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衛士課文
南沙群島,大海中的明珠,祖國最南端的領土。這里煙波浩渺,一片汪洋,大海中有豐富的漁業資源,海底下蘊藏著石油等礦藏。南沙群島是散露在海面上的一些巨大的礁石,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哨所就建立在這些礁石上,官兵們日夜守衛著祖國的海疆。
南海的天氣濕熱無比,氣溫有時高達40°c。炎熱的天氣,人最需要的是水,而這里卻沒有淡水。官兵使用的淡水,全部要從大陸運來,1噸淡水運抵遠離大陸1400多公里的南沙,相當于2.5噸石油的價格,是名副其實的“水貴如油”。守島官兵平均每人每天定量供應5公斤淡水,一天的生活,包括刷牙、洗臉、洗菜、做飯都靠它。南沙官兵人均使用淡水量只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40。
1996年春,一支戰士演出隊來到南沙。運送演出隊的船只還運去了200余噸建筑材料。哨所的官兵列隊迎接演出隊以后,脫掉軍衣,穿著短褲,光著脊梁,頂著烈日開始卸運鋼筋、木材和水泥。為什么要脫掉軍裝干活呢?原來是怕弄臟軍裝后洗衣服消耗淡水。演員們看到官兵們咬著牙,用海水沖洗身上的水泥灰,擦拭流血的傷口,不解地問:“海水可以防止感染嗎?”當得知這也是為了節水時,女演員感動得哭了。南沙靠近赤道,常年高溫、高濕度、高鹽分,因為難得洗澡和洗衣服,許多人都得了皮膚病,奇癢難耐,甚至脫皮、潰爛。然而為了節約用水,他們還用含鹽的海水沖洗,這怎么行啊!女演員們不由分說,把官兵被海水和汗水浸染得發硬的軍裝翻出來,用船上發給自己的淡水搓洗起來。
借助大自然的恩賜,在大雨中洗個澡是官兵們最痛快的事,稱之為“天浴”。一下大雨,他們就叫著喊著沖上礁堡的平臺,手舞足蹈,盡情歡笑,熱鬧得像過年一樣。可是南海的天氣變化無常,雨來得急,走得也急,有時剛在身上打了肥皂,雨就停了。剛才還是電閃雷鳴,轉眼就是陽光燦爛,官兵們拿老天毫無辦法。不得已,官兵們發明了獨特的洗澡方法,他們把它叫“南沙桑拿”:高溫下緊張訓練后,回到像烤箱一樣的礁堡里,坐下來讓汗出透,然后取兩口淡水,把毛巾蘸濕擦身,或者互相按摩,既洗了澡,又能消除疲勞。可是長期做這種“桑拿”,一些人的皮膚病更重了。1996年春,官兵們在礁盤上巡邏,戰士臧躍民腳下的珊瑚礁突然坍塌,一下子跌入水流湍急的海溝。戰士何正會躍入水中,奮力將臧躍民托出海面,自己卻被卷入海底,獻出了年輕的生命。面對何正會的遺體,許多戰士默默地流下了眼淚:何正會的大腿、臀部長滿了癬,發了炎,那是炎熱、潮濕,加上缺水洗澡造成的。大家默默地拿出積攢的淡水,倒進鍋里燒熱,用紗布蘸著熱水,輪流為他擦身子。戰友們深情地說:“正會,你可以安心地走了!你是南沙唯一洗過熱水澡的人。”
在守礁官兵登上那里之前,有些礁堡上沒有土壤也沒有生命。如今的南沙,有花有草,綠樹成蔭,好一片動人的景色!這是官兵們自發地節約用水,用省下的點滴淡水創造出來的奇跡。
為了種好菜地,官兵們費盡了心思。起初,他們用洗臉水或油膩很重的刷鍋水、洗碗水澆菜。菜是長出來了,可吃起來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苦味——黃瓜竟比苦瓜還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