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七年級語文教案 > 采桑子賞析(精選13篇)

采桑子賞析

發布時間:2023-10-31

采桑子賞析(精選13篇)

采桑子賞析 篇1

  【鑒賞】“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弊詰饑斡瘛毒呸q》以來,悲秋就成為中國古典詩賦的傳統主題。而前人以九九重陽為題材的詩章詞作,則更借凄清、蕭殺、衰颯的秋色狀景托怨情、興別恨,少有不著一“悲”字者。諸如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杜牧的“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蘇軾的“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悲”等等,或敘寫羈旅他鄉的孤寂清冷,或敘寫羈旅他鄉的孤寂清冷,或寄寓傷時憂國的凄愴痛楚,或傾吐落拓失意的抑郁苦悶,或抒發獲罪被貶的萬端感慨,皆“婉轉附物,招悵切清”。毛澤東的這首詞卻脫盡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掃衰頹蕭瑟之氣,以壯闊絢麗的詩境、昂揚振奮的豪情,喚起人們為理想而奮斗的英雄氣慨和高尚情操,獨步詩壇。

  詞以極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難老”開篇,起勢突兀,氣勢恢宏。“人生易老”是將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當努力進取,建功立業,莫讓年貨付流水!疤祀y老”卻是將宇宙人格化。寒來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但“難老”并非“不老 ”,因為“新陳代謝是宇宙間普遍的永遠不可抗拒的規律”〔毛澤東『矛盾論』〕!叭松桌稀迸c“天難老”,一有盡,一無窮;一短促,一長久;一變化快,一變化慢。異中有同,同中有異,既對立又統一。這并非“天行鍵,君子以自強不息”這一古老格言的簡單趨附,而是立足于對宇宙、人生的清理并茂的認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真諦和永恒真理,閃耀著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光輝,具有極強的審美啟示力!皻q歲重陽”承首句而來,既是“天難老”的進一步引申,又言及時令,點題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敖裼种仃枴笔恰皻q歲重陽”的遞進反復,年年都有重陽節,看似不變,其實也在變,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節,此地別有一番風光。

  古有重陽登高望遠、賞菊吟秋的風習。在歷代詩文中,重陽節與菊花結下了不解之緣。而身逢亂世的詩人,往往借寫菊花表達厭戰、反戰之情,即菊花是作為戰爭的對立面出現的。但毛澤東筆下的“黃花”卻是和人民革命戰爭的勝利聯系在一起的。這“黃花”既非供隱士高人“吟逸韻”的東籬秋叢,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懷”的庭院盆景,而是經過硝煙炮火的洗禮,依然在秋風寒霜中綻黃吐芳的滿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質樸卻生機蓬勃,具有現實與象征的雙重性,帶有賦而比的特點。詞作者是懷著欣悅之情來品味重陽佳景的。黃花裝點了戰地的重陽,,重陽的戰地因此更顯得美麗!胺滞庀恪比謱懗鲑p菊人此時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勝利可喜,黃花也顯得異常美麗;黃花異常美麗,連她的芳香也遠勝于往常。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詩情、畫意、野趣、哲理于一爐,形成生機盎然的詩境,既歌頌了土地革命戰爭,又顯示了作者詩人兼戰士的豪邁曠放的情懷。盡管“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是和戰斗、戰場、解放全人類的崇高事業聯系在一起的,他們并不嘆老懷悲,蹉跎歲月,虛擲光陰,而是以“只爭朝夕”的精神為革命而戰,一息尚存,奮斗不止。

  下片承“歲歲重陽”“今又重陽”的意脈,寫憑高遠眺,將詩的意、境向更深更闊處開拓。歲歲有重陽,秋去又秋來,“一年一度秋風勁”,這個“勁”字,力度極強,寫出秋風摧枯拉朽、驅陳除腐的凌厲威猛之勢,筆力雄悍,極有剛健勁道之美。此情豪邁異于東風駘蕩、桃紅柳綠、鶯語燕歌、溫柔旖旎的春日風光。但勁烈的西風、肅殺的秋氣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傷,而是振奮。詩人的感情、戰士的氣質決定了他的審美選擇:“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天朗氣清,江澄水碧;滿山彩霞,遍野云錦,一望無際,鋪向天邊,這瑰麗的景色難道不“勝似春光”么?

采桑子賞析 篇2

  歐陽修

  【自學指導】

  1. 感受詞中所描繪的潁州西湖的自然之美,領略其暮春時節靜謐清疏的風姿。

  2. 了解這首詞結構上的特點,及其作用:使清空幽寂的春天景象表現得優美可愛。

  3. 理解詩歌蘊涵的作者的感情之美,感悟作者對大自然和現實人生的無限熱愛和眷戀。

  【課文提示】  1.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謚文忠! 2. 歐陽修是宋初著名作家,北宋古文運動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3. 歐陽修的愛情詞與晏殊并稱為“歐晏”;抒懷詞突破詞的傳統題材和表現手法,為蘇軾豪放詞開先路! 4. 《采桑子》詞牌名,取自唐教坊曲《楊下采桑》;又稱《丑奴兒》《伴登臨》《羅敷媚》《忍淚吟》《羅敷艷歌》等。前、后片各四句,共44字;前、后片均于第2、3、4句押平韻!菊粽帧繉懗鱿铝袧h字的拼音,記住每個字的書寫要點:  籍jí  濛méng  笙shēng  櫳lóng【朗讀課文】【課文簡析】  這首詞是作者西湖組詞《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        群芳過后西湖好:                狼籍殘紅,                   飛絮濛濛,                   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游人去,        始覺春空。           垂下簾櫳,           雙燕歸來細雨中。  上片寫景物。主要描寫鮮花凋謝后西湖的恬靜清幽之美,這是寫色。首句是全詞的綱領,由此引出“群芳過后”的西湖景象、春風物態。這幾句,通過落花、飛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遠的暮春圖景。  下片寫人事。先寫郊外景。“笙歌散盡”,虛寫過去湖上游樂的盛況;“游人去,始覺春空”,點明上面三句描寫的景象所產生的感覺,道出了作者復雜微妙的心境。“始覺”是頓悟之辭,這兩句是寫繁華喧鬧消失后清醒過來的感覺,喧鬧消失,既覺有所失的空虛,又覺獲得寧靜的暢適。首句說的“好”就是從這后一種感覺產生,只有基于這種心理感覺才能理解“狼籍殘紅”是“好”。最后兩句,再寫室內景,以人物動態描寫與自然景物映襯相結合,表達出作者恬適淡泊的胸襟。從句式上看,這是倒裝,本是開簾待燕,“雙燕歸來”才“垂下簾櫳”。  結句“雙燕歸來細雨中”,意蘊含蓄委婉,以雨中襯托清寂氣氛,又以雙燕歸來制造輕靈、歡娛的意境!半p燕歸來”與前面“游人去” 互為映對。  這首詞上片寫自然,下片詠人事。作者寫西湖美景,動靜交錯,以動顯靜,意脈貫連,層次井然,顯示出不凡的藝術功力,字里行間婉曲地顯露出作者的曠達胸懷和恬淡心境。群芳凋零,殘紅狼籍,常人對此,覺得索然無味,而作者不但不傷感,反而有安寧靜謐的美趣。這種別具一格的審美感受,正是此詞的獨到之處!纠首x課文】 【思維訓練】(根據自己情況,至少選做六題)1. 解釋下列劃線詞語。①狼籍殘紅     。ā  。ā  。陲w絮濛濛      (  。鄞沽@干盡日風   (   )④垂下簾櫳      (   )2. 詞以“好”字提領全篇,表達了作者什么感受?3. “群芳過后”的意思是什么?表現“群芳過后”時節的詞語有哪些?4. “西湖好”具體表現在哪里?(不要用詞中的原句回答)5. “始覺春空”中的“春空”指什么? 6. 怎樣理解“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描寫的景象?7. 從整首詞看,哪一句是本詞的綱領?8. 最后一句寫出了什么心情?以此結尾,有什么作用?9. 作者晚年退職閑居時寫的這首詞,上片刻畫了     ,渲染了    ;下片描寫了      ,抒發了      。10. 作者從贊美的角度寫殘春,角度新穎。整首詞表達了作者     ,而且體現了     !纠首x課文】【課外作業】1. 完成“學習建議”。2. 通過圖書館、因特網,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3. 預習《蘇軾詞三首》。

采桑子賞析 篇3

  《采桑子·重陽》作于重陽節(為當年陽歷10月11日),這首詞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看法并表現得那么豪邁樂觀。以下是小編給你推薦的采桑子重陽閱讀題及參考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采桑子重陽》閱讀原文

  采桑子·重陽①

  毛澤東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②黃花③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注釋:①重陽:陰歷九月初九為重陽節。因“九”是陽數,兩陽相重,故名。②戰地:指戰場。③黃花:指野菊花!抖Y·膾》:“鞠有黃華。”鞠,古“菊”字。黃華,即黃花。后人稱菊花為黃花。

《采桑子重陽》閱讀題目

  (1)詞的上闋由自然界運行的規律起筆,然后點明時間→________、地點→________,并調動了視覺和嗅覺寫所見之景→________、所嗅之氣→________,表現了一種戰斗者的________心情。

  (2)詞的下闋先寫秋風勁吹的秋天不似春風和煦的春天,然后一轉,指出卻“勝似春光”,原因是“寥廓江天萬里霜”,對打破舊世界的戰場上的秋風進行了贊美,而實際上是贊美________。(結合當時背景及上闋“戰地”回答)

  (3)“寥廓”一詞在課文《沁園春·長沙》中是指________,在此處應解釋為_________。

  (4)下面對本詞的理解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

  A.本詞寫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B.本詞表現了詩人在革命事業首創之際對未來革命勝利的無限向往之情。

  C.本詞表現了毛澤東在革命初期雖屢遭挫折,但仍然堅定信念、堅持斗爭并不斷取得勝利,表現了勝利后的喜悅心情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D.本詞最突出的寫作特點是以“易老”“難老”和“不似”“勝似”兩組矛盾的事物作比抒發感情,表現主題。

《采桑子重陽》閱讀答案

  (1)重陽,戰地,戰地黃花,香,喜悅

  (2)蓬勃發展的工農革命戰爭

  (3)宇宙的廣闊,高大廣遠

  (4)B

采桑子賞析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毛澤東的文學常識和這首詞的寫作背景。

  2、理解詞的主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誦默寫這首詞。

  教學重點及難點:

  1、掌握詞的背景,搜集有關知識。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詞句的含義。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同學們,一代偉人毛澤東,大家應該非常熟悉,他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袖和主要締造者,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而且也是一位大手筆的文學家,他的講話收在《毛澤東選集》(五卷),他的詩詞收在《毛澤東詩詞文集》等。今天我們學習他的一首詞(板書題目)。領略這位偉人在文壇上的風采。

  二、解說題目:

  采桑子,詞牌名。重陽,題目,即陰歷九月份初九重陽節,本詞是一首戰地頌歌。

  三、寫作背景:

 。w納學生搜集的資料)1929年5月開始,毛澤東率領紅四軍開進閩西擴大革命根據地。這年九月,贛閩根據地連成了一片。由于同年6月,紅四軍黨內領導者之間在軍隊建設的一些原則問題上發生了爭論,毛澤東提出的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建立鞏固的農村革命根據地,不應盲目攻打大城市等主張,一時未能為多數同志所接受,因而受到排擠,被迫離開領導崗位。后由于患病,只好在永定金豐山區養病。9月,病中的毛澤東坐擔架赴上杭參會。會后繼續留此養病,后病情好轉。病中正逢重陽節,見院中黃菊盛開,遂成此文。

  四、集體朗讀課文.

  五、討論理解課文內容:

  問題1:怎樣理解“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這句的意思是“人生容易衰老而天很難衰老,年年都有重陽節”。人生隨著時間的推移其自身是變化很快的,可是整個社會如果不通過變革那是很難使之變化的。

  問題2:“戰地黃花分外香”中的“戰地”“黃花”分別指什么?體現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戰地”指閩西農村根據地;“黃花”指野菊花!胺滞庀恪斌w現了作者樂觀主義精神。

  古代的文人多用“黃花”抒發離愁之感,如:李清照的“人比黃花瘦”。而作者卻一反傳統的思想,借“黃花”抒發豪邁之情,雖然自己身染疾病,受到排擠,但他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問題3:怎樣理解“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這句詞的字面意思是:秋季的風起強勁有力,和春風完全不同。與秋風的剛健有力相比,春風和煦溫暖,(“吹面不寒楊柳風”)更增加了“勁”的力量。一個“勁”字不但恰當形容了秋風的特征,也非常恰當地表達了它的象征意義:革命的力量似秋風一樣,摧枯拉朽,蕩滌了一切塵垢。

  問題4:與“秋日勝春朝”有異曲同工之秒的是哪句?

  “勝似春光”:其原因是“寥廓江天萬里霜”。

  問題5:比較“霜葉紅于二月花”與“寥廓江天萬里霜”二句。

  “霜葉紅于二月花”也是作者認為“秋日勝春朝”的感覺。但這里只表現了一種意境,經霜的紅葉熱烈奔放,生機勃勃。雖有樂觀向上的精神,但視野卻狹小的多。而“寥廓江天萬里霜”中一個“萬里霜”既指“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霜葉;也指“漫江碧透,魚翔淺底”的霜天,也指“鷹擊長空,萬類霜天竟自由”的霜天,意境開闊,局面宏大,體現了一個偉人高瞻遠矚的大無無畏和樂觀豪邁的氣概。

  六、小結:

  1、本詞的寫法別致,重疊的句法,再現作者含英咀華的文學功夫。《采桑子》上下闋的二三句,常用疊句。如辛棄疾詞“少年不知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毛澤東詞中用傳統的筆法,連轉回環,風調韻致,“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即是最好的印證。

  2、“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句即是作者的感覺,也給讀者開拓了一個新的意境。“黃花”不僅僅是古文人寄托悲愁之物,更是堅強、樂觀傲然不屈的象征。

  七、作業:

  1、課下背誦本文

  2、查找毛澤東的詩詞,自主選背其中的一首

采桑子賞析 篇5

  一、學習目標

  1.感受詞中所描繪的穎州西湖自然之美和作者的感情之美。

  2.體會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領會情景交融的意境。

  3.了解此詞結構上的特點。

  二、 學習方法

  1.熟讀全詞,結合課文下注解理解大意。

  2.結合相關資料體會作者感情。

  3.結合預習題逐步把握作者感情,理解此詞的特點。

  三、 預習內容

  1.解釋下列詞語。

  群芳: 狼藉: 殘紅: 飛絮: 闌干: 始覺春空:

  2.將自己不理解的字句圈畫出來。

  3.反復閱讀全詞,回答問題:哪些詞句具體體現了“西湖好”?

  4.詞中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具體說說這是什么季節的景色。

  四、課堂重點內容

  1.有感情的背誦全文。

  2.翻譯詩歌全文,重點字句:垂柳闌干盡日風。

  3.分析上下闋的主要內容及關系。

  4.分析“游人去”與“燕歸來”兩句在全詞中的關系,進一步把握此詞的特點.

  5.課堂討論:很多文人面對晚春都不由得產生憂傷之情,此詞也是如此嗎?你的理由是什么?

  五、鞏固練習

  1.歐陽修,字 ,號 ,又號 ,宋朝文學家、史學家。

  2.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濛濛( ) 笙歌( ) 狼jí( ) 簾lóng( )

  3. 回答問題。

  (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的意思。

  A.狼籍殘紅 狼籍

  B.飛絮濛濛 濛濛

  C. 垂柳闌干盡日風 闌干

  (2)全詞以“ ”句統領全篇,贊美了西湖兩種不同狀態的美,即 和 。從結構上說,上片寫_________,通過 、 、 等意象,描摹出西湖的暮春圖景;下片寫人事,詞作表達了作者 的情感。

  六、聯系拓展

  見《同步課課練》。

采桑子賞析 篇6

  教學目標 :

  1、體會詞的意境,品味詞的豪放風格。

  2、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現手法。

  教學重點:

  1、濃郁的詩情畫意。

  2、反復誦讀,在吟誦中體味詞的意境。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課文。

  檢查《沁園春·長沙》的背誦。

  學習毛主席的另一首詞——《采桑子·重陽》。

  二、寫作背景

  教師結合課文后注釋,補充: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閩西龍巖召開了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會上毛澤東被朱德、陳毅等批評搞“家長制”,未被選為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隨即離開部隊,到上杭指導地方工作,差點死于瘧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澤東才在上海中央(當時由周恩來主持)“九月來信”的支持下恢復職務。這首詩反映了當時的心情。

  本詞是一曲戰地秋景的頌歌。歷代的詩人、作家,一接觸“秋”字,總是要發一通悲秋的感嘆;在他們筆下,“悲”和“秋”永遠難于分開。主席的詩詞一反悲秋的傳統情調,把秋寫得無比可愛,讀了以后給人以很大的鼓舞。這首詞寫的是重陽節戰地風光,詩篇的字里行間洋溢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表達了詩人與紅軍戰士們在艱苦的戰斗生活中從容不迫、歡快愉悅的心情。

  三、誦讀,理解文意

  1.請一學生朗讀、評價。

  2.集體朗讀。

  3.補充注釋:

  【采桑子】44個字。雙調。前闋,后闋各4句。平字押韻,陽、陽、香、光、光、霜。一韻到底。重陽和春光的重復,韻律勻整和諧,但這不是規則,而是作者的技巧。

  【重陽】9月9日的節日。因為在我國古代,六為陰數,九是陽數,農歷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是“老人節”。

  重陽節習俗: 1.登高:九月重陽,天高云淡,金風送爽,正是登高遠眺的好季節,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陽節的重要習俗。登高的目的——登高望遠,思念家鄉和親人;希望自己生活順利,步步高升;鍛煉身體。

  2.吃重陽糕: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災之意。

  3.重陽節還有插茱萸辟邪的習俗。 4賞菊:喝菊花酒。

  “登高”是全家到郊外爬小山。作為菊花節,要喝菊花酒。哪一個都有驅邪的意思。

  【黃花】菊花。重陽節時少不了菊花,所以在李白的詩中有“九日龍山仗,黃花笑逐臣”(見子《九日龍山飲詩》)。李白的詩可能是漂在杯中的菊花瓣兒,但毛澤東的一定是盛開的菊花,秋天花香濃郁。盧照鄰的詩里有“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裙。”詠桂花的香味在衣服周圍絳繞的情景。

  四、閱讀鑒賞:

  毛澤東的這首詞脫盡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掃衰頹蕭瑟之氣,它寫了深秋的戰地風光,寫的那么鮮明爽朗;它表現了對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現得那么豪邁樂觀。天空海闊,氣度恢弘。它以壯闊絢麗的詩境、昂揚振奮的豪情,喚起人們為理想而奮斗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而使人受到無限鼓舞。

  1、分析上片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宛如一山飛峙,起勢突兀。前句泛論人生天道,后句帶出重陽入題!疤祀y老”三字是綱,籠罩全篇,后句只是進一步申說。首先,“人生易老”只是與“天難老”對比著說,一有盡,一無窮;一短促,一長久;一變化快,一變化慢。既對立又統一。其次,“天難老”是說宇宙間一切事物在不斷的發展變化,生生不已,光景常新。再次,“人生易老”不是慨嘆人命朝露,絲毫不含有消極感傷的意味。而恰恰相反,著重說的是“天難老”,是說正由于“人生易老”,所以必須把有限的生命獻給無限壯麗的革命事業,讓小我化入大我,以有涯積為無涯,盡可能多發些光和熱,生命才更充實更寶貴。它揭示人生真諦和永恒真理,閃耀著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光輝,具有極強的審美啟示力。

  “歲歲重陽”承首句而來,既是“天難老”的進一步引申,又言及時令,點題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敖裼种仃枴笔恰皻q歲重陽”的遞進反復,年年都有重陽節,看似不變,其實也在變,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節,此地別有一番風光。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睔q歲年年,都有重陽,重陽是過不完的。古人每逢重陽,也往往作詩填詞,大約不外花酒空愁,一片蕭瑟,滿懷岑寂。只有毛澤東此詞,意趣橫生,戛然獨造。假如說“今又重陽,”猶略似“日月依辰至”;而“戰地黃花分外香”,那就橫掃千古了。

  詞作者是懷著欣悅之情來品味重陽佳景的。黃花裝點了戰地的重陽,,重陽的戰地因此更顯得美麗!胺滞庀恪比謱懗鲑p菊人此時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勝利可喜,黃花也顯得異常美麗;黃花異常美麗,連她的芳香也遠勝于往常。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詩情、畫意、野趣、哲理于一爐,形成生機盎然的詩境,既歌頌了土地革命戰爭,又顯示了作者詩人兼戰士的豪邁曠放的情懷。

  2、分析下片

  下片承“歲歲重陽”“今又重陽”的意脈,寫憑高遠眺,將詩的意、境向更深更闊處開拓。歲歲有重陽,秋去又秋來,“一年一度秋風勁”,這個“勁”字,力度極強,寫出秋風摧枯拉朽、驅陳除腐的凌厲威猛之勢,此情豪邁異于桃紅柳綠、鶯語燕歌、溫柔旖旎的春日風光。但勁烈的西風、肅殺的秋氣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傷,而是振奮。詩人的感情、戰士的氣質決定了他的審美選擇:“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為什么“勝似春光”?這里可以使人想起劉禹錫的《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币驗榇猴L比秋風更強勁,秋景比春景更壯闊。黃庭堅《登快閣》:“木落千山天遠大”,秋天葉落以后山明天遠大,就感“寥廓江天萬里霜”,寫出秋天開闊的景象。“寥廓江天萬里霜”七個字活畫出了一幅宏闊的江天萬里的秋景,表現了詩人樂觀、開闊的革命情懷。

  五、強調鑒賞本詞要點:

  1、恢弘開闊的藝術境界。

  這首詞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恢弘開闊的藝術境界。詞人從大處著眼,從人生感悟落筆,擺脫了個人的榮辱得失,站在歷史的、宇宙的、人類的高度抒發一個革命者的壯志豪情。

  “寥廓江天萬里霜”,一個“霜”字包含了豐富多彩的畫景,它既指“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霜葉,也指“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的霜天。這樣的秋景比起“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樹生花,群鶯亂飛”來,實在是別有風致。這秋高氣爽、江凈波平、既鮮明又絢麗的寥廓景象,難道不“勝似春光”么?

  2、重疊的句法。

  《采桑子》上下片的二三兩句,詞家常用疊句,如辛棄疾詞:“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又如呂本中詞:“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用疊句的,則與第二句斷讀;不用疊句的,則通讀下來。這里的“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和“不似春光。勝似春光”,都似疊非疊,有反復又有遞進,既斷讀卻又連轉,語勢流宕,音節瀏亮,風調韻致都極雋美,句法則為創格。于此等處,似不著力,卻見出含英咀華的功夫。

  六、拓展延伸:

  1、古有重陽登高望遠、賞菊吟秋的風習。在歷代詩文中,重陽節與菊花結下了不解之緣。試舉例賞析。

  A、[唐]杜甫《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懷。

  簡析:這首詩是大歷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時所作。蕭瑟的秋天,在詩人的筆下被寫得有聲有色,而引發出來的感慨更是動人心弦。這不僅由于寫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詩人對人生之秋所描繪的強烈的感情色彩。頷聯狀景逼真,是后人傳誦的名句。頸聯兩句,十四個字包含了多層含意,備述了人生的苦況,更令人寄予強烈的同情。

  B、[唐]孟浩然《過故人莊》賞菊:喝菊花酒。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登高”是全家到郊外爬小山。作為菊花節,要喝菊花酒。哪一個都有驅邪的意思。

  C、重陽節還有插茱萸辟邪的習俗。茱萸,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種常綠小喬木,是一種重要植物,氣味辛烈,可以防止惡濁氣味。人常插茱萸辟邪,祝福全家平安。[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簡析:詩中很樸實地抒寫了對兄弟們的懷念。全詩主客相契,情景交融,“每逢佳節倍思親”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寫出了人們共通的感情。

  2、鑒賞古人于軍中寫重陽。

  如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边@是什么情調?厭戰思家。

  岑參本來是以反映邊塞生活而著稱的詩人,而在戰地重陽,想到的只是長安故園,只是故園的菊花,還未能免俗,了無新意。讀過“戰地黃花分外香”這類詩句,感染到詩中所洋溢的那種高度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再回過頭來,檢閱古人的重陽詩詞,無論陶潛的“露凄喧風息,氣徹天象明”(《九日閑居》)、“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己酉歲九月九日》);無論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無論李白的“攜壺酌流霞,摩菊泛寒榮”(《九日》)、“九日龍山飲,黃花無數新”(《九日》)、“坐開桑落酒,來把菊花枝”(《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無論杜牧的“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九日登高》);無論蘇軾的“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邊愁”(《南鄉子》);無論黃庭堅的“花向老人頭上笑,羞羞,白發簪花不解愁”(《南鄉子》)┅┅豈不是無一例外,完全可以“一覽眾山小”了嗎?

  七、布置作業  

  1、課外閱讀讀本《蝶戀花·答李淑一》,比較《詞二首》與之風格上的不同。

  2、作業 :課外搜集毛澤東詩詞名句。

  附:毛主席詩詞名句選 

  1.敵軍圍困萬千重, 我自巋然不動!段鹘•井岡山》

  2.灑向人間都是怨, 一枕黃梁再現!肚迤綐•蔣桂戰爭》 

  3.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 雨后復斜陽, 關山陣陣蒼!镀兴_蠻•大柏地 》 

  4.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清平樂• 會昌》 

  5.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稇浨囟•婁山關》 

  6.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念奴嬌• 昆侖》 

  7.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清平樂•六盤山》 

  8.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 

  9.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镀呗•和柳亞子先生 》 

  10.一唱雄雞天下白。《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 

  11.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端{歌頭•游泳 》 

  12.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揚直上重霄九!兜麘倩•答李淑一》 

  13.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镀呗啥•送瘟神》 

  14.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镀呗•到韶山》 

  15.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七律•登廬山》 

  16.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 》 

  17.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18.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卜算子•詠梅》 

  19.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稘M江紅•和郭沫若同志 》 

  20.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端{歌頭•重上井岡山》 

  21.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22.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念奴嬌•鳥兒問答》 

  23.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肚邎@春•雪》 

  24.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沁園春•雪》 

  25.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肚邎@春•長沙》 

采桑子賞析 篇7

  一、導入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弊詰饑斡瘛毒呸q》以來,悲秋就成為中國古典詩賦的傳統主題。歷代的詩人、作家、一接觸“秋”字,總是要發一通悲秋的感嘆;在他們筆下,“悲”和“秋”永遠難于分開。而前人以九九重陽為題材的詩章詞作,則更借凄清、蕭殺、衰颯的秋色狀景托怨情、興別恨,少有不著一“悲”字者。諸如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杜牧的“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蘇軾的“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悲”等等,或敘寫羈旅他鄉的孤寂清冷,或敘寫羈旅他鄉的孤寂清冷,或寄寓傷時憂國的凄愴痛楚,或傾吐落拓失意的抑郁苦悶,或抒發獲罪被貶的萬端感慨,皆“婉轉附物,招悵切清”。 我們今天來看一看毛澤東的這首詞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二、說重陽 1.重陽節 :因為在我國古代,六為陰數,九是陽數,農歷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是“老人節”。      2.重陽節習俗:      ①登高:九月重陽,天高云淡,金風送爽,正是登高遠眺的好季節,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陽節的重要習俗。登高的目的——登高望遠,思念家鄉和親人;希望自己生活順利,步步高升;鍛煉身體。        [唐]杜甫《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懷。        【簡析】:        這首詩是大歷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時所作。蕭瑟的秋天,在詩人的筆下被寫得有聲有色,而引發出來的感慨更是動人心弦。這不僅由于寫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詩人對人生之秋所描繪的強烈的感情色彩。頷聯狀景逼真,是后人傳誦的名句。頸聯兩句,十四個字包含了多層含意,備述了人生的苦況,更令人寄予強烈的同情。        ②吃重陽糕: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災之意。        ③重陽節還有插茱萸辟邪的習俗。茱萸,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種常綠小喬木,是一種重要植物,氣味辛烈,可以防止惡濁氣味。人常插茱萸辟邪,祝福全家平安。        [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簡析】:        詩中很樸實地抒寫了對兄弟們的懷念。全詩主客相契,情景交融,“每逢佳節倍思親”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寫出了人們共通的感情。        ④賞菊:喝菊花酒。        [唐]孟浩然《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三、寫作背景介紹 請一學生讀注釋⑥。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閩西龍巖召開了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會上毛澤東被朱德、陳毅等批評搞“家長制”,未被選為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隨即離開部隊,到上杭指導地方工作,差點死于瘧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澤東才在上海中央(當時由周恩來主持)“九月來信”的支持下恢復職務。這首詩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四、誦讀,理解文意      1.請一學生朗讀。評價。        2.集體朗讀。朗讀詩歌 3.讓學生體會這首詩與剛才我們所談到的詩有什么不同的感覺? 毛澤東的這首詞卻脫盡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掃衰頹蕭瑟之氣,把秋寫得無比可愛,以壯闊絢麗的詩境、昂揚振奮的豪情,喚起人們為理想而奮斗的英雄氣慨和高尚情操,獨步詩壇。讀了以后給人以很大的鼓舞。 五、分析鑒賞詩文 這首詞描寫重陽節的戰地風光,里面有許多寫景的成分。但是正像毛主席的其他詩詞一樣,寫景只是手段,主要目的則在于透過寫景來抒寫心情。從全詞來看,它是表現戰爭勝利后的喜悅和對革命前途的樂觀的。 上闋詞以極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難老”開篇,起勢突兀,氣勢恢宏。這句是從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魏宮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钡摹疤烊粲星樘煲嗬稀鞭D化而來的。 “天若有情天亦老”意思是人因有情人易老,天因無情天難老。人生本來就短暫,再加了世事蹉跎,難免生出無窮感慨。 為什么作者人產生“人生易老”的感覺呢?請大家聯系時代背景作個說明。  在1929年領導革命,即在龍巖召開的紅四軍第七次黨代表大會上,他的意見不被多數同志所接受,他未能當選為前委委員,離開了紅四軍的領導崗位,因而感到要把紅四軍領導到正確的革命路線上來,是非常緊迫的任務,要說服同志接受自己的正確意見,進行思想改造,才能開展革命。因而產生“人生易老”的感覺。 “人生易老”是將人格宇宙化,它不但是慨嘆韶光易逝,人生短促,恰恰相反,而是說正由于人生易老,唯其易逝、短促,所以我們更當努力進取,建功立業,把美好的青春獻給壯麗的革命事業,莫讓年貨付流水。讓“小我”為“大我”多發些光和熱,這樣才會感到充實和寶貴,也才會理解“小我”是易老的,但同時又是不朽的。 “天難老”卻是將宇宙人格化。寒來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宇宙間一切事物在不斷地發展變化,生生不已光景常新!疤臁笔怯钪骈g一切事物的總稱,“難老”就是指發展變化、過程無窮無盡,但“難老”并非“不老 ”,因為“新陳代謝是宇宙間普遍的永遠不可抗拒的規律”〔毛澤東『矛盾論』〕。 “人生易老”只是與“天難老”對比著說,一有盡,一無窮;一短促,一長久;一變化快,一變化慢。異中有同,同中有異,既對立又統一。這并非“天行鍵,君子以自強不息”這一古老格言的簡單趨附,而是立足于對宇宙、人生的清理并茂的認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真諦和永恒真理,閃耀著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光輝,具有極強的審美啟示力。“歲歲重陽”承首句而來,既是“天難老”的進一步引申,又言及時令,點題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敖裼种仃枴笔恰皻q歲重陽”的遞進反復,年年都有重陽節,看似不變,其實也在變,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節,此地別有一番風光。 總之,這句話的意義是豐富的,情緒是昂揚的,它提示了永恒的真理,體現了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作者把這一句話在全詞的開頭,給以突出的地位,使詞一起就非常得勢。這句話絲毫不含有消極、傷感的意味。  “歲歲重陽”以下進一步申說“難老”。歲歲年年都有重陽節,是過不完的,自然界不會因為人事變化而改變它的運行規律,年年的重陽節都會如期而至。每年的重陽節也各不相同,即如今年的重陽節,重陽是賞菊花的日子,看到上杭野外的菊花盛開,想到這里剛剛是充滿硝煙的戰場,詩人不禁感慨今年的重陽節不同于去年,又別有一段風光?梢姟疤臁笔恰半y老”的。 古有重陽登高望遠、賞菊吟秋的風習。在歷代詩文中,重陽節與菊花結下了不解之緣。而身逢亂世的詩人,往往借寫菊花表達厭戰、反戰之情,即菊花是作為戰爭的對立面出現的。但毛澤東筆下的“黃花”卻是和人民革命戰爭的勝利聯系在一起的。這“黃花”既非供隱士高人“吟逸韻”的東籬秋叢,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懷”的庭院盆景,而是經過硝煙炮火的洗禮,依然在秋風寒霜中綻黃吐芳的滿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質樸卻生機蓬勃,具有現實與象征的雙重性,帶有賦而比的特點。詞作者是懷著欣悅之情來品味重陽佳景的。黃花裝點了戰地的重陽,重陽的戰地因此更顯得美麗。  “戰地黃花分外香”。戰地是經過艱苦的軍事斗爭取得的,凡是經過斗爭得來的東西,總使人感到更加可愛可貴,對它也更加珍惜。野菊本是平常的花,可是它卻能在炮火連天中頑強地挺立著、開放著,綻黃吐香,把戰地的重陽點綴得異樣美麗?匆娏怂,就叫人對當前所取得的勝利感到加倍的喜悅。開在戰地上的黃花是同勝利聯系在一起的,勝利可喜,黃花因之也覺得可喜;黃花可喜,連它的香氣也似乎遠勝平時了!胺滞庀恪睂懗鲑p菊人此時此地的感受。只有三個字,可是卻把以上這些意思曲折地傳出。詩人雖然已經離開了紅四軍的領導崗位,但是紅四軍的勝利仍然極大地鼓舞了他。感受到了“分外香”的“黃花”。 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詩情、畫意、野趣、哲理于一爐,形成生機盎然的詩境,既歌頌了土地革命戰爭,又顯示了作者詩人兼戰士的豪邁曠放的情懷。盡管“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是和戰斗、戰場、解放全人類的崇高事業聯系在一起的,他們并不嘆老懷悲,蹉跎歲月,虛擲光陰,而是以“只爭朝夕”的精神為革命而戰,一息尚存,奮斗不止 下片起句“一年一度秋風勁”。緊承上段“歲歲重陽”“今又重陽”的意脈,寫憑高遠眺,將詩的意、境向更深更闊處開拓。歲歲有重陽,歲歲有秋風,秋去又秋來,今年又到重陽,秋風也依然勁厲!耙荒暌欢惹镲L勁”,“秋風勁”除了寫景之外,還有象征意味,大約是指革命形勢的不斷發展和革命力量的不斷壯大而言,這個“勁”字,力度極強,寫出秋風摧枯拉朽、驅陳除腐的凌厲威猛之勢,筆力雄悍,極有剛健勁道之美。一個“勁”字就把這些象征意義暗示出來了, 此情豪邁異于東風駘蕩、桃紅柳綠、鶯語燕歌、溫柔旖旎的春日風光。但勁烈的西風、肅殺的秋氣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傷,而是振奮。詩人的感情、戰士的氣質決定了他的審美選擇:“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重陽佳節,叢菊盛開,戰地風光,十分鮮麗,因而使人有“不似春光”而又“勝似春光”的感覺。這是與上文關聯處。江天寥廓,萬里秋霜,壯闊而又清美,也使人有“不似春光”而又“勝似春光”的感覺。這也是與上文的關聯處!包S花”是近景,細小的景;“江天”是遠景,是闊大的景。不管是遠是近,是大是小,都能體現出“勝似春光”的特點,所以,它們是統一的。這樣一寫,也就無處不佳的秋色突出地表現出來了。 江天”句也是寓意。戰爭勝利之后,革命前途更覺光明,對革命必勝的信心也更堅定了。“寥廓江天萬里霜”,正是前程遠大、如花似錦的具體描寫,形象是多么美!郭老解釋“霜”字,以為“這并不是普通的霜雪之霜,而是秋色的代詞,是‘霜葉紅于二月花’的霜。但‘霜葉’不限于‘紅’,還有黃葉。秋色也不限于霜葉,還有各種果實以及天高氣爽的寥廓景象!边@是很精到的。霜是白的,但古典文學作品中卻有丹霜、紫霜等字面,這就說明了古人用霜字有時不是指霜的本身,而是指經霜變紅、紫等顏色的草樹之類。所以“萬里霜”不是白茫茫的一片,而是五彩斑斕,各種色調都有!叭f里霜”就是“萬里秋”,作者選用了霜字,不僅由于壓韻的關系,也是由于霜字既響亮,又含義豐富。 天朗氣清,江澄水碧;滿山彩霞,遍野云錦,一望無際,鋪向天邊,這瑰麗的景色難道不“勝似春光”么? 這首詞的詩情畫意最為濃郁,特別是上下闋的結句,寫得尤其出色。“戰地”句表現了偉大革命家的高度樂觀主義精神,“江天”句則不僅表現了作者海闊天空的氣度,也表現了他含英咀華的修養。整首詞寫得鮮明爽朗、氣度恢弘,有著鼓舞人心的巨大力量?傊,毛澤東的這首詞卻脫盡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掃衰頹蕭瑟之氣,以壯闊絢麗的詩境、昂揚振奮的豪情,喚起人們為理想而奮斗的英雄氣慨和高尚情操,獨步詩壇。 附:              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1949.04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勝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注釋】 鐘山:莽莽南京中山門外紫金山,這里代表南京。風雨:指革命的暴風驟雨。蒼黃:同倉皇。唐代杜甫《新婚別》“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北玖x是慌忙、匆忙之意,這里是突然的意思。 雄師:強有力的軍隊,指英勇的人民解放軍。大江:長江。 踞:蹲的意思。盤:盤繞。虎踞龍盤:形容地形雄壯險要,特指南京。三國時諸葛亮曾與孫權論金陵形勢時,說,“鐘阜龍蟠,石城虎踞!度龂尽贰边@里是說,以虎踞盤的雄壯險要形勢著稱的南京回到人民手中之后,現在比過去更加雄偉壯麗。 天翻地覆:這里是形容形勢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的意思?叮憾翘撛~,連接慨和慷,就是慷慨。曹操《短歌行》,“慨當以慷,憂思難忘。”這里是意氣激昂的意思,指人民為之歡欣鼓舞。 宜:應該。剩勇:等于說余勇,富余的勇氣。《左傳·成公二年》說,春秋時齊晉之戰,齊國大夫高固捉住了晉國的士兵,然后乘上晉國的兵車,拔下一棵桑樹,系在車后,回到自己的營壘向軍士們炫耀、示威說:“誰需要勇氣的,來買我富余的勇氣吧!”余勇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窮寇:窮途末路的敵人。源出于《孫子兵法·軍爭篇》有“圍師必闕(網開一面之意),窮寇勿迫”。舊社會流行的“窮寇莫追”含有中途歇手,適可而止,不打到底,甚至憐憫敵人,不打落水狗的意思。 沽:買。沽名:就是有意做作來賺取好的名聲,有意要人贊揚。霸王:指西楚霸王項羽。鴻門宴上,他聽了項伯的話,“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沒有殺劉邦。后來劉邦項羽血戰連年,終于約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 。雙方士兵為和平連呼萬歲。項羽守約退兵,劉邦卻立即背信棄義地圍攻項羽于垓下,他的部下更把楚霸王分尸為五。事跡見《史記·項羽本紀》。 天若有情天亦老:傳說三國時魏主曹   想求長生不老之方,聽說漢武帝建柏梁臺,上立銅人,手捧承露盤,接三更北斗所降之水,名叫天漿,用美玉為屑,調和服用,可以返老還童。曹操   就派人到長安去拆銅人,移往洛陽,拆時只見銅人潸然淚下。唐代李賀根據這個故事寫出了《金銅仙人辭漢歌》其中有“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之句。本來是說天如果有感情,見著因辭別漢宮而哭泣的銅人,也要為之悲傷衰老。這里意思是說,蔣介石統治了二十二年,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天要是有感情的話,也不能忍受這樣的痛苦,而要感到衰老。全國人民盼望人民解放軍從速進攻,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 人間:人世間,也即人類社會。道:為中國古代哲學家的通用語,它的意義是道路或道理,可作法則或規律解說。正道:也就是正常的規律。人間正道:人類社會發展的正常規律。滄桑:滄海桑田的略語。葛洪《神仙傳·麻姑》里,麻姑對王方平說,“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意思是說,東漢時,有個道士叫王方平,專會裝神弄鬼。有一回他召來了一個十八九歲的女人,說是神仙麻姑。大家覺得很奇怪,問這個女人:“你多大年紀了?”女人裝模作樣地說:“我記不清了。只記得我曾經看到大海三次變成了桑田。方才我經過蓬萊仙島,看見海水又淺了,差不多比從前淺了一半。”王方平馬上在旁邊把話接過去,說:“是呀,神仙早就預言,海底不久又要塵土飛揚了。”因此后來用“滄海桑田”或“滄!北扔魇朗掳l生巨大的變化。 人間正道是滄桑:意思是說,人類社會的正常規律是不斷地變化,因此我們要遵循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把革命進行到底! 【題解】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國民黨拒絕在和平協定上簽字。當夜,解放軍在東起江蘇江陰,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長江上,分三路強行渡江。二十三日晚,東路 陳毅的第三野戰軍占領南京。

采桑子賞析 篇8

  教學目標 :

  1、體會詞的意境,品味詞的豪放風格。

  2、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現手法。

  教學重點:

  1、濃郁的詩情畫意。

  2、反復誦讀,在吟誦中體味詞的意境。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課文。

  檢查《沁園春·長沙》的背誦。

  學習毛主席的另一首詞——《采桑子·重陽》。

  二、寫作背景

  教師結合課文后注釋,補充: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閩西龍巖召開了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會上毛澤東被朱德、陳毅等批評搞“家長制”,未被選為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隨即離開部隊,到上杭指導地方工作,差點死于瘧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澤東才在上海中央(當時由周恩來主持)“九月來信”的支持下恢復職務。這首詩反映了當時的心情。

  本詞是一曲戰地秋景的頌歌。歷代的詩人、作家,一接觸“秋”字,總是要發一通悲秋的感嘆;在他們筆下,“悲”和“秋”永遠難于分開。主席的詩詞一反悲秋的傳統情調,把秋寫得無比可愛,讀了以后給人以很大的鼓舞。這首詞寫的是重陽節戰地風光,詩篇的字里行間洋溢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表達了詩人與紅軍戰士們在艱苦的戰斗生活中從容不迫、歡快愉悅的心情。

  三、誦讀,理解文意

  1.請一學生朗讀、評價。

  2.集體朗讀。

  3.補充注釋:

  【采桑子】44個字。雙調。前闋,后闋各4句。平字押韻,陽、陽、香、光、光、霜。一韻到底。重陽和春光的重復,韻律勻整和諧,但這不是規則,而是作者的技巧。

  【重陽】9月9日的節日。因為在我國古代,六為陰數,九是陽數,農歷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是“老人節”。

  重陽節習俗: 1.登高:九月重陽,天高云淡,金風送爽,正是登高遠眺的好季節,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陽節的重要習俗。登高的目的——登高望遠,思念家鄉和親人;希望自己生活順利,步步高升;鍛煉身體。

  2.吃重陽糕: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災之意。

  3.重陽節還有插茱萸辟邪的習俗。 4賞菊:喝菊花酒。

  “登高”是全家到郊外爬小山。作為菊花節,要喝菊花酒。哪一個都有驅邪的意思。

  【黃花】菊花。重陽節時少不了菊花,所以在李白的詩中有“九日龍山仗,黃花笑逐臣”(見子《九日龍山飲詩》)。李白的詩可能是漂在杯中的菊花瓣兒,但毛澤東的一定是盛開的菊花,秋天花香濃郁。盧照鄰的詩里有“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裙。”詠桂花的香味在衣服周圍絳繞的情景。

  四、閱讀鑒賞:

  毛澤東的這首詞脫盡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掃衰頹蕭瑟之氣,它寫了深秋的戰地風光,寫的那么鮮明爽朗;它表現了對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現得那么豪邁樂觀。天空海闊,氣度恢弘。它以壯闊絢麗的詩境、昂揚振奮的豪情,喚起人們為理想而奮斗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而使人受到無限鼓舞。

  1、分析上片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蓖鹑缫簧斤w峙,起勢突兀。前句泛論人生天道,后句帶出重陽入題!疤祀y老”三字是綱,籠罩全篇,后句只是進一步申說。首先,“人生易老”只是與“天難老”對比著說,一有盡,一無窮;一短促,一長久;一變化快,一變化慢。既對立又統一。其次,“天難老”是說宇宙間一切事物在不斷的發展變化,生生不已,光景常新。再次,“人生易老”不是慨嘆人命朝露,絲毫不含有消極感傷的意味。而恰恰相反,著重說的是“天難老”,是說正由于“人生易老”,所以必須把有限的生命獻給無限壯麗的革命事業,讓小我化入大我,以有涯積為無涯,盡可能多發些光和熱,生命才更充實更寶貴。它揭示人生真諦和永恒真理,閃耀著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光輝,具有極強的審美啟示力。

  “歲歲重陽”承首句而來,既是“天難老”的進一步引申,又言及時令,點題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敖裼种仃枴笔恰皻q歲重陽”的遞進反復,年年都有重陽節,看似不變,其實也在變,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節,此地別有一番風光。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睔q歲年年,都有重陽,重陽是過不完的。古人每逢重陽,也往往作詩填詞,大約不外花酒空愁,一片蕭瑟,滿懷岑寂。只有毛澤東此詞,意趣橫生,戛然獨造。假如說“今又重陽,”猶略似“日月依辰至”;而“戰地黃花分外香”,那就橫掃千古了。

  詞作者是懷著欣悅之情來品味重陽佳景的。黃花裝點了戰地的重陽,,重陽的戰地因此更顯得美麗。“分外香”三字寫出賞菊人此時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勝利可喜,黃花也顯得異常美麗;黃花異常美麗,連她的芳香也遠勝于往常。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詩情、畫意、野趣、哲理于一爐,形成生機盎然的詩境,既歌頌了土地革命戰爭,又顯示了作者詩人兼戰士的豪邁曠放的情懷。

  2、分析下片

  下片承“歲歲重陽”“今又重陽”的意脈,寫憑高遠眺,將詩的意、境向更深更闊處開拓。歲歲有重陽,秋去又秋來,“一年一度秋風勁”,這個“勁”字,力度極強,寫出秋風摧枯拉朽、驅陳除腐的凌厲威猛之勢,此情豪邁異于桃紅柳綠、鶯語燕歌、溫柔旖旎的春日風光。但勁烈的西風、肅殺的秋氣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傷,而是振奮。詩人的感情、戰士的氣質決定了他的審美選擇:“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為什么“勝似春光”?這里可以使人想起劉禹錫的《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币驗榇猴L比秋風更強勁,秋景比春景更壯闊。黃庭堅《登快閣》:“木落千山天遠大”,秋天葉落以后山明天遠大,就感“寥廓江天萬里霜”,寫出秋天開闊的景象!傲壤烊f里霜”七個字活畫出了一幅宏闊的江天萬里的秋景,表現了詩人樂觀、開闊的革命情懷。

  五、強調鑒賞本詞要點:

  1、恢弘開闊的藝術境界。

  這首詞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恢弘開闊的藝術境界。詞人從大處著眼,從人生感悟落筆,擺脫了個人的榮辱得失,站在歷史的、宇宙的、人類的高度抒發一個革命者的壯志豪情。

  “寥廓江天萬里霜”,一個“霜”字包含了豐富多彩的畫景,它既指“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霜葉,也指“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的霜天。這樣的秋景比起“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樹生花,群鶯亂飛”來,實在是別有風致。這秋高氣爽、江凈波平、既鮮明又絢麗的寥廓景象,難道不“勝似春光”么?

  2、重疊的句法。

  《采桑子》上下片的二三兩句,詞家常用疊句,如辛棄疾詞:“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庇秩鐓伪局性~:“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用疊句的,則與第二句斷讀;不用疊句的,則通讀下來。這里的“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和“不似春光。勝似春光”,都似疊非疊,有反復又有遞進,既斷讀卻又連轉,語勢流宕,音節瀏亮,風調韻致都極雋美,句法則為創格。于此等處,似不著力,卻見出含英咀華的功夫。

  六、拓展延伸:

  1、古有重陽登高望遠、賞菊吟秋的風習。在歷代詩文中,重陽節與菊花結下了不解之緣。試舉例賞析。

  A、[唐]杜甫《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懷。

  簡析:這首詩是大歷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時所作。蕭瑟的秋天,在詩人的筆下被寫得有聲有色,而引發出來的感慨更是動人心弦。這不僅由于寫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詩人對人生之秋所描繪的強烈的感情色彩。頷聯狀景逼真,是后人傳誦的名句。頸聯兩句,十四個字包含了多層含意,備述了人生的苦況,更令人寄予強烈的同情。

  B、[唐]孟浩然《過故人莊》賞菊:喝菊花酒。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登高”是全家到郊外爬小山。作為菊花節,要喝菊花酒。哪一個都有驅邪的意思。

  C、重陽節還有插茱萸辟邪的習俗。茱萸,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種常綠小喬木,是一種重要植物,氣味辛烈,可以防止惡濁氣味。人常插茱萸辟邪,祝福全家平安。[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簡析:詩中很樸實地抒寫了對兄弟們的懷念。全詩主客相契,情景交融,“每逢佳節倍思親”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寫出了人們共通的感情。

  2、鑒賞古人于軍中寫重陽。

  如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边@是什么情調?厭戰思家。

  岑參本來是以反映邊塞生活而著稱的詩人,而在戰地重陽,想到的只是長安故園,只是故園的菊花,還未能免俗,了無新意。讀過“戰地黃花分外香”這類詩句,感染到詩中所洋溢的那種高度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再回過頭來,檢閱古人的重陽詩詞,無論陶潛的“露凄喧風息,氣徹天象明”(《九日閑居》)、“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己酉歲九月九日》);無論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無論李白的“攜壺酌流霞,摩菊泛寒榮”(《九日》)、“九日龍山飲,黃花無數新”(《九日》)、“坐開桑落酒,來把菊花枝”(《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無論杜牧的“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九日登高》);無論蘇軾的“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邊愁”(《南鄉子》);無論黃庭堅的“花向老人頭上笑,羞羞,白發簪花不解愁”(《南鄉子》)┅┅豈不是無一例外,完全可以“一覽眾山小”了嗎?

  七、布置作業  

  1、課外閱讀讀本《蝶戀花·答李淑一》,比較《詞二首》與之風格上的不同。

  2、作業 :課外搜集毛澤東詩詞名句。

  附:毛主席詩詞名句選 

  1.敵軍圍困萬千重, 我自巋然不動。《西江月•井岡山》

  2.灑向人間都是怨, 一枕黃梁再現!肚迤綐•蔣桂戰爭》 

  3.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 雨后復斜陽, 關山陣陣蒼!镀兴_蠻•大柏地 》 

  4.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肚迤綐• 會昌》 

  5.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憶秦娥•婁山關》 

  6.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念奴嬌• 昆侖》 

  7.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肚迤綐•六盤山》 

  8.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镀呗•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 

  9.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镀呗•和柳亞子先生 》 

  10.一唱雄雞天下白!朵较•和柳亞子先生》 

  11.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端{歌頭•游泳 》 

  12.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揚直上重霄九!兜麘倩•答李淑一》 

  13.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镀呗啥•送瘟神》 

  14.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镀呗•到韶山》 

  15.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镀呗•登廬山》 

  16.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镀呓^•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 》 

  17.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18.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恫匪阕•詠梅》 

  19.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稘M江紅•和郭沫若同志 》 

  20.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21.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22.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念奴嬌•鳥兒問答》 

  23.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肚邎@春•雪》 

  24.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沁園春•雪》 

  25.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肚邎@春•長沙》 

采桑子賞析 篇9

  一、背景:

  1929年6月22日在閩(福建)西龍巖召開了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會上毛澤東因被朱德、陳毅等批評搞“家長制”,未被選為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隨即離開部隊,到上杭指導地方工作,差點死于瘧疾。直到11月26日,大病初愈的毛澤東才在上海中央(當時由周恩來主持)“九月來信”的支持下恢復職務。這首詩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在閩西征途中,詩人欣逢重陽佳節,觸景生情,借景抒懷,寫了重陽節的戰地風光,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現了戰爭勝利后的喜悅和對革命前途的樂觀態度。文章寫得豪邁,氣度恢弘,使人讀過,備受鼓舞。

  二、解題:

  采桑子:詞牌名。重陽:題目

  重陽:節令名,陰歷九月初九,又叫重九。因9是陽數,故名重陽。是傳統上文人登高賦詩之日。此詞作于1929年重陽節(為當年陽歷的10月11日)。

  三、學生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把握好節奏、音調,讀出語氣、感情。

  賞析

  本詞為雙調。前后兩闋各4句。全詞44個字。韻腳為:陽、陽、香、光、光、霜。一韻到底。重陽和春光的重復,韻律勻整和諧,但這不是規則,而是作者的技巧。

  一)“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1、 這兩句詞的意思是什么?

  這兩句起勢突兀。前句是虛,后句是實;前句泛論人生天道,后句帶出重陽入題。這里化用了李賀的詩句“天若有情天亦老”(見于《金銅仙人辭漢歌》)。

  “天難老”是將宇宙人格化。為什么難老?因為那是無情的。宇宙間一切事物都在不斷的發展變化,生生不已,無窮無盡。如寒來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替,光景常新,周而復始。

  “人生易老”是說韶光易逝,人生短促。但詩人不是慨嘆人生如朝露。恰恰相反,正由于“人生易老”,更當努力進取,建功立業,莫讓年華付流水。所以必須把有限的生命獻給無限壯麗的革命事業,讓小我化入大我,盡可能發光發熱,生命才更充實更寶貴。這里詩人情緒是昂揚的,體現了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

  2、“人生易老天難老”體現了什么哲理?

  “人生易老”與“天難老”構成對比,絲毫不含有消極感傷的意味。一有盡,一無窮;一短促,一長久。既對立又統一,提示了人生的真諦和宇宙永恒的真理,閃耀著唯物主義的思想光輝。這是一句極富哲理的警句。

  二)“戰地黃花分外香!

  為什么“戰地”的“黃花”會“分外香”呢?

  勝利可喜,人逢喜事精神爽,詩人異常興奮。戰地有著烈士的鮮血,戰地的“黃花”(滿山遍野的野菊花)經過硝煙炮火的洗禮,依然在秋風寒霜中挺立開放、綻黃吐芳,它平凡質樸而生機勃勃,具有現實和象征的雙重性。使人看了怎能不感到格外美麗,格外芬芳?怎能不感到加倍喜悅?“分外香”寫出了賞菊人此時此地的感受。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詩情畫意于一爐,形成了生機盎然的詩境,既歌頌了革命戰爭,又顯示了詩人兼戰士的豪邁曠放的情懷。

  古人也有于軍中寫重陽的,如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這是什么情調?厭戰思家。岑參本來是以反映邊塞生活而著稱的詩人,而在戰地重陽,想到的只是長安故園,只是故園的菊花,還未能免俗,了無新意。至于一般的騷人墨客,那就更不用說了。

  再看看古人的重陽詩詞,無論陶潛的“露凄喧風息,氣徹天象明”(《九日閑居》)、“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己酉歲九月九日》);無論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無論李白的“攜壺酌流霞,摩菊泛寒榮”(《九日》)、“九日龍山飲,黃花無數新”(《九日》)、“坐開桑落酒,來把菊花枝”(《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無論杜牧的“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九日登高》);無論蘇軾的“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邊愁”(《南鄉子》);無論黃庭堅的“花向老人頭上笑,羞羞,白發簪花不解愁”(《南鄉子》)┅┅無一例外,都沒有擺脫俗氣。讀過這首詞便可以“一覽眾山小”了。

  三)“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寫的是詩人的真實感受!皠拧弊郑Χ葮O強,寫出秋風摧枯拉朽,驅陳除腐的凌厲威猛之勢,筆力雄悍,極有剛健遒勁之美,不似春光嫵媚。但絕對不是“春華落盡,滿懷蕭瑟”(劉克莊〈〈賀新郎•九日〉〉)。

  四)“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秋色春光,已有所抑揚。為什么“勝似春光”?

  春天里哪能有這天高氣爽、水天相接的寥廓景象和秋色萬里的壯麗景象呢?當然詩人所作出的審美評價,不完全根據春與秋的自然屬性,關鍵還是在詩人的戰斗性格更喜歡勁厲。因而在這種借景抒情之中,自然便有了寓意,有了寄托!扒镲L勁”,使人聯想到革命形勢的不斷發展和革命力量的不斷壯大;“春光”,使人聯想到如花似錦的和平生活。于是,“勝似春光”,便是合乎邏輯的推論了。

  “寥廓江天萬里霜”則預示了革命前途的光明,表現了勝利信心的堅定。這些寓意和寄托,都隱含在寫景言情中的“言外意”,“味外味”。

  五)疊句妙用

  為了表情達意,詞家常用疊句,如辛棄疾詞:“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庇秩鐓伪局性~:“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采桑子》一詞,上下片的二三兩句:“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和“不似春光,勝似春光”,都似疊非疊,有反復又有遞進,語勢跌宕,韻調優美,句法則為創格。似不著力,卻見出深厚功力。

采桑子賞析 篇10

  采桑子 重陽

  教學目標:

  1、體會詞的意境,品味詞的豪放風格。

  2、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現手法。

  教學重點:

  1、濃郁的詩情畫意。

  2、反復誦讀,在吟誦中體味詞的意境。

  教學難點

  濃郁的詩情畫意。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檢查《沁園春•長沙》的背誦,學習毛主席的另一首詞——《采桑子•重陽》。

  二、寫作背景

  教師結合課文后注釋,補充: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閩西龍巖召開了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會上毛澤東被朱德、陳毅等批評搞“家長制”,未被選為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隨即離開部隊,到上杭指導地方工作,差點死于瘧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澤東才在上海中央(當時由周恩來主持)“九月來信”的支持下恢復職務。這首詩反映了當時的心情。 本詞是一曲戰地秋景的頌歌。歷代的詩人、作家,一接觸“秋”字,總是要發一通悲秋的感嘆;在他們筆下,“悲”和“秋”永遠難于分開。主席的詩詞一反悲秋的傳統情調,把秋寫得無比可愛,讀了以后給人以很大的鼓舞。這首詞寫的是重陽節戰地風光,詩篇的字里行間洋溢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表達了詩人與紅軍戰士們在艱苦的戰斗生活中從容不迫、歡快愉悅的心情。

  三、誦讀,理解文意

  1.請一學生朗讀、評價。 2.集體朗讀。

  3.補充注釋:

  采桑子44個字。雙調。前闋,后闋各4句。平字押韻,陽、陽、香、光、光、霜。一韻      

  到底。重陽和春光的重復,韻律勻整和諧,但這不是規則,而是作者的技巧。

  重陽9月9日的節日。因為在我國古代,六為陰數,九是陽數,農歷九月初九,兩陽相

  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是“老人節”。

  重陽節習俗:

  登高:九月重陽,天高云淡,金風送爽,正是登高遠眺的好季節,因

  此,登高便成了重陽節的重要習俗。登高的目的——登高望遠,思念家鄉和親人;希望自己生活順利,步步高升;鍛煉身體。

  吃重陽糕: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災之意。

  重陽節還有插茱萸辟邪的習俗。

  賞菊:喝菊花酒。 “登高”是全家到郊外爬小山。作為菊花節,要喝菊花酒。哪一個都有驅邪的意思。

  黃花   菊花。重陽節時少不了菊花,所以在李白的詩中有“九日龍山仗,黃花笑逐臣”(見子《九日龍山飲詩》)。李白的詩可能是漂在杯中的菊花瓣兒,但毛澤東的一定是盛開的菊花,秋天花香濃郁。盧照鄰的詩里有“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裙!痹伖鸹ǖ南阄对谝路車{繞的情景。

  四、閱讀鑒賞:

  毛澤東的這首詞脫盡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掃衰頹蕭瑟之氣,它寫了深秋的戰地風光,寫的那么鮮明爽朗;它表現了對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現得那么豪邁樂觀。天空海闊,氣度恢弘。它以壯闊絢麗的詩境、昂揚振奮的豪情,喚起人們為理想而奮斗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而使人受到無限鼓舞。

  1、分析上片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宛如一山飛峙,起勢突兀。前句泛論人生天道,后句帶出重陽入題。“天難老”三字是綱,籠罩全篇,后句只是進一步申說。首先,“人生易老”只是與“天難老”對比著說,一有盡,一無窮;一短促,一長久;一變化快,一變化慢。既對立又統一。其次,“天難老”是說宇宙間一切事物在不斷的發展變化,生生不已,光景常新。再次,“人生易老”不是慨嘆人命朝露,絲毫不含有消極感傷的意味。而恰恰相反,著重說的是“天難老”,是說正由于“人生易老”,所以必須把有限的生命獻給無限壯麗的革命事業,讓小我化入大我,以有涯積為無涯,盡可能多發些光和熱,生命才更充實更寶貴。它揭示人生真諦和永恒真理,閃耀著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光輝,具有極強的審美啟示力。

  “歲歲重陽”承首句而來,既是“天難老”的進一步引申,又言及時令,點題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敖裼种仃枴笔恰皻q歲重陽”的遞進反復,年年都有重陽節,看似不變,其實也在變,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節,此地別有一番風光。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睔q歲年年,都有重陽,重陽是過不完的。古人每逢重陽,也往往作詩填詞,大約不外花酒空愁,一片蕭瑟,滿懷岑寂。只有毛澤東此詞,意趣橫生,戛然獨造。假如說“今又重陽,”猶略似“日月依辰至”;而“戰地黃花分外香”,那就橫掃千古了。

  詞作者是懷著欣悅之情來品味重陽佳景的。黃花裝點了戰地的重陽,,重陽的戰地因此更顯得美麗!胺滞庀恪比謱懗鲑p菊人此時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勝利可喜,黃花也顯得異常美麗;黃花異常美麗,連她的芳香也遠勝于往常。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詩情、畫意、野趣、哲理于一爐,形成生機盎然的詩境,既歌頌了土地革命戰爭,又顯示了作者詩人兼戰士的豪邁曠放的情懷。

  2、分析下片

  下片承“歲歲重陽”“今又重陽”的意脈,寫憑高遠眺,將詩的意、境向更深更闊處開拓。歲歲有重陽,秋去又秋來,“一年一度秋風勁”,這個“勁”字,力度極強,寫出秋風摧枯拉朽、驅陳除腐的凌厲威猛之勢,此情豪邁異于桃紅柳綠、鶯語燕歌、溫柔旖旎的春日風光。但勁烈的西風、肅殺的秋氣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傷,而是振奮。詩人的感情、戰士的氣質決定了他的審美選擇:“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為什么“勝似春光”?這里可以使人想起劉禹錫的《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币驗榇猴L比秋風更強勁,秋景比春景更壯闊。黃庭堅《登快閣》:“木落千山天遠大”,秋天葉落以后山明天遠大,就感“寥廓江天萬里霜”,寫出秋天開闊的景象。“寥廓江天萬里霜”七個字活畫出了一幅宏闊的江天萬里的秋景,表現了詩人樂觀、開闊的革命情懷。

  五、小結,強調鑒賞本詞要點:

  1、恢弘開闊的藝術境界。

  這首詞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恢弘開闊的藝術境界。詞人從大處著眼,從人生感悟落筆,擺脫了個人的榮辱得失,站在歷史的、宇宙的、人類的高度抒發一個革命者的壯志豪情。

  “寥廓江天萬里霜”,一個“霜”字包含了豐富多彩的畫景,它既指“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霜葉,也指“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的霜天。這樣的秋景比起“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樹生花,群鶯亂飛”來,實在是別有風致。這秋高氣爽、江凈波平、既鮮明又絢麗的寥廓景象,難道不“勝似春光”么?

  2、重疊的句法。

  《采桑子》上下片的二三兩句,詞家常用疊句,如辛棄疾詞:“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又如呂本中詞:“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用疊句的,則與第二句斷讀;不用疊句的,則通讀下來。這里的“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和“不似春光。勝似春光”,都似疊非疊,有反復又有遞進,既斷讀卻又連轉,語勢流宕,音節瀏亮,風調韻致都極雋美,句法則為創格。于此等處,似不著力,卻見出含英咀華的功夫。

  六、拓展延伸:

  1、古有重陽登高望遠、賞菊吟秋的風習。在歷代詩文中,重陽節與菊花結下了不解之緣。試舉例賞析。

  a、[唐]杜甫《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懷。

  簡析:這首詩是大歷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時所作。蕭瑟的秋天,在詩人的筆下被寫得有聲有色,而引發出來的感慨更是動人心弦。這不僅由于寫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詩人對人生之秋所描繪的強烈的感情色彩。頷聯狀景逼真,是后人傳誦的名句。頸聯兩句,十四個字包含了多層含意,備述了人生的苦況,更令人寄予強烈的同情。

  b、[唐]孟浩然《過故人莊》賞菊:喝菊花酒。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登高”是全家到郊外爬小山。作為菊花節,要喝菊花酒。哪一個都有驅邪的意思。

  c、重陽節還有插茱萸辟邪的習俗。茱萸,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種常綠小喬木,是一種重要植物,氣味辛烈,可以防止惡濁氣味。人常插茱萸辟邪,祝福全家平安。[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簡析:詩中很樸實地抒寫了對兄弟們的懷念。全詩主客相契,情景交融,“每逢佳節倍思親”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寫出了人們共通的感情。

  2、鑒賞古人于軍中寫重陽。

  如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边@是什么情調?厭戰思家。

  岑參本來是以反映邊塞生活而著稱的詩人,而在戰地重陽,想到的只是長安故園,只是故園的菊花,還未能免俗,了無新意。讀過“戰地黃花分外香”這類詩句,感染到詩中所洋溢的那種高度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再回過頭來,檢閱古人的重陽詩詞,無論陶潛的“露凄喧風息,氣徹天象明”(《九日閑居》)、“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己酉歲九月九日》);無論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無論李白的“攜壺酌流霞,摩菊泛寒榮”(《九日》)、“九日龍山飲,黃花無數新”(《九日》)、“坐開桑落酒,來把菊花枝”(《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無論杜牧的“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九日登高》);無論蘇軾的“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邊愁”(《南鄉子》);無論黃庭堅的“花向老人頭上笑,羞羞,白發簪花不解愁”(《南鄉子》)┅┅豈不是無一例外,完全可以“一覽眾山小”了嗎?

  七、布置作業 

  1、課外閱讀讀本《蝶戀花•答李淑一》,比較《詞二首》與之風格上的不同。

  2、作業:課外搜集毛澤東詩詞名句。

采桑子賞析 篇11

  課型教材分析(教材重點、難點、雙基分析)

  1、清本詞的思路,體味作者精妙的構思。2、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3、分析全詞的內容,把握詞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的(知識能力、德育的目標要求) 1、體會本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2、 感受革命前輩的博大胸懷,學習他天下為己任的革命精神。

  教具 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一、導入  新課

  重陽是傳統的登高賞菊的日子,文人騷客也少不了吟詩為文以記,但凡作詩文詠重陽,大抵離不了《登高》賞菊、吟秋的內容。多有凄涼之慨。在青年革命家毛澤東筆下重陽節所見所感的又是什么?

  板書:采桑子·重陽

  二、背景

  1927年大革命失敗,帝國主義在華矛盾隨之尖銳,各派軍閥之間的混戰加劇,給共產黨領導的紅色區域發生和堅持焉提供了條件。1929年,毛澤東領導的紅軍第三次入閩,這次入閩,天高氣爽,秋色爛漫,勝利在望。詩人的心頭充滿了喜悅暢抒胸臆,寫下了這首情景交融,飽含哲理膾炙人口的詞作。

  三、講授新課

  1、教師范讀課文

  2、 解釋詞語黃花 秋風勁 萬里霜

  3、引導學生討論、賞析

 。1) 第一句有何哲理?

  提示:這是一句帶有大徹大悟意味的警句,出得非常的突兀,給人的出頭捧喝之感,亦使課接下來的內容平添一般渺遠蒼涼之氣,以自然萬物的永恒寫人生的短暫。

 。2) 詩人為什么會覺得“戰地黃花”分外香?

  提示:樂觀的精神,對革命前途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3) 下闋應如何理解?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講的是一般的自然規律,通常人們也都能具備這樣的感受和境界,但是“寥廓江天萬里霜”卻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體味到的。這里的霜,不僅僅是“霜白”的意思,還是五彩斑斕,包括了黃花,葉紅和各式草樹,還包括了各種秋實和天高氣爽的寥廓景象。

 。4) 末句為什么用“萬里霜”而不用萬里秋?

  提示:A、押韻B、既響亮又含義豐富,再現詩人煉字之精當。

  板書提綱:

  采桑子·重陽

  特點:富含哲理:人生易老天難老      

  情景交融:戰地黃花分外香     寥廓江天萬里霜

采桑子賞析 篇12

  《采桑子》出自于宋代文學家歐陽修之作,這首詞描繪潁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畫。以下是小編給你推薦的采桑子閱讀題及參考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采桑子》閱讀原文

  采桑子

  歐陽修

  殘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塢蘋汀。十頃波平,野岸無人舟自橫。

  西南月上浮云散,軒檻②涼生。蓮芰③香清,水面風來酒面醒。

  注:①指潁州西湖。神宗熙寧四年,歐陽修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官,回到潁州私第居住。②塢:湖岸凹入處,汀:水中沙洲。③軒檻:長廊的欄桿。④芰:指菱。

《采桑子》閱讀題目

  8. 詞的上闕第一句在整首詞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寫了一幅什么樣的圖景?(5分)

  9. 詞的下闕主要是用了哪種表現手法描寫西湖春色的?抒發了詩人的什么感情?(6分)

  10首詞上片出現了哪些意象?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4分)

  11詞下片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請簡要分析(4分)

《采桑子》閱讀答案

  8.上闕第一句總攝全篇,點明題意,直抒贊美之情。(2分)上闕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描寫了蜿蜒曲折的綠水、長滿芳草的長堤、動聽的樂聲和歌聲,描繪了西湖清麗、恬靜、淡遠的春景。(3分)

  9.動靜結合的手法或以動襯靜(2分)一、二句風平浪靜,把水面比作明凈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緩慢移動寫出了“靜”。三、四句寫漣漪微起,驚動了沙洲上的水鳥,水鳥掠過堤岸飛去,寫出了“動”,而西湖愈顯其幽靜。動靜相襯,動靜結合寫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2分)抒發了詩人流連山水的愉快心情。(2分)

  10、舟(短棹)、綠水、芳草、長堤等意象。描繪了一幅湖水綿延,芳草滿堤,清麗活潑的春日西湖美景。(4分,每問2分,意思對即可)

  11、比喻,把風平浪靜的水面,比作琉璃,寫出水面的晶瑩澄澈。②以動襯靜,寫漣漪微動驚動沙灘上的水鳥,使之掠過湖岸飛去,更襯托出西湖的幽靜。(4分,每點2分,答“動靜結合”“襯托”“反襯”亦可)

采桑子賞析 篇13

  【自學指導】

  1,感受詞中所描繪的潁州西湖的自然之美,領略其暮春時節靜謐清疏的風姿。

  2,了解此詞結構上的特點,及其作用:使清空幽寂的春天景象表現得優美可愛。

  3,理解詩歌蘊涵的作者的感情之美,感悟作者對大自然和現實人生的無限熱愛和眷戀。

  【課文提示】

  1,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謚文忠。

  2,歐陽修是宋初著名作家,北宋古文運動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3,歐陽修的愛情詞與晏殊并稱為“歐晏”;抒懷詞突破詞的傳統題材和表現手法,為蘇軾豪放詞開先路。

  4,《采桑子》詞牌名,取自唐教坊曲《楊下采桑》;又稱《丑奴兒》《伴登臨》《羅敷媚》《忍淚吟》《羅敷艷歌》等。前、后片各四句,共44字;前、后片均于第2、3、4句押平韻。

  【正音正字】寫出下列漢字的拼音,記住每個字的書寫要點:

  中學語文在線

  籍jí  蒙méng  笙shēng  櫳lóng

  【朗讀課文】

  【課文簡析】

  此詞是作者西湖組詞《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

  群芳過后西湖好:

  狼籍殘紅,

  飛絮蒙蒙,

  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游人去,

  始覺春空。

  垂下簾櫳,

  雙燕歸來細雨中。

  上片寫景物。主要描寫鮮花凋謝后西湖的恬靜清幽之美,這是寫色。首句是全詞的綱領,由此引出“群芳過后”的西湖景象、春風物態。這幾句,通過落花、飛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遠的暮春圖景。

  下片寫人事。先寫郊外景!绑细枭⒈M”,虛寫過去湖上游樂的盛況;“游人去,始覺春空”,點明上面三句描寫的景象所產生的感覺,道出了作者復雜微妙的心境!笆加X”是頓悟之辭,這兩句是寫繁華喧鬧消失后清醒過來的感覺,喧鬧消失,既覺有所失的空虛,又覺獲得寧靜的暢適。首句說的“好”就是從這后一種感覺產生,只有基于這種心理感覺才能理解“狼籍殘紅”是“好”。最后兩句,再寫室內景,以人物動態描寫與自然景物映襯相結合,表達出作者恬適淡泊的胸襟。從句式上看,這是倒裝,本是開簾待燕,“雙燕歸來”才“垂下簾櫳”。  結句“雙燕歸來細雨中”,意蘊含蓄委婉,以雨中襯托清寂氣氛,又以雙燕歸來制造輕靈、歡娛的意境。“雙燕歸來”與前面“游人去” 互為映對。

  此詞上片寫自然,下片詠人事。作者寫西湖美景,動靜交錯,以動顯靜,意脈貫連,層次井然,顯示出不凡的藝術功力,字里行間婉曲地顯露出作者的曠達胸懷和恬淡心境。群芳凋零,殘紅狼籍,常人對此,覺得索然無味,而作者不但不傷感,反而有安寧靜謐的美趣。這種別具一格的審美感受,正是此詞的獨到之處。

  【朗讀課文】

  【思維訓練】(根據自己情況,至少選做六題)

  1,解釋下列劃線詞語。

 、倮羌畾埣t      (   )(   )

 、陲w絮蒙蒙      (   )

 、鄞沽@干盡日風   (   )

 、艽瓜潞煓      (   )

  2,詞以“好”字提領全篇,表達了作者什么感受?

  3,“群芳過后”的意思是什么?表現“群芳過后”時節的詞語有哪些?

  4,“西湖好”具體表現在哪里?(不要用詞中的原句回答)

  5,“始覺春空”中的“春空”指什么?

  6,怎樣理解“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描寫的景象?

  7,從整首詞看,哪一句是本詞的綱領?

  8,最后一句寫出了什么心情?以此結尾,有什么作用?

  9,作者晚年退職閑居時寫的此詞,上片刻畫了     ,渲染了    ;下片描寫了      ,抒發了      。

  10,作者從贊美的角度寫殘春,角度新穎。整首詞表達了作者     ,而且體現了     。

  【朗讀課文】

  【課外作業】

  1,完成“學習建議”。

  2,通過圖書館、因特網,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3,預習《蘇軾詞三首》。

采桑子賞析(精選13篇) 相關內容:
  • 《“諾曼底”號遇難記》同步訓練(精選12篇)

    1.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或根據漢字寫拼音。湍( )急 你推我搡( ) 巍然屹( )立luó( )旋槳 hān( )睡 須yú( )2.填空。本文作者是________國著名的作家,________文學的重要代表。...

  • 《金色花》課堂教學實錄(精選15篇)

    一、導入幻燈出示金色花圖片和詞語“媽媽”,然后說:“同學們,老師今天考一下你們的想象力,看誰能說出“花”和“媽媽”是什么關系。生:是母子關系,孩子是花朵,媽媽是溫暖的陽光,花朵在陽光的照耀下燦爛地開放。...

  • 《偉人細胞》同步訓練(精選15篇)

    1.根據拼音寫漢字。伯jué( ) 骷lóu( ) 白chī( )lǚ( )歷 概lǜ( ) 保yòu( )2.根據下列意思,概括成相應的詞語。...

  • 濟南的冬天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2篇)

    一、新課導入上節課我們跟隨老舍先生的腳步,一起欣賞了濟南冬天的幾幅美麗的畫面。冬天的濟南那么美,當然也離不開老舍先生優美的語言和寫作的技巧。這節課我們就來品味課文的語言美和手法美。...

  • 游山西村(通用14篇)

    .《游山西村》教案1.《游山西村》教案陸游《游山西村》賞析詩詞五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游山西村》、《漁家傲》、《浣溪沙》教案《游山西村》ppt課件《游山西村》ppt課件(3)《游山西村》ppt課件(2)《游山西村》ppt課件(1)《游山西村...

  • 《黃河頌》多角度教案(通用13篇)

    [教學設計]聽讀課創意說明:這是一首以現代詩形式創作的歌詞,是一篇極好的朗讀材料,我們可以主要通過聽歌曲演唱的途徑,用雄渾激昂的旋律撩撥學生的愛國情緒,從而感受詩的意境、詩的主題,同時以聽帶讀,讓學生在“聽”“讀”的過程中自悟自得...

  • 《勇氣》同步練習(通用12篇)

    【課內四基達標】一、給下列加點字注音。綬帶( ) 空降( ) 勛章( ) 熹微( ) 寥寥無幾( )二、解釋下列詞語。頎長: 悉意: 熹微: 拘謹: 孔武有力: 寥寥可數: 三、填空。1.《勇氣》是 寫的一篇 。...

  • 《伊索寓言》兩則 教學設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知道這三則寓言的故事,能從寓意中獲得教益。 【教學重點】能結合生活中的例子體會寓意。...

  • 《走一步,再走一步》閱讀三得(通用13篇)

    閱讀過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后,感覺有三得(即三點感受),現寫出來,希望能對同學們有所啟發。關于命名題目。全文寫“我”爬上懸崖卻恐懼得不敢爬下來,后來是在父親指點鼓勵下才戰勝恐懼順利爬下了懸崖,再得...

  • 七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AV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 精品在线99 | 新版天堂8中文在线最新版官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 少妇精品免费视频欧美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 | 日本高清毛片中文视频 | 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 | 国产高清在线视频 | 国产操比视频 | 福利视频午夜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专区 | 美女爽到高潮嗷嗷嗷叫免费网站 | 天海翼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 | 国91精品久久久久9999不卡 | 高清精品福利私拍国产写真 | 国产黄色精品视频 | 色一欲一性一乱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rb视频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 αv免费视频| WWW插插插无码视频网站 | 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 | 男同GAY欧美GV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视频97 | 一道本啪啪 | 毛片日韩 | 亚洲愉拍99热成人精品热久久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 | 成年人在线免费播放 | 美女二级片 | 欧美日韩一级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一区2区 | 欧美第1页| 嫩草俱乐部| 欧美成人极品 |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gif | 亚洲妇女自偷自偷图片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91超碰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蜜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