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教案
3.她丈夫對此有何反應呢?指導讀第24自然段,談體會。
4.出示重點句,理解帶點詞語的意思。
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提問:把“熬過去”改成“過下去”好不好?為什么?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總能熬過去的”是說一定能度過艱難的日子。家里雖然窮,生活困難,現在又增添了新的負擔,但是總有辦法熬過去。“熬”是忍受的意思,反映漁夫明知困難大,可寧愿自己多受苦。這深刻反映收養孤兒的不易和漁夫正直、善良、富有同情心,敢于面對困難,具有堅強的精神和關心他人的美好心靈。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5.說說這段講什么?
第三段主要講漁夫出海歸來,聽說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撫養西蒙的兩個孩子,夫妻倆的想法不謀而合。
(六)總結全文。
1.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記敘了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他的兩個孩子的事。
2.表達了怎樣的中心思想?
本文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愿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反映了沙俄時代漁民的悲慘生活。
(七)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續寫《窮人》這個故事。
二、教學重點、難點
合理想象,續編故事。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分角色朗讀。
2.說說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中心思想。
(二)出示本節課目標。
指讀思考·練習第5題。
(三)明確續寫要求。
1.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和思想品質,要前后一致。
2.掌握故事情節的主線,要前后連貫。
3.想象要合情合理。
(四)展開想象。
1.桑娜拉開帳子后,會看到怎樣的情景?
2.桑娜和漁夫會怎么說?怎么做?
3.第二天,桑娜和漁夫會怎樣跟孩子解釋?
4.他們會怎樣對待西蒙那兩個孩子?
5.兩個孤兒的命運將會怎樣?
6.今后,桑娜一家人的生活會怎樣?
老師要引導孩子圍繞著桑娜一家人的生活,這兩個孤兒的命運,合理展開想象,為文章續寫結尾,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再現主人公美好的心靈。
(五)小組互相說自己的想象、構思,并派代表在全班發言。老師按續寫的要求進行評議,拓寬同學的思路。
(六)在稿紙上完成續寫。
例文:
窮人(續編)
帳子拉開了,七個熟睡的孩子恬靜的小臉在搖曳的燭光照耀下,顯得十分清楚。桑娜看著看著突然無力地癱坐在了一張椅子上,兩手掩著臉,“我們……我們怎么辦呀?你看,他們睡的多甜多香,臉上還露著微笑,可我們……拿什么給他們吃?要知道……”她再也說不下去了。漁夫走了過來,拍了拍桑娜的肩膀,“喂,別急,我來頂著。你我少吃一口飯,就能把他倆給喂飽了,好了,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第二天的拂曉,漁夫迎著海霧出海了。桑娜望著漁夫遠去的背影,把兩手放在胸前,念道:“上帝啊!為了西蒙的兩個孤兒,保佑他一帆風順吧!”
【板書設計】
(板書a)
(板書b)
【小資料】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是19世紀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出生在離莫斯科不遠的土拉省雅斯那亞·波良納的一個地主莊園里,父母是有名的大貴族。早年父母雙亡,他從小跟隨姑母長大,接受的是典型的貴族教育。1844年,他考入喀山大學東方語言系,一年后轉法律系學習。在大學期間,他接觸到一些進步思想,開始對沙皇專制制度不滿。1852年到高加索的沙皇軍隊當下級軍官,參加過對土耳其的克里米亞戰爭,親眼看到沙皇軍事機構的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