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夜晚的實驗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復習鞏固本課的三個生字:蝙、蝠、礙;理解“洞察”、“超聲波”
3、學習科學家細心觀察、善于思考、不斷實驗、潛心研究、利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科學家細心觀察、善于思考、不斷實驗、潛心研究、利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科學精神。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十二課,請讀課題。
1、復習字詞
師:通過課前的讀書,生字都認識了?我寫一個試試?(寫“蝙”)指名讀,強調“bian”不是“pian”。(再寫“蝠、礙”)能給“礙”組個詞語嗎?知道“洞察”是什么意思嗎?“超聲波”呢?
2、回顧課文
師:看來是有收獲,除了生字,你還有什么收獲?
交流:(可以詞義,也可以是課文內容,如:誰做的什么實驗?幾次試驗?)
二、讀課文,感悟實驗內容
(一)、感知實驗緣由
師:那我們就一起走進這個夜晚,先去看看斯帕拉捷為什么要做這個實驗?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
指名說,生讀句子: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靈活地在夜空中飛來飛去,從來不會撞到樹上或者墻壁上。這個現象引起了他的好奇:蝙蝠憑什么特殊的本領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飛行呢?
指導讀:對于這個現象,你感到好奇嗎?你再讀一讀?
從他“常常看到”和他的“好奇”,你覺得斯帕拉捷是個什么樣的人?
(板書:細心觀察、善于思考)
(二)了解實驗過程
1、師:就是這樣一個善于思考的人,總想把事情弄明白,于是,他就做了四次實驗。請同學們默讀課文2——6自然段,(點擊課件,出示實驗表格)看看斯帕拉捷是這樣實驗的?先自己讀,自己思考,想好后,再和小組同學交流,商討結論。
生默讀思考。師巡視,并夸獎會讀書的同學。
2、交流:
(誰想把你的讀書收獲展示出來,讓大家見識見識你會讀書,會思考的風采!一定要抓住這次表現自己的機會吆)
(1)第一次實驗:靠眼睛?生用自己的話說。(相機點課件)
文中是怎么說的呢?讀文中的句子。
指導讀:斯帕拉捷很奇怪:不用眼睛,蝙蝠憑什么來辨別前方的物體,捕捉靈活的飛蛾呢?
你覺得他有多奇怪呢?你再讀。
(2)第二次實驗:靠鼻子?生用自己話說。(點擊課件)
師:不是眼睛,也不是鼻子,難道是……他開始猜想,誰找到他猜想的句子了?讀一讀?
這里為什么加引號?(直接引用)
師:猜想是翅膀,說干就干,他又捉來……(點擊課件)這是第三次實驗了。沒找出原因來,就不罷休!于是,就有了第四次……
(3)第四次實驗:這一次是?生說師點擊課件
3、師:奧,真相大白了,文中的句子是?
指導讀句子:啊!蝙蝠在夜間飛行,捕捉食物,原來是靠聽覺來辨別方向、確認目標的!
三、究其真相,了解貢獻
1、師:讀到這里,你的小腦袋里有沒有出現小問號呢?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是呀,很多人都這么思考了……讀文中的句子,這里的“穿透”和“聽”為什么又有引號呢?(具有特殊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