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說課稿(通用2篇)
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說課稿 篇1
設計說明
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結合這一點,本節課在設計上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動手操作,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在復習中,為學生準備充足的學具,采用分組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動手操作、討論交流。在小組學習中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真正達到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自主性的目的。
2、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的形成,不僅要靠常規教學去實現,而且要讓學生有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所以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自己動手去畫、去拼,把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思維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做能更好地落實教學目標。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各種平面圖形模型
學生準備
各種平面圖形模型、七巧板學具
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點明課題
1、情境創設:課件呈現七巧板拼成的美麗圖案。
師:同學們,這些圖案漂亮嗎?這里面有我們學過的哪些平面圖形?
(1)學生匯報交流。
(2)教師補充:除了這些圖形,我們還學過哪些圖形?
2、點明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繼續來復習一下圖形與幾何的相關知識。(板書:圖形與幾何)
設計意圖:通過直觀呈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回顧所學知識,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師生合作,復習整理
1、平面圖形的特征。
(1)課件呈現多個雜亂排列的平面圖形,讓學生根據已有的認識,將這些圖形分類。
(2)組內交流:你是怎么分辨長方形的?我們學習了長方形的哪些知識?
(3)指名回答: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4)討論: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5)說一說三角形有幾條邊。
(6)說一說圓與以上的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
2、圖形的拼組。
(1)拼一拼。
①用2個同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圖形?學生拼好后,注意讓學生說一說拼出來的是什么圖形,是怎么拼成的。
②用4個同樣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圖形?學生拼好后,注意讓學生說一說拼出來的是什么圖形,是怎么拼成的。
(2)設計圖案。
①請用七巧板設計一幅圖案。
②匯報展示:讓學生上臺展示,并說一說自己的設計思路。
3、分一分。(課件呈現教材94頁3題的20個圖形)
(1)讓學生分別回答是什么圖形。
(2)學生回答后,教師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特別是在學生說出第11、15、17個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后,教師要特別強調讓學生說出:你是如何想的?
(3)教師提問:剛才我們都弄清了每個圖形分別是什么圖形了,那每一類圖形到底有多少個呢?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活動,鞏固學生對平面圖形的認識,進一步感受平面圖形的特征及其相互間的關系,積累數學教學活動經驗,增強學習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同時注意在相互研討中培養學生傾聽和交流的能力。
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說課稿 篇2
教學目標:
1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2直觀地認識角,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并能正確地數出角的個數。
教學重點:
直觀地認識角,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并能正確地數出角的個數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過程:
一.你學到了什么
這一欄目,目的在于讓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與整理,這一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更好地掌握有關的知識。這兩副畫是對學生學過知識的一個提示,左圖是有關認識圖形的知識,右表可以利用呈現的數據練習加減法。教師可以通過這幅圖,引導學生自己說一說想到了什么,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加以解決。
二.我的成長足跡
這一欄目,目的在于讓學生回顧在學習過程中的體會與進步,體現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倡的學生成長記錄的方法,是學生自我評估的一種方式。教科書中提出了三個方面的問題,比整理與復習(一)提高了一步。學生可以展示最滿意的一次作品,可以組織學生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展示和交流,并適當加以指導
復習要點:平面圖形
1、數角填表補評:
銳角個直角鈍角
獨立完成
交流數的方法
2、折一折并剪一剪回答問題
把一張正方形紙沿直線剪掉一個角后,剩下的部分是幾邊形,它有幾個角,說說各是什么角?
讓學生實際操作,由于有不同的剪法,就有不同的答案:
(1)三條邊,三個角,一個直角,兩個銳角;
(2)四條邊,四個角,兩個直角,一個銳角,一個鈍角;
(3)五條邊,五個角,三個直角,兩個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