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天鵝、大蝦和梭魚》
《天鵝、大蝦和梭魚》是小學語文版教材第三冊第三單元的一篇主題課文。“合作”為本單元突出的主題。這篇課文選用一個世界著名的俄國寓言故事,配以栩栩如生的畫面,說明了因為不合作而辦不成事的道理。課文雖然篇幅短小,但語言生動、寓意深刻,是一篇能引起學生思考的佳作。在領雁工程學員每學期一節的匯報課上,我選擇了這一課的教學。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在第一課時將“合作”意識貫穿于整堂課的教學活動中,把教學的重點定位為讀文、識字有機結合、相互滲透,使識字、讀文任務真正落在實處。以下是我對這篇課文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導與幫助:一、激趣導入:
1、 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喜歡什么動物?它們有什么本領?
2、 老師帶來了三種小動物(課件出示天鵝、大蝦、梭魚圖片)
你認識哪種動物,它們的本領是什么?
板書課題、讀題:重點指導“梭”讀音 并簡單介紹織布工具“梭”及“梭魚”名稱的由來。
3、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1)出示帶拼音字:重點指導平翹舌音、前后鼻音生字讀音。
(2)去掉拼音認讀。
(3)檢查詞語認讀。
(4)檢查句子讀音。每個小組選一個代表分小節讀。
3、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讀課文,理解并積累詞語。
老師跟同學們合作讀課文。要求:老師引讀,學生接著讀。
(一)課文第一小節:
1、引讀:課件出示詞語:合伙 費力 自尋煩惱
齊讀詞語。運用自理指導“煩”,引導學生編順口溜理解。
給“自尋煩惱”找一個意思相近的詞。
小結理解詞語的方法(便順口溜、找近義詞)
2、指導讀出自尋煩惱的樣子。
3、再讀詞語:合伙
課文中誰和誰合成一伙?他們準備干什么?
(二)課文第二小節:
1、引讀:課件出示詞語:上了套 拼命 卻
2、“卻”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 換詞理解 小結理解詞語的方法(換詞)
3、出示課文插圖,仔細觀察,天鵝、大蝦和梭魚給自己怎么上的套?
三個動物合伙干什么?(師板書:合伙拉套)
你能用“套”字組更多的詞嗎?
小結:一字組多詞的方法能幫助我們學習積累更多的詞語。
4、指導讀第二節。
(三)課文第三小節:
1、引讀:天鵝怎么伸脖子?學生做動作。它往哪個方向拉(箭頭:上)指導讀,做動作讀。
2、課件出示詞語:雖 弓著腰 使勁。學生認讀 做弓腰的動作。
什么時候我們也弓著腰往后靠?大蝦往哪個方向拉?(箭頭:后)再讀。
3、出示字卡:弓 讀 你怎么記住“弓”字的?范寫,學生書空。
誰弓著腰?(大蝦)出示字卡:蝦 讀。 “蝦“字怎么記?范寫。學生描紅、仿寫、展示,評講。
4、梭魚呢,他的心跟天鵝、大蝦一樣嗎?它又往哪個方向拉?讀句子(箭頭:下) 5、齊讀第三節,引導做動作讀。
(四)課文第四小節:
1、結果怎樣呢?齊讀最后一節
2、課件出示詞語:至今 未動分毫。學生認讀詞語。
3、出示句子:把課文最后一句話中的這兩個詞語換一換理解。
4、小結,齊讀句子。
(五)齊讀今天積累的詞語。回顧今天學會用什么方法理解了這些詞語。(編順口溜、換詞、組詞等)平時我們還可以用查字典、詢問他人來幫助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