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通用16篇)
精選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 篇1
一、說教材
《語文園地五》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欄目:“識字加油站”,“字詞句運用”,“我的發現”,“日積月累”,“我愛閱讀”。欄目涉及了字、詞、句、段、篇,內容涵蓋范圍廣,由易到難,由淺到深。
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設計如下目標:
1.了解廠字頭、穴寶蓋所代表的意義;能借助形聲字的構字規律認識“廚、廁”等9個生字。
2.能理解并積累含“笑”的詞語,并選詞演一演。
3. 能根據提示語,讀出句子恰當的語氣。
4.能發現“教誨、尋找”這類詞語的特點,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
5.能背誦《弟子規》(節選)。
6.閱讀《好天氣和壞天氣》,能聯系生活經驗,理解老爺爺說的話。
教學重點
1.了解廠字頭、穴寶蓋所代表的意義;能借助形聲字的狗子規律認識“廚、廁”等9個生字。
2能根據提示語,讀出句子恰當的語氣。
3.能發現“教誨、尋找”這類詞語的特點,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
教學難點
閱讀《好天氣和壞天氣》,能聯系生活經驗,理解老爺爺說的話
二、說教法
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等學習方式,重點是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生成。
三、說學法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要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會學。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因此,我主要采取“質疑問難法”“交流討論法”“圈點勾畫法”等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識字加油站
1. 發現識字方法,激趣識字。
學生自己拼讀字詞,結合圖片認字識字。教師適時的做出點撥,引導學生發現規律。如:廚、廁、廂、廈,都含有“廠”;穴、窟、窿、窯、窄都含有“穴”。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分類,也會根據歷史牢記住生字。
二、字詞句運用
1.近義詞辨析及運用。
這一部分內容的詞語雖然都帶有“笑”字,意思卻不盡相同。我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對詞語的理解,并進行指點補充。然后在學生理解詞意的基礎上認真閱讀句子,選擇恰當的詞語填空,填好以后,再讀一讀,看句子是否通順,句意是否合理。
學習這一部分內容時,我以課本為依托,適當地延伸拓展,讓學生再多做類似這樣的練習,鞏固所學。
2.理解描寫人物動作、神態的詞語。
這一部分內容共有三個例句,每句話都是描述人物(動物)的動作、神態和語言,其中重點需要學生理解的是人物說話時的動作與神態。學習這一部分內容時,我讓學生模仿句中的人物,做出相應的表情及動作,加以揣摩,用心體會。學生邊做邊說,邊演邊想,理解得更加透徹。
三、我的發現
這一部分內容中的詞語“教誨”“尋找”“伙伴”等都是由近義詞組成。如:“收拾”中的“收”和“拾”意思相近,“收拾”和他們的意思也差不多。學習時,我利用小組合作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查字典,討論交流,找規律,然后再搜集類似的詞語。學生們興趣盎然,學得快,學得好。
四、日積月累
《弟子規》是學生們較為熟悉的內容,有的孩子自幼就開始背誦。但部分學生并不理解其中的意思,而我們也不能逐字逐句地解釋。這時,我利用觀看動畫片的方式讓學生學習。動畫片圖文并茂、形象生動,很快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不僅理解了其含義,也能熟讀成誦,還能夠影響其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的做法,一舉三得,效果很好。
五、我愛閱讀
《好天氣和壞天氣》這篇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老奶奶和她的兩個兒子的故事。老奶奶的`大兒子是做蜜餞的,因為要曬果脯,所以喜歡晴天。老奶奶的小兒子是做雨傘的,因為下雨可以多賣雨傘,所以他喜歡雨天。這篇故事告訴我們,原本是件不開心的事情,換一個角度思考,這件不開心的事就會變成開心的事。我們要變換思路去看問題,才能開心地生活每一天。
教學時,我采用多種閱讀方式,齊讀,指名讀,分角色讀,讓學生在讀中去悟,并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只是適時地點撥引導而已。
五、說教學效果
整節課氣氛輕松活潑,各環節之間銜接自然,學生們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性高,熟練地掌握了知識,較好地完成了教學要求。
精選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 篇2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社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六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課文通過對索溪峪風景區奇麗風光的描寫贊頌了風景區天然野性的美,表達了作者暢游其間無比喜悅的心情。課文緊緊圍繞題目展開敘述和描寫,先用一個野字概括出索溪峪風景區的特點,然后分別從“山野”、“水野”、“動物野”“游人變野”等四個方面進行具體描寫。
從文章的內容看,文中寫“山野”、“水野”的部分為文章的重點所在,在新的課程理念指導下,從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出發,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一、認識生字詞,理解感受索溪峪的天然野性美,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二、進一步培養學生搜集、處理、運用索溪峪風景區信息的能力。
三、組織開展合作式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探究式閱讀的能力。
四、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語言文字美。
五、利用多媒體使學生欣賞到索溪峪風景區的特點,從中體會到大自然的神奇與可愛。
《索溪峪的“野”》是一篇閱讀課文,所以教學時引導學生緊緊圍繞閱讀提示展開閱讀!端飨摹耙啊薄酚捎谒鶎懙乃飨娘L光離我們北方的學生現實生活較遠,僅憑課文中的語言文字描述以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課前師生通過多種途徑搜集資料,對課文內容進行補充和延伸。課上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開放性的課堂,為學習文章進行補充,為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上課伊始我便用一段索溪峪風景區的錄像片導入,為學生創設一種情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學好下文做好鋪墊。
在學習文章“山野”與“水野”這兩部分重點內容時,我在學生充分感知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向他們展示了我收集到的山與水的圖片資料,學生在感受精美畫面的同時也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另外在課堂上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盡量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也成為學生張揚個性提升和發展能力的過程。
精選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 篇3
各位老師:
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宿建德江》。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反思等方面作具體的闡述。
一、教材分析
《宿建德江》選自國家統編教材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是一首刻畫秋江暮色的寫景作品!俺睢笔侨姷脑娧,全詩圍繞“愁”字顯示著作者高超的藝術構思,屬于山水田園詩,詩人寄情山水,在山水風光的描寫中抒發自己或閑適或愁苦的情懷,這正是山水田園詩“一切景語皆情語”的主要特點。有趣的是這首詩的景語中的“明月”,寄予的情感是:落第而歸,仕途無望,暮靄曠野使詩人舊愁更添新愁。據此,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認識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ǘ┠芰δ繕耍鹤x懂詞句的意思,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所蘊藏的情感,感受“詩眼”在詩歌中的作用。
。ㄈ┣楦心繕耍毫私馍剿飯@詩“一切景語皆情語”的特點,并學習“知人論詩”、“想象”等賞析方法。為了落實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定為: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對詩歌情感的體會以及對山水田園詩特點的了解和學習古詩詞的方法。進而了解山水田園詩“一切景語皆情語”的特點和“知人論詩”的賞析方法。
二、學情分析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對教學對象進行了深入分析,發現六年級學生有以下特點:
1、喜歡新奇刺激的事物;
2、課堂參與的程度,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3、思維活躍但抽象思維薄弱。
三、教學方法
1、朗讀感悟法:古詩詞基本的學習方法就是多讀,所以我充分地讓學生讀詩,努力做到讀有要求、讀有層次。由初讀的讀正確、讀出節奏,到讀出畫面、讀懂意思,再到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自己的感受,讓自己走進詩人的心靈深處,用朗讀的方式與詩人對話與文本對話,培養語感,體會詩情。
2、“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法等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古人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方法的指導能力的培養遠比知識的傳授重要,那將使學生受益終生。所以,我特別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在導入新課時便引導學生朗誦積累的課內外的古詩,并回顧學習方法,即多讀、借助注釋和聯系語境理解詩意。鼓勵學生去獨立閱讀,加強積累。
四、教學過程
這首詩詩中有畫,具有形象性和可感知性,這兩詩具有山水田園一般特點,我設計了“整體通讀,把握詩意分步解讀,品悟詩情”這一教學模式作為教學步驟。
1、在“整體通讀,把握詩意”這一環節中,由朗誦積累的古詩引入,既復習舊知,也激發了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再引導學生多次的有要求有層次的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從讀正確、讀出停頓讀出古詩的韻味、到默讀勾畫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體現了讀的目的性和層次性。接著讓學生初步了解這首詩描寫了是夜晚的景色,有那輪賦予文人墨客無數靈感的“明月”,對這首詩有個整體的了解。更交流了作者生平,為后面了解山水田園詩“一切景語皆情語”的特點和學習“知人論詩”的賞析方法打下基礎。
2、在“分步解讀,品悟詩情”這一環節中,《宿建德江》重在扣住“山水田園詩的《宿建德江》寫了哪些景語呢?這些景語又是為了表達怎樣的情語呢?”這一問題自讀自悟,抓住詩眼“愁”字思考“作者為什么這么愁?”從而體會詩人的羈旅之思、仕途失意寄情山水的滿腹惆悵!白髡邽槭裁粗粚懥诉@些景物?”這一問題的設計,再次引導學生體會到山水田園詩“一切景語皆情語”的特點。
3、深刻體會作者人生經歷,感受詩歌所表達的情感。從而歸納出“知人論詩”這一賞析古詩的重要方法,也再次感受到山水田園詩的特點。并由課內延伸到課外,送給學生新的山水田園詩,鼓勵學生多讀多積累,也多體會山水田園詩的特點,多運用“讀、看注釋、想象、知人論詩”這些學習古詩詞的重要方法。
4、板書設計板書設計也緊緊扣住古詩詞的學習方法和山水田園詩的特點,把山水田園詩的特點”一切景語皆情語”作為主板書。
五、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中,我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理解詩意、在讀中想象畫面、在讀中體會情感。以讀為主線,以情為核心,以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目的,使學生在本堂課中會讀會學會用。
精選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 篇4
一、課文分析:
《打電話》是人教版五下第三組中的第四篇課文。這一單元是各種文學體裁的集中展示,《打電話》作為相聲文稿入選其內。學生對相聲并不陌生,但接觸、學習相聲稿還是第一次。相聲稿正如相聲這種藝術形式所要表現的意義一樣,語言通俗易懂、明快動聽、形象具體、生動活潑、用詞俏皮、豐富多彩,而且字里行間充滿幽默、夸張、詼諧、諷刺,讓人忍不住開懷大笑,而笑后又有一番啟示留心頭:打電話要直奔主題、言簡意賅,尤其是在公共場所,如果啰嗦,不僅損害自身形象而且影響別人辦事,還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現。這一意義是這篇相聲所要傳達的,也是我們在教學中需要落實的,因此是教學的重點。
作者運用怎樣的語言形式來表達則是學習的難點
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一下幾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進一步提高默讀速度,學習瀏覽的閱讀方法。
3.體會相聲語言的藝術特點。
4..通讀課文,體會故事中的人說話啰嗦的特點,明白簡潔明快地說話的重要性。
5.了解相聲是以說、學、逗、唱為主要表現形式的語言表演藝術,能對相聲感興趣。
學習重點
在笑聲中得到啟迪;說話不僅要把話說明白,還要說得簡練得體。
學習難點
了解相聲語言表達上的特點。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一個掛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平常說話呀,要講究藝術。楊氏之子與孔君平的對話,風趣幽默,深深地感染了我們。晏子的能言善辯讓我們領略了機智應對的語言魅力。今天我們來學習《打電話》一文,從這篇課文中,我們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2.揭題:打電話。
3.談打電話。
(2)如果你要給你的好朋友打電話,約他晚上六點半在某電影院門口見面,一塊看電影,你會怎么說呢?
。3)模擬計時表演。
(兩個學生上臺模擬表演,教師計時。)
板書特寫:_______ 分鐘
小結板書:簡練、得體、明白。
。4)這么一點兒事,如果有人打了兩個多小時,你們信不信?讓我們一起欣賞相聲《打電話》。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了解相聲主要內容。
。1)學生自學,自由讀課文。
。2)檢查自學,正音。呃、耗子、啰嗦、嘚兒啷
(3)交流:這個相聲說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通順。
。1)找一個小伙伴分角色練習對話,并互相評價。
。2)擂臺賽:各小組推薦兩人,競賽讀。(教師、他生當評委)
三、再現課文,深入領悟
1.討論:甲、乙說話各有什么特點?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來?
。1)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著?猜不著使勁猜。呃,猜不著我告訴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夠啰嗦的。
甲:對,是我,我找小王講話,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廢話,可不是女的嘛。
(2)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嗎?學習嗎?不學習呀。開會嗎?不開會。
乙:廢話。
甲:討論嗎?不討論。
乙:人家沒事。
甲:太好了。我請你聽戲好不好?票都買好了。長安大戲院,樓下十排三號五號,咱倆挨著。票價八毛一張的,我買了兩張,一塊六,我給了他五塊,他找了我三塊四。
乙:他在這報賬呢!
2.歸納:作者在這里極盡夸張之能事,把一個啰嗦者說話啰嗦表現得淋漓盡致。
3.小組練習:小組內練習表演《打電話》
4.集體推薦兩人上臺表演相聲《打電話》,教師計時。
板書特寫:_______ 小時
小結板書:啰嗦、耗時、誤事。
5.暢所欲言:通過觀看相聲《打電話》,你受到了什么樣的啟迪?
6.小結:說話太啰嗦不但浪費自己和他人的時間,還會耽誤事情,我們平時說話不僅要把話說明白、得體,還要說得簡練才行。
四、學生選讀,了解相聲
1.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片斷瀏覽,體會相聲特點。
2.學生談自己對相聲語言特點的感受。
3.教師小結:通俗易懂發,如話家常;幽默、風趣、夸張。
4.欣賞表演,進一步感受相聲藝術的魅力。
播放事先錄制的該相聲表演錄像,一邊欣賞一邊感受相聲藝術的魅力。
5.小結:相聲不僅是說,還是唱,相聲以反映現實生活為主要內容;相聲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相聲是笑的藝術,又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語言表演藝術,可以讓人們在笑聲中得到啟迪……
知識歸納:(檢測)
第13課 《打電話》
生字詞
讀讀
記記
詞語
積累
雅俗共賞 不見不散
多音字
dē (嘚兒啷)
嘚
dēi(嘚兒)
特色句
。ㄐ揶o手法、中心句、關聯詞語、體會標點符號的用法、重點句等)
關聯詞:
有個別人好像跟電話有濃厚的感情,只要拿起來,他就說個沒完。(條件)
標點符號的用法:
1、“嗞嗞……”(省略號:表示重復詞語的省略)
2、“喂……喂……喂……”(省略號:表示說話斷斷續續)
3、哎呀,我沒聽……(省略號:表示語言的中斷)
4、嘚兒啷……你們幾位怎么回事?(省略號:表示重復詞語的省略)
5、開會嗎?……不開會。(省略號:表示說話斷斷續續)
6、討論嗎?……不討論。(省略號:表示說話斷斷續續)
7、不——對。(破折號:表示語音延長)
8、唱山歌來——這邊唱來那邊和。山歌好比春江水哎,不怕灘險彎又多……(破折號:表示語音延長;省略號: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話里有省略)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呃,猜不著我告訴你,我姓啰,我叫啰唆。
我的理解:姓氏中根本沒有姓啰的,編創者有意以“啰唆”命名人物名字,暗示此人說話絮絮叨叨,重復繁瑣,增強了語言的幽默感,突出了對文中打電話人的諷刺意味。
寫作結構
。▽懽黜樞、 文體的特點、段落劃分等)
1、相聲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語言表演藝術,本段相聲采用了夸張的手法,對那些時間觀念不強、說話啰里啰唆、廢話連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給予了辛辣絕妙的諷刺。通過這件事告訴人們,打電話與人交流要言簡意賅,這樣不僅節約時間,也是對別人的尊重。
2、文中打電話人的說話特點就是啰嗦,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用時長,別人不到半分鐘就能說完的事情,他打了兩個多小時。本來是約人看戲,結果電話沒打完,戲已經散場。二是從語言上看,他打電話的目的就是越人看戲,說了五六句,還沒說出要找誰;說了二十來句了,還沒有進入正題,廢話連篇。
主要內容
該段相聲諷刺了一個在公共電話亭打電話,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輕人。一句話就能說清的事情,他卻東拉西扯地花了兩個多小時,既耽誤了自己的事情,也耽誤了別人的時間。
注意事項
1、課外去搜集、了解更多的相關資料,體會相聲的語言特點和作者的創作意圖。
2、欣賞經典相聲視頻,與同學合作表演,進一步體會相聲語言的藝術魅力。
精選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 篇5
一、教材分析
《魚游到了紙上》是第九冊第三組的一篇講讀課文。本組教材主要圍繞“注意積累材料”這一訓練重點編排課文。本組教材是在第二組教材訓練學生“讀懂一篇課文”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學習作者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和積累材料方法,并應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同時也體現大綱中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周圍事物并作文的習慣。
這篇課文主要講作者到玉泉觀魚,后來在金魚缸邊認識了舉止特別的青年,接著講這位青年是如何畫魚的,最后講作者對這位青年有了更多的了解。由于本班學生基礎較差,大部分學生不能用所學過的詞語造句,在朗讀和口頭表達方面也比較薄弱。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設計本課的教學目的為:
1、有目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聾啞青年勤奮,專注的優秀品質。
2、學習作者觀察周圍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詞,并會用“一絲不茍”和“賞心悅目”說一句話。
根據教材的訓練重點和學生的接受水平,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為:
培養學生學習作者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難點為:
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心里”的意思及兩者之間的聯系。
二、教法選擇
本篇課文的教法,我采用教導式教學法和整體性閱讀教學法。主要是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這一教學原則,同時遵循語文教學的整體性目標,按“整體-----部分----整體”的順序把握內容。我將本課設計為三課時,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解疑釋難,總領課文。為發揮學生的主休功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質疑水平,我采用讀后談話,根據學生自學情況,歸納學生自學情況,歸納出疑難問題或重點問題,引導學生互相討論,自行解疑,以達到感知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
2、以導促讀,訓練分段,在學生所提問題的基礎上,以導促讀,了解課文內容,訓練分段,讓學生把握課文結構,并訓練學生概括段意。
3、結合語境,緊抓重點。作者了解聾啞青年和聾啞青年畫魚都是一個注意觀察和長期積累的過程。教學時,讓學生聽教師范讀課文并思考:作者是怎么知道這個青年是聾啞青年的?他的舉止“特別”在哪里?在學生分析和討論中引導學生抓住“從來”、“唯一”、“福利”、“老是”、“呆呆”、“融為一體”等詞語,以突出課文重點和訓練重點。
4、直觀演繹,突破難點!棒~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心里”的意思和兩者間的聯系是這篇講讀課文的主要問題,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針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低的現狀,我著手準備一幅《游魚圖》,引導學生觀察:圖上的魚畫得很生動、形象,好像是活的一樣在紙上游動。再讓學生理解課文中圍觀的人對聾啞青年所畫的金魚的贊嘆,即“魚游到了紙上”正是這個意思。接著請一位同學上臺演示畫畫。在融洽的氣氛中讓學生分析、討論并總結:要把畫畫好,必須先進行仔細觀察所畫事物,在心中有物體清晰、準確生動的形象,再進行刻苦練習,最后才能把畫畫得像活的一樣。在分析過程中,學生對“魚游到心里”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而兩者的聯系也是一目了然。這樣,在聯系中理解,在形象中掌握,難點的突破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5、訓練鞏固,總結提高。講讀課文后,讓學生思考回答課后練習,以此鞏固學生對課文重難點的理解。練習后再讓學生談談學過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學生了什么?并適時進行思想教育。從整體上理解、歸納總結,掌握教材內容,促使學生對課文獲得更深刻的認識。
三、學法指導
1、品詞析句,學習語言表達。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蔽闹袛⑹鲎髡哂袢^魚,描寫聾啞青年畫魚的情節語句優美。指導學生多朗讀、感受,可以增強學生語感,體味意境;讓學生在朗讀、分析中理解詞義,體會句意,并學會運用“賞心悅目”、“一絲不茍”等新詞語說一句話,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使語言文學訓練真正落到實處。
2、利用工具書,培養自學能力。“細描”、“速寫”、“福利”等詞是學生比較陌生的詞語,學生在閱讀中不易理解!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因此我要求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生詞,立即查字典,并分析選擇該詞在字典中的義項,以此既兼顧提高后進生查字典的能力,又培養中、優生多查字典,自己解疑的良好學習習慣。
3、多讀多紅,體會思想。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講讀課文時應讓學生多讀課文,體會含義深刻我句子,促使學生從字面意義上的了解,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
4、課堂延伸,學以致用。學習作者留心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應在實踐中應用,講讀課文后,調動學生都來談一談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并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試著自己表達,練習說出人或事的特點、要點。直接將理論運用于實踐,學以致用。
四、教學程序設計
課前。要求學生預習課文,了解本課生字詞的意思及課文的內容,并提出穎難問題,以備課中質疑。再請同學試著畫自己最熟悉的事物。教師準備一幅《游魚圖》。
課中。第一課時以“你們看過魚在紙上游嗎?”這富于懸念的激趣性總是導入,讓學生提出在預習中碰到的疑難問題,并在課堂上共同探討解答。教師再抓住主要問題,以導促讀。在初讀課文后訓練學生分段,大休了解課文結構。第二課時,在廛讀課文中,教師范讀,要求學生抓住作者敘述中的重點詞句,引導理解課文的重點內容。再采用直觀圖畫,配合教師動作,讓學生領會“魚游到紙上”的意思。然后讓學生演示畫畫的過程,引導學生討論畫畫需從觀察。
精選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 篇6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四冊第七單元第十八課《鳥島》。
課文通過描寫青海湖鳥島春夏兩季的景象和鳥類活動的情形,告訴我們人與鳥是朋友關系,初步進行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課文分為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紹了鳥島的地理位置和名稱,第二自然段寫了每年春天鳥兒飛到島上安家的情景,第三自然段寫了六月島上成了鳥的世界,第四自然段寫游人都很愛鳥。文章語言流暢、文字優美、條理清楚,適合朗讀、背誦,同時介紹自然知識時滲透了環保教育。
依據課文的特點在教學策略與方法的選擇上,我打算以參與、合作、探究、體驗為特征,建立和形成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通過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教學中,重視教學中的操作與活動,鼓勵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培養學生自我反思、自主調控能力,給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精神,鼓勵學生大膽創新,使課堂成為學生思想活躍、情感交流、展示自我的場所。
因此,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目標:學會本科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了解我國青海湖西部有一個鳥島;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通過品讀課文體會鳥島鳥多的特點。
情感目標:憑借語言材料,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從而自覺地愛鳥護鳥,樹立與自然和平共處的意識。
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特點,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六月是鳥島最熱鬧的時候,鳥島成了鳥的世界;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教學難點是從朗讀中體會鳥島的熱鬧,鳥島是鳥的世界。
教學時間安排為兩課時。第一課時學習本課9個生字;初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初步認識鳥島。第二課時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通過品讀課文了解鳥島的特點。
以下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這節課我以讀為主,以表演、說話、寫話等形式為輔設計了四個教學活動。
第一個是讀讀想想,提出問題的活動。目的是學生了解鳥島的地理位置,對鳥島產生濃厚的興趣,為下面的學習做鋪墊。
活動的展開:
1、談話導入: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到我國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中的一個小島上去玩,好嗎?請大家仔細看、仔細聽,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課件展示海西皮鳥島。學生仔細觀看后回答。
2、讓學生讀讀課文第一段,完成練習。
在有一個叫的小島,它也是的青海湖鳥島。
3、學生質疑:讀了第一自然段后有什么問題?
(學生可能會提出的問題有:“為什么這個小島叫做鳥島?”“鳥島上究竟有多少鳥?”)
第二個是讀讀演演的活動。目的是通過表演讀理解“一群一群”、“陸續”,從而達到有感情地朗讀。
活動的展開:
1、讓學生自己讀第二自然段,問學生是否喜歡這一段,為什么喜歡?
(學生可能回答:“因為我喜歡春天。春天來了,天氣變暖了,湖水解凍,春天的鳥島肯定很漂亮!被蛘摺耙驗橐蝗阂蝗旱镍B兒陸續飛向鳥島,那鳥島肯定很好玩,很熱鬧!保
2、引導學生再讀第二自然段,想象一下此時的情景。學生再次自由讀書。
3、創設情境表演讀:假設咱們的講臺前面就是鳥島,那你們能不能表演給老師看看?四人小組商量商量該如何表演。(教師參與學生討論,引導學生仔細讀課文,抓住“一群一群”、“陸續”等關鍵詞進行表演。)
老師播放歡快的音樂,渲染情境,讓學生邊背課文邊“飛”上講臺。
第三個是當小導游的活動。目的是通過當小導游深入了解鳥島的特點,體會鳥島的鳥多。
活動的展開:
1、教師談話激趣:六月是鳥島的旅游旺季,老師要聘請幾名小導游帶大家參觀六月的鳥島,好嗎?誰能當上出色的導游呢?先請你自己練練導游詞吧!
2、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看多媒體掩飾,自由練說導游詞。
3、指名當小導游。評出最佳的導游。
4、教師提問:各位游客,剛才參觀了六月的鳥島,鳥島上的什么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學生可能會說出:鳥島上的鳥多,各種各樣的鳥聚在了一起,小島成了鳥的世界;鳥島上鳥窩多,密密麻麻的,一個挨著一個;鳥島上的鳥蛋多,窩里窩外,到處都是。)
根據學生回答總結鳥島的特點:鳥多、窩多、蛋多。
5、看著多媒體的畫面有感情地背誦第三自然段。
第四個活動讀課文聯系生活,激發學生愛鳥護鳥的意識。
活動的展開:
1、引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2、看動畫談感受,播放動畫《我想有個家》,內容是從鳥籠飛出來的一只小鳥高興地向森林飛去,當它要找自己的家時,卻發現森林只剩下一些木樁子了,它傷心地飛回鳥籠里,哭著說:“我想有個家!
看了這個動畫,再聯系課文中的情景,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讓學生充分思考交流。
最后讓學生為鳥島寫一段廣告詞。
板書設計:
18、鳥島
鳥多
窩多 鳥類是人類的朋友
蛋多
總之,在新課改精神的指導下,為學生創設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快樂的學習,而且有很大的收獲,是我這節課所著力追求和實現的。
精選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 篇7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大自然的語言》,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大自然的語言》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該單元以“科學”為主題展開。教學本單元,既要注重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也要關注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思維方法的培養,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實現學生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的共同提高!洞笞匀坏恼Z言》是一篇科普文章,以生動形象,清麗典雅的用詞介紹物候學知識,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
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他們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整體感知課文,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課文內容;
2、理清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并探究這樣安排的用意;
3、品味生動的語言,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诖,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是激趣法,提問法,點撥法。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開啟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新課程理念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采用:
1、目標導學法
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充分明確每一個環節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學有方向,有的放矢。
2、討論法
針對學情及重點、難點,采用問題教學法、談話法、講解法、推理法相結合。開設一堂科學探究課,在突破難點,形成重點的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此外我準備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激趣導入,由選詞游戲,尋找同類項,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解讀課題大自然的語言。
環節2整體感知,快速篩選信息。
首先,教師在課前布置預習,檢查預習情況,培養學生的自學獨立思維能力。
1、字詞積累,本課語言生動、有趣、頗具散文色彩,其中一點就是運用了大量的成語。積累詞語,學以致用,也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點。
2、由預習積累過度到文本掌握,說一說文章中關于物候知識的主要信息,訓練學生快速的篩選信息,理清文章脈絡,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文章脈絡。(教師板書)
此環節力圖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鍛煉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環節3 選讀課文,理說明順序。
選讀課文6—10段,說說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因素(學生回答),引導學生注意四個因素前的標志性詞語。本單元教學要求:“在閱讀中,要注意說明的順序與方法”,用反向思維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解決疑難,在討論中以求明確重點,解決難點。
“語文即是生活,生活即是語文”,大自然的語言是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教師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對比討論,加深理解。并請同學展示積累的古詩和農諺探究當中蘊含的物候知識,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發展性,創造性。最后將知識裝進知識的行囊,為之所用。
環節4研讀賞析。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教師以配樂朗讀帶領同學們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語言的魅力,并以“我看到(聽到)了……,我知道……”的句式品讀第一自然段,教師請學生先默讀在分組討論。
由聽到讀,再品讀,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加深理解和體驗,從而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形狀是一片綠葉,用大自然中的物象來說物候,形象的解讀了物候是大自然的語言。既讓學生學到知識,又讓學生獲得美的享受。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精選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 篇8
《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是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的一篇略讀課文。全文以對話的方式講述了一個關愛父母,關心他人的生動故事,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課文語言親切樸實,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鮮明,情節曲折,引人深思,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良好教材。
現代的家庭獨生子女居多,學生通過閱讀,在被故事情深深吸引的同時會不由自主地把自己與文聽小男孩進行對照,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認真讀文,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思考,在讀中受到關愛父母、關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一、營造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新課程和新教材中均指出: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放在首位。要讓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享受,這樣,學生樂學,便會積極投入其中。于是,我努力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在試教時我從玩具入手,問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具嗎?說說你最喜愛的玩具吧!比缓蟪鍪緢D片認識柜臺,了解售貨員,從圖片上找到小男孩,以此來切題。當時課堂氣氛熱烈,但由于學生比較興奮,所以在引題上花了較多的時間。經過大家的討論后第二次上課時導課就直接從“柜臺”入手,說說在哪些地方見過柜臺,然后在了解柜臺后直接切入課文的學習,這樣即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利于教師較好的把握時間,緊湊又有效。
二、抓住中心問題,把課文連成一條線。
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是探究者,體驗者,發現者。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希望通過我的引導和啟發,讓學生有所發現,有所收獲。教學中我抓住“小男孩的哪些做法令你出乎意料?”這一主線問題,在學生通讀課文的基礎上,交流并理清文章脈絡:小男孩如此喜歡小汽車,但因為他懂得體諒媽媽沒有買,當售貨員阿姨要送他時他又堅決不要。同時把主要的詞進行適時板書,就把課文內容連成一條線。
三:以讀為本,讀悟結合,感悟道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赏ㄟ^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尊重獨特感受。整個讀書過程為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
教學中我鼓勵學生以多種方式朗讀課文。如第一次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在落實重點詞句,感悟人物情感時,讓學生自讀、品讀、賽讀等方式,力求把讀放首位,使學生喜歡讀書。如:教學第一節時,我引導學生:哪些地方讓你感到小男孩特別喜歡小汽車?學生馬上就找到了第一節中的句子。然后我組織學生自讀其中的句子,說說哪個詞給你的印象最深?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深入體會小男孩對玩具汽車的喜歡之情,相機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在深入研讀課文后,抓住“為什么喜歡卻不買”這個核心問題,從讀中體悟人物的內心世界。最后聯系小男孩“不僅不要媽媽買,連別人送他也不要!钡亩,感受人物的思想情感。
本篇課文雖已結束,細細回味課堂中的每一環節,許多疏漏便呈現出來。細細反思課堂,使我深刻意識到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自身素質的高低,對語文課成敗關系重大。所以我會更加努力,在平時教學空閑時間充實自己,力求把語文課上課更有味一點。
精選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 篇9
一、說教材
說教材內容:《清明上河圖》是人教版第十二冊的一篇略讀課文。它主要是描寫清明上河圖這幅畫的內容以及它的地位。使我們認識到這幅畫的宏偉,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精湛和古代人民智慧的卓越,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我確立了三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讀中想象,感悟古畫《清明上河圖》內容、特點。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設計了以讀代講的模式
2、能力目標:讓學生學會收集資料,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讓學生課前去查《清明上河圖》這幅畫的相關內容,課堂中,我讓學生自讀、齊讀、默讀通過自讀自悟發現并解決問題。
3、情感目標:了解古畫《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精湛和古代人民智慧的卓越,增強民族自豪感。
三、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重點:應注意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精湛和古代人民智慧的卓越,增強民族自豪感。教學內容不應該只限于《清明上河圖》本身,而是要一它為例子多介紹我國的傳統文化以及國際的一些藝術典型。根據這一要求,我可以告訴學生清明上河圖是國畫中的工筆畫,國畫是我國的三大經典之一,其他兩個是京劇和中醫,這三者并稱中國三大國粹。我還可以介紹一些古今中外的著名畫家及他們的作品,如唐朝“畫圣”的吳道子、清朝時期的鄭板橋、現代畫家齊白石;外國畫家有達芬奇、凡.高、畢加索
難點:在突破教學難點方面,我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閱讀能力和方法,獨立閱讀思考,與同學合作探究,進一步提高語文能力。為突破難點,我讓學生先自己閱讀并解決一些問題,還有不明白的可以在小組合作學習環節中與其他同學交流,最后老師再點平。
四、說教學方法
1、對話教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據此,在本課教學中應極力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改變傳統的被動、單向、接受的學習方式,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課堂成為師生之間平等、寬松交流互動的平臺,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
3、以讀代講法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在本課教學中要以讀為主,通過讀讀、說說、議議等環節,引導學生采用默讀、自由讀、指名讀、集體讀、師生共讀,深情引讀等方式,反復品讀玩味,結合讀中評價,逐步引導學生由讀通到讀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真切地感受文本。通過朗讀,因聲悟情,以聲傳情,熏陶感染內化,體現了語文學習重語感培養和情感體驗的特點
五、說學習方法
在本課中,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主、合作、探究、積累運用的學習方法!
精選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 篇10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比尾巴》,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等方面來闡述。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性質
《比尾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在孩子們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比尾巴》這首兒歌抓住了各種小動物尾巴的特點,以比的形式為主線,充分調動孩子學習探究的積極性。課文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那瑯瑯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不但能激起孩子們朗讀的欲望,還能引起他們觀察小動物的興趣。全文共四節兒歌,第一節與第二節相對應,第三節與第四節相對應。兩組兒歌結構完全相同,都是由簡單的問答式構成,其基本形式是:一節問,一節答。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結合新課程理念及教材特點,我確定了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方面: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云、公兩個字。認識筆畫撇折,認識兩個偏旁八和鳥。
2、了解動物尾巴的特點。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學會問句的朗讀方式。
過程與方法方面:
1、鼓勵學生用已有的識字經驗隨文識字,采用形式豐富的手段鞏固生字。
2、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掌握本課內容,激發學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培養探究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讀好文中的問句。
(四)教學準備
六種動物圖片、生字卡片、動物名稱卡片
二、說教法
語文學習是一個情感豐富的學習過程,依據一年級學生天生的好奇心、好玩、好動的特征,結合課本的教學目標,我主要采取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法。一年級學生課堂常規較差,好動、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課堂教學的關鍵。我以孩子們喜歡的游戲形式導入,引出課題《比尾巴》開始我就利用小學生對動物的親近以及對童話世界里小動物們的比尾巴大賽充滿了好奇。采用森林王國里的獅子大王這一角色,使他們很快進入情境,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新課的欲望。讓他們樂于接受獅子大王的邀請,欣然愿意當小裁判幫助小動物們比尾巴。這個時候,強調學生自己就是主人,讓他們在初讀課文中找出參加比賽的小動物們。比賽結束后,設計了頒發獎杯這一環節,讓孩子們再次復習課文內容。
2、分散識字法。鑒于本課要求認識的字多半出現在動物的名稱上,于是我引出小狗這個由獅子大王派來的差使,給小選手們發衣服,而要求會認的字就在每件衣服上。于是在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之后,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還有部分生字采用隨文識字。
這樣在具體的語境中識字,降低了識字的難度,把枯燥的識字教學變得生動有趣。
3、朗讀感悟法。新課標強調閱讀要凸顯學生的感悟。在整堂課中,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指導學生突破難點讀好文中的問句。通過設計形式多樣的朗讀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孩子在多種形式的讀中不知不覺地產生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三、說學法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運用的學習方法主要有:
1、自主合作探究法!墩Z文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學完一、二小節后,我讓孩子們小組合作自己學習三、四小節。在朗讀時,我讓孩子和老師合作讀,然后讓孩子自己找好朋友讀,最后同桌間相互讀,再讓孩子評價同學和老師的朗讀,讓孩子們在合作中獲取經驗、發現問題、互相促進。
2、讀讀、演演、說說、寫寫。讀在粗讀課文時,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在理解課文中采用多種朗讀形式,如:同桌你問我答讀,男女生對讀,配上動作讀,師生問答讀。教學中重視朗讀指導,讀好問句語氣。演配合動作表演課文。說說說你還見過的其他動物尾巴是什么樣子的。寫寫本課的兩個生字。
四、說教學程序
本課時我分六個環節來進行
(一)游戲激趣,揭示課題。
1、課前,我跟孩子們做了個熱身游戲?纯凑l的反應快。摸摸你的臉;摸摸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腿;摸摸你的肚子;摸摸你的尾巴。哈哈哈孩子們一片嘩然。你們有尾巴嗎?沒有!那你們知道誰有尾巴嗎?小動物。小動物們有尾巴可高興啦!今天,它們要在森林王國里比一比自己的尾巴。還邀請我們班的小朋友當裁判呢!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學習生字
1、自讀課文,圈出參加比賽動物的名字,多讀幾遍。
2、出示動物圖片,讓孩子們和小動物打招呼。
3、出示寫有動物名稱的比賽服卡片,讓孩子們替不識字的小狗給參賽選手發比賽服裝。讓學生識記生字。
(三)讀中探索,突破難點
1、課文的教學難點是讀好問句。文中1、2節和3、4節結構相同,我重點指導好1、2節,通過以下幾步來完成。第一步:老師范讀,引導發現動物尾巴的特點,隨機識字;第二步:指導讀好問句,接著讓學生自由練讀;第三步:用多種形式朗讀課文。
2、運用方法,自主學習
學習第3、4節,運用學習1、2節的方法學習3、4節,先朗讀,再感悟,體現扶中學的學習方法。
3、趣味對讀,感悟理解
看圖對讀課文,同桌問答讀,自由找伙伴讀,配動作讀課文。
(四)總結全文
給小動物頒發獎杯,讀全文。
(五)寫字教學
重點指導寫好撇折。
(六)實踐作業,拓展延伸
1、說說你見過的其他動物尾巴是什么樣子的?
2、課后請小朋友去了解一下動物尾巴的作用。
精選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 篇11
設計理念:
鑒于對“披文得意”“緣意學文”的思考,堅持小學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教學理念,以求真、求實、倡簡為目標,在聽、說、讀、寫的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努力實現語文與生活的聯系,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對話中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材簡析:
作者通過這篇課文給我們描繪了一只性格高傲的白鵝,從剛抱回家的姿態開始,就給人留下了這一印象。繼而作者又通過鵝的叫聲、步態和吃相細致刻畫了這一特征。作者語言幽默、詼諧,極富情趣,讓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高傲、鄭重、局促不安、京劇、毫不相讓、一日三餐、滋味、倘若、從容不迫、侍候、脾氣、揚長而去、空空如也、責備、供養不周、鄰近、不勝其煩、架子十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了解白鵝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4.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
教學難點:
從文中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教學準備:
制作課件、實物投影儀。
課堂實錄:
課前交流
師和幾個學生小聲交流:來啦,昨天睡得好嗎?看到你在這。好像很緊張,緊張嗎?看到我不要緊張。
師:同學們我們又見面了,打個招呼
生打招呼
師:沒聲音呀,愿意跟我打招呼嗎
生:愿意
師:大點聲啊,伸出你們的小手
生大聲
師:沒聽到啊
生更大聲
師:喜歡小動物嗎
生:喜歡小貓
師:小貓要是聽到肯定很高興
生:我喜歡小雞
生:我喜歡烏龜
生:鯉魚
生:白鵝
師:哦
生:我喜歡小狗
師:為什么
生:因為它很可愛
師:哦,你家有只聰明的小狗兒
生:我喜歡烏龜
師:為什么
生:它很可愛
師:它也能成為你兄弟
生:我喜歡小白兔
師:為什么
生:因為它很可愛
師:哦,可愛的小白兔。看來啊,同學們都很喜歡小動物。我家養了一只小狗,這次我到武漢來呀,它好像看出我要出遠讓,咬住我的褲腿不松口,我說你這討厭的小東西快走開,過幾天我就回來了,同學們我討厭我家小狗嗎
生全說不討厭
師:哦,明白了,你們真會聽,聽出我的言外之意,聽出了我的話外之音。讀書也應該這樣,可以上課了嗎
生:可以
上課
師:同學們,請坐。豐子愷先生就養過一只白鵝,他把它畫了下來,就是他們家的鵝(課件)同學們注意這個鵝字,我在上鳥在下,好像人騎在鳥身上對鳥很不尊重,人和鳥兒是平等的,已經被廢除了,規范寫法是法是這樣的,伸出手來跟我一起寫。(板書:鵝)
師:豐子愷不僅把它畫下來,還專門為他寫了一篇文章,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題目就是白鵝
板書
一起讀
齊讀課題
師:同學們打開書,大家都預習了課文,這些生字還認識嗎?自己讀一讀
生自讀生字,師指導讀音
出示
窺伺、大模大樣、供養不周
指名學生讀詞相機指導字音
師:差不多了嗎?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指名讀(特別指導供養不周,供的讀音)
出示:
凈角脾氣
師:誰來讀
指名讀
師:真好,都讀對了,知道凈角是什么嗎?
生:凈角是京劇里一個角色
指導角的讀音
師:凈角就是京劇里的一個行當,也叫花臉,多指一些性格豪放,說話聲音很大的的男子
出示凈角畫面
師:這就是凈角,濃重的色彩,夸張的畫面,也是我們國萃之一,喜歡嗎
生:喜歡
師:脾氣的脾這個字好讀不好寫,伸出手來,一起寫。
指導脾字的寫法(左右結構,左窄右寬,中間一撇是從白中撇出來的)
師:寫好了嗎?我們把這些字再讀一遍
齊讀所有詞語
師:真好,把這些生字新詞放在文中還會讀嗎?
生:能
師:誰愿意讀讀課文
指名幾個學生輪讀課文
師:其他同學跟我一起聽他們聽,聽他們把字音讀準了沒有。一邊聽一邊想,這篇課文里的白鵝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生1讀。
師:真好,尤其是感嘆號,你注意了標點符號
生2讀
。ㄖ笇ёx音及句子)
生3讀
指導局促不安
生4讀
指導讀音
生5讀
師:同學們,這篇課文很長,不好讀,能讀成這樣不簡單,相信多讀幾遍你們一定會讀得更好,有信心嗎
生:有
師:同學們,這篇課文很長,讀完之后白鵝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想一想
生1:讀完之后我覺得這個白鵝很高傲,課文寫了它三個特點
師:哦,寫出了三個特點,你很會讀,這只鵝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或者說你認為他是一個怎樣的白鵝
生:說了白鵝的高傲
生:他是一只高傲的白鵝
生:這只白鵝有老爺的脾氣
生:這只白鵝架子十足
師:還有吧?說的不錯,其實文中用了一句話就告訴我們這是一個怎樣的動物,說
生: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師:一起說
精選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 篇12
一、課文地位:
這篇課文選自本教材第六單元。本組以“關愛他人”為專題,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引導學生感知社會生活,培養愛心,獲得美好的人生體驗。
《識字六》通過對對子的形式,在識字學詞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漢語言文字的魅力,通過帶有強烈感情對比的詞語,使學生知道美和丑、愛和恨、冷漠與熱忱、索取與奉獻,從而,在學生的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種子。
二、教學目標:
根據20xx版語文課標對第一學段的目標要求,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暖、饑、飽”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知詞語的反義關系。
3.在識字、朗讀的過程中,感受、發現對聯的特點,初步培養關愛他人的意識。
下面,我來談談教學過程:
三、教學過程:
(一)對聯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小禮物,看看,這是什么?(投影對聯照片)學生回答:對聯。
我問學生在哪里見過對聯。學生可能會說過年時,家家戶戶門上會貼。
我簡單介紹對聯相關知識:對聯也叫對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對聯是濃縮的小詩。在古代,有的讀書人會因為寫了一幅好對聯在朝廷做上大官呢!
然后,指導對聯的朗讀:對聯要從右邊的上聯向左邊的下聯讀。請一位學生朗讀對聯內容,說說已經知道的其他對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幾個簡單的對子。
最后,出示并板書課題:識字6,進入課堂的第二環節:整體感知,初讀課文。
。ǘ┱w感知,初讀課文:
1.首先,請學生看投影,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請學生做小老師領讀。
此處強調“誠”是后鼻音,“忱、貧”是前鼻音。
3.接著,去掉拼音,同桌互相朗讀,檢查字音。
4.最后,指名朗讀,逐步達到正確、通順、流利的朗讀目標,并進入第三環節:創境理解,深究字詞。
。ㄈ﹦摼忱斫,深究字詞:
1.幻燈片出示課后“我會讀”詞語:冷漠、虛假、索取、奉獻、人間、真誠、愛心、永遠、助人為樂、雪中送炭。向學生說:“詞語寶寶跑出來了,讓我們大聲喊出它們的名字,送它們回家吧!敝该首x。
2.讀完詞語后,投影出示生字:恨、漠、奉、永、炭,指名朗讀、開火車讀,并交流記字方法。
3.請學生齊讀課文,并提醒學生思考:這篇課文有什么特點?
讀完后,學生會紛紛回答說,課文中有很多反義詞。
我會告訴他們,課文中每一組對子,都是由這些反義詞組成的。你都發現了哪些反義詞?
讓學生先在文中獨立找文,然后四人一小組討論,最后全班交流。
預設一:
當學生回答“貧—富”時,我想教會學生用組詞解釋詞義的方法,我會問:誰能用“貧”來組詞?學生會回答“貧困、貧窮”。我會及時給他們鼓勵性評價,并提醒他們:組詞解釋詞義是一種好方法。
學生的認識規律是從形象到抽象。新課標要求引導學生喜歡學習漢字,并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字理教學是非常適合的。于是,我這樣講解:“貧”就是沒有錢或者錢很少不夠用。古人用貝殼當作錢,把錢分出去,越分越少,最后,錢不夠用,就是“貧”。
“富”就是“富有”。在古代,“富”是這樣寫的(出示幻燈片),上面的部分像一所房子,下面是酒缸。意思是:一戶人家不僅有房子住,還有糧食吃,他們用吃不完的糧食釀酒喝。像這樣有房子住、有吃的、有喝的,生活很富裕,就叫“富”,F在,“富”的寫法有變化,我們可以這樣記:一個人住一間大房子,還有許多田地。最后,用“富”組詞。
預設二:
學生答到“冷—暖”時,我啟發他們:誰能用“暖”組詞?(學生會回答“溫暖、暖洋洋”)我問:“暖”為什么是日字旁?(生答:太陽一出來,就暖和了)
接著,請學生仔細觀察,寫“暖”字時,我們要注意什么。我在表揚他們觀察仔細的同時,總結:“暖”在書寫時不要把右邊寫成“愛心”的“愛”,將“愛”的禿寶蓋變為短橫,就成為了“暖”的右邊,并且上橫短,下橫長。
隨后,師生共同書寫,邊寫邊強調:“暖”是左右結構的字,要寫得左窄右寬,右邊不要寫成“愛”。
最后,請全班在課本104頁的田字格里,自己描一個,寫兩個。在學生書寫時,我強調正確的書寫姿勢、握筆姿勢。同時,關注書寫薄弱的學生,找出他們的優點,及時鼓勵、表揚。
預設三:
當學生回答“真誠——虛假”是一對反義詞時,我貼板書。新課標要求學生能夠結合生活實際了解課文詞句意思,因此我采用聯系生活理解詞義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真誠”。
我問:哪些行為是真誠的?你有沒有真誠地幫助過別人?
學生聯系生活感受到,人們都喜歡真誠的人。如果我們對別人不真誠,就叫“虛假”。
預設四:
教學“冷漠—熱忱”時,教會學生理解詞義的另一種方法:找近義詞。
我會問學生:誰能給“熱忱”找個近義詞?學生會回答“熱情、熱心”。我會說:“找近義詞是理解詞語的好方法。”
接著,采用情景教學法,深化對“熱忱”的感悟。
“叮咚——”老師來你們家做客了,你熱忱地接待老師,該怎么做呀?學生表演。我會做出及時評價,如:“謝謝你,你真是個熱忱的孩子”,“老師感受到了你的熱忱”。
預設五:
講解“饑寒—溫飽”時,我教給學生第四種理解詞語的辦法,即:拆字組詞,理解詞義。
我會這樣講:“饑”是什么意思?學生回答“饑餓”。“寒”是什么意思呢?學生回答“寒冷”!梆嚭本褪恰梆囸I、寒冷”。像這樣,把一個詞中的兩個字拆開分別組詞,也是解釋詞義的好方法。并引導學生舉一反三,用相同的方法解釋“溫飽”。
隨后,仔細觀察,“饑、飽”兩個字該怎么記?(學生自由說,教師強調要點:①兩個字都有“食”字旁,餓得饑腸轆轆,吃得酒足飯飽,都跟吃飯有關;②都是形聲字,或一個人只吃了幾粒飯,自然感到饑餓;“飽”,右邊的“包”表示讀音)
課標要求在書寫漢字時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因此,在指導書寫“饑”時,我重點強調“食”字旁的書寫。
一筆撇,二筆橫鉤,橫鉤的橫不能長,三筆豎提,豎提的起筆處應該離橫鉤遠一點。“饑”右半部分是“幾”。
學生在田字格中書寫。寫完“饑”,學生獨立寫“飽”,注意“食”字旁寫法。在此過程中,我鼓勵、表揚比第一次書寫有進步的學生。
預設六:索取——奉獻(貼板書)
新課標還要求學生能夠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積累詞語。
在講解“索取——奉獻”時,我想教會學生這種方法。
我問學生“奉獻”是什么意思?課文中有一句話解釋了,找找看。學生會找出“人人獻出一點愛,人間永遠是春天”。然后我解釋,“奉獻”就是把我們的愛心或擁有的其他物品送給別人,尤其是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它的反義詞“索取”就是把別人的東西拿來當成自己的。
找完文中的反義詞,理解了詞義,課堂將進入第四部分。
。ㄋ模└星槔首x,熟讀成誦:
根據課標要求,我這樣設計誦讀教學,引導學生感受到對子歌語言的優美。
1.請學生自由朗讀一遍課文,體會對子的短小精辟和節奏特點。
2.接著,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拍手方式讀出課文?梢韵窭蠋熯@樣,還可以個跟同桌拍手讀。
3.在熟讀基礎上,比一比誰背課文最快。請學生先看著屏幕,跟同桌,一人讀前半句,一人讀括號里沒寫出來的后半句。準備好后,向其他同學展示。
4.接下來,全班搶答:老師讀前面,全班同學接后面。比一比,誰接得最快。
課堂第五環節是知識拓展。
(五)知識拓展:
1.我會問:同學們有沒有發現對對子的規律?學生可能會說字數相等,簡短,意思相對。
2.接著,我引導學生自己對對子:從古至今,我們中國人,都喜歡對對子。大家想不想試試?看屏幕,你能接下來嗎?
最后,進入課堂的結尾部分。
(六)結尾:
課文中還有兩個四字詞語,它們是什么意思?你還知道課外的哪些對子?在生活中我們如何關愛他人,奉獻自己的愛心?下節課我們繼續交流。
以上是我授課全過程。板書設計如下:
四、板書設計:
板書的好處:1.采用愛心形狀的粉紅色詞卡,不僅和本單元、本課愛心主題相呼應,還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板書內容強調了重點詞語寫字指導,體現了低年級語文課以識字、寫字為重點的特點。
五、教后反思:
本節課教學特點有:
字詞教學方面,教會了學生多種理解詞義的方法,有:組詞理解、拆字理解、找近義詞、聯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生字教學采用字理等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識記生字,培養了學生對漢字的濃厚興趣,引導學生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課文內容方面,從對子入手,引導學生感受到了漢語的魅力,有利于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對對子也幫助學生扎實地鞏固、掌握了反義詞。
自主學習、討論交流,倡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精神。
以上是我本節課的所有內容,歡迎各位老師提出寶貴的指導意見,謝謝大家。
精選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 篇13
一、說教材:
《“三顆紐扣”的房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十一單元大與小中三篇主體課文之一。
《“三顆紐扣”的房子》選自意大利通話。故事記述了木匠三顆紐扣做了一間很小的可以推動的房子到外地去謀生。晚上,遇上了狂風暴雨,電閃雷鳴,前來求助避雨的人接二連三,他來者不拒。國王受到了啟發,決定放棄王位,拉著小房子周游全國,盡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篇童話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的愛心雖小,卻能溫暖眾生。
這篇童話寓言樸實無華、通俗易懂,故事情節雖然不是起伏跌宕,但發展層次清晰,重復的情節,重復的語言,刻畫出窮木匠純樸、善良、美好的心靈。把好人的心雖小,可容得下全世界的人的哲理巧妙的解釋了出來。
二、說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大多十歲左右,他們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心,有較強的求知欲。在學習活動中他們思維活躍,接受事物較快,其有意注意和主動探究問題的意識有所增強,能努力探索問題的結果。在言語發展水平由口頭言語向書面言語過渡。小學四年級以后,他們的書面言語水平逐步得到發展。閱讀能力也由朗讀向默讀發展。
三、教學目標
1.學生能認識本課的17個生字,會寫本課的12個生字。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默讀課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找出課文的中心句。
4.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明白這樣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的愛心雖小,卻能溫暖眾生!
四、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讀課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領悟概括課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養學生見困助人的愛心。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ㄒ唬、激情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讀童話故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意大利童話《“三顆鈕扣”的房子》,注意看老師板書。
師邊板書便說:“紐”字是我們今天要學的一個生字,注意看老師寫:左邊一個,右邊一個“丑”,要寫的左窄右寬,讀作“紐”。
生齊讀課題
。ǘ、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輕輕翻書,認真默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標出自然段序號。注意,課文較長,可以先快速的看完一遍了解課文大意,再有重點的讀課文。
生快速默讀
2、認讀生字:
師;生字會讀了嗎?先請同桌兩人互相指著認字表的生字來讀一讀,把字音讀準。生互相指讀。
師:我們來讀讀大屏幕上的生字
鈕扣 出租 擱置 錘子 刨子 鋸 門檻 膝蓋 拒絕 仆人 嘭 寡婦喇叭 娶親 笑瞇瞇
在這節課要學的生字中,有一個字容易寫錯(出示“膝”字) ,誰來給大家提個醒,說說寫這個字是該注意什么?生說
拿出你的手來和老師一起寫寫這個字。(師在田字格中范寫“膝”字)
(三)、深入學習,感悟寓意
1、再讀課文
師:同學們已經為課文自然段標上了序號,一共多少個自然段?(60個)這篇課文很長,同學們在學習這樣一篇長課文時,可以先快速的看完一遍,然后再重點閱讀某一部分。
師:下面我們就用這個方法來學習這篇童話故事。請你快速的看一遍課文,看看“三顆紐扣”的房子到底是一間怎樣的房子?(生略讀課文)
師生交流,教師相機板書:一個人、十三個人、全世界的人
師:這些都是同學們讀書的過程了解到的。咦,老師就不明白了,“三顆紐扣”到底給自己做了一個什么樣的房子呀?
請自由朗讀1--4自然段,劃出相關的句子。
2、學習第一部分
師:誰來讀讀你劃的語句?
相機課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師:你感受到這是一個怎樣的房子?從哪里你感受到了它很小?(生抓住相關的詞句來理解體會)
師:你能讀一讀,讓我們感受到房子真的很小嗎?(指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來讀出感情)
3、學習第二部分
師:通過讀書,我們知道了“三顆紐扣”的房子很小很小,僅僅擱得下他一個人,可是怎么又裝得下十三個人呢?這十三個人有是些什么人?請你默讀5--33自然段,邊讀邊劃出相關語句。
這些人都是些什么人?(需要幫助的人)在這樣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三顆紐扣”的房子給他們遮擋了風雨,從這你看出“三顆紐扣”是一個怎樣的人?
三顆紐扣的房子雖然很小很小,但還是容下了十三個人,看來問題不在于房子的大小,那在于什么呢?小聲讀讀國王與三顆紐扣對話的部分,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課件出示中心句:人的心只有拳頭那么大,可一個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師: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結合課文內容來說說?
師生交流
師:你認為一個“好人的心”是一顆怎樣的心?
相機出示句子:人的心只有拳頭那么大,可一顆( )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引導學生帶到句子里說說)生填空交流
4、小結
師:是呀,人的心雖然只有拳頭那么大,可一顆善良的、無私奉獻的、充滿愛的心可以容得下全世界的人(教師一邊小結一邊完成板書),溫暖每個人的心,愿我們都擁有一顆這樣的心。
精選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 篇14
一、說教材:
《34一次著名的沖刺》是上海市二期課改小學語文新教材三年級第二學期第七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主要寫杜倫多·派特利在第四屆奧運會馬拉松比賽中,幾次摔倒,又幾次爬起,最后在工作人員的攙扶下,完成了奧運史上最頑強的沖刺的故事。派特利的名字雖然沒能寫進奧運會成績冊,但他身上所表現出的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卻伴隨著奧運會的發展流傳至今。那句
“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的名言,更是奧運精神的精髓所在。
二、說學情:
學生進入三年級第二學期的學習,已經具備了自主閱讀的能力。讓學生運用本單元學過的方法,對課題自己提問,在閱讀中自己釋問,是完全可行的。對于課文最后美國賓夕法尼亞的大主教說的那句“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的名言理解,學生有一定的困難,老師不必強調理解的一步到位。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水平的提高,一定會有深層的感悟。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對于本課的9個生字的字音的糾正貫穿于整個課堂學習中,其中特別提醒學生“跚、攙”都是翹舌音,“脛”是后鼻音,并通過讀進行強化。而對于字形的記憶則重點指點“脛”字,指出“脛”是小腿的意思,小腿是身體的一部分,與身體有關,所以是月字旁,幫助學生歸類記憶。對于詞語的理解,則由學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如理解“蹣跚”一詞時,有的采用聯系上下文的方式;有的用動作來演示……這樣學生對學過的理解詞語的方法進行了復習、鞏固,而且在比較中也學會了選擇最合適的理解方式,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
本篇課文是學生自主閱讀的課文,通過本單元前三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已初步具備了在閱讀學習中,自己提問,自己釋問的能力。本課的學習是對于這一學習方法的又一次鞏固,相信學生一定會有所收獲的。
通過在課堂中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對文中感人的片段有所感悟,感受人物不屈不撓的精神,并通過朗讀這一形式表達出來。同時學生圍繞著“哪里讀得好”的互相評價,更是提升他們的感悟程度,并通過互相學習,不斷提高。
四、說教法和學法:
1、抓課題提問,在閱讀中釋問。
大家都知道“學貴有疑”,鼓勵學生去大膽質疑,并能自己在閱讀中解決這
些疑問,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
本篇課文是學生自主閱讀的課文,在揭示課題時,就要求學生抓住關鍵詞“著名”提出問題。如“一次著名的沖刺”指哪一次?它因何而著名?……在閱讀中始終緊扣這些學生想解決的問題,通過學生與文本的直接對話,找出那些體現杜倫多·派特利不屈不撓精神的相關語句,自己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答案。
2、通過朗讀來表現感悟。
整堂課中,通過學生自己練習讀,個別學生朗讀,學生與學生之間挑戰讀等不同形式的朗讀,同時學生圍繞著“哪里讀得好”的互相評價,使學生一次又一次與文本進行直接對話,感受了體育運動的艱辛,更為杜倫多·派特利所表現出來的不屈不撓精神所打動。
精選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 篇15
【說教材】
練習1中包括看清筆順,寫好鉛筆字,學用字詞句,讀讀背背,口語交際,共五題。各題之間相對比較獨立,我重點說說第三題:學用字詞句。我把這題安排在第二課時。“學用字詞句”有三部分組成,一是要認識四種動物,這部分分別配有四幅動物的圖;二是要知道這四種動物。
遇到危險時是怎樣保護自己的;三是說說自己遇到了危險,會想出什么辦法保護自己。這三個部分是緊密聯系的,由認識動物到了解他們遇到危險是怎樣保護自己,再由動物聯想到自己,遇到危險怎么做。
【說教法】
“教是為學服務的!苯處熯x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收到好的學習效果。根據本課特征,采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啟發誘導法。這一方法在第二、三兩個環節中運用的比較多,先引導學生說說特點,再由此來看看它怎么利用自己的特點保護自己的。
2、采用實物演示法教學。實物演示起著直觀的作用,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難點。在教學烏龜遇到危險是怎樣保護自己我采用了這一方法,既直觀,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說學法】
1、觀察法。
這一學法在課內和課外都有滲透,在課前,我已經有目的的布置學生觀察家里的小動物。課上,我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實物烏龜來觀察它遇到危險會怎么辦。
2、遷移法。
這一學法主要運用在對句式的掌握上,利用例句讓學生感知這一句式后,用遷移的方法,分別用同樣的句式說說另外三種動物遇到危險時會怎樣。還有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地方也用到了遷移,比如由動物想到自己,這也是一種遷移。總之,要讓學生既“學會”又“會學”,以最終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說教學目標】
1、借助漢語拼音認識漢字,培養主動識字的習慣。
2、通過看圖,認識幾種動物,由此遷移到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同時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培養自我保護意識,學會自我保護。
【說教學重點】
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說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怎樣自我保護,并將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
【說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我是把這節課設計成了五個環節。
。ㄒ唬┘と,認識動物。
1、先明確要求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是要完成學用字詞句這一題。
2、帶大家認識四種動物。多媒體出示這一部分的要求以及四幅動物的圖。讓學生自由的借助拼音讀讀要求,借助圖畫認識四種動物。再請學生交流。
3、拼拼讀讀:多媒體出示漢字及拼音。(動物的名字和拼音。)我把認識四種動物和拼拼讀讀分開來教學,目的是鞏固學生的漢語拼音及認字。因為圖和漢字、拼音同時出現的話,就很少有學生去借助拼音識字,而是直接跳過拼音用圖畫識字了。
4、找名字。多媒體出示四幅圖及四個音節詞。這一部分實際上是把2和3綜合起來借助圖畫,漢語拼音來鞏固識字。我先用學生感興趣的話語來激起他們幫助小動物找回自己名字的欲望。再提出明確的要求:先看圖,再找找它的名字在哪里,然后上來用鼠標點住了拉到圖的旁邊。上來找對后當小老師領讀。
。ǘ└鶕J識,說說特點。
我在認識動物后還安排了說動物特點這一個環節,目的是為下一個環節說說動物遇到危險時怎樣利用自己的特點保護自己做一個鋪墊。
我在課前已經布置學生回去觀察自己家里的小動物,在課上讓他們說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給大家說說它長什么樣子,有什么地方和別的小動物是不一樣的。學生邊說我邊給他點出相應的動物的圖片。
。ㄈ├锰攸c,保護自己。
1、多媒體出示要求:你知道他們遇到危險時怎樣保護自己嗎?要求學生借助拼音能夠讀準讀懂要求。
2、出示烏龜,老師用手去敲敲烏龜的背,學生仔細觀察,自由發言。
根據學生交流出示句子:烏龜遇到危險時,就把頭、腳縮進硬殼里。
讓學生讀讀出示的句子,不認識的讀讀拼音。然后用各種形式(指名讀,小組讀,男女生比賽讀,齊讀等)進行練讀,初步感知這樣的句式。
3、聯系自己生活中的經驗和平時觀察,可以和同桌討論討論,想想說說,山羊,刺猬,烏賊是怎樣保護自己的,先用自己的話說說,然后用規定的句式說,再用不同的形式練讀。
(四)內化知識,上臺表演。
1、這一個環節,也是對學生是否掌握上一個環節的反饋。我的主要目的是想讓學生轉換角色,把自己當成是小動物,然后說說自己遇到危險就會怎樣,這時候就不能再說烏龜或者是刺猬遇到危險,而是要說我遇到危險會怎樣了?梢藻憻拰W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的轉換。
2、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拓寬思路。想想還有哪些動物也很聰明,遇到危險時會想出辦法保護自己。并出示剛才的句式,讓學生根據這樣的句式來說說,從而增加語言積累。
。ㄎ澹┞撓底陨恚囵B自我保護意識。
1、過渡,在生活中動物會遇到危險,人也會遇到危險,那我們小朋友遇到了危險會想出什么辦法保護自己呢?
2、看書借助拼音讀讀要求:說說你遇到了危險,會想出什么辦法保護自己。
3、分成四人小組討論:
。1)我們會遇到什么危險?
(2)遇到了危險會想什么辦法保護自己?
4、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適當引導。
精選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 篇16
一、說教材
是人教版第九冊第四單元的《釣魚的啟示》,它講述了作者30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親一起去釣魚,好不容易釣到一條大鱸魚,此時離鱸魚捕撈開放時間僅差兩個小時,父親竟讓“我”把鱸魚放回了湖里。這件事情讓我受益終身。它是一篇適合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的好教材。
二、說學情
小學五年級學生已經具有獨立識字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一些學習方法,初步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釣魚的啟示》這節課情節性強,語言質樸,含義深刻,學生愛讀,但不一定讀得懂。教學中,我首先引導學生走進課文,憑借關鍵詞句,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然后再帶領學生走出課本去聯系生活實際,談談怎樣處理利益與道德之間的關系。
三、說目標
基于對教材的把握和學情的分析,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標示出發,制定了以下午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學習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了解課文內容。
2、感情朗讀課文,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并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過程。
3、理解父親沒有商量的余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里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受到嚴格教育的重要。并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自覺抵制各種“魚”誘惑,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四、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心理變化。感悟文章中做人的深刻的道理
教學難點:精讀重點語句和段落,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五、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的重點是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采用以下的教法:
1、情景教學法:教師通過導入并恰當的運用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很快入境動情。
2、朗讀感悟法: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
的閱讀實踐。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情感。教師運用語言渲染,引導想象,鼓勵學生多讀多想,讀思結合,以此引導學生理解文中的重點語句及其段落。
六、說學法
在學法上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自悟,注重討論、交流、合作、體會,以此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精神,促進學生的發展。
七、說教學過程
《釣魚的啟示》一課,應以培養學生發現美為主,以學生發展為本,活用教材,突破教材。通過課件的適當穿插,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主動。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談一談我的教學設想:
(一)、情景導入發現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幻燈片播放月夜圖,伴著優美的樂曲,學生欣賞皎潔、清柔似水的月夜圖畫。讓畫面定格在一幅和課文內容吻合的幻燈片上。“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中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樣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你能找出課文中描寫這種情景的句子嗎?這么美的月色,誰能將這種美妙讀出來?”學生迅速找出了文中描寫月夜的句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練讀起來。給學生個性化朗讀創設了一個展示平臺。同樣一個句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朗讀起來也就不一樣。學生把意境美和文字美,通過自己的感情朗讀充分展示出來了。同時也把學生帶入月夜的故事里去了
(二)以讀為本感受美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在這樣美好的夜晚,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讓學生初讀感知課文內容,學會生字新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對故事有了初步的理解。
2、品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幻燈片出示閱讀提示:
(1)默讀課文1—3自然段(釣魚部分),邊讀邊想:“我”釣到大鱸魚的時候,“我”和“父親”是什么樣的心情?
(2)、自由朗讀課文4——9自然段(放魚部分),“我”釣到一條大鱸魚時,父親和“我”都很得意,而面對到手的這條大鱸魚,我們面臨著一個什么難題?面對這個難題,我和父親的態度分別是怎樣的?找出相關的語句,同桌交流。
(3)、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讀出人物不同的心理和態度。(教師也扮演角色參與其中。)
爸爸:“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語氣堅決肯定)
孩子:“爸爸!為什么?”(急切)
爸爸:“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平靜)
孩子:“可是不會釣到這么大的魚了。”(大聲爭辯委屈)
通過以上朗讀,從“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中的“得”字感受父親態度的堅決,從父親的一聲“孩子”去感受父親對“我”的溫柔和深情,體會其矛盾的心理和實踐道德的決心。)
3、瀏覽課文第3——9自然段,小組討論,歸納出“釣魚—放魚”時“我”的心里變化過程:驚喜——驚訝——委屈——無可奈何
(得意)(急切)(難受)(依依不舍)
(設計意圖:把讀書的時間交給學生,把讀書的權力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品味,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合作探究的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4、品析重點句(10——11自然段啟示部分)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边@里的“魚”是指什么?作者最后對父親的行為會懷著怎樣的感情?
(學生討論理解“誘惑人的魚”的特殊的含義:榮譽、權利、金錢、地位等吸引人的、讓人追逐的利益。體會到父親的管教讓“我”有了抵制誘惑的能力,作者對父親會心存感激。)
(三)、理解感悟升華美
當學生還沉浸在感悟父親的行為美,感悟自覺遵守道德規范美的時候,我啟發學生:“在生活中,你們很可能遇到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你會做出什么樣的選擇呢?”我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開去,在個人利益和道德之間,我們應該毫不猶豫的選擇道德。這樣,將教書與育人,讀書與做人,讀文與明理,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讀進去再走出來,啟迪學生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學會做人。
最后出示孟德斯鳩的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么!贝藭r,文字靜靜地定格在屏幕之上,字大而鮮明。教室里是那么的靜,老師和學生一起注視著,默念著這句話。我相信道德美的豐碑會在孩子們的心中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