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奏鳴曲》教案設計
一、教材解讀
文題“生命奏鳴曲”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文章結構上采用總—分—總的形式,先總寫人體各器官都會發聲,然后寫“心臟是一名勤勞的鼓手”、“肺臟象一個管樂隊”、“胃腸道在蠕動時也會發出聲音”,最后總結,人體到處充滿著生命的活力與音響,組成了“生命奏鳴曲”,成為診斷疾病的有力工具。融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以生動的語言通俗地說明了人體器官的聲音與健康的關系。
本文說明的順序:按照總寫—分說—總括的邏輯順序組織全文。
本文說明語言生動準確,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形象地說明人體發出的聲音。
二、學情分析
本班54人,學生來自不同的村級學校,基礎不同,多數學生的閱讀能力較差,本節課要注重面向全體學生,在探討交流中學習,使學生彼此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本篇課文,屬二類課文,文章篇幅較短,學生很容易按受學習本文,主要以學生自學為主,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在了解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讀寫能力。設計了片斷練習,還有仿寫。
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相互交流,共同探討,共同提高,在探究中學習。
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感受文章的語言特點及趣味性。
三、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掌握文章的結構及語言特點。
3、理解生命的意義,學會自我保健。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板書課題:生命奏鳴曲
師:看到課題,猜想課文會寫什么?
師:人體到處充滿著生命的活力與音響,組成了一支“生命奏鳴曲”,下面我們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要求:
1、默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寫什么?(學生默讀課文,然后全班交流主要內容)
教師板書:心臟、肺臟、胃腸
2、小結: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心臟、肺臟、胃腸有關知識,說明人體到處充滿活力。
3、再講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給課文中間幾部分分別加上小標題(鼓手、管樂隊、蠕動音)批注在書上。
(三)細讀課文,共同品評
1、指名讀課文(找五名學生讀課文,其它學生傾聽,感受課文的語言風格)
2、默讀課文,然后批注。(批注的要求:從文章的寫法、語言特點、自己的感受幾方面批注)
3、共同交流批注,互相評價。
小結:本文說明語言生動準確,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形象地說明人體發出的聲音,課題運用比喻,既生動、易于理解,又有利于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接著板書:一名勤勞的鼓手,一支管樂隊,蠕動發出聲音。
4、你還知道人體的哪些聲音?運用本文的寫法介紹給同學們,說明怎樣從聲音的變化判斷一個人身體是否健康?(給學生5分鐘寫,然后指讀、互評)
5、對于生命你還有哪些了解。(學生先交流,然后教師介紹有關資料)
(四)學了本文,你有哪些感受,請你說說。
(五)作業:仿寫:學習本文運用比喻說明的方法介紹一種事物,文題自擬,中心突出。
板書設計
心臟:一名勤勞鼓手
生命奏鳴曲 肺臟:一支管樂隊
胃腸:蠕動發出聲音
五、教學資源
查閱資料
1、生命的基本功能。
2、生命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