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說課稿模板匯編(精選3篇)
實用的說課稿模板匯編 篇1
一、說教材
本課是人民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生活中有你的第五課《為他人開一朵花》的 第一框題的內容。第五課《為他人開一朵花》主要是講同學之間的相處。第一框題《心中有他人》從正面講述 “ 心中有 他人 “ 利人利己。
(一)教材分析
導語
本課是兩段非常優美的抒情文字,以如詩如歌的語言描述了 本課將要帶領學生體悟的人生道理。
《心中有他人》這框內容是分兩個層面來講的第一層含義:心中有他人是換位思考的心理基礎。第二層含義:關心他人就是關心自己
(二)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心中有他人為自己的生命添彩,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有一顆善良的 心。
(三)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自己平時如何做到心中有他人
教學難點:生活中如何做到替他人著想,心中有他人
二,說學情
本堂課所面對的是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作到了位他人著想,只是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也有的學生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為他人著想,這就要求教師使學生換位思考并愿意使其化為自己的實踐活動。
三,說教法
主要采用情景法和活動法
四,說學法
學生要把抽象的理論知識內化成為自己 的觀念并自覺外化成為自己 的 行動,學生始終在 教師的引導下出示案例 —— 分析案例 —— 歸納總結,積極參與以達到領會知識并靈活運用知識的目的。
五,說教學過程
首先是導課,接著分兩層來講。第一層含義:心中有他人是換位思考的心理基礎。這里包括三個環節。第一環節:案例。通過兩則發生在中學生身邊的為他人著想的事例,促使學生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第二環節:活動: “ 想想自己有哪些為他人著想的行為與想法? ” 活動前,老師可先叫一個學生講一講 “ 孔融讓梨 ” 的故事。同時告訴學生 “ 他人 ” 不僅指同學,還包括親人、朋友、甚至陌生人。第三環節:感悟角與活動。通過抗震救災英雄少年的事跡和類似故事的收集,讓學生用心去感受為他人著想的道德意義。第二層含義:關心他人就是關心自己。這里包括兩個環節。第一環節:活動:快速搶答。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關心他人就是關心自己。教師要提醒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不能絕對化、庸俗化。第二環節:活動:講述自己的故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適時使用多媒體教學。
六,說板書設計
有善良的心
心中有他人 為自己的生命添彩,為生活增
光添彩
方便別人也方便自己
七,說教學反思
通過本框內容的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一些不足,就是對教材沒做什么拓展。所用案例基本來自課本。有些活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對 “ 關心他人就是關心自己 ” 這句話理解不 透徹。
實用的說課稿模板匯編 篇2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是中心小學的信息技術教師,很榮幸與大家共同交流使用新教材的思路和具體做法。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美化計劃文字》。下面我將圍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和說過程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美化計劃文字》是省《信息技術》教材小學版第三冊的第4課。教學對象是小學四年級學生。本課內容是文檔處理知識鋪墊的延伸,也是形成學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通過學習,讓學生掌握如何改變字體、字號、顏色、字符等使得更加層次分明、重點突出。豐富的文字變化既可以美化畫面,還可以讓人感受理性美的熏陶,尤其是學生在學習了新的一種文字修飾的基本操作要領之后,學習興趣更是被大大激發,學習熱情也空前高漲,表現欲望極其強烈。在此過程中,還可結合美育進行教育。新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學生的需要就是我們教學的動力。基于此,我設計了這一課時,進一步讓學生掌握WPS的使用,同時培養學生的自我創新能力,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其情感,并使學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這節課是整合美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的文檔處理知識的教學綜合課。
單就內容而言,對已掌握了一定的WPS操作技能的四年級學生來說并不難,而且也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東西,因此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讓學生通過自己探索、自主實踐或通過互相協作或教師作適當個別指導幫助解決。
二、說教法
本課采用的主要教法有任務驅動法、示范操作法、創設情境法等。
信息技術教學新課程標準提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通過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幫助,利用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方式獲得的。從而表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知識獲得的方法是學生去發現,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知識的獲得創設情境,引導和幫助學生通過意義建構獲得知識,讓學生在意義建構的過程中進行創造。因此,本課采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式教學模式。教學中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地學習,讓課堂洋溢著人文氣息。
三、說學法
在學習方法上,本課主要讓學生運用嘗試法學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對于出現的問題,同桌之間相互討論,集思廣益,互相啟發,實現信息與思想的交換,以求得問題的解決和認識的深入,并能鍛煉學生歸納、分析和表達的能力,培養學生敢說、敢探索的優良品質。
四、說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已有知識基礎和生活情感,設計本教學流程。
(一)設計理念
小學信息技術《美化計劃文字》說課稿
1.注重學生興趣的引導,實現教學目標。在本節課中,我注重“因勢利導”,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注重學科整合。更新觀念,踐行新課程,依據大教育觀。本課我整合了美術、信息技術等學科,同時注意了信息技術知識內部的有機整合。
3.講練結合。單就內容而言,對已掌握了一定知識。
實用的說課稿模板匯編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使用免費電子郵箱收發郵件》是寧夏教育廳教研室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信息技術四年級(下):模塊4 網絡基礎知識中第五單元:《網上郵差E—mail》的第三部分。隨著網絡社會的悄然來臨,電子郵件已成為當今流行的交流方式之一,也是現代青少年必備的技能之一。學生通過瀏覽網頁,搜索、下載網上信息的學習后,已不滿足于只做一個網絡的看客,很想在網絡中開創一個自己的空間,證實一下自己的能力。這節課就是學生在網上申請、注冊類后第一次帶有自己個性的網絡操作,所以本節課如果學習效果好,會對以后即時通信、網上論壇與日記等知識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信息技術對小學階段的目標、要求以及教材的特點、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和情感需求,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小組協作初步掌握電子郵件基本知識,學會收發電子郵件的操作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及協作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培養學生電子郵件的安全使用意識,提高學生使用電子郵件的責任感。
3.教學重、難點及重難點確立的依據
教學重點:學會利用電子郵箱收發電子郵件。
教學難點:如何發送附件。
二、教法分析
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的教育思想,結合本節課教學內容具備實時性,開放性等特點,采用基于網絡環境下“任務驅動,強化實踐”的教學模式;同時,利用互聯網在線功能實現跨時空信息交流,創設問題情景,鼓勵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使用電子郵件及小組討論的形式尋求幫助,既掌握了知識的學習,又增強了交流和協同工作的能力。
三、學法分析
1.學生分析:
現在的學生對于“因特網”、“E-mail”等詞語并不陌生。但由于各種因素,學生之間對于網絡的認識和實際操作的水平差異還是存在的。一部分學生因為各種條件的限制,很少上網,因此,他們沒有自己的電子郵箱;一部分學生有固定的上網時間,但是他們更熱衷的是那些即時交流的工具,因此也沒有自己的電子郵箱;還有一部分學生他們簡直就是“小網蟲”,不單有自己的電子郵箱還能熟練地利用各種交流工具在網上進行交流。因此在教學中考慮采用協作學習法和自主探究法,給學生安排充裕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實踐探究,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相互幫助中完成相應的任務,使學生有針對性地去學;教師巡視過程中進行個別輔導,在適當時進行分層教學,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有所提高。
2.學法指導:
在真實情境的任務驅動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利用“小組合作式教學法”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充分利用學生知識的互補性展開小組式學習,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展開組間競爭,在課堂上形成競爭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學生全面掌握本堂課的知識。
四、教學過程
這節課的設計大體內容由三個任務構成:
任務一:給老師發信:
通過這一任務,使學生初步掌握收發電子郵件。
任務二:小組同學之間相互發信,看哪一組的同學能最快接收全本組所有同學的信。
通過這一任務,掌握郵箱中抄送等功能的作用
小組合作就是在這種競爭的基礎上,又能友好地讓小組成員進行有效的合作,還可以增強小組的集體榮譽感,形成知識的共享、集體的和諧、情感的共鳴。
任務三:發送帶附件的郵件。
在本環節中讓學生學會觀察,并結合書上做一做初步理解附件的發送方式,學生完成《學習評價反饋表》對本節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然后將反饋表發送給老師。
通過這一任務,使學生在對自己做出評價的同時,學會通過附件發送郵件。
通過自我評價交流,培養學生的競爭、合作意識與精品意識,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強調電子郵件雖然為我們帶來了方便,但它的使用存在很多道德問題,網絡安全問題。教育學生樹立良好的信息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