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區分球體與圓柱體教案(通用4篇)
大班數學區分球體與圓柱體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認識球體和圓柱體,了解其基本特征。
2、 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其操作能力。
3、 能尋找生活中的球體和圓柱體。
4、 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 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準備:
1、 乒乓球(每人一個)、圓形卡片(每人一個)、奶粉桶一個、長方形紙若干、膠棒、橡皮泥若干
2、 布置一個小超市(球體和圓柱體的不同物品若干及一些其它的物品)
活動過程:
1、 認識球體。(玩一玩)
看,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什么?(乒乓球和圓形卡片)請小朋友們玩一玩。在玩之前老師有一個要求:不能讓你的乒乓球和卡片離開你的桌子。
(1)、你們剛才是怎么玩的,乒乓球和卡片的玩法一樣嗎?(幼兒回答)
(2)、教師小結它們的不同。
我們看乒乓球,從前面看它是什么形狀?(圓的)
從后面(左邊、右邊、上面、下面及各個方向)看它是什么形狀?(圓形)
從不同的方向看它都是圓形的,而且它可以隨意滾動。 我們再從不同的方向來看這張卡片,和看到的乒乓球一樣嗎?(不一樣)
卡片只能從兩個方向看,它是圓形的,而且不能隨意滾動。
(3)、教師小結球體的特征。
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的,往哪邊推就往哪邊滾動的物體叫球體。
(4)、尋找球體。
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都見過什么東西像球體?
2、 認識圓柱體。
(1)、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一件東西,看看是什么?(出示奶粉桶) 它是球體嗎?為什么?(不是)
(2)、比較上下兩個圓,了解圓柱體的特征。
我們看它的上面和下面是什么形狀的?(圓形的)那這兩個圓一樣嗎?老師這里有一個和上面的圓一樣大的圓片,我們用這個圓片和下面的圓比一比,看看它們是不是一樣大。
(3)、小結圓柱體的特征。
像這樣上下一樣粗,兩頭是圓的,而且上下兩個圓一樣大的物體,我們叫它圓柱體。
(4)、尋找圓柱體。
小朋友們想一想,你平時見過的什么東西像圓柱體?
3、 玩一玩。
(1)、長方形紙 請小朋友把長方形紙變成圓柱體。
(2)、橡皮泥 請小朋友用橡皮泥變一個球體和一個圓柱體。
4、 延伸活動,找一找。
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許多玩具和物品,小朋友從中找出球體和圓柱體的物品和玩具來。
活動反思:
優點:
1、 在活動中通過玩一玩及一些操作活動來讓孩子們認識球體和圓柱體,孩子們的興趣很高,另外也體現了以孩子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使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2、 在玩一玩這一環節,孩子們的習慣也很好,在玩紙的時候,孩子們可以一個一個地傳;玩橡皮泥的時候,發揮小組長的作用;再有操作活動中體現了孩子們的合作。
缺點:
1、 孩子的傾聽能力和自控能力還有待加強。
2、 在尋找生活中的球體和圓柱體這一環節組織的不太好,有些亂。還有待改進。
大班數學區分球體與圓柱體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球體和圓柱體是幼兒在生活中能經常接觸到的幾何形體。大班幼兒基本具備區別典型球體和圓柱體的能力,也能夠發現生活中與球體和圓柱體形狀相似的物體,但對球體與圓柱體的異同并沒有清晰的認識。如何使幼兒通過直接體驗與感知發現、了解、表達球體與圓柱體的異同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教師可引導幼兒從物體滾動方向切人活動,鼓勵幼兒大探索、仔細甄別并有條理地表達。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球體和圓柱體的主要特征。
2.感知發現球體與圓柱體的不同,能發現生活中與球體和圓柱體形狀相似的物體。
3.樂意與同伴交流,能清楚地講述自己的發現。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發展辨別、分析、歸納智力和運用智力。
【活動準備】
1.玩具每桌 1 筐(乒兵球、皮球、海洋球、玻璃球等球體和瓶子、易拉罐圓柱狀的積木、薯片筒、管子等圓柱體以及不能滾動的物體)。
2.報紙,長方形硬卡紙,不同大小的硬幣,橡皮泥若干
【活動建議】
1.請幼兒觀察桌上的玩具,自由探索、交流,發現可以滾動的物體。
(1)引導幼兒按照能否滾動將玩具進行分類。
要求:把可以滾動的物品放在筐子里。
(2)鼓勵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發現并通過演示進行驗證。
(3)引導幼兒將會滾動的物體再按形狀分類。
2.觀察圓柱體和球體,嘗試概括表達球體和圓柱體的主要特征。
(1)引導幼兒摸一摸,轉一轉,從各個方向觀察圓柱體和球體的異同,嘗試用簡單的語言進行表述。
(2)引導幼兒向不同的方向滾動球體和圓柱體,發現并說出它們的不同之處。
小結:球體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的;摸起來很圓滑;能向任意方向滾動。圓柱體上下兩個面是圓的且一樣大,上下一樣粗:可以液動,但方向單一。
(3)鼓勵幼兒找出周圍環境中的球體和圓柱體,運用其特性進行檢驗。
3.分組操作,嘗試用各種材料制作球體、圓柱體。
(1)幼兒根據興趣自主選擇操作材料,分組進行制作活動。
報紙組:引導幼兒用報紙制作球體或圓柱體,鼓勵幼兒通過測量、比較等方法進行驗證卡紙組:提供大小不同的長方形硬卡紙,引導幼兒制作圓柱體。
硬幣組:提供各種硬幣若干,引導幼兒將其變成圓柱體和球體。例如:把一個硬幣豎起來迅速轉動,看看像什么把相同大小的硬幣疊放在一起,看看變成了什么。
橡皮泥組:引導幼兒用橡皮泥做球體和圓柱體,鼓勵幼兒采用觀察、觸摸、液動等多種方法進行驗證。
(2)各組操作后,集體交流、分享請幼兒將制作好的球體和圓柱體滾一滾、試一試,重點引導幼兒交流怎樣利用材料讓球體滾得更流暢,讓圓柱體上下一樣粗。
活動反思:
優點:
1、在活動中通過玩一玩及一些操作活動來讓孩子們認識球體和圓柱體,孩子們的興趣很高,另外也體現了以孩子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使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2、在玩一玩這一環節,孩子們的習慣也很好,在玩紙的時候,孩子們可以一個一個地傳;玩橡皮泥的時候,發揮小組長的作用;再有操作活動中體現了孩子們的合作。
缺點:
1、孩子的傾聽能力和自控能力還有待加強。
2、在尋找生活中的球體和圓柱體這一環節組織的不太好,有些亂。還有待改進。
大班數學區分球體與圓柱體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通過摸、量、滾、比等活動,認識球體、圓柱體,辨別兩者異同。
2.提高觀察、比較、想象、分析、綜合等能力和動手操作的技能。
3.產生探索的興趣,發展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活動準備:
1.準備各種圓球。如小皮球、籃球、乒乓球、玻璃球、鉛球、塑料球等。
2.準備圓柱體玩具若干。如積木、積塑、小棍棒、未用過的鉛筆、萬花筒等。
3.關于球體與圓柱體的錄象。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猜謎:胖墩墩,圓溜溜,立不住,站不穩,哪邊挨地都會滾。
教師小結:許許多多的圓球,雖然它們的顏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樣,但是它們的形狀相同,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的,放在地上總是站不穩,并向周圍滾動的,這就是球體。
2.請幼兒用線、尺、小手分別量一量未用過的鉛筆、小棍棒、萬花筒等,看看兩頭的圓的大小、兩圓之間的距離,并說說發現了什么。
3. 教師小結:測量時,兩頭有兩個一樣大的圓,兩圓間的垂直距離一樣長;滾動時,只能向兩個相反的方向滾動;豎著排列,看起來像柱子,這就是圓柱體。
4. 請幼兒每人拿兩個玩具(球體、圓柱體玩具各一個),用同樣的方法在地上滾動,看看它們有什么不同,能否停下來站穩。
5. 引導幼兒試將兩個球體、兩個圓柱體分別重疊,觀察發生的現象。
6.教師小結:球體能向各個方向滾動,圓柱體只能向兩個相反的方向滾動;球體表面沒有平面,不能重疊,圓柱體兩頭有兩個相等的平面,可以重疊。
7.請幼兒想一想,在幼兒園、家里或其他公共場所,有哪些東西是球體?有哪些東西是圓柱體?分別說一說它們的名稱和作用。
8.觀看球體與圓柱體的錄象
活動反思:
優點:
1、 在活動中通過玩一玩及一些操作活動來讓孩子們認識球體和圓柱體,孩子們的興趣很高,另外也體現了以孩子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使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2、 在玩一玩這一環節,孩子們的習慣也很好,在玩紙的時候,孩子們可以一個一個地傳;玩橡皮泥的時候,發揮小組長的作用;再有操作活動中體現了孩子們的合作。
缺點:
1、 孩子的傾聽能力和自控能力還有待加強。
2、 在尋找生活中的球體和圓柱體這一環節組織的不太好,有些亂。還有待改進。
大班數學區分球體與圓柱體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通過摸、量、滾、比等活動,認識球體、圓柱體,辨別兩者異同。
2。提高觀察、比較、想象、分析、綜合等能力和動手操作的技能。
3。產生探索的興趣,發展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準備各種圓球。如小皮球、籃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鉛球、塑料球等。
2。準備圓柱體玩具若干。如積木、積塑、小棍棒、未用過的鉛筆、萬花筒等。
3。關于球體與圓柱體的'錄象。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猜謎:胖墩墩,圓溜溜,立不住,站不穩,哪邊挨地都會滾。
教師小結:許許多多的圓球,雖然它們的顏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樣,但是它們的形狀相同,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的,放在地上總是站不穩,并向周圍滾動的,這就是球體。
2。請幼兒用線、尺、小手分別量一量未用過的鉛筆、小棍棒、萬花筒等,看看兩頭的圓的大小、兩圓之間的距離,并說說發現了什么。
3。 教師小結:測量時,兩頭有兩個一樣大的圓,兩圓間的垂直距離一樣長;滾動時,只能向兩個相反的方向滾動;豎著排列,看起來像柱子,這就是圓柱體。
4。 請幼兒每人拿兩個玩具(球體、圓柱體玩具各一個),用同樣的方法在地上滾動,看看它們有什么不同,能否停下來站穩。
5。 引導幼兒試將兩個球體、兩個圓柱體分別重疊,觀察發生的現象。
6。教師小結:球體能向各個方向滾動,圓柱體只能向兩個相反的方向滾動;球體表面沒有平面,不能重疊,圓柱體兩頭有兩個相等的平面,可以重疊。
7。請幼兒想一想,在幼兒園、家里或其他公共場所,有哪些東西是球體?有哪些東西是圓柱體?分別說一說它們的名稱和作用。
8。觀看球體與圓柱體的錄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