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設計和反思心得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騷擾、偏僻、魅力、清風徐來、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秩序井然、遮天蓋地、宏偉壯觀、別致美觀、蜂擁而至、安然無恙、崇山峻嶺”等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樓的鮮明特色,體會中華傳統民居豐富的文化內涵。
3.學習課文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提示:引導學生根據提示自主閱讀,可采用找中心句、重點句和列提綱的方法,理清說明順序。
文章首先概括介紹客家民居特點、所在的位置和環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其樣式是“圓形圍屋或土樓”,“點綴”說明地處偏僻的山區,“世界民居奇葩”是用比喻和比較來說明客家民居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然后,課文詳細介紹了客家民居突出的特點:營壘式的住宅及這樣建造的原因和作用。作者用舉例子、列數據、打比方等方法,具體生動地說明了營壘式住宅的建材、外觀和整體布局等特點。緊接著寫圓形圍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征意義。最后寫圓形圍屋內部構造特點及體現出的民俗文化特征。
二、再讀課文,畫畫批批,體會民居特點。
提示:給學生充足的自讀自悟時間,認真與文本對話,梳理民居特色,體會文化內涵。也可根據選學內容,組成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
重點語句理解:
①在閩西南和粵東北的崇山峻嶺中,點綴著數以千計的圓形圍屋或土樓,這就是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這句話運用了打比方和比較的方法,概括地說明了客家圓形圍屋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與“世界民居”比較,是一朵特殊的、罕見的花。“點綴”一詞用得很妙,說明客家居住地在人煙稀少的邊遠山區,為下文介紹營壘式的住宅埋下伏筆。
②它們大多為三至六層樓,一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布局均勻,宏偉壯觀。
作者用列數字、打比方的方法,生動、形象地說明圓形圍屋外觀和整體布局特點。難怪外國友人遠遠望見圓形圍屋,禁不住發出驚嘆──“天上掉下的飛碟,地下冒出的蘑菇”。
八卦布局圖③土樓圍成圓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與卦之間設有防火墻,整齊劃一。
八卦是我國古代的一套富有象征意義的符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图颐窬拥膱A形圍屋,按八卦布局排列,體現了客家人的祖先崇尚圓形,期盼吉祥、幸福和安寧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傳統。
三、研讀課文,領悟說明方法。
提示:再次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抓住民居特點,邊讀邊想:課文是怎樣把這些民居特點介紹清楚的?讓學生把運用的說明方法找出來,讀讀議議,體會表達的效果。
四通過學習課文,你發現了客家人有哪些特點了嗎?
提示:抓住課文的相關內容,尤其是最后一個自然段加以分析。
第二課時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客家民居》,了解了客家民居的一些特點、文化內涵和一些寫作方法。這節課我們就運用上節課的學習方法與順序來學習《傣家竹樓》
一、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提示:引導學生根據提示自主閱讀,可采用找中心句、重點句和列提綱的方法,理清說明順序。
文章第一段概括介紹傣族竹樓的建筑環境:一幢幢竹樓掩映在鳳尾竹和油棕林的濃綠中。第二段寫傣族人家“多起竹樓,傍水而居”的傳統習俗及緣由:傣族地處亞熱帶,竹樓具有防酷熱和濕氣的功能。第三段講傣族村寨及竹樓的外觀特點。第四段說竹樓內部結構簡單、寬敞、別致等特點。第五段寫傣家建造竹樓時的傳統習俗及文化內涵。一家蓋房,全村幫忙的習俗,體現了傣家人團結和睦、樂于助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