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果殼箱》教學設計
課題
小小果殼箱
領域
美術
模塊
設計·應用
授課對象
六年級
授課課時
本課內容為1節(40分鐘)完成
授課時間
略
教材分析
本課是小學六年級上學期第11冊教材9課,是設計單元中的第1課,屬于“設計·應用”領域。通過本課教學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的能力,了解設計與應用之間的關系,能對生活中常見的果殼箱進行功能、材料、外形、色彩與環境等方面的分析,發現生活中的很多物品在設計時是要與實用相聯系的,啟發學生從既美觀又實用的角度出發,進行果殼箱的設計。
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大多在11~12歲,正處在學齡中期。學生的思維以抽象思維為主導形態,但具體形象仍在思維中占有重要位置。他們對新事物充滿好奇,愿意接觸和嘗試。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果殼箱的結構和功能,掌握果殼箱設計的基本知識。
過程與方法
設計造型新穎的果殼箱,并用廢舊材料等設計制作一個立體、美觀實用的果殼箱。
情感態度價值觀
增強環保意識,培養設計意識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用廢舊材料、紙張等設計并制作一個立體、美觀實用的果殼箱
教學難點
如何將創新與美觀實用相結合
學習方式
探究性學習、實踐體驗、合作討論學習
教學準備
教師
教學ppt、范作
學生
廢舊的可裝飾材料(牛奶瓶、紙巾筒)、彩色卡紙、瓦楞紙、剪刀、雙面膠、
環節設計
1.創設情景,激趣引入。
2.引導欣賞,加強體驗。
3.自主研究,激發創意。
4.布置作業,創作表現。
5.展示作業,推銷作品。
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創設情景,激趣引入。
1.師:老師知道同學們都很遵守教室的規則,知道垃圾不能亂扔。但是每次上完手工課,地面上總會出現或多或少的“垃圾”,這些垃圾原來應該放在哪呢?
2.師:老師觀察了一下,覺得可能是我們教室的垃圾桶太小了,這是我們這學期第一節手工課,老師想在這節課教大家做一個垃圾桶。它還有一個更好聽的名字叫“果殼箱”。
學生回答問題:垃圾桶。
喚醒學生的責任感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2.引導欣賞,加強體驗。
1.師:老師這里有四個果殼箱,我想請大家來給這些果殼箱分分類,哪些果殼箱是放在室內的,哪些果殼箱是放在室外的。
2.師:你們能說一說室外果殼箱和室內果殼箱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嗎?
3.師總結:室外:木質、水泥、形狀較大;室內:不銹鋼、塑料、形狀較小。
學生思考分類;從材質、形狀大小方面來回答。
配合圖片讓學生了解到果殼箱可以分室內和室外。讓學生理解基本特點
3.自主研究,激發創意。
1.師:同學們剛才對比了一下這些果殼箱的不同點,那現在我們能不能找一找它們四個有什么相同的部分呢?
2.師總結:一般果殼箱都由投入口、箱蓋、箱體等部分組成,但有的果殼箱只有投入口和箱體。還有的果殼箱有拉環、底座、輪滑等部件。具體可以根據環境的需要設計不同的功能、材料和大小等。
學生根據圖稿分析出果殼箱的基本構造
發散思維,了解不同構造的果殼箱,為學生的創新設計做鋪墊。
4.布置作業,創作表現。
1.同學們可以說說你們平常使用中會碰到的困擾,提提你的意見嗎?
2.師:接下來就是我們班小設計師大展身手的時候了。相信同學們可以將美觀和實用相結合,考慮外形與色彩、功能與環境的關系。可以為自己、為學校、為小區為不同場合和人群去設計。