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色彩》(精選2篇)
幼兒園教案《色彩》 篇1
一、課文悟讀
既有“文心”(劉勰《文心雕龍》),也該有詩心,而且詩心更為玲瓏剔透,更為純潔無暇。讀罷“詩三首”(冰心《紙船》、馮至《我是一條小河》、聞一多《色彩》),似在余韻繚繞中見得詩人赤心的跳動。
這不正是詩心么?
1.詩人捧出一顆心。
因這一課書的編排,冰心、馮至、聞一多如約聚在了一起,似在情理之中。他們有共性的東西:至尊至純至愛的性情。
于是,有《詩三首》。
吟誦中,在字符如樂音的跳蕩間,眼前似乎浮現出這樣的詩人形象:冰心,在波瀾起伏的海岸邊,放逐一只只手制的白紙船,帶著反復吟詠、淚跡斑駁的思念。馮至,在細流潺潺、一路放歌的小河邊,默默地出神,他又在想什么?聞一多,揮筆作畫,豪放不羈,色彩點染處,難道僅是一片斑斕景色?
他們都很年輕,至少他們的心都很年輕。也只有年輕的心,才會如此多情善感!
2.是詩心也是愛心。
詩三首,都是至愛之作。
《紙船》遙寄的是漂泊異國的兒女對慈愛母親的深切思念。冰心赴海外求學,行前與弟弟與母親等家人告別時裝出平平常常的樣子,留給人輕松、淡漠的分別的印象。卻不知隨船而行,心情就沉重起來,才知道先前的平靜是刻意偽裝出來的。內心的情感潮流不可阻遏,它要奔泄而出,它要合著海浪,搖曳著白紙船兒,進入母親的夢境。這詩雖用輕俏的字眼,可是否也是內心深處強烈的吶喊呢?在母親面前未曾說出,而借詩句傳達出來的一句話是:我愛你,母親!
《我是一條小河》通常被解作愛情詩。無心有意,一見鐘情,環繞身側,柔情似水,是一種浪漫的戀愛。又取碧綠的葉影兒和凄艷的花影兒,做成定情的禮物。難得有如此精巧、細致的愛意。這沉醉的愛,真如一條河!
《色彩》中,也是愛——“溺愛于我的生命”。愛生命,這是一個泛命題。這愛的價值何在?因為生命是飽含強烈色彩的。為多彩的生命而歌詠,正如雨后天穹,長虹飛架,不禁讓人仰目喝彩。聞一多的生命之歌是多么強勁而冷峻!
是否能夠這樣理解: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詩人的心在戀愛!
3.詩里不能做“愛的道白”。
我愛你!——若用詞語,很實在的把心事和盤托出,這是浪漫的生活,而不是詩,雖然詩比生活更浪漫。詩意是隱曲在一重重意象中的。有許多的意思,一旦直白就乏味了。“荷花淀的女人們”想見自己男人,偏說不想見,這樣的隱曲閃爍著鮮活的合情合理的人性美。詩更是求美的。冰心若絮言不止,說:“媽媽我想你、我愛你、我受不了、我非要見你……”這還美嗎?冰心這個人還能留給你美感嗎?
那么,美感是怎么產生的呢?
冰心念母的紙船,駛進母親的夢境,除了可見詩人自己的癡情外,又能知道母親注定會做女兒的夢。兩情相依,于是在夢里聚合了。多么甜美呀!有如此美好、善良心底的冰心,你能想成她是丑的嗎?
同樣的道理。馮至的戀愛被海浪擊碎了。戀愛即使渙散了,余下的光、影、泡沫,一樣含著美的意蘊。聞一多的生命里,盡管含有悲哀和死亡,但持平常心,坦然面對,這樣一種孤傲俊拔的氣質,尤其顯得高貴華美!
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詩人有敏感的心,有多情的種子孕育著,這心田里開出來的花,不管是什么顏色和風格,都一準兒用芬芳傳達“戀愛”的心思。愛人,愛自然,愛生命,愛生活——一切都是可愛的!
二、亮點探究
1.紙船在風浪中是柔弱的,讓它滿載思念是不堪重負的。請你說明,這一只只小小的白紙船,在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探究學習:
現實的海洋是難以逾越的,于是思念被現實無情地割斷了。因此,注定了個人的情感是柔弱的,正和紙船的物象特征相吻合。
此外,一個女孩,寄情的方式,不像是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也不像是郭沫若般視銀河“淺淺”,“騎著牛兒來往”,這些都有男兒的張狂,相比來說,疊船放逐要文靜得多,情感積郁得也更濃。這是從詩人個性角度來審視的。
再者,從紙船的物象內涵來看。紙船可以隨波漂流,這愛有明確的指向,又可以一定程度地克服距離,說明相見的心情迫切。白色是純潔的顏色,與美好、純潔的意象較為統一。
2.“我”是一條小河,攜帶著愛戀,卻被大海無情地擊碎了。怎么理解這大海?
探究學習:
“我”是一條小河,這小河的戀愛是浪漫的、憧憬的,就廣義而言,可以理解為一個年輕人對未來美好生活寄托的希望。
希望總是美好的。然而大海是現實的。盡管“我”繾綣于希望的戀愛之中,但現實是真切的,雖然“無奈”,也要“流入”,于是“風又厲,浪又狂”——大海無情!
現實是無情的。所以按通常的解釋,大海是要被譴責的,它是扼殺美的殘暴的兇手。若聯系當時現實來理解,馮至作此詩,在20世紀20年代中期,“五四”激情剛過,余溫猶在,可是現實的境況很讓熱血的青年感到失望。自己想做花冠、想做裙裳的愿望,都不能實現,自然惆悵、彷徨。
此外,就藝術通感而言,今人讀這首詩,也會產生共鳴,因為每個人的理想和現實之間都有一定的距離。被海淹沒,在海流中飄蕩,也正是許多人生活的切身感受。
3.通常我們理解生命的顏色都應該是美麗的,為什么聞一多的《色彩》中有“黑還要加我以死”,還說“從此以后,我便溺愛于我的生命”。你怎么理解?
探究學習:
這首詩是哲理深厚的大氣之作,不同于某些年輕人的激情張揚。他們只見得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那樣的文章喊出的愛是淺薄的。本詩不避諱自然中的黑色,直面人生中的死亡,這是一種很現實的態度。其實,如果一個人的生命長得沒有盡頭,可以盡情地揮霍歲月,那樣的生命不乏味嗎?生命中有終點,人才更為珍惜生命。
另外,同黑色可以被看作美一樣,死亡也未必是一件惡事。關鍵是死得是否有價值。聞一多先生是不怕死的,因為他知道鮮血可以綻放最美麗的花朵。于是,他不滿暴行,拍案而起,血灑民主大旗。《色彩》之言正和先生的實踐是一致的。
三、選題設計
1.同樣是選取“紙船”、“小河”、“色彩”等來寫詩,然而作者不同、心境不同,所傳達出來的情感也會有些差別。請查閱相關資料,進行比較閱讀,分析鑒賞它們之間的異同。
研究方法:
查閱搜集相關資料,比較文字、意蘊等的區別。能夠結合具體的語言運用,進行細致的分析;咀嚼,得到美的感悟。最后要完成一篇評論鑒賞類文章。在這一基礎上,注意和同學交流,從而獲得廣泛的信息。
參讀書目:
泰戈爾《紙船》;
余光中《鄉愁》;
《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年版;
《新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年版;
網上資料等。
2.你了解冰心“愛的哲學”嗎?請查閱有關資料,并分析“愛的哲學”在冰心作品中是怎樣體現出來的?
研究方法:
先要閱讀冰心作品,大致了解其創作狀況,再查閱一些冰心研究的文獻,對冰心的思想發展脈絡有一定的認識后,將兩者統一起來,完成一篇分析文章,類似研究性論文。成文后可以廣泛征求大家的意見,也可以寄給有關學術刊物。
參讀書目:
《繁星》《春水》《斯人獨憔悴》《寄小讀者》《再寄小讀者》等;
范伯群、曾華鵬《冰心評傳》,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
幼兒園教案《色彩》 篇2
【教學目標】 1、 通過朗讀,引導學生品味詩歌的語言,體會詩歌的象征意義。 2、 引導學生感悟生命的價值,并激發對生命的熱愛之情。說明: 七年級學生對色彩的本義理解是不困難的,但該詩是對生命意義的探索。詩人在三重關系中思考人生的意義:生命與色彩、色彩與意義、生命與意義。生命的意義存在于現象之中,正是因為有了各種生活的現象,才使生命具有了具體的內涵,而生活的現象就是直觀中的各種色彩,因此詩歌借助色彩賦予生命意義,主題較深刻。 因此,教學本詩有必要讓學生先了解聞一多的生平資料,在了解他的寫作背景、生活經歷、人生態度等后,才能為學生更好地理解本詩的意義作鋪墊。其次讓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感悟詩歌不是為寫色彩而寫色彩,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把生命的白紙色彩化、具體化,將抽象的生命予以不同的色彩,完善了生命的內涵,激發起對自己生命的熱愛。【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在朗讀的基礎上,體會詩歌的象征意義。 2、難點:感悟生命的價值,并激發對生命的熱愛之情。說明: 朗讀是理解詩歌的重要手段,在反復的朗讀中,學生才能理解詩歌,感悟詩歌所賦予的生命色彩的含義,以深入的理解主題。在討論交流中,張開想象的翅膀,深入思考,以進一步激發對生命的熱愛之情。【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預設設計意圖 話題交流導入課文1 話題交流:你最喜歡什么色彩?為什么?2 偉大的詩人聞一多也喜歡各種色彩,他寫了一首詩歌《色彩》,讓我們在了解他的一些資料后,一起欣賞一下吧。交流自己喜歡的色彩及喜歡的原因。 學生介紹聞一多。 通過談話打開話題,引起學習興趣,也為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作準備。了解聞一多生平資料為下面對詩歌的理解作鋪墊。教學環節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預設設計意圖 朗讀詩歌品味語言 1采用多種形式朗讀詩歌(個別讀、小組讀、男生讀……)。并且從語速、語調、停頓、重音等方面指導朗讀。2請學生談談:詩中哪些詞用得好?為什么?聽錄音。朗讀詩歌。初步了解詩歌內容。 品味詩句中的字詞。圈劃有表現力的動詞,以感受作者對色彩的喜愛之情。作發言準備,交流。朗讀是理解詩歌的重要手段,因此應給予一定的時間讓學生。 引導學生體會詩中動詞“給、教、賜、贈、加”的魅力,提高學生的語言感受力,同時感悟作者對色彩的熱愛之情。 提煉主題把握情感1 請學生說說詩人分別賦予各種色彩什么象征意義?2 討論:(1)詩歌說“生命是一張沒有色彩的白紙”,那么給生命著色的過程是怎樣的過程 ?(2)既然詩人說“我便溺愛于我的生命”,為什么說“黑還要加我以死”呢?展開想象結合自己對生命的認識,交流、探討,感悟各種色彩象征著生命不同意義。生命中不僅有希望也有失望,不僅有快樂也有悲哀,生命不僅意味活著,同時也意味著死亡,所以我們要更加珍惜生命。 在想象、交流中,既了解本詩運用了象征手法,更體會作者對色彩的喜愛之情是建立在對生命的熱愛上的,并感悟到生命也是豐富多彩的,應珍惜生命。探究學習模仿創作你覺得還可以為生命添上哪些色彩?賦予它什么意義呢?仿照課文第三、四句,嘗試寫詩句。展開想象,在口頭交流的基礎上嘗試寫作,交流所仿寫的詩句。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并進一步感受詩歌主題。 【思路點撥】: 這首詩的教學,也可以通過從“生命是張沒有價值的白紙”一句作為切入口,引導學生朗讀本詩,看看“詩人給生命著了哪些色彩?使其擁有哪些價值?”,在分析時邊朗讀詩歌,邊體會本詩的主題,把握詩人的表達情感。【練習舉隅】: 1、背誦你喜歡的詩句。 2、試為“青春”著色寫一首同題詩。 3、談談你對生命的認識。(2、3兩題可自選一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