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遺跡
一、積累與運用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庶民__________ 似的__________ 涪陵__________ 岷江__________
淤埋__________ 隘口__________ 弩兵__________ 磬玉__________
2、讀下面的句子,按要求填空。
我們應該明白:熱愛藍天,藍天因愛而更加澄澈;熱愛白云,白云因愛而更加輕柔;熱愛清風,_______________;熱愛明月,_______________;熱愛生活,生活因愛而豐富多彩;熱愛人生,人生因愛而美麗動人。
你認為這段話要表達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入恰當的語句,使文段語意連貫,邏輯順序合理。( )
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于西安附近。西安是一座世界聞名的歷史文化名都,是我國重要的科技、文化、國防工業基地和著名的國際旅游城市。_____________,對于我們建設既葆有古都風貌,又具有現代文明的社會主義外向型城市,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
a、改善環境質量,加強環境保護,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和旅游環境
b、加強環境保護,改善環境質量,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和旅游環境
c、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和旅游環境,改善環境質量,加強環境保護
d、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和旅游環境,加強環境保護,改善環境質量
4、“這真是一支好鋼筆。”這句話,有多種方法可以影響它所表達的意思。其中影響最大的一項是( )
a、改變句子的語序
b、讀時詞語的重音不同
c、改變句子的標點
d、讀時音量的不同
5、下面句中標點沒有錯誤的是( )
a、“你快一點兒!”他急切地說,“我還有事呢。”
b、今天,這里有沒有任務?你站出來!是好漢的站出來。
c、你在問我想什么?其實我也沒想別的,我只是在想他今天為什么沒有來?
d、講演成績按五項評定,即:主題,結構,技巧——包括語言、表情等,時間,儀表。
二、感悟與分析
(一)
莫高窟
余秋雨
莫高窟對面,是三危山。《山海經》記,“舜逐三苗于三危”。可見它是華夏文明的早期屏障,早得與神化分不清界限。那場戰斗怎么個打法,現在已很難想像,但浩浩蕩蕩的中原大軍總該是來過的。當時整個地球還人跡稀少,噠噠的馬蹄聲顯得空廓而響亮。讓這么一座三危山來做莫高窟的映壁,氣概之大,人力莫及,只能是造化的安排。
公元366年,一個和尚來到這里,他叫樂樽,戒行清虛,執心恬靜,手持一枝錫仗,云游四野。到此已是傍晚時分,他想找個地方棲宿。正在峰頭四顧,突然看到奇景:三危山金光燦爛,烈烈揚揚,像有千佛在躍動。是晚霞嗎?不對,晚霞就在西邊,與三危山的金光遙遙相對應。
三危山金光之跡,后人解釋頗多,在此我不想議論。反正當時樂樽和尚,剎那時激動萬分。他怔怔地站著,眼前是騰燃的金光,背后是五彩的晚霞,他渾身被照得通紅,手上的錫仗也變得水晶般透明。他怔怔地站著,天地間沒有一點聲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籠罩。他有所憬悟,把錫仗插在地上,莊重地跪下身來,朗聲發愿,從今要廣為化緣,在這里筑窟造像,使它真正成為圣地。和尚發愿完畢,兩方光焰俱黯,蒼然暮色壓著茫茫沙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