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暑假作業及答案(精選3篇)
高二語文暑假作業及答案 篇1
一、知識鞏固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六國互喪 互:交互 蓋失強援 蓋:因為
B.思厥先祖父 先:對已去世尊長的敬稱 暴秦之欲無厭 厭:討厭
C.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 判:分出,分清 終繼五國遷滅 遷:改變
D.后秦擊趙者再 再:兩次 茍以天下之大 茍:如果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與今義相同的一組是( )
、偕w失強援,不能獨完 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
、壑劣陬嵏玻砉桃巳 ④可謂智力孤危
⑤然后得一夕安寢 ⑥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呷粍t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 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A.①②⑦ B.③④⑤ C.①⑤⑦ D.④⑥⑧
3.從詞類活用的角度,選出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 )
A.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B.日削月割,以趨于亡
C.不能容于遠近 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4.選出加點詞的意義及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 )
、倭鶉茰,非兵不利 ②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圪t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 ④城之破也,婦孺不存
、菖婀幌绕脐P中,公豈敢入乎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①⑤
5.下列句中“于”的用法與“其勢弱于秦”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齊人勿附于秦 B.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C.吾祖死于是 D.師不必賢于弟子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完全不正確的一項是( )
、倨茰缰酪(規律) ②率賂秦耶(全都)
③固不在戰矣(所以) ④思厥先祖父(他的,他們的)
、葜T侯之所亡(滅亡) ⑥以有尺寸之地(才,從而)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7.下列四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賂秦而力虧 而秦兵又至矣
B.破滅之道也 暴秦之欲無厭
C.不賂者以賂者喪 秦以攻取之外
D.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則秦之所大欲
8.下列各句中加點字與例句中加點字活用現象不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倉皇東出
A.一夫夜呼,亂者四應 B.其下平曠,有泉側出
C.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D.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
9.選出沒有名詞用作動詞的一項( )
A.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B.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
C.函梁君臣之首 D.序八州而朝同列
10.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相同的一項是( )
A.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D.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11.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補得不對的一項是……( )
A.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于)廟
B.請其矢,盛(之)以錦囊,負(箭)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于廟)
C.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其)函梁君臣之首
D.而身死國滅,(其)為天下笑
12.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組:絲帶、絲繩,這里泛指繩索
B.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 壯:雄壯
C.抑本其成敗之跡 抑:或者
D.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身:身體
1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相同的一項是( )
A.函梁君臣之首
B.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C.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D.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名曰《指南錄》
14.下列句子中句式結構與其他三項不相同的一項是( )
A.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
B.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
C.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D.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15、名句填空
回眸一笑百媚生,
, 天長地久有時盡,
塞上長城空自許, --《書憤》
,千載誰堪伯仲間!--《書憤》
樓船夜雪瓜州渡,
映階碧草自春色,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 長使英雄淚滿襟
吳楚東南坼,
二、語言與運用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一項是(3分)
A.這次商品博覽會聚集了全國各地各種各樣的新產品,真可謂浩如煙海,應有盡有
B.關于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種種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話和傳說,說明古埃及人有著極為豐富的想像力
C.這次舉行法律知識考試,有些人竟對“法人”、“行政處罰”等法律基本知識素昧平生
D. 他的父親整天沉湎于麻將當中,他對父親真有一種恨鐵不成鋼之感
2.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 )
A.各地教材大換血,魯迅的多篇作品“被踢出去”,網友質疑道“時代確實不同了,但誰又能否認我們這個時代不需要魯迅精神了呢?”
B.風風雨雨,他每天都在山里敲呀、鑿呀,他用手錘敲醒了太陽,他又用手錘敲落了月亮,
敲得石頭都有了感情
C.關于子女的教育問題,家長們都認識到如果不適當地管教孩子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D.老年人發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勞累、用腦過度、精神緊張、食鹽過多、感冒等誘發的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甲型流感為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有時會出現嘔吐和腹瀉,嚴重的會導致死亡
、偃巳簩仔土鞲胁《酒毡橐赘校⒖梢匀藗魅救,
②與以往或目前的季節性流感病毒不同,該病毒毒株包含有豬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種流
感病毒的基因片段,
、郯òl熱、咳嗽、頭痛、肌肉和關節痛、咽痛以及流涕等,
、鼙憩F出的癥狀和感染和其他流感類似,
、萜洳≡w是一種新型的甲型流感病毒,以往從未在人群中傳播過,
A.⑤②①④③ B.②⑤①③④ C.②⑤③①④ D.⑤②③④①
4. 把下面這個長句改寫成幾個較短的句子,可以改變語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5分)
連報考都有嚴格限制的英國伊頓公學,憑借它曾經是英國殖民地上層家庭男孩首選的地位和與眾不同的高貴氣質而成為一所舉世聞名的私立中學
5.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擬一個描寫對象,寫一組句子,要求內容貼切,句式與示例相同(6分)
晶瑩的露水,即使是一滴,也會感激草尖的柔嫩,擁抱朝霞的艷麗,向往藍天的廣闊
三、閱讀鑒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李庭芝生時,有芝產屋棟,鄉人聚觀,以為生男祥也,遂以名之少穎異,日能誦數千言,而智識恒出長老之上王昱守隨,庭芝年十八,告其諸父曰:“王公貪而不恤下,下多怨之,隨必亂,請徙家德安以避”諸父勉強從之,未浹旬①,昱果為部曲挾之以叛,隨民死者甚眾
淳祜初,舉進士,中第辟荊帥孟珙幕中,主管機宜文字珙卒,遺表舉賈似道自代,而薦庭芝于似道,庭芝感珙知己,扶其柩葬之興國,即棄官歸,為珙行三年喪似道鎮京湖,起為制置司參議,移鎮兩淮,與似道議柵清河五河口,增淮南烽百二十開慶元年,似道宣撫京湖,留庭芝權揚州
庭芝初至揚時,揚新遭火,廬舍盡毀州賴鹽為利,而亭戶②多亡去,公私蕭然庭芝悉貸民負逋③,假錢使為屋,屋成又免其假錢,凡一歲,官民居皆具鑿河四十里入金沙余慶場,以省車運兼浚他運河,放亭戶負鹽二百余萬亭民無車運之勞,又得免所負,逃者皆來歸,鹽利大興又大修學,為詩書、俎豆④,與士行習射禮⑤郡中有水旱,即命發廩,不足則以私財振之揚民德之如父母
德佑二年,宋亡三月,大元將阿術使者持詔來招降,庭芝開壁納使者,斬之,焚詔陴⑥上七月,阿術請赦庭芝焚詔之罪,使之降,有詔從之庭芝亦不納是月,益王遣使以少保、左丞相召庭芝庭芝以朱煥守揚,與姜才將兵七千人東入海,至泰州,阿術將兵追圍之朱煥既以城降,驅庭芝將士妻子至泰州城下,裨將孫貴、胡惟孝等開門降庭芝聞變,赴蓮池,水淺不得死被執至揚州,朱煥請曰:“揚自用兵以來,積骸滿野,皆庭芝與才所為,不殺之何俟?”于是斬之死之日,揚之民皆泣下
(節選自《宋史·列傳一百八十》)
注:①浹旬:十天②亭戶:鹽戶 ③貸民負逋:寬免百姓的拖欠的賦稅
④俎豆:古代禮器祭祀時用以盛牛羊等祭品
⑤射禮:古代貴族男子重武習射,常舉行射禮,射禮分四種,此處指鄉射
、挹穑撼巧吓畨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留庭芝權揚州 權:代理
B.兼浚他運河 浚:疏通
C.放亭戶負鹽二百余萬 放:免除,解除
D.不殺之何俟 俟:通“矣”,語氣詞
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庭芝善于安民的一組是
、匐S必亂,請徙家德安以避 ②扶其柩葬之興國
③鑿河四十里入金沙余慶場,以省車運 ④逃者皆來歸,鹽利大興
、萦执笮迣W,為詩書、俎豆 ⑥死之日,揚之民皆泣下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③④⑤ D. ②③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庭芝聰穎過人他出生時,他家的房梁上長出了靈芝,鄉人認為這是大吉之兆,于是就起名庭芝他少年時就非常聰明,每天能背誦數千字的內容,智慧和見識也常常超過長輩
B.李庭芝知恩守喪他在孟珙帳下聽用,孟珙去世前遺表推舉賈似道接替自己,又把李庭芝推薦給賈似道李庭芝為報答孟珙的知遇之恩,棄官回家,為孟珙守喪三年
C.李庭芝拒不降元南宋滅亡后,大元將領阿術派使者勸降李庭芝,結果使者被殺,詔書也被焚毀后再次勸降,又被李庭芝拒絕
D.李庭芝拒元至死朱煥利用李庭芝將士和妻子、孩子誘迫把守泰州城的副將孫貴、胡惟孝等開門投降,并最終請求將李庭芝處死在泰州
4.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假錢使為屋,屋成又免其假錢,凡一歲,官民居皆具(5分)
譯文: (2)郡中有水旱,即命發廩,不足則以私財振之揚民德之如父母(5分)
譯文: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無論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其所追求的目標都是真實,唯獨藝術不以真實為目標,藝術傾向理想,故與現實是有距離的,藝術以“似與不似”為目標,不能似,亦不能不似
藝術批評與藝術不同,仍應以真實為目標酷評、惡評、艷評、俗評,包括藝術批評的娛樂化,都與真實遠矣,因而有“失語”之類對藝術批評的批評,包括對藝術批評目的庸俗化的質疑,尤其“孔方兄”的不期而至,更導致藝術批評的矮化,也使藝術批評已完全沒有尊嚴可言
藝術批評的所謂真實是有條件的,它并不期待藝術批評與藝術的完全重合中國古代有“詩無達詁”之說,而在西方則有“有一千個莎士比亞,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之謂可見,對藝術批評的期許,無論東方還是西方,一直是很理性的所謂“失語”應當是指藝術批評借助對藝術批評對象的杜撰,實現與批評對應的批評對象風馬牛不相及的目的“失語”之失,失在作偽
藝術批評亦有與藝術近似的一面,因為藝術批評也有理想,因此嚴肅的可正面評價的藝術批評,除卻客觀與公正之外,還須超越藝術,即超越批評的對象,在理想的層面上引導藝術,純化藝術,端正藝術對藝術批評“失語”的批評應當是指藝術批評對這一目標的偏離
但是藝術批評的真實依然是可以期待的,這里的所謂真實只是相對意義的存在,不是指藝術批評與藝術批評對象之間的完全重合,僅限于藝術批評與批評對象可以相互印證,而且是在一定程度、一定情景下的有限印證它大致指向是與非、美與丑、善與惡、雅與俗、虛與實這些曾經以時序指向圖騰、宗教、權力、風俗等等以及其他歷史存續的社會意識所有藝術批評一直圍繞著這些意識形成歷史波瀾,并且衍生出諸如簡與繁、浮華與質樸、感性與理性、現實與非現實、繼承與革新等等與形象相關、用于藝術批評的標準和規則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區域之間還存在不同的批評標準和不同的批評方式,即使是同一民族、同一信仰、同一區域,其批評的標準與方式亦是變化的不僅如此,古今之間,中西之間,還存在孰是孰非、孰輕孰重的爭斗這些既是藝術批評的背景,亦是藝術批評的現實藝術批評的“失語”認真追究起來,其背后不只有批評道德的侵蝕,亦還有批評素質的掣肘,也許后者才是“失語”的更為深刻的原因
藝術批評的真實性從理想的層面看,并不虛妄,它可以感知,可以體悟今日中國藝術最切近的目標應當是如何回應21世紀人類共同理想的文化自覺,中國文化必須實現歷史性的超越使中國文化成為人類文化中最為生動、最少偏頗、最富親和力的一部分,這是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的責任和使命,也是中國藝術的責任與使命,當然也是中國藝術批評的責任與使命
(節選自《光明日報》2019年12月2日)
1. 下列關于“失語”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失語”既指藝術批評本身存在的不足,也是對存在著不足的藝術批評的批評
B. 酷評、惡評、艷評、俗評和藝術批評的娛樂化等,都屬于藝術批評的“失語”
C.“失語”是一種作偽,目的是使藝術批評同與其對應的批評對象之間沒有聯系
D. 除了批評道德的侵蝕會造成“失語”,更為深刻的原因還在于批評素質的掣肘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藝術不以真實為目標,而藝術批評仍以真實為目標,當藝術批評偏離或遠離真實時,就會出現“失語”之類的批評
B. 藝術批評的真實并不要求藝術批評與藝術重合,但這種有條件的真實并不是說可以借助杜撰批評對象去作藝術批評
C. 藝術批評和藝術都有理想,因此藝術批評不僅要客觀公正,還要超越藝術,在理想的層面上引導、純化和端正藝術
D. 簡與繁、浮華與質樸、感性與理性、現實與非現實等等與形象相關、用于藝術批評的標準和規則都由藝術批評衍生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金錢的介入使藝術批評已完全沒有尊嚴可言,只要藝術批評能夠不受金錢的干擾,就能夠保持真實并重獲應有的尊嚴
B. 不同民族、信仰或區域之間存在著批評標準和方式的不同,即使民族、信仰或區域相同,其批評標準和方式也有變化
C. 在藝術批評的標準和方式上,古今之間、中西之間存在是非輕重的爭斗,這是藝術批評的背景之一,也是其現實之一
D. 今天的中國、中國藝術和藝術批評的責任和使命,是使中國文化成為人類文化中最生動、最少偏頗、最富親和力的部分
參考答案
一、1、 提示:B項中“厭”應為“滿足” 答案:B
2、提示:②“祖父”古義為“祖輩父輩”;③“至于”古義為“到了……地步”;④“智力”古義為“智慧與力量”;⑥“其實”古義為“那實際上”;⑧“故事”古義為“舊事,先例”
答案:C
3、提示:B項為名詞作狀語,A、C、D三項為形容詞作名詞 答案:B
4、提示:①被打破,被攻克;②攻克;③解除,破解;④被攻占,被攻克;⑤攻克,攻破
答案:B
5、提示:A項中“于”為“和”的意思,B項中“至于”為一固定短語,C項中“于”是“在”的意思,D項中“于”與例句中“于”皆是“比”的意思 答案:D
6、提示:①句中“道”為“原因,途徑”的意思;③句中“固”為“本來”的意思;⑤句中“亡”為“丟失,失去”的意思 答案:A
7、提示:A項,表順承/轉折;C項,因為/用;D項,表列舉/那么 答案:B
8、 提示:A、B、D三項與例句均是名詞用作狀語,C項“天下”意為“天下的人” 答案:C
9、 提示:B、C、D三項中分別有“舍”“函”“序”為名詞用作動詞 答案:A
10、提示:A、B、C三項中“所以”表示原因,D項中“所以”為“用來……的”之意,表憑借
答案:D
11、提示:B項應為“負(錦囊)而前驅” 答案:B
12、 提示:D項,身:自身、自己 答案:D
13、 提示:A、B、D三項均為名詞用作動詞,C項中“組”在此處為名詞 答案:C
14、提示:D項為被動句 答案:D
二、 1.B(A:浩如煙海:形容文獻、資料等非常豐富此處用錯了對象C素昧平生:與人從
未見過面不指事物 D恨鐵不成鋼”恨某人不爭氣、不成材多用于對學生或子女,有時也用
于對下屬或公眾人物B 想入非非:是兩用性成語,既可以形容想法大膽離奇,有褒義;又
可喻指荒唐離奇、不著邊際的胡思亂想,是貶義語句中用其褒義,正確)
2.B(A多重否定用錯C“不適當”有歧義D句式雜糅,去掉“誘發的”)
3.A
4.(5分)【參考答案】英國伊頓公學是一所舉世聞名的私立中學它的報考有嚴格限制,它曾經是英國殖民地上層家庭男孩的首選,它擁有與眾不同的高貴氣質
5.(6分)【參考答案】枯萎的落花,即使是一瓣,也會懷念春風的和善,牢記細雨的叮囑,承載花根的希望
三、1.D(俟:等待)
2.C(①顯示的是智慧;②是感恩于孟珙)
3.D(被處死在揚州)
4.(1)借給百姓錢款讓他們蓋房子,房子建成又免掉那些貸款,總共一年,官民的房屋全都蓋好了(5分“假錢”、“使‘之’”、“凡”、“具”各1分,句意1分采分點準確即給分)
(2)州郡中發生水災旱災,李庭芝馬上就下令打開糧倉,不夠就用自己家財救濟他們揚州百姓像對父母一樣感激他(5分“發廩”、“振”、“德”、“如父母”各1分,句意1分)
5、【參考答案】D【解析】將“也許后者才是”(第6段中)的或然判斷誤為“還在于”的實然判斷曲解原意
6.【參考答案】【解析】偷換概念選項中后一個“藝術批評”不同于原文的“嚴肅的可正面評價的藝術批評”
高二語文暑假作業及答案 篇2
一、知識鞏固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六國互喪 互:交互 蓋失強援 蓋:因為
b.思厥先祖父 先:對已去世尊長的敬稱 暴秦之欲無厭 厭:討厭
c.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 判:分出,分清 終繼五國遷滅 遷:改變
d.后秦擊趙者再 再:兩次 茍以天下之大 茍:如果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與今義相同的一組是( )
①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
、壑劣陬嵏,理固宜然 ④可謂智力孤危
⑤然后得一夕安寢 ⑥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呷粍t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 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a.①②⑦ b.③④⑤ c.①⑤⑦ d.④⑥⑧
3.從詞類活用的角度,選出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 )
a.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b.日削月割,以趨于亡
c.不能容于遠近 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4.選出加點詞的意義及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 )
、倭鶉茰,非兵不利 ②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圪t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 ④城之破也,婦孺不存
、菖婀幌绕脐P中,公豈敢入乎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①⑤
5.下列句中“于”的用法與“其勢弱于秦”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齊人勿附于秦 b.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c.吾祖死于是 d.師不必賢于弟子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完全不正確的一項是( )
、倨茰缰酪(規律) ②率賂秦耶(全都)
、酃滩辉趹鹨(所以) ④思厥先祖父(他的,他們的)
⑤諸侯之所亡(滅亡) ⑥以有尺寸之地(才,從而)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7.下列四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賂秦而力虧 而秦兵又至矣
b.破滅之道也 暴秦之欲無厭
c.不賂者以賂者喪 秦以攻取之外
d.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則秦之所大欲
8.下列各句中加點字與例句中加點字活用現象不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倉皇東出
a.一夫夜呼,亂者四應 b.其下平曠,有泉側出
c.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d.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
9.選出沒有名詞用作動詞的一項( )
a.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b.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
c.函梁君臣之首 d.序八州而朝同列
10.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相同的一項是( )
a.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d.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11.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補得不對的一項是……( )
a.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于)廟
b.請其矢,盛(之)以錦囊,負(箭)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于廟)
c.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其)函梁君臣之首
d.而身死國滅,(其)為天下笑
12.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組:絲帶、絲繩,這里泛指繩索
b.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 壯:雄壯
c.抑本其成敗之跡 抑:或者
d.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身:身體
1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相同的一項是( )
a.函梁君臣之首
b.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c.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d.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名曰《指南錄》
14.下列句子中句式結構與其他三項不相同的一項是( )
a.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
b.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
c.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d.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15、名句填空
回眸一笑百媚生,
, 天長地久有時盡,
塞上長城空自許, --《書憤》
,千載誰堪伯仲間!--《書憤》
樓船夜雪瓜州渡,
映階碧草自春色,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 長使英雄淚滿襟
吳楚東南坼,
二、語言與運用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一項是(3分)
a.這次商品博覽會聚集了全國各地各種各樣的新產品,真可謂浩如煙海,應有盡有
b.關于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種種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話和傳說,說明古埃及人有著極為豐富的想像力
c.這次舉行法律知識考試,有些人竟對“法人”、“行政處罰”等法律基本知識素昧平生
d. 他的父親整天沉湎于麻將當中,他對父親真有一種恨鐵不成鋼之感
2.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 )
a.各地教材大換血,魯迅的多篇作品“被踢出去”,網友質疑道“時代確實不同了,但誰又能否認我們這個時代不需要魯迅精神了呢?”
b.風風雨雨,他每天都在山里敲呀、鑿呀,他用手錘敲醒了太陽,他又用手錘敲落了月亮,
敲得石頭都有了感情
c.關于子女的教育問題,家長們都認識到如果不適當地管教孩子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d.老年人發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勞累、用腦過度、精神緊張、食鹽過多、感冒等誘發的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甲型h1n1流感為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有時會出現嘔吐和腹瀉,嚴重的會導致死亡
①人群對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并可以人傳染人,
②與以往或目前的季節性流感病毒不同,該病毒毒株包含有豬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種流
感病毒的基因片段,
、郯òl熱、咳嗽、頭痛、肌肉和關節痛、咽痛以及流涕等,
④表現出的癥狀和感染和其他流感類似,
、萜洳≡w是一種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往從未在人群中傳播過,
a.⑤②①④③ b.②⑤①③④ c.②⑤③①④ d.⑤②③④①
4. 把下面這個長句改寫成幾個較短的句子,可以改變語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5分)
連報考都有嚴格限制的英國伊頓公學,憑借它曾經是英國殖民地上層家庭男孩首選的地位和與眾不同的高貴氣質而成為一所舉世聞名的私立中學
5.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擬一個描寫對象,寫一組句子,要求內容貼切,句式與示例相同(6分)
晶瑩的露水,即使是一滴,也會感激草尖的柔嫩,擁抱朝霞的艷麗,向往藍天的廣闊
三、閱讀鑒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李庭芝生時,有芝產屋棟,鄉人聚觀,以為生男祥也,遂以名之少穎異,日能誦數千言,而智識恒出長老之上王昱守隨,庭芝年十八,告其諸父曰:“王公貪而不恤下,下多怨之,隨必亂,請徙家德安以避”諸父勉強從之,未浹旬①,昱果為部曲挾之以叛,隨民死者甚眾
淳祜初,舉進士,中第辟荊帥孟珙幕中,主管機宜文字珙卒,遺表舉賈似道自代,而薦庭芝于似道,庭芝感珙知己,扶其柩葬之興國,即棄官歸,為珙行三年喪似道鎮京湖,起為制置司參議,移鎮兩淮,與似道議柵清河五河口,增淮南烽百二十開慶元年,似道宣撫京湖,留庭芝權揚州
庭芝初至揚時,揚新遭火,廬舍盡毀州賴鹽為利,而亭戶②多亡去,公私蕭然庭芝悉貸民負逋③,假錢使為屋,屋成又免其假錢,凡一歲,官民居皆具鑿河四十里入金沙余慶場,以省車運兼浚他運河,放亭戶負鹽二百余萬亭民無車運之勞,又得免所負,逃者皆來歸,鹽利大興又大修學,為詩書、俎豆④,與士行習射禮⑤郡中有水旱,即命發廩,不足則以私財振之揚民德之如父母
德佑二年,宋亡三月,大元將阿術使者持詔來招降,庭芝開壁納使者,斬之,焚詔陴⑥上七月,阿術請赦庭芝焚詔之罪,使之降,有詔從之庭芝亦不納是月,益王遣使以少保、左丞相召庭芝庭芝以朱煥守揚,與姜才將兵七千人東入海,至泰州,阿術將兵追圍之朱煥既以城降,驅庭芝將士妻子至泰州城下,裨將孫貴、胡惟孝等開門降庭芝聞變,赴蓮池,水淺不得死被執至揚州,朱煥請曰:“揚自用兵以來,積骸滿野,皆庭芝與才所為,不殺之何俟?”于是斬之死之日,揚之民皆泣下
(節選自《宋史·列傳一百八十》)
注:①浹旬:十天②亭戶:鹽戶 ③貸民負逋:寬免百姓的拖欠的賦稅
、苜薅梗汗糯Y器祭祀時用以盛牛羊等祭品
、萆涠Y:古代貴族男子重武習射,常舉行射禮,射禮分四種,此處指鄉射
⑥陴:城上女墻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留庭芝權揚州 權:代理
b.兼浚他運河 浚:疏通
c.放亭戶負鹽二百余萬 放:免除,解除
d.不殺之何俟 俟:通“矣”,語氣詞
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庭芝善于安民的一組是
、匐S必亂,請徙家德安以避 ②扶其柩葬之興國
③鑿河四十里入金沙余慶場,以省車運 ④逃者皆來歸,鹽利大興
⑤又大修學,為詩書、俎豆 ⑥死之日,揚之民皆泣下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③④⑤ d. ②③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庭芝聰穎過人他出生時,他家的房梁上長出了靈芝,鄉人認為這是大吉之兆,于是就起名庭芝他少年時就非常聰明,每天能背誦數千字的內容,智慧和見識也常常超過長輩
b.李庭芝知恩守喪他在孟珙帳下聽用,孟珙去世前遺表推舉賈似道接替自己,又把李庭芝推薦給賈似道李庭芝為報答孟珙的知遇之恩,棄官回家,為孟珙守喪三年
c.李庭芝拒不降元南宋滅亡后,大元將領阿術派使者勸降李庭芝,結果使者被殺,詔書也被焚毀后再次勸降,又被李庭芝拒絕
d.李庭芝拒元至死朱煥利用李庭芝將士和妻子、孩子誘迫把守泰州城的副將孫貴、胡惟孝等開門投降,并最終請求將李庭芝處死在泰州
4.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假錢使為屋,屋成又免其假錢,凡一歲,官民居皆具(5分)
譯文: (2)郡中有水旱,即命發廩,不足則以私財振之揚民德之如父母(5分)
譯文: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無論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其所追求的目標都是真實,唯獨藝術不以真實為目標,藝術傾向理想,故與現實是有距離的,藝術以“似與不似”為目標,不能似,亦不能不似
藝術批評與藝術不同,仍應以真實為目標酷評、惡評、艷評、俗評,包括藝術批評的娛樂化,都與真實遠矣,因而有“失語”之類對藝術批評的批評,包括對藝術批評目的庸俗化的質疑,尤其“孔方兄”的不期而至,更導致藝術批評的矮化,也使藝術批評已完全沒有尊嚴可言
藝術批評的所謂真實是有條件的,它并不期待藝術批評與藝術的完全重合中國古代有“詩無達詁”之說,而在西方則有“有一千個莎士比亞,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之謂可見,對藝術批評的期許,無論東方還是西方,一直是很理性的所謂“失語”應當是指藝術批評借助對藝術批評對象的杜撰,實現與批評對應的批評對象風馬牛不相及的目的“失語”之失,失在作偽
藝術批評亦有與藝術近似的一面,因為藝術批評也有理想,因此嚴肅的可正面評價的藝術批評,除卻客觀與公正之外,還須超越藝術,即超越批評的對象,在理想的層面上引導藝術,純化藝術,端正藝術對藝術批評“失語”的批評應當是指藝術批評對這一目標的偏離
但是藝術批評的真實依然是可以期待的,這里的所謂真實只是相對意義的存在,不是指藝術批評與藝術批評對象之間的完全重合,僅限于藝術批評與批評對象可以相互印證,而且是在一定程度、一定情景下的有限印證它大致指向是與非、美與丑、善與惡、雅與俗、虛與實這些曾經以時序指向圖騰、宗教、權力、風俗等等以及其他歷史存續的社會意識所有藝術批評一直圍繞著這些意識形成歷史波瀾,并且衍生出諸如簡與繁、浮華與質樸、感性與理性、現實與非現實、繼承與革新等等與形象相關、用于藝術批評的標準和規則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區域之間還存在不同的批評標準和不同的批評方式,即使是同一民族、同一信仰、同一區域,其批評的標準與方式亦是變化的不僅如此,古今之間,中西之間,還存在孰是孰非、孰輕孰重的爭斗這些既是藝術批評的背景,亦是藝術批評的現實藝術批評的“失語”認真追究起來,其背后不只有批評道德的侵蝕,亦還有批評素質的掣肘,也許后者才是“失語”的更為深刻的原因
藝術批評的真實性從理想的層面看,并不虛妄,它可以感知,可以體悟今日中國藝術最切近的目標應當是如何回應21世紀人類共同理想的文化自覺,中國文化必須實現歷史性的超越使中國文化成為人類文化中最為生動、最少偏頗、最富親和力的一部分,這是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的責任和使命,也是中國藝術的責任與使命,當然也是中國藝術批評的責任與使命
(節選自《光明日報》XX年12月2日)
1. 下列關于“失語”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失語”既指藝術批評本身存在的不足,也是對存在著不足的藝術批評的批評
b. 酷評、惡評、艷評、俗評和藝術批評的娛樂化等,都屬于藝術批評的“失語”
c.“失語”是一種作偽,目的是使藝術批評同與其對應的批評對象之間沒有聯系
d. 除了批評道德的侵蝕會造成“失語”,更為深刻的原因還在于批評素質的掣肘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藝術不以真實為目標,而藝術批評仍以真實為目標,當藝術批評偏離或遠離真實時,就會出現“失語”之類的批評
b. 藝術批評的真實并不要求藝術批評與藝術重合,但這種有條件的真實并不是說可以借助杜撰批評對象去作藝術批評
c. 藝術批評和藝術都有理想,因此藝術批評不僅要客觀公正,還要超越藝術,在理想的層面上引導、純化和端正藝術
d. 簡與繁、浮華與質樸、感性與理性、現實與非現實等等與形象相關、用于藝術批評的標準和規則都由藝術批評衍生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金錢的介入使藝術批評已完全沒有尊嚴可言,只要藝術批評能夠不受金錢的干擾,就能夠保持真實并重獲應有的尊嚴
b. 不同民族、信仰或區域之間存在著批評標準和方式的不同,即使民族、信仰或區域相同,其批評標準和方式也有變化
c. 在藝術批評的標準和方式上,古今之間、中西之間存在是非輕重的爭斗,這是藝術批評的背景之一,也是其現實之一
d. 今天的中國、中國藝術和藝術批評的責任和使命,是使中國文化成為人類文化中最生動、最少偏頗、最富親和力的部分
參考答案
一、1、 提示:b項中“厭”應為“滿足” 答案:b
2、提示:②“祖父”古義為“祖輩父輩”;③“至于”古義為“到了……地步”;④“智力”古義為“智慧與力量”;⑥“其實”古義為“那實際上”;⑧“故事”古義為“舊事,先例”
答案:c
3、提示:b項為名詞作狀語,a、c、d三項為形容詞作名詞 答案:b
4、提示:①被打破,被攻克;②攻克;③解除,破解;④被攻占,被攻克;⑤攻克,攻破
答案:b
5、提示:a項中“于”為“和”的意思,b項中“至于”為一固定短語,c項中“于”是“在”的意思,d項中“于”與例句中“于”皆是“比”的意思 答案:d
6、提示:①句中“道”為“原因,途徑”的意思;③句中“固”為“本來”的意思;⑤句中“亡”為“丟失,失去”的意思 答案:a
7、提示:a項,表順承/轉折;c項,因為/用;d項,表列舉/那么 答案:b
8、 提示:a、b、d三項與例句均是名詞用作狀語,c項“天下”意為“天下的人” 答案:c
9、 提示:b、c、d三項中分別有“舍”“函”“序”為名詞用作動詞 答案:a
10、提示:a、b、c三項中“所以”表示原因,d項中“所以”為“用來……的”之意,表憑借
答案:d
11、提示:b項應為“負(錦囊)而前驅” 答案:b
12、 提示:d項,身:自身、自己 答案:d
13、 提示:a、b、d三項均為名詞用作動詞,c項中“組”在此處為名詞 答案:c
14、提示:d項為被動句 答案:d
二、 1.b(a:浩如煙海:形容文獻、資料等非常豐富此處用錯了對象c素昧平生:與人從
未見過面不指事物 d恨鐵不成鋼”恨某人不爭氣、不成材多用于對學生或子女,有時也用
于對下屬或公眾人物b 想入非非:是兩用性成語,既可以形容想法大膽離奇,有褒義;又
可喻指荒唐離奇、不著邊際的胡思亂想,是貶義語句中用其褒義,正確)
2.b(a多重否定用錯c“不適當”有歧義d句式雜糅,去掉“誘發的”)
3.a
4.(5分)【參考答案】英國伊頓公學是一所舉世聞名的私立中學它的報考有嚴格限制,它曾經是英國殖民地上層家庭男孩的首選,它擁有與眾不同的高貴氣質
5.(6分)【參考答案】枯萎的落花,即使是一瓣,也會懷念春風的和善,牢記細雨的叮囑,承載花根的希望
三、1.d(俟:等待)
2.c(①顯示的是智慧;②是感恩于孟珙)
3.d(被處死在揚州)
4.(1)借給百姓錢款讓他們蓋房子,房子建成又免掉那些貸款,總共一年,官民的房屋全都蓋好了(5分“假錢”、“使‘之’”、“凡”、“具”各1分,句意1分采分點準確即給分)
(2)州郡中發生水災旱災,李庭芝馬上就下令打開糧倉,不夠就用自己家財救濟他們揚州百姓像對父母一樣感激他(5分“發廩”、“振”、“德”、“如父母”各1分,句意1分)
5、【參考答案】d【解析】將“也許后者才是”(第6段中)的或然判斷誤為“還在于”的實然判斷曲解原意
6.【參考答案】【解析】偷換概念選項中后一個“藝術批評”不同于原文的“嚴肅的可正面評價的藝術批評”
7.【參考答案】a【解析】“只要……就……”的說法不僅絕對而且無據
高二語文暑假作業及答案 篇3
一、知識鞏固
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一項是( )
A.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與……交往
B.連辟公府不就 辟:征召
C.輒積年不徙 徙:調動官職
D.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 視事:看、視察
2.與“大將軍鄧騭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寧許以負秦曲
3.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遂通五經”中“五經”是指:詩、書、禮、易、左傳
B.“貫六藝” 中“六藝”是指:禮、樂、射、御、書、數
C.“拜、遷、轉、徙”都是指調動官職
D.《后漢書》與《史記》、《漢書》、《舊唐史》被稱為“四史”
4.從句式結構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力算 B.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C.未之有也 D.果地震隴西
5.下列文化常識的解說有誤一項是( )
A.三輔:漢朝稱京兆尹,左馮翎,右扶風所管轄的長安附近的三個地區
B.孝廉:漢朝由地方官向中央舉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被舉薦之人稱為孝廉
C.班固《兩都賦》中“兩都”指長安和洛陽,而張衡的《二京賦》中的“二京”則不然
D.乞骸骨:大臣年老了請求辭職為“乞骸骨”意思是請求賜還自己的身體回家鄉去
6.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雖才高于世 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
B.以精銅鑄成 驗之以事
C.公車特征拜郎中 京師學者咸怪其無證
D.因入京師,觀太學 伺者因此覺知
7.下列文句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
譯為:(他)常常顯出穩重、淡泊、寧靜的情態,不喜歡與庸俗的人交往
B.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
譯為:張衡機靈精巧,尤其在天文、氣象和歷法的推算上很用心
C.精思傅會,十年乃成
譯為:他精于構思潤色,十年才完成
D.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譯為:從此以后,才命令史官記下地震發生的方位
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 a.游于三輔 ( )
b.雖才高于世 ( )
c.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 ( )
② a.因入京師,觀太學 ( )
b.……作《二京賦》,因以諷諫 ( )
c.伺者因此覺知 ( )
、 a.公車特征拜郎中 ( )
b.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 ( )
④ a.精思傅會,十年乃成 ( )
b.以精銅鑄成 ( )
9.翻譯句子
、儆涝,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答: ②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答: ③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答: ④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答:
10、名句填空
想當年,金戈鐵馬,____________
可堪回首,佛貍祠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憑誰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到黃昏,點點滴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語言與運用
1.下列加點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房地產不再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這是一則多么令人石破天驚的消息啊
B.伊朗一旦發生戰爭,中國必須圍魏救趙,鼎力相助扎實推進海軍現代化,為捍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做出應有貢獻
C.日軍來掃蕩時,有一位鄉長如喪考妣地慘叫了一聲“娘嘍”就義無反顧地鉆到桌子底下了
D.讀書可以用半天時間偷人家一生的學問,只有“學富五車”的人,才能“出口成章”“旁征博引”,才能在“方圓之內”“斗室之間”,看到一個人“機鋒突出”“辯才無礙”
2.下列各句中,選出沒有語病的一項( )
A.中國海監船與闖入南海中國黃巖島海域的菲律賓軍艦對峙,諸如此類的挑釁行動此起彼伏,對此,中國政府已多次提出交涉、抗議,并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實質性的維護主權和利益的行動
B.如果奧朗德上臺,可能就人權問題對中國施加壓力這些現在難以下定論,最重要的是,法國國內的經濟不太好,所以無論誰上臺,都會希望和中國保持穩定的關系
C.在近期各地首套房商業貸款利率悄然松動之際,呼和浩特、南昌等國內二三線城市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上限也在悄然提高,上調幅度平均15%左右
D.對于尼克斯的球迷們來說,林書豪的這條微博比球隊贏球還要令他們開心,因為林書豪如果能在季后賽中及時回歸,那球隊晉級次輪的希望將大大增加,甚至可以展望下東區決賽是必定無疑的了
3.將下面的句子組成語義連貫的語段,排列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窗外的環境十分重要,,,
,而且樹和水還是很好地過濾器,空氣很潔凈
、俑邔涌諝庵泻写罅康挠泻ξ镔|
②理想樓層是不超過六樓
、鄞巴獠坏h境好,有樹,有花草,有水
、軙鸷⒆訉ψ约汉屯饨绮挥勺灾鞯臄骋
、萑绻尯⒆咏】担筒灰≡诹鶚且陨系臉菍
、薅艺烀鎸χu墻
A. ②③⑥④①⑤ B. ②③①⑥④⑤ C.⑤①⑥④②③ D. ⑤②①④③⑥
4.根據下列提供的信息,以實驗中學高2019屆6班班委會的名義,向學校的李校長寫一封邀請函要求:語言表達準確、簡明、連貫、得體,限80字(5分)
、俑咧腥暌詠恚瑢嶒炛袑W高2019屆6班學生發展勢頭很好,不僅學習成績優秀,而且愛好廣泛,多才多藝
②該班學生要舉行“青春與夢想”的文藝晚會
、畚乃囃頃2019年5月4日晚8點開始
、芪乃囃頃趯W校大禮堂舉行
、輧H有35天,同學們就要走上高考考場,開始放飛人生理想、書寫壯美華章的行程,希望校長晚會開始時給他們加油鼓勁,說些祝福的話
邀請函
5.用簡潔的語言說明漫畫《無題》的內容并點明寓意(6分)
三、閱讀鑒賞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2題
山 雨
翁卷
一夜滿林星月白,亦無云氣亦無雷
平明忽見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來
1.作者是怎樣描寫“山雨”的,請簡要賞析(5分)
2.這首詩寫景與敘事、抒情相結合,在寫景之中,敘述了一件什么事情?主要抒發了一種什么情感?語言具有怎樣的風格特點?請概括回答(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3~5題
文以人重還是人以文重?
羅志田
中國古人重立功甚于立言,兩者兼具的讀書人,或文以人重,或人以文重,卻未必是自己的選擇
中國古人對歷史人物的地位,有一評價次序,主張太上立德,其次立功,最后立言所以《史記》中列傳的首篇是《伯夷傳》,講述伯夷和他的弟弟叔齊的故事兩人反對周武王以方伯的身份領兵攻打其君主商紂王,到周武王滅商而成為君主后,他們遂不食周粟而餓死這樣在事功上沒有多少表現之人,仍可因其人格力量體現的意義而納入歷史記載,并領銜《史記》之列傳,可知古代的歷史意義,不盡取決于事功歷史記憶的重要,體現在《易經》所說的“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蓄其德”
不過,“德”既有跨越時空的通達一面,往往又是與時俱進、隨地而異的能歷久不衰而長傳的道德典范不多,因“立德”而青史留名的例子也很少加以中國歷代皇帝都想要作之君作之師,所以士人自然也多朝立功立言的方向努力大體上,真能兩者兼具的讀書人,重立功仍勝于立言
吳稚暉曾論歷史人物說,“如以司馬遷、司馬光為譬,一是全靠一部《史記》,一是全不在乎什么《通鑒》不《通鑒》又以蘇軾、王安石為譬,一則有詩文集大見輕重,一則有同樣的詩文集,絲毫在其人是非不加輕重”簡言之,司馬遷和蘇軾,更多是人以文重;而司馬光和王安石,則其事功足以傳世,其立言方面的卓絕,便不起決定作用
吳氏一生歷經求學、革命、為官、著書,立功亦復立言觀其于歷史人物的見解,大致本乎立功、立言次序的古訓,揭示出向以反傳統自居的他,在安身立命處也深受傳統浸潤復因其閱歷豐富,老于江湖,故論事論人,眼光老辣,常能見人所未見,言人所未言
與吳稚暉關系不錯的胡適,少時不僅有意“立功”,且也有“立言”之意,留學時即擬在詩文上下功夫而其安徽同鄉梅光迪,則希望胡適像韓愈、歐陽修一樣不“以文士自居”梅先生甚至說,“文以人重文信國、岳忠武諸公,文章皆非至者,而人特重其文”;若事功不足甚至“大節有虧”者,其當世文名雖盛,卻難為后人所記憶故希望胡適“抱定為學之旨,讀盡有用之書,而通其意,將來學問經濟,必有可觀’只要堅持“以文、岳二公為師,不必求以文傳,而文自傳”
立功與立言之間那種略帶競爭的緊張,雖近代新人物亦不能免史家蔣廷黻出身教會學校,又是留學生,然“上進”之心不弱北伐后他曾以清華教授身份晉見外交部長,在辦公室外靜候數小時,而其興不衰(若是他的清華同事陳寅恪,必早已拂袖而去)據毛子水說,蔣氏晚年時李濟曾問他:“廷黻,照你看是創造歷史給你精神上的快樂多,還是寫歷史給你精神上的快樂多?” 蔣沒直接回答,反問李濟:“濟之,現在到底是知道司馬遷的人多,還是知道張騫的人多?”
司馬遷和張騫的知名度,在不同的人中間是不同的也不知道蔣氏心中究竟傾向于何人或許他自己也是猶疑的,但他的選擇是明確的——他不重快樂,而希望知道他的人多從蔣氏的后半生看,他更多已棄司馬遷而就張騫不過,今日大家記得的蔣廷黻,恰是他或不看重的史作;而他曾向往的事功,則久已淡出我們的歷史記憶一個期望文以人重的人,最后仍不出人以文重之類,或許這就是莊子所說的吊詭?
3.下列關于文中“文”與“人”的關系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國古代既重立功又重立言的讀書人,最終會以“文”還是“人”而被世人看重,往往不以他們的選擇為轉移
B.在王安石身上,“人”足以傳世,“文”也堪稱卓絕,但他名留青史的原因中,“人”的作用遠大于“文”的作用
C.“人”和“文”表現出的略帶競爭的緊張關系,不僅體現在古人身上,就是那些近代新人物也難以擺脫
D.在作者看來,創造歷史是為“人”,寫歷史是為“文”,前者所獲得的精神上的快樂當然要比后者多一些
4.下列能證明“真能兩者兼具的讀書人,重立功仍勝于立言”這一觀點的一項是( )
A.伯夷和他的弟弟叔齊因其人格力量體現的意義而被納入歷史記載,并領銜《史記》之列傳
B.吳稚暉評論歷史人物認為,司馬遷靠一部《史記》,蘇軾憑借詩文集而揚名立萬,更多的是人以文重
C.吳稚暉一生立功亦復立言,因其閱歷豐富,老于江湖,故論事論人,眼光老辣,常能見人所未見,言人所未言
D.史家蔣廷黻出身教會學校,又是留學生,然“上進”之心不弱;他的后半生更是棄司馬遷而就張騫
5.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德”既有跨越時空的通達一面,往往又是與時俱進、隨地而異的,因此能歷久不衰而長傳的道德典范不多
B.最終的結果是“文以人重”還是“人以文重”往往取決于當事人“重立功”還是“重立言”的主觀愿望,也受制于史學家的解讀
C.梅光迪認為,若事功不足甚至“大節有虧”者,其當世文名雖盛,卻難為后人所記憶他的觀點很好地詮釋了“文以人重”的觀點
D.蔣廷黻屬于那種可以犧牲快樂、期望創造歷史的人,與他的清華同事陳寅恪有著不同的人生追求
參考答案
一、1、答案:D 剖析:D項中“視事”指治理事務
2、答案:C 剖析:C項中的“羞”與例句用法相同,為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3、答案:B 剖析:A項“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C項中“拜”不指調動官職;D項中《后漢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被稱為“四史”
4、答案:C 剖析:C項是賓語前置,而其他三項均為狀語后置
5、答案:C 剖析:C項中張衡的《二京賦》中的“二京”也指長安和洛陽
6、答案:B 剖析:B項均為“用”A項前者表比較,后者表范圍、在……方面;C項前者為召,動詞,后者為驗證;D項前者表順承,后者譯為根據
7、答案:B 剖析:B項中的“機巧”應翻譯成“器械方面的巧思”
8、①于,介詞a.表處所,在;b.表比較;c.表范圍,在……方面;
、谝,介詞a.趁(機會);b.通過、藉;c.因為;
③a.召,動詞;b.征象,證據,名詞
④a.精心,形容詞;b.純,形容詞
9、①永元年間,被推薦為孝廉,(他)卻不去應薦,多次被公府征召,(他)也
沒有去就任——“舉”、“辟”為被動用法,“不行”、“不就”省略主語“他”,即張衡“連辟公府”是“連辟于公府”,省略“于”
、诖髮④娻囼s認為他才能奇特,累次召請(他),(他)沒有應召——“奇”,形容詞的意動用法省略“召”的賓語和“不應”的主語(即兼語)“其”
③用篆字山、龜、鳥、獸等圖案雕飾——狀語后置
、茏詮挠袝溆涗浺詠恚辉羞^這樣的事——“所記”,“所”動詞、組成名詞性結構“未之有”即“未有之”,否定句代詞賓語前置
二、 1.D
2.B (A應“菲律賓軍艦闖入南海中國黃巖島海域與中國海監船對峙”;先“抗議”后
“交涉”C“平均”“左右”去掉一個; D句式雜揉“因為”、“是必定無疑的了”;“如果”應放在“林書豪”前)
3.答案:C
4.(5分)略
5.示例:戴著寫有“某地重點保護企業”字樣元寶型桂冠的人,正大踏步前進其中一只褲管像是煙囪正冒著濃煙,另一只褲管像是排污管道正淌著污水這幅漫畫諷刺了某些企業為了謀求物質利益而不惜犧牲環境的短視行為(5分,說明漫畫內容3分,點明寓意2分)
三、1、①采用側面描寫的手法(答烘托、虛寫、聯想想象也可,2分;答對比1分);②a.作者寫“山雨”省去了下雨的過程,正面不著一字b.前兩句寫雨前景象:星月皎潔,無云無雷,一派晴和天氣; c.后兩句寫雨后,溪深流急,詩人感受;d.詩人用雨前、雨后和詩人感受側面寫出昨夜他山下了一場陣雨(3分)b.具有表現力(2分)
2.①事件:詩人在夜里、山間,看天空晴朗;一覺醒來,清晨忽見溪流暴漲,知昨夜他山下了一場陣雨(答案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過程)(2分)
、谇楦校后@異(2分)
、壅Z言:a.樸素自然(或“平白如話”、“無華麗辭藻”都可,“形象生動”給一半分);
3.D(作者對此并無定論)
4.D(A項伯夷和叔齊的故事證明的是古人以“立德”為上B吳稚暉所論及的司馬遷、蘇軾的例子并不能證明他們“重立功”C這種表述與觀點無關)
5.B(“往往取決于當事人‘重立功’還是‘重立言’的主觀愿望,也受制于史學家的解讀”說法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