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腳印》說課設計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教材第十一冊教材第七組課文《金色的腳印》,這篇文章用生動細膩的筆為我們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叫玉太郎的小男孩看到家里關了一只小狐貍,覺得很可憐,就想放了它,但當他看到小狐貍的父母為了救他在想各種危險的辦法時,他沒有放只小狐貍,而是暗暗地給予狐貍一家的幫助,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當正太郎為救狐貍掉下懸崖的時候,是兩只老狐貍救助了他。編者選編本文的目的一是為了讓學生理解狐貍一家人濃濃的不可割舍的親情,從而激發學生對父母、對親人的深深的愛。二是為了讓學生體會正太郎與狐貍一家和睦相處的感情,從而激發學生保護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環境的意識。
從學生已有的人文性的認知水平來看,在他們的心目中,狐貍是欺騙、虛偽、狡猾的代名詞,但是從第二組課文的讀寫例話《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來看,作為五年級的學生,應該有能力從新的文章中接受新的感動。重新調整自己的思維定、勢、更新觀念。
從學生已有的作為工具性的語文認知水平來看,本文是略讀課文,基礎知識學生能自己學會,故事情節雖然一波三折,但整個過程還是很簡單易懂的,比較難的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比如理解題目“金色的腳印”這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為此,我初步設計了以下樣式: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生字、理解新詞。
2、能力目標:
⑴ 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以及含義深刻的句子。
⑵ 培養學生在略讀課文學習過程中的合作意識。養成順聽別人發言的習慣。
3、情感目標:
⑴ 感覺狐貍一家子濃濃的血肉親情。
⑵ 理解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同情弱者,保護動物、保護環境的感情。
4、美育目標:
培養學生與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善良的品質。
【教法】
1、以讀助講,讀中求悟,體現讀熟,讀懂這樣的朗讀層次。
2、為大語文教材的實踐性,特別拓展中的動物審判會,將是其集體體現。
【學法】
情境體驗感悟,也讀也想,通過討論交流,合作進行探究,利用已知經驗進行閱讀。
【教學過程】
一、從學生已有的認知出發,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即請學生談談自己頭腦中的狐貍的形象。無論學生說什么,怎樣說都是他們的心聲,教師用今天狐貍的平反昭雪引入本文。
二、學生自學課文
1、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遇到長句、難句多讀幾遍。
2、把你認為容易寫錯的字和你記住的方法告訴同桌,查字典把不理解的新詞的意思批注在書上。
3、把你認為重要的語句和喜歡的語句畫上橫線。
4、和同桌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本環節主要通過明確的任務指引,引領學生開展自學和小范圍合作學習,完成初讀課文的要求。
三、交流匯報,解決疑難
1、通過抽讀、賽讀等方式檢查讀通、讀熟效果,適時指導長句難句的朗讀,然后設問:通過學習,你明白了些什么?頭腦中的狐貍形象和文中的狐貍形象有什么區別?
2、你最喜歡的句子是什么?
(優美語句,通過環境描寫襯托人物心理,處境。)
四、研讀感悟、合作探究
1、還有什么不理解或不懂的地方?
歸納應該:
⑴ 正太郎一開始就想放了小狐貍,為什么看到狐貍父母救它時,他卻不想放了小狐貍?
⑵ 為什么說它們的腳印是“金色的腳印”?
針對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分成學習小組,朗讀領悟,互相交流充分發表意見,教師及時鼓勵,隨機引導點拔,通過合作學習這種形式,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同伴共同學習,既培養了學生從別人身上取長補短的好習慣和全面考慮問題的能力。又發揮了群眾的集體功能,從而達到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