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七年級語文教案 > 采桑子(精選13篇)

采桑子

發布時間:2023-09-02

采桑子(精選13篇)

采桑子 篇1

  歐陽修

  【自學指導】

  1. 感受詞中所描繪的潁州西湖的自然之美,領略其暮春時節靜謐清疏的風姿。

  2. 了解這首詞結構上的特點,及其作用:使清空幽寂的春天景象表現得優美可愛。

  3. 理解詩歌蘊涵的作者的感情之美,感悟作者對大自然和現實人生的無限熱愛和眷戀。

  【課文提示】  1.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謚文忠。  2. 歐陽修是宋初著名作家,北宋古文運動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3. 歐陽修的愛情詞與晏殊并稱為“歐晏”;抒懷詞突破詞的傳統題材和表現手法,為蘇軾豪放詞開先路。  4. 《采桑子》詞牌名,取自唐教坊曲《楊下采桑》;又稱《丑奴兒》《伴登臨》《羅敷媚》《忍淚吟》《羅敷艷歌》等。前、后片各四句,共44字;前、后片均于第2、3、4句押平韻。【正音正字】寫出下列漢字的拼音,記住每個字的書寫要點:  籍jí  濛méng  笙shēng  櫳lóng【朗讀課文】【課文簡析】  這首詞是作者西湖組詞《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        群芳過后西湖好:                狼籍殘紅,                   飛絮濛濛,                   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游人去,        始覺春空。           垂下簾櫳,           雙燕歸來細雨中。  上片寫景物。主要描寫鮮花凋謝后西湖的恬靜清幽之美,這是寫色。首句是全詞的綱領,由此引出“群芳過后”的西湖景象、春風物態。這幾句,通過落花、飛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遠的暮春圖景。  下片寫人事。先寫郊外景。“笙歌散盡”,虛寫過去湖上游樂的盛況;“游人去,始覺春空”,點明上面三句描寫的景象所產生的感覺,道出了作者復雜微妙的心境。“始覺”是頓悟之辭,這兩句是寫繁華喧鬧消失后清醒過來的感覺,喧鬧消失,既覺有所失的空虛,又覺獲得寧靜的暢適。首句說的“好”就是從這后一種感覺產生,只有基于這種心理感覺才能理解“狼籍殘紅”是“好”。最后兩句,再寫室內景,以人物動態描寫與自然景物映襯相結合,表達出作者恬適淡泊的胸襟。從句式上看,這是倒裝,本是開簾待燕,“雙燕歸來”才“垂下簾櫳”。  結句“雙燕歸來細雨中”,意蘊含蓄委婉,以雨中襯托清寂氣氛,又以雙燕歸來制造輕靈、歡娛的意境。“雙燕歸來”與前面“游人去” 互為映對。  這首詞上片寫自然,下片詠人事。作者寫西湖美景,動靜交錯,以動顯靜,意脈貫連,層次井然,顯示出不凡的藝術功力,字里行間婉曲地顯露出作者的曠達胸懷和恬淡心境。群芳凋零,殘紅狼籍,常人對此,覺得索然無味,而作者不但不傷感,反而有安寧靜謐的美趣。這種別具一格的審美感受,正是此詞的獨到之處。【朗讀課文】 【思維訓練】(根據自己情況,至少選做六題)1. 解釋下列劃線詞語。①狼籍殘紅      (   )(   )②飛絮濛濛      (   )③垂柳闌干盡日風   (   )④垂下簾櫳      (   )2. 詞以“好”字提領全篇,表達了作者什么感受?3. “群芳過后”的意思是什么?表現“群芳過后”時節的詞語有哪些?4. “西湖好”具體表現在哪里?(不要用詞中的原句回答)5. “始覺春空”中的“春空”指什么? 6. 怎樣理解“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描寫的景象?7. 從整首詞看,哪一句是本詞的綱領?8. 最后一句寫出了什么心情?以此結尾,有什么作用?9. 作者晚年退職閑居時寫的這首詞,上片刻畫了     ,渲染了    ;下片描寫了      ,抒發了      。10. 作者從贊美的角度寫殘春,角度新穎。整首詞表達了作者     ,而且體現了     。【朗讀課文】【課外作業】1. 完成“學習建議”。2. 通過圖書館、因特網,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3. 預習《蘇軾詞三首》。

采桑子 篇2

  【鑒賞】“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自戰國楚宋玉《九辯》以來,悲秋就成為中國古典詩賦的傳統主題。而前人以九九重陽為題材的詩章詞作,則更借凄清、蕭殺、衰颯的秋色狀景托怨情、興別恨,少有不著一“悲”字者。諸如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杜牧的“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蘇軾的“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悲”等等,或敘寫羈旅他鄉的孤寂清冷,或敘寫羈旅他鄉的孤寂清冷,或寄寓傷時憂國的凄愴痛楚,或傾吐落拓失意的抑郁苦悶,或抒發獲罪被貶的萬端感慨,皆“婉轉附物,招悵切清”。毛澤東的這首詞卻脫盡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掃衰頹蕭瑟之氣,以壯闊絢麗的詩境、昂揚振奮的豪情,喚起人們為理想而奮斗的英雄氣慨和高尚情操,獨步詩壇。

  詞以極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難老”開篇,起勢突兀,氣勢恢宏。“人生易老”是將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當努力進取,建功立業,莫讓年貨付流水。“天難老”卻是將宇宙人格化。寒來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但“難老”并非“不老 ”,因為“新陳代謝是宇宙間普遍的永遠不可抗拒的規律”〔毛澤東『矛盾論』〕。“人生易老”與“天難老”,一有盡,一無窮;一短促,一長久;一變化快,一變化慢。異中有同,同中有異,既對立又統一。這并非“天行鍵,君子以自強不息”這一古老格言的簡單趨附,而是立足于對宇宙、人生的清理并茂的認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真諦和永恒真理,閃耀著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光輝,具有極強的審美啟示力。“歲歲重陽”承首句而來,既是“天難老”的進一步引申,又言及時令,點題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今又重陽”是“歲歲重陽”的遞進反復,年年都有重陽節,看似不變,其實也在變,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節,此地別有一番風光。

  古有重陽登高望遠、賞菊吟秋的風習。在歷代詩文中,重陽節與菊花結下了不解之緣。而身逢亂世的詩人,往往借寫菊花表達厭戰、反戰之情,即菊花是作為戰爭的對立面出現的。但毛澤東筆下的“黃花”卻是和人民革命戰爭的勝利聯系在一起的。這“黃花”既非供隱士高人“吟逸韻”的東籬秋叢,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懷”的庭院盆景,而是經過硝煙炮火的洗禮,依然在秋風寒霜中綻黃吐芳的滿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質樸卻生機蓬勃,具有現實與象征的雙重性,帶有賦而比的特點。詞作者是懷著欣悅之情來品味重陽佳景的。黃花裝點了戰地的重陽,,重陽的戰地因此更顯得美麗。“分外香”三字寫出賞菊人此時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勝利可喜,黃花也顯得異常美麗;黃花異常美麗,連她的芳香也遠勝于往常。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詩情、畫意、野趣、哲理于一爐,形成生機盎然的詩境,既歌頌了土地革命戰爭,又顯示了作者詩人兼戰士的豪邁曠放的情懷。盡管“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是和戰斗、戰場、解放全人類的崇高事業聯系在一起的,他們并不嘆老懷悲,蹉跎歲月,虛擲光陰,而是以“只爭朝夕”的精神為革命而戰,一息尚存,奮斗不止。

  下片承“歲歲重陽”“今又重陽”的意脈,寫憑高遠眺,將詩的意、境向更深更闊處開拓。歲歲有重陽,秋去又秋來,“一年一度秋風勁”,這個“勁”字,力度極強,寫出秋風摧枯拉朽、驅陳除腐的凌厲威猛之勢,筆力雄悍,極有剛健勁道之美。此情豪邁異于東風駘蕩、桃紅柳綠、鶯語燕歌、溫柔旖旎的春日風光。但勁烈的西風、肅殺的秋氣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傷,而是振奮。詩人的感情、戰士的氣質決定了他的審美選擇:“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天朗氣清,江澄水碧;滿山彩霞,遍野云錦,一望無際,鋪向天邊,這瑰麗的景色難道不“勝似春光”么?

采桑子 篇3

  《采桑子》出自于宋代文學家歐陽修之作,這首詞描繪潁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畫。以下是小編給你推薦的采桑子閱讀題及參考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采桑子》閱讀原文

  采桑子

  歐陽修

  殘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塢蘋汀。十頃波平,野岸無人舟自橫。

  西南月上浮云散,軒檻②涼生。蓮芰③香清,水面風來酒面醒。

  注:①指潁州西湖。神宗熙寧四年,歐陽修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官,回到潁州私第居住。②塢:湖岸凹入處,汀:水中沙洲。③軒檻:長廊的欄桿。④芰:指菱。

《采桑子》閱讀題目

  8. 詞的上闕第一句在整首詞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寫了一幅什么樣的圖景?(5分)

  9. 詞的下闕主要是用了哪種表現手法描寫西湖春色的?抒發了詩人的什么感情?(6分)

  10首詞上片出現了哪些意象?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4分)

  11詞下片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請簡要分析(4分)

《采桑子》閱讀答案

  8.上闕第一句總攝全篇,點明題意,直抒贊美之情。(2分)上闕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描寫了蜿蜒曲折的綠水、長滿芳草的長堤、動聽的樂聲和歌聲,描繪了西湖清麗、恬靜、淡遠的春景。(3分)

  9.動靜結合的手法或以動襯靜(2分)一、二句風平浪靜,把水面比作明凈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緩慢移動寫出了“靜”。三、四句寫漣漪微起,驚動了沙洲上的水鳥,水鳥掠過堤岸飛去,寫出了“動”,而西湖愈顯其幽靜。動靜相襯,動靜結合寫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2分)抒發了詩人流連山水的愉快心情。(2分)

  10、舟(短棹)、綠水、芳草、長堤等意象。描繪了一幅湖水綿延,芳草滿堤,清麗活潑的春日西湖美景。(4分,每問2分,意思對即可)

  11、比喻,把風平浪靜的水面,比作琉璃,寫出水面的晶瑩澄澈。②以動襯靜,寫漣漪微動驚動沙灘上的水鳥,使之掠過湖岸飛去,更襯托出西湖的幽靜。(4分,每點2分,答“動靜結合”“襯托”“反襯”亦可)

采桑子 篇4

  【自學指導】

  1,感受詞中所描繪的潁州西湖的自然之美,領略其暮春時節靜謐清疏的風姿。

  2,了解此詞結構上的特點,及其作用:使清空幽寂的春天景象表現得優美可愛。

  3,理解詩歌蘊涵的作者的感情之美,感悟作者對大自然和現實人生的無限熱愛和眷戀。

  【課文提示】

  1,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謚文忠。

  2,歐陽修是宋初著名作家,北宋古文運動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3,歐陽修的愛情詞與晏殊并稱為“歐晏”;抒懷詞突破詞的傳統題材和表現手法,為蘇軾豪放詞開先路。

  4,《采桑子》詞牌名,取自唐教坊曲《楊下采桑》;又稱《丑奴兒》《伴登臨》《羅敷媚》《忍淚吟》《羅敷艷歌》等。前、后片各四句,共44字;前、后片均于第2、3、4句押平韻。

  【正音正字】寫出下列漢字的拼音,記住每個字的書寫要點:

  中學語文在線

  籍jí  蒙méng  笙shēng  櫳lóng

  【朗讀課文】

  【課文簡析】

  此詞是作者西湖組詞《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

  群芳過后西湖好:

  狼籍殘紅,

  飛絮蒙蒙,

  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游人去,

  始覺春空。

  垂下簾櫳,

  雙燕歸來細雨中。

  上片寫景物。主要描寫鮮花凋謝后西湖的恬靜清幽之美,這是寫色。首句是全詞的綱領,由此引出“群芳過后”的西湖景象、春風物態。這幾句,通過落花、飛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遠的暮春圖景。

  下片寫人事。先寫郊外景。“笙歌散盡”,虛寫過去湖上游樂的盛況;“游人去,始覺春空”,點明上面三句描寫的景象所產生的感覺,道出了作者復雜微妙的心境。“始覺”是頓悟之辭,這兩句是寫繁華喧鬧消失后清醒過來的感覺,喧鬧消失,既覺有所失的空虛,又覺獲得寧靜的暢適。首句說的“好”就是從這后一種感覺產生,只有基于這種心理感覺才能理解“狼籍殘紅”是“好”。最后兩句,再寫室內景,以人物動態描寫與自然景物映襯相結合,表達出作者恬適淡泊的胸襟。從句式上看,這是倒裝,本是開簾待燕,“雙燕歸來”才“垂下簾櫳”。  結句“雙燕歸來細雨中”,意蘊含蓄委婉,以雨中襯托清寂氣氛,又以雙燕歸來制造輕靈、歡娛的意境。“雙燕歸來”與前面“游人去” 互為映對。

  此詞上片寫自然,下片詠人事。作者寫西湖美景,動靜交錯,以動顯靜,意脈貫連,層次井然,顯示出不凡的藝術功力,字里行間婉曲地顯露出作者的曠達胸懷和恬淡心境。群芳凋零,殘紅狼籍,常人對此,覺得索然無味,而作者不但不傷感,反而有安寧靜謐的美趣。這種別具一格的審美感受,正是此詞的獨到之處。

  【朗讀課文】

  【思維訓練】(根據自己情況,至少選做六題)

  1,解釋下列劃線詞語。

  ①狼籍殘紅      (   )(   )

  ②飛絮蒙蒙      (   )

  ③垂柳闌干盡日風   (   )

  ④垂下簾櫳      (   )

  2,詞以“好”字提領全篇,表達了作者什么感受?

  3,“群芳過后”的意思是什么?表現“群芳過后”時節的詞語有哪些?

  4,“西湖好”具體表現在哪里?(不要用詞中的原句回答)

  5,“始覺春空”中的“春空”指什么?

  6,怎樣理解“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描寫的景象?

  7,從整首詞看,哪一句是本詞的綱領?

  8,最后一句寫出了什么心情?以此結尾,有什么作用?

  9,作者晚年退職閑居時寫的此詞,上片刻畫了     ,渲染了    ;下片描寫了      ,抒發了      。

  10,作者從贊美的角度寫殘春,角度新穎。整首詞表達了作者     ,而且體現了     。

  【朗讀課文】

  【課外作業】

  1,完成“學習建議”。

  2,通過圖書館、因特網,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3,預習《蘇軾詞三首》。

采桑子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毛澤東的文學常識和這首詞的寫作背景。

  2、理解詞的主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誦默寫這首詞。

  教學重點及難點:

  1、掌握詞的背景,搜集有關知識。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詞句的含義。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同學們,一代偉人毛澤東,大家應該非常熟悉,他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袖和主要締造者,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而且也是一位大手筆的文學家,他的講話收在《毛澤東選集》(五卷),他的詩詞收在《毛澤東詩詞文集》等。今天我們學習他的一首詞(板書題目)。領略這位偉人在文壇上的風采。

  二、解說題目:

  采桑子,詞牌名。重陽,題目,即陰歷九月份初九重陽節,本詞是一首戰地頌歌。

  三、寫作背景:

  (歸納學生搜集的資料)1929年5月開始,毛澤東率領紅四軍開進閩西擴大革命根據地。這年九月,贛閩根據地連成了一片。由于同年6月,紅四軍黨內領導者之間在軍隊建設的一些原則問題上發生了爭論,毛澤東提出的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建立鞏固的農村革命根據地,不應盲目攻打大城市等主張,一時未能為多數同志所接受,因而受到排擠,被迫離開領導崗位。后由于患病,只好在永定金豐山區養病。9月,病中的毛澤東坐擔架赴上杭參會。會后繼續留此養病,后病情好轉。病中正逢重陽節,見院中黃菊盛開,遂成此文。

  四、集體朗讀課文.

  五、討論理解課文內容:

  問題1:怎樣理解“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這句的意思是“人生容易衰老而天很難衰老,年年都有重陽節”。人生隨著時間的推移其自身是變化很快的,可是整個社會如果不通過變革那是很難使之變化的。

  問題2:“戰地黃花分外香”中的“戰地”“黃花”分別指什么?體現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戰地”指閩西農村根據地;“黃花”指野菊花。“分外香”體現了作者樂觀主義精神。

  古代的文人多用“黃花”抒發離愁之感,如:李清照的“人比黃花瘦”。而作者卻一反傳統的思想,借“黃花”抒發豪邁之情,雖然自己身染疾病,受到排擠,但他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問題3:怎樣理解“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這句詞的字面意思是:秋季的風起強勁有力,和春風完全不同。與秋風的剛健有力相比,春風和煦溫暖,(“吹面不寒楊柳風”)更增加了“勁”的力量。一個“勁”字不但恰當形容了秋風的特征,也非常恰當地表達了它的象征意義:革命的力量似秋風一樣,摧枯拉朽,蕩滌了一切塵垢。

  問題4:與“秋日勝春朝”有異曲同工之秒的是哪句?

  “勝似春光”:其原因是“寥廓江天萬里霜”。

  問題5:比較“霜葉紅于二月花”與“寥廓江天萬里霜”二句。

  “霜葉紅于二月花”也是作者認為“秋日勝春朝”的感覺。但這里只表現了一種意境,經霜的紅葉熱烈奔放,生機勃勃。雖有樂觀向上的精神,但視野卻狹小的多。而“寥廓江天萬里霜”中一個“萬里霜”既指“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霜葉;也指“漫江碧透,魚翔淺底”的霜天,也指“鷹擊長空,萬類霜天竟自由”的霜天,意境開闊,局面宏大,體現了一個偉人高瞻遠矚的大無無畏和樂觀豪邁的氣概。

  六、小結:

  1、本詞的寫法別致,重疊的句法,再現作者含英咀華的文學功夫。《采桑子》上下闋的二三句,常用疊句。如辛棄疾詞“少年不知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毛澤東詞中用傳統的筆法,連轉回環,風調韻致,“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即是最好的印證。

  2、“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句即是作者的感覺,也給讀者開拓了一個新的意境。“黃花”不僅僅是古文人寄托悲愁之物,更是堅強、樂觀傲然不屈的象征。

  七、作業:

  1、課下背誦本文

  2、查找毛澤東的詩詞,自主選背其中的一首

采桑子 篇6

  一、學習目標

  1.感受詞中所描繪的穎州西湖自然之美和作者的感情之美。

  2.體會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領會情景交融的意境。

  3.了解此詞結構上的特點。

  二、 學習方法

  1.熟讀全詞,結合課文下注解理解大意。

  2.結合相關資料體會作者感情。

  3.結合預習題逐步把握作者感情,理解此詞的特點。

  三、 預習內容

  1.解釋下列詞語。

  群芳: 狼藉: 殘紅: 飛絮: 闌干: 始覺春空:

  2.將自己不理解的字句圈畫出來。

  3.反復閱讀全詞,回答問題:哪些詞句具體體現了“西湖好”?

  4.詞中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具體說說這是什么季節的景色。

  四、課堂重點內容

  1.有感情的背誦全文。

  2.翻譯詩歌全文,重點字句:垂柳闌干盡日風。

  3.分析上下闋的主要內容及關系。

  4.分析“游人去”與“燕歸來”兩句在全詞中的關系,進一步把握此詞的特點.

  5.課堂討論:很多文人面對晚春都不由得產生憂傷之情,此詞也是如此嗎?你的理由是什么?

  五、鞏固練習

  1.歐陽修,字 ,號 ,又號 ,宋朝文學家、史學家。

  2.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濛濛( ) 笙歌( ) 狼jí( ) 簾lóng( )

  3. 回答問題。

  (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的意思。

  A.狼籍殘紅 狼籍

  B.飛絮濛濛 濛濛

  C. 垂柳闌干盡日風 闌干

  (2)全詞以“ ”句統領全篇,贊美了西湖兩種不同狀態的美,即 和 。從結構上說,上片寫_________,通過 、 、 等意象,描摹出西湖的暮春圖景;下片寫人事,詞作表達了作者 的情感。

  六、聯系拓展

  見《同步課課練》。

采桑子 篇7

  《采桑子·重陽》作于重陽節(為當年陽歷10月11日),這首詞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看法并表現得那么豪邁樂觀。以下是小編給你推薦的采桑子重陽閱讀題及參考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采桑子重陽》閱讀原文

  采桑子·重陽①

  毛澤東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②黃花③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注釋:①重陽:陰歷九月初九為重陽節。因“九”是陽數,兩陽相重,故名。②戰地:指戰場。③黃花:指野菊花。《禮·膾》:“鞠有黃華。”鞠,古“菊”字。黃華,即黃花。后人稱菊花為黃花。

《采桑子重陽》閱讀題目

  (1)詞的上闋由自然界運行的規律起筆,然后點明時間→________、地點→________,并調動了視覺和嗅覺寫所見之景→________、所嗅之氣→________,表現了一種戰斗者的________心情。

  (2)詞的下闋先寫秋風勁吹的秋天不似春風和煦的春天,然后一轉,指出卻“勝似春光”,原因是“寥廓江天萬里霜”,對打破舊世界的戰場上的秋風進行了贊美,而實際上是贊美________。(結合當時背景及上闋“戰地”回答)

  (3)“寥廓”一詞在課文《沁園春·長沙》中是指________,在此處應解釋為_________。

  (4)下面對本詞的理解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

  A.本詞寫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B.本詞表現了詩人在革命事業首創之際對未來革命勝利的無限向往之情。

  C.本詞表現了毛澤東在革命初期雖屢遭挫折,但仍然堅定信念、堅持斗爭并不斷取得勝利,表現了勝利后的喜悅心情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D.本詞最突出的寫作特點是以“易老”“難老”和“不似”“勝似”兩組矛盾的事物作比抒發感情,表現主題。

《采桑子重陽》閱讀答案

  (1)重陽,戰地,戰地黃花,香,喜悅

  (2)蓬勃發展的工農革命戰爭

  (3)宇宙的廣闊,高大廣遠

  (4)B

采桑子 篇8

  教學設計a】 

  創意說明:這兩首詞都含有深刻的寓意,語言精練優美,但由于創作的時代不同,詞的風格也有較大的差異,教學中可采用一課一首的教法,引導學生誦讀、賞析,在學習中領會作者的偉大胸襟,并感受詞的意境美,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步驟: 

  一、學習《沁園春•雪》 

  (一)導入新課 

  1936年2月,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高塬,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寫下了這首《沁園春•雪》。 

  (二)整體感知,品味全詞 

  1.引導學生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2.播放錄音,學生看書聽讀,注意語氣、語調、重音、停頓,初步感受詞的意境。 

  3.上闋寫北方的雪景,祖國江山有哪些可贊之景呢?“望”字領起下文,望到了什么呢?作者是怎樣由眼前的實景,寫到想象的虛景,虛實結合,動靜結合,寫出“江山如此多嬌”的? 

  4.下闋寫無數英雄競折腰,“折腰”的意思為鞠躬、傾倒。哪些英雄為之折腰呢?對他們,作者用了一個“惜”字,惜什么? 

  5.作者為什么以議論評說古代帝王?(為引出下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由評論歷史人物落到贊揚當代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使全詞的思想境界達到了高峰,點明了主題。) 

  6.看“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是否找到了答案,答案是什么?(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三)梳理歸納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里,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 

  二、學習《卜算子•詠梅》 

  (一)由介紹詞牌“卜算子”和題目“詠梅”導入。 

  (二)聽范讀,感知《詠梅》這首詞。 

  (三)誦讀、點撥、賞析 

  1.請學生試讀,略評 

  2.點撥分析 

  ①詞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里?梅是怎樣開的?通過哪個詞表現出來的?梅花的美展現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②梅花在冬季開得那么傲然艷麗,裝扮我們的冬天,給我們以力量、鼓舞。春天又將會怎樣呢?像《春》中的“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嗎?是通過哪些詞表現出來的?在你的眼里梅花是什么樣子的? 

  ③此詞用的是什么手法?詞的意境美在哪里? 

  ④對比賞析陸游的詞。 

  a.疏通全詞大意。 

  b.看看陸游筆下的梅花是什么形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詞的境界如何? 

  c.兩首詞的相同點在哪里? 

  (a.都寫了梅花不畏嚴寒的特點;b.都寫了梅花不與群芳爭春的特點;c.都寫了梅花的高尚品質。) 

  d.兩首詞的不同點在哪里? 

  (a.形象不同。陸游的梅花是寂寞凄涼、飽受打擊摧殘的形象。毛澤東詞的梅花是傲寒俊俏、積極向上的形象;b.感情基調不同。毛澤東的詞,感情基調是積極樂觀、充滿自信的。陸游的詞是低沉孤高的。) 

  【教學設計b】 

  創意說明:運用閱讀感悟的方法,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比較《沁園春•雪》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比較陸游“詠梅”詞與毛澤東“詠梅”詞的異同。 

  教學步驟: 

  一、熟讀感悟 

  1.播放雪景圖片,學生結合個人體驗談感受。 

  2.學生采取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體會感情。 

  二、體悟交流 

  1.教師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來談,如寫作思路、修辭方法、寫景順序、寫景的角度。 

  2.師生討論。教師作好點撥、總結,突出《沁園春•雪》一詞的立意、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以天下大事為己任的革命豪情。 

  3.回憶《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比較兩首詩詞在取景角度上的異同。 

  三、誦讀兩首《卜算子•詠梅》 

  1.指導學生誦讀,引導學生品味兩首詞的不同風格。 

  2.介紹兩位作者的生活時代和他們的個性特征。 

  比較賞析《卜算子•詠梅》應注意:(1)兩首詞的上闋分別表現了梅花怎樣的形象特征?(2)下闋分別表現出梅花怎樣不同的精神氣質? 

  四、歸納兩首詞中的梅花形象,詞人都以梅花自喻,表現了他們不同的精神氣質。 

  五、再讀這兩首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c】 

  創意說明:詩詞的教學要強調朗讀,毛澤東這兩首詞的教學也不例外,要求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進行朗讀。注意在朗讀中讓學生體會和感受毛澤東的偉大情懷和胸襟,把對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的理解與朗誦、背誦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教學步驟: 

  一、教師范讀或放《沁園春•雪》的錄音。 

  二、學生自由誦讀這首詞。 

  三、啟發學生概括上下闋的大意,了解上闋與下闋的聯系,結合歷史背景,領悟詞作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討論詞作所運用的表達方式及其對表現思想主題的作用。 

  五、結合詞的主題,理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句的含義。 

  六、由感知毛澤東詩詞的不同,引入另一種風格的詞《卜算子•詠梅》。 

  七、誦讀、點撥、賞析 

  1.梅花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里?作者卻表現出梅花一種怎樣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帶著積極樂觀的感情齊讀上闋。 

  3.拓展想象,作者賦予了梅花一種什么樣的精神?是從哪里表現出來的? 

  4.對比賞析陸游的詞,從詞中所刻畫的梅花形象和所表現的梅花的精神品質入手。 

  5.理解背誦這兩首詞。 

  【資料整合平臺】 

  《沁園春•雪》創作和發表的背景 

  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萬里長征勝利后,又從陜北出發,渡河東征,奔赴抗日救國第一線。在這個時候,毛澤東創作了這首《沁園春•雪》,高度概括了中國革命完成戰略大轉移、迎來抗日民族解放戰爭新時期的政治形勢。1945年,抗戰勝利后,蔣介石企圖發動內戰。為了掩飾其陰謀,蔣介石一面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一面積極反共,不斷制造軍事摩擦。毛澤東高瞻遠矚,不計個人安危,親赴重慶。在渝期間,著名詩人、民主人士柳亞子先生向毛澤東求詞,于是毛澤東就將這首《沁園春•雪》贈與柳亞子先生。后來便發表在《新華日報》上,柳亞子也和了一首《沁園春》:“廿載重逢,一闋新詞,意共云飄。嘆青梅酒帶,余懷惘惘;黃河流濁,舉世滔滔。鄰笛山陽,伯仁由我,拔劍難平塊壘高。傷心甚:哭無雙國士,絕代妖嬈。才華信美多嬌。看千古詞人共折腰。算黃州太守,猶輸氣概;稼軒居士,只解牢騷。更笑胡兒,納蘭容若,艷想濃情著意雕。君與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沁園春•雪》在重慶一發表,立即引起了轟動,并教育了廣大革命群眾和民主進步人士,使他們認清了形勢,堅定了信心,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事業,同時也引起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恐慌。

采桑子 篇9

  采桑子 重陽

  教學目標:

  1、體會詞的意境,品味詞的豪放風格。

  2、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現手法。

  教學重點:

  1、濃郁的詩情畫意。

  2、反復誦讀,在吟誦中體味詞的意境。

  教學難點

  濃郁的詩情畫意。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檢查《沁園春•長沙》的背誦,學習毛主席的另一首詞——《采桑子•重陽》。

  二、寫作背景

  教師結合課文后注釋,補充: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閩西龍巖召開了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會上毛澤東被朱德、陳毅等批評搞“家長制”,未被選為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隨即離開部隊,到上杭指導地方工作,差點死于瘧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澤東才在上海中央(當時由周恩來主持)“九月來信”的支持下恢復職務。這首詩反映了當時的心情。 本詞是一曲戰地秋景的頌歌。歷代的詩人、作家,一接觸“秋”字,總是要發一通悲秋的感嘆;在他們筆下,“悲”和“秋”永遠難于分開。主席的詩詞一反悲秋的傳統情調,把秋寫得無比可愛,讀了以后給人以很大的鼓舞。這首詞寫的是重陽節戰地風光,詩篇的字里行間洋溢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表達了詩人與紅軍戰士們在艱苦的戰斗生活中從容不迫、歡快愉悅的心情。

  三、誦讀,理解文意

  1.請一學生朗讀、評價。 2.集體朗讀。

  3.補充注釋:

  采桑子44個字。雙調。前闋,后闋各4句。平字押韻,陽、陽、香、光、光、霜。一韻      

  到底。重陽和春光的重復,韻律勻整和諧,但這不是規則,而是作者的技巧。

  重陽9月9日的節日。因為在我國古代,六為陰數,九是陽數,農歷九月初九,兩陽相

  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是“老人節”。

  重陽節習俗:

  登高:九月重陽,天高云淡,金風送爽,正是登高遠眺的好季節,因

  此,登高便成了重陽節的重要習俗。登高的目的——登高望遠,思念家鄉和親人;希望自己生活順利,步步高升;鍛煉身體。

  吃重陽糕: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災之意。

  重陽節還有插茱萸辟邪的習俗。

  賞菊:喝菊花酒。 “登高”是全家到郊外爬小山。作為菊花節,要喝菊花酒。哪一個都有驅邪的意思。

  黃花   菊花。重陽節時少不了菊花,所以在李白的詩中有“九日龍山仗,黃花笑逐臣”(見子《九日龍山飲詩》)。李白的詩可能是漂在杯中的菊花瓣兒,但毛澤東的一定是盛開的菊花,秋天花香濃郁。盧照鄰的詩里有“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裙。”詠桂花的香味在衣服周圍絳繞的情景。

  四、閱讀鑒賞:

  毛澤東的這首詞脫盡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掃衰頹蕭瑟之氣,它寫了深秋的戰地風光,寫的那么鮮明爽朗;它表現了對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現得那么豪邁樂觀。天空海闊,氣度恢弘。它以壯闊絢麗的詩境、昂揚振奮的豪情,喚起人們為理想而奮斗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而使人受到無限鼓舞。

  1、分析上片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宛如一山飛峙,起勢突兀。前句泛論人生天道,后句帶出重陽入題。“天難老”三字是綱,籠罩全篇,后句只是進一步申說。首先,“人生易老”只是與“天難老”對比著說,一有盡,一無窮;一短促,一長久;一變化快,一變化慢。既對立又統一。其次,“天難老”是說宇宙間一切事物在不斷的發展變化,生生不已,光景常新。再次,“人生易老”不是慨嘆人命朝露,絲毫不含有消極感傷的意味。而恰恰相反,著重說的是“天難老”,是說正由于“人生易老”,所以必須把有限的生命獻給無限壯麗的革命事業,讓小我化入大我,以有涯積為無涯,盡可能多發些光和熱,生命才更充實更寶貴。它揭示人生真諦和永恒真理,閃耀著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光輝,具有極強的審美啟示力。

  “歲歲重陽”承首句而來,既是“天難老”的進一步引申,又言及時令,點題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今又重陽”是“歲歲重陽”的遞進反復,年年都有重陽節,看似不變,其實也在變,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節,此地別有一番風光。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歲歲年年,都有重陽,重陽是過不完的。古人每逢重陽,也往往作詩填詞,大約不外花酒空愁,一片蕭瑟,滿懷岑寂。只有毛澤東此詞,意趣橫生,戛然獨造。假如說“今又重陽,”猶略似“日月依辰至”;而“戰地黃花分外香”,那就橫掃千古了。

  詞作者是懷著欣悅之情來品味重陽佳景的。黃花裝點了戰地的重陽,,重陽的戰地因此更顯得美麗。“分外香”三字寫出賞菊人此時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勝利可喜,黃花也顯得異常美麗;黃花異常美麗,連她的芳香也遠勝于往常。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詩情、畫意、野趣、哲理于一爐,形成生機盎然的詩境,既歌頌了土地革命戰爭,又顯示了作者詩人兼戰士的豪邁曠放的情懷。

  2、分析下片

  下片承“歲歲重陽”“今又重陽”的意脈,寫憑高遠眺,將詩的意、境向更深更闊處開拓。歲歲有重陽,秋去又秋來,“一年一度秋風勁”,這個“勁”字,力度極強,寫出秋風摧枯拉朽、驅陳除腐的凌厲威猛之勢,此情豪邁異于桃紅柳綠、鶯語燕歌、溫柔旖旎的春日風光。但勁烈的西風、肅殺的秋氣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傷,而是振奮。詩人的感情、戰士的氣質決定了他的審美選擇:“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為什么“勝似春光”?這里可以使人想起劉禹錫的《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因為春風比秋風更強勁,秋景比春景更壯闊。黃庭堅《登快閣》:“木落千山天遠大”,秋天葉落以后山明天遠大,就感“寥廓江天萬里霜”,寫出秋天開闊的景象。“寥廓江天萬里霜”七個字活畫出了一幅宏闊的江天萬里的秋景,表現了詩人樂觀、開闊的革命情懷。

  五、小結,強調鑒賞本詞要點:

  1、恢弘開闊的藝術境界。

  這首詞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恢弘開闊的藝術境界。詞人從大處著眼,從人生感悟落筆,擺脫了個人的榮辱得失,站在歷史的、宇宙的、人類的高度抒發一個革命者的壯志豪情。

  “寥廓江天萬里霜”,一個“霜”字包含了豐富多彩的畫景,它既指“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霜葉,也指“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的霜天。這樣的秋景比起“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樹生花,群鶯亂飛”來,實在是別有風致。這秋高氣爽、江凈波平、既鮮明又絢麗的寥廓景象,難道不“勝似春光”么?

  2、重疊的句法。

  《采桑子》上下片的二三兩句,詞家常用疊句,如辛棄疾詞:“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又如呂本中詞:“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用疊句的,則與第二句斷讀;不用疊句的,則通讀下來。這里的“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和“不似春光。勝似春光”,都似疊非疊,有反復又有遞進,既斷讀卻又連轉,語勢流宕,音節瀏亮,風調韻致都極雋美,句法則為創格。于此等處,似不著力,卻見出含英咀華的功夫。

  六、拓展延伸:

  1、古有重陽登高望遠、賞菊吟秋的風習。在歷代詩文中,重陽節與菊花結下了不解之緣。試舉例賞析。

  a、[唐]杜甫《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懷。

  簡析:這首詩是大歷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時所作。蕭瑟的秋天,在詩人的筆下被寫得有聲有色,而引發出來的感慨更是動人心弦。這不僅由于寫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詩人對人生之秋所描繪的強烈的感情色彩。頷聯狀景逼真,是后人傳誦的名句。頸聯兩句,十四個字包含了多層含意,備述了人生的苦況,更令人寄予強烈的同情。

  b、[唐]孟浩然《過故人莊》賞菊:喝菊花酒。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登高”是全家到郊外爬小山。作為菊花節,要喝菊花酒。哪一個都有驅邪的意思。

  c、重陽節還有插茱萸辟邪的習俗。茱萸,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種常綠小喬木,是一種重要植物,氣味辛烈,可以防止惡濁氣味。人常插茱萸辟邪,祝福全家平安。[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簡析:詩中很樸實地抒寫了對兄弟們的懷念。全詩主客相契,情景交融,“每逢佳節倍思親”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寫出了人們共通的感情。

  2、鑒賞古人于軍中寫重陽。

  如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這是什么情調?厭戰思家。

  岑參本來是以反映邊塞生活而著稱的詩人,而在戰地重陽,想到的只是長安故園,只是故園的菊花,還未能免俗,了無新意。讀過“戰地黃花分外香”這類詩句,感染到詩中所洋溢的那種高度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再回過頭來,檢閱古人的重陽詩詞,無論陶潛的“露凄喧風息,氣徹天象明”(《九日閑居》)、“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己酉歲九月九日》);無論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無論李白的“攜壺酌流霞,摩菊泛寒榮”(《九日》)、“九日龍山飲,黃花無數新”(《九日》)、“坐開桑落酒,來把菊花枝”(《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無論杜牧的“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九日登高》);無論蘇軾的“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邊愁”(《南鄉子》);無論黃庭堅的“花向老人頭上笑,羞羞,白發簪花不解愁”(《南鄉子》)┅┅豈不是無一例外,完全可以“一覽眾山小”了嗎?

  七、布置作業 

  1、課外閱讀讀本《蝶戀花•答李淑一》,比較《詞二首》與之風格上的不同。

  2、作業:課外搜集毛澤東詩詞名句。

采桑子 篇10

  《采桑子》是詩詞的詞牌名,本詞《采桑子》出自于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晏殊之作。以下是小編給你推薦的采桑子閱讀題及參考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采桑子》閱讀原文

  采桑子

  晏殊

  時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長恨離亭,淚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風急,淡月朧明,好夢頻驚,何處高樓雁一聲?

《采桑子》閱讀題目

  1.這首詞從字數上看,屬于 ;從創作風格上看,屬于 派。(2分)

  2.“好夢頻驚”是全詞的點睛之筆,在下闕中,“好夢頻驚”的原因有哪些?(2分)

  3.這首詞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采桑子》閱讀答案

  1.因時光流逝而驚夢。②因容顏的易老而驚夢。③因離別的痛苦而驚夢。④因無盡的思念而驚夢。⑤因西風的驟起而驚夢。⑥因月色的慘白而驚夢。⑦因高樓的雁叫而驚夢。 (答對任意4點得3分,3點得2分,2點得1分)

  2.運用擬人的手法。首句將時光擬人化,說“時光”“催人老”,表達了時光流逝、容顏易老的傷感。

  ②運用襯托的手法。以時光的“只解”“不信”襯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歸襯托人未歸。

  ③運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詞中借哀景抒發悲情,驟急的西風、慘白的淡月、高樓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種傷離別、苦相思的悲情。

  (答對任意2種手法即可。其中手法正確可得1分,結合文本分析1分)

  3.嘆流年、悲遲暮、傷離別、苦思戀。

  (2分,答出兩點即可。)

采桑子 篇11

  課型教材分析(教材重點、難點、雙基分析)

  1、清本詞的思路,體味作者精妙的構思。2、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3、分析全詞的內容,把握詞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的(知識能力、德育的目標要求) 1、體會本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2、 感受革命前輩的博大胸懷,學習他天下為己任的革命精神。

  教具 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一、導入  新課

  重陽是傳統的登高賞菊的日子,文人騷客也少不了吟詩為文以記,但凡作詩文詠重陽,大抵離不了《登高》賞菊、吟秋的內容。多有凄涼之慨。在青年革命家毛澤東筆下重陽節所見所感的又是什么?

  板書:采桑子·重陽

  二、背景

  1927年大革命失敗,帝國主義在華矛盾隨之尖銳,各派軍閥之間的混戰加劇,給共產黨領導的紅色區域發生和堅持焉提供了條件。1929年,毛澤東領導的紅軍第三次入閩,這次入閩,天高氣爽,秋色爛漫,勝利在望。詩人的心頭充滿了喜悅暢抒胸臆,寫下了這首情景交融,飽含哲理膾炙人口的詞作。

  三、講授新課

  1、教師范讀課文

  2、 解釋詞語黃花 秋風勁 萬里霜

  3、引導學生討論、賞析

  (1) 第一句有何哲理?

  提示:這是一句帶有大徹大悟意味的警句,出得非常的突兀,給人的出頭捧喝之感,亦使課接下來的內容平添一般渺遠蒼涼之氣,以自然萬物的永恒寫人生的短暫。

  (2) 詩人為什么會覺得“戰地黃花”分外香?

  提示:樂觀的精神,對革命前途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3) 下闋應如何理解?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講的是一般的自然規律,通常人們也都能具備這樣的感受和境界,但是“寥廓江天萬里霜”卻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體味到的。這里的霜,不僅僅是“霜白”的意思,還是五彩斑斕,包括了黃花,葉紅和各式草樹,還包括了各種秋實和天高氣爽的寥廓景象。

  (4) 末句為什么用“萬里霜”而不用萬里秋?

  提示:A、押韻B、既響亮又含義豐富,再現詩人煉字之精當。

  板書提綱:

  采桑子·重陽

  特點:富含哲理:人生易老天難老      

  情景交融:戰地黃花分外香     寥廓江天萬里霜

采桑子 篇12

  教學目標 :

  1、體會詞的意境,品味詞的豪放風格。

  2、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現手法。

  教學重點:

  1、濃郁的詩情畫意。

  2、反復誦讀,在吟誦中體味詞的意境。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課文。

  檢查《沁園春·長沙》的背誦。

  學習毛主席的另一首詞——《采桑子·重陽》。

  二、寫作背景

  教師結合課文后注釋,補充: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閩西龍巖召開了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會上毛澤東被朱德、陳毅等批評搞“家長制”,未被選為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隨即離開部隊,到上杭指導地方工作,差點死于瘧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澤東才在上海中央(當時由周恩來主持)“九月來信”的支持下恢復職務。這首詩反映了當時的心情。

  本詞是一曲戰地秋景的頌歌。歷代的詩人、作家,一接觸“秋”字,總是要發一通悲秋的感嘆;在他們筆下,“悲”和“秋”永遠難于分開。主席的詩詞一反悲秋的傳統情調,把秋寫得無比可愛,讀了以后給人以很大的鼓舞。這首詞寫的是重陽節戰地風光,詩篇的字里行間洋溢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表達了詩人與紅軍戰士們在艱苦的戰斗生活中從容不迫、歡快愉悅的心情。

  三、誦讀,理解文意

  1.請一學生朗讀、評價。

  2.集體朗讀。

  3.補充注釋:

  【采桑子】44個字。雙調。前闋,后闋各4句。平字押韻,陽、陽、香、光、光、霜。一韻到底。重陽和春光的重復,韻律勻整和諧,但這不是規則,而是作者的技巧。

  【重陽】9月9日的節日。因為在我國古代,六為陰數,九是陽數,農歷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是“老人節”。

  重陽節習俗: 1.登高:九月重陽,天高云淡,金風送爽,正是登高遠眺的好季節,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陽節的重要習俗。登高的目的——登高望遠,思念家鄉和親人;希望自己生活順利,步步高升;鍛煉身體。

  2.吃重陽糕: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災之意。

  3.重陽節還有插茱萸辟邪的習俗。 4賞菊:喝菊花酒。

  “登高”是全家到郊外爬小山。作為菊花節,要喝菊花酒。哪一個都有驅邪的意思。

  【黃花】菊花。重陽節時少不了菊花,所以在李白的詩中有“九日龍山仗,黃花笑逐臣”(見子《九日龍山飲詩》)。李白的詩可能是漂在杯中的菊花瓣兒,但毛澤東的一定是盛開的菊花,秋天花香濃郁。盧照鄰的詩里有“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裙。”詠桂花的香味在衣服周圍絳繞的情景。

  四、閱讀鑒賞:

  毛澤東的這首詞脫盡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掃衰頹蕭瑟之氣,它寫了深秋的戰地風光,寫的那么鮮明爽朗;它表現了對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現得那么豪邁樂觀。天空海闊,氣度恢弘。它以壯闊絢麗的詩境、昂揚振奮的豪情,喚起人們為理想而奮斗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而使人受到無限鼓舞。

  1、分析上片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宛如一山飛峙,起勢突兀。前句泛論人生天道,后句帶出重陽入題。“天難老”三字是綱,籠罩全篇,后句只是進一步申說。首先,“人生易老”只是與“天難老”對比著說,一有盡,一無窮;一短促,一長久;一變化快,一變化慢。既對立又統一。其次,“天難老”是說宇宙間一切事物在不斷的發展變化,生生不已,光景常新。再次,“人生易老”不是慨嘆人命朝露,絲毫不含有消極感傷的意味。而恰恰相反,著重說的是“天難老”,是說正由于“人生易老”,所以必須把有限的生命獻給無限壯麗的革命事業,讓小我化入大我,以有涯積為無涯,盡可能多發些光和熱,生命才更充實更寶貴。它揭示人生真諦和永恒真理,閃耀著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光輝,具有極強的審美啟示力。

  “歲歲重陽”承首句而來,既是“天難老”的進一步引申,又言及時令,點題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今又重陽”是“歲歲重陽”的遞進反復,年年都有重陽節,看似不變,其實也在變,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節,此地別有一番風光。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歲歲年年,都有重陽,重陽是過不完的。古人每逢重陽,也往往作詩填詞,大約不外花酒空愁,一片蕭瑟,滿懷岑寂。只有毛澤東此詞,意趣橫生,戛然獨造。假如說“今又重陽,”猶略似“日月依辰至”;而“戰地黃花分外香”,那就橫掃千古了。

  詞作者是懷著欣悅之情來品味重陽佳景的。黃花裝點了戰地的重陽,,重陽的戰地因此更顯得美麗。“分外香”三字寫出賞菊人此時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勝利可喜,黃花也顯得異常美麗;黃花異常美麗,連她的芳香也遠勝于往常。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詩情、畫意、野趣、哲理于一爐,形成生機盎然的詩境,既歌頌了土地革命戰爭,又顯示了作者詩人兼戰士的豪邁曠放的情懷。

  2、分析下片

  下片承“歲歲重陽”“今又重陽”的意脈,寫憑高遠眺,將詩的意、境向更深更闊處開拓。歲歲有重陽,秋去又秋來,“一年一度秋風勁”,這個“勁”字,力度極強,寫出秋風摧枯拉朽、驅陳除腐的凌厲威猛之勢,此情豪邁異于桃紅柳綠、鶯語燕歌、溫柔旖旎的春日風光。但勁烈的西風、肅殺的秋氣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傷,而是振奮。詩人的感情、戰士的氣質決定了他的審美選擇:“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為什么“勝似春光”?這里可以使人想起劉禹錫的《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因為春風比秋風更強勁,秋景比春景更壯闊。黃庭堅《登快閣》:“木落千山天遠大”,秋天葉落以后山明天遠大,就感“寥廓江天萬里霜”,寫出秋天開闊的景象。“寥廓江天萬里霜”七個字活畫出了一幅宏闊的江天萬里的秋景,表現了詩人樂觀、開闊的革命情懷。

  五、強調鑒賞本詞要點:

  1、恢弘開闊的藝術境界。

  這首詞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恢弘開闊的藝術境界。詞人從大處著眼,從人生感悟落筆,擺脫了個人的榮辱得失,站在歷史的、宇宙的、人類的高度抒發一個革命者的壯志豪情。

  “寥廓江天萬里霜”,一個“霜”字包含了豐富多彩的畫景,它既指“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霜葉,也指“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的霜天。這樣的秋景比起“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樹生花,群鶯亂飛”來,實在是別有風致。這秋高氣爽、江凈波平、既鮮明又絢麗的寥廓景象,難道不“勝似春光”么?

  2、重疊的句法。

  《采桑子》上下片的二三兩句,詞家常用疊句,如辛棄疾詞:“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又如呂本中詞:“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用疊句的,則與第二句斷讀;不用疊句的,則通讀下來。這里的“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和“不似春光。勝似春光”,都似疊非疊,有反復又有遞進,既斷讀卻又連轉,語勢流宕,音節瀏亮,風調韻致都極雋美,句法則為創格。于此等處,似不著力,卻見出含英咀華的功夫。

  六、拓展延伸:

  1、古有重陽登高望遠、賞菊吟秋的風習。在歷代詩文中,重陽節與菊花結下了不解之緣。試舉例賞析。

  A、[唐]杜甫《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懷。

  簡析:這首詩是大歷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時所作。蕭瑟的秋天,在詩人的筆下被寫得有聲有色,而引發出來的感慨更是動人心弦。這不僅由于寫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詩人對人生之秋所描繪的強烈的感情色彩。頷聯狀景逼真,是后人傳誦的名句。頸聯兩句,十四個字包含了多層含意,備述了人生的苦況,更令人寄予強烈的同情。

  B、[唐]孟浩然《過故人莊》賞菊:喝菊花酒。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登高”是全家到郊外爬小山。作為菊花節,要喝菊花酒。哪一個都有驅邪的意思。

  C、重陽節還有插茱萸辟邪的習俗。茱萸,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種常綠小喬木,是一種重要植物,氣味辛烈,可以防止惡濁氣味。人常插茱萸辟邪,祝福全家平安。[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簡析:詩中很樸實地抒寫了對兄弟們的懷念。全詩主客相契,情景交融,“每逢佳節倍思親”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寫出了人們共通的感情。

  2、鑒賞古人于軍中寫重陽。

  如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這是什么情調?厭戰思家。

  岑參本來是以反映邊塞生活而著稱的詩人,而在戰地重陽,想到的只是長安故園,只是故園的菊花,還未能免俗,了無新意。讀過“戰地黃花分外香”這類詩句,感染到詩中所洋溢的那種高度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再回過頭來,檢閱古人的重陽詩詞,無論陶潛的“露凄喧風息,氣徹天象明”(《九日閑居》)、“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己酉歲九月九日》);無論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無論李白的“攜壺酌流霞,摩菊泛寒榮”(《九日》)、“九日龍山飲,黃花無數新”(《九日》)、“坐開桑落酒,來把菊花枝”(《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無論杜牧的“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九日登高》);無論蘇軾的“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邊愁”(《南鄉子》);無論黃庭堅的“花向老人頭上笑,羞羞,白發簪花不解愁”(《南鄉子》)┅┅豈不是無一例外,完全可以“一覽眾山小”了嗎?

  七、布置作業  

  1、課外閱讀讀本《蝶戀花·答李淑一》,比較《詞二首》與之風格上的不同。

  2、作業 :課外搜集毛澤東詩詞名句。

  附:毛主席詩詞名句選 

  1.敵軍圍困萬千重, 我自巋然不動。《西江月•井岡山》

  2.灑向人間都是怨, 一枕黃梁再現。《清平樂•蔣桂戰爭》 

  3.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 雨后復斜陽, 關山陣陣蒼。《菩薩蠻•大柏地 》 

  4.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清平樂• 會昌》 

  5.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憶秦娥•婁山關》 

  6.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念奴嬌• 昆侖》 

  7.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清平樂•六盤山》 

  8.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 

  9.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 

  10.一唱雄雞天下白。《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 

  11.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水調歌頭•游泳 》 

  12.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揚直上重霄九。《蝶戀花•答李淑一》 

  13.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七律二首•送瘟神》 

  14.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七律•到韶山》 

  15.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七律•登廬山》 

  16.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 》 

  17.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18.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卜算子•詠梅》 

  19.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 》 

  20.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21.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22.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念奴嬌•鳥兒問答》 

  23.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沁園春•雪》 

  24.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沁園春•雪》 

  25.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沁園春•長沙》 

采桑子 篇13

  詩歌閱讀已成為高考相對固定的考查內容,,采桑子·雜憶詩詞常常出現在語文閱讀題的考試當中。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的采桑子·雜憶詩詞閱讀原文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采桑子·雜憶》詩詞閱讀原文

  采桑子雜憶 史惟圓

  當時已慣何曾惜,滾遍香弦,字字清妍。能得當場幾度憐?

  今知此曲人間少,絕藝誰傳?往事如煙,滿耳箏琶值幾錢?

  注:史惟圓,明末清初人,經歷甲申之變,明亡之痛。

《采桑子·雜憶》詩詞閱讀題目

  14.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 滾遍香弦中香弦代表美好的音樂,意思是說過去天天聽慣美好的音樂。

  B. 字字清妍是描寫音樂所達到的妙境,每個唱詞都能讓人感覺美好絕倫。

  C. 何曾幾度憐,則表現了作者對錯過美妙音樂的后悔之情,過去沒有好好品味。

  D. 絕藝誰傳表達出詩人對藝人們不思進取,不再鉆研音樂的痛惜之情。

  E.往事如煙中往事既包括過去盡情欣賞美妙的音樂的生活,也包括身經戰亂的生活。

  15.滿耳箏琶值幾錢的意思作者認為現在的音樂不值得一聽,造成箏琶不值錢的原因有兩個,試簡述。(6分)

《采桑子·雜憶》詩詞閱讀答案

  14. CD(C作者是認真品味了的,要不如何能知字字清妍呢?所以沒有好好品味不對。D身逢亂世,如何能專心學藝?詩歌并非責怪藝人,而是借音樂說時事說興亡之感而已)

  15.第一個原因是因為現在的音樂確實不如往昔(1分),過去是字字清妍,現在是人間少,可以知道(2分);第二個原因是作者的心境不好,無心鑒賞(1分)。注解中的明亡之痛,詩歌當中的往事如煙,可以解說亂世心境如何能聽得下滿耳箏琶

采桑子(精選13篇) 相關內容:
  • 《土地的誓言》導學設計(精選13篇)

    導學目標 一、情感與態度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感悟加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樹立學好本領將來報答故鄉養育之恩的決心 二、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課文豐富深沉的語義 2.了解作者運用的寫作手法 三、過程與態度目標 1. 按感悟、聯想、思考的步...

  • 《我的老師》(精選15篇)

    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掌握下列加粗字的讀音:黑痣 磕頭 褪色 焚燒 榆錢2.掌握下列詞語的解釋:勸慰 平生 依戀 糾紛 心清如水3.了解記敘六要素:記敘一件完整的事情,必須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以及這件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 《土地的誓言》教學簡案(精選17篇)

    [教學目標]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二、體會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對土地、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播放音樂《松花江上》 2、介紹時代背景。...

  • 世說新語七年級語文教案(精選11篇)

    教學目標:1、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2、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教學重點: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教學用時:兩課時。...

  • 《木蘭詩》起源(精選13篇)

    一首膾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木蘭詩》,講述的是千百年前閨門女子木蘭的故事,她女扮男裝,挺身而出,代父從軍,展現了中華民族古樸、忠孝、堅貞、凜然大義等優秀品質。它是千古以來民謠民歌中的優秀杰作。...

  • 《木蘭詩》的藝術美(精選17篇)

    《木蘭詩》是北朝時北方樂府民歌杰出的代表作。北朝民歌因戰亂和少數民族風俗的滲入,而展現了一種特異風貌,《木蘭詩》是一首淳樸渾厚、簡勁粗獷的歌。...

  •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精選14篇)

    教學目的1.培養學生搜集資料和篩選信息的能力。2.感受并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3.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教學重點、難點1.學習對比和引用數據的方法。2.深入理解作品傳達的強烈的憂患意識。教學過程自主預習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 《古代詩歌五首》復習設計(通用16篇)

    【教學目標】1、理解作品、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作品的表現技巧。2、揣摩、品味詩詞的語言,感受詩歌語言的凝練、形象。【教學重點】詩詞的、思想情感。【教學難點】語言的品味。【教學課時】一課時。...

  • 《走一步,再走一步》閱讀三得(通用13篇)

    閱讀過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后,感覺有三得(即三點感受),現寫出來,希望能對同學們有所啟發。關于命名題目。全文寫“我”爬上懸崖卻恐懼得不敢爬下來,后來是在父親指點鼓勵下才戰勝恐懼順利爬下了懸崖,再得...

  • 七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岛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伊人色 | 在线观看成人免费视频 | 亚洲久在线|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 多男一女野战高潮做爰视频 | 亚洲同人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けのぁ一般男女 | 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香港毛片基地 | 三区一级| 亚洲一级片大全 | 亚洲一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 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色噜噜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一区 | 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动漫 | 997xx.亚洲第一区 | 黄秋生伊波拉病毒 | 毛片网页| 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 中文字幕第20页 | 亚洲综合另类欧在线美 | 精品传媒一区二区三区A片 99久久国产视频 | 国产成人一级毛片 | 亚洲成A人片77777KKKK | 依人九九宗合九九九 | 国产一级淫片a级在线播放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爽人人喊 |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熟妇人妻引诱中文字幕 | 午夜影院普通用户体验区 | 少妇扒开毛茸茸的b自慰 | 亚洲人成绝网站色www | 在线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88 | www.一区二区.com |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首页 | 欧美一级免费 | 亚洲Aⅴ天堂Av天堂无码麻豆 | 成年日韩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 | 久久综合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