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游戲13則
一、聽口令做相反動作
目的:培養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玩法:在爺爺媽媽、幼兒中任選一人喊口令,其余兩人做動作。 游戲開始,喊口令的人說一個動作,做動作的人做和口令相反的動作,如口令為“向右轉”,則做“向左轉”,口令為“踏步”,則做“立定”等。可交換角色繼續做游戲。
二、抬轎子
目的:讓幼兒練習走步,互相配合協調動作。 玩法: 1、準備繞有彩色皺紋紙的竹桿兩根,長約80cm。 2、父母兩人兩手各抬一根竿于身體兩側,作轎子,幼兒站在其中“坐轎子”,兩手抓好竹竿。游戲開始,三人協同一致地向前走,一邊走一邊喊“一、二、二”,以便協調動作。 3、父母應該始終抬好竹竿,不能松手。
三、打電話
目的:讓幼兒學會與成人交談,豐富幼兒語言,發揮幼兒的創造性。 準備:電鈴一只,自制玩具電話一只(制作:取兩只冰淇淋紙杯,用一根繩子串起來,并固定在繩子兩端)。 玩法:父母先與孩子一起制作電話,然后將玩具電話分放在兩個房間里。父(或母)親與孩子分別在兩個房間里,父親按響電鈴,孩子聽到后拿起電話,此時,父親開始扮演任一角色同孩子進行對話。此游戲類似于角色游戲,幼兒可通過用不同的語氣、語調對話來表演不同的角色。
四、筷子比賽
目的: 鍛煉孩子手指的靈活性,讓孩子學會如何使用筷子。 準備: 兩雙筷子、四個碗、小零食(如:爆米花、蠶豆、黃豆、核桃、花生仁等) 玩法: 1、媽媽示范筷子的拿法給孩子看,接著讓孩子試著用筷子去挾東西,和爸爸比賽。 2、在兩個碗里放進那些小零食,讓孩子和爸爸各拿著一個碗,再給他們另一個空碗。 3、當媽媽說開始時,孩子和爸爸就得用手上的筷子把碗內的東西挾進空碗里。第一個完成的則為勝者。等全部結束后,可以讓勝者吃掉這些零食。 注意:爸爸碗里的東西是孩子的3-4倍左右。
五、神奇口袋
目的: 1、訓練孩子的觸摸辨物的能力。 2、訓練孩子對看不見的物品進行分類的能力。 準備: 小口袋一個;各類水果,如香蕉、桔子、蘋果、葡萄、橙、柚等等;各類小玩具,如手槍、汽車、玩具兔、熊、狗、手帕、帽子、手套等。 玩法: 1、父母拿著裝滿各類物品的口袋念兒歌給孩子聽:“神奇的口袋東西多,請你過來摸一摸。”并告訴孩子:“請你伸手到袋子里摸一件東西,摸完告訴我,你摸到是什么,但是不許偷看。” 2、把孩子說出的物品一一擺放出來,父母可要求孩子把物品歸類放置。比如香蕉、蘋果、梨等是一類;手帕、襪子屬一類。長毛絨的小兔、小狗屬一類。” 3、孩子熟悉游戲后,父母可讓孩子邊摸邊說:“這是水果中的梨。”等等。
六、會走的顏色(適合5~6歲)
目標:父(母)子合作,練習吹畫。 準備:圖畫紙2張;裝有水彩顏料的滴管瓶(眼藥水空瓶)2只。 方法: 1、父(母)親用滴管將水彩顏料滴在第一張紙上,然后用嘴輕輕吹,邊吹邊滴顏料,使顏料在紙上形成各種形狀,作品完成后和孩子一起觀察,想像紙上的圖畫像什么。 2、父(母)親鼓勵孩子學吹畫,先讓孩子想一想,把水彩顏色吹成什么圖形,然后父(母)親用滴管在第二張紙上滴水彩顏料,邊指導孩子吹出自己想像的形象。 3、作品完成后,父(母)子共同欣賞畫面,鼓勵孩子的成功之處,并指出下一次怎樣吹得更好。 建議: 1、首次活動時可用一種顏色,多次練習后可用兩種以上顏色。 2、父(母)子可以互換角色,孩子滴顏料,父(母)親吹畫。 3、各種家庭可以互相觀摩作品,彼此表揚、鼓勵孩子,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