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教學案例分析
指名學生讀生字卡片。
(四)精讀課文
師:讀一讀這篇課文,看一看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書上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學生自由讀課文并且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師:找找課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虎比狐貍厲害?說說自己的意見。
生:從第一自然段可以看出老虎比較厲害。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從狐貍被老虎“逮住”了可以看出狐貍的本領沒有老虎大。
師:找的非常正確。我們來看一看第一自然段。在這其中,有一些詞語的意思我們來理解一下:“竄”、“撲”、“逮”,誰來做做這些動作?
學生分別上臺做動作。
師:我們再來理解“納悶”、“撒腿就跑”等詞語,誰能來做一做動作?
學生上臺做動作。
師:從這些詞語中我們可以體會百獸的神態。我們請幾位同學上來合作表演,來表現這些詞語的含義好不好?
學生分組上臺合作表演。
師:我們結合同學們的表演來理解“狐假虎威”中的“假”字,思考狐貍是怎樣借老虎的威風,用了哪些手段,取得了怎樣的結果。狐貍的這個辦法好不好?為什么?
生:狐貍采用讓老虎跟在身后的手段,取得了百獸四散逃跑的效果。這個辦法非常好,因為狐貍既在百獸面前顯了威風,又使得老虎以為是狐貍的本事,最后把它放了。
師:我們來一起朗讀一遍課文,體會狐貍的狡詐、做作,并且體會“神氣活現”、“搖頭擺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等詞語的意思。
學生齊讀。
師:接下來請五位小朋友,分別扮演狐貍,、老虎、小兔子、小野豬、小鹿,再請幾個小朋友當導演。各位導演注意,看看狐貍和老虎誰在前,誰在后,為什么要這樣走?
幾位學生上臺表演,其他學生舉手發言評價。
師:老虎和狐貍看見小動物們都逃走了,它倆分別會怎么想的呢?
學生自由回答。
師:小朋友們,《狐假虎威》是個成語,直到現在,人們說話的時候寫文章的時候還經常運用這個成語。其實,像這樣的成語故事還有很多,你們還知道有哪些這樣的成語故事?
生:葉公好龍、邯鄲學步、破釜沉舟、杯弓蛇影……
師:同學們懂得的成語真多!這個故事學完了,狐貍和老虎,你更喜歡哪一個呢?說說自己的理由。
生:我更喜歡狐貍,因為狐貍很聰明,臨危不懼,隨機應變。
生:我更喜歡老虎,它本領很大。
……
師:試想一下,如果狐貍遇到的不是這只老虎,而是其他更聰明的大動物,它用這個方法還會跑得掉嗎?如果遇到的是更狡猾的狼呢?
生:它有可能跑不掉,狼可能會識破它的詭計,一口就咬死了它。
生:它也有可能會用別的方法跑掉。
……
三、反思提升
(一)讓學生自主
經過將近兩年的學習,學生已經具有很強的自學生字的能力,擁有熟練查閱字典的能力和極強的閱讀能力。對于字詞已經無須老師一一來講解了。對于生字的教學,我放棄了原先的統一教學,代之是充分發揮學生自學能力,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學生在小組里一起學習,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聽取尊重他人的見解,幫助有困難的學生,成為為完成同一學習任務作出努力的合作伙伴。由小組長帶領,依靠大家的力量,運用各種方法來識記生字。這樣,既突破了教學重點,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運用學習工具的能力,質疑和解疑的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