體現主人公性格的有關語句,用鉛筆畫出來,并指出這些語句反映了主人公什么方面的性格,并指出哪些是正面描寫,哪些是側面描寫。
明確:懂禮貌
①“她匆匆地趕過去,敲了敲小屋的門,沒有人答應。她敲了一次又一次,還是沒有人來應門。她想,這兒可能沒有人住吧!她打開門,走了進去,決定就在這里過夜。”
——正面描寫。先敲門,直到判斷可能沒有人住才進去,多么懂禮貌的孩子!
②“米妮看到了小矮人,就出來見他們。‘你們好,’她說,‘我是米妮.格雷,我出來找工作,因為我親愛的媽媽病了。我是天剛黑時進來的,我——’”
——正面描寫。見到房子的主人,先問好,再介紹自己,再說明進來的原因,很有教養。
③“所以她謝了謝他們,答應了下來,……”
——正面描寫。答應幫小矮人工作后首先道謝,這里的描寫雖然簡短,但是不容忽視。
勤快能干
①“她的兩個女兒……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像一只新的發夾一樣光鮮。”
——這是正面描寫小米妮的勤快能干。
②“等她的手一暖和過來,她就開始整理房子。”
——正面描寫。在家里就養成了愛勞動的好習慣,稍事休息馬上干活。
③“她洗了盤子,整理了床,擦了地,正了正火爐前的地毯,把十二把小椅子沿著火爐擺成了一個半圓。”
——正面描寫。做事情有條不紊,能干。
④“一進門,她就吃驚地縮回了腳,她看到了十二張小床,每張床上的被褥都是亂糟糟的,一張布滿了灰塵的桌上亂七八糟地放著十二個盤子,房間的地上也非常臟,到處落滿了灰塵,”“你剛來時我們的房子的樣子有點慘,但現在你已把它收拾得清潔有敞亮。”
——房子里先前的臟亂和后來很清潔敞亮形成鮮明的對比,從側面突出了小米妮的能干。
⑤“第二天一早,……她做了一頓可口的早餐。小矮人們離開后,她打掃了房子,并補好了小矮人的衣服。晚上小矮人回家來了,他們發現爐子里的火燒得紅紅的,桌上一桌熱氣騰騰的晚飯正等著他們。”
——這段話,先從正面描寫,再從側面描寫了小米妮的勤快和能干。
善良和樂于助人
“米妮心里也很高興,她很喜歡這些善良的小矮人,希望能幫助他們。所以她謝了謝他們,答應了下來。”
——心理描寫。不僅答應的很爽快,而且在這前后的行動中,確實可以看得出,小米妮是很盡職盡責的。
誠實認真
“‘地毯下的塵土!地毯下的塵土!’米妮心里的那個小小的聲音在說。她再也忍不住了,便拿起掃帚,開始掃地毯下的塵土。”——心理描寫。在激烈的心理矛盾之后,米妮選擇了誠實,于是也收獲了金幣,這也許是她所有美德的回報吧。所以在那以后,她“總是認認真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而且總是要擦地毯下的地板。”
(五)交流活動
1、請學生概括米妮的性格,說說米妮這個形象在現代社會有什么現實意義?
這一問題的討論,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結合當前獨生子女身上的一些特點尤其是弱點,針對他們身上普遍存在的嬌驕二氣、不夠勤勞、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種種現象,進行深入討論,應當通過討論,讓學生認識這些現象存在的巨大隱患,比如由于懶惰或者生活自理能力差引發的身體素質下降、心理問題、就業問題等。
2、聯系自己讀過的故事,想想有哪些故事的主人公和米妮一樣具有令人難忘的美德。要求學生說出故事的名稱、大致情節、人物的姓名,以及自己對這個故事和人物的認識。
這一話題的討論最好讓學生在課前有一定的準備,討論時自由發言,不一定拘泥于課文中涉及到的美德,諸如關于勇敢、誠信、舍己為人等美德的故事都可以。討論時老師可做適當點評,通過這一討論可以讓學生得到道德教育,同時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和交際能力。
例如:
王爾德的《快樂王子》的故事:小王子生前不知道憂愁,死后被塑成雕像站立在廣場上,親眼目睹人民生活的苦難,善良的王子托小燕子把裝飾在自己身上的珍珠、寶石、金片,全部送給了最需要幫助的貧苦的勞動人民。
安徒生的《海的女兒》的故事:大海深處,生活著無憂無慮的人魚們,可是大海最小的女兒人魚公主愛上了一位英俊的王子,因此將自己的聲音送給女巫,乞求女巫幫助自己變成人形,以來到自己心愛的人的身邊。可是女巫告訴她,一旦王子娶了其他的女人,她就將永遠變成泡沫。人魚公主為了愛情,毅然接受了女巫的條件,將自己的尾巴,變成了兩條光潔修長的腿。可是,失去了聲音的她卻無法向自己心愛的人傾訴愛情,終于有一天,王子娶了另外的新娘。新婚之夜,人魚公主的姐姐們給了她一把刀,只要她殺死王子和他的新娘,自己就可以變回人魚的模樣,回到大海里繼續無憂無慮的生活。人魚公主并沒有這樣做,她不忍心看著自己心愛的人死去,寧可讓自己一個人痛苦,于是在太陽升起來的時候,她變成了泡沫。但是,由于她的善良、真誠,上帝使她的靈魂得到了永生。
3、朗讀從“不久,小矮人們回家來了”到“就像月亮一樣圓潤、閃亮!”這幾段文字。
討論:
a、這幾段文字集中寫了小米妮的心理矛盾,“雖然當時沒有人知道,但自己心里卻很不安。”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你愿意把它說出來嗎?
這一節討論老師可以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做引導,要求學生說出真實感受,有很多學生可能有這方面的經歷,比如踢足球砸破了別人的玻璃窗,自己一直沒有主動認錯;弄丟了朋友的東西,朋友卻不知道等等,通過這一節的討論,要讓學生自己感受到,坦誠地說出自己的錯誤求得朋友的諒解,比忍受內心的自責要痛快得多。
b、這一節的內容和故事的題目有著緊密的聯系,想想作者為什么要用這個題目,并自己為課文擬一個新的標題。
明確:這幾段文字是故事的關鍵,本文雖然寫了小主人公很多美德,但作者著力刻畫的還是“誠實”這一主題,而且通過小米妮打掃地毯下面的塵土獲得金幣這一情節,告訴讀者“只要認認真真去工作,就回得到好的回報”這一道理。用 “地毯下的塵土”做標題,因為它是揭示文章主題的主要內容。至于學生自己為本文設計的標題,只要能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合情合理即可。
(六)小結
本文的學習我們通過分析小主人公的形象,學到了運用多種描寫手段刻畫人物的方法,尤其是本文的心理描寫和行動描寫,都值得我們仔細品味,并把它運用到我們的日常寫作中去。同時,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可以從主人公身上發現許多美德,而這些,也許正好是我們所欠缺的。
(七)布置作業
寫一篇300字以上的短文,描述自己熟悉的一個人,要求至少運用兩種以上的描寫手段(語言、行動、肖像、細節等描寫),突出其主要性格。
板書設計(多媒體展示)
地毯下的塵土
小主人公的性格 具體表現
懂禮貌 敲門、自我介紹、道謝
勤快能干 在家里、收拾房間、做飯
善良和樂于助人 全心全意地幫助小矮人
誠實認真 認真打掃地毯下的塵土
教學探討
這篇文章的內容比較簡單,在教學上應該以分析主人公性格為主,重點引導學生學習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尤其是本文的心理描寫、行動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要學生通過討論自己去領會。對本文的主題分析,應該結合當前社會上獨生子女的一些普遍缺點進行,使學生的學習更有現實意義。
三、設計亮點
本文的教學設計,注意突出了知識重點,通過分析語言描寫和行動描寫、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來分析主人公的形象,這比直接用詞語概括人物性格要具體得多。而運用學生講述童話故事這一方法,鍛煉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給自己上了一節很生動的美德教育課。
四、專家點評
本教學設計從注重基礎知識學習的角度出發,在分析主人公形象的時候,不是單純地尋找一些空洞的詞語來進行概括,而是結合多種描寫手段的分析來分析主人公的形象及性格。在教學時注意激發學生自主思考,通過討論自己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有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課堂講述童話故事的設計突破了本篇課文的主題局限,讓學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和表達技巧,是對學生的口才很好的鍛煉。
五、教學札記
地毯下的塵土 篇4
導入
你們喜歡童話故事嗎?
(整體答)
好,
請大家欣賞幾幅畫面,你能說出這些畫面出自哪些作品嗎?
(點擊:出現動畫)
(學生說)
對了,它們就是來自著名的童話《白雪公主》、《灰姑娘》、《海的女兒》。大家想一想,童話有哪些特點:童話通過豐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語言通俗、形象、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童話正是由于有了這些特點,才受到了全世界少年兒童也包括成年人的喜歡。今天,我們來學習由美國作家莫德·林賽給我們帶來的童話《地毯下的塵土》。屏顯:地毯下的塵土莫德。林賽
屏顯:《美德書》由美國前教育部長威廉·貝內特:
首先,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全文。
(學生讀課文)、(點擊)
一整體感知
屏顯:整體感知
1、注意課文中的生字詞,了解有關詞語的詞義。
2、這篇童話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
二檢查閱讀效果
好,大家閱讀得都很認真,我來檢查一下閱讀效果,請看屏幕上的這幾個詞
屏顯:蔥蘢cōnglóng
被褥rù
眷顧juàn
真摯zhì
寶藏zàngcáng
教誨(huǐ?huì?)
蔥蘢在文中怎么理解?
眷顧在文中怎么理解?
真摯在文中怎么理解?教誨在文中怎么理解?
現在我想請同學用簡潔的語言說說故事的內容。概述故事要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屏顯:試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故事的內容。
大家對故事內容概述得比較到位。
請大家思考一下:文中米妮具有哪些優點?
(學生答):勤勞能干,誠實善良。
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米妮:勤勞能干,誠實善良
請大家再讀全文
三屏顯細讀,感悟
1請畫出課文中描寫米妮勤勞能干的語句。
2請讀出表現米妮誠實的語句。
請讀出相關語句,并說一說這是什么描寫?對,是動作描寫。這些動作描寫哪些是正面描寫哪些是側面描寫?
文章通過生動的動作描寫,細膩的心理描寫,刻畫了小姑娘米妮勤勞、善良、誠實的`形象。這篇童話語言的生動還表現在運用了一些恰當的修辭手法。請大家找一找有關語句,品味,品味。
屏顯:誦讀,品味。
讀出文中你喜歡的帶修辭的語句,體會好在哪里?
我們品味了文章優美的語言,感悟了童話的魅力,大家有沒有想一想——屏顯:作者通過這個故事想告訴我們什么?你從中受到了什么教育呢?
學生回答。這篇童話告訴我們:無論干什么工作都要勤奮,誠實。
這個故事的結局,米妮以她的誠實換來了回報。請大家發揮想象。
四屏顯:拓展,想像
在下面的情況下,故事將會怎樣發展呢?
1假如米妮上床后就睡著了,根本就沒有想起地毯下的塵土。
2米妮拒絕了小矮人的好心,不要金子。
請大家兩人一組選擇一種情況進行討論,發揮想象續接故事。
五作業
課后將未選擇的一種情況進行續接故事。
l心量活動問題?
l不安的經歷問題?
l課文標題問題?
l教案中為什么不先概述故事、后生字詞?概述故事為什么不用一問一答或列出要點的提不形式?學生讀書的時間是否大多?
地毯下的塵土 篇5
一.教學目的: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課文標題與內容的關系。
2.分析米妮形象,學會通過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理解美德的內涵,體會故事深意,學習主人公的優秀品質。
二.教學課時:1課時。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兒時小矮人和白雪公主的故事讓我們記憶猶新。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小矮人和一個普通小姑娘的童話。第10課地毯下的塵土。首先進入第一環節
(1)預習檢查.
準確讀出下列詞語.
被褥真摯蔥蘢
眷顧津津有味
簡要講述童話內容〈由一名語文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強的學生完成〉
(2)交流感受.
思考:米妮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勤勞、善良、誠實、有禮貌、樂于助人的好孩子。
2.品析課文:
(1)瀏覽課文
要求:邊讀邊圈出描寫小姑娘勤勞的句子,并指出哪些是正面描寫,哪些是側面描寫。
(2)討論交流
正面描寫:
〈1〉把家收拾得干干凈凈,像一只新的發夾一樣光鮮。
〈2〉洗盤子,擦地板,把家弄得漂漂亮亮的。
〈3〉等她的手一暖和過來,就開始整理房子。(動作描寫)
〈4〉洗了盤子,整理了床,擦了地板,正了正火爐前的地毯,把十二把小椅子沿著火爐擺成了一個半圓。(動作描寫
〈5〉起床后,她做了一頓可口的早餐,小矮人們離開后,她打掃了房子,并補好了小矮人們的衣服。(動作描寫
側面描寫:
〈1〉小矮人們非常“高興和吃驚”“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2〉晚上小矮人回來了,他們發現爐子里的火燒的紅紅的餓,桌上一桌熱氣騰騰的晚飯正等著他們。
〈3〉“那位小姑娘”星星們叫道“把屋子整理得像星光一樣敞亮”
(3)思考:
〈1〉童話題目是“地毯下的塵土”,可地毯下的塵土卻在課文較后才出現,換成“勤勞的米妮”或“誠實的米妮”行嗎?
〈2〉“地毯下的塵土!地毯下的塵土!”這句心理描寫反復出現了3次,作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4)總結:米妮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一個誠實、善良、勤勞的人是一定有回報的。還告訴我們要養成“認認真真對待自己工作”的良好習慣
(5)延伸
〈1〉找金點子
a晚上7:00多了,可小青的爸、媽今天還在外面干活,小青應該怎樣做?
b老師昨天布置了一篇小作文,可彎彎因太喜歡看昨晚的電視劇而忘了寫,今天老師來檢查了,彎彎該怎樣向老師解釋?
c結合實際說一件能體現你勤勞或誠實的事例
(6)寫作練習
要求:寫一段50--100字的短文,描述自己熟悉的一個人,至少運用兩種以上的描寫手段,突出主要性格。
地毯下的塵土 篇6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課文標題與內容的關系。
2、分析米妮的形象,學會通過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塑造人物的方法。
3、理解美德的內涵,體會故事的深意。
教學重難點:
1、學會通過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塑造人物的方法。
2、理解應深化主題,并向生活輻射聯系。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引
1、課前預習。要求如下:
①讀準音,查詞典,為本文應積累的詞語正音、釋義。 ②讀順文,并圈出最感興趣的內容。
③讀懂意,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充滿了神奇浪漫想象的文段。
2、導入新課。
二、誦讀活動
1、個人朗讀、分小組朗讀、全班齊讀相結合,誦讀全文。
2、誦讀要求與策略:
①文題是“地毯下的灰塵”,從全文看,這個題目有何深意?
②你在預習時對米妮這個小姑娘的形象已有了初步了解,請在誦讀時進一步加深你的感受。
三、思考活動
1、學生活動要求
將課前預習和課上朗讀的感受結合起來,思考讀前老師提的問題,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備足理由。
2、教師輔助策略
分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讀書感受,試著另擬課文標題,說說自己的喜好,以體會課文標題的深意。
四、交流活動
1、關于標題的深意
2、米妮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3、活動方式
五、品析活動
1、瀏覽課文
要求:邊讀邊圈出描寫小姑娘勤勞的句子。
2、討論交流
3、文中兩次寫小姑娘望窗外的風景意在說明什么?
六、總結活動
1、米妮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2、米妮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結合實際談談怎樣向米妮學習。
七、遷移活動
1、研究探討
除了勤勞與誠實外,我們還應當推崇哪些美德?
參考答案:同情、自律、責任。友誼、工作、勇氣、堅韌、信仰、忠誠
2、專題探究:獨生子女自律情況的調查
探究方向:獨生子女是否有自律意識?自律能力如何?在今天這個個性張揚的時代,談“自律”是否過時?
地毯下的塵土 篇7
----語文版七年級下期第三單元
一、教學設計
《地毯下的塵土》是一篇充滿了神奇浪漫的想像、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話作品。本文的故事情節并不復雜,內容也比較簡單,人物形象也好分析。故本課的教學設計著眼于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通過聽說讀寫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本課的教學目的有三:一是掌握動作、心理描寫塑造人物的方法;二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三是引導學生自發、主動獲取知識和提高語文能力。
教學步驟 :(本課設計為一課時)
(一)由“你最欣賞你的同學、朋友身上的什么品質?”入手,導入 新課:
(上課一開始,就讓學生動起來。學生也有話可說,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二)聽讀課文:(課文朗讀錄音)
1、提出聽讀要求:①給生字詞注音;
②思考:你認為米妮是什么樣的人?
2、聽完錄音后交流:米妮的形象
(鼓勵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敢想敢說,不人云亦云)
(三)自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四)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全班56個人,分成14個小組,四人一組自主合作學習。
1、思考討論
①課文是怎樣寫米妮的勤勞的?找出這些語句并加以分析?
②文中兩次寫到米妮觀望窗外的風景意在說明什么?
③作者又是怎樣寫米妮是個誠實善良的孩子的?
④米妮的故事告訴我們怎樣的道理?
2、交流活動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
(讓學生全面深刻理解課文內容,為下文將知識轉化為能力作準備)
(五)說話練習: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說話題目:我跟米妮比一比
米妮,我想對你說
(鼓勵學生勇于解剖自己,認識自己的不足,力爭不斷完善自己!)
(六)創設情景,遷移訓練,培養能力
作文片斷練習,學習通過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塑造人物的方法。
1、創設情景一:放錄相看楊麗萍的《孔雀舞》,描寫其舞蹈動作的優美;
創設情景二:受到老師的表揚或批評后的心理活動描寫。
(情景一:讓學生觀察、感受、體味;情景二:讓學生有話可寫)
2、學生習作:教師巡視
3、作品展示:師生評價
(七)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二、精彩片斷
在教授本課時,有兩處最精彩的片斷。
1、說話練習片斷:學生根據兩個題目大膽發言,有的學生說出了自己在家從不干家務,過著“衣來伸身,飯來張口”的生活;有的學生還大膽地承認了自己考試舞弊的行為;還有的學生不僅談到了自己的缺點,還指出了同學的不足……敢于坦露自己的心底,把缺點擺出來加以解決。既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又提高了思想認識。
2、學生對習作評價片斷
這一環節形成了本堂課的最高潮,學生涌躍發言,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評價,評價比較準確。現將幾個同學的發言實錄下來。
①對胡迪習作的評價:
學生甲:她的習作寫的好,幾個動詞用的好,比喻句也很形象。
學生乙:她從側面進行了描寫,寫了觀眾的反映,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都有,突出了舞姿的優美。
學生丙:我認為應該要重點寫動作,少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學生丁:我同意學生丙的看法。我認為文中的句子要盡量避免重復,用詞也要避免重復。
②對姚錚錚習作的評價:
學生甲:我很喜歡她的語言,很幽默,令人發笑,她的每篇文章的語言都是這樣的,值得我學習。
學生乙:她寫了自己的高興心情,還寫了她回家路上見到和想像的情景,這是運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
學生丙:這種寫法與課文中寫米妮的心理活動的寫法相似。
學生丁:寫的太短了,還可以寫長一些。
③對廖智勇習作的評價:
學生甲:廖志勇讀得很有感情。他寫了受到老師批評后的心情。不過,他是我們班學習最認真表現也最好的學生,應該沒挨過老師的批評,本文是他想像出來的?。
學生乙:他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來寫,更突出了他的心情。
學生丙:我受到批評后的心情和他寫的一樣,我認為他寫的很真實。
三、教學反思
1、通過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掌握了教材內的知識以后,再將知識進行遷移訓練。這種教學體現了一種全新的教材觀:把教材看作是引導學生認知發展、生活學習、人格構建的一種范例,是由知識向能力素質形成的中介。這符合教學改革的理念。
2、童話這種體裁創作的目的就是要讓人受到教育,得到啟發,它一般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所以童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藍本。基于這一點,我設計的兩個說話訓練題目,就是讓學生在理解了課文寓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當前獨生子女身上的嬌驕之氣,不夠勤勞、缺乏生存能力等現象進行討論,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靈魂受到洗禮。這要既鍛煉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又有利于學生良好品質和正確的審美觀的形成。
3、在知識訓練中,學生通過片斷作文訓練,將課內的知識轉變為一種實踐活動,把書本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運用語言去思考去表達的能力,從而有利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四、專家點評
本堂課的教學體現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一是對教材處理得好,把它作為引導學生認知發展、能力形成的“范例”和“中介”這是一種全新的教材觀,與以往的只重視傳授知識而忽視能力、素質培養的教材觀是截然不同的;二是教學按“知識──能力──素養”逐層推進,向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努力,這是一種大語文觀,是一種科學的教學理念;三是通過設計題目和創設情景等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聽覺、視覺和思維,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語言是文章的載體,要讓學生提高語言能力,課堂上應引導學生多對教材的語言進行品味思考。這堂課在這方面有些欠缺。
地毯下的塵土 篇8
1、通過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掌握了教材內的知識以后,再將知識進行遷移訓練。這種教學體現了一種全新的教材觀:把教材看作是引導學生認知發展、生活學習、人格構建的一種范例,是由知識向能力素質形成的中介。這符合教學改革的理念。
2、童話這種體裁創作的目的就是要讓人受到教育,得到啟發,它一般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所以童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藍本。基于這一點,我設計的兩個說話訓練題目,就是讓學生在理解了課文寓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當前獨生子女身上的嬌驕之氣,不夠勤勞、缺乏生存能力等現象進行討論,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靈魂受到洗禮。這要既鍛煉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又有利于學生良好品質和正確的審美觀的形成。
3、在知識訓練中,學生通過片斷作文訓練,將課內的知識轉變為一種實踐活動,把書本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運用語言去思考去表達的能力,從而有利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四、專家點評
本堂課的教學體現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一是對教材處理得好,把它作為引導學生認知發展、能力形成的“范例”和“中介”這是一種全新的教材觀,與以往的只重視傳授知識而忽視能力、素質培養的教材觀是截然不同的;二是教學按“知識──能力──素養”逐層推進,向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努力,這是一種大語文觀,是一種科學的教學理念;三是通過設計題目和創設情景等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聽覺、視覺和思維,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語言是文章的載體,要讓學生提高語言能力,課堂上應引導學生多對教材的語言進行品味思考。這堂課在這方面有些欠缺 。
地毯下的塵土 篇9
教學目的與要求: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課文標題與內容的關系;
2、分析米妮的形象,學會通過動作描寫鶴心理描寫塑造人物的方法;
3、理解美德的內涵,體會故事的深意。
教學重點:
分析米妮打掃地毯下的塵土的細節,概括人物特征。
教學難點:
理解題目的深意。
教學方法:
自讀法,朗讀法
學法:
自讀法,朗讀法
教具: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引。
1、課前預習。要求如下:
①讀準音,查字典,為本文應積累的詞語正音、釋義。
②讀順文,并圈出最感興趣的內容。
③讀懂意,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充滿了神奇浪漫想像的文段。
2、導入新課。
二、誦讀活動。
1、個人朗讀、分小組朗讀、全班齊讀相結合,誦讀全文。
2、誦讀要求與策略:
①文題是“地毯下的塵土”,從全文看,這個有何深意?
②你在預習時對米妮這個笑姑娘的形象已有了初步了解,請在誦讀時進一步加深你的感受。
三、思考活動。
1、學生活動要求。
將課前預習和課上朗讀的感受結合起來,思考讀前老師提的問題,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備足理由。
2、教師輔助策略。
分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讀書感受,試著另擬課文標題,說說自己的喜好,以體會課文標題的深意。
四、交流活動。
1、關于標題的深意。
明確:《地毯下的塵土》這個題目就很有深意,耐人尋味。從題目上一點也看不出作者想要說明什么。通讀全文便可知,“地毯下的塵土”是課文所敘故事的關節點,它暗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小姑娘米妮自覺主動地打掃地毯下的塵土,是表現米妮誠實的一個重要情節,也是揭示作品主題的.一個主要內容。
故事的開頭也不像一般的文章那樣講究扣題呀、點題呀什么的,而是從小米妮的身世講起,經過層層的鋪墊之后在故事的結尾部分才點題,告訴讀者地毯下的塵土是怎么一回事。
2、米妮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明確:米妮是一個勤勞能干、善良誠實的好孩子。
3、活動方式。
站在孩子角度參與活動,鼓勵學生養成敢于質疑、不人云亦云的學習習慣,對所擬標題有創意的,給予肯定和表揚,促成自由爭鳴的“場效應”。
五、品析活動。
1、瀏覽課文。
要求:邊讀邊圈出描寫小姑娘勤勞的句子。
2、討論交流。
明確:①父親去世早,米妮從小就幫助母親挑起家庭的重擔。
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像一只新得發夾一樣
洗盤子,擦地板,把家里弄得漂漂亮亮的。
②自己出去找工作,來到了樹林中的小屋。
小屋中十分臟亂,竟讓米妮“吃驚地縮回了腳”……鋪墊下文的勤勞善良。
等她的手一暖和過來,就開始整理房子……勤勞且樂于助人。
洗了盤子,整理了床,擦了地。
正了正火爐前的地毯。
把十二把小椅子擺成了一個半圓。
③小矮人非常“高興和吃驚”,“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晚上小矮人們回來了,……桌上一桌熱氣騰騰的晚飯正等著他們。
④“那位小姑娘,”星星們叫道,“把屋子整理得像星光一樣敞亮。”
3、文中兩次寫小姑娘望窗外得風景意在說明什么?
明確:窗外得景色是“從未見過得美麗景象”,米妮“津津有味地看著,連干活都忘了”,于是“來不及打掃地毯下的塵土了”;作者又用星星的形象“透過窗戶,向她眨著眼”,用星星的語言“那位小姑娘,誠實而善良”來表現米妮內心的矛盾和斗爭。第一次描寫,引出了故事的重點情節“地毯下的塵土”;第二次描寫,引出了米妮內心的矛盾和斗爭,也引出一段細致的心理描寫,使一個誠實善良的小姑娘的形象躍然紙上。
重點品析“地毯下的塵土!地毯下的塵土!”
作者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句尾用驚嘆號,表明米妮進行著激烈的思想斗爭。
活動策略:
①誦讀、感受、交流。
②默讀品味。
六、總結活動。
1、米妮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明確:一個誠實、善良、勤勞的人是一定會有回報的,故事還告訴讀者要養成“認認真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的良好習慣。
2、米妮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的?結合實際談談怎樣向米妮學習。
活動策略:本題可由學生自由發揮。
板書設計:
地毯下的塵土 篇10
教學目標:
1、分析人物形象,學習運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2、培養自己結合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分析問題的習慣。
3、通過朗讀、討論,意識到每個人都應認認真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這是人的美德。
4、通過片斷練習,發展想像力。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全面地分析、刻畫人物形象。
2、培養自己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對一學生進行評價,贊揚他身上所具有的美德)
師:你最欣賞你的同學、朋友身上的什么品質?(生回答)每個同學身上都閃耀著美的光芒,今天我們要認識的一位朋友――米妮,也是美德的化身,今天,我們將隨著米妮到童話世界去參加這美德的聚會,在這里,你不會感到孤獨,得到的只有快樂。(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1、挑寫生字詞(聽意思寫詞語)
2、 (出示幻燈片)“開一個好頭對于做任何事情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那些尚處于年輕和稚嫩階段的事物,因為這時正是個性形成的時候,此時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因此,年輕人成長時首次聽到的故事應該是美德的典范……這樣,我們的年輕人才能在健康的土地上成長,沐浴著陽光雨露,接受美好的事物。……”
美國作家莫德·林賽的《美德書》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其中有寓言、神話、小說詩歌,每一篇都在展現人類最基本的美德。這篇文章就出自這里。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出問題:米妮是個怎樣的孩子,從課文內容中找出評價依據
用上這樣的句式:米妮是個_____的孩子,課文第__段這樣寫道:“______”
2.《陌上桑》一文為了突出羅敷的美貌,運用了側面描寫,請同學們回憶。本文在描寫米妮這個形象時,也運用了側面描寫,請同學們找出來,談談正側面相結合寫法的好處。
四、聽讀課文,暢談體會
可以圍繞以下話題
1、課文題目與童話前半部分并沒有太多聯系,試著換個題目,看表達效果是否會受到影響。
2、課文是通過米妮的哪些心理活動表現她的誠實的。
五、說說自己,培養情趣
師:以米妮為鏡子,照照自己,談談自己身上有什么弱點。
說話題目:《我和米妮比一比》 《米妮,我想對你說》
(鼓勵學生勇于解剖自己,認識自己的不足,力爭不斷完善自己!)
六、小結
正側面相結合的寫法對于突出人物的形象和思想性格是很有好處的,在今后的寫作中同學們要有意識地學習和使用這種方法。這個童話故事的'重點是寫米妮打掃地毯下的塵土的情節,在這里,作者不是敘寫行動而是描寫心理來表現人物。作者采用了形象化的描寫來寫米妮的心理活動。特別是“地毯下的塵土!地毯下的塵土!”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而且句尾用驚嘆號,表明米妮的內心進行著激烈的思想斗爭。與星星的爻寸話也寫得十分生動感人。這是作者精心的設計,暗示了一個人要認真對待自己工作的每一個細節,才會得到生活中的寶藏。
七、作業
片斷練習,任選一題:
1、假若米妮上床后就睡著了,請你發揮想像,寫下下面的情節。
2、米妮回家后有什么遭遇呢?請你展開想象來續寫童話。
地毯下的塵土 篇11
一、 教學目標
(一)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課文標題與內容的關系。
(二) 分析米妮的形象,學會通過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 理解美德的內涵,體會故事的深意。
二、課時安排:一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 活動導引
1. 課前預習。要求如下:
①讀準音,查詞典,為本文應積累的詞語正音、釋義。
②讀順文,并圈出最感興趣的內容。
③讀懂義,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中充滿了神奇浪漫想象的文段。
2. 導入新課
(二) 誦讀活動
1. 個人朗讀、分小組朗讀、全班齊讀相結合,誦讀全文。
2. 誦讀要求與策略
①文題是“地毯下的灰塵”,從全文看,這個題目有何深意?
②你在預習時對米妮這個小姑娘的形象已有了初步了解,在誦讀時請進一步加深你
的感受。
(三) 思考活動
1. 學生活動要求
將課前預習和課上朗讀的感受結合起來,思考讀前老師提的問題,形成自己的
看法并備足理由。
2. 教師輔助策略
分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讀書感受,試著另擬課文標題,說說自己的喜好,以體會課
文標題的深意。
(四) 交流活動
1. 關于標題的深意
明確:《地毯下的塵土》這個題目就很有深意;耐人尋味。從題目上一點也看不出作者想要說明什么。通讀全文便可知,“地毯下的塵土”是課文所敘故事的關節點,它暗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小姑娘米妮自覺主動地打掃地毯下的塵土,是表現米妮誠實的`一個重要情節,也是揭示作品主題的一個主要內容。
故事的開頭也不像下般的文章那樣講究什么扣題呀,點題呀什么的,而是從小米妮的身世講起,經過層層的鋪墊之后在故事的結尾部分才點題,告訴讀者地毯下的塵土是怎么一回事。
2. 米妮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明確:米妮是一個勤勞能干、善良誠實的好孩子。
3. 活動方式
站在孩子角度參與活動,鼓勵學生養成敢于質疑、不人云亦云的學習習慣,對
所擬標題有創意的,給予肯定和表揚,促成自由爭鳴的“場效應”。
(五) 品析活動
1. 瀏覽課文
要求:邊讀邊圈出描寫小姑娘勤勞的句子。
2. 討論交流
明確:①父親去世早,米妮從小就幫助母親挑起了家庭的重擔
地毯下的塵土 篇1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習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學習用心理描寫展示人物內心世界的手法。
2、過程與方法:
⑴通過朗讀、討論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自發、主動地獲取知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⑵劃出文中描寫米妮勤勞能干的語句,結合文章結尾部分,把握人物形象及主題。手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米妮的美好品質,養成誠實、善良、勤勞、認認真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的態度與習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毯下的塵土》是語文版七年級(下)第三單元中的一篇文章。
《地毯下的塵土》在本單元中被安排在第2課。這篇課文情節并不復雜,內容也比較簡單,人物形象也比較好分析。是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能力的好教材,同時也是一篇值得仔細閱讀、品味和借鑒的好文章。這篇童話除了具有語文教育的功能外,還是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教材,對當今的獨生子女尤有教育意義。
2、文章內容和結構
這篇課文通過神奇浪漫的想像,刻畫了一個善良、誠實、勤勞的小姑娘——米妮的形象,內容富有生活情趣,對少年兒童很有教育意義。
故事一開始從媽媽的角度告訴讀者,米妮失去了父親,家里又很窮,還有一個殘疾的妹妹.先交代主人公的身世,這是童話故事常用的手法.米妮從小就幫助母親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當媽媽患病而不能工作的時候,又是米妮勇挑重擔,自己出去找工作,這才引出了后面的故事。米妮來到了樹林中的小屋,見到了十二個小矮人并答應替他們做家務。小矮人的出現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故事的重點是寫米妮打掃地毯下的塵土。這是作者精心設計的。作者十分巧妙運用心理描寫手法,把米妮的心理活動,寫得十分生動感人。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讀童話故事嗎?你都讀過哪些童話故事?(學生談自己讀過的童話故事)好,看來同學們讀了不少的童話故事,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童話的王國,領略童話故事的魅力。(多媒體出示課題、作者)(上課一開始,就讓學生動起來。學生也有話可說,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只看課文的題目:《地毯下的塵土》,你能想象到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嗎?(學生談自己設想的故事)現在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這個童話故事和我們設想的是否一樣?
2、個人朗讀,分角色朗讀,學生齊讀相結合,誦讀全文。
3、誦讀要求;:
⑴思考米妮具有哪些優秀品質?
這篇童話給我們講述了一個什么道理?
4、學生活動:交流讀書體會。(鼓勵學生敢想敢說,勇于發表自己的看法)
(三)合作探究:(學生四人一小組,思考、討論、交流)
⑴學生瀏覽課文,邊讀邊圈出描寫米妮勤勞能干的句子。并指出是正面描寫,還是側面描寫,
⑵哪幾段文字集中描寫了米妮的`心理矛盾?“地毯下的塵土!地毯下的塵土!”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讓學生全面深刻理解課文內容,為下文將知識轉化為能力作準備)
(四)拓展遷移:閱讀下面的童話故事,并完成文后的思考題。
小鳥的智慧
小鳥和老鷹是好朋友,它們都有遠大的抱負。在太平洋東岸生活久了,它們決定飛往太平洋的西岸,開拓一片新天地。主意一定,它們就開始做準備,它們采取分頭行動的辦法,想看看誰會先到達目的地。據說,從太平洋東岸飛到西岸需半個月時間,在路上需多次休息、吃飯、睡覺,沒有充分準備是不行的。
老鷹準備了四件東西:一個大包裹,里面裝滿半個月的口糧;一個大水壺,里面裝滿水;一只小木筏,是用來休息的;一個急救包,里面裝有各種藥品,用于不時之需。老鷹對這些東西很滿意,它覺得,這樣飛越太平洋會萬無一失。
當老鷹背起這些東西試飛的時候,出乎意料的事發生了:這些東西壓得它氣喘吁吁,它無論如何也飛不起來。老鷹想扔掉一些東西,但在它看來,哪一件東西都非常重要,非帶不可。而帶著這些東西卻飛不起來,它陷入一種深深的矛盾中不能自拔,心情煩躁,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老鷹不知怎么辦時,小鳥卻早已上路了,它只帶了一件物品,那就是一根小樹枝。飛得累了,它就把樹枝放在海面上,站在樹枝上休息;餓了,就放下樹枝站在上面捉魚吃;困了,就放下樹枝站在上面睡覺。半個月過去了,小鳥如愿以償地飛到了太平洋西岸,那里的大好風景盡收眼底,它為此陶醉了。它如愿以償地獲得了一片新天地。
簡單讓小鳥獲得了成功,而老鷹卻不懂得這個道理,所以只能在東岸患得患失,它想得越多離成功越遠。
1、你怎樣評價這篇童話故事中的老鷹和小鳥?
2、這篇童話運用了什么手法,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3、你從這個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啟發?
(五)能力遷移:
作文片斷練習,學習通過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塑造人物的方法。
片段一:請一位同學表演煎雞蛋的情景。同學們把這一情景描述出來。
片段二:考試后,老師公布了成績,你考的不理想,請把你走在回家路上的心理活動寫出來。
(在知識訓練中,學生通過片斷作文訓練,將課內的知識轉變為一種實踐活動,把書本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運用語言去思考去表達的能力,從而有利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六)選擇自己喜歡的作業去完成:
1、課外閱讀童話故事,并寫出讀書的心得體會
2、讓我們放飛想象的翅膀,在了解童話特點的基礎上,去試著創作一個富有生活哲理和思想內涵的童話小故事。
(關注學生差異,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愉快地完成作業。)
板書設計:
(綜合以上內容,我設計如下板書,較直觀形象地再現了文章的重點)
地毯下的塵土
米妮———— 美德 勤勞、善良 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誠實 心理描寫
金幣
四、本課亮點: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采取的是“整體感知——合作探究——說話訓練——能力遷移”的教學思路,通過設計切合學生實際的問題,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給學生充分思考和自我學習的空間,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同時,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控制課堂學習方向,引導學生學習,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益。
地毯下的塵土 篇13
總體感知 本文的內容富有教育意義,課文通過米妮出去找工作的故事,刻畫了一個誠實、善良、勤勞、懂禮貌、樂于助人的小姑娘的形象,學習時要結合對主人公性格的分析,討論該怎樣學習主人公的優秀品質。本文的動作描寫,心理描寫非常獨到細致,要在教學中通過朗讀來認真品味、理解,弄清楚這些描寫的作用及好處,并在作文中學會運用這些寫法。學法指導 這篇課文的內容比較簡單,在學習過程中,應注意自主思考、通過討論交流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并有不同的見解。對于主人公性格的分析,要結合課文的具體內容來概括,盡量避免用簡單的詞匯來給主人公的性格下定論。對于主人公的美德,可以聯想讀過的其它文章,思考哪些人物具有和本文主人公相類似的性格。誦讀課文 本文語言活潑生動,充滿豐富的想象,誦讀可以分以下幾個步驟來完成: 1、組長有感情地朗讀前四段,做好感情的鋪墊。 2、分組朗讀課文其余部分,可以讓一個朗讀水平較好的女生扮演米妮的角色,一部分同學齊讀小矮人的話,其余同學讀課文的敘述部分。 3、誦讀的同時思考問題: 小姑娘米妮生活在一個什么樣的家庭中?課文開始為什么不直接寫她出去找工作,而是從她的身世寫起呢?誦讀結束后,學生進行討論,明確:米妮的家庭很貧困,“一家人勉強吃飽穿暖”,可是家里的氣氛卻十分溫馨、和睦,母親勤勞能干,女兒也很懂事勤快,“在這兩個幸福的孩子看來,都充滿了歡樂。”這些內容看起來無關緊要,卻為后面故事的發展做了重要的鋪墊,因為我們可以順理成章地想到,米妮勤勞誠實的美德,應該只有在這樣的家庭中才能形成。思考和討論1、在文中找出能夠體現主人公性格的有關語句,用鉛筆畫出來,并指出這些語句反映了主人公什么方面的性格,并指出哪些是正面描寫,哪些是側面描寫。明確:懂禮貌①“她匆匆地趕過去,敲了敲小屋的門,沒有人答應。她敲了一次又一次,還是沒有人來應門。她想,這兒可能沒有人住吧!她打開門,走了進去,決定就在這里過夜。”——正面描寫。先敲門,直到判斷可能沒有人住才進去,多么懂禮貌的孩子!②“米妮看到了小矮人,就出來見他們。‘你們好,’她說,‘我是米妮.格雷,我出來找工作,因為我親愛的媽媽病了。我是天剛黑時進來的,我——’”——正面描寫。見到房子的主人,先問好,再介紹自己,再說明進來的原因,很有教養。③“所以她謝了謝他們,答應了下來,……”——正面描寫。答應幫小矮人工作后首先道謝,這里的描寫雖然簡短,但是不容忽視。 勤快能干①“她的兩個女兒……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像一只新的發夾一樣光鮮。”——這是正面描寫小米妮的勤快能干。②“等她的手一暖和過來,她就開始整理房子。”——正面描寫。在家里就養成了愛勞動的好習慣,稍事休息馬上干活。③“她洗了盤子,整理了床,擦了地,正了正火爐前的地毯,把十二把小椅子沿著火爐擺成了一個半圓。” ——正面描寫。做事情有條不紊,能干。④“一進門,她就吃驚地縮回了腳,她看到了十二張小床,每張床上的被褥都是亂糟糟的,一張布滿了灰塵的桌上亂七八糟地放著十二個盤子,房間的地上也非常臟,到處落滿了灰塵,”“你剛來時我們的房子的樣子有點慘,但現在你已把它收拾得清潔有敞亮。”——房子里先前的臟亂和后來很清潔敞亮形成鮮明的對比,從側面突出了小米妮的能干。⑤“第二天一早,……她做了一頓可口的早餐。小矮人們離開后,她打掃了房子,并補好了小矮人的衣服。晚上小矮人回家來了,他們發現爐子里的火燒得紅紅的,桌上一桌熱氣騰騰的晚飯正等著他們。”——這段話,先從正面描寫,再從側面描寫了小米妮的勤快和能干。善良和樂于助人“米妮心里也很高興,她很喜歡這些善良的小矮人,希望能幫助他們。所以她謝了謝他們,答應了下來。”——心理描寫。不僅答應的很爽快,而且在這前后的行動中,確實可以看得出,小米妮是很盡職盡責的。誠實認真“‘地毯下的塵土!地毯下的塵土!’米妮心里的那個小小的聲音在說。她再也忍不住了,便拿起掃帚,開始掃地毯下的塵土。”——心理描寫。在激烈的心理矛盾之后,米妮選擇了誠實,于是也收獲了金幣,這也許是她所有美德的回報吧。所以在那以后,她“總是認認真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而且總是要擦地毯下的地板。”交流活動1、概括米妮的性格,說說米妮這個形象在現代社會有什么現實意義?2、聯系自己讀過的故事,想想有哪些故事的主人公和米妮一樣具有令人難忘的美德。要求學生說出故事的名稱、大致情節、人物的姓名,以及自己對這個故事和人物的認識。這一話題的討論最好讓學生在課前有一定的準備,討論時自由發言,不一定拘泥于課文中涉及到的美德,諸如關于勇敢、誠信、舍己為人等美德的故事都可以。討論時老師可做適當點評,通過這一討論可以讓學生得到道德教育,同時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和交際能力。 例如:王爾德的《快樂王子》的故事:小王子生前不知道憂愁,死后被塑成雕像站立在廣場上,親眼目睹人民生活的苦難,善良的王子托小燕子把裝飾在自己身上的珍珠、寶石、金片,全部送給了最需要幫助的貧苦的勞動人民。安徒生的《海的女兒》的故事:大海深處,生活著無憂無慮的人魚們,可是大海最小的女兒人魚公主愛上了一位英俊的王子,因此將自己的聲音送給女巫,乞求女巫幫助自己變成人形,以來到自己心愛的人的身邊。可是女巫告訴她,一旦王子娶了其他的女人,她就將永遠變成泡沫。人魚公主為了愛情,毅然接受了女巫的條件,將自己的尾巴,變成了兩條光潔修長的腿。可是,失去了聲音的她卻無法向自己心愛的人傾訴愛情,終于有一天,王子娶了另外的新娘。新婚之夜,人魚公主的姐姐們給了她一把刀,只要她殺死王子和他的新娘,自己就可以變回人魚的模樣,回到大海里繼續無憂無慮的生活。人魚公主并沒有這樣做,她不忍心看著自己心愛的人死去,寧可讓自己一個人痛苦,于是在太陽升起來的時候,她變成了泡沫。但是,由于她的善良、真誠,上帝使她的靈魂得到了永生。3、朗讀從“不久,小矮人們回家來了”到“就像月亮一樣圓潤、閃亮!”這幾段文字。討論:a、這幾段文字集中寫了小米妮的心理矛盾,“雖然當時沒有人知道,但自己心里卻很不安。”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你愿意把它說出來嗎?這一節討論老師可以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做引導,要求學生說出真實感受,有很多學生可能有這方面的經歷,比如踢足球砸破了別人的玻璃窗,自己一直沒有主動認錯;弄丟了朋友的東西,朋友卻不知道等等,通過這一節的討論,要讓學生自己感受到,坦誠地說出自己的錯誤求得朋友的諒解,比忍受內心的自責要痛快得多。b、這一節的內容和故事的題目有著緊密的聯系,想想作者為什么要用這個題目,并自己為課文擬一個新的標題。明確:這幾段文字是故事的關鍵,本文雖然寫了小主人公很多美德,但作者著力刻畫的還是“誠實”這一主題,而且通過小米妮打掃地毯下面的塵土獲得金幣這一情節,告訴讀者“只要認認真真去工作,就回得到好的回報”這一道理。用 “地毯下的塵土”做標題,因為它是揭示文章主題的主要內容。至于學生自己為本文設計的標題,只要能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合情合理即可。小結本文的學習我們通過分析小主人公的形象,學到了運用多種描寫手段刻畫人物的方法,尤其是本文的心理描寫和行動描寫,都值得我們仔細品味,并把它運用到我們的日常寫作中去。同時,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可以從主人公身上發現許多美德,而這些,也許正好是我們所欠缺的。作業 寫一篇300字以上的短文,描述自己熟悉的一個人,要求至少運用兩種以上的描寫手段(語言、行動、肖像、細節等描寫),突出其主要性格。
地毯下的塵土 篇14
《地毯下的塵土》是一篇充滿了神奇浪漫的想像、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話作品。本文的故事情節并不復雜,內容也比較簡單,人物形象也好分析。故本課的教學設計著眼于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通過聽說讀寫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本課的教學目的有三:一是掌握動作、心理描寫塑造人物的方法;二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三是引導學生自發、主動獲取知識和提高語文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如下:
1、通過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掌握了教材內的知識以后,再將知識進行遷移訓練。這種教學體現了一種全新的教材觀:把教材看作是引導學生認知發展、生活學習、人格構建的一種范例,是由知識向能力素質形成的中介。這符合教學改革的理念。
2、童話這種體裁創作的目的就是要讓人受到教育,得到啟發,它一般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所以童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藍本。基于這一點,我設計的兩個說話訓練題目,就是讓學生在理解了課文寓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當前獨生子女身上的嬌驕之氣,不夠勤勞、缺乏生存能力等現象進行討論,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靈魂受到洗禮。這要既鍛煉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又有利于學生良好品質和正確的審美觀的形成。
3、在知識訓練中,學生通過片斷作文訓練,將課內的知識轉變為一種實踐活動,把書本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運用語言去思考去表達的能力,從而有利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四、專家點評
本堂課的教學體現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一是對教材處理得好,把它作為引導學生認知發展、能力形成的“范例”和“中介”這是一種全新的教材觀,與以往的只重視傳授知識而忽視能力、素質培養的教材觀是截然不同的;二是教學按“知識──能力──素養”逐層推進,向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努力,這是一種大語文觀,是一種科學的教學理念;三是通過設計題目和創設情景等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聽覺、視覺和思維,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語言是文章的載體,要讓學生提高語言能力,課堂上應引導學生多對教材的語言進行品味思考。這堂課在這方面有些欠缺 。
地毯下的塵土 篇15
學習目標: 1.分析人物形象,學習運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2、培養自己結合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分析問題的習慣。 3、通過朗讀、討論,意識到每個人都應認認真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這是人的美德。 4.通過片斷練習,發展想像力。重、難點: 1.學會全面地分析、刻畫人物形象。 2.培養自己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過程一、導入(師對一學生進行評價,贊揚他身上所具有的美德)師:你最欣賞你的同學、朋友身上的什么品質?(生回答)每個同學身上都閃耀著美的光芒,今天我們要認識的一位朋友――米妮,也是美德的化身,今天,我們將隨著米妮到童話世界去參加這美德的聚會,在這里,你不會感到孤獨,得到的只有快樂。(板書課題)二、檢查預習 1.挑寫生字詞(聽意思寫詞語) 2. (出示幻燈片)“開一個好頭對于做任何事情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那些尚處于年輕和稚嫩階段的事物,因為這時正是個性形成的時候,此時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因此,年輕人成長時首次聽到的故事應該是美德的典范……這樣,我們的年輕人才能在健康的土地上成長,沐浴著陽光雨露,接受美好的事物。……” 美國作家莫德·林賽的《美德書》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其中有寓言、神話、小說詩歌,每一篇都在展現人類最基本的美德。這篇文章就出自這里。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出問題:米妮是個怎樣的孩子,從課文內容中找出評價依據用上這樣的句式:米妮是個_____的孩子,課文第__段這樣寫道:“______” 2.《陌上桑》一文為了突出羅敷的美貌,運用了側面描寫,請同學們回憶。本文在描寫米妮這個形象時,也運用了側面描寫,請同學們找出來,談談正側面相結合寫法的好處。四、聽讀課文,暢談體會 可以圍繞以下話題 1.課文題目與童話前半部分并沒有太多聯系,試著換個題目,看表達效果是否會受到影響。 2.課文是通過米妮的哪些心理活動表現她的誠實的。五、說說自己,培養情趣 師:以米妮為鏡子,照照自己,談談自己身上有什么弱點。 說話題目:《我和米妮比一比》 《米妮,我想對你說》(鼓勵學生勇于解剖自己,認識自己的不足,力爭不斷完善自己!)六、小結 正側面相結合的寫法對于突出人物的形象和思想性格是很有好處的,在今后的寫作中同學們要有意識地學習和使用這種方法。這個童話故事的重點是寫米妮打掃地毯下的塵土的情節,在這里,作者不是敘寫行動而是描寫心理來表現人物。作者采用了形象化的描寫來寫米妮的心理活動。特別是“地毯下的塵土!地毯下的塵土!”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而且句尾用驚嘆號,表明米妮的內心進行著激烈的思想斗爭。與星星的爻寸話也寫得十分生動感人。這是作者精心的設計,暗示了一個人要認真對待自己工作的每一個細節,才會得到生活中的寶藏。七、作業 片斷練習,任選一題: 1.假若米妮上床后就睡著了,請你發揮想像,寫下下面的情節。 2.米妮回家后有什么遭遇呢?請你展開想象來續寫童話。
地毯下的塵土 篇16
一、教學設計
《地毯下的塵土》是一篇充滿了神奇浪漫的想像、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話作品。本文的故事情節并不復雜,內容也比較簡單,人物形象也好分析。故本課的教學設計著眼于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通過聽說讀寫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本課的教學目的有三:一是掌握動作、心理描寫塑造人物的方法;二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三是引導學生自發、主動獲取知識和提高語文能力。
教學步驟:(本課設計為一課時)
(一)由“你最欣賞你的同學、朋友身上的什么品質?”入手,導入新課:
(上課一開始,就讓學生動起來。學生也有話可說,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二)聽讀課文:(課文朗讀錄音)
1、提出聽讀要求:①給生字詞注音;
②思考:你認為米妮是什么樣的人?
2、聽完錄音后交流:米妮的形象
(鼓勵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敢想敢說,不人云亦云)
(三)自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四)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全班56個人,分成14個小組,四人一組自主合作學習。
1、思考討論
①課文是怎樣寫米妮的勤勞的?找出這些語句并加以分析?
②文中兩次寫到米妮觀望窗外的風景意在說明什么?
③作者又是怎樣寫米妮是個誠實善良的孩子的?
④米妮的故事告訴我們怎樣的道理?
2、交流活動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
(讓學生全面深刻理解課文內容,為下文將知識轉化為能力作準備)
(五)說話練習: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說話題目:我跟米妮比一比
米妮,我想對你說
(鼓勵學生勇于解剖自己,認識自己的不足,力爭不斷完善自己!)
(六)創設情景,遷移訓練,培養能力
作文片斷練習,學習通過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塑造人物的方法。
1、創設情景一:放錄相看楊麗萍的《孔雀舞》,描寫其舞蹈動作的優美;
創設情景二:受到老師的表揚或批評后的心理活動描寫。
(情景一:讓學生觀察、感受、體味;情景二:讓學生有話可寫)
2、學生習作:教師巡視
3、作品展示:師生評價
(七)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二、精彩片斷
在教授本課時,有兩處最精彩的片斷。
1、說話練習片斷:學生根據兩個題目大膽發言,有的學生說出了自己在家從不干家務,過著“衣來伸身,飯來張口”的生活;有的學生還大膽地承認了自己考試舞弊的行為;還有的學生不僅談到了自己的缺點,還指出了同學的不足……敢于坦露自己的心底,把缺點擺出來加以解決。既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又提高了思想認識。
2、學生對習作評價片斷
這一環節形成了本堂課的最高潮,學生涌躍發言,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評價,評價比較準確。現將幾個同學的發言實錄下來。
①對胡迪習作的評價:
學生甲:她的習作寫的好,幾個動詞用的好,比喻句也很形象。
學生乙:她從側面進行了描寫,寫了觀眾的反映,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都有,突出了舞姿的優美。
學生丙:我認為應該要重點寫動作,少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學生丁:我同意學生丙的看法。我認為文中的句子要盡量避免重復,用詞也要避免重復。
②對姚錚錚習作的評價:
學生甲:我很喜歡她的語言,很幽默,令人發笑,她的每篇文章的語言都是這樣的,值得我學習。
學生乙:她寫了自己的高興心情,還寫了她回家路上見到和想像的情景,這是運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
學生丙:這種寫法與課文中寫米妮的心理活動的寫法相似。
學生丁:寫的太短了,還可以寫長一些。
③對廖智勇習作的評價:
學生甲:廖志勇讀得很有感情。他寫了受到老師批評后的心情。不過,他是我們班學習最認真表現也最好的學生,應該沒挨過老師的批評,本文是他想像出來的?。
學生乙:他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來寫,更突出了他的心情。
學生丙:我受到批評后的心情和他寫的一樣,我認為他寫的.很真實。
三、教學反思
1、通過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掌握了教材內的知識以后,再將知識進行遷移訓練。這種教學體現了一種全新的教材觀:把教材看作是引導學生認知發展、生活學習、人格構建的一種范例,是由知識向能力素質形成的中介。這符合教學改革的理念。
2、童話這種體裁創作的目的就是要讓人受到教育,得到啟發,它一般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所以童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藍本。基于這一點,我設計的兩個說話訓練題目,就是讓學生在理解了課文寓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當前獨生子女身上的嬌驕之氣,不夠勤勞、缺乏生存能力等現象進行討論,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靈魂受到洗禮。這要既鍛煉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又有利于學生良好品質和正確的審美觀的形成。
3、在知識訓練中,學生通過片斷作文訓練,將課內的知識轉變為一種實踐活動,把書本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運用語言去思考去表達的能力,從而有利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四、專家點評
本堂課的教學體現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一是對教材處理得好,把它作為引導學生認知發展、能力形成的“范例”和“中介”這是一種全新的教材觀,與以往的只重視傳授知識而忽視能力、素質培養的教材觀是截然不同的;二是教學按“知識──能力──素養”逐層推進,向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努力,這是一種大語文觀,是一種科學的教學理念;三是通過設計題目和創設情景等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聽覺、視覺和思維,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語言是文章的載體,要讓學生提高語言能力,課堂上應引導學生多對教材的語言進行品味思考。這堂課在這方面有些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