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金色的種子──《金色的腳印》教學案例
3、利用情感激勵表,創(chuàng)導自我檢測激趣: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疲軟現(xiàn)象在我們課堂上時有發(fā)生,特別是自主學習習慣尚未形成的學生,他們往往會迫于教師的壓力,拿著書本隨著大家應和,甚至有時魂不守舍,心早就飛到學習之外了。為了激勵學生始終保持亢奮的學習熱情,我們教師們都很重視課堂評價激勵,教學中教師用精當?shù)脑u價語,的確是滋潤學生的心靈的甘泉,然而我們卻忽視了一個學生自評的激勵效應,為了讓我們的激勵變?yōu)閷W生學習自主、自覺的行為,我們制定了課堂自主學習情感激勵表,從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式、完成學習任務、認同效果等方面,實施爭星評定,讓學生對自己課堂上的學習狀況和學習過程進行自我評價,以此激勵學生重視學習過程,督促自己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有學習自覺性的人。
教學實踐證明,“趣”隨文生,理隨“趣”明,“趣”是學生落實學習過程,逐步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強心針、興奮劑。
二、倡導主體探究,突出一個“讀”字
所謂閱讀教學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閱讀實踐獲得閱讀能力,逐漸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并在閱讀過程中受到思想教育的實踐活動。在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回歸語文原生狀態(tài)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吳伯蕭先生針對的語文教學中的弊端曾說:“現(xiàn)在語文教學把課文都講‘腫’了,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生閱讀原文上”。要回歸自然常態(tài)下的語文教育,讓學生直接與大師對話,直接親近原汁原味的“綠色文本”。的確,沒有學生感知文本的過程,即沒有與文本對話的過程,那么同學們的思考與感悟也只會是現(xiàn)有經(jīng)驗的膚淺再現(xiàn)。為了讓語文教學不架空就俗,在積極倡導主體探究的過程中,“讀”被突出地顯現(xiàn)出來,在教學《金色的腳印》一課時,我從自主學習、整體感知入手,落實初讀文本──初步了解、整體把握故事情節(jié)獲得初步情感體驗的過程。首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與作品進行原生態(tài)對話,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學生個性差異,自主閱讀文本的方式也不相同,有的同學小聲讀,有的無聲默讀,有的邊讀邊批注,無論他們以什么方式與文本對話,作為探究學習的合作伙伴教師,我們只能作為一個積極的旁觀者,靜靜地關注這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用贊許的眼神鼓勵他們讀完全文,激勵他們獲得初步感受,形成整體印象,為探究文本、細讀品味做好鋪墊。
所謂細讀品味,即研學文本、探究學習、主動發(fā)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抓住重點詞句,邊讀邊思考:為什么喜歡這段話?讀了這段話后,有哪些體會和感受?怎樣讀才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讀出來?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與探索的過程。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出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的確,同學們在這種強烈內驅力作用下,認真讀文批注,自告奮勇地品讀、評讀,讀書氛圍異常活躍。
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句段,讀出自己的理解,這一過程是學生充分感知文本的過程,是學生自主體味作者匠心獨運的構思,潛移默化地熏染心靈、清潔靈魂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