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鈞傳》譯文
| ||||||||
|
| |||||||
[1/4] | ||||||||
馬鈞先生,字德衡,是天下聞名的技術高超的人。他年輕時過著游樂的生活,自己不知道有技術。在這時候,他從不對人家談到技術,又怎么談得上有人知道他呢? |
馬先生鈞,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少而游豫,不自知其為巧也。當此之時,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 | |||||||
他當了博士,生活貧困,就想改進織綾機,那末不用說什么,人們就會知道他技術巧妙了。舊式的織綾機,五十綜的用五十個躡,六十綜的用六十個躡,馬先生認為有費力費時的缺點,于是他改進機械,全都改用十二個躡。改進以后,可以隨心所欲織出各種奇妙的花紋,織成后看上去象是天然形成的一樣,又可以象陰陽二氣反復變化無窮。這種技術,正象輪扁回答別人的詢問:那巧妙的地方是沒法用言語說明的,又怎么能去檢驗它呢? |
為博士,居貧,乃思綾機之變,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舊綾機五十綜者五十躡,六十綜者六十躡,先生患其喪功費日,乃皆易以十二躡。其奇文異變因感而作者,猶自然之成形,陰陽之無窮。此輪扁之對,不可以言言者,又焉可以言校也? | |||||||
先生任給事中官職時,有一次,和散騎常侍高堂隆、驍騎將軍秦朗在朝廷上爭論關于指南車的事。他兩個說,古代根本沒有指南車,記載上的說法是虛假的。先生說:“古代是有指南車的。我們沒有去想到它罷了,哪是什么遙遠的事呢!”兩人和他開玩笑說:“先生大名是鈞,大號是德衡。‘鈞’是陶器的模具,‘衡’是定東西輕重的,你現在這個‘衡’定不出輕重,還想做得出模具來嗎!”。先生說:“講空話,瞎爭論,還不如試一試可以見效。”于是兩人把這事報告明帝,明帝下令要先生把它制作出來,后來,他就把指南車造成了。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又是沒法用言語說清楚的。從此之后,天下人都佩服他的技術高明了。 |
先生為給事中,與常侍高堂隆、驍騎將軍秦朗爭論于朝,言及指南車。二子謂古無指南車,記言之虛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遠之有?”二子曬之曰:“先生名鈞,字德衡,鈞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主輕重,輕重無準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虛爭空言,不如試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詔先生作之,而指南車成。此一異也,又不可以言者也。從是,天下服其巧矣。 | |||||||
[1/4] | ||||||||
《馬鈞傳》 | 2003/03/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