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剪紙說課稿(通用4篇)
幼兒園剪紙說課稿 篇1
本月小班的教學主題是《春天來了》,各班都在布置主題墻,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有的采用老師畫枝干,幼兒點畫桃花或柳葉;有的采用老師剪,孩子來粘貼等師幼共同參與的方式進行布置。看著一只只生動的青蛙從老師的剪刀下“蹦出來”,孩子們都羨慕地說:“真好看,老師我也想剪,老師你教我吧……”興致非常高。
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小孩子應有剪紙的機會。他認為剪紙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是可以養成獨自消遣的好習慣,二是可以練習手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手巧心靈”。基于這些原因,設計了這一活動,旨在培養小班幼兒對剪紙的興趣,鍛煉手部肌肉,開發其智力。
活動目標:
1、學習拿剪刀的正確方法。
2、嘗試用剪刀剪直線。
3、體驗剪紙的快樂,激發對剪紙活動的興趣。
活動難點:
正確使用剪刀
活動準備:
1、PPT(剪紙作品欣賞)
2、剪刀若干(與幼兒人數相同)各種顏色的卡紙、印有大碗輪廓的白卡紙若干、漿糊、抹布每組一份
3、布偶熊一只,樂曲《圓圈舞》。
活動過程:
一、欣賞剪紙作品,激發幼兒剪紙的興趣。
1、教師播放PPT,請幼兒欣賞。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在大屏幕上看到了什么?(幼兒:大樹、花草、蝴蝶、青蛙、小兔、小朋友等)
教師:“它們和我們平時看到的畫一樣嗎?小朋友畫畫用的是油畫棒、彩筆,那你們知道屏幕上的這些花草、蝴蝶等是怎么做出來的嗎?好看嗎”(是用剪刀剪出來的,好看)
2、教師示范。
師出示剪刀和彩紙:“現在老師就來剪個漂亮的蝴蝶給你們看”師邊念兒歌邊示范:“小手變把小,剪刀洞里來睡覺,剪刀張開大嘴巴,一上一下工作忙,咔嚓——咔嚓——蝴蝶飛來嘍!”
師:好看嗎?你們想剪嗎?
(此環節設計思路:播放剪紙作品是想通過幼兒的感官直接感受剪紙有著不同于繪畫的造型和立體美,教師的現場示范給幼兒更直接的感知,兒歌通俗易懂,幼兒易于接受,從而產生對剪紙的興趣,增強了親自動手試一試愿望。)
二、初步學習正確使用剪刀的方法
1、老師示范剪刀的使用方法。
教師:請小朋友仔細看:左手捏住紙的下端,右手拿剪刀,從下往上剪。
師邊念兒歌邊操作:“小手變把小,剪刀洞里來睡覺,剪刀張開大嘴巴,一上一下工作忙,咔嚓——咔嚓——”
2、幼兒練習使用剪刀。
(1)師幼一起動手:幼兒每人一把剪刀,自選一張卡紙,跟隨教師邊念兒歌邊練習剪刀的正確方法:“小手變成小,插進剪刀的把手中,張開剪刀的大嘴巴,放進要剪的小紙條,“咔嚓”一下,閉攏剪刀的大嘴巴,然后再張開剪刀的大嘴巴,繼續咔嚓咔嚓……”
(2)幼兒自主練習,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給有需要的幼兒提供幫助。
(3)討論:引導幼兒說說在剪紙時遇到的問題。
教師:“在剪紙時,你有什么發現,遇到了什么困難?”
(4)教師小結:剪紙時左手的拇指食指緊捏紙,右手剪一剪、左手移一移,重復到完成為止。
(此環節以兒歌形式教幼兒掌握使用剪刀的。正確方法,增加趣味性,幼兒能夠很快地接受,同時也鍛煉了幼兒各器官間的協調能力。)
三、練習剪直線
1、教師出示布偶小熊:今天是小熊的生日,它想吃一碗長壽面,小朋友來幫它做一碗香噴噴的面條好不好?面條是什么樣的?(長長的、細細的)
2、幼兒動手剪面條。
(1)幼兒自由剪面條,引導幼兒邊剪邊說:“小熊請你吃面條”、“面條長又長”。教師巡回指導特別注意個別指導。
教師:“用完剪刀后請你們將剪刀的‘嘴巴’合上,不然它的嘴該累了。”
(2)給幼兒提供“碗”、漿糊,引導幼兒將剪好的面條粘在碗里。(提醒幼兒操作時注意桌面干凈,碎紙扔在盤子里)
(此環節以為小熊做面條的游戲形式,進一步增強趣味性,鞏固幼兒使用剪刀的正確方法,提高手部肌肉的靈活性。)
四、展示幼兒的作品,共享成功的快樂。
(1)幼兒給小熊送面條。
教師:“老師已經味道了面條的香味了,小熊也餓了,現在就把你做好的面條送給小熊嘗嘗吧,祝小熊生日快樂!”
(2)幼兒自由欣賞討論。
(3)幼兒與小熊一起跳《圓圈舞》。
教師:“小熊今天真開心,謝謝小朋友給它做了這么多好吃的面條,它邀請小朋友們一起來跳舞”(音樂起全體隨音樂跳舞,活動結束)
(此環節采用送面條、和小熊一起跳舞慶祝的形式,旨在讓幼兒體驗到剪紙成功后的快樂,教師沒有對“面條”的形狀、質量做任何的評價,是體現了《綱要》、《指南》的精神:注重幼兒活動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提高幼兒對剪紙的興趣,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快樂就達到了此次活動的目的。)
活動延伸:
在區角中設置“剪紙區”投放幼兒剪紙作品、剪刀、各種紙張等,供幼兒繼續練習。
幼兒園剪紙說課稿 篇2
【活動目標】
1、欣賞剪紙藝術,喜歡剪紙活動,知道剪紙是中國特有的民間藝術。
2、學習連續紋樣折剪和四瓣花折剪的方法,能發現剪紙作品中的對稱關系。
3、能將紙屑放在指定的地方,養成整潔有序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特色的剪紙作品,布置剪紙作品展。
2、各種色紙、蠟光紙、剪刀、膠水、鉛筆。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元旦快到了,有位老奶奶送給我們一份神秘的禮物,你們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幼:想。
師:好!看-----
2、出示各種剪紙作品,請幼兒欣賞。
師:“小朋友看到了什么?
幼:小兔子、老虎、花、剪紙······
師:嗯,對!這就是剪紙,它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民間藝術。那你們看,簡直和其他的紙有什么不同之處?
幼:有洞、兩朵花一樣、好多小兔子一樣······
師作總結:“洞 ” 是鏤空,對稱,四方連續······等方法。
3、以四瓣花剪紙作品,引起幼兒興趣。
師指著四瓣花說:哎,孩子們看這張剪紙是什么?
幼:花朵
師:對,這是四瓣花,那你們想不想學一學這朵花是怎樣剪出來的?
幼:我們想一想,剪紙需要用什么材料呢?
幼:剪刀、彩紙、蠟光紙
4、探索、嘗試剪紙的方法。
師:很好,下面我們來學一下如何剪,教師示范兩種基本的剪紙方法:
(1) 將長方形紙對邊折四折,用鉛筆畫出簡單的圖形,再剪出來。
(2) 將正方形紙對角折兩折,用鉛筆畫出簡單的圖形,再剪出來。
觀看剪紙作品,引導幼兒發現對稱關系,學習辨認對稱圖形,了解對稱的美。
幼兒進行剪紙活動,教師鼓勵幼兒大膽進行自由創作,指導幼兒完成作品。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使用剪刀;剪窗花時要仔細、有耐心;剪掉的紙要放在指定位置,不亂扔紙屑。
5、展示欣賞幼兒作品,鼓勵幼兒繼續創作剪出更多的作品。
【活動延伸】
幼兒繼續欣賞剪紙作品,并一齊拍手學說童謠。
【設計意圖】
剪紙是我國特有的民間藝術,本節活動的設計從孩子興趣出發,通過欣賞各種剪紙作品,使孩子對剪紙藝術有了初步了解,激發孩子想動手一試的欲望。
幼兒園剪紙說課稿 篇3
活動名稱:
剪紙
活動時間:
20xx年1月9日星期三
活動目標:
1、通過剪紙活動幼兒初步掌握平剪的方法,根據鯨魚的輪廓,保持線條光滑;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重難點)
2、初步培養幼兒良好的剪紙習慣,保持地面干凈,及時收拾剪刀,小心保管作品。
3、能創造性地進行主題剪紙,培養學生對民間美術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背景音樂
2、范例一副
3、藍色卡紙若干
4、藍色A4卡紙若干
5、剪刀
6、膠棒
7、水彩筆
8、圓形氣球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出示謎語引起幼兒的興趣。
二、欣賞示范作品,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
1、請幼兒說出的鯨魚的外形特征。
2、教師小結并示范用平剪的方法剪鯨魚,通過手的控制使鯨魚的線條飽滿光滑。
三、實踐操作
1、發放作品材料,要求幼兒:保持地面干凈,及時收拾剪刀,小心保管作品
2、幼兒剪紙,教師巡回指導。
3、把剪好的鯨魚用膠棒粘貼到A4藍色紙上。
四、幼兒討論如何裝飾海底世界
五、結束部分
拍照留念,并發放圓形氣球進行獎勵。
幼兒園剪紙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向同學們傳遞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點:
一、讓幼兒了解剪紙這一民間藝術之美,發揚我國民族,民間優秀的藝術傳統,增強幼兒的民族自豪感。了解剪紙藝術悠久的歷史,以及它的產生發展同古代的風俗的直接關系,人們用它作為迎春、喜慶的裝飾品,還廣適應用到刺繡、印染、陶瓷等工藝中。
二、剪紙具有單純、簡潔、明快、樸實、富裝飾性的特點。一般來說,北方的剪紙粗獷樸拙,南方的剪紙精巧秀麗。剪紙題材廣泛,表現勞動人民生活、思想情感和審美情趣。其形式有陽紋、陰紋、點色、套色、分色、襯色等。剪紙使用簡化、夸張和添加的造型裝飾了法,著意藝術情趣和意境的表現。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基本了解剪紙的發展歷史。
2、中國民間剪紙種類及其造型特點。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幼兒對中國民間美術作品的初步的欣賞能力。
2、平面圖形的想象力和提高編輯能力
三、情感目標:
1、激發幼兒對我國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的喜愛之情。
2、使幼兒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振奮民族精神。
【教學重點】
重點了解和掌握剪紙不同類別造型的藝術形式,培養幼兒創造性地設計剪紙作品能力。
【教學難點】
剪紙作品的內涵及創作和正確把握紋樣好連接與完整性。
【教具準備】
1、剪紙藝術的PPT課件
2、剪紙作品
3、國寶檔案——剪紙的歷史
4、剪刀、刻刀、蠟光紙
【學具準備】
剪紙用的刀具及紙張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打開多媒體課件,并宣布上課。
二、導入新課
讓幼兒欣賞一組剪紙的作品,并導入新課。
同學們,剛才我們欣賞了一組風格各異的剪紙作品,剪紙有哪些形式種類,有什么藝術特征呢?今天我就帶領著大家進入剪紙的藝術天地。
三、講授新課
(一)剪紙的起源及其藝術風格
1、什么叫剪紙
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是采用剪、刻、鏤的技法在紙張上創作出
來一種民間的藝術。剪紙在民間流傳極廣,歷史也很悠久。新疆曾出土了距今一千五百余年的剪紙作品(對馬團花、對猴團花)。
2、剪紙的發展及用途
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根據考古其歷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紀,但人們認為它的實際開始時間比這還要早幾百年,紙的發明促使了剪紙的出現、發展和普及。剪紙常用于宗教儀式,裝飾和造型藝術等方面。
唐代剪紙——紙花唐代剪紙處于大發展時期。杜甫詩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紙招我魂”的句子。
宋代剪紙——宋代造紙業成熟,紙品名目繁多,為剪紙的普及提供了條件。并出現專業的剪紙藝人。
明清時期剪紙——剪紙手工藝術走向成熟,并達到鼎盛時期。 現在,剪紙更多地是用于裝飾(可用于點綴墻壁、門窗等),也可為禮品作點綴之用,甚至剪紙本身也可作為禮物贈送他人。人們以前還常把剪紙作繡花和噴漆藝術的模型。
3、剪紙的藝術風格
剪紙藝術是一門“易學”但卻“難精”的民間技藝,作者大多出于鄉村婦女和民間藝人之手,由于他(她)們以現實生活中的見聞事物作題材,對物象觀察,全憑純樸的感情與直覺的印象為基礎,因此形成剪紙藝術渾厚、單純、簡潔,明快的特殊風格。
(二)剪紙的種類及其應用
剪紙的種類極其豐富,用途十分廣泛。作為民俗文化的載體,是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窗花——張貼用,喜花——擺襯用,鞋花——刺繡底樣用等。
(三)剪紙的藝術形式
剪紙的藝術形式多樣具體大致可分為:單色剪紙、復色剪紙。
1、單色剪紙
單色剪紙就是用一種單一顏色的紙張來剪制作的剪紙作品。
2、 復色剪紙,又稱為彩色剪紙。是以數張彩紙分剪后剪拼貼成圖;或以白紙依稿剪成,再染填上各種顏色;或先剪成主版,襯以白紙后再染填上各種顏色。細分可為:
(1)襯色類,先用單色剪紙的方法剪做成圖,再以彩紙為襯
(2)套色類,以單色剪紙的方法剪成主版和次版的形象,再另剪色紙貼裱在主版需要的部位上;或將畫稿所需的各色色紙,重疊在一起釘牢,再沿稿線以次剪成,擇取一張為主版,貼裱在襯底上,再將其余的部分添貼在主版之上。
(3)拼色類,即分別用色紙剪成各部分形象,再依圖樣貼裱在襯紙上;或見各色紙重疊在一起釘牢,再依稿剪成,吻拼于襯紙上。
(4)染色類,即用易于浸漬的白紙或淺色紙剪成各種形象,再逐次染成所需的顏色;或先將紙染色,再剪成形象。
(5)填色類,即先用黑色紙或深色紙剪出主版,裱貼在白紙上,再依稿填涂各種顏色;或用白紙剪成主題形象,裱貼后再填染所需顏色;也有先填色而后剪做的。
(四)剪紙的制作方法(單色剪紙)
1、剪紙工藝常見手法:
陽刻:保留原稿的輪廓線,剪去輪廓線以外的空白部分。
陰刻:陰刻剪紙與陽刻剪紙恰恰相反,就是刻去原稿的輪廓線,保留輪廓線以外的部分。所以陰刻剪紙的特征是它的線條不一定是互連的,而作品的整體是塊狀的。
2、剪紙的制作步驟
(1)起稿
用鉛筆在紙上勾畫好剪紙稿。可先畫出大樣,在剪制過程中再即興發揮,進行二度創作;也可事先設計出精稿,然后再依稿剪制。有
經驗的民間藝人往往擅長“隨心剪”。不用起稿,便可開剪;剪時胸有成竹,一氣呵成。
(2)訂紙
將樣稿固定在紙上使兩者不至于脫動,便于準確地剪刻稱為訂紙。傳統的方法有針線訂紙和紙捻訂紙。現在多用漿糊和訂書訂。注意訂紙的固定點要在樣稿的外輪廓處和樣稿內部空間部位,不要破壞作品本身。訂紙要求紙面平整。
(3)剪制
剪制順序視所用工具而定。如用剪刀制作單張作品,通常按先內后外、先繁后簡、先圓后方、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順序進行,也可按個人習慣和經驗來確定剪制順序。
(4)修正
檢查完成的作品,看看有無漏剪(刻)部分或連刀連角(沒有剪透、刻透)部分,有無走形或斷線部分,及時修正或作補救處理。
(5)裱貼、裝框
準備好襯紙、刷子、漿糊等裱貼工具。裱貼分正裱延與反裱。裝框需選擇與剪紙作品協調的鏡框和襯紙。襯紙可仿照居室掛畫的裝框方式,用較厚的色卡紙做成立體效果。
四、課堂回顧
將本文知識要點再重點回顧一遍,加強幼兒們的理解
五、知識擴展
翻開《中國民間剪紙史》,一張《中國民間剪紙分布示意圖》,安徽和縣、阜陽、蕪湖和宣城四個縣區赫然在上,和縣是圖上標注的安徽唯一民間剪紙縣。代表人物是省非物質文化傳人——徐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